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766-2019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airborneabsorbingmetamateri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的编号:GB/T37766-2019。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共有32页,发布于2020-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5.99
  • 实施日期2020-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2.20M

以图片形式预览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37766一2019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 Generalspeeifieationforairborneabsorbingmetamaterial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766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5 要求 检验规则与方法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机载吸波超材料 1 附录B规范性附录蜂窝要求 #* 附录c(规粘性附录》Rs谢试法和弓形谢试法 21 参考文献 29
GB/37766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空军研究院系统工程所、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 究院、深圳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空军驻深圳地区军事代表室、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 计研究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若鹏、赵沧亚、王今金,商院芳、王丽,谢镇坤、代曼、方学立、蒲永伟,张渺 汪勇峰、季春霖、葛瑾、黄攀,朱志凌、吴灿伟、邱红燕、刘德力、刘忠铁、李雪、张美娟、李波、马博良、刘欣萌、 巢增明
GB/37766一2019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吸波超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规则与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载吸波超材料的研制生产、检验和交付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47一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1448一2005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14492005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1450.1一2005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 1452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 GB 453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4夹层结构侧压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5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6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7 2005夹层结构滚简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 463一2005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 1464一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方法 GB 543纸和纸板不透明度(纸背衬)的测定(漫反射法 GB 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 257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 GB 2576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 335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纵横剪切试验方达 GB 5258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 5597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GB 8237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GB 9979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 GB 12123包装设计通用要求 GB/T13657 双酚A型环氧树脂 GB/T14207夹层结构或芯子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14522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32005电磁超材料术语 HB5469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试验方法
GB/T37766一2019 HB5470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性能要求 HB6167.1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HB6167.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HB6167.3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HB6167.5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5部分:飞机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HB6167.6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6部分;振动试验 HB6167.10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10部分;砂尘试验 HB6167.1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1部分;霉菌试验 HB6167.1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12部分;盐雾试验 HB6167.16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实验方法第16部分;加速度 HB20095复合材料结构件超声C扫描检测方法 HB20323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X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Jc/T170E玻璃纤维布 Jc/T781蜂窝型芯子胶条分离强度试验方法 Q3043一1998蜂窝夹层结构胶粘剂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3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吸波超材料absorbingmetamaterial 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超材料 3.2 结构型吸波超材料structuralabsorbingmetamateriat 具有承载和吸收电磁波双重功能的吸波超材料 3.3 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non-load-bearingabsorbingmetamaterial 不直接参与承载的吸波超材料 分类 根据承载方式不同,机载吸波超材料可分为: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 根据吸波工作频带宽度不同,每类机载吸波超材料可分为;:甚窄频带吸波超材料、窄频带吸波超材 料、,宽频带吸波超材料、甚宽频带吸波超材料 不同带宽的吸波超材料对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 其中,甚窄频带吸波超材料要求正人射-10dB带宽满足一10dB带宽<50%,对应于雷达波高频 段单一波段吸波.