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129-2017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Specificationfortestofmicrogridconnectedtodistributionnetwork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的编号:GB/T34129-2017。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共有41页,发布于2018-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
  • 实施日期2018-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1页
  • 文件大小2.82M

以图片形式预览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国家标准 GB/T34129一2017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Speeifieationfortestofmicrogridcomneetedtodistribution netw0rk 2017-07-31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4129一2017 A.3频率基本误差测试 22 A.4功率因数基本误差测试 22 A.5交流采样信号试验指标 2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数据正确性及性能的测试方法 26 B.1遥测功能测试 26 B.2遥信功能测试 . 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数据正确性及性能的测试指标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的联动测试方法 28 D.1遥控功能测试 28 D.2遥调功能测试 . 29 附录E资料性附录原始结果记录表 29 E.1同期并网测试记录表 故障后恢复并网测试记录表 E.2 29 E.3并网转离网测试记录表 30 E.4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记录表 30 31 E.5电压异常响应测试记录表 E.6低电压穿越测试记录表 33 频率异常响应测试记录表 E.7 34 E.8防孤岛保护功能测试记录表 36
GB/34129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集团微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涛、侯义明、于辉、吴鸣、苏剑、李洋、季宇,梁惠施、李蕊、赵波、李鹏、 马红伟
GB/34129一2017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电网并网测试的测试条件、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人配电网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并网型微电网的并网 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15945 GB/T17626.3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GB/T33589微电网接人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634.5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6部分;IEc60870-5配套标准一致性测试导则 DL/T860.10变电所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一致性试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电网并网点pointofmcrogridinterconneetionm 微电网与配电网的电气连接点 3.2 交换功率interchangepowerbetweenmierogridanddistributionnetwork 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交换功率包括有功交换功率和无功交换功率 3.3 微电网防孤岛保护antiislandingproteetionofmicrogrid 微电网所接人的公共电网故障、检修或其他原因造成停电时,动作于微电网并网开关跳开的保护
GB/T34129一2017 基本规定 4.1 般要求 4.1.1接人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微电网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并网 测试 4.1.2微电网完成工程安装和调试后,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并网测试 4.1.3并网测试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或取得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机构 承担 ,1.4并网测试应遵照相关安全规程.、测试程序进行,并具有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4.1.5并网测试用仪器设备不宜从被测对象上接取试验用电源 4.1.6并网测试过程中,不宜在微电网并网点所在线路及其所接人变电站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操作 417并网树试过程中,若泪天气恶化c如五彼以上风.暴甫、雷电等),应中止测试 4,1.8并网测试过程中,配电网出现景常情况或发生直接危及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中止测试 4.1.9微电网并网点的谐波电压和总谐波电流分量,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电压不平衡度、频率偏差应 符合GB/T14549,GB/T12325,GB/T12326,GB/T15543,GB/T15945的相应规定 4.1.10被测微电网的并网测试结果应满足GB/T33589的相关要求 4.2并网测试方案编制依据 并网测试方案编制依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与微电网接人配电网相关的国家标准; a 微电网接人配电网的相关设计报告、图纸、说明书以及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 b 微电网主要一次设备技术参数、型式试验报告(对于没有型式试验报告的低压设备,需提供质 c 检证书),包括发电设备、逆变设备、变电设备、断路器、刀闸等; d 微电网保护,监控,通信等二次系统设计技术参数、型式试验报告等; 微电网施工安装及验收资料; e f 微电网工程调试报告(记录); 设备电气试验、继电保护整定、监控调试、通信联调报告 g 4.3并网测试方案内容 并网测试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并网测试方案的编制依据 a b) 并网测试项目、方法; 并网测试用仪器和仪表的名称,型号、有效期、提供方等; c 并网测试相关应急预案 d 4.4并网测试项目 4.4.1接人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并网设备的测试项目,详见表1
GB/34129一2017 表1微电网并网设备测试项目表 接人10(6)kV~ 接人380V 接人220V配电 序号 测试项目 B5kV电压等级配 配电网的微电网 网的微电网 电网的微电网 外观检查 并网开断设备的操动机构测试 整定值校验 涉网保护电流、电压互感器校验 涉网保护二次回路校验 涉网保 护校验 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检验 涉网保护操作箱检验 涉网保护整组试验 测量准确度测试 监控与通 开关量(状态量)输人测试 信系统本 遥控功能测试 地功能测 微网内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测试 试 开关,刀刚闭锁逻辑测试 具有遥控功能的微电网做此项测试 44.2接人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并网功能测试项目详见表2 表2微电网并网功能测试项目表 接人10(6)kV 接人380V 接人220V配电 序号 测试项目 35kV电压等级配 配电网的微电网 网的微电网 电网的微电网 离网转并网功能测试 并网转离网功能测试 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 电压异常响应测试 频率异常响应测试 低电压穿越测试 防孤岛保护功能测试 谐波测试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与闪变测试 测试 直流注人量测试 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测试" 微电网若经隔离变压器开网,则可不做直流注人量测试 具有与公共电网通信功能的微电网做此项测试
GB/T34129一2017 5 并网测试条件 5.1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 环境温度;-10十45C(户内),一25C十50(户外); a b)环境湿度;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凝露); 无恶劣气象条件(如五级以上风、雷电,冰雹等). c 注:调节测试装置,若被测微电网所处环境温度不满足上述条件时,相关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5.2并网测试用仪器仪表的技术要求 5.2.1测试用仪器、仪表应通过国家有关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5.2.2除另有规定外,并网测试用仪器、仪表准确度应满足下面要求 -般使用仪表准确度应根据被测量的误差等级按表3进行选择 a 表3仪表准确度等级 误差 <0,5% 0.5%l.5% 1.5%5% >5% 仪表准确度 0.1级 0.2级 0.5级 1.0级 数字仪表准确度 6位半 5位半 4位半 4位半 b 测量相位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0级 测量温度用仪表误差不超过士1C; c d 测量时间用仪表;当测量时间大于1s时,相对误差不大于5/1000;测量时间小于或等于1s 时,测量时间仪表的分辨率应为0.1ms; 定制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准确级应不低于0.5级,其他测试仪表精度应满足相应标准 要求 5.2.3并网测试若使用模拟电网,模拟电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可输出的短路电流应不小于被测微电网最大交换电流允许值的20倍; a 谐波应小于GB/T14549规定的谐波允许值的50%; b 稳态电压变化幅度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士1%; c d 电压偏差应在额定电压的士3%以内; 频率偏差应小于士0.01Hz; f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1%,相位偏差应小于1%; 中性点不接地的模拟电网.中性点位移电压应小于相电压额定值的1% g h)具有在一个周波内进行士3%额定电压的调节能力 具有在一个周诚内进行土01%额定艇率的调节能力 5.3被测微电网的必备条件 被测微电网在进行并网测试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微电网设备按相关标准完成安装和调试; a b 微电网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资料齐全,具备分项调试报告 微电网工程总体调试完成,并出具工程总体调试报告; c
