GB/T31994-2015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martremotecommunicationandcontrolgatewa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1994-2015。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共有21页,发布于2016-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01
  • 实施日期2016-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1页
  • 文件大小574.19KB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1994一2015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peeifieationsforsmarremotecommunicationandcontrolgateway 2015-09-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994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基本要求 使用环境条件 电源条件 功能及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6 10标志,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智能远动网关应用案例
GB/T31994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 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 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际锋、杨俊权、赵曼勇、胡荣、陶文伟、张喜铭、余江、王永福、王文龙、周斌、 何卫,汤震宇,马凯,王红星、陈波,李金,杨志宏,施玉祥、李劲松、陈炯聪、陈宇恩、黎强,刘文彪冷智涛、 雷荣超
GB/T31994一2015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远动网关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检验、标志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站智能远动网关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13729一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5153.2一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 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3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26862201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检测规范 Il GB/T26865.2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第2部分;数据传输协议 DL/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 5-101网络访问 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71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 标准 DL/T743一2001电能量远方终端 DL/T86o(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1230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 DL/T1403一2014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T31994一2015 发改委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年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DL/T8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智能远动网关smartremotecomunieationandcontrolgateway 位于变电站站控层的一种远动装置,集成了变电站和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实现变电站远动数 据的直采直送,并提供变电站内数据、模型和图形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服务,支持远程浏览,源端维 护、顺序控制电压无功控制等功能,宜具备防误闭锁、监控终端功能 3.1.2 监控终端 supervisionandcontrolterminal -种计算机或者显示终端设备,与智能远动网关配合实现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支持即插即用 3.1.3 远程测览remotebrowsine 通过主站远程浏览变电站内的图形和数据,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视 3.1.4 distributedmodelmaintenance 源端维护 在变电站端维护变电站模型、图形远动数据点表与主站的对应关系,以简化配置与调试,提高数据 的一致性 3.1.5 顺序控制sequeneecontrol -种控制命令的批处理方式,即按照一定的时序,逐条发出指令,逐条确认指令被正确执行,直至完 成全部指令的执行 3.2缩略语 9 CIM Mode(公共信息模型 ommonlnformation EMSEnergyManagementSystem(能量管理系统 IEDIntelligentEleetronicDevice(智能电子设备 PMUPhasorMeasurementUnit(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sVGscealableVcctorGrephies(可缩放矢量图形 wAMS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广域相量测量系统 基本要求 4.1概述 智能远动网关部署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集成了变电站和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及多种高级应用功能, 宜具备防误闭锁和监控终端功能 变电站的安全分区应符合发改委第14号令的要求 智能远动网关在监控系统中的配置宜符合DL/T1403一2014的要求
