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480-2017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mineralwoolanditsproduc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的编号:GB/T5480-2017。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共有28页,发布于2018-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10
  • 实施日期2018-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2.10M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54802017 代替GB/T54802008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Iestmethodsformineralwoolandlitsproducts 2017-12-29发布 2018-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5480一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条件 试样的选取 垂直度和平整度试验方法 尺寸和体积密度试验方法 纤维平均直径试验方法 l0 渣球含量试验方法 13 10酸度系数试验方法 吸湿性试验方法 12油含量试验方法 19 13吸水性试验方法 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 14 23 15热荷重收缩温度试验方法 23
GB/T5480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480-2008《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与GB/T54802008相比,主要的技 术变化如下 直角偏离度单位由百分数变为 /m(见6.3.2,2008年版的6.3.2); mm/ 平整度不再采用垫块法而改为采用试验平台法(见6.2.2,2008年版的6.2.2); -修改了板状制品的厚度测量方法,改为统一采用针形厚度计测量,去除了测厚仪(见7.1.2. 2008年版的7.1.3); 修改了制品厚度测量点的位置,增加了测量毡制品厚度前进行抖动处理的要求(见7.2.2,2008 年版的7.2.2); 修改了管状制品外径的测试方法,改为使用直径围尺,由此修改了内径和体积密度的计算方法 见7.3和7.5.2,2008年版的7.3和7.5.2); 增加了管壳偏心度及其计算方法(见7.3.5); 删除了纤维平均直径试验方法中的气流仪法(2008年版的8.2). -增加了造球的干法分离方法(见9..D -增加了cPAES法进行酸度系数酬定,并规定此法为伸殿达(见10. 油含量试验中给出方法检出限0.o1%(见12.1),样品改为置于滤筒中萃取(见12.3.2,2008年 版的12.3.3) 吸水性试验试样尺寸修改为200nmm×200mm(见13.4,原标准13.4),部分浸人试验试样浸 水深度改为10mm见13.6.1.2,2008年版的13.7.1.2); 增加了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见第14章); 增加了热荷重收缩温度试验方法(见第15章).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 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游、王佳庆、崔军、陈建明、唐健、王玲、奚彬张剑红、丁晴、侯鹏、崔程琳、 朱立平、屈会力、潘阳、魏善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4802008; GB/T5480.1一2004.GB/T5480.2一2004、GB/T5480.32004、GB/T5480.4一2004 GB/T5480.5一2004、GB/T5480.6一2004、GB/T5480.7一2004、GB/T5480.8一2003 GB/T16401一1996:; GB/T5480.1一1985,GB/T5480.2一1985,GB/T5480.3一1985、GB/T5480.4一1985 GB/T5480.5一1985,GB/T5480.6一1985,GB/T5480.7一1987
GB/T5480一2017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物棉及其制品的垂直度、平整度尺寸、体积密度、纤维平均直径、渣球含量、酸度系 数、吸湿性、油含量、吸水性、有机物含量、热荷重收缩温度等试验方法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试 样的选取、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棉岩棉、矿渣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各项性能的测定 其他绝热材料也可参照 使用本标准 吸湿性试验仅适用于无覆面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492008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4l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41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材basicmmaterial 矿物棉制品不包括贴面部分的基体材料 3.2 酸度系数coeffieientofacidity 矿物棉及其制品化学组成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质量分数之和与氧化钙、氧化镁质量分数之和的 比值 3.3 直角偏离度cormersquarenes 试样压制面两相邻边的垂直程度 3.4 端面垂直度edlgesquareness 试样端面与压制面的垂直程度 3.5 平整度faeetrueness 矿棉板压制面翘曲程度 3.6 矿物棉板mineralwoolboard(slab) 由施加了粘结剂的矿物棉制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板状制品
