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393-2020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intelligentcontrollerunitforhouseholdapplianc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9393-2020。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共有33页,发布于2021-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7.030
  • 实施日期2021-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3页
  • 文件大小3.57M

以图片形式预览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9393一2020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IeechniealspeeifieationofintelMigent controllerunitforhoIseholdappliances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9393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ICU测试工装参考电路 附录B(资料性附录》IcU在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中的典型应用 28 参考文献 30
GB/39393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家用电器研究院、国家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西安庆安制冷 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众家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 限公司、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无锡 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 子第五研究所,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安徽中认倍佳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杭州星帅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鸿、孙民、赵鹏、梁少峰、戴志展,易冬柏、于玲、恩云飞、罗彪、李红伟、冯长卿 易扬波、李勇德、杨梢、李婷婷、徐玲、汪向荣、,陈丽芬,谢兴华、沙露、汪超、李肠,聂圣源,吴红彪、李越蜂
GB/39393一2020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的功能、性能以及电磁兼容性、安全、可靠性 等的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并对智能控制单元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做出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智能控制单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一2020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10一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6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 强度 GB4343.1一2018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T4343.2一2009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 GB/T4365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4798.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GB/T4937.15一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15部分;通孔安装器件的耐煤 接热 GB/T4937.20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0部分:塑封表面安装器件耐潮 湿和煤接热综合影响 GB/T4937.21一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1部分:可焊性 GB/T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29309一2012电工电子产品加速应力试验规程高加速寿命试验导则 IEC60335-1:201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Householdandsimilar ancesSafetyPart General 1: electrica lapplia requirements IEC60730-1;2013十AMD1;2015CSV自动电气控制第1部分;通用要求(Aut tomaticelectrical controls一Partl:Generalrequirements) IEEC60749-26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测试方法第26部分:静电放电(ESD)敏感性测试 体模型(HBM)[Semiconductordeviees一Mechanicalandcimatictestmethods一Par26:Electrostatie discdharge(EsD)sensitivity HHuman bodymodelHBM)门 testing IEC60749-27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测试方法第27部分:静电放电(ESD)敏感性测试 机
GB/T39393一2020 r!27 Electrostatic 器模型(MM[Semiconductordeviees一Mechanicalandclimatietestmethods一Part isehargeESD)sensitivitytesting一MachinemodelMM IEC60749-2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测试方法第28部分;静电放电(ESD)敏感性测试 带 电器件模型(CDM)器件级[Semiconductordevices一Mechanicealandeimatictestmethods一Part 28: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sensitivitytesting一ChargeddevicemodelCDM)一deviceleve] IEEC60749-33:2004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33部分:加速耐湿无偏置高压蒸 odsPart33:Acceleratedmoisturere 煮(SemiconduetordevicesMechaniealandclimatictestmet sistanceUnbiasedautoclave EC62321(所有部分电工产品中相关物质的测定(Determinationofcertainsubstancesinelec trotechnicalproducts PC/JEDEcJsTD020E非气密表面贴装器件潮湿/再流焊敏感度分级(Moisture/Reflowsensi