如X或Ku波段实现全频段一10dB带宽,则工作带宽为40% 窄频带吸波超材料要求正人射-10dB带宽满足50%<一10d带宽<100%,对应于雷达波低频 段单一波段或高频多频段吸波,如1,S或C波段实现单一频段一10dB带宽,则工作带宽为66.7% 宽懒带吸波超材料要求正人射一10dB带宽满足100%<一10dB带宽<175%,对应于雷达波低 频至郎顿段吸波,如s至Ku放段实现全频段-l0dB带宽,则工作带宽为10%. 甚宽频带吸波超材料要求正人射一10dB带宽满足-10dB带宽>175%,对应于雷达波超低频至 高频段吸波,如L至Ku波段实现全频段一10dB带宽,则工作带宽为178.9%.
GB/37766一2019 5 要求 5.1总则 机载吸波超材料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产品规范的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吸波超材料的基本要 求,具体的要求由相关产品规范规定 5.2设计 机载吸波超材料主要采用逆向设计思路,通过优化超材料功能层叠层分布、超材料微结构拓扑结构 及排布方式,实现不同性能的吸波效果 注:机载吸波超材料原理和设计参见附录A , 5.3材料 5.3.1超材料微结构 超材料微结构材质包含金属(如铜、银、铝等电导率大的材质)与非金属(如碳基材质等) 超材料微 结构不应存在断路、凹陷、缺口、针孔等缺陷,且金属微结构线宽、线距与设计要求的偏差一般不超过 10 0m 5.3.2超材料基材 5.3.2.1聚合物基材 机载吸波超材料所用聚合物基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环氧树脂; a 氰酸酯树脂; b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c d 聚氨酯树脂; 酚醛树脂; e 聚酰亚胺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g 承制单位根据产品规范要求选取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聚合物基材,要求如下: 用于纤维增强塑料及浸溃蜂窝芯材的树脂体系应是可抗霉变及对金属无腐蚀性的 纤维增强 塑料面板与蜂窝芯子胶黏剂及蜂格胶条胶黏剂应与浸溃树脂相容,且对所用金属无腐蚀性 蜂窝夹层结构纤维增强塑料用的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GB/T8237的 规定 蜂窝夹层结构纤维增强塑料用的E型环氧树脂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13657的规定 其他环氧树脂应符合有关规定 5.3.2.2纤维增强基材 纤维增强基材主要包括碳纤维、石英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玻璃纤维布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Jc/T170的有关规定 aa 其他增强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产品规范的规定 b
GB/T37766一2019 5.3.2.3芯层基材 5.3.2.3.1 蜂窝 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3.2.3.2泡沫 泡沫为夹芯材料,尺寸、密度等技术指标应与5.3.2.3.1中对于蜂窝的规定一致 5.3.2.3.3胶黏剂 应符合Q3043一1998中第3章的规定,且应与浸溃树脂相容,对所用金属无腐蚀性 5.4加工/成型工艺 根据电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机载吸波超材料微结构加工工艺包含丝网印刷及蚀刻工艺等;机 载吸波超材料成型工艺包含真空袋热压成型,热压罐成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机载吸波超材料内部应 无夹杂,空洞、裂纹、纤维扭曲、分层等缺陷 5.5电性能 一"角域范围内,机载股被超材料的反射率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在0° 表1电性能要求 机载吸波超材料类型 电性能人射角 甚窄频带吸波超材料 窄频带吸波超材料 宽频带吸波超材料 甚宽频带吸波超材料 0" -10dB带宽一50%50%一10dB带宽<100%00%s一10dB带宽<175%一10dB带宽175% 15" -9dB带宽<50%50%s一9dB带宽<100%100%s一9dB带宽175% -9dB带宽175% 反射率 -8dB带宽<50%50%<-一8dB带宽GB/37766一2019 表2面密度要求 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 机载吸波超材料类型 项目 甚窄频带吸波超材料 窄频带吸波超材料 宽频带吸波超材料 甚宽频带吸波超材料 面密度 0<面密度<0.5 0.5面密度<1 1<面密度<2 2<面密度<16 5.7力学性能 5.7.1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 5.7.1.1拉伸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47一2005中第7章拉伸性能试验的规 定,根据应用场景拉伸强度及模量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1.2压缩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压缩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48一2005中第7章压缩性能试验的规 定,根据应用场景压缩强度及模量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1.3层间剪切强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50.1一2005中第6章层间剪切强 度试验的规定根据应用场景层间剪切强度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1.4弯曲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弯曲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492005中第7章弯曲性能试验的规 定,根据应用场景弯曲强度及模量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1.5剥离强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57一2005中第5章剥离强度试验的规 定,根据应用场景剥离强度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2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 5.7.2.1拉伸强度及模量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被超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47一205中第7章拉伸性能试验的 规定,根据应用场景拉伸强度及模量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7.2.2剥离强度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457一2005中第5章剥离强度试验的 规定,根据应用场景剥离强度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8环境适应性 5.8.1概述 除另有规定外,环境适应性试验应在HB6167.1一2014中第4章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GB/T37766一2019 环境适应性试验后,材料外观应无流挂,分层,鼓泡等明显缺陷,内部不应出现开裂,脱粘等损伤 5.8.2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 5.8.2.1 温度-高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2的规定进行温度-高度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 坏,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2温度变化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3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 坏,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3太阳辐射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2423.24的规定进行太阳辐射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龟裂、剥 .