GB/T31994一2015 智能远动网关的应用案例,参见附录A 4.2硬件 智能远动网关硬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宜采用嵌人式装置 D) 不采用旋转硬盘 应采用自然散热方式,有安全警示标识 d)应支持双电源供电 应具备运行将告警指示灯 e 装置接口、存储容量可扩展 f 4.3结构外观 结构外观应满足GB/T137292002中3.3.4的要求 4.4软件 智能远动网关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采用安全性高、实时性好,成熟可靠的操作系统 b)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向下兼容的原则 c 具备统一配置工具,支持程序版本管理,配置文件版本管理 使用环境条件 5.1环境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和湿度见表1 表1环境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 湿度 安装地点 最大绝对湿度 范 最大变化率 相对湿度 围 g/mm -545 20 595 28 室内 特定环城 与用户协商 5.2大气压力 海拔1000m及以下场合大气压力范围;86kPa一106kPa; 海拔3000m及以下场合大气压力范围,70kPa106kPa 电源条件 直流电源 6.1 智能远动网关的直流电源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直流电源电压为110V,220V,允许偏差一20%一15%
GB/T31994一2015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b 6.2交流电源 智能远动网关的交流电源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交流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允许偏差一20%15% 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土5% b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c 功能及性能要求 7.1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 7.1.1总体要求 智能远动网关对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的总体要求如下: 数据处理 a 智能远动网关应直接从间隔层装置采集信息,智能远动网关和站控层设备之间的数据交 换通过站控层网络进行; 支持变电站各类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功能,可采集测控数据,PMU数据、保护数据、电能 量数据故障录波数据、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运行数据,以及直流屏、 消弧线圈等辅助设备数据 应具备数据采集的扩展能力 3 4)支持公式计算、信号合成、人工置数功能 5 支持基于变电站内冗余数据进行量测量和状态量合理性分析的功能" 数据采集的通信协议应支持DL/T667、DL/T860等规范 6 数据存储 b 支持变电站数据模型的存储; 1 支持变电站重要数据的存储 2 3 支持控制(操作)命令的存储 支持运行日志、装置自检信息的存储 4 5 存储容量应满足各业务应用需求,不宜小于128G. 数据传输 支持变电站和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远动、保护信息,电能量,在线监测、PMU等 数据; 2) 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通过不同的通道或者不同的通信协议来实现 37 应支持DL/T634.5101,DL/T634.5104,DL./T719,DL/T476,GB/T26865.2等协议; 4 应具备与主站之间通信协议的扩展能力 7.1.2远动数据 远动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a)支持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主变分接头的位置等数据的采集及远传 b) 支持电流有效值、电压有效值、有功功率有效值、无功功率有效值、功率因数、频率,直流量等数 据的采集及远传 支持辅助设备状态数据、量测数据的采集及远传,主要包括:交直流电源的各项电压、电流、状
GB/T31994一2015 态量,设备工况、异常及告警信号;安防、消防、门禁告警信号;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监测量异 常告警信号等 d)支持保护动作及告警信息的采集及远传 e)支持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及远传 f 支持装置告警信号的采集及远传 支持间隔层装置、过程层装置通信状态的采集及远传,支持SNMP协议 g n 支持主站对站内设备的控制与操作,包括遥控、同期,遥调、人工置数,计划曲线接收、闭锁和解 锁等操作 支持遥信变位,遥测越限、控制(操作)命令的存储功能 iD 模拟量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应小于额定值0.1%,并逐点可调 k 支持多个主站的连接,连接数根据需要可扩展 能够判断设备的检修状态,既能带检修品质上送信息,也能屏蔽检修设备信息的上送 装置对遥测响应时间不大于1000 m ms 装置对遥信变化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00 n ms 装置对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00 o ms 7.1.3保护信息 保护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a)支持保护装置的动作,告警、自检等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及远传 支持保护模拟量召唤 b c 支持保护硬压板、保护告警、一般遥信等状态量召唤 d)支持远方查看、修改保护定值以及定值区的切换 e)支持软压板的查看和投退 f 支持保护装置的信号复归 支持装置参数的召唤 g 支持主站对历史动作,告警,遥信变位等事件查询和召唤 h 支持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的录波文件采集、存储及远传,支持主站对历史故障录波文件列表 iD 故障录波文件的查询和召唤 支持按时间,装置检索故障报告功能 j k 支持多个主站的连接,连接数根据需要可扩展 支持保护动作事件、自检、告警、压板、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的故障波形的存储,存储时间应 D 不小于1个月 7.1.4在线监测 设备在线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应满足如下要求: a)监测信息对象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GIs/HGIS),断路器、避雷器等 b)监测信息包括油中溶解气体、局放频率、局放峰值、局放噪声水平,局放类型,套管绝缘、油温油 位、绕组温度、铁心接地电流、夹件接地电流、中性点接地电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机械 特性,SF6气体压力,SF6气体微水,避雷绝缘,放电次数、泄漏电流、,阻性电流、开关柜温度等 e支持在线监测设备定值、定值区号的召唤和修改功能 d)支持在线监测设备参数的召唤功能 e)支持量测量、状态量、告警量的召唤和主动上送功能 f 支持量测量闵值告警以及告警信号主动上送功能