ivityClassificationforNonhermeticSurfaceMountDevices) 3 术语和定义 GB/T43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控制单元intelligentcontrolunit;IcU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器件,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单元、输人输出端口、模拟信号采集 以及各类型的通信接口等构成 3.2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ligitalcoverter;ADc 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功能单元 3.3 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hmdatiwn;w 通过数字输出调整脉冲宽度实现对模拟电路的控制 3.4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ehronousreeehver/transmtter;UART 在数据发送时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来传输,在数据接收时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 数据,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的一种异步收发传输器 3.5 rC总线interintegrtedcreuil;rc 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电路 3.6 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tae;S 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 3. 内部时钟频率稳定度internaleoekfrequeneystability 内部时钟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产生频率波动范围 3.8 低压复位low wlue reset IcU供电低于指定值后,自动进人复位状态
GB/39393一2020 3.9 低压复位值Iowvotageresetvale 在供电电压低于某个值后将芯片处于复位状态时的电压值 3.10 额定工作条件ratedloperatingconditions 为了使智能控制单元的工作特征处于给定的要求之内而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 3.11 占空比dutyratio 在一个脉冲循环内,通电时间相对于总时间所占的比例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C;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 CDM带电器件模型(ChargedDeviceModel) umanBodyModel HBM:人体模型(Hu C;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 rC;总线(Inter-lntegratedCircuit IcU;:智能控制单元(IntelligentControlUnit 1/O:输人/输出端口(Input/Output) MM;机器模型(MachineModel 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 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 SPI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 要求 5.1外观 标志应完整、准确、清晰,耐久;表面无机械损伤;引脚无氧化,无锈迹、无污物、无变形、无折断 塑 封表面的器件型号、生产批次、厂商(产地)等标识的印刷应自然且塑封表面不得有磨痕 5.2外形尺寸 按6.3进行试验,产品规格书需标明1CU的引脚、几何尺寸和封装尺寸,ICU实物应符合说明书的 规定值 表面贴装的1IC放在标准水平面上引出端不变形,引出端起翘<804m 5.3电性能 5.3.1绝对最大额定电压 保证IcU不被损坏的最低工作电压 按6.4.2进行试验,电源电压范围:-0.5V~6.5V;l/0电压范围:(电源电压士0.3)V
GB/T39393一2020 5.3.2工作电压 维持1cU正常工作的电源电压 按6.4.3进行试验,电源电压范围:l.8V5.5V,推荐范围:2.7V5.5V 5.3.3工作电流 1cU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电流 按6.4.4进行试验,推荐节能型产品,工作电流<1504A/MHz 5.3.4工作温度 1cU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温度范围 按6.4.5进行试验,工作温度在一40C85C范围内,ICU应正常工作 5.3.5待机/休眠电流 IcU待机/休眠或者部分待机/休眠时所消耗的电流 按6.4.6进行试验,推荐节能型低功耗产品,待机电流<2A,休眠电流<120A/MHz 5.3.6输出能力 按6.4.7进行试验,ICU数字输出端口对外部负载输出电流的能力,应符合规格书要求 5.3.7输入电压范围 1cU数字输人端口接收外部高低电平的最小,最大值的范围 按6.4.8进行试验,输人高电平(Vu)的最小值0.8×Vn;输人低电平(Vn)的最大值>0.2×Vn 支持TTL电平输人,支持施密特触发输人 5.3.8 内部时钟频率稳定度 按6.4.9进行试验,如果内部时钟作为通信使用时,在工作电压,工作温度范围内偏差一士3%,并 且提供自动校准手段 5.3.9低压复位值 按6.4.10进行试验,低压复位的电压值可在芯片保证的工作电压范围内选择 5.3.10ADC精度 按6.4.1l进行试验,推荐12位分辨率,最低满足10位分辨率 5.3.11PwM精度 按6.4.12进行试验,PwM占空比设定位数>8位 5.3.12通信接口类型和数量 IcU内置的标准通信接口类型和数量 按6.4.13进行试验,推荐支持UART,SPI、FC三种标准协议
GB/39393一2020 5.4绝缘强度 5.4.1电气间隙 按我.51进行试验,cU的结构应使电气间隙足够承受器具可能经受的电气应力考虑到表1中过 电压类别的额定脉冲电压,电气间隙不应小于表2中的规定值 其他条件见GB4706.12005中第29 章的相关规定 表1额定脉冲电压 额定脉冲电压 额定电压 过电压类别I 过电压类别l 过电压类别皿 50 330 800 500 1500 >50且<150 800 2500 1500 2500 4000 >150且<300 注1对于多相器具,以相线对中性线或相线对地线的电压作为额定电压 注2:这些值是基于器具不会产生高于所规定的过电压的假设 如果产生更高的过电压,电气间隙宜相应增加 表2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脉冲电压 最小电气间隙" mmm 330 0.5l 0.5he 500 800 0,5h 500 0,5" 2500 1.5 4000 3.0 6000 5,5 8000 8.0 10000 1l.0 规定值仅适用于空气中电气间隙 出于实际操作的情况,不采用GB/T16935.1中规定的更小电气间隙,例如批量产品的公差 污染等级为3时,该值增加到0.8 mm 5.4.2爬电距离 按6.5.2进行试验,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3中的规定值
