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267-2009

光电测距仪

Electro-opticaldistancemeters(EDMInstrum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电测距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电测距仪的编号:GB/T14267-2009。光电测距仪共有26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T14267-199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40;17.180.30
  • 实施日期2009-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923.97KB

光电测距仪


国家标准 GB/T14267一2009 代替GB/T14267一1993 光 电测距仪 Electr0optieldistaneemetersEDMInstruments) 2009-05-06发布 2009-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4267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4267一1993《短程光电测距仪》 本标准与GB/T14267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 将本标准名称由《短程光电测距仪》改为《光电测距仪》; -按照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标准进行 修订; 本标准新增了鉴别力(率,测距精度,激光发光功率、测尺频率特性和测量时间等检验项目和 要求; 测距常数及其精度的检验采用了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相一致的方法; -对周期误差的计算列出了严密公式和特殊情况下的简化公式 对测距仪参数的检验方法、,所用标准器具和结果计算等区分了定型鉴定和出厂检验,以及相位 式光电测距仪和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际难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三鼎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爱平,齐维君杨俊志,崔清斌,吴秀娟,牟秀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2671993
GB/T14267一2009 光电测距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相位式和脉冲式光电测距仪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仪器的包 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光电测距仪(包括全站仪测距部分及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D) GB/T12085.112085.14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光电测距仪eleetro-optiealdistancemeter 采用光电技术直接测量发射处与照准点之间距离的仪器 3.2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hand-helaserdistaneemeter 采用激光光源制成的无协作目标的手持式光电测距仪 3.3 全站仪totalstation 电子速测仪 eleetr0nictachemeter 兼有测距、测角、计算和数据记录及传输功能的测量仪器 3 todiode 相位均匀性误差phaseinhomogeneitiesofemitingandphot 发光管发光面上不同点发出的光照准目标点进行距离测量引起的误差 3.5 幅相误差erorsfromaffterentmeasuringsignalstrength 因测量信号强度不一致所引起的测距误差 3.6 周期误差eyeliceror 在相位式测距仪中,由于光或电的同频信号窜扰引起的以精测尺的长度为周期而重复出现的误差 加常数additiveconstamt 仪器测得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常数差值
GB/T14267一2009 3.8 scalecorreetion 乘常数 与仪器所测距离成比例的改正因子 3.9 分辨率resoluton 仪器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差 3.10 鉴别力(率discriminationm 当仪器在某一示值给以一定的输人,这种激励变化缓慢从单方面逐步增加,当测量仪器的输出产生 可觉察的响应变化时,此输人的激励变化 3.11 测距精度aeeraey 仪器距离测量结果偏离其应有值的程度,用测距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表示 3.12 测程measuringrange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满足测量准确度时,仪器所能获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产品分类 光电测距仪 按标称测距标准差分级 标称测距标准差(m)的表达式为: m=a十bD 式中 -标称测距标准差固定部分,单位为毫米(mm); -标称测距标准差比例系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测量距离,单位为千米(km) 按标称测距标准差分级见表1 表1光电测距仪的分级 仪器等级 标称测距标准差 m<(1mm+1ppmD 1mm十1ppmD)GB/T14267一2009 表2(续 仪器等级 检验类别 号 名 定型 出 12a 士 相位均匀性误差/mm 幅相误差/mm 1/2a 士 1/4 士 鉴别力率)/mm 周期误差振幅A相位式 3/5 1/2/ 常温下频率偏移/Hz 1/2b 开机频率稳定性(10 土 H2 2/3 频率随环境温度变化 1/2e 距离测量的重复性标准差/mm 测距标准差/mm 12 加常数剩余值/mm 13 1/2a 加常数检验标准差/mm 乘常数/mmm/kmm) 具有乘常数预置功能 虫 15 1/2b 乘常数检验标准差/(mm/km 川级激光以内,且之1 16 2P 激光光源发光功率 -20十50 工作温度范围/C 17 十 存储温度范围厂 /C -30十65 18 振动 振动后工作正常 温度改正 温度预置至0,1 19 十 大气改正 气压预置至1hPa 20 单次测量时间/s 出厂检验:AD<1.5a 21 求取差值4,中的最大最小值之差AD 注:4为标称标准差固定部分,单位为毫米(mm); 6为标称标准差比例系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m/km); “+”为应检项目,“士! "为不必检项目 D 光电测距仪的最长测程指大气能见度为20km,无明显大气对流时的检验结果 采用红外光源的仪器不检验此项;P 为激光光源发光功率的标称值 4.2 手持激光测距仪 4.2.1按标称测距标准差分级 标称测距标准差(m)的表达式为: mlu 式中: -标称测距标准差固定部分,单位为毫米(mm) 按标称测距标准差分级见表3 表3 手持激光测距仪的分级 仪器等级 标称测距标准差/mm m<1.5 1.5 m/<3.0 3.0 注:m,为标称测距标准差,单位为毫米(mm).