GB/34129一2017 d微电网的并网测试方案已提交,并经其所接人电网运营方确认, e 微电网项目工程建设所用的相关验收资料齐全 5.4并网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5.4.1并网测试前,应根据被测微电网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制定并网测试的安全管控方案;并网测试 过程中,应针对具体测试项目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4.2根据被测微电网工程的验收资料,核对微电网并网设备的一次,二次部分的安装和接线 并网设备的测试 6.1外观检查 微电网各设备外观应整齐;铭牌清晰、安装牢固;紧固螺钉无松动;电气导线无裸线,无损伤;涂渎部 分的漆膜应均匀、无腐蚀、无明显裂纹、无涂层脱落和凸凹不平及划伤等现象;安全标识应符合GB2894 的要求 6.2并网开断设备的操动机构测试 微电网并网点安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并网开断设备,应根据其具体的设备类型,按照GB50150 的相关规定进行操动机构测试 6.3涉网保护校验 6.3.1整定值校验 6.3.1.1微电网涉网保护的动作值及动作时间按照其所接人电网运营管理部门给定值进行整定后,方 可进行涉网保护整定值校验;且应对保护的每一功能元件进行逐一检验 6.3.1.2涉网保护整定值的校验宜遵守如下原则 -套保护应单独进行整定校验 试验接线回路中的交、直流电源及时间测量连线均应直接 a 每 接到被试保护屏柜的端子排上 交流电压、电流试验接线的相对极性关系应与实际运行接线 中电压,电流互感器接到屏柜上的相对相位关系(折算到一次侧的相位关系)完全一致 b 整定校验时,除所通人的交流电流、电压为模拟故障值并断开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外,整套装 置应处于与实际运行情况完全一致的条件下,不得在试验过程中人为的予以改变 装置整定的动作时间为自向保护屏柜通人模拟故障分量(电流、电压或电流及电压)至保护动 作相断路器发出跳闸脉冲的全部时间 电气特性检验项目和内容应根据检验的性质、装置的具体构成方式和动作原理拟定 6.3.2涉网保护电流、电压互感器校验 微电网涉网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校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容量、准确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测试互感器各绕组间的极性关系,核对铭牌上的极性标识是否正确 检查互感器各次绕组的 连接方式及其极性关系是否与设计符合,相别标识是否正确 有条件时,自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分相通人电流,检查工作抽头的变比及回路是否正确 d 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箱处向负载端通人交流电流,测定回路的压降,计算电流回路每相与 中性线及相间的阻抗(二次回路负担) 将所测得的阻抗值按保护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制造厂家 提供的出厂资料来验算是否符合互感器10%误差的要求
GB/T34129一2017 6.3.3涉网保护二次回路校验 6.3.3.1在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压回路与其他单元设备的回路完全断开后,方可进 行 二次回路校验 6.3.3.2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检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所有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及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的可靠性; a b 检查电流二次回路的接地点与接地状况,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分别且只能有一点接地;有 几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电流回路,应在直接电气连接处一点接地 6.3.3.3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检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查电压互感器二次、三次绕组的所有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及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的可 a 靠性 b 经控制室中性线小母线(N600)连通的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应在控制室将N600一点 接地,各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的接地点应断开;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的 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熔断器(自动开关)或接触器等 独立的、与其他互感器二次回路 没有直接电气联系的二次回路,可以在控制室也可以在开关场实现一点接地 来自电压互感 二次回路的4根开关场引人线和互感器三次回路的2(3)根开关场引人线应分开,不得 器 共用 检查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规定 c d 检查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所有熔断器(自动开关)的装设地点、熔断《脱扣)电流是香合适(自 动开关的脱扣电流需通过试验确定)、质量是否良好,能否保证选择性,自动开关线圈阻抗值是 否合适 检查串联在电压回路中的熔断器(自动开关、隔离开关及切换设备触点接触的可靠性, e 测量电压回路自互感器引出端子到配电屏电压母线的每相直流电阻,并计算电压互感器在额 f) 定容量下的压降,其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6.3.3.4二次回路绝缘检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在对二次回路进行绝缘检查前,应确认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全部停电,交流电压 a 回路已在电压切换把手或分线箱处与其他回路断开,并与其他回路隔离完好后,才允许进行 绝缘检查时 b 1) 试验线连接要紧固 2 每进行一项绝缘试验后,应将试验回路对地放电 对差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如果不可能出现被保护的所有设备都同时停电的机会时,其 3 绝缘电阻的检验只能分段进行,即哪一个被保护单元停电,就测定这个单元所属回路的绝 缘电阻 对使用触点输出的信号回路,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缆每芯对地及对其他各芯间的绝缘电 c 阻,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n. 对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接地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需检查其接线的正确性及金属氧化 d 物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 6.3.3.5二次回路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对回路的所有部件进行观察、清扫以及必要的检修和调整 所述部件包括:与装置有关的操作 把手、按钮、插头、灯座、位置指示继电器、中央信号装置以及这些部件回路中端子排,电缆、熔 断器等 b 利用导通法依次经过所有中间接线端子,检查由互感器引出端子箱到操作屏柜、保护屏柜、自 动装置屏柜或至分线箱的电缆回路及电缆芯的标号,并检查电缆簿的填写是否正确
GB/34129一2017 核对熔断器(和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是否与设计相符或与所接人的负荷相适应,并满足上下 级之间的配合 d 检查屏柜上的设备及端子排上内部、外部连线的接线应正确,接触应牢靠,标号应完整准确,且 应与图纸和运行规程相符合 检查电缆终端和沿电缆敷设路线上的电缆标牌是否正确完整 并应与设计相符 检验直流回路确实没有寄生回路存在 检验时应根据回路设计的具体情况,用分别断开回路 的 -些可能在运行中断开如熔断器、指示灯等)的设备及使回路中某些触点闭合的方法来 检验 每一套独立的装置,均应有专用于直接接到直流熔断器正负极电源的专用端子对,这一套保护 的全部直流回路包括跳闸出口继电器的线圈回路,都应且只能从这一对专用端子取得直流的 正负电源 信号回路及设备可不进行单独的检验 g 6.3.3.6微电网改建或扩建涉及的新安装或经更改的电流、电压回路,应直接利用工作电压检查电压二 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利用负荷电流检查电流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6.3.4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检验 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以避免装置内部元器件损坏 6.3.4.1 断开保护装置的电源后才允许插、拔插件,且应有防止因静电损坏插件的措施; a 用具有交流电源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频率计等)测量电路参数时,电子仪器测量端子与电源 d 侧绝缘应良好,仪器外壳应与保护装置在同一点接地 6.3.4.2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外部检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装置的实际构成情况,如装置的配置、装置的型号、额定参数(直流电源额定电压,交流额定电 a 