GB/T31994一2015 g)支持图谱文件,录波文件、趋势文件的召唤以及文件列表召唤功能 h 支持按时间段查询历史信息功能 7.1.5电能量 电能量的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功能满足DL/T7432001中4.3的要求 b) 性能满足DL/T743一2001中4.4.1、4.4.4、4.4.5、4.4.6的要求 7.1.6同步相量数据 同步相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a)能实现实时数据,离线文件与wAMS主站之间的传输 D) 能够接人并动态记录至少256个相量(电压,电流的各相分量和正序分量256个模拟量(有 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频率变化率),256个开关量 可进行动态数据记录,记录速率为100次/s,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4天 与主站之间的实时数据传送速率可由主站设定,至少支持100次/s,50次/s,25次/s、1次/s 的可选速率,应按时间顺序逐次,均匀地转发 能响应主站的离线召唤命令,可传输动态录波文件、暂态录波文件等离线文件 f 支持转发远程触发录波命令 g 支持多个主站的连接,连接数根据需要可扩展 h)与不同wAMs主站之间的通信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采用GB/T26865.2规定的通信 规约 7.2远程浏览 应具备远程浏览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主站通过远程浏览服务直接浏览变电站实时监控画面 a 应具备图形格式转换功能,能够将变电站蹦图形文件转换成为DL/T1230规定的cIM/G. b svG等标准格式,并建立转换后图形文件与智能远动网关实时数据之间的映射 应在安全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与主站的数据链路,实现主站和变电站之间图形文件与远程浏览 数据的传输 宜具备远程浏览图形文件版本管理功能,当本地图形发生变化时,能够自动完成文件格式转 换并主动通知主站重新召唤、更新图形文件 7.3源端维护 应具备源端维护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应支持主站和变电站之间的模型/图形转换、源端维护与数据订阅发布功能,实现主站对变电 a 站模型、数据的灵活配置和动态管理 应能建立变电站数据模型、变电站图形、主站数据模型,主站图形、远动通信协议的信息点之 b 间的对应关系 应支持模型对应关系的校验功能 7.4顺序控制 应支持顺序控制的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智能远动网关和主站配合实现顺序控制功能
GB/T31994一2015 顺序控制的范围包括 b 次设备(包括主变,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运行方式转换; 1 2)保护装置定值区切换、软压板投退 顺序控制宜通过辅助接点状态、量测值变化等信息自动完成每步操作结果的检查,包括设备操 作过程、最终状态等 支持操作过程的可视化,能够向主站上送操作票中每步操作的内容,能够向主站上送当前步骤 和执行状态 操作过程中应检查防误逻辑,操作应通过防误校验 应支持操作票的编辑、修改功能 g)应支持仿真、预演功能 h)应支持顺序控制的暂停、启动功能 应支持急停功能 7.5电压无功控制 应具备电压无功控制的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a)能够自动识别并且适应不同运行方式,根据预定的优化策略实现无功自动调节 b可在站内或远方进行功能投退及目标值设定 支持开环、闭环,半闭环运行模式 人工操作与远方控制应具有相互闭锁能力 应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和状态,如网络拓扑状态、分接头位置,无功、电压信息等 应支持参数设置功能,包括控制模式,计算周期,数据刷新周期、控制约束、闭锁信号等设置 变压器、电容器和母线故障时应自动闭锁全部或部分功能,支持人工恢复和自动恢复 每个控制对象应设定投退软压板,可在远方或当地投人和退出 电压控制目标应可选择中压侧或低压侧,应能自动判别低压侧和中压侧主变的并列情况,在主 变并列时,各主变分接头能实现同升同降 应具有调节操作记录 k)应能记录控制功能被停止,被启动、控制参数变更的情况 7.6时间管理 7.6.1时间同步 应支持时间同步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能够接受主站端和变电站端的时同同步源的对时,时间源优先级可以设置,支持按优先级自动 a 切换时间源 b)支持SNTP,IRIG-B码等对时方式,IRIG-B同步对时误差不大于1ms,SNTP同步对时误差 不大于100ms 7.6.2时间同步监测管理 宜具备时间同步监测管理功能,监测时间同步状态 7.7冗余管理 应支持双机、双通道的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GB/T31994一2015 a)应支持双主机工作模式或主、备机热备工作模式 双机运行时应具备双机数据同步措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主,备机热备工作方式时,主、 b 备机状态应能上送到主站端 装置在故障,重启及切换的过程中不应引起误操作及数据重 发、误发、漏发,并且不能出现抢主机的现象 支持通道的双主,主备切换功能 7.8通道监视 应具备与智能电子装置、,与主站间的通信状态检查和监视功能 7.9自检、日志 应具备装置的自检、日志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自诊断功能,自诊断结果能够上送主站 b)具备日志功能,记录装置的运行状况,支持日志的远方查询功能 7.10防误闭锁 宜具备防误闭锁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a)控制命令经过防误检查后方能发至间隔层,如发现错误应闭锁该操作 b)具备出错报警,提示闭锁原因的功能 具备解除团锁功能,支持解除闭锁的权限管理 c 7.11 监控终端 宜具备监控终端功能,用于实现对变电站的就地监控,并满足以下要求 a)支持画面展示功能,能够通过主接线图,画面分图等展示站内一次设备实时状态,还能够展示 遥信点、遥测点、电能量、档位等测点实时状态 支持画面操作功能,能够在画面上进行设备控制,人工置数、挂牌等操作 b 支持变位信息、告警信息,操作信息等分类展示,支持历史信息检索 支持保护信息查看,能够以界面形式展示保护的定值信息、故障信息、故障录波文件等 d 监控终端应支持即插即用 7.12绝缘性能要求 7.12.1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满足如下要求: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2 a) 温度十40C士2C,相对湿度93%士3%,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3 b 表2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 绝缘电阻要求 U<60V 5MQ(用250V兆欧表 U>60V >5MQ(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 的要求 >60V