GB/T14267一2009 4.2.2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见表4. 表4手持激光测距仪基本参数及检验类别 仪器等级 检验类别 序 名 称 定型 皿 出 <1.0 <1. 5 距离测量重复性/ /mm 分辨率/mm <1.0 测程D/m 最短测程及最长测程满足标称值 土 幅相误差/mm 1/2mn 士 鉴别力(率)/mm S0.3 测距标准差/mm ma 加常数剩余值/mmn 加常数检验标准差/mm s1/2n 土 级激光以内,且<1.2P 激光光源发光功率? 士 工作温度范围/ 一105o 10 -20十65 土 存储温度范围/C 1 振动 振动后工作正常 士 12 单次测量时间/s 士 m为标称测距标准差,单位为毫米(m mm) “十”为应检项目,“士”"为可不检项目,“-”为不必检项目 l30m以内,使用专用灰度板;2)30m以外,使用指定的反射板;3环境照度;室内2000lx,室外10000lx 20000lx P为激光光鄙发光功率的标称值 仪器参数的检验 5.1检验项目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项目执行表2的规定;手持激光测距仪及光电测距仪无协作目标功能的检验项 目执行表4的规定 检验方法采用本条所规定的相应方法 5. 2 仪器参数检验所用标准装置 仪器参数检验所用标准装置必须进行量值溯源 用于仪器检验的计量器具及其技术要求见表5 表5计量器具及其技术要求 序 号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地面基线场 总长度大于1km;点位个数不少于7;准确度1×10-" 点位个数不少于5个,且均匀分布在仪器测程内;准确度<2 X10-6 空中基线场 温度计、气压表 温度计的准确度<0.5C;气压计的准确度<1.0hPa 频率检验装置 时基频率准确度<1×10-",量程>100MHz 鉴别力检验装置 准确度<0.01mm1 平台长度大于仪器精测尺长平直度<5又I0"基准准确度 周期误差平台 2×10"
GB/T14267一2009 表5(续 号 序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已知边均匀分布在仪器测程之内,条数不少于20条;准确度小于 手持激光测距仪检验装置 0.5mm 高低温实验室 温度的准确度<1.0C;温度梯度<1.0c 分辨率为0.0lmw;量程;0.1mw一50mw;光谱范围为(600 光功率计 800)nmm,光功率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5%(置信因子人=3) 计时器 准确度<0.1 l0 5.3调制光相位均匀性 5.3.1检验方法 采用光斑位置截取法 a)选择30m一50m长度的场地,两端分别安置测距仪与反射棱镜,使二者大致等高 照准反射棱镜标志后,由中心点向上下左右等间隔(一般取30")移动光轴,每次转动仪器的光 b 轴后进行距离测量,读数5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测点顺序如图1所示,在偏 调2'的区域内测点应不少于13个点 图1调制光相位均匀性检验照准目标位置示意图 5.3.2结果计算 将光斑中心点测距值与其他各点测距值之差绘制成等相位差图,取偏调1'范围内的最大差值作为 结果 调制光相位均匀性检验记录参见附录A 5 幅相误差 检验方法 5 在室内长约30m的距离两端分别安置测距仪与反射棱镜(或专用灰度板) 在测距仪发射及 a 接收镜简前设置减光板(或灰度滤光器) 减光板(或灰度滤光器)平面不得与光路垂直 b)调整滤光器的位置以改变信号强度大小,在光信号强度的可测区域内使光信号由强而弱变 化,选取6个不同回光信号强度进行距离测量读数5次取平均值为所测距离 5.4.2结果计算 取6个距离观测值之间的最大互差作为结果 幅相误差检验记录参见附录B 5 5 鉴别力(率) 5 5.1检验方法 a 在室内相距约30m的两端,分别安置测距仪和鉴别力检验装置 使测距仪与检验台上的反射 棱镜(或专用灰度板)等高且使反射棱镜(或专用灰度板)移动的方向与测距仪的光轴一致