流电压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主要设备、辅助设备的工艺质量,以及导线与端子采用材料的质量 装置内部的所有焊接点、 b 插件接触的牢靠性等属于制造工艺质量的问题,主要依靠制造厂负责保证产品质量 进行新 安装装置的检验时,试验人员只作抽查 屏柜上的标志应正确完整清晰,并与图纸和运行规程相符 检查安装在装置输人回路和电源回路的减缓电磁干扰器件和措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制造厂的 d 技术要求 在装置检验的全过程应保持这些减缓电磁干扰器件和措施处于良好状态 6.3.4.3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绝缘试验按以下规定执行: j要求拔出插件 按照装置技术说明书的 a b)在保护屏柜端子排内侧分别短接交流电压回路端子,交流电流回路端子、直流电源回路端子、 跳闸和合闸回路端子、开关量输人回路端子、自动化系统接口回路端子及信号回路端子 断开与其他保护的弱电联系回路 装置内所有互感器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在测量某一组回路对地绝缘电阻时,应将其他各组 d 回路都接地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要求阻值均大于20MQ 测试后,应将各回路对地放电 ee 6.3.4.4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上电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打开装置电源,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aa 按照装置技术说明书描述的方法,检查并记录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版本号等信息 b) 6.3.4.5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开关输人回路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全部检验时,仅对已投人使用的开关量输人回路依次加人激励量,观察装置的行为 b 部分检验时,可随装置的整组试验一并进行
GB/T34129一2017 6.3.4.6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输出触点及输出信号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全部检验时,在装置屏柜端子排处,按照装置技术说明书规定的试验方法,依次观察装置已投 人使用的输出触点及输出信号的通断状态; b)部分检验时,可随装置的整组试验一并进行 6.3.4.7 在涉网保护屏柜及装置的开关输人回路检验、输出触点及输出信号检查项目中,如果几种保护 共用一组出口连接片或共用同一告警信号时,应将几种保护分别传动到出口连接片和保护屏柜端子排 如果几种保护共用同一开人量,应将此开人量分别传动至各种保护 6.3.4.8模数变换系统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检验零点漂移 进行本项目检验时,要求装置不输人交流电流、电压量 观察装置在一段时间 内的零漂值是否满足装置技术条件的规定 b)各电流、电压输人的幅值和相位精度检验 全部检验时,可仅分别输人不同幅值的电流、电压量; 1 2)部分检验时,可仅分别输人额定电流、电压量 6.3.5涉网保护操作箱检验 涉网保护操作箱检验应注意以下事项 6.3.5.1 进行每一项试验时,试验人员应准备详细的试验方案,尽量减少断路器的操作次数, a) b)对于操作箱中的出口继电器,应进行动作电压范围的检验,其值应在55%一70%额定电压之 间 对于其他逻辑回路的继电器,应满足80%额定电压下可靠动作 6.3.5.2涉网保护操作箱的检验根据厂家调试说明书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并重点检验下列元件及回 路的正确性: 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和三相不一致回路;如果使用断路器本体的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和三相 a 不一致回路,则检查操作箱的相关回路是否满足运行要求, 合闸回路、跳闸1回路及跳闸2回路的接线正确性,并保证各回路之间不存在寄生回路 b 6.3.5.3利用操作箱对断路器进行下列传动试验 断路器就地分闸、合闸传动; a b 断路器远方分闸、合闸传动; 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传动 c d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回路传动 断路器操作闭锁功能检查 e 断路器辅助触点检查,远方、就地方式功能检查 在使用操作箱的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时,应检验串联接人跳合闸回路的自保持线圈,其动作电 日 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5% 断路器所有信号检查 h 6.3.6涉网保护整组试验 6.3.6.1涉网保护装置在做完每一套单独保护(元件)的整定检验后,需要将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保 护装置连在一起进行整组的检查试验,以校验各装置在故障及重合闸过程中的动作情况和保护回路的 设计正确性及其调试质量 6.3.6.2若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皆接于同一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则按回路的实际接线,自 电流互感器引进的第一套保护屏柜的端子排上接人试验电流、电压,以检验各套保护相互间的动作关系 是否正确;如果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分别接于不同的电流回路,则应临时将各套保护的电流 回路串联后进行整组试验
GB/34129一2017 6.3.6.3全部检验时,需要先进行每一套保护(指几种保护共用一组出口的保护总称)带模拟断路器(或 带实际断路器或采用其他手段)的整组试验 每一套保护传动完成后,还需模拟各种故障,用所有保护 带实际断路器进行整组试验 6.3.6.4部分检验时,只需用保护带实际断路器进行整组试验 6.3.6.5涉网保护整组试验包括如下内容; 整组试验时应检查各保护之间的配合、装置动作行为,断路器动作行为、保护启动故障录波信 a 号、调度自动化系统信号、监控信号等正确无误 借助于传输通道实现的纵联保护、远方跳闸等的整组试验,应与传输通道的检验一同进行 必 要时,可与线路对侧的相应保护配合一起进行模拟区内、,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的试验 对装设有重合闸装置的线路,应检查各保护及重合闸装置间的相互动作情况与设计相符合 为减少断路器的跳合次数,试验时,可用模拟断路器代替实际的断路器 使用模拟断路器时宜 从操作箱出口接人,并与装置、试验器构成闭环 将装置及重合闸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进行必要的跳、合闸试验,以检验各有关跳、合 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重合闸停用回路等相关回路动作的正确性 在进行整组试验时,还应检验断路器、合闸线圈的压降不小于额定值的90% 6.3.6.6差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整组试验内容如下 a 定期检验时允许用导通的方法证实每一断路器接线的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差动保护及安全 自动装置回路设计及接线的正确性,要根据每一项检验结果(尤其是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关系 及保护本身的相互动作检验结果来判断 b 微电网改建或扩建变压器、线路或回路发生变动,有条件时应利用差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传 动到断路器 6.3.6.7涉网保护整组试验应着重检查以下问题 各套保护间的电压、电流回路的相别及极性是否一致; a b 在同一类型的故障下,应该同时动作并发出跳闸脉冲的保护,在模拟短路故障中是否均能动 作,其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有两个线圈以上的直流继电器的极性连接是否正确,对于用电流起动(或保持)的回路,其动作 或保持)性能是否可靠; 所有相互间存在闭锁关系的回路,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符合 所有在运行中需要由运行值班员操作的把手及连接片的连线、名称、位置标号是否正确,在运 行过程中与这些设备有关的名称,使用条件是否一致; 各套保护在直流电源正常及异常状态下自端子排断开其中一套保护的负电源等)是否存在寄 生回路; 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可靠性,对于有双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应检查两跳闸接线的极性是否 g -致; 自动重合闸是否能确实保证按规定的方式动作并保证不发生多次重合情况. h 6.3.6.8涉网保护整组试验结束后,应在恢复接线前测量交流回路的直流电阻 6.4监控与通信系统本地功能测试 6.4.1测量准确度测试 6.4.1.1测试信号至少应包括微电网并网点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模拟 信号 6.4.1.2交流采样信号试验方法按A.1、A.2、A.3、A.4的规定执行
GB/T34129一2017 6.4.1.3交流采样信号试验指标应满足A.5的要求 6.4.2开关量(状态量)输入测试 6.4.2.1测试信号至少应包括微电网并网点的并网开关状态 6.4.2.2测试方法如下;将状态信号模拟器接到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开关量输人端,在状态信 号模拟器上拨动任何一路试验开关,则在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显示屏上应观察到对应遥信位的变化,且 与拨动的开关状态一致,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6.4.2.3测试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对用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人方式; b 输人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及滤波回路,延迟时间为10ms100ms; 用 -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用两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 进制码“10”,断开对应二进制码“o1”; d 状态量电压标称值见表4; 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见表5; e f 事件记录微电网内分辨率应不大于2ms 表4状态量电压标称值 单位为伏特 状态量 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 12 48 优先采用值 110 220 24 48 非优先采用值 110 220 表5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 单位为安培 状态量输出 电流分级 直流 交流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1级 0.1 0.2 2级 0,05 0,5 0. 3级 0.l0 0.2 1.0 4级 2.5 0.25 0.5 10