GB/T31994一2015 表3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 绝缘电阻要求 Us60V >1Mn(用250V兆欧表 U>60V >1MQ(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60V的要求 7.12.2介质强度 介质强度的要求见表4 表4介质强度的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 试验电压有效值 了 <60V 500V 60VGB/T31994一2015 表5(续 序号 试验名称 引用标准 等级要求 短时中断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GB/T17626.1l GB/T17626.12 级 振荡波抗扰度 10 注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要求短时中断时间不小于20o nms 注2:振荡波抗扰度差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 7.14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影响因素中场所类型和运输条件,以及有关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的参数等级详 见GB/T15153.2-2000中第6章的规定 7.15连续通电试验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十40C土2C、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考核其稳定性 正常运 行负载的条件下,应符合第7章各项功能及性能的要求 7.16可靠性 设备可靠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任何网络运行工况流量冲击下,装置均不应死机或重启,不发出错误报文 b)将输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性颠倒,装置应无损坏,当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 运行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30000h. D 装置使用寿命应不低于12年 试验方法 8.1试验条件 满足GB/T137292002中4.1的要求 8.2功能及性能试验 8.2.1基本设备及仪表 测试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l0
GB/T31994一2015 模拟EMS主站 含远程测览、 模报在线监 模报wAMS 模拟保信 模拟计量 源端维护、顺 测主站 主站 主站 站 序控等功能 测试校块 监控丝浓 时闻园步 智能远动网关 装置 渊试电测 站控层网络 在纱必 隔居 PMU 保护 电能表 ER 袋 装置 教 拟器 图1测试系统架构图 测试系统构成如下 a)模拟主站系统1套(至少包含EMS主站,保信主站、,wAMS主站,计量主站、在线监测主站 b 间隔层IED模拟器1套 e)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电能表,PMU装置等间隔层装置1套 d)在线监测装置模拟器1套 时间同步装置1套 e fD 测试电源1套 g监控终端人机交互设备1套 h)被测智能远动网关2台 8.2.2远动功能试验 远动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a)遥测与遥信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实现测控装置量测量、状态量的正确采集与远传,各项指标应满足7.1.2的 要求 b遥控与操作试验 模拟EMS主站遥控、同期、遥调、人工置数,闭锁和解锁等操作,动作应正确,重复上述试验10次 以上,之后模拟故障使遥控返校失败,遥控执行结果应正确,各项指标应满足7.1.2的要求 辅助设备、保护及电能量数据的远传与控制试验 测试辅助设备状态量及量测数据、保护动作及告警信息、电能量数据等的远传,以及对辅助设备的 控制,智能远动网关机应能正确响应,各项指标应满足7.1.2的要求 8.2.3保护信息功能试验 保护信息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保护信息采集与上送功能试验 a 1l1
GB/T31994一2015 模拟保护装置动作、告警、自检等,智能远动网关应能将信息正确上送主站,各项指标应满足7.1.3 的要求 D 保信远方控制功能试验 模拟保信主站下发相应远方控制命令,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响应,各项指标应满足7.1.3的 要求 保护信息召唤功能试验 模拟保信主站下发相应召唤命令,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响应,各项指标应满足7.1.3的要求 8.2.4在线监测功能试验 在线监测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a)数据远传功能试验 模拟设备状态数据,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上送相关遥测,遥信、录波、告警等数据,各项指标应满 足7.1.4的要求 b 召唤与修改功能试验 模拟在线监测主站下发相应召唤、查询及修改命令,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响应,各项指标应满足 7.1.4的要求 8.2.5电能量功能试验 按DL/T743一2001中5,4的规定执行,各项指标应满足7.1.5的要求 8.2.6P\U功能试验 按GB/T26862一2011中3.3.16,3.4,3.5,3.6的规定执行,各项指标应满足7.1.6的要求 8.2.7 远程浏览功能试验 模拟EMs主站发送远程浏览指令,远程浏览画面应与监控终端画面一致,改变间隔层IED模拟器 的遥测,遥信值,远程浏览画面应能正确响应 8.2.8源端维护功能试验 模拟EMS主站召唤模型和图形文件、下发转发点表等操作,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响应;改变变 电站端的模型或者图形,智能远动网关应能告知主站端,各项指标应满足7.3的要求 8.2.9顺序控制功能试验 顺序控制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a顺序控制基本功能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实现操作票的创建、编辑,读取、,预演、执行等操作,正确反馈操作过程信息 b)顺序控制安全性验证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响应启动、暂停、急停等命令,在防误条件不满足时,应能停止操作并反馈提 示信息 顺序控制功能试验各项指标应满足7.4的要求 8.2.10电压无功控制功能试验 设定功能相关定值,模拟EMs主站或监控终端进行功能投退,校验各控制区域动作逻辑应正确 -次设备动作应正确,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应与实际一致,调节操作记录应正确,各项指标应满足7.5的 要求 12