GB/T14267一2009 b将仪器照准反射棱镜标志(或专用灰度板)后重复测距,读数5次取平均值为所测距值 测距 由检验台的零点位置开始,等间隔移动反射棱镜(或专用灰度板)10次,每次移动间隔为 mm 5.5.2结果计算 将观测值归算到零点,求其归算量的平均值D Y"- D一 * 3) 式中 反射棱镜(或专用灰度板)在各位置的距离观测值,单位为毫米(mm) D 反射棱镜(或专用灰度板)在鉴别力检验台上由零点开始改变的距离值(mm),即d=1.1× d (i一1); 观测值个数; 观测点序号;i=1,2,3,,n. 计算鉴别力(m,): 式中: 观测值与归算量的差值(mm),即u=D一D-d 鉴别力(率)(m.)的检验记录参见附录C 5.6周期误差 5.6.1相位式光电测距仪定型鉴定 5.6.1.1检验方法 周期误差检验采用平台法 检验平台及仪器墩的设置如图2所示 长度标准器采用经过检定 a 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的因瓦尺,其最小读数分划应不大于5c cm 整平仪器并调整其高度,使仪器与反射棱镜等高 观测时由近及远依次移动反射棱镜,并观 b -个精测尺范围内移动反射棱镜(一)次(测点数用>I6),每次 测出各个位置的距离值 在一 沿平台导轨等间隔地移动一小段距离d(dl=[“].u为仪器精测尺长,l取整到cm) 第一点 照准以后,照准视线的方向不应再改变,而且要保持测距光轴与反射棱镜面垂直 每个点进行 距离测量,读数5次取平均值作为各点的观测值(D) 仪器 反射镜 平 Dm 图2周期误差平台法检验示意图
GB/T14267一2009 5.6.1.2结果计算 周期误差计算的误差方程式 妙=C一rsin一ycos十(i=1,2, 式中: =D1十(i一1).d一D A cosp; A sin响; ×360° 10 -周期误差振幅,单位为毫米(mm); 周期误差的初相角,单位为弧度(rad); D 测距仪距离观测值,单位为毫米(n mm; D 仪器墩至第一个点近似距离,单位为毫米(n mmm; 观测点数 -反射棱镜移动的间隔,单位为毫米(mm); 测距仪精测尺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的改正数与仪器加常数K之差,单位为毫米(mm) 按式(6)计算来知数c" ,y,并计算下列周期误差参数: 振幅(A): A=干V 初相角(): y 中 =arctan 12 单位权标准差(m): (13 72n vQ Sin呐 (14) mA mn0 cos内 sin'内,十Q vQ.sinQcos页 Sin2 15) m mno " 式中: 未知数r的权倒数, Q. 未知数y的权倒数; Q 未知数r与y之间的相关权倒数; Q -206265 周期误差检验记录参见附录D. 5.6.1.3特殊情况下的简便计算公式 当观测点数n为偶数且均匀分布在仪器精测尺长范围内时,可以将5.6.1.2中的计算简化 此时 未知数C,r,y可按下式计算 C= 16 n sin ×360° 17