GB/T5480一2017 3.7 mineralwoolmatlanket 矿物棉毡 由矿物棉制成的低体积密度卷材或可折叠的柔性毡状制品 3.8 矿物棉制品mineralwlprduets 由矿物棉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有贴面和无贴面毡板、管壳,带,绳等制品 3.9 渣球shot 矿物棉中未被制成纤维的粒状,块状及棒状物 3.10 管壳偏心度pipeseetioneecentrieity 表征管壳横截面内外圆的偏心程度,用厚度的极差相对于标称厚度的百分率表示 3.11 吸湿性themoistureahsorption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气的性能 3.12 油含量oilcontent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矿物棉及其制品中油(主要是防尘油)的质量与其干质量的比值 3.13 有机物含量organicmatercontent 在规定的条件下,从干燥产品中除去的有机物质量相对于原质量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14 热荷重收缩温度 heatshrinkagetemperatureunderl0ad 在规定的升温条件下,试样承受恒定载荷,厚度收缩率为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试验条件 4.1试验环境 对试验室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应在相应的试验方法中注明 未注明试验室环境条件 的均可于试验室内的自然环境下进行 推荐采用环境条件为室温16C28C,相对湿度30%~80% 含水率、油含量和有机物含量试验项目的试验环境应为:温度(23士5),相对湿度:(50士10)% 4.2样品的状态调节 4.2.1吸湿性.吸水性、不燃性和导热系数等试验项目在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干燥预处理 4.2.2含水率、油含量和有机物含量试验项目在试验时应记录试验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4.2.3其他试验均可于样品抵达试验室后立即开始进行,样品无需在试验前进行状态调节 试样的选取 S 5.1各试验项目所需试样按其规定尺寸从大到小依次取整块产品或从中随机全厚度切取 5.2试样规定尺寸较小的试验项目在切取试样时,可从其他试验项目取样剩余的部分上进行切取,试 样切取应随机分布在所有的区域上,不可随意集中在同一范围内 5.3除非试验项目对产品的特定性能不产生影响,否则不应用试验后的试样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
GB/T5480一2017 垂直度和平整度试验方法 6.1量具和器材 6.1.1直角尺;边长大于500mm,直角偏差士0.1" 6.1.2深度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大于0.1 mm 6.1.3钢直尺;分度值不大于1 mm 14.00mm 6.1.4塞尺;测量范围0.02 mm一 ,精度0.01 mm 6.1.5钢卷尺:分度值不大于1 mm 6.1.6试验平台 6.2试验步骤 6.2.1垂直度的测定 6.2.1.1端面垂直度 把被测的整块试样和直角尺放于硬质平台上,直角尺紧贴试样的上(或下)边缘直立在平台上,用深 度游标卡尺或塞尺测量d值(见图1) 厚度h的测量按7.2的规定 共测四个端面垂直度,结果以d/h表示.,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单件产品的端面垂直度 说明 -测量平台; 2 -试样; -直角尺 图1端面垂直度的测定 6.2.1.2直角偏离度 将试样放于测量平台上,用直角尺的一边贴紧试样压制面的任一边,直角尺的角应与试样的角对 准 用深度游标卡尺或塞尺测量A值(见图2),读数精确到0.1" 用钢卷尺测量B值,读数精确到 mm lmm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边的A值和B值,取其中A/B最大值作为单件产品的直角偏离度
GB/T5480一2017 说明: -直角尺; -试样 图2直角偏离度的测定 6.2.2平整度的测定 将试样放于测量平台上,使其凹面朝下,如图3所示 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用钢直尺或卷尺测量 从试样下边缘到测量平台的最大距离,即S,精确到0.5 mm 长度方向的平整度偏差测定 b 宽度方向的平整度偏差测定 图3平整度偏差的测定
GB/T5480一2017 6.3计算及试验结果 6.3.1端面垂直度 按式(1)计算: ×100 m= h 式中 n 端面垂直度,%; 试样顶端与直角尺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试验结果为4个结果中的最大值 6.3.2直角偏离度 按式(2)计算 A q=! 式中: -直角似离度,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试样未端与直角尺边的距离,单位为毫来(mm) A 试样测点到直角尺另一边的距离,单位为米(m) B 试验结果为4个结果中的最大值 6.3.3平整度 S,单位为毫米 尺寸和体积密度试验方法 7.1仪器及工具 天平量程满足试样称量要求,分度值不大于被称质量的0.5%. 7.1.1 7.1.2针形厚度计:分度值为1mm,压板压强(50士1.5)Pa,压板尺寸为200mm×200mm,如图4 所示
GB/T5480一2017 单位为毫米 说明: -标尺: -滑标; 测针; 止动螺丝; -压板 图4针形厚度计 7.1.3金属尺;分度值不大于1mm 7.1.4精密直径围尺;分度值不大于0.1nmm 7.1.5游标卡尺;测量范围不小于0mm150mm,分度值不大于0.02mm 7.1.6体积密度测量桶;外简内径150mm 内简外径149mm,质量8.8士0,1)kg 内外简高度均为 150mm 7.2毡状、板状制品尺寸的测量 7.2.1长度和宽度 把试样小心地平放在平面上,用精度为1mm的量具测量长度L,测量位置在距试样两边约100mm 处,测量时要求与对应的边平行及与相邻的边垂直 每块试样测2次,以2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该试样的长度,结果精确到1mm 对表面有贴面的制品,应按制品基材的长度进行测量 试样宽度b测量3次 测量位置在距试样两边约100mm及中间处,测量时要求与对应的边平行 及与相邻的边垂直 以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宽度,结果精确到1mm 长度,宽度测量位置如图5虚线所示