GB/T31994一2015 8.2.11对时功能试验 在时间同步源正常接人与退出情况下,按7.6的功能及性能要求检查智能远动网关的对时与同步 监测情况,各项指标应满足7.6的要求 8.2.12双机冗余功能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实现双机、双通道运行策略,各项指标应满足7.7的要求 8.2.13通道监视功能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监测对上,对下通道的通断状态,各项指标应满足7.8的要求 8.2.14自诊断与日志功能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实现自诊断、日志功能,各项指标应满足7.9的要求 8.2.15防误闭锁功能试验 模拟防误闭锁条件满足或者不满足情况下的操作,模拟解除闭锁操作,智能远动网关均应能正确响 应,各项指标满足7.10的要求 8.2.16监控终端功能试验 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确实现对变电站的就地监控功能,各项指标应满足7.11的要求 8.2.17基本性能试验 基本性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装置接人能力试验 a 模拟多个间隔层装置接人智能远动网关,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常进行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各项 指标应满足7.1的要求 b主站接人能力试验 模拟多个业务主站同时连接智能远动网关,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维护不应相互影响,各项指标 应满足7.1的要求 e)存储能力试验 检查智能远动网关的存储能力,各项指标应满足7.1的要求 d)数据传输性能试验 测试智能远动网关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性能,各项指标应满足7.1的要求 8.2.18整机性能试验 整机性能试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a)负荷试验 在各业务数据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智能远动网关应正常工作,各项指标应满足7.1的要求 b) 雪崩试验 在智能远动网关各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模拟多个间隔装置信息同时变化,智能远动网关应无信 息丢失,记录时间和顺序应正确 e)网络流量冲击试验 施加网络流量冲击报文,智能远动网关应能正常运行,各项指标应满足7.16的技术要求 13
GB/T31994一2015 8.3低温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137292002中4.3进行,试验细节按GB/T2423.1进行,试验环境符合表1中 规定的最低环境温度并稳定后,被测智能远动网关的各项功能及性能指标应满足第7章的相关要求;试 验环境恢复正常并稳定后进行外观检查 8.4高温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137292002中4.4进行,试验细节按GB/T2423.2进行,试验环境符合表1中 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并稳定后,被测智能远动网关的各项功能及性能指标应满足第7章的相关要求;试 验环境恢复正常并稳定后进行外观检查 8.5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13729一2002中4.5进行,试验细节按GB/T2423.3进行,在试验过程最后1h2h 内,按7.12.1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s;在试验结束且环境温湿度恢复到稳定正常后进 行外观检查 8.6电源影响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第7章规定的参数中任选一项,当该项参数在极限内变化时(其余各项 为额定值),被测设备应可靠工作,功能及性能应满足第7章相关要求 当进行直流电源试验时,将直流电源正负极性颠倒,被测设备应满足7.16的技术要求 绝缘性能试验 8.7.1 绝缘电阻试验 按7.12.1的规定对被测设备用相应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 在试验整机对地绝缘电阻时,应拔出装有半导体器件光耦器件除外)的印制板 8.7.2介质强度试验 按7.12.2的规定用击穿电压测试仪进行介质强度试验 试验电压从零起始,在5、内逐渐升到规 定值并保持1min,随后迅速平滑地降到零值,测试完毕断电后用接地线对被试品进行安全放电 对额定电压为60V以下的半导体器件(光耦器件除外),在整机介质强度试验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8.7.3冲击电压试验 按7.12.3的规定,施加1.2/50us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后被测设备应无绝缘损坏 和器件损坏 8.8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根据7.13的要求,按GB/T17626.2~GB/T17626.6,GB/T17626.8GB/T17626.12的规定 进行 8.9机械性能试验 根据7.14的要求,按GB/T15153.22000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 14
GB/T31994一2015 8.10连续通电试验 根据7.15的要求进行连续通电稳定性能测试 8.11可靠性质量跟踪 对投人运行的智能远动网关进行质量跟踪,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30000h 8.12结构,外观检查 根据4.3的要求进行检查 检验规则 9.1 出厂检验 每套设备出厂前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表6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9.2型式检验 9.2.1型式检验时机 型式试验时机应该包括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a b)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四年一次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和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机构或受其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合同规定有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g 9.2.2型式检验抽样与复验 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任意抽取1一2台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处理缺陷 对产品进行整顿后,再按全部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9.2.3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6中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表6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序号 型式检验 结构、外观检查 4.3 8.12 绝缘性能 7.12 8.7 功能要求 8.2.1一8.2.16 基本性能 8.2.17 15