GB/T39393一2020 表3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mm 工作电压 污染等级2 污染等级3 污染等级 材料组 材料组 l山a/皿 Wa/b 50 0.2 0.6 0.9 1.2 1.5 1.7 1.9" >50且125 0.3 0,8 1.1 1.5 1,9 2.1 2.4 2.5 >125且< 250 0.6 3.2 3.6 4.0 1.3 1.8 >250且<400 1.0 2.0 2.8 4.0 5.0 5.6 6.3 >400且500 1.3 2.5 3.6 5,0 6.3 7.1 8.0 >500且<80o 4.5 1.8 3.2 6.3 8,0 9.,0 10.0 2.4 4.0 5.6 8.0 10.0 11.0 12.5 >800且<1000 >1000且<1250 3,2 5.0 7.1 10.0 12.5 14.0 16.0 >1250且1600 4.2 6.3 9.0 12.5 16.0 18.0 20.0 600且2000 5.6 8.o 11.0 16.0 20.o 25.0 22.0 -2 000且<2500 7.5 0.0 14.0 20.0 25.0 28.0 32.0 500且<3200 10.0 12.5 18.0 25.0 32.0 36.0 40.0 12.5 22.0 -3200且<4000 16.0 32.0 40.0 45,0 50.0 000且<5000 16.0 20.0 28.0 40.0 50.0 56.0 63.0 >5000且<6300 20.0 25.0 36.0 50.0 63.0 71.0 80.0 >6300且<8000 25.0 32.0 45.0 63.0 80.0 90.0 100.0 32.0 40.0 56.0 80,0 100,0 11o.0 125.0 >8000且<10000 >10000且<12500 40.0 50.0 71.0 100.0 125.0 140.0 160.0 注1:绕组漆包线认为是裸露导线,但考虑到GB4706.1一2005中29.1.1的要求,爬电距离不必大于表2规定的 相应的电气间隙 注2:对于不会发生漏电起痕的玻璃、陶瓷和其他无机绝缘材料,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 注3:除了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电路,工作电压不认为小于器具的额定电压 如果工作电压不超过50V,允许使用材料组lb. 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至少为基本绝缘规定值 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至少为基本绝缘规定值的两倍 功能性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4
GB/39393一2020 表4功能性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mm 工作电压 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3 污染等级1 材料组 材料组 Ma/Ib Ia/b 心 二50 0.2 0.6 0.8 1.l 1.4 1.6 1.8 0.7 且<125 2.0 2. 50 0.3 1.0 l.8 1.4 >125且250 0,4 1.0 1.4 2.0 2,5 2.8 3.2 2.2 5.0 0.8 .6 3.2 4.0 4.5 >250且400" >400且500 1.0 2.8 2.0 4.0 5.0 5,6 6.3 >500且<800 1.8 3.2 4.5 6.3 8.o 9.0 10.0 >800且1000 2.4 4.0 5.6 8,0 10.0 11.0 12.5 000且<1250 3.2 5.0 10.0 12.5 14.0 16.0 7.1 250且<1600 4.2 6.3 9.0 12.5 l6.0 18.0 20.0 600且<2000 5.6 8.0 11.0 16.0 20,0 22.0 25.0 >2000且2500 7.5 0.0 14.0 20.0 25,0 28.0 32.0 2500且<3200 10.0 2.5 8.0 25.0 32.0 36.0 40.0 >3200且4000 12.5 6.0 22.0 32.0 40,0 45.0 50.0 >4000且5000 16,0 20.0 28.0 40,0 50,0 56.0 63.0 300 80.0 3 6 >5000且 20,0 25.0 36.0 50,0 63,0 71.0 >6300且8000 25,0 32.0 45.0 63.0 80,0 90.0 100.0 125.0 32.0 40.0 56.0 80.0 100.0 110.0 >8000且10000 >10000且<12500 40.0 50.0 160.0 71.0 100.0 25,0 140,0 注1,对于工作电压小于250V且污染等级1和污染等级2的PTC电热元件,PTcC材料表而上爬电距离不必大 于相应的电气间隙,但其端子间的爬电距离按本表规定 注2:对于不会发生漏电起痕的玻璃,陶瓷和其他无机绝缘材料,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 如果工作电压不超过50V,允许使用材料组mb 额定电压为380V415V的器具,其相线间工作电压为>250V且<400V 以上限值适用于海拔高度2000m及以下区域 此范围不满足时,见GB4706.1一2005中第29章的相关规定 5.5静电放电 5.5.1HB静电放电模式 按6.6.1进行试验,HBM静电放电模式>2000V 5.5.2MIM静电放电模式 按6.6.2进行试验,MM静电放电模式>200V
GB/T39393一2020 5.5.3CDM静电放电模式 按6.6.3进行试验,CDM静电放电模式>300V 5.6应用ICU的电子线路板电磁兼容要求 5.6.1连续骚扰电压 按6.7.1进行试验,应符合GB4343.1一2018中4.1.1和第10章的要求 5.6.2断续骚扰电压 按6.7.2进行试验,应符合GB4343.1一2018中4.2,第10章、附录A和附录C的要求 5.6.3连续骚扰功率 按6.7.3进行试验,限值应符合GB4343.1一2018中4.1.2.1、4.1.2.3和第10章的要求 5.6.4辐射发射 按6.7.4进行试验,限值应符合GB4343.l一2018中4.1.2.2、4.1.2.3和第10章的要求 5.6.5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6.7.5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GB/T4343.2一2009中5.1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5.6.11的 性能判据B 5.6.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6.7.6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GB/T4343.2一2009中5.2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5.6.l1的 性能判据B 5.6.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按6.7.7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GB/T4343.2一2009中5.3和5.4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 5.6.l1的性能判据A 5.6.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对于内部时钟频率或振荡频率超过15MHz的电子线路板,按6.7.8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 GB/T4343.2-2009中5.5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5.6.11的性能判据A 5.6.9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6.7.9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GB/T4343.2一2009中5.6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5.6.l1的 性能判据B 5.6.1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按6.7.10进行试验,试验电平应符合GB/T4343.,2一2009中5,7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5.6.11的 性能判据C 5.6.11电磁兼容抗扰度性能判据 下列性能判据适用于5.6.55.6.10.