GB/T5480一2017 单位为毫米 100 图5长度与宽度测量位置 7.2.2厚度 在厚度测量之前,如果试样为毡状制品,可按照以下步骤a)~d)进行处理 卷毡制品应该完全展 开,沿长度方向切成1m~1.5m长的试样 卷毡两端应至少废弃长0.5m的部分 用双手抓住试样沿长度方向的一边,另一边高出地面约450mm; a d 松开双手,使得试样掉落在地面上; 抓住试样沿长度方向的另外一边,重复步骤a)和b),直至包装内的所有试样和从卷毡上切下 c 的所有试样的处理完毕; 至少等待5nmin,使得所有试样在测试前都达到了平衡状态 d 厚度测量在经过长度和宽度测量的试样上进行 厚度测量位置按图6规定 将针形厚度计的压板 轻轻平放在试样上,小心地将针插人试样 当测针与玻璃板接触1min后读数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 加外力于针形厚度计的压板上 对于厚度测量需包括贴面层的试样,应将贴面向下放置 但若是金属 网贴面,则应将金属网除去后再测 如果试样的长度不大于600mm,厚度测量应在两个位置进行;如果试样的长度大于600mm且不 大于1500mm,厚度测量应在4个位置进行;如果试样的长度大于1500mm,每超过500mm,厚度测 量应增加一个位置; 厚度测量点的位置如图6所示,以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厚度,结果精确到1mm
GB/T5480一2017 单位为毫米 S1500 600 弱 司 200 200 图6制品厚度测量点位置 7.3管状制品尺寸的测量 7.3.1长度 用分度值为1mm的金属尺,在试样外侧猎母线方向测屋管壳的长度-每旋转90"测量- 次,取4次 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7.3.2外径 在管壳的两端部和中部用分度值为0.1nmm的精密直径围尺测量外径d,取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 值为最终结果 7.3.3厚度 用游标卡尺测量管的厚度h,管的两端每旋转90"各测量一次,取8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7.3.4内径 按7.3.2和7.3.3测量外径和厚度,按式(3)计算管的内径
GB/T5480一2017 一2h dl2=dl 式中 -管壳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管壳外径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米(n mm; dn 管壳内径,单位为毫米(n d, mm 7.3.5管壳偏心度 用游标卡尺在管壳的端面测量管壳的厚度,每个端面测4点,位置均布,各端面的管壳偏心度按式 4)计算 h h C一 ×100 h 式中: -管壳的偏心度,%; -管壳的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r m; h h -管壳的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管壳的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整管的管壳偏心度为两个端面管壳偏心度的算术平均值 7.4试样质量的测量 称出试样的质量 对于有贴面的制品,应分别称出试样的总质量以及扣除贴面后的质量 7.5制品体积密度的计算及试验结果 7.5.1毡状、毯状,板状制品 对于毡状和毯状制品,若实测厚度大于标称厚度,体积密度应按标称厚度计算,否则应按实测厚度 计算;对于板状制品,体积密度按实测厚度计算 毡状、毯状和板状制品的体积密度按式(5)计算 m1×10" 5 ( p 式中 试样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1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试样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的厚度或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7.5.2管壳制品 管壳制品的体积密度按式(6)计算 m;×1o' p= T(-) 式中 管壳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n 管壳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13 -管壳的外径,单位为毫米(t mm dd -管壳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GB/T5480一2017 -管壳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7.6原棉和粒状棉体积密度试验方法 7.6.1试验步骤 称取100g试样,均匀放人测量筒的外筒内 将内筒放人外筒中,底部轻轻与棉贴实,不要冲击,也 不要用手施压 5min后,在测量筒周边等距离的三点,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外筒的高度差,精确至 0.l1mmm 以三点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厚度 7.6.2计算及试验结果 试样的体积密度按式(7)计算 5,.66×10 p= 式中 -原棉或粒状棉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r'); 试样质量除以测量筒底面积所得的常数,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f) 5.66×10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Gmm) 8 纤维平均直径试验方法 8.1仪器及材料 8.1.1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小于200倍 8.1.2载玻片 8.1.3浸液;由等容积的甘油和燕水配制 8.2试样制备 按9.4.1和9.4.2进行取样、灼烧和压榨处理得到碎纤维后,缩分出1mm一2mm的碎纤维,放在 载玻片上 加人适量的浸液,用针将碎纤维均匀地分散在载玻片上 8.3试验步骤 将制备好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按显微镜使用规程,进行纤维直径测量 从载玻片一端开 始逐一地测量至少100根纤维,重叠或不清楚的不测.并避免对同一根纤维重复测量 8.4计算及试验结果 纤维平均直径按式8)计算 n 式中 纤维平均直径 单根纤维的直径值 X 纤维测量根数 10