气泡、分层等现象.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落、 5.8.2.4霉菌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B6167.11的规定进行霉菌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物理或结构的 变化,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5盐雾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2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坏,并 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6砂尘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0的规定进行砂尘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出现损伤,并 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7加速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6的规定进行加速度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性能 不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8气候老化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522的规定进行气候老化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性 能不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9振动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6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性能不 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2.10冲击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5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性能不 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GB/37766一2019 5.8.3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 5.8.3.1 温度-高度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2的规定进行温度-高度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 坏,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2温度变化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3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 坏,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3太阳辐射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2423.24的规定进行太阳辐射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龟裂、 剥落、气泡、分层等现象,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4霉菌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l1的规定进行霉菌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物理或结构 的变化,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5盐雾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2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分层或破坏. 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6砂尘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0的规定进行砂尘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出现损伤 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7加速度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HB6167.16的规定进行加速度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性 能不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5.8.3.8气候老化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522的规定进行气候老化试验,试验后其结构不应破裂, 性能不应降低,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检验规则与方法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型式检验; a b)出厂检验
GB/T37766一2019 6.2检验项目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按照表3检验各类项目 表3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超材料微结构 5.3.l 6.6.1.l 6.6.1.2.1 聚合物基材 5.3.2.1 纤维增强基材 5.3.2.2 6,6.1,2.2 材料 蜂窝 5.3.2.3.1 6.6.1.2.3a 芯层 5.3.2.3.2 6,6.1.2.3a 泡沫 基材 5.3.2.3.3 胶黏剂 6.6.1.2.3b 加工:/成型工艺 5.4 6.6.2 电性能 5.5 6.6.3 外观 5.6.l 6,6.4.l 物理性能 尺寸 5,6,2 6.6.4.2 5.6.3 面密度 6.6.4.3 5.7.1.1 6,6.5,1.1 拉伸强度及模量 压缩强度及模量 5,7.1.2 6,6.5.1.2 机载结构型 层间剪切强度 5,7.1.3 6.6,5,1.3 吸波超材料 力学性能 弯曲强度及模量 5,7.1.4 6.6,.5.1.4 剥离强度 5.7.1.5 6,6.5.1.5 拉伸强度及模量 5.7.2.l 6.6.5.2.1 机载非承载型 吸波超材料 剥离强度 5.7.2.2 6,6.5.,2.2 5.8.2.1 6.6.6.1.1 温度-高度 温度变化 5.8.2.2 6.6.6.1.2 太阳辐射 5.8.2.3 6.6.6.1.3 霉菌 5.8.2.4 6,6.6.1.4 机载结构型吸 盐雾 5.8.2.5 6.6,6.1.5 波超材料 砂尘 5,8.2.6 6,6.6,1,6 环境适应性 5.8.2.7 6.6.6.1.7 加速度 5.8.2.8 6,6.6.1.8 气候老化 振动 5,8,2.9 6.6,6,1.9 冲击 5.8.2.10 6.6.6.1.10 温度-高度 5.8.3.1 6.6.6.2.1 机载非承载型 吸波超材料 温度变化 5.8.3.2 6.6.6.2.2 太阳辐射 5,8.3.3 6.,6,6,2.3