GB/39393一2020 性能判据A;在试验过程中ICU应按预期连续运行 当IcU按预期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动能丧 失不准许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性能水平或可容许的性能丧失 如果制造商未规定最低的性能水平或可容 许的性能丧失,则可从产品规格书,文件及用户按预期使用时对IcU的合理期望中推断 性能判据B试验后cU应按预期继续运行 当cU按预期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准 许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性能水平或可容许的性能丧失 在试验过程中,性能下降是允许的,但不准许实际 运行状态或存贮数据有所改变 如果制造商未规定最低的性能水平或可容许的性能丧失,则可从产品 规格书、文件及用户按预期使用时对IcU的合理期望中推断 性能判据C:允许出现暂时的功能丧失,只要这种功能可自行恢复,或者是通过操作控制器或按规 格书规定进行操作来恢复 5.7可靠性要求 可焊性 5.7.1 按6.8.1进行试验,试验样品引脚浸人部分应上锡明亮光滑,只允许有少量分散的如针孔不浸润或 弱浸润之类的缺陷,且这些缺陷不出现在同一位置 5.7.2耐焊接热 5.7.2.1通孔安装ICU的耐焊接热 按6.8.2.1进行试验,试验样品不应出现非安装或人为操作导致的封装裂纹、破碎、断裂等机械损 伤,不应出现正常或极限条件下的功能丧失、密封器件漏气等情况 试验样品的电性能测试应符合5.3 的要求 5.7.2.2表面安装ICU的耐悍接热 按6.8.2.2进行试验,试验样品不应出现裂纹和鼓包,电性能测试应符合5.3的要求 5.7.3环境耐久性试验 5.7.3.1低温存储 按6.8.3.1进行试验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5.7.3.2高温存储 按6.8.3.2进行试验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5.7.3.3热循环 按6.8.3.3进行试验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5.7.3.4温度快速变化 按6.8.3.4进行试验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5.7.3.5恒定湿热 按6.8.3.5进行试验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GB/T39393一2020 5.7.3.6高温蒸煮 按6.8.3.6进行测试 测试后,试验样品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 20%内 5.7.3.7 湿敏等级 按IPC/JEDECJsTD020E中第5部分的要求,IcU根据封装类型,本体尺寸、引出端数量等确定 潮湿敏感度等级,最少应满足表5中的3级要求 试验样品按6.8.3.7测试后,试验结果重量变化应小 于或等于0.5%,且试验后不应出现下列情况 用40倍光学显微镜可见外部裂缝; a b)电气测试故障; 用扫描声学显微镜可见横跨绑定线、球焊或楔焊的内部裂缝 表5潮湿敏感度等级 吸收要求 加速的等效环境 车间寿命 标准 热活化能 热活化能 等级 环境 0,40eV~0,48eV 0,30eV一0,39eV 温度/相对 环境 环境 时间 时间 时间 湿度 时间 温度/相对 温度/相对 h 湿度) 湿度 不受限 <30c/85% 85/85% NA 168 NA NA 365d 二30/60% 85/60% NA NA NA 68t'" 二30C/60% 696+ 30 //60% 60C/60% 28d 120+ " 168+ " 2a 40 30/60% 52 十 60C/60% 168h 30/60% 192 60c/60% 2h 6' 20* " 24" 30 /60% 30"C/60 48h 30/60% 60C/60% 30/60% 150 20+8 2* 48+3 30/60% 60C/60% 24h 30/60% 10 13+8 5a 标签 标签 二30/60% 30 /60% NA NA NA 时间 时间 注1:车间寿命时间是表示从防潮包装中取出器件到器件通过回流焊处理之间的时间 eV栏通常适用于含铅焊料引线的器件 注2:0,40eV~0,48" 注3;0.30eV~0.39eV栏通常适用于无铅焊料引线的器件 5.7.3.8盐雾 按6.8.3.8进行试验,应符合下述要求 试验样品试验后目视检查,其引脚腐蚀面积不超过3%; a 试验样品试验后电参数测试结果符合5.3规定的额定值 b 10
GB/39393一2020 5.7.3.9振动和温度综合试验 按6.8.3.9进行试验,应符合下述要求 试验样品在低温步进中,低温工作极限能达到产品规格书要求 a b 试验样品在高温步进中,高温工作极限能达到产品规格书要求 试验样品在快速温度变化中,不应出现故障; c d 试验样品在振动步进中,不应出现故障,振动的方均根加速度(见GB/T29309一2012)极限能 够达到12gm; 试验样品在综合应力试验中,不应出现故障 5.7.3.10高温连续运行 按6.8.3.10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试验后,试验样品的电性能满足5.3的要求 5.7.3.11 高温高湿偏压 按6.8.3.ll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试验后,试验样品的电性能满足5.3的要求 5.7.4功能安全性 按6.8.4进行试验,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控制的试验样品,应提供配套的功能安全软件 库,且软件库应至少覆盖IEc60335-1:2016附录R中表R.1或表R.2的要求 注:IEC60335-l:2016附录R中表R.1和表R.2的要求与IEC60730-l:2013附录H中表H.1的要求是等同的 5.7.5典型应用场景耐久性 按6.8.5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试验样品不应损坏,试验样品所在测试样机不应发生故障 若出现故障的原因与试验样品无关,可再更换相关零件后继续进行试验 试验样品试验后,外观应无损伤,电性能测试结果与试验前初始值偏差在20%内 5.8机械强度试验 5.8.1振动 按6.9.1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验样品外观完好无损伤,电参数测试结果符合5.3规定的额定值 5.8.2引出端拉力 按6.9.2进行试验,引线与试验样品本体之间无断裂、松动或相对移动,结构尺寸、功能无异常 注,该试验针对通孔插装元器件进行 5.8.3引出端弯曲 按6.9.3进行试验,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之间无断裂、松动或相对移动,结构尺寸,功能无异常 注:该试验针对通孔插装元器件进行 5.8.4抗弯曲强度 按6.9.4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验样品外观无损伤,试验结果与测试初始值偏差在20%内 注;该试验针对表面贴装元器件 1