GB/34129一2017 6.4.3遥控功能测试 6.4.3.1测试信号至少应包括微电网并网开关分(合)闸等控制信号 6.4.3.2测试方法如下;在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键盘上进行遥控操作时,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应 有正确指示,重复上述试验100次以上;之后模拟故障使遥控反校失败,检查遥控执行的正确性 6.4.3.3测试指标要求正确率100%,遥控命令执行传输时间<3s,该时间是指从人机界面发出遥控执 行命令到控制设备控制输出接点动作的时间 6.4.4微网内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的测试 6.4.4.1测试方法如下:将脉冲信号模拟器的两路输出信号接至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任意两 路开关量输人端,对两路脉冲信号设置一定的时间延迟,该值不大于10ms(可调) 启动脉冲信号模拟 器,这时在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上应显示出开关名称、状态及动作时间,其中开关动作应正确,重复上述 试验不少于5次 6.4.4.2测试指标应满足本标准6.4.2.3的要求 6.4.5开关、刀闸闭锁逻辑测试 6.4.5.1 微电网并网点装设接地刀闸时,应检验接地刀闸和并网开关的闭锁逻辑 6.4.5.2开关刀闸闭锁应达到五防;防止误操作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刀闸、防止带电接挂地线、防止带 地线送电、防止误人带电间隔的功能 鉴于实现方法各不相同,本标准仅校验由测控单位实现五防的闭 锁逻辑方式 此种由测控单元实现五防的闭锁逻辑,输人信号应包括;断路器、隔离刀闸、接地刀闸的全 部位置信号和实现人机联系的接口 测试按以下步骤进行: 防止误操作断路器的闭锁逻辑测试:手动操作断路器之前,通过接口输人要操作的断路器代 a 号,由测控单元检验,所输人的断路器代号正确、且确认隔离刀闸在合闸位置,接地刀闸在断开 位置,才将断路器的操作回路接通电源,允许操作; b 防止带负荷拉刀闸闭锁逻辑测试:检查断路器的位置信号,当处于断开的位置,且线路电流为 零的情况下,才使隔离刀闸的操作回路解锁,允许操作; 防止带电挂接地线的闭锁逻辑测试:检查断路器位置信号和隔离刀闸位置信号,当都处于断开 的状态,且线路电流为零的情况下,才使接地刀闸的操作回路解锁,允许操作; d 防止带接地线送电的闭锁逻辑测试;检查接地刀闸的位置信号,当处于断开位置,且断路器也 处于断开位置,线路电流为零,才允许隔离刀闸的操作回路解锁,允许操作; 防止误人带电间隔的闭锁逻辑测试;检查断路器、隔离刀闸位置信号处于断开位置,接地刀闸 位置信号处于合闸位置,线路电流为零的情况,间隔的门解除闭锁才允许打开 并网功能测试 7.1离网转并网功能测试 7.1.1 同期并网功能测试 7.1.1.1测试微电网在离网稳定运行状态下由离网转并网的同期并网功能 7.1.1.2测试前应确保被测微电网所有保护装置投人,测试过程中保护不应动作 7.1.1.3测试方法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并核对相序; a b 调节被测微电网电压,使其与配电网之间的电压差值在士(10%15%)标称电压之间 1
GB/T34129一2017 将被测微电网的频率调至配电网的额定频率,使其误差值小于士0.05Hz,并保持3min,被测 微电网应不启动同期闭合装置; d 监测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状态,对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两侧的电压、频率以及流过并网点 开关的电流进行录波;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电压,使其与配电网之间的电压差在士3%标称电 压范围内计算被测微电网同期所用时间、同期时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的电压差、频率差和相 角差; 重复步骤b)e)3次; D 调节被测微电网的频率,使其与配电网的频率差值在士(0.30.5)Hlz之间; g 调节被测微电网的电压,使其与配电网之间的电压差值小于3%标称电压,并保持3min,被测 微电网应不启动同期闭合装置; h 监测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状态,对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两侧的电压、频率以及流过并网点 开关的电流进行录波;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的频率,使其与配电网的赖率差降至士0.1H范 围内,计算被测微电网同期所用时间同期时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的电压差、频率差和相角差; 重复步骤g)~j)3次; 微电网任一次同期操作的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均应满足GByT33589的规定,同时应满足以下 i 条件,否则测试不通过 1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频率差在士0.25Hz以内; 2)被测微电网并网开关微电网侧与配网侧的电压幅值差在士10%标称电压以内 7.1.2故障后恢复并网测试 7.1.2.1测试配电网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时,微电网重新并网的功能 7.1.2.2被测微电网应通过电压响应测试和频率响应测试后,方可进行故障后恢复并网测试 7.1.2.3试验方法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稳定运行5min a b 拉开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的上一级开关 对于接人220/380V配电网的微电网 c 1) 合上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的上一级开关,记录该时刻为ti; 记录被测微电网恢复并网时刻,标记为t 2 3)计算被测微电网故障后恢复并网时间(t一t; 4)重复上述测试3次,任一次故障后恢复并网时间均应满足GB/T33589的要求,否则测试 不通过 d)对于接人10(6)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 合上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的上一级开关,连续运行5min,在此期间被测微电网应不自 动并网: 向被测微电网发出并网指令,记录指令发出时刻ta; 33) 记录被测微电网恢复并网时刻ti; 计算被测微电网接到指令后并网响应时间(t一t.) 4) 5重复上述测试3次,任一次在没有接到并网指令前出现并网情况,则测试不通过 7.2并网转离网功能测试 7.2.1测试微电网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按计划断开与配电网连接的功能 7.2.2测试方法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正常运行条件下连续运行5min; a 12
GB/34129一2017 b 向被测微电网下发离网指令,记录被测微电网控制系统下发离网指令的时刻,标记为ti; 记录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断开连接的时刻,标记为ta; c 记录被测微电网离网期间(t时刻与t,时刻之间)微电网并网点系统侧的电压和频率波动情 d 况,并对微电网与配电网联络线交换功率变化情况进行录波 e 计算微电网离网所用时间a toff,tof=t2t1; f 重复上述测试3次,任一次微电网离网所用时间及并网点电能质量均应满足GB/T33589的 要求;否则测试不通过; 7.3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 7.3.1有功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 7.3.1.1测试微电网响应配电网有功功率调节指令的能力,包括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的测试 7.3.1.2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功能测试 应以被测微电网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为基准进行测试,受测试现场环境条件限制,被测微 电网输出有功功率无法达到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时,则以现场测试环境条件下有功交换功率 最大可输出值为基准进行测试,但该基准值不可小于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50% 测试方法 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 b 测试过程中,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功率因数应在规定范围内 设置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为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75%,连续运行5min,然后 将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降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10%; d 逐级升高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分别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50%、75%、 00%,记录输出有功功率逐级增加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值及达到 时间 设置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为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100%,连续运行5min e 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分别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75%,50%、10% fD 