GB/37766一2019 表3(续 要求 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霉菌 5.8.3.4 6.6.6.2.4 盐雾 5.8.3.5 6.6.6.2.5 机载非承载型 砂尘 环境适应性 5,8.3,6 6,6,6,2.6 吸波超材料 加速度 6.6.6.2.7 5,8,3.7 气候老化 5.8.3.8 6.6.6.2.8 注 表示应做的项目;口表示订购方和承制方协商检验项目;一表示不做的项目 6.3检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检验条件如下 温度(25士5)C; a b 相对湿度;<80%; 测量仪表和试验设备;所用测试仪表和试验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所用测试仪表 c 和试验设备应经过计量合格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6.4型式检验 6.4.1检验时机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的定型/鉴定; a b)正式生产后,主要生产设备发生较大改变时: 正式生产后,主要结构、材料或工艺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及性能时; c d)同有规定或订货方明确需型式检验时 型式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由订货方认可、委托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 6.4.2受检样品数量 样品数量应由订货方与承制方协商确定,并符合相应检验依据的规定 6.4.3检验顺序 检验顺序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6,4.4 合格判据 型式检验结果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 6.4.5型式检验报告 检验完成后应提交型式检验报告
GB/T37766一2019 6.5出厂检验 6.5.1检验时机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出厂检验 6.5.2检验方式 表3中规定做的项目,应全数检验,表3中规定要求由订货方和承制方协商确定的检验项目,由订 货方和承制方协商确定检验项目和样品数量;并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6.5.3 合格判据 检验结果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不合格处理和抽样规则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6.6检验方法 6.6.1材料 6.6.1.1 超材料微结构 机载吸被超材料微结构宜采用自动光学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检测,判定检验结果是青符合5.3. 的规定 6.6.1.2超材料基材 6.6.1.2.1聚合物基材 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测量,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3.2.1 的规定 6.6.1.2.2纤维增强基材 按照下列要求的方法检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3.2.2的规定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和蜂窝芯子的介电性能按GB/T5597进行测试 a b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的拉伸性能按GB/T14472005进行测试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的压缩性能按GB/T5258进行测试 c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的弯曲性能按GB/T14492005进行测试 d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的平面剪切性能按GB/T3355进行测试 P 板高低温力学性能按GB/T9979进行测试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湿态力学性能按GB/T2573进行测试 g 蜂窝芯子或夹层结构的平压性能按GB/T1453进行测试 h 蜂窝芯子 层结构的剪切性能按GB/T1455进行测试 卖 蜂窝芯子胶条拉伸强度按JC/T 781 进行测试 蜂窝芯子的高低温力学性能,在相应的高低温箱内保持15 min,并在箱内按GB/T1543、 GB/T1455、Jc/T781进行测试 蜂窝芯子及夹层结构的湿态力学性能按GB/T14207进行测试 I m夹层结构的侧压性能按GB/T1454进行测试 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按GB/T1456进行测试 n 夹层结构的平拉强度按GB/T1452进行测试 o 10
GB/37766一2019 夹层结构的剥离强度按GB/T1457一2005进行测试 P 夹层结构的高低温力学性能,在相应的高低温箱内保持30min,并在箱内按GB/T1454、 Q GB/T1456、GB/T1452,GB/T1457一2005进行测试 纤维增强塑料面板的密度按GB/T14632005进行测试 s 蜂窝芯子及夹层结构的密度按GB/T1464一2005进行测试 2577进行测试 2576进行测试 u 气老化性能按GB/T2573进行测试 V w)蜂窝夹层结构纤维增强塑料的耐水性按GB/T2573进行测试 蜂窝夹层结构纤维增强塑料的尺寸,除蜂窝厚度采用制蜂窝芯子的玻璃纤维布和芳纶纸名义 X 厚度外,其余尺寸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测量精度应高于0.5% 在制造的各环节中使用能达到称量材料0.5%精度的衡器称量重量 y 用目视、量尺寸等方法检验产品的颜色和表面状况 Z aa用小锤敲,光照或无损检测等方法检验产品的内部质量,以无损检验方法为仲裁 6.6.1.2.3芯层基材 各芯层基材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按照如下规定对蜂窝、,泡沫进行检验,判定蜂窝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3.2.3.1的规定,判定泡沫 a 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3.2.3.2的规定 芯格尺寸测试式样可以是取自块状的能准确测量的任何释义尺寸或形状的芯材 1 芯格尺寸测试方法:测量横向同一排内10个芯格间的距离,精确至0.2mm,并取5次测 2 量的平均值 芯格的孔格边长应为实际测量尺寸的1/10 33 芯材密度按GB/T1464一2005的规定测定 芯材常温平面压缩性能:芯材常温平面压缩性能按GB/T1453用稳定化试样进行测定 4" 5 芯材高温平面压缩强度:试样应被加热至(175士5),保温15” ,并在此温度下进行 mln 测试 6 芯材低温平面压缩强度;试样应被冷却至一55,保温15min,并在此温度下进行测试 77 温态平面压缩强度;试样在(23士2)C水中浸泡24h,取出后立即进行测试 芯材常温剪切性能芯材常温纵、横向剪切性能应按GB/T1455的规定进行测试 8 芯材高温勇切强度;以横向和纵向制备的试样应被加热至(175士5)C,保温15min,并在 9 此温度下进行测试 芯材的介电常数应按GB/T5597进行测试 10 1)芯材的燃烧性能应按HB5469进行测试 12)芯材的外观及缺陷采用目视法进行测试 b)按照Q30431998中第4章的规定对胶黏剂检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3.2.3.3的 规定 6.6.2加工/成型工艺 按照HB20095、,HB20323和产品规范中的规定检测,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4的规定 6.6.3电性能 电性能测试需满足试验系统、定标体、测试样件、测试步骤、数据处理等要求,并采用RCS测试法、 弓形测试法等测试方法(详见附录C),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5的规定 1