GB/T31994一2015 表6(续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 整机性能 8.2.18 电源影响 6,7.16 8.6 连续通电 7.15 8.10 低温 8.3 高温 8,4 0 湿热 8.5 11 电磁兼容性能 7.13 8.8 12 机械性能 7.14 8.9 注;“、”为检验项目,“一”为不检验项目 l 标志,包装 10.1标志 装置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配置,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序列号 装置外包装上应印有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型号、质量、外形尺寸、出厂日期 10.2包装 包装前应将装置活动部分加以固定,外部用防水材料包裹,并以硬质泡沫塑料包装件可靠固定于包 装箱内,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等应按制造商企业标准或说明书的规定检查齐全后一并装人 外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震措施 l6
GB/T31994一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智能远动网关应用案例 A.1应用案例1 在变电站的安全I区和安全I区分别冗余配置智能远动网关,安全I区智能远动网关实现监控、 PMU,保护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和主站之间的通信功能,安全区的智能远动网关实现故障录波、电 能量、在线监测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和主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如图A.1所示 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 实时通道 非实时通道 纵向加密 纵向加密 监控终端 智能远动 智能远动 网关 网关 安全I区 安全I区 防火墙 PM 测控 保护 稳控 在线监测 故障录波 计量 图A.1智能远动网关应用案例1 A.2应用案例2 当变电站的安全I区提升到安全I区管理时,可冗余配置两台智能远动网关实现监控、PMU、保护 信息,电能量,在线监测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和主站之间的通信功能 如图A.2所示 17
GB/T31994一2015 主站系统 实时通道 非实时通道 纵向加密 纵向加密 智能远动 监控终端 网关 安全1区 测控 MU 保护 稳控 计量 故障录波 在线监测 图A.2智能远动网关应用案例2 18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GB/T31994-2015解读

智能远动网关是指在电力系统远动控制中,作为数据采集、处理和转发的重要设备。它负责将实时监测得到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汇总、处理并转发给上层远动控制系统,同时也接收来自上层控制系统的指令并下达到相应的电力设备中。

智能远动网关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数据采集:负责实时采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形化显示。
  • 数据传输: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上层控制系统,同时接收来自控制系统的指令并下达到相应的设备中。
  • 设备监控: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如开关状态、温度等。

智能远动网关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可靠性:确保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高安全性:对于故障、攻击等情况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
  • 高灵活性: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和扩展。
  • 高兼容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与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兼容性强。

GB/T31994-2015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智能远动网关的定义、原理、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使用条件和维护等内容,对于提高智能远动网关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智能远动网关是电力系统远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具有重要作用。

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智能远动网关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接口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接口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接口规范的编号:GB/T31991.3-2015。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接口规范共有5页,发布于2016-04-01
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1996-2015。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9页,发布于2016-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