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299-1996

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Aircraft--Lowerdeckcontainers--Specificationandtes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6299-1996。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共有18页,发布于1996-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5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5.180.30
  • 实施日期1996-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791.42KB

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1629g-1996 飞机 底 舱集装 箱 技术条件和试验方 Aireraft一Lwerdeckcontainers -Speeificationandtesting 1996-04-25发布 1996-12-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目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2 3 符号 技术条件 试验 附录A(标准的附录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示意图 附录B(标准的附录集装箱底部边缘构造 附录c(标准的附录AKE,AKN集装箱限动条件 附录D(标准的附录集装箱试验方法及设备示意图
GB/T16299一1996 前 言 本标准参考美国国家宇航标准NAs3610-1990《货运集装单元规范》,国际标准1so4118一1980 《空运非适航审定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ISO6517(大容量飞机底舱用底板限动需合格审定 的集装箱》. 本标准同时参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标准规范IATA50/0--1994《集装器的补充要求》,IATA50/ 一1994《适航审定的飞机集装箱》.IATA50/7一1994《非适航审定的飞机集装箱一般技术要求》. 本标准阐述了飞机底舱集装箱AKE,AKN,DPE,DPN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它对如何鉴定合格 的飞机底舱集装箱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标准引用国家标准GB/T15140一94《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内容,考虑跟踪问题,若 NAs3610《货运集装单元规范》有修订时,以新版本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民用航空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民用航空总局第一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东方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基地,民航总局第一研究所和民航上海航空器审定中心 等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骆演麟,黄荣发,蒋猛雄,戎文卿,潘泽民,王金凤
国家标准 飞机底舱集装箱 B/T1629g-1996 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Aircraft一Lowerdeckcontainers -Specificationandtesting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AKE,AKN,DPE,DPN规格外形的飞机底舱集装箱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140一94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 CCAR-25一-1990民用航空条例 -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 符号 在本标准中所规定的集装箱应该用下面所引用的符号进行标识 E -适配代码 E,N适配于全部宽体飞机(带叉孔用Ny 底板尺寸代码 K.1534mm×1562mm P;1534mm×1194mm 集装器种类代码 A D 注;A类为适航审定的集装箱,D类为非适航审定的集装箱 技术条件 4.1尺寸 4.1.1外部尺寸 本标准所包括的货运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和公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1.2门框开口尺寸 箱门开口尺寸是指门打开后,能通过货物的尺寸 开口尺寸不得小于表1的值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4-25批准 1996-12-01实施