记录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率逐级降低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值及达 到时间 重复试验3次;任一次微电网实际输出有功功率与设定值之间误差超过设定值的10%,则测 试不通过 7.3.1.3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功能测试 应以被测微电网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为基准进行测试,受测试现场环境条件限制,被测微 电网吸收有功功率无法达到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时,则以现场测试环境条件下有功交换功率 测试方法 最大可吸收值为基准进行测试,但该基准值不可小于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50% 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 a b 测试过程中,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功率因数应在规定范围内 设置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为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75%,连续运行5min,然后 将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降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10% 逐级升高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分别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50%、75%、 100%,记录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逐级增加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 值及达到时间; 13
GB/T34129一2017 设置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为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100%,连续运行5min e fD 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吸收有功功率分别至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75%,50%、10%, 记录吸收有功功率逐级降低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值及达到时间; 重复试验3次;任一次微电网实际吸收有功功率与设定值之间误差超过设定值的10%,则测 8 试不通过 7.3.2无功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 7.3.2.1测试微电网响应配电网无功功率调节指令的能力,包括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的测试 7.3.2.2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功能测试 应以被测微电网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为基准进行测试,现场测试时,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 功率达到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会导致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偏差超出GB/T12325规定范围 时,则以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偏差不超出GB/T12325规定范围条件下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可输出值 为基准进行测试,但该基准值不可小于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50% 测试方法如下 a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 .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功率因数应在规定范围内,且并网点电压偏差值应在 b测试过程中, GB/T12325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 设置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为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100%,连续运行5min c 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分别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75%,50%、10%. d 记录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逐级降低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值及达 到时间 设置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为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75%,连续运行5min,然后 将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降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10%; 逐级升高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分别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50%、75%、 00%,记录被测微电网输出无功功率逐级增加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 值及达到时间; 重复试验3次;任一次微电网实际输出无功功率与设定值之间误差超过设定值的10%,则测 g 试不通过 7.3.2.3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功能测试 应以被测微电网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为基准进行测试,现场测试时,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 功率达到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会导致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偏差超出GB/T12325规定范围 时,则以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偏差不超出GB/T12325规定范围条件下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可输人值 为基准进行测试,但该基准值不可小于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50% 测试方法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 a 测试过程中,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功率因数应在规定范围内,且并网点电压偏差值应在 b GB/T12325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 设置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为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100%,连续运行5min; c d 逐级降低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分别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75%、50%、10% 记录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逐级降低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值及达 到时间 设置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为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75%,连续运行5min,然后 将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降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10% f 逐级升高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分别至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人值的50%、75%、 14