GB/T37766一2019 6.6.4物理性能 6.6.4.1 外观 目视检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6.1的规定 6.6.4.2尺寸 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三坐标仪等工具测量尺寸,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6.2的规定 6.6.4.3面密度 -2;中第5章,第6章,第了章,第8章,第9敢的规定或GB/T148r 按照GB/T1463一 -2005中 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的规定进行面密度检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6,3的规定 6.6.5力学性能 6.6.5.1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 6.6.5.1.1拉伸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472005中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规定进行 拉伸性能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1.1的规定 6.6.5.1.2压缩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48一2005中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规定进行 压缩性能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1.2的规定 6.6.5.1.3层间剪切强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50.1一2005中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规定进行 层间剪切强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1.3的规定 6.6.5.1.4弯曲强度及模量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492005中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规定进行 弯曲性能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1.4的规定 6.6.5.1.5剥离强度 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57一2005中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 1章、第12章的规定进行剥离强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1.5的规定 6.6.5.2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 6.6.5.2.1拉伸强度及模量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47一2005中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规定进 行拉伸性能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2.1的规定 6.6.5.2.2剥离强度 机载非承载型吸波超材料应按照GB/T1457一2005中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 第11章、第12章的规定进行剥离强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7.2.2的规定 12
GB/37766一2019 6.6.6环境适应性 6.6.6.1机载结构型吸波超材料 6.6.6.1.1温度-高度 按照HB6167.2的规定进行温度-高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1的规定 6.6.6.1.2温度变化 按照HB6167.3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2的规定 6.6.6.1.3太阳辐射 按照GB/T2423.24的规定进行太阳辐射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3的规定 6.6.6.14霉菌 按照HB6167.11的规定进行霉菌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4的规定 6.6.6.1.5盐雾 按照HB6167.12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5的规定 6.6.6.1.6砂尘 按照HB6167.10的规定进行砂尘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6的规定 6.6.6.1.7加速度 按照HB6167.16的规定进行加速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7的规定 6.6.6.1.8气候老化 按照GB/T14522的规定进行气候老化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8的规定 6.6.6.1.9振动 按照HB6167.6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9的规定 6.6.6.1.10冲击 按照HB6167.5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2.10的规定 6.6.6.2机载非承载型型吸波超材料 6.6.6.2.1温度-高度 按照HB6167.2的规定进行温度-高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1的规定 6.6.6.2.2温度变化 按照HB6167.3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2的规定 6.6.6.2.3太阳辐射 按照GB/T2423.24的规定进行太阳辐射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3的规定 13
GB/T37766一2019 6.6.6.2.4霉菌 按照HB6167.11的规定进行霉菌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4的规定 6.6.6.2.5盐雾 按照HB6167.12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5的规定 6.6.6.2.6砂尘 按照HB6167.10的规定进行砂尘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6的规定 6.6.6.2.7加速度 按照HB6167.16的规定进行加速度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7的规定 6.6.6.2.8气候老化 按照GB/T14522的规定进行气候老化试验,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5.8.3.8的规定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产品标志宜包括以下内容: 制造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a b 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 出厂日期及编号; d 产品执行标准号和产品注册证号; 体积净重及毛重; e 检验日期、检验员姓名或代号 二维码或条形码等 日 7.2包装 除另有规定外包装应符合GB/T12123的规定,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7.3运输 装有产品的包装箱允许用一般运输工具运输,但要避免水浸、曝晒,严禁剧烈振动和跌落,并尽量避 免雨淋,尘砂,严禁违章装卸 7.4贮存 7.4.1贮存环境 包装后的机载吸波超材料应储存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清洁,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存储温度:-55C70C;存储相对湿度:5%一95%无凝结. 7.4.2贮存方式 机载吸波超材料一般应使用包装袋,包装袋内应有海绵、泡沫等软性材料填充;若是在木箱中存放 箱内应满足防震、防压等条件,以免长期存放产生变形 14