GB/T39393一2020 5.8.5附着力 按6.9.5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验样品外观无损伤,引出端焊盘应固定于试样上 注:该试验针对表面贴装元器件 5.9限用物质 构成IcU的各均质材料中,铅、汞、六价铬、多澳联苯、多潦二苯腿、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邻 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含量不得超过0.1%质量分数),镐的 含量不得超过01%质量分数. 试验方法 6.1 -般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都应在GB/T2421一2020中表2规定的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 进行 6.2外观质量 目检试验样品外观,用不大于20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观察部位包括IcU的正面、反面、引 脚 用脱脂棉浸溃清洁溶液(55C士5C的蒸僧水或去离子水)拭擦标志,拭擦10s 6.3外形尺寸 用游标卡尺和塞规尺等工具测试 6.4电性能 6.4.1通则 以下电性能参数测试条件参见附录A提供的参考电路 6.4.2绝对最大额定电压 给试验样品提供直流电源,I/O引脚均开路,并串联电流表监测流经电源引脚的工作电流 将直流 电源电压以小于0.1V/S的变化率调至绝对最大额定值,此时的工作电流相对于电源电压的增长比率 (d/d)出现40%以上的突变或者出现10mA以上的突然增加,判断试验样品损坏,否则判断没有 损坏 6.4.3工作电压 用电压表并联试验样品的Vn十GND,其某个I/0引脚输出方波,直流稳压源按照规格书标称的 工作电压从低到高调节,测量1/0引脚的输出 6.4.4工作电流 在规格书要求的工作模式下,不带负载用电流表串联试验样品的Vn+GND,按规格书要求正常 给额定电压,测量工作电流 6.4.5工作温度 按规格书要求给定试验样品额定电压,将某个输出为方波的I/0引脚置于恒温箱内.从低到高调 节温度,测量试验样品可以稳定输出方波时对应的最低和最高工作温度 12
GB/39393一2020 6.4.6待机/休眠电流 在规格书要求的工作模式下,不带负载,用电流表串联并联IcU的Vn+GND,试验样品按规格书 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并进人待机/休眠模式,测量对应的工作电流 6.4.7输出能力 试验样品按规格书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Vn,同时并联电压表监视I/0引脚V 用电流表通过 可变电阻对GND串联I/o引脚,I/o引脚输出高为起始状态,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到电压表测量到 的电压为Vn×90%的时候,读取电流表的电流,即为高电平输出电流能力 反之同等,试验样品按规格书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V,同时并联电压表监视GND,用电流表通过 可变电阻对Vw串联1/0引脚,I/0引脚输出低为起始状态,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到电压表测量到的 电压为Vp×10%的时候,读取电流表的电流,即为低电平输出电流能力 6.4.8输入电压范围 试验样品按规格书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Vw.I/o引脚A输人三角波.I/o引脚B输出1/o引脚A 读取的电平 当1o引脚B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对应的I/0引脚A三角波的电压即为Vu的最小值; 反之,当1/0引脚B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对应的1/0引脚A三角波的电压即为V的最小值 6.49内部时钟频率稳定度 试验样品按规格书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VD,定时器给出稳定的方波,测量此方波的频率稳定度 <2%即满足要求 6.4.10低压复位值 试验开始前,确认IcU复位功能打开 按规格书要求通过直流稳压源正常给额定电压V,直流 稳压源逐步降低供电,直到试验样品发生复位,此时的电压值即为低压复位值 6.4.11AC精度 使用试验样品ADC精度四倍及以上分辨率的测试机进行测量 6.4.12PwM精度 试验样品按规格书要求正常给额定电压Vm,通过程序控制PwM1输出,测量输出波形的占空比 6.4.13通信接口类型和数量 试验样品与外部支持UARTSPI、IC的设备通信,可以建立通信即认为满足要求 6.5绝缘强度 6.5.1电气间隙 按GB/T16935.1进行试验 6.5.2爬电距离 按GB/T16935.l进行试验 6.6静电放电 6.6.1HB静电放电模式 按IEC60749-26进行HBM静电放电模式测试 13