GB/34129一2017 100%,记录被测微电网吸收无功功率逐级增加过程中发出指令时间、被测微电网达到的功率 值及达到时间 重复试验3次;任一次微电网实际吸收无功功率与设定值之间误差超过设定值的10%,则测 g 试不通过 7.4电网异常响应测试 7.4.1测试配电网侧出现电压或频率异常情况下并网微电网的响应特性包括电压异常响应测试和频 率异常响应测试 7.4.2电网异常响应可以用模拟电网测试,也可从测量和控制的输人端子通人模拟异常分量(电压、频 率)进行测试 7.4.3电压异常响应测试方法如下 设置被测微电网电压异常响应动作值 a 将被测微电网与模拟电网相连,模拟电网的频率,电压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下 b 被测微电网稳定运行5min,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测试,测试不通过 接人220/380V配电网的微电网 5s,记录被测微电网并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低于98%C,等待3、 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小于t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至(UU)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 测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 小于t;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至(U,U,)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 测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分别连续运行5min,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试 验,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至(U;~U,)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 测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 小于s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高于102%U,等待3s5s,记录被测微电网并 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小于t(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每个测试点要求分别测试3次,任一次测量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则测试不通过 表6电压异常响应要求 并网点电压 要求 UU 切换时间不超过n U U 切换时间不超过 UGB/T34129一2017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至(U,~U)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 测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 小于t.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高于102%U,等待3s5s,记录被测微电网并 网转离网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应小于a如表6所示),否则测试不通过 3 每个测试点要求分别测试3次,任一次测量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则测试不通过 7.4.4频率异常响应测试方法如下 设置被测微电网频率异常响应动作值 a b 将被测微电网与模拟电网相连,模拟电网的频率、电压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下, 连续运行5 min, ,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试验,测试不通过 接人220/380V配电网的微电网: 调节模拟配电网,使频率在(49.5Hz50.2H2)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测试 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分别连续运行5min,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试验,测 试不通过 调节模拟配电网,使频率分别低于49.48Hz高于50.22Hz,分别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点 开关断开的时间以及断开时对应的频率 d)接人10(6)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 1)调节测试装置,使频率低于(f一0.02Hz)(如表7所示),分别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 关断开时间以及断开时对应的频率; 调节测试装置,使频率处于(一)(如表7所示)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了个测 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分别连绒运行!时回(的取值如表了7所示),对被测做 电网交换功率变化情况进行录波,被测微电网的响应应满足表7的要求,否则停止试验, 测试不通过; 3 调节测试装置,使频率处于ff.)如表7所示)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测 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分别连续运行5min,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试验 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频率处于(ff)(如表7所示)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至少选择3个测 试点、且其中2个测试点是临界点,对被测微电网交换功率变化情况进行滤波,被测微电 网的响应应满足表7的要求,否则停止试验,测试不通过 调节测试装置,使频率高于(f十0.02Hz)(如表7所示),分别记录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 5 关断开时间以及断开时对应的频率 每个测试点要求分别测试3次,任一次测量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则测试不通过 表7频率异常响应要求 频率范围 要求 微电网应立即与配电网断开连接 每次低于f,时要求至少能运行时长1,微电网应停止从电网吸收有功 f1fGB/34129一2017 7.5低电压穿越测试 7.5.1测试接人10(6)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7.5.2被测微电网经升压变压器与配电网相连时,测试点位于升压变压器和配电网之间 7.5.3测试方法如下: 设置被测微电网参数为额定参数,并稳定运行5min后,开始测试; aa b 被测微电网有功输出功率为(10%30%)允许值的工况下进行测试; 调节低电压穿越测试装置,模拟三相跌落测试 c d) 电压跌落点在U~Ua之间均匀选择7个跌落点且包括2个极值点Ua和Ua(U;是低电压 穿越的电压最低跌落点,U,a为正常工作电压的最低值,这两个值按照GB/T33589的规定选 取); 每个跌落点做两次跌落测试,记录断开时间 选择每个跌落点的断开时间较小值,作如图1所 示的低电压运行曲线 T对应于跌落电压为Ua的被测微电网保持联网时间 图中曲线上 侧表示被测微电网能够不脱网连续运行的区域,曲线下侧为被测微电网从配电网脱离的区域 Upu U 不脱网连续运行 从电网脱离 u IS 图1低电压穿越曲线 重新调节低电压穿越测试装置进行AB,Bc,CA相间电压跌落测试 重复步骤d小)e); f 设置被测微电网有功输出功率为大于70%允许值的工况,重复步骤c)f); 8 h)各项测试均做2次; 依据测试结果绘制的低电压穿越曲线应在GB/T33589所规定低电压穿越曲线的士2%包络 线以内,则合格 7.6防孤岛保护功能测试 7.6.1配电网失电而微电网独立运行时,测试微电网防孤岛保护断开并网点开关的功能 7.6.2 测试方法如下 a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 调节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联络线交换功率,直至联络线交换功率接近零为止 b c 拉开被测微电网并网点开关的上一级开关,并记录开关断开时刻; d 记录微电网并网点开关断开时刻a; e 计算被测微电网防孤岛保护响应时间(一i); fD 试验重复3次,任一次响应时间超过2s,则测试不通过 7.7电能质量测试 7.7.1电能质量测试点为微电网并网点 17
GB/T34129一2017 7.7.2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应满足GB/T17626.30规定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测试仪器精度应满足A类 要求 7.7.3谐波测试包括 测试指标包括A、B.C三相2次40次谐波电流值,2次40次谐波电压总畸变率 a THDu% 测试数据记录宜采用GB/T17628.30规定的3s(150周波)数据类型 b 测试方法如下 e 1)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 2)对于接人10(6)kV一35kV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逐级调节被测微电网输出电流分 别至现场测试环境下可输出电流最大值的33%,66%、100%,被测微电网输出功率波动 范围应小于士5%,每一状态至少记录200组测试数据,结果取方均根值 对于接人220/380V配电网的微电网,调节被测微电网输出电流使其介于现场测试环境 下可输出电流最大值的(70%~100%)之间,至少记录200组测试数据,结果取方均根值 现场测试环境下可输出电流最大值应不小于微电网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对应电 流的30% d 测试结果应满足GB/T14549的规定 7.7.4电压波动与闪变测试包括 7.7.4.1测试指标包括A、B.C三相短时间闪变P、长时间闪变P和电压半波有效值 7.7.42闪变测试按GB/T12326规定执行 7.7.4.3测试方法如下: 测试开始前,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 a b) 对于接人10(6)kV~35kV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微电网,逐级调节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交换功 率至现场测试环境下可输出最大有功交换功率的33%、66%、100%,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功 率波动应小于士5%,每一状态至少记录5组短时闪变值P; 对于接人220/380V配电网的微电网,调节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交换功率使其介于现场测试 环境下可输出最大有功交换功率的(70%100%)之间,至少记录5组短时闪变值P. 短时闪变P结果取平均值,长时间闪变尸按GB/T12326的规定计算; d e 现场测试环境下可输出最大有功交换功率应不小于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30% 7.7.4.4测试结果应满足GB/T12326的要求 7.7.5直流注人量测试包括 7.7.5.1测试指标为微电网向配电网注人的直流电流分量 7.7.5.2测量间隔宜采用3s数据类型 7.7.5.3测试方法如下 将被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被测微电网正常工作条件; a) b V配电网的微电网,调节被测微电网输出有功交换功率使其介于现场渊试 对于接人220/380 环境下可输出最大有功交换功率的(70%100%)之间 各测量点要求分别测试5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c 现场测试环境下可输出最大有功交换功率应不小于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输出值的30% d 7.7.5.4测试结果应小于微电网交换电流最大允许输出值的0.5% 7.8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测试 7.8.1数据正确性及性能测试 7.8.1.1数据测试包括模拟量和状态量的测试,从二次设备的输人端通过模拟设备、测试设备、仿真设 18