GB/37766一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机载吸波超材料 A.1机载吸波超材料原理 吸波超材料采用多层结构来拓宽吸波频带,通过不同电磁性能超材料微结构的设计,利用不同吸波 体吸波频段的叠加和耦合效应来实现吸波频带的拓宽 A.2机载吸波超材料设计 A.2.1机载吸波超材料设计方法 A.2.1.1超材料阻抗匹配研究与设计 吸波超材料微结构由磁性结构与电性结构复合而成,通过对参数调节,实现金属微结构多模特性, 从而在一个非常宽的频段内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相等,实现宽频阻抗匹配 超材料微结构示意 图见图A.1 A.2.1.2超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与设计 吸波是利用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使电磁波的电磁场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一般是转变为热能) 为使人射电磁波以最大化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而消耗,可以从两方面对结构性超材料进行设计 首先 为材料选择,包括微结构材质及介质基板、需要满足特定的电学性能或电磁性能;其次从结构方面设计, 所设计结构可增强其激发后产生的电容与电感效应,使其对相应人射电磁波产生强烈谐振,从而有效损 耗电磁波能量,以达到吸波性能 A.2.1.3利用多层结构拓宽吸波频段 采用多层互补结构来拓宽吸波频带,通过不同电磁性能超材料微结构的组合利用不同吸波体吸波 频段的叠加和耦合效应来实现吸波频带的拓宽 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选用吸波性能佳的微结构单元 设计成微结构单元尺寸渐变的多层组合结构,利用每层吸波体吸波频段的叠加效应来拓宽吸波频带;分 别选用阻抗匹配性能和吸波性能佳的微结构单元,按照阻抗匹配层-高损耗层-金属反射层的结构组合 设计,引导电磁波进人材料内部并产生高衰碱而达到吸波效果 D士 图A.1超材料微结构示意图 15
GB/T37766一2019 A.2.2机载吸波超材料的设计思路 机载吸波超材料的设计思路见图A.2. 超材料参数输入 模拟电路设计 电路层次及阻抗设计 结合c电路选择微结构 微结构设计 优化超材料微结构 超材料阵列设计 微结构排布设计 阵列优化及验证 否 考虑机械性、高低温、抗腐蚀 工程化设计 等对做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完成微结构制备及超材料 样件制备 功能层制备 针对样件进行电性能、力 试验验证 学及环境适应性试验 满足指标要求 是 完成研制 图A.2吸波超材料的设计思路 16
GB/37766一201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蜂窝要求 B.1材料 B.1.1总则 组成芯材的材料应满足相应的材料规范及本标准的规定,材料若无相应的规范或本标准无特别描 述,应征得订购方认可 B.1.2纸材 本标准选用的纸材为短切芳纶(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基纸 该纸材应无孔 B.1.3树脂 用于节点黏接和浸溃定型的树脂体系应是抗霉变及对金属无腐蚀性的,节点黏接选用与浸溃树脂 相同或相容的树脂胶黏剂 B.2形状 芯材的芯格形状近似正六边形(图B.1) 节点 n 横向 图B.1蜂窝芯材示意图 17
GB/T37766一2019 B.3芯材代号 芯材应以下述代号表示: -芯材类型 -芯材公称密度,kg/m -芯材孔格边长,mm -芯材牌号 芯材类型以A表示对燃烧性能有特殊要求;B表示对介电性能有特殊要求;普通型不加标注 示例:NRH-2.0-80表示牌号为NRH,孔格边长为2.0mm,公称密度为80kg/m的普通型芯材 B.4尺寸 芯材应以拉伸定型后的状态供应 芯材高度不大于20mm,允许高度偏差为士0.2mm,其他尺寸 偏差及高度大于20mm的芯材尺寸偏差均应在订购合同中规定 B.5固化状态 芯材应充分固化,当有特殊要求时,芯材也可以部分固化状态提供,在此情况下,芯材在进行力学性 能测试前应按承制方提供的规范进行充分固化 B.6节点粘接 当按承制方推荐的方法进行加工时,蜂窝节点粘接应能满足工艺性能的要求 B.7表面状况 芯材表面的加工状况应不妨碍芯材与面板形成良好的粘接 B.8密度 芯材密度应符合表B.1的规定,其偏差应控制在公称密度的士10%的范围内 B.9芯材力学性能 B.9.1常温力学性能 芯材的平面压缩性能及剪切性能(纵向和横向)应满足表B.1的性能要求 B.9.2高温力学性能 芯材在175C测试时其压缩及剪切强度应至少保持表B.1中最小值的65% 18
GB/37766一2019 表B.1芳纶纸基蜂窝芯材力学性能 单位为兆帕 平面压缩 纵向剪切 横向剪切 芯材规格 强度 模量 强度 模量 强度 模量 孔格边长-密度 平均 最小 平均 平均最小 平均 平均 最小 平均 2.0(1.8)-29 0.58 0.43 0.48 0.38 0.25 0.20 8.9 20.6 2.0(1.8)-48 1.63 1.48 107.0 1.16 0.89 37.8 0.67 0.53 22.8 2.0(1.8)-56 2.17 1.85 133.0 1.55 1.28 12.9 0.90 0.89 28.2 2.0(1.8)-80 4.77 3.75 2413 2.55 1.74 68,2 1.44 0.97 35.7 2.0(1.8)-96 6,05 5.12 297.1 2.80 2.38 71.9 1.59 1.36 42.0 1.70 2.0(1.8)-144 11.06 9,57 460,2 3,20 2.95 101.0 2.03 66.6 2.5(2.7)-32 0.85 0.71 65.8 0.61 0.45 21.8 0.42 0.23 15.5 2.5(2.7)-48 1.8o 1.40 107.6 1.15 0.96 36.9 0.70 0.47 23.2 2.5(2.7)-64 3.35 2.43 183.4 1.91 1.46 52.1 1.08 0.75 28.0 2.5(2.7)-72 4.26 3.47 222.8 2.39 1.65 65.8 1.38 0.82 29.8 2.5(2.7)-128 8.71 8.ll 44l.0 3.85 2.84 106.7 2.25 1.48 47.9 3.0-48 1.81 1.41l 107.6 1.15 0,96 36.9 0.70 0.47 23.8 0.75 2.1 3,0-64 3.35 2.43 183,4 1.91 1.46 1.08 28.0 3.71 219.0 0.95 2.51 3.0-80 4.74 1.73 63.4 1.58 41.,0 4.0(3.5)-32 0,85 0.72 65.8 0,61 0,45 21.8 0.42 0.23 15.5 4.0(3.5)-48 1.39 44.5 0.74 0.49 1.74 117.7 1.53 0,97 21.8 4.0(3.5)-64 3.01 2.43 137.0 1.91 1.45 45.1 1.11 0.78 29.1 5.0(4.5)-24 0.49 0.38 42.7 0.43 0.31 17.9 0.24 0.18 9.28 27.3 50.(4.5)-56 2.09 1.71 128.6 1.60 l.04 45,4 0.95 0.61 B.9.3低温力学性能 芯材在一55C测试时其平面压缩强度应至少保持表B.1中最小值的80% B.9.4温态力学性能 芯材在潮湿状态下的平面压缩强度应至少保持表B.1中最小值的90% B.10介电性能 芯材的介电常数不应大于1.5,若对电性能有特殊要求,应在订货合同中明确 B.11燃烧性能 芯材的燃烧性能应符合HB5470的规定 19
GB/T37766一2019 B.12工艺质量 B.12.1外观 芯材应是均匀的,无明显树脂堆积、贫胶,发黏、起泡及外来杂物等 B.12.2缺陷 芯材横向每300mm距离内不准许有多于一个孔壁重叠型缺陷;每300" mmX300mm范围内允许 有两个间距不小于150mm的节点脱胶型缺陷或一个深度不大于1mm的孔壁破裂型缺陷 20