GB/T5480一2017 渣球含量试验方法 g.1原理 利用渣球和纤维在水介质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和阻力的差异,使渣球和纤维得到分离,并通过烘 干、筛分、称量测得矿物棉中渣球的含量 9.2仪器及设备 9.2.1分离装置:包括0L/h180L/h玻璃转子流量计、内径为80mm总高度为380mm的分离筒 塑料水槽、纤维收集器和渣球收集器等 见图7 单位为毫米 12 说明 -水源开关; -玻璃转子流量计 分离简; 溢流口 -纤维收集器; -水槽; 渣球收集器 图7分离装置 11
GB/T5480一2017 g.2.2取样器;内径为14mm的圆简形切取试样的工具 9.2.3压样设备;由试样简,压样简和压榨器组成 见图8 试样简内径为27mm,有效高度为53.5 mm 压样筒外径为26 ,有效高度分两种,岩棉、矿渣棉和硅酸铝棉试验为38.2 而玻璃棉试验为 mm" mm, 36.2mm 单位为毫米 200 说明 -压榨器" -压样筒; 试样筒 -试样 图8压样设备 筛分装置;包括振缩机、标准筛、橡胶塞和教漆副宽约25 9.2.4 mm) 振筛机振动频率为23.5Hz 9.2.5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1g g.2.6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士5C g.2.7高温电炉;可调节、控温精度士10C 9.2.8 定时器 9.3试剂 1%浓度的季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商品牌号为l631的表面活性剂 9.4试验步骤 9.4.1制备试样 按第了章的规定制取试样 对于玻璃棉及其制品取试样(7.5士0.5)g,在(500士20)C灼烧30min 以上;对于矿溃帆.岩棉及其制品,取试样(0.5士0.5)6,在(G0士20C下灼烧30mm以上;对于硅酸船 棉及其制品,取试样(10.5士0.5)g,在(700士20)C下灼烧30min以上 灼烧后放人干燥皿中冷却至室 温,称量并精确到0.01g 试样数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产品标准无规定时,试样数量为3个 9.4.2压制试样 把称量好的试样放人相应的试样筒内,套上压样筒,放于压榨器上进行手动螺旋加压 12
GB/T5480一2017 g.4.3分离过程(湿法 g.4.3.1润湿试样;将压制好的试样取出,放于250mL量杯内,加人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并充分搅 拌,使纤维在溶液中得到润湿和分散 g.4.3.2将试样全部移人分离筒中 g.4.3.3打开水源开关,使转子流量计的流量示值为60L/h,保持此流量直至纤维在水中得到分散和 悬浮 9.4.3.4加大水流量至120L/h180L/h,继续分离10min左右 9.,4.3.5待分离筒内水澄清后,打开分离筒下端的排渣阀借助水流把渣球完全排人筛孔孔径不大于拟 测试粒径的标准筛内 g.4.3.6检查纤维收集器内的纤维中是否含有渣球,若有渣球应将其放人分离器内再进行分离 9.4.3.7干燥,将盛有渣球的筛子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105C110温度下烘干至少20min. 9.,4.3.8筛分,将干燥的渣球移人产品标准规定的筛孔的标准筛内,加人3只直径为(20士1)mm的陶 瓷球,盖装后启动振筛机筛分15min 9.4.4分离过程(干法 将压制好的试样取出,直接放人试样筛中,利用机械振动或手动捻磨的方式(如使用橡胶塞不断摩 擦缩网中样品,同时利用教漆刷来回刷动)直至纤维全部通过婶网-剩余部分即为渣球 9.4.5称量 将筛分后的渣球转移到天平上称量 9.5计算及试验结果 渣球含量s,按式(9)计算 m1 o 100 s × H0 式中: -渣球含量,%; S 渣球质量,单位为克(g); 7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o 试验结果为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同时报出所用筛孔的孔径 10酸度系数试验方法 10.1试样制备 10.1.1按第5章的规定选取试样,随机抽取50g,混合缩分至5巨一10g,在玛瑙研钵中研磨至可全部 通过804m孔径筛,贮于称量瓶中,于105C~110C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h以上,取出,置于干燥 器中,备用 10.1.2对含有粘结剂的样品,将随机抽取的50只试样在(550士20)C的马弗炉中灼烧不少于30min 取出,冷却后在玛瑙研钵中研磨至可全部通过80m孔径筛,贮于称量瓶中,于105ll0C电热鼓 风干燥箱中干燥2h以上,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3
GB/T5480一2017 0.2二氧化硅的测定 按GB/T15492008第6章的规定进行 0.3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方法一) 三氧化二铝按GB/T15492008第12章的规定进行,氧化钙GB/T15492008第13章的规定进 行,氧化镁按GB/T1549-2008第14章的规定进行 0.4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一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方法二,仲裁法 10.4.1方法提要 试样经高氯酸和氢氟酸分解,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使用电感稠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三氧化二 