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827-2017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ofmagneticimpuritiesinanodenanomaterialsforLi-ionbatte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3827-2017。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60.5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1.33M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3827一2017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 含量的测定方法 DetemimautioofmgnetieimpurititesinanolenaomaterialsforL-ionbattery 2017-05-31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827一2017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 含量的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锂离子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 质含量的原理、测定环境条件、试剂和仪器、测试步骤、结果分析与计算,以及测试报告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含量(质量分数)在0.02×10-《一20×10-"之间的磁性物质含量(铁、钻、铬,镍、锌含 量总和)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42叙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磁性物质mgmeticmaterias 根据本标准中规定的操作条件下磁棒吸附的金属物质的总称 注,锂离子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被磁棒吸附出来的颗粒中一般含有铁,钻,铬、镍,锌等5种元素的单质或化 合物 测定原理 将样品分散在乙醇介质中,利用具有一定磁场强度的磁棒对样品滚动吸附一定时间,对所吸附上的 带磁性的颗粒在酸溶液中加热使之溶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铁、钻、铬、镍、锌含量, 并计算含有5种元素物质含量的总和 测定环境条件 测定在室温环境、湿度不超过60%RH的条件下进行 试剂及材料 警告-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
GB/T33827一2017 6.1一般要求 除另有特定说明,分析中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6.2硝酸 质量分数不低于65% 6.3盐酸 质量分数不低于36% 6.4无水乙醇 质量分数不低于99.7% 6.5氲气 氯气应符合GB/T4842的一般要求,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9% 6.6标准物质 6.6.1铁标准溶液,标准号为GsB04-1726-2004,浓度为10004g/mL 6.6.2钻标准溶液,标准号为GSB04-1722-2004,浓度为1000g/mL. 6.6.3铬标准溶液,标准号为GSB04-1723-2004,浓度为10004g/mL 6.6.4镶标准溶液,标准号为Gs04-1740-2004,浓度为1000#g/mL. 6.6.5锌标准溶液,标准号为GSB04-1761-2004,浓度为10004g/mL 6.7标准溶液配制 6.7.1各取5.00ml 铁、钻、铬、镍、锌标准溶液(6.6)盛人100.00mL容量瓶中,加人2.00mL 硝酸 6.2),定容备用 此标准溶液中铁,钻、铬、镍、锋元素浓度均为50.00g/mL 6.7.2分别量取标准溶液(6.7.1)0.00mlL,0.,20ml0.50ml、l.00ml2.00ml,5.00ml、10.00mL置 于7个100mL容量瓶中,各加人2.00mL 硝酸(6.2),定容,配制成铁、钻、铬、镍、锌元素浓度为 0.00 p4E/mL.0.104g/mL.0.354g/mL.0.504E/mlLI.004g/mL,2.50g/mL5.00E/'mL的标样空 白及系列混合标准溶液 测试仪器和设备 7.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测试波长应按表1的要求进行 表1磁性物质的测试波长 金属元素 测试波长/nmm 铁 238.204 钻 228.616 267.716 23l.604 锋 213.857
GB/33827一2017 7.2锥形瓶 250mL的透明无色玻璃锥形瓶 7.3样品罐 容积为500mL;带内外盖,密封性好,塑料材质,口径宜与锥形瓶口径一致 7.4磁棒 磁场强度:6000GSs(允许偏差5%以内),选取直径:15mm一20mm,长度:45mm55mm,外表: 聚四氟乙烯材料,耐强酸碱 7.5电子天平 精度为0.001g 7.6滚动装置 滚径;l0cm12cm, ,转动速度可设置范围60r/min100r/min 滚动机的滚动方式参见附 录A 7.7超声波清洗仪 超声频率:28kHz33kHz 测试步骤 8.1清洁磁棒 将磁棒放人清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人2.00ml硝酸,6.00ml盐酸,加水至浸没磁棒,置于加热装 置上加热,将溶液加热到微沸,并保持30min,加热过程中需摇晃不少于3次,加热完毕后,取下锥形 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水将磁棒清洗3次,备用 注,清洗时需要用另一磁棒在能形瓶外底部吸住瓶内磁棒,以防溶液倒出时磁棒掉出 8.2称量样品 按表2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于清洗干净的样品罐中 表2样品称样量与其松装密度对应表 松装密度 称样量 g/cm <0,5 50士0,50 0.5一1.0 100士1.00 200士5.00 8.3吸附磁性物质 向装有样品的样品罐,加人300ml无水乙醇,加人清洗干净的磁棒,盖紧罐盖,充分摇匀后,将样
GB/T33827一2017 品罐置于滚动装置上,将滚动速度设置在60r r/min~80r/min,滚动30min,滚动过程中摇晃不少于 3次 8.4清洗 滚动完毕后,取出磁棒装人锥形瓶中,取出过程参见附录B 用水清洗后,加人50ml无水乙醉 在超声波清洗仪上超声1" ,重复三次,然后再用水清洗磁棒及锥形瓶三次 清洗完成时需要用另一 min, 磁棒在锥形瓶外底部吸住瓶内磁棒,以防溶液倒出时磁棒掉出 8.5消解磁性物质 清洗完毕后,向装有磁棒的锥形瓶中加人1.5ml 硝酸,4.5ml盐酸,加水使磁棒完全浸没,置于加 热装置上加热,加热并保证微沸30min,加热过程中需摇晃不少于3次,摇晃过程中,尽量使酸液覆盖 磁棒的表面 加热完毕后,取下,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冷却后的溶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 洗涤锥形瓶和磁棒34次,洗涤液合并到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8.6空白样品制备 随同样品进行空白试验 8.7测定 使用电感棚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参数设定参见附录c,根据表1的规定选择冗素波长,做 次测试系列混合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然后再将样品空白及待测样品以同样的方法测定,采用扣除空 白进行结果校正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9 磁性物质含量按式(1),式(2)计算 c;一c.)v X X=XF 十Xc 十Xc,十XN十X 式中 样品中某元素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X 自工作曲线上测定的待测样品溶液中某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c 自工作曲线上测定的样品空白溶液中某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样品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称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x 磁性物质总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重复性 10 0.1此方法并没有合适的标准样品可供于确定偏差,因此,以重复测试的方式确定其重复性 0.2将同一个样品,分4个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的样品平均值、标准偏差见表3
GB/33827一2017 表3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的样品平均值、标准偏差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项目 要求 实验室间平均值 0.254 0.012 实验室间标准偏差 0.025 实验室内标准偏差 测试报告 报告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信息 报告编号; 测试日期; 测量者、审核者; 测量环境温度、湿度; 样品信息描述,包括厂家.名称,型号等 所使用仪器的类型,品牌,型号; 测试结果; 不确定度评估,应包含所有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A类和B类,以及合成不确定度
GB/T33827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滚动装置示意图 样品罐应按图A.1中的位置放置在滚动装置的滚动杆上,并防止滑落 样品罐 滚动杆 图A.1样品罐在滚动装置上滚摇的示意图
GB/33827一201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磁棒取出步骤及注意事项 B.1步骤 步骤如下 滚动好的样品罐平放在试验台上 a b 用另一磁棒吸住样品罐内的磁棒 握住罐身,拧开样品罐内外盖,放置在试验台上 c d 选取对应编号的干净的锥形瓶,锥形瓶口朝下,贴着样品罐口,一只手握住锥形瓶和样品罐; e 另一只手握住样品罐外吸住样品罐内磁棒的磁棒,慢慢往上提,将样品罐内磁棒带人锥形 瓶内; 拿开锥形瓶外的磁棒,即可成功取出样品罐中磁棒 B.2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a 取出过程避免罐内外磁棒接触到 b 取出过程避免磁棒碰碎锥形瓶而割伤皮肤; 做完磁性物质的废料和无水乙醇,妥善处理(可考虑回收) C B.3磁棒取出过程示意图(见图B.1) 1 6 7 5 图B.1磁棒取出过程示意图
GB/T33827一201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仪器参数设定 使用电感鹏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样品溶液时,参考表C.1设定参数 表c.1仪器参数表 工作参数 设定值 等离子体流量/(L/min 15 辅助流量/(L/min 0.2 雾化器流量/(L/nmin) 0.8 130o0 射频发生器功率/w 样品流量/mL/min 1.5 观测方向 轴向 测定时,应根据不同仪器对上述参数作适当的调整,以达到金属元素的最佳测定条件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GB/T33827-2017