GB/37766一2019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RcCS测试法和弓形测试法 C.1 RCS测试法 C.1.1 测试原理 RAM反射率依据人射角的不同,分为垂直人射反射率和斜人射反射率 垂直人射反射率一般采 用金属平板作为基准板进行测试;斜人射反射率可采用金属平板或两面角反射器作为基准进行测试,如 采用金属平板作为基准板,则需采用双站RCS测试系统或弓形法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如采用两面角反 射器作为基准,则需采用单站RCS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适用的斜人射角度范围为20'70" 对于平板型RAM,采用远场RCS测试系统,利用定标体对系统进行定标后,分别测量同尺寸良导 体金属平板的反射功率尸和平板型RAM样板的反射功率P.,按式(C.1)计算得到平板型RAM的反 射率 P r= C.1 厂 式中 平板型RAM的反射率; 平板型RAM样板的反射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用--同尺寸良导体金属平板的反射功率,单位为毫瓦(mw). 若以dB为单位表示,则反射率的计算见式(C.2) 上一o(货 C.2 对于尖劈型RAM,参照HB/Z28o1进行RCS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获得反射率 采用标准金 属球定标,先测量带金属背衬尖劈型RAM样板的RCS值ow,再与尖劈型RAM样板背衬金属板的 RCS理论值口相比,得到尖劈型RAM的反射率,计算见式(C.3) aRAM C.3 式中 尖劈型RAM的反射率; -尖劈型RAM样板的RCS值,单位为平方米(m'); oRAM 背衬金属板的RCS理论值,单位为平方米(m') om 若以dEB为单位表示,则反射率的计算见式(C.4) 1aRAM P=1olg (C.4 RCS测试法具有较高的测试动态范围以及较小的测试不确定度,适用于RAM性能鉴定测试 C.1.2测试系统 C.1.2.1测试系统组成 如图C.1所示,RAM反射率远场RCS法测试系统主要由紧缩场(或喇叭收发天线、矢量网络分析 21
GB/T37766一2019 仪(或幅相接收机)、信号收发设备、计算机、目标支架及转台,转台驱动控制器和激光定位对准装置 组成 紧缩场 激光定位对准装置 目 维转台 信号收 发设备 测量控制机房 转台驱 欠网络 计算机 分析仪 动控制器 图c.1RAM反射率远场Rcs法测试系统组成框图 c.1.2.2性能指标要求 测试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频率范围:0.5GHz~100GHz; aa bb 频率稳定度:优于1×10-/d c 工作方式:扫频; d 极化组合;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动态范围:不小于60dB; e fD 系统非线性度;不大于0.2dB; g 系统测量能力;幅相测量; h)系统选通能力;可进行时域选通 系统背景等效反射率 不大于一60dB(频率不大于40GHz时); 2)不大于一50dB(频率大于40GHz时); 样板定位对准误差;不大于0.05 C.1.3设备要求 C.1.3.1总则 测试系统中对于主要设备的要求参照HB/Z280进行,并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查 c.1.3.2环境要求 进行反射率测试时的环境要求如下 测试系统高频设备应在电磁屏蔽间使用,屏蔽度大于80dB a 微波暗室的环境温度为(23士10)C;屏蔽间的环境温度为(23土3)C,测试过程中温度变化小 b 22
GB/37766一2019 于士1C;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0%; 被测材料板放置在天线的远场区域,在使用喇叭天线收发情况下,最小远场测试距离按 式(C.5)计算 2L C.5 Rmi 式中: R -天线口面到材料板反射点的最小距离,单位为米(m); min" -材料板边长与喇叭天线口面边长的较大者,单位为米(m); -工作波长,单位为米(m) C.1.3.3定标体要求 C.1.3.3.1标准板要求 标准板的加工要求如下 标准板取正方形,边长的最大范围为1个一如个设长,推荐标准板的边长处干了个一15个泼 长范围内 依据测试频率范围的不同,可以分段选取,推荐尺寸为 1600mm×600mm×10mm,尺寸公差为士0.2mm,适用频率范为0.5GHHz6GHHz; 500mm×500mm×10mm,尺寸公差为士0.2mm,适用频率范围为1GHz一8GHz 2 300mm×300mm×5mm,尺寸公差为士0.1mm,适用频率范围为2GHz一18GHz 33 180mm×4mm,尺寸公差为士0.05mm,适用频率范围为6GHz一40GHlz 4 180mm 60mm×60mm×3mm,尺寸公差为士0.02mm,适用频率范围为40GHz一100GHz 5 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4 b m 表面平面度不大于0.10mm c 两表面平行度不大于0.15mm d 板侧面相互垂直,板侧面与板面垂直,其垂直度不大于0.2mm e 标准板材料的电导率不小于1.0x10s/m f C.1.3.3.2两面角反射器要求 定标用两面角反射器的要求如下 两个面的夹角:90"士0.05; a b) 两个面的前边缘外侧为45"斜面; 其他要求同c.1.3.3.1 c c.1.3.4样板要求 c.1.3.4.1RAM衬板要求 c.1.3.4.1.1平面衬板 被测样板的RAM层衬板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其加工要求同C.1.3.3.1标准板要求 C.1.3.4.1.2两面角反射器衬板 两面角反射器村板与定标用两面角反射器加工精度相同,其中一个面与定标用两面角反射器尺寸 相同,另一个面的尺寸应在长度方向增加RAM衬板的厚度 23
GB/T37766一2019 C.1.3.4.1.3尖劈型RAM衬板 尖劈型RAM村板的加工要求如下 依据衬板尺寸不同,推荐其最小厚度分别为: a 1000mm×1000mm,最小厚度为6mm; 2) 500mm×500mm,最小厚度为4mm 尺寸公差为士0.20mm b 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4m c d 表面平面度不大于0.3mm. 两表面平行度不大于0.5mm e 衬板材料的电导率不小于1.0×10s/m f) C.1.3.4.2RAM层要求 被测样板的RAM层应喷涂或粘贴在金属衬板上,RAM层的要求如下 RAM层应性能稳定,不得发生形变,如弯曲、收缩、膨胀、开裂等; aa b) RAM样板侧面不得涂敷RAM; RAM层厚度应均匀,不均匀度不大于5% c d RAM层表面应洁净,无油污及其他杂质或附着物,无裂缝和气泡 e RAM层若用黏合剂与衬板黏合,则黏合剂应薄而均匀,不脱黏 C.1.3.5安装要求 C.1.3.5.1平板型标准板与RAM样板的安装 平板型标准板与RAM样板的安装要求如下: 在双天线系统中,要求被测板的法线与人射线和反射线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且板的边与人射 a 面平行或垂直; 在单天线系统中,要求被测板与人射线垂直且板的边与电场矢量平行或垂直 b C.1.3.5.2两面角反射器的安装 将两面反射器安装在平坦的透波材料支架顶端,用水平尺和激光定位对准装置对其进行定位 以 贴材料板的两面角金属面进行激光器对准,确定材料板放置在垂直人射位置,以另一个金属面用水平尺 测量垂直度,确保角反射器的两个面均与人射面垂直 C.1.3.5.3尖劈型RAM板的安装 将尖劈型RAMM板安装在平坦的泡沫材料支架顶端,用澈光定位对准装置对其背衬金属板逃行定 位确定材料板放置在垂直人射位置 C.1.4测试步骤 C.1.4.1平板型RAM反射率测试步骤 C.1.4.1.1平板型RAM垂直入射反射率测试 平板型RAM垂直人射反射率测试步骤如下: 测试系统开机预热; a 24
GB/37766一2019 b 测量样板支架的背景反射功率; 测量标准板的参考反射功率; c 测量平板型RAM板的反射功率; d)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RAM反射率, e 存储测试数据,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fD c.1.4.1.2平板型RA斜入射反射率测试 平板型RAM斜人射反射率测试步骤如下 测试系统开机预热; a 测量样板支架的背景反射功率 b 在支架上放置好定标用两面角反射器,测量参考反射功率 c 在支架上放置好RAM衬板测量用两面角反射器,测量RAM反射功率; d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RAM反射率; e f 存储测试数据,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C.1.4.2尖劈型RAM反射率测试步骤 尖劈型RAM反射率测试步骤如下 测试系统开机预热 a b 测量样板支架的背景反射功率; 在支架上放置好定标金属球,测量参考反射功率; c d 在支架上放置好被测尖劈型RAM板,测量RAM反射功率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RAM反射率; e fD 存储测试数据,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C.1.5数据处理 C.1.5.1平板型RAM测试数据处理 平板型RAM测试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对测量获得的标准板和RAM板的反射功率,按式(C.2)计算,得到频域反射率数据; aa 5 对频域反射率数据加汉明窗作FFT变换,得到反射率时域响应数据; 对时域响应数据,依据RAM板的反射特性加适当宽度的软件门后作FFT反变换回到频域 得到最终平板型RAM板的反射率测试数据 对获得的反射率测试数据作进一步处理,给出反射率满足指标的频率带宽,最小反射率及对应 d 的频率等,供测试结果评定使用 C.1.5.2尖劈型RAM测试数据处理 尖劈型RAM测试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a 参照HB/Z280获得尖劈型RAM的频域RCS数据; b 对频域RCS数据加汉明窗作FFT变换得到RRCS时域响应数据 对时域响应数据,依据RAM板的反射特性加适当宽度的软件门后作FFT反变换回到频域, 得到最终尖劈型RAM板的RCS测试数据; d 按式(C.6)计算背衬金属板的RCS,再按式(C.3)进行反射率计算,得到尖劈型RAM板的反射 率测试数据 25