GB/T39393一2020 静电放电电阻:l.5kQ,静电放电电容;100pF,放电次数3次,时间间隔1l.0s 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 放电头 10M 1.5k <直流高压电源> 100pP GND 图1HBM静电放电模式典型测试原理图 6.6.2MMM静电放电模式 按IEC60749-27进行MM静电放电模式测试 静电放电电阻:0Q.静电放电电容:200pF,放电次数3次,时间间隔:ls 测试原理如图2所示 放电头 10M <直流高压电源>》 200pF GND 图2MIMI静电放电模式典型测试原理图 6.6.3CDM静电放电模式 按IEc60749-28进行cDM静电放电模式测试 试验前,使用离子风扇或其他方法处理以确保试验样品不带电 试验时,试验样品引脚向上放置于铺有绝缘层(如,塑料层)的金属带电电极上,对金属带电电极通以 500V高电压电源进行充电1s,充电完成使用探针对试验样品引脚接地放电 测试原理如图3所示 放电头 绝缘层 金属板 <直流高压电源 l100M 图3CDMI静电放电模式测试原理图 6.7应用IcU的电子线路板电磁兼容测试 6.7.1连续骚扰电压 按GB4343.1一2018中第5章和第7章的方法进行试验 6.7.2断续骚扰电压 按GB4343.1-2018中第5章、第7章和附录D的方法进行试验 14
GB/39393一2020 6.7.3连续骚扰功率 按GB4343.12018中第6章和第7章的方法进行试验 6.7.4辐射发射 按GB4343.1一2018中第7章和第9章的方法进行试验 6.7.5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1的方法进行试验 6.7.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2的方法进行试验 6.7.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3和5.4的方法进行试验 6.7.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5的方法进行试验 注:应用IcU的电子线路板内部时钟频率或振荡频率超过15MHz,需进行此项测试 6.7.9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6的方法进行试验 6.7.1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按GB/T4343.2一2009中5.7的方法进行试验 6.8可靠性试验 6.8.1焊锡可靠性 按GB/T4937.21-2018中第4章进行试验,将试验样品取出后用10倍一20倍放大镜观察 6.8.2耐焊接热 6.8.2.1通孔安装ICU的耐焊接热 按GB/T4937.15一2018中第5章进行试验,放大10倍~20倍检查 6.8.2.2表面安装ICU的耐焊接热 按GB/T4937.202018中第5章进行试验,在40倍显微镜下进行外观检查 6.8.3环境耐久性试验 6.8.3.1低温存储 按GB/T2423.1一2008中5.2进行试验,选择低温环境指标,在低温环境贮存168h,取出在常温放 置2h进行恢复,之后进行电性能检测 低温环境指标;LevelI一10C,LevelI一20C,LevelI一30C 15
GB/T39393一2020 6.8.3.2高温存储 按GB/T2423.2-2008中5.,2进行试验,选择高温环境指标,在高温环境贮存168h,取出在常温放 置2h进行恢复,之后进行电性能检测 高温环境指标:ILevelI55C,Level65,Level85C 6.8.3.3热循环 按GB/T2423.22一2012中第8章进行试验,温度范围(一40士3)(125士3)C,转换时间为 5nmin(以冲击箱的极限能力为准),高、低温各保持30min,做200个周期,试验样品试验后常态下恢复 2h,之后进行电性能检测 6.8.3.4温度快速变化 按GB/T2423.222012中第7章进行试验,选择温度快速变化指标,转换时间不超过10s,在温度 快速变化试验完成后,取出在常温放置2h进行恢复,之后进行电性能检测 温度快速变化指标如表6所示 表6快速变化温度允差 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条件 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步骤1 温度允差 十85+ +100t" +125 " 十150+" 步骤2 温度允差 40_ -55-" -65-" 6.8.3.5恒定湿热 试验样品在相对湿度(93士3)%、温度(47士3)C的湿热箱或室内进行48h试验 在湿热处理期 间,试验样品不通电 6.8.3.6高温蒸煮 按IEC60749-33:2004进行测试 温度(121士2)C,气压202kPa(2ATM),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当温湿度升到设定值开始计 时,当结束测试温湿度开始下降时停止计时,累计放置48h 试验样品试验后常态下恢复2h一48h 以内,进行电性能检测 试验采用电阻率大于1Mncem的蒸溜水或去离子水,试验完毕后,蒸煮仪内腔应无锈迹、水垢 污溃 6.8.3.7 湿敏等级 用烘培测试仪测试试验样品封装材料中的水汽含量 根据试验样品的潮湿敏感度等级,按表4中对应的吸收要求进行潮气吸收吸收前试验样品应在 125C130C温度条件下烘烤24h),吸收周期结束后进行3次回流焊,回流焊温度与时间关系应按 IPC/JEDECJ-STD-020E中5.6规定的要求设定 6.8.3.8盐雾 按GB/T2423.17一2008中第6章进行试验,5%NaCI溶液,盐雾沉降量1mL/80cm h) 2ml/(80cm h),T,=(35士2)C,试验48h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2h3h. 16