GB/34129一2017 备施加信号,经二次设备传送到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 应做到数据对应,编号标识一致 7.8.1.2遥测功能、遥信功能的测试方法分别按附录B中B.1、B.2的规定进行 7.8.1.3测试指标应满足附录C的要求 7.8.2联动试验 7.8.2.1联动试验至少应包括遥控功能(微电网并网开关分闸,遥调功能(微电网交换功率控制 7.8.2.2遥控功能测试按附录D中D.1的规定进行 7.8.2.3遥调功能测试按附录D中D.2的规定进行 7.8.2.4测试指标满足遥控正确率100%;命令选择,执行或撒销传输时间小于或等于10s, 7.8.3时钟同步测试 7.8.3.1同步时钟正常时以同步时钟为主包括守时),同步时钟不正常时以传输规约进行对时,同步时 钟正常后恢复以同步时钟为主 当使用脉冲对时时,应结合传输规约进行秒级以上的时间对时 7.8.3.2传输规约时间同步命令测试 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设置一个时间,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通过传输规约将新的时钟(该时间 与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设置的时间在时、分、秒均应有不同)以同步命令下发给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观 察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的时间是否返回到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的下发时间 7.8.3.3同步时钟测试 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设置一个新的时间,接人同步时钟信号,观察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的时间是否 与同步时钟的时间一致 7.8.4微电网与远方调度系统传输规约的一致性测试 传输规约一致性测试不仅包含肯定功能(模拟正确情况)的校验,还应包含否定功能(模拟错误 7.8.4.1 情况)的校验 7.8.4.2微电网与远方调度系统传输规约一致性测试应根据具体采用的传输规约按照DL/T634.56 或DL/T860.10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 测试报告 8 8.1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并网测试依据; a 并网测试机构、参加单位和人员 b 并网测试地点、时间 c 由被测单位提供的被测微电网的配置结构和参数 d 由测试单位提供的测试用仪器仪表的规格参数; ee 现场测试环境参数 各测试项目名称及相应的测试步骤、原始结果记录表(参见附录E)、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g h)测试结论 8.2测试结果应在现场如实记人原始结果记录表,各测试项目的测试人员、校核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 应在相应的原始结果记录表上签名 8.3原始结果记录表应至少保存两年 19
GB/T34129一2017 周期性测试要求 g.1接人中压配电网的微电网,并网点的10(6)kV35kV电压等级断路器应按照GB50150规定的 测试方法对绝缘电阻、回路电阻以及交流耐压强度进行周期性测试,测试周期为3年 9.2微电网涉网保护每年应进行保护整定值校验、二次回路绝缘检查、屏柜及装置检查,具体如下 a 涉网保护整定值校验方法按照本标准条款6.3.1的规定执行 b)涉网保护二次回路绝缘的定期检查 在保护信号输人端子排处将所有电流、电压、直流控制回路的端子的外部接线拆开,并将 电压、电流回路的接地点拆开,用1000V兆欧表测量回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 应大于1MQ; 对使用触点输出的信号回路,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缆每芯对地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 阻应不小于1MQ; 可用兆欧表检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一般当用1000V兆欧表时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应击穿;而用2500V兆欧表时,则应可靠击穿 涉网保护装置定期检验的主要项目如下 1检查装置内、外部是否清洁无积尘;清扫电路板及屏柜内端子排上的灰尘; 检查装置的小开关、拨轮及按钮是否良好;显示屏是否清晰,文字清楚; 2 3)检查各插件印刷电路板是否有损伤或变形,连线是否连接好; 检查各插件上元件是否焊接良好,芯片是否插紧 4 检查各插件上变换器、继电器是否固定好,有无松动 55 检查装置端子排螺丝是否拧紧,后板配线连接是否良好 6 按照装置技术说明书描述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检查、设定并记录装置插件内的选择跳 线和拨动开关的位置 9.3微电网接地装置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20
GB/34129一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监控与通信系统本地功能测量准确度的测试方法 A.1电流、电压基本误差测试 将交流信号源和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连接好,同时接上标准表计, 进行预处理10min,然后做下面的测试: 保持输人量的频率为50Hz,谐波分量为0,依次施加0V,20V、40V,60V,80V、100V交流电压 和0A、1A、2A,3A、4A,5A交流电流 读出标准表计中输人值,记为U、I,同时读出被测微电网并网 点监控装置上的显示值,记为U、I,则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和模数转换的基本误差E 和E,按式 A.1)和式(A.2)计算,基本误差取最大值 U-U X100% A.1 E AF E一 ×100% A.2 AF 式中 AF 输出基准值(以下同. A.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基本误差测试 将交流信号源和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连接好,同时接上标准表计 进行预处理10min,然后做下面的测试: 保持输人线电压为l00V,频率为50Hz,功率因数按参比条件,改变输人电流(IA=I=Ie)为 0A、,1A,2A,3A、4A,5A 读出标准表计中输人值,记为P,Q;同时读出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上 的显示值,记为P,Q.,基本误差E和E 按式(A.3)和式(A.4)计算,基本误差取最大值 PP Ep= ×100% A.3 AF Q Q ×100% Eo= (A.4 AF A.3频率基本误差测试 将交流信号源和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连接好,同时接上标准表计, 进行预处理10min,然后做下面的测试 改变信号频率依次为45Hz、47Hz、49Hz,50Hz、51Hz,53Hz、55Hz,读出标准表计中输人值 记为f,;同时读出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上的显示值,记为f,,基本误差E按式(A.5)计算,基本 误差取E的最大值 一x1m% E= A.5 21
GB/T34129一2017 式中 AF 取10Hz A.4功率因数基本误差测试 将交流信号源和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的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连接好,同时接上标准表计, 进行预处理10min,然后做下面的测试 保持线电压为100V,I=Ig=Ie=5A,频率为50Hz,改变相位角9分别为0"、士30",士45” 士60'、士90",记录标准表计中输人值,记为PF;同时读出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上的显示值,记 为PF.,基本误差E按式(A.6)计算,基本误差取最大值 PF-PF ×100% Es (A.6 AF A.5交流采样信号试验指标 A.5.1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 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见表A.1 表A.1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 电流/A 电压V 频率/Ha 100 50 100 50 A.5.2允许基本误差极限和参比条件 A.5.2.1允许基本误差及相应等级指数见表A.2 表A.2工频交流模拟量基本误差和等级指数的关系 误差极限 士0,1% 士0,2% 士0.5% 士1% 等级指数 0. 0,2 0.5 A.5.2.2在表A.3,表A.4给定的参比条件下,输出范围内任一点误差不应超过表A.2给定的以基准值 百分数表示的基本误差的极限 表A.3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实验允许误差 影响量 参比条件 试验允许偏差(适用于单个参比值 1530C 环境温度 被测量频率 50Hz 50X(1士2%)Hz 被测量波形 正弦 畸变因数乘100应不超过等级指数 工作电源 额定值 额定值的士2% 外部磁场 无 地磁场强度值 电流不平衡度 平衡 22