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 0.4.2试剂及仪器 10.4.2.1高氯酸;70% 10.4.2.2氢氟酸.40% 10.4.2.3盐酸:l+1 10.4.2.4硝酸:;p=1.42g/mL 10.4.2.5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标准溶液 称取(0.5395士0.0001)g金属错(99.99%)于四氧乙烯烧杯中,加人50mL盐酸加热使其溶解,冷 却,移人1L容量瓶(I)中;称取(1.7848士0.0001)g预先经105Cl10干燥2h的碳酸钙(基准试 剂)于300ml烧杯中,盖表面皿,加约40ml水,滴加盐酸,使其溶解后再过量25mL,加热煮沸以驱尽 二氧化碳,冷却移人1I容量瓶(I)中;氧化镁溶液称取(0.5000士0.0001)g预先经950笔灼烧2h 的氧化镁(基准试剂)加水润湿,加人25mL盐酸,加热使其溶解,冷却移人1L容量瓶I)中 定容,此 AlLO、1 CaO和0.5 溶液每毫升含1mg mgMgO. mg" 10.4.2.6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稀混合标准溶液 取50.00ml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标准溶液至500mL容量瓶中,加人40ml盐酸 1十1),定容,转移至塑料瓶中,该溶液每毫升含0.1mgAl,O,0.1mgCaO,0,.05mgMgO. 0.4.2.7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工作系列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0.00nmL、10.00ml,15,00m,20.00nmL、25.00ml,30.00m、,35.00nmL、40.00ml 5.00mL、.50.00ml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稀混合标准溶液于一组100m容量瓶中,分别加人 10.0mL,9.0mL、8.5mL,8.0mL、7.5mL7.0ml,6.5mL6.0mL、5.5mL、5.0mL盐酸,定容,移人塑 料瓶中 该工作系列曲线每毫升含0.00g.10.00g、l5.00根.30.00g、25.00g.30.00g.35.00严g、 40.00"g、45.00"g、50.004g的Al.O和CaO,0.004g,5.004g、7.504g、10.004g、12.504g、15.00"g 17.504g,20.004g、,22.50"g、25.004g的MgO. 电感稠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谱直读电感棚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0.4.2.8 0.4.3测试步骤 称取0.1g试料,精确至0.lmg于铂金堆蜗中,加水润湿,边摇动堆蜗,边滴加2mL 硝酸;加人 2mL高氧酸5ml氢氟酸后置电炉上挥发至干 取下,加人10ml盐酸10ml.水,置电炉上低温加热 至完全溶解,冷却,移人100ml容量瓶中,定容 视元素含量取20.00mL或10,00ml100ml,定 容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14
GB/T5480一2017 仪器预热稳定后,用表1推荐的波长,先测定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液的光强度,绘制工作曲线,再测 定空白和试液的光强度 表1ICP法测定各元素的推荐波长 元素 AA Mg C 波长1 396.152 317.933 285.213 波长2 309.271 315,.887 279.553 10.4.4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的结果计算 三氧化二铝(A!.O,、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的含量按式(10)计算 cV c×V×V w(X)= ×100= 10 "又@ I m 式中 w(X) 样品中三氧化二铝(Al.,O.,氧化钙(CaO)或氧化镁(MgO)的含量,%; 减去空白试验后的试液中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或氧化镁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 10.5计算及试验结果 酸度系数(M.)按式(11)计算 w'so十we'ANao M l1 weo十w'M 式中 M -酸度系数的数值; 样品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数值.% Z'Sio 样品中三氧化二铝质量分数的数值,%; w'lo 样品中氧化钙质量分数的数值,%; Z'c 样品中氧化镶质量分数的数值,% uwU'Mwo 吸湿性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 1.1.1天平;分度值不大于被称质量的0.1% 电热鼓风干燥箱 11.1.3调温调湿箱;温度波动不大于士2,相对湿度波动不大于士3%,箱内置样区域无凝露 干燥器 11.1.5金属尺:分度值为lmm. 11.1.6针形厚度计;分度值为lmm,压板压强(50士1.5)Pa,如图4所示 11.1.7样品袋:由聚乙烯薄膜制成,其尺寸足以容纳被密封的试样 15
GB/T5480一2017 11.1.8样品盒;由不吸水,无腐蚀的材料制成,带有可密封的盖子 样品盒尺寸约为150mm× 150mm×50mm,用于盛放松散状的试样 11.2试样 按第5章的规定选取试样 板状试样的尺寸应便于称量及在调温调湿箱内放置,并不小于 150mm×150mm 1,厚度为原厚 管状试样的长度不小于150mm,圆弧部分的大小应适合测试,厚度 为原厚 松散状纤维的试样按标称体积密度放人l1.1.8所规定的样品盒内 试样表面应清洁、无机械 损伤 试样数量3个,或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11.3试验步骤 11.3.1方法A(适用于毡、板和管壳等矿物棉制品 用金属尺和针形厚度计测出制品的尺寸,如需要,体积可按标称厚度而不是实测厚度计算,但必须 在报告中说明 将试样表面清洁干净,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质量损失 将试样放人温度为(105士5)C 