GB/T37766一2019 4xL (C.6 式中 -标准板的RCS,单位为平方米(m); 标准板的边长,单位为米(m): -工作波长,单位为米(m). 对获得的反射率测试数据作进一步处理,给出满足反射率指标的频率带宽、最小反射率及对应 的频率等,供测试结果评定使用 C.2 弓形测试法 C.2.1测试原理 采用图C.2所示的弓形法测试系统,分别测量RAM平面与同尺寸良导体平面两者镜面方向反射 功率,按式(C.1),式(C.2)计算得到RAM反射率 弓形测试法的特点是近场相对比较测量,操作便捷,利于实现高低温反射率测量,适用于平板型 RAM研制过程中的反射率测量 C.2.2测试系统 C.2.2.1测试系统组成 如图c.2所示,.RAMM反射率弓形法测试系统主要由弓形架、样板支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矢量 网络分析仪(或幅相接收机,智能温控器和计算机等组成 测试系统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别安装在一段圆弧框上,样板中心与弓形框的圆心重合,样板支架周 围铺设高性能RAM以降低背景反射 弓形架 欠量网络分析仪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样板支架 计算机 WWWWWWWW 智能温控器 图c.2RAM反射率弓形法测试系统组成框图 C.2.2.2性能指标要求 测试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频率范围;1GHz40GHz; a 频率稳定度:优于1×10-9/d; b 工作方式;扫频; c 极化组合: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d 测量动态范围:大于40dB:; e 26
GB/37766一2019 系统线性度:不大于0.2dB f 系统测量能力;幅相测量; 8 系统选通能力:可进行时域选通; h) iD 系统不确定度;不大于士1.0dB(RAM反射率大于一20dB时); 样板定位对准误差:不大于0.05°; j 人射角度范围;0一45"; k 控温精度:不大于0.5% C.2.2.3设备要求 测试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应满足C.2.2.2的要求,并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查 C.2.2.4环境要求 进行反射率测试时的环境要求如下 测试环境温度(23土3)C,相对湿度不大于80%; a b)RAM样板可在收、发天线的近场区,但两天线应在彼此镜像的远场区 最小测试距离按 式(C.7计算 D?3 c.7 nin 式中: -最小测试距离,单位为米(m); rmin" -材料板边长与喇叭天线口面边长的较大者,单位为米(m) D 电磁波波长,单位为米(m). C.2.3标准板要求 定标用标准板的加工要求同c.1.3.3.1标准板要求 c.2.4样板要求 c.2.4.1RAM衬板 被测样板的RAM层衬板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要求同C.1.3.4.1RAM村板要求 C.2.4.2RAM层 被测样板的RAM层应喷涂或粘贴在金属衬板上,要求同C.1.3.4.2RAM层要求 C.2.4.3样板安装要求 样板安装要求同c.1.3.5.1平板型标准板与RAM样板的安装 c..2.5测试步骤 平板型RAM的反射率测试步骤如下 测试系统开机预热; a 按程序提示输人测量参数 b 将标准板置于样板支架上,使标准板温度保持在测试温度; c d 测量标准板反射功率; 用待测RAM样板取代标准板; e 27
GB/T37766一2019 fD 使待测RAM样板温度保持在测试温度; 测量待测RAM反射功率; 8 h)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RAM反射率; 存储测试数据,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C.2.6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处理同C.1.5.1平板型RAM测试数据处理 28
GB/37766?2019 [1]HB/Z280???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GB/T37766-2019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飞机、导弹和卫星采用了机载吸波超材料。而机载吸波超材料的研制和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一、规范的背景

为了推动机载吸波超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提高吸波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减小雷达截面积,中国航空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于2019年制定了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GB/T37766-2019。该规范是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经验编制的。

二、规范的适用范围

GB/T37766-2019适用于机载吸波超材料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和应用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三、规范的术语和定义

在本规范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以及缩略语和符号等内容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规定。

四、规范的技术要求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GB/T37766-2019对于机载吸波超材料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五、规范的检验方法

GB/T37766-2019对于机载吸波超材料的检验方法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试样的制备、试验仪器和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六、规范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B/T37766-2019对于机载吸波超材料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也进行了规定。

总之,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GB/T37766-2019是机载吸波超材料研制与应用的重要依据,遵循该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机载吸波超材料技术的发展。

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类似的标准

电子电气产品中石棉的定性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电气产品中石棉的定性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电气产品中石棉的定性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7765-2019。电子电气产品中石棉的定性检测方法共有21页,发布于2020-01-01
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的编号:GB/T37767-2019。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共有9页,发布于2020-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