GB/34129一2017 表A.4被测量的参比条件 参比条件 被测量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cos必=0.5滞后) 有功功率 标称电压士2% 从零到标称值内任一电流 0,5(超前 cosg=0.5(滞后)l 从零到标称值内任一电流 无功功率 标称电压士2% 0.5(超前 在标称40%~100%范围内 相角或功率因数 标称电压土2% 的任一电流 -2% 频率 标称电压士 三相电量 对称电压" 对称电流" 三相对称系统的每一相电压和线电压与其对应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1% 各相中的电流与其对应的平均值 之差不大于1%,任一相电流和该相电压(相对中线)的夹角与其他任一相的电流,电压夹角之差应不大于2" A.5.3线性范围 在参比条件下和表A.1规定的标称值范围内,误差不超过表A.2所规定的误差极限 A.5.4功率消耗 工频交流电量每一电流输人回路的功率消耗应小于0.75VA,每一电压输人回路的功率消耗应不 大于0,5VA A.5.5输入回路要求 工频交流电量输人回路应有隔离电路且应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回路异常报警 设备上二 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插件拔插应可靠地保证交流电压输人外回路开路,交流电流输人外回路短 路 电压回路要经过熔丝,电流回路要直接与试验端子牢固连接 A.5.6影响量的规定 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及允许的改变量见表A.5 表A.5影响量的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的改变量 允许改变放 影响量 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 以等级指数百分数表示 表A.6规定 环境温度 100% 100% 被测量的不平衡度 断开一相电流 5Hz~55Hz 100% 被测量频率 被测量的谐波分量 20% 200% 感性 0.5>cos(sin)9>0 100% 被测量的功率因数 容性 0.5>cos(sin)9>0 100% 设备电源 20%-20% 50% 23
GB/T34129一2017 表A.5(续) 允许改变量 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 影响量 以等级指数百分数表示) 被测量超量限 120% 50% 仅一测量元件电压为标称值. 被测线路间的相互作用 电流为0;其他测量元件电流 50% 为标称值,电压为0 min3min和30min" 自热 100% 之间测量的两个误差的差 35min 外部磁场 100% 见表A.7 高频干扰 见表A.8 200%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见表A.8 200% 浪涌干扰 见表A.8 200% 静电放电干扰 见表A.9 200% 200% 电源电压突降和中断 见GB/T15153.1l一1998表l1 表A.6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 环境温度 湿度 级别 使用场所 范围 最大变化率 相对湿度 最大绝对湿度 g/m c0 十45 20 5~95 28 室内 一5 C1 25十55 20 5100 28 遮蔽场所 CC" 一40十70 20 5~100 28 户外 CX 待定 与用户协商 表A.7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级别 电压/电流波形 试验值/(A/m) 连续正弦波 10 连续正弦波 30 工频磁场 连续正弦波 100 特定 连续正弦波 与厂家协商确定 衰减震荡波 30 阻尼振荡磁场 衰减震荡波 100 特定 衰减震荡波 与厂家协商确定 注,级别说明 2级安装于受到保护的环境中的设备 3级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 工厂或电厂内被控站的远动终端设备及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远动终端设备 4级处于恶劣的工业环境或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 极靠近中高压敞开式相GIS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被控站的远动终端设备 24
GB/34129一2017 表A.8高频干扰、快速瞬变和浪涌试验的主要参数 工模试验值 试验项目 级别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 l.0kV(p 2.5kv( 高频干扰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p 2.5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0.5kv(p 信号输人,输出、控制回路 1.0kV(p 电源回路 1.0kV(p 信号输人,输出、控制回路 快速瞬变 2.0kkV(p 电源回路 信号输人、输出、控制回路 2.0 4.0kv 电源回路 p 1.0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浪涌 2.0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4.0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注:级别说明 2级安装于正常保护环境中的设备 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设备 3级安装于没有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 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被控站或远动终端设备 4级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 被控制站或远动终端的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装置,直 接连至高压设备的电缆、长得分支通信线路 串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 1/2 表A.9静电放电试验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级别 试验值(接触放电 4kV 静电放电 6kV 8kV 注:级别说明 2级安装在具有防静电设施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或控站的远动终端设备和系统 3级安装在具有湿度控制系统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或被控站的远动终猫设备和系统 4级安装在不加控制环境中的控制站的远动终端设备和系统 25
GB/T34129一201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监控与通信系统远动功能数据正确性及性能的测试方法 B.1遥测功能测试 遥测功能测试要求如下: 在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上选择一路或多路装置的交流信号输人端,施加交流模拟信号 a AC电压,AC电流) b 在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设置相应的越限值、复限值并启动告警; 改变模拟装置的输出值并符合越限、复限的条件,在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检查告警画 面、打印记录、显示画面与模拟动作及数值是否一致; 依次做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越上限、下限告警功能测试和恢复上限、下限告警 d 功能测试:; 交流遥测输人值在自恢复过程,加电、失电过程,进行数据不跳变测试 e fD 如果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为双机配置,则双机切换过程中数据应不跳变 如果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为双网配置,则双网切换过程中数据应不跳变 8 B.2遥信功能测试 遥信功能测试要求如下: 在被测微电网并网点监控装置上选择一路或多路状态量信号输人端,施加状态变位模拟信号 a 在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进行相关开关或刀闸状态变位后应启动的相关内容设置 b 启动告警、状态变为着色、闪烁; 改变状态变位模拟装置的输出,在远方调度系统(或模拟主站)观察告警画面、打印记录、显示 画面与模拟动作是否一致; d 依次做遥信变位、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数据雪崩(指多个遥信同时动作及遥测同时越限值,在 -秒内20%数据发生变化)等测试的显示、告警、打印记录; 遥信状态在自恢复过程、加电和失电过程等过程中应不误动 e 如果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为双机配置,则双机切换过程中遥信状态应不误动 f 如果被测微电网监控系统为双网配置,则双网切换过程中遥信状态应不误动 g 26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GB/T34129-2017介绍

随着能源转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微电网逐渐成为了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电网与配电网的接口处需要进行多项测试,以保证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GB/T34129-2017标准制定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以规范测试流程及内容。

该标准涵盖了微电网与配电网接口测试方案、测试方法、测试指标等内容。在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前,需要对微电网进行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其满足配电网接口要求并具备相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对微电网接入后的整体效果进行测试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对配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

该标准提出了针对微电网与配电网接口进行测试的具体指标,包括微电网的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短路能力等方面。对于微电网的各项参数指标,在测试过程中都需要满足GB/T34127-2017标准的要求。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法,包括对测试设备的要求、测试环境的要求、测试数据处理等内容。通过采用该标准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智能电网建设和能源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类似的标准

    15MeV~30MeV可变能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5MeV~30MeV可变能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5MeV~30MeV可变能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编号:GB/T34128-2017。15MeV~30MeV可变能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共有18页,发布于2018-02-01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共有9页,发布于2018-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