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连续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试样末次质量的0.2%) 当试样中含有在 此温度下易挥发或易变化的组分时,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记下试样的质量及烘干温度 将 试样再次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温度不低于60的环境中使其达到均匀温度,然后将试样放置在 调温调湿箱内 在温度为(50士2)C,相对湿度为(95士3)%,并具有空气循环流动的调温调湿箱内保持 96士4)h 取出后立即放人预称量的样品袋中,密封袋口,冷至室温后称量 扣除袋重后记下试样吸 湿后的质量 11.3.2方法B适用于松散状的矿物棉产品》 将干燥至恒重的松散装填的矿物棉产品放人已恒重的样品盒内,配至标称体积密度,称量 记下样 品吸湿前的质量 开启盖子,使试样恢复到不低于60笔的均匀温度,放人调温调湿箱,样品盒呈水平放 置 在温度为(50士2)c,相对湿度为(95士3)%,并具有空气循环流动的调温调湿箱内保持(96士4)hn 将样品盒加盖密封后取出,冷至室温后称量 扣除盒重后记下试样吸湿后的质量 11.4计算及试验结果 质量吸湿率按式(12)计算 m12771 W ×100 12 11 式中 w 质量吸湿率,%; 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吸湿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1 体积吸湿率按式(13)计算 100 W m2一m1× 0 -导xIo- W ( 0又 1000 式中 W 体积吸湿率,%;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V 试样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试样的容重,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16
GB/T5480一2017 1000 -水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试验结果为所有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在报告体积吸湿率时,也应报出试样的质量吸湿率和体积 密度 2油含量试验方法 12.1原理 用特定的溶剂萃取出矿物棉及其制品中的油,萃取液经过分僧、干燥,分离出油,通过测定油的质量 求得矿物棉及其制品的油含量,检出限为0.01%,小于检出限为未检出 12.2仪器 萃取装置:;250mL圆底烧瓶,索氏萃取器,蛇形冷凝管,见图9. 12.2.1 122.2电热恒温水浴.温度范围37它-100c,控温精度土2 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士5C 12.2.3 12.2.4 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l mg 干燥器 12.2.5 12.2.8滤筒;$27mmX100mm. 12.2.7蒸装置 12.3试验步骤 2.3.1从样品上随机抽取试样,混匀,放人(105士5)C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移人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 2.3.2将滤简放人(105士5)C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移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滤简 质量,将干燥试样塞人滤简,试样距滤简口20mm一30mm,试样量不少于5g,称取滤筒和试样的质 量,精确至0.1mg 2.3.3将装人试样的滤筒置于回流萃取器内,在萃取烧瓶中注人250ml.的正己 按图9安装萃取 装置,将圆底烧瓶放人恒温水浴中,接通冷却水,调整恒温水浴温度,使萃取液在回流虹吸管中回流 6次/h10次/h,连续萃取4h 冷却,取下圆底烧瓶,将萃取液倾泻过滤至500mL 圆底烧瓶中,用少 量正已烧洗涤萃取试样的圆底烧瓶内壁2次3次,洗液并人500mL圆底烧瓶 17
GB/T5480一2017 说明: 蛇形冷凝管 -回流萃取器; 回流虹吸管; -圆底烧瓶 -蒸气升管; 滤筒 图9萃取装置示意图 12.3.4将500mL圆底烧瓶按图10连接至蒸僧装置上,接通冷却水,在(85士5)C蒸榴,至圆底烧瓶中 约5mL液体时,停止蒸溜,冷却,将液体转移至经(105士5)C恒重的称量瓶中,用少量正己烧洗涤圆底 烧瓶2次一a次,洗液并人称量瓶中 18
GB/T5480一2017 出水 进水 说明 -蒸烧瓶; 冷凝管; 3 -接受瓶 图10蒸装置" 2.3.5将称量瓶置于(105士5)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不小于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 温,称量 2.4计算及试验结果 油含量按式(14)计算 1211 ×100 14 7773 式中: 油含量,%; 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e) mn 称量瓶和油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71 滤简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滤筒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 试验结果为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吸水性试验方法 3.1原理 将规定尺寸的试样置于水中规定的位置,浸泡一定时间后,测量其吸水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计算 出试样中水分所占的体积比o,以此来表示制品的体积吸水率 对全浸试验,可算出其单位体积的吸水 量ov,对半浸试验,可算出其单位面积的吸水量us 对毛细管渗透试验,则是以测量试样的毛细管渗 透高度来表示制品的吸水性 3.2仪器及工具 3.2.1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1g 300 3.2.2钢直尺:测量范围为0mm~ mm,分度值为1 mm 3.2.3针形厚度计:分度值为1mm,压板压强(50士1.5)Pa,如图4所示 3.2.4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士5C 3.2.5水箱:具有足够的容积,可将试样全部浸人水中,其顶面与水面的距离不小于25mm,试样间及 19