随着锂电池在移动通信、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愈加重要。而纳米负极材料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和更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以及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其中磁性物质是影响负极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GB/T33827-2017标准规定了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磁性物质对外加磁场的响应,通过测量样品在磁场下的磁化强度,进而计算出其磁性物质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备测试样品。从不同生产批次的样品中随机选取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测试,并将样品制成相同形状和尺寸,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步,测定磁化曲线。在恒定温度下,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于磁场中,记录样品的磁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绘制出磁化曲线图。根据磁化曲线图,可以计算出样品在磁场下的磁化强度。

第三步,计算磁性物质含量。根据磁性物质对外加磁场的响应规律,可以通过测定样品的磁化强度计算出其磁性物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时,应该避免外界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另外,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总之,基于GB/T33827-2017标准的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未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和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将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玻璃衬底上纳米薄膜厚度测量触针式轮廓仪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玻璃衬底上纳米薄膜厚度测量触针式轮廓仪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玻璃衬底上纳米薄膜厚度测量触针式轮廓仪法的编号:GB/T33826-2017。玻璃衬底上纳米薄膜厚度测量触针式轮廓仪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7-12-01
    纳米磷酸铁锂中三价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磷酸铁锂中三价铁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磷酸铁锂中三价铁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3828-2017。纳米磷酸铁锂中三价铁含量的测定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工业氰化钠

    无水氯化锂

    工业无水氯化铝

    工业氯化钾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