GB/39393一2020 6.8.3.9振动和温度综合试验 按GB/T29309-2012进行试验 试验中,试验样品按照产品规格书中的典型工作值进行加载,工 作模式、测试程序可由供需双方进行协商 6.8.3.10高温连续运行 环境温度T,=(125士5)C 试验中,试验样品按照产品规格书中的典型工作值进行加载,工作模 式、测试程序可由供需双方进行协商 带电168*,h后,切断电源,试验样品试验后常态下恢复2h,按照6.4测试试验样品的电参数 6.8.3.11高温高湿偏压 试验环境温度85C,相对湿度85% 试验中,试验样品按照产品规格书中的典型工作值进行加 载,工作模式、测试程序可由供需双方进行协商 带电168+ h后,切断电源,试验样品试验后常态下恢复2h,按照6.4测试试验样品的电参数 6.8.4功能安全性 按IEC60335-1:2016附录R或IEC60730-1:2013附录H,通过对试验样品功能安全软件库进行 代码审查,并对装有功能安全软件库的试验样品进行故障注人测试来验证软件库的有效性 6.8.5典型应用场景耐久性 按照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将应用试验样品的家电整机置于测试场景中进行 测试 测试条件参见附录B,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9机械强度试验 6.9.1振动 按GB/T2423.10-2019中第8章、附录A和附录B的方法进行试验,将试验样品牢固地固定在振 动台上,然后在试验样品的XYZ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分别振动2h,振动频率为10Hz~55Hz,振动的 位移峰值振幅为1.5mm 试验后恢复2h,放大10倍一20倍观察试验样品 6.9.2引出端拉力 按GB/T2423.60进行试验,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沿离开试样的引出端轴向施加拉力,按表7中要求 的拉力保持10s士1s(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 试验后,放大10倍~20倍观察试验样品 表7引脚拉力强度要求 外引线标称截面积S 相应的圆形引出端截面的直径d 拉力 mm mm Ss <0.05 d0.25 0.051.25 40 17
GB/T39393一2020 6.9.3引出端弯曲 按GB/T2423.60进行试验,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在引出端末端的轴向垂直方向悬挂施加弯曲力 的砝码,按表8中要求增加弯曲力,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s内在垂直平面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 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作为1次弯曲 每个方向弯曲1次,共2次 试验后,放大10倍20倍观 察试验样品 表8引脚弯曲强度要求 截面模量2 相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d 推力(容差10% mm mm Z<0.0015 d0.25 0.5 0,0015GB/39393一2020 6.9.5附着力 按GB/T2423.60进行试验,按照6.9.4中的方法安装贴片器件,用推力器具与试验样品无冲击的 相接触,然后对贴片器件的主体(与试验基板平面垂直的试样正面中心)逐步匀速增加推力至5N,并保 持(10士1)s 6.10限用物质 按IEC62321(所有部分)进行试验,测试试验样品中的铅,汞、觞、六价铬、多嗅联苯和多嗅二苯腿、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种限 用物质含量 检验规则 7.1成品检验 1cU的成品检验可分为型式检验和交收检验 型式检验和交收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9 表9检验项目 本标准 成品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交收检验 5.1l 6.2 外观 6.3 外形尺寸 5,2 绝对最大额定电压 5,3.1 6.4.2 工作电压 5.3.2 6.4.3 工作电流 5.3.3 6.4.4 工作温度 5.3.4 6.4.5 待机/休眠电流 5.3.5 5.3.6 6.4.7 输出能力 5.3,7" 6.4.8 输人电压范围 1c 内部时钟频率稳定度 5.3.8 6.4.9 11 低压复位值 5.3.9 6.4.10 12 ADC精度 5.3.10 6.4.11 13 PWM精度 5.3.l 6.4.12 通信接口类型和数量 14 5.,3.12 6.4.13 15 5.4.1 6.5.1 电气间隙 16 爬电距离 5.4.2" 6.5.2 17 HBM静电放电模式 5.5.1 6.6.1 18 MM静电放电模式 5.5.2 6.6.2 19 CDM静电放电模式 5.5.3 6.6.3 19
GB/T39393一2020 表9续) 本标准 成品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交收检验 5.6.l 6.7.1 连续骚扰电压 20 21 断续骚扰电压 6.7.2 5.6.2 22 连续骚扰功率 5.6.3 6.7.3 23 辐射发射 5.6.4 6.7.4 24 静电放电抗扰度 5,6.5 6.7.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25 5,6,6 6.7.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26 5.6.7 6,7.7 27 5.6.8 6.7.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28 5.6.9 6.7.9 浪涌(冲击)抗扰度 2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5.6.10 6.7.1o 30 引脚可炽性 5.7.l 6.8.1 31 引脚耐焊接热 5.7.2 6.8.2 32 低温存储 5,7.3.l 6.8.3.l 高温存储 33 5.7.3.2 6.8.3.2 5,7. 热循环 34 6.8.3.3 3.3 35 5.7.3.4 6.8.3.4 温度快速变化 恒定湿热 6.8.3.5 36 5,7.3.5 37 高温蒸煮 5.7.3.6 6.8.3.6 38 湿敏等级 5.7.3.7 6.8.3.7 39 盐雾 5.7.3.8 6,8.3.8 40 振动和温度综合试验 5.7.3.9 6.8.3,9 5 .7.3.10 6.8.3.1o 高温连续运行 42 5.7.3.11 6.8.3.1m 高温高湿偏压 43 功能安全性 5.7.4 6.8.4 44 典型应用场景耐久性 5,7.5 6.8.5 45 振动 5.8.1 6.9.1 46 引出端拉力 5,8,2 6.9.2 引出端弯曲 47 6.9.3 5,8,3 抗弯曲强度 6.9.4 5.8.5 6.9.5 附着力 49 限用物质 5.9 6.10 50 注;“、/”为必检项目,“”为非检项目 20