GB/T1629g一1996 表1门框开口尺寸 mm 集装箱型号 最小高度 最小宽度 AKE 1500 1460 AKN 1400 1460 DPE 1500 l000 DPN 1400 1000 4.1.3容积 集装箱的容积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集装箱容积 m 集装箱型号 AKE AKN DPE DPN 最小容积 4.3 4.2 35 在集装箱内部如有加强件,连接件,辅助件,不认为集装箱因此而减少容积 4.2材料 421所用的集装箱材料应符合GB/T15140中4.1要求 422选用的集装箱非金属材料应符合cCAR-25853的规定 43设计 特性 4.3.1 设计集装箱时应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自身质量 43.2结构 集装箱的结构应牢固,能充分地包容货物,并且应该为货物提供适当的支撑和限动装置 4.3.2.1 4.3.2.2 每个集装箱都应具有防水性,以防用水的侵人 43.23当快速失压发生时,集装箱内压能与飞机底舱压力相匹配.如果集装箱通气不充分,则应根据 集装箱内容积提供最小为5cm'/m’的通气面积 4.3.3表面要求 内外表面及边缘不应有尖角、锐边和粗糙表面,以免伤人或损坏物 43.4紧固件 紧固件应选用标准件,其品种,规格、形式、材料应尽可能少 4.3.5底座构造 43.5.1下底座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下底面应平坦且连续,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仍能保持其平整 在按 4.4.1规定装载且无限位约束时,下底座边框上表面与飞机支承运送系统的上平面的距离不得大于 31mm 所有底部边缘部分应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设计 43.5.3根据箱型要求,叉车货叉进入口应有保护措施,至少设有倒角货叉进口和支承座能将上底座 所承受的载荷充分地扩散传递至下底座,下底座所承受的压力应不大于9.55kPa 43.6箱体结构 4.3.6.1箱顶应能排除积水 4.3.6.2至少应有一个文件袋以便插入209mm×149mm尺寸的目的地卡,袋的上缘不得高出下底 面1020mm 4.3.6.3应有供手移动集装箱的拉手,该拉手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供戴手套的手握住,拉手在任何方向
GB/T1629g-1996 上可承受4449N的载荷而不破坏 43.6.4应有使箱门安全地限制在开位状态的措施 43.6.5箱门至少有二个锁定机构,以在总重状态下运输时可限制货物不至散出 这些机构的安装位 置应不至于攒坏邻近的集装箱,同时也不会被邻近集装着报坏 开启这些机构不应使用工具,可由一人 轻易地操作 4.4性能 总质敢 4.4.1 在集装箱上需有总质量标记 在各种运输系统作业时,集装箱及货物的最大质量之和不得超过表3 的规定 表3集装箱总质量 kg 集装箱型号 AKE AKN DPE DPN 1588 1588 最大总质量 1225 1225 4.4.2载荷与强度 4.4.2.1限制载荷 集装箱限制载荷见表4 限制载荷合力点可位于附录A中规定的重心范围内任何一点上 各载荷 密度可采取线性分布的方法,但并非唯一的方法 表4集装箱限制载荷 kN 限制载荷 集装箱GB/T15140 向前 向后 侧向 型号 代号 向上 向下 向前 向下 向后 向下 侧向 向下 2K1C 12.6o 12.60 12.60 9.07 AKE 12.60 12.60 23.49 42.79 AKN 15.57 15.5? 15.57 15.57 15.57 2K2C 11.21 29.06 52.93 4422极限载荷 集装箱极限救荷见表5 极限教荷合力点可位于附录A中规定的重心范围内任何一点上 各载荷 密度可采取线性分布的方法,但并非唯一的方法 表5集装箱极限载荷 kN 限制载荷 集装箱 GB/T15140 向前 向后 侧向 型号 代号 向上 向下 向前 向下 向后 向下 侧向 向下 2K1c 18.90 18.90 18.90 18.90 13.61 18.90 AKE 35.23 64.19 AKN 23.35 23.35 l6.81 43.59 2K2C 23.35 23.35 23.35 79.40 4.4.2.3强度要求 集装箱在限制载荷作用下,不应产生有害的塑性变形 在极限载荷作用下,整体至少保持了s不破 相应的限动条件应按附录c(标椎的附录》 坏 4.5制造 制造应符合GB/T15140-94中4.2的规定 4.6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应符合GB/T15140一94中43的规定 4.7标志 3