GB/T5480一2017 试样与水箱壁不应接触 水箱具有可控制流量的慢速进、出水口,可使水面控制在特定的位置,水位波 动范围不大于士0.5mm 并配有合适的试样支撑物、刚性不锈筛网和压块 3.2.6试验用水自来水 13.3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按第4章的规定 3.4试样 板状制品试样为方形,尺寸为200mm×200mm,对于无法裁取200mm×200mm试样的产品,可 裁取以样品短边长度为边长的方形试样,试样厚度为样品的原厚 管状制品取高度为50mm的圆环形 试样 试样应在样品中部切取,其边缘距样品边缘至少100mm,表面应清洁平整,无裂纹 应按产品 标准中的要求制备足够数量的试样,若产品标准中没有试样数量的要求,则至少制备4块试样 13.5全浸试验方法 13.5.1试验步骤 测量试样的尺寸 对方形试样,长度和宽度采用钢直尺测量 在试样的正,反面,各测两次 13.5.1.1 读数精确到1 硬质制品采用钢直尺测量厚度,测量点位于样品四个侧面的中部,读数精确到 mm 0.5mmm 对 软质制品厚度的测量采用针形厚度计.每块试样测四点,位置均布,读数精确到0.imm 圆环形试样,内径、外径在试样的端面测量,每个端面测量两次,厚度沿圆周方向测量4点,4点均匀分 布在圆周上 内径、外径和厚度用钢直尺测量,内径和外径的读数精确到1mm,厚度精确到0.5mm 计算试样体积时取所量尺寸的平均值 13.5.1.2将试样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I05土5)C的温度下干燥至恒重 当试样含有在此温度下 易挥发或易变化组分时,可在(60士5)C或低于挥发温度5C10C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 称取试样 的质量m 3.5.1.3慢慢地将试样压人水中,使试样上表面或上端面距水面25mm 加上压块使之固定,如图11 所示 试样间及试样与水箱壁面无接触 保持上述状态2h 慢慢地取出试样,将试样放在沥干架上 如图12所示,让其沥干10min,立即称取试样的质量m 单位为毫米 发 说明 -试样; -压块 -刚性筛网 支撑物 -水箱 图11全浸试验示意图 20
GB/T5480一2017 说明 -试样; -沥水架 图12试样沥水装置示意图 3.5.2计算及试验结果 体积吸水率按式(15)计算 m 12 ×100 ×100 15 V V×p 式中 体积吸水率,%; u w -吸人试样中的水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em');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em) 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71 -吸水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12 m 水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em 单位体积吸水量按式(16)计算 m一m ×103 16 c' 式中 单位体积吸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w v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enm'); -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n -吸水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试验结果为所有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3.6部分浸入试验方法 3.6.1试验步骤 3.6.1.1按13.5.1.l的规定测量试样的尺寸,按13.5.1.2的规定干燥试样并称取试样的质量m1,算出 试样体积和浸水面的底面积 3.6.1.2用细的金属丝按试样形状将其固定在刚性不锈钢筛网上,慢慢地将试样底面压至水面下 21
GB/T5480一2017 10mm处,加上压块使之固定,如图13所示 保持此状态24h 取出试样,将试样放在沥干架上,让其 沥干10min 立即称取试样的质量m 单位为毫米 说明 试样; -压块; -刚性筛网 支撑物; 水箱 图13部分浸入试验示意图 3.6.2计算及试验结果 单位面积吸水量按式(17)式计算 n ×10 17 Z's 式中 -单位面积吸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w's S 试样浸水面的底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em') 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吸水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试验结果为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13.7毛细管渗透试验方法 3.7.1试验步骤 13.7.1.1按13.5.1.2的规定干燥试样 110 3.7.1.2将试样垂直竖立在水深为6" mm的水箱中,对于较软的试样,可捆扎在镀锌铁丝网 mm一 上,以帮助竖立 水中可放人使吸水线醒目的指标剂 测量试样浸人的深度d,精确到1mm,保持此 状态24h 取出试样,测量试样吸水线高度d(间隔30mm测量1处,共测4处,算出平均值),精确到 mm 3.7.2计算及试验结果 毛细管渗透高度按式(18)计算 d=dl一d 18 式中 毛细管渗透高度,单位为毫米(mm); d 试样浸人水中的深度,单位为毫米(mr m; 22