GB/39393一2020 CU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试制,试产的新产品确认时; b)连续生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间隔一年以上生产时; c d 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变动时 e 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 注:典型应用场景耐久性在b)情况下可不进行 7.2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 交收检验的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产品标志 包装箱应有清晰的标志,标志内容如下 型号及名称; a b)制造厂名或厂标; 数量,质量制造年月和批次编号 c d 出厂日期或出厂编号; 出口产品的包装箱应有防静电和限用物质标识 e 8.2包装和运输 一般要求 8.2.1 IcU应有包装,包装用材料应防静电、不应含有影响器件质量的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的物质 需要长期贮存或长途运输的元件应作防潮包装 1CU在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和直接雨淋的条件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8.2.2包装件运输跌落试验 取生产包装好的一件ICU成品,先后进行运输跌落试验(先底面再四个侧面的顺序将包装箱各跌 落一次,试验面与冲击面平行,冲击面为坚硬的水平面) 包装运输跌落试验完毕后,检查试验样品受 损、变形情况,对受损样品拍图说明;再测试试验样品的电参数有无异常 8.2.3包装件运输跌落要求 试验后,要求: 包装箱应无散包现象; aa 试验样品引脚无变形、外观无破损 b 电参数测试结果符合5.3规定的额定值 8.3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周围应无腐蚀性及有害气体等符合GB/T4798.1中要求的环境中 产品包装经拆装后需继续贮存时,应重新包装 包装箱包装的1cU贮存期为两年 产品应存放在环境温度为-25C一70C,相对湿度不大于85%,清洁,通风良好的库房内,空气中 不得含有腐蚀性气体,且应离地15cm以上 21
GB/T39393?2020 S g "9 9 C ? O L 22
GB/39393一2020 料 料 糕 有 着 太s 非 酬 mc- 道 角 23
GB/T39393一2020 海 2 头 腿 美 E 年 是 心 卖 平 一营一 一 单 起 手 死 速经登豆 美 早 岁 具 2 什 青 24
GB/39393一2020 -rmn记卜必= 早 r等":工迎凶司 -两一 ==2 由 =日留留踏盗器临盗 串 =2某没没乞没8 虚 1 间 目非判 L 排 鼎 朋 料 修 xRH2=工叫=三?关 司员2=S O 2=迎工===== 们-m 烤 帽 25
GB/T39393一2020 m 修 羡 8 美 弟 ,完, 号 韦 上 登 灰 兰 流 i m- mI 烤 精 !兰 首 首 上 匆 新 4 m- E 26
GB/39393一2020 推 当 料小 小 7 普 窗 黑 z 酬 联 g 1 H生 nn "明“兽-古 旱 烤 no 烤 aND 烤 GND 上 27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GB/T39393-2020详解

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产品采用了智能化控制方式。为了规范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单元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GB/T39393-2020)。

该规范主要涵盖了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该规范对于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的输入电压、工作温度、通信协议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该规范还制定了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保证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规范还对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地使用和存放。

总的来说,GB/T39393-2020为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和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电子海图技术规范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编号:GB/T39268-2020。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共有25页,发布于2021-06-01
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直驱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直驱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直驱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9426-2020。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直驱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6页,发布于2021-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