GB/T16299-1996 标志要求应符合GB/T15140一94中4.5的规定 试验 5.1目的 为符合适航和地面使用要求,集装箱应通过下列各项试验 5.2静强度试验 5.2.1总则 试脸的目的是用来验证集装箱在设计上是否满足4么23的强度要求 试验仅适用于本标准中的AKE,AKN集装箱 按附录A图示的重心范围,运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求出结构中每个面最危险状态 试验在该状态下 进行 合力点为该状态下的极限偏心点 施加于集装箱上的试脸载荷应符合小t2.2的规定 凡做过这类试脸的箱体不得再用于运输 试验方法不受限制 向前加载 5.2.2试验1 5.22.1程序 按附录c对集装箱进行约束 a 按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的底座进行加载《建议呆用配重的方法),加载范围为顶框向 b 下的投影面; 拨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进行向前平稳加载 c 5.2.2.2准则 >加载至极限载荷的67%,卸载后,集装箱应无有害的塑性变形; b加载至极限载荷的100%至少保持3s,集装箱应整体不破坏 -向后加载 523试验2 5.2.3.1程序 a)按附录C对集装箱进行约束; b按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的底盘进行加载(建议采用配重的方法),加载范围为顶框向 下的投影面; e)按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进行向后平稳加载 5.2.3.2准则 a加载至极限载荷的67%,卸载后,集装箱应无有害的塑性变形 b加载至极限载荷的100%至少保持3s,集装箱应整体不破坏 5.2.4试验3侧向加载 侧向分左侧与右侧,两个侧向都应试验 5.2.4.1程序 a按附录C对集装箱进行约束 ,么2的教荷规定,对集装箱底座进行加救建议果用配重的方法),加猴范围为顶框向下 b按4 的投影面 按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进行侧向加载;带斜角侧面的受载花围是其在侧向的投影面 c 5.2.4.2准则 a》加载到极限载荷的67%,卸载后,集装箱应无有害的塑性变形; b加载至极限载荷的100%至少保持3s,集装箱应整体不破坏 5.2.5试验4 向上加载 5.2.5.1程序
GB/T1629g-1996 按附录C对集装箱进行约束; b按4.4.2.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的顶面进行加载 5.2.5.2准则 a加载至极限载荷的67%,卸载后,集装箱应无有害的塑性变形 b加载至极限载荷的100%至少保持3s,集装箱应整体不破坏 52.6试验5向下加载 5261程序 按附录C对集装箱进行约束, a 按44.2.?的载荷规定,对集装箱底座进行加载(建议采用配重的方法),加载范围为顶框向下 b 的投影面 5.2.6.2准则 a)加载至极限载荷的67%,卸载后,集装箱应无有害的塑性变形 b加载至极限载荷的100%至少保持3s,集装箱应整体不破坏 5.3地面使用要求试验 5.3.1总则 试验目的用以验证集装箱在地面运与装机中遇到各类情况时,具有保持它综合使用性能不变的 能力 试验适用于本标准中的所有集装箱,但冲击试验仅适于DPE,DPN集装箱 5.3.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平台 -模拟飞机支承运送系统 5.3.2.1试验平台全长应大于4000mm,宽大于1562mm 5.3.2.2试验平台顶面有不平度要求,在914mm节距内,滚柱或球顶面的高度差值不大于1.5mm 5.3.2.3试验平台仅适用于半宽度集装箱试验,其最低标准运送系统为 a滚柱运送系统 至少三排的滚柱等距分布,其跨距为254一673mm,中心间距为254mm,滚柱为直径38mm、长 76.2mm的圆柱体,端头圆角半径为1.5mm 集装箱的移动方向必须垂直于滚柱轴线 b万向轮运送系统 以直径为25.4mm,接触箱底长度为50.8mm的旋转轮子组成305mm×305mm的格状传送装 置 集装箱可对任何方向移动 c)球形运送系统 以直径为25.4nm的钢球组成127mm×127mm的格状传送装置 5.3.3试验6循环试验 5.3.3.1程序[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 将按4.4.1装载的集装箱置于试验平台上,以最大为0.3m/s的速度牵引该集装箱匀速来回循环 100次,单程为集装箱长度的2倍,牵引高度为864mm,要求测定第一循环与最后一次循环的牵引力的 大小 5.3.3.2准则 a首次与末次循环的牵引力不大于箱体总重的5%,且两者相差不超过箱体总重的0.5%" b集装箱无塑性变形,其使用性能和互换性保持不变 5.3.4试验7冲击试验 5.3.4.1程序(见附录D 将按4.4.1装载的集装箱置于试验平台上,在集装箱重心高度864mm处加一载荷,使它以 0.3m/s速率向一高为51mm、最大长度为1562mm的坚硬横杆冲击,每边至少50次,其中25%的冲