GB/T5480一2017 -24h后,试样吸水线的高度,以试样表面浸溃线至其底端距离的平均值表示,单位为毫米(mm). dl" 试验结果为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14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 14.1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干燥试样在规定温度下灼烧,测出试样失重占原质量的百分数,即为有机物含量 14.2设备 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01g 14.2.1 14.2.2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士5C 4.2.3马弗炉;最高使用温度不小于700C,控温精度士10 14.2.4 干燥器 14.2.5 堆蜗(推荐选用石英堆期,陶瓷堪蜗或铂金蜡蜗) 14.3试样 用取样器在样品上全厚度随机切取10g左右作为一个试样,试样数量至少为3个 14.4试验步骤 14.4.1称取干燥试样的质量 将试样连同堆蜗放人105C110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称量间隔2h,质量变化 率<0.1%),然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试样的质量,记为m 14.4.2称取灼烧后试样的质量 将试样连同绀蜗放人马弗炉内,玻璃棉产品在(500士20)C下灼烧1h以上,岩棉、矿渣棉产品在 550士20)C下灼烧1h以上,硅酸铝棉产品在(700士20)C下灼烧1h以上,取出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 室温,称试样的质量,记为m2 14.5计算及试验结果 试样有机物含量按式(19)计算 m1一mg S ×100 19 m 式中: 试样的有机物含量,%;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试验结果为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5热荷重收缩温度试验方法 15.1原理 在加热炉中,对试样施加固定的载荷,并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试样,当试样厚度收缩率达到 23
GB/T5480一2017 10.0%所对应的炉温,即为材料的热荷重收缩温度 5.2设备 热荷重试验装置由加热炉,加热容器,测厚装置和热电偶等组成 如图14所示 单位为毫米 10 豆 说明: 热电偶 加热容器 试样; 保温壁; 试样台; 发热体; 荷重板; 加热炉; 9 加热炉盖 10 荷重棒; 测厚装置 1 图14热荷重收缩温度试验装置 15.3试样 15.3.1制品取实际体积密度的试样2个,且它们之间的体积密度偏差<10%,即符合式(20)的要求 2o 02 (20 10% 40= p1十p. 式中 p 体积密度偏差 试样1的体积密度; m 24
GB/T5480一2017 试样2的体积密度 9 15.3.2 有贴面的制品,应去除贴面材料. mm70mm 5.3.3试样为直径45mm 的圆柱体 50mm,厚度30 5.4试验步骤 5.4.1将试样放人加热容器,其上加荷重板和荷重棒,使试样上达到(490士10)Pa的压力 5.4.2检查热电偶热端的位置,使其垂直方向与加热容器外表面平行,并且在水平方向距试样筒外表 面20mm 记下炉内温度和试样厚度的初始值 5.4.3开始加热,初期升温速率为5C/min 当温度升到比预计的热荷重收缩温度低约200时,升 温速率降低为3C/min,直至试样厚度收缩率达到10.0%,此时炉温即为该试样的热荷重收缩温度 5.5试验结果 取2个试样的热荷重收缩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10C,作为热荷重收缩温度试验结果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5480-2017详解

矿物棉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领域的非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防火性能。根据国家标准GB/T5480-2017规定,矿物棉及其制品应符合相应的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矿物棉及其制品的以下试验方法:

  1. 密度测定法:用于测定矿物棉及其制品的密度。
  2. 热导率测定法:用于测定矿物棉及其制品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系数。
  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法:用于测定矿物棉纤维及其制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4. 水分含量测定法:用于测定矿物棉及其制品中的水分含量。
  5. 燃烧性能测定法:用于测定矿物棉及其制品在火焰作用下的燃烧性能。

以上试验方法是保证矿物棉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在进行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和用途来确定试验项目;
  • 按照GB/T5480-2017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对试验前后的设备、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 对试验样品进行代表性抽样,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按照国家标准GB/T5480-2017进行执行。

56%磷化铝片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56%磷化铝片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56%磷化铝片剂的编号:GB/T5452-2017。56%磷化铝片剂共有8页,发布于2018-07-01
铸造术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铸造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铸造术语的编号:GB/T5611-2017。铸造术语共有181页,发布于2017-12-29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