GB/T1629g-1996 击在箱体偏转15"情况下进行,即冲击在左右圆角上 5.3.4.2准则 试验时,箱体内货物不能散出; a 试验后,受载箱的塑性变形不超过19mm. b 5.3.5试验8跨运试验 程序(见附录D) 5.3.5.1 将按4.41装载的集装箱置于试验平台上,逐渐缓慢地将该箱子移至上平面边缘处,直到箱子在平 台最边缘一排滚轮上平衡 此时箱子的整个质量全部由这排轮子承担,停留5s后,再将箱子逐步从上 平面落至高低差为152mm的低平面上,卸去载荷 5.3.5.2准则 集装箱无塑性变形,其使用性能和互换性保持不变 5.3.6试验9-一防水性能试验 用以验证集装箱的防雨水性能 最后进行这项试验 5.3.6.1程序 对集装箱的所有表面接头和接缝处予以喷水,喷嘴内径为12.7mm,出口压力约为100kPa,喷嘴 保持在距集装箱1.5m处,移动速度为102mm/s 在试验中,也可用几个喷嘴,但每处接头或接缝所受 的水压不应小于一个喷嘴的压力 5.3.6.2准则 试验后集装箱应无渗水现象
GB/T16299一1996 附录 标准的附录 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示意图 AKE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见图A1 AKN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见图A2 DPE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见图A3. DPN集装箱最大外部尺寸及重心范围见图A4 注 未注公差按GB1804-92(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重心范围的起始位置是以底座外形为原点 2006-mmm 937mm 624mm 1562-1.mm1 1534_ tmm 920mmn 向前 613mm 1534-smm 图A1
GB/T1629g-1996 2006-23mm 937mm n 624mm 305mm 305mm Mim Min 1562-1.mm 1534-nnmm 920mm ? 613mm 305mm 305mm Min Min 15341.5mm ?A2
GB/T1629g-1996 1562-25mm 716mrm 477mm IT 1194-1,mm 1534-m 920mm ? 613mm 1534-1.5mm ?A3
GB/T16299一1996 1562-其mrm 716mm 477mm 客 305mm 305mnm Mn Min 1194 上3m i0 1534-mm 920mm 向前 613mm 305" 305rnm Mim Min 1534-.mm 图A4 10
GB/T16299g一1996 B 附录 标准的附录 集装箱底部边缘构造 集装箱底部边缘构造见图B1 3.0mm Min 28.4mr 12mm Min Min R6.4mm Max R3.05mm Max e " R12.7 D E 对所有边缘 图B1 1
GB/T16299-1996 152mm 9.65mm K25.4m 28.4mnm R51mnm 图B1(完 注 对N型箱底座叉孔开档按附录A 未注公差按GB1804一92(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C 附 录 标准的附录 AKE,AKN集萎箱限动条件 AKE,AKN集装箱限动条件见图C1及图C2. 12
GB/T16299-1996 向前 7个1534mm×1562mm集装箱排成一行 飞机对称中心线 侧限动 中一中 中一中 中 苏 五 508mt 482.60mm 2个止动装置限动?个集装箱 型 典型 向前和向后 典型 图CI平面图 侧限动 端止动 向上 向上 机内 向前 23.88rmm 5 集装箱底 集装箱底 2.54mm 20.625mm滚子 图c侧限动和端止动详图 13
cB/T16299-1996 附 录 D 《标准的附录 集装箱试验方法及设备示意围 循环试验示意图见图D1;冲击试验示意图见图D2;跨运试验示意图见图D3 图中所描述的试验设 备和方法是用来验证集装箱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可以用其他等效的方法来获得所需的结果 S一2倍箱长 v=0.3m/ -换向支架;2-集装箱;3一砂袋4一锅索;5换向支架, -卷扬机(w=0.3m/s);7一试验平台;8一弹秤 图D1循环试验示意图 v=0.3ms -换向支架;2一集装箱;3一砂袋;4钢索15一换向支架 6一卷扬机(wv=0.3m/s);7一试验平台8-档条 图D2冲击试验示意图 14
GB/T16299一1996 平撕点 l一集装箱;2一砂袋;3-试验平台 图D3跨运和最高点试验图

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术语的编号:GB/T16309-1996。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术语共有29页,发布于1996-12-01
民用航空业信息分类与代码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民用航空业信息分类与代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民用航空业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号:GB/T16300-1996。民用航空业信息分类与代码共有6页,发布于1996-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