GB/T14267一2009 ×360'\ 出 18) 单位权标准差(m): (19 I 式中: -0 -义[-怡《m)]">[-偿e)]-" 20) 振幅测定标准差(m: 21 m m n 初相角测定标准差(m,) 1 川n A 式中: -周期误差振幅,单位为毫米(mm) 上述各式中符号的意义与5.6.1.2中各式的符号含义相同 5.6.2相位式光电测距仪出厂检验 5.6.2.1检验方法 检验平台及仪器墩的设置仍如图2所示 仪器观测墩应位于平台中心线上,其高度应可以调节 观测点至仪器墩间的距离D应为已知值(i为目标点序号),目标点数n>10,其准确度应优于0.5 mm 分别照准各目标点进行距离测量,读数5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距离观测值L 5.6.2.2结果计算 计算距离已知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差值4(mm) 4,=D一L 23) 取差值4中的最大最小值之差AD(mm)的绝对值作为结果 AD=4 -4m 24 max 仪器常数及其标准差 5.7.1光电测距仪定型鉴定 5.7.1.1鉴定方法 a)选用的基线边应不少于15条,基线总长度应大于1km,组合后的测距边应均匀分布在基线的 总长度之内,且应无重复边 在基线两端分别安置光电测距仪与反射棱镜,仪器与反射棱镜安置的对中误差应不大于 b 0.2mm 各基线段上的观测均为一次照准,读数5次取其平均值 在测距的同时测定沿测线 的温度、气压等数据 在鉴定中凡要求测定气温、气压时,可在测线选取测温点,测温点的选取 以不影响测距精度为原则 测定时干湿温度表的底部应距地面及旁离障碍物1.5m,无太阳 光直射 5.7.1.2结果计算 a 将各基线段上观测值进行气象、倾斜等修正,然后与相应的基线值比较,剔除粗差,按最小二乘 法原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加常数,乘常数 计算式为:
GB/T14267一2009 "-YnYw 25 D ) "心(DA)-习p习 R= 26 式中: 光电测距仪加常数,单位为毫米(mm); R 光电测距仪乘常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经气象、倾斜等修正后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D 基线值D与D之差值,单位为毫米(mm)5 组合基线边数, =1,2,3,, b)加常数及乘常数测量标准差 单位权标准差 27 mo 加常数K的测量标准差 mK=ma 28 乘常数R的测量标准差 29 71R 71 其中 DlR 30 1)K 32 式中 Q 加常数K的权倒数; 乘常数R的权倒数; Q 经气象、倾斜等修正后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基线值D与D之差值(即=D一D),单位为毫米(mm); 使用的组合基线边数, =l,2,3,,n 仪器常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检验法 根据显著水平a及自由度,查表得临界值L 当加 /2 常数临界值众一|K|/mL..时,所求得加常数K为显著;当采常数临界值a=|Rl/ma .时,所求得乘常数R为显著 当加常数K与乘常数R均显著时,所选数学模型有效,在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对仪器进 行加常数、乘常数修正
GB/T14267一2009 当加常数K显著、乘常数R不显著时,应选用不考虑乘常数R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 .(33 K= 加常数测量的单位权标准差 (34 n 其中 二--()" 35) 式中: -基线值D与D之差值,即人=D一D 使用的组合基线边数,i=1,2,3, n 加常数K的测量标准差 (36 mnK=mo 乘常数R取零,测量标准差仍取式(29)的计算结果 当加常数K不显著、乘常数R显著时,按式(37)计算乘常数 3 (,D 盘 R= 习 乘常数测量的单位权标准差 38) lo 其中: 39 >-Y-(>4" 式中: D. -经气象、倾斜等修正后的观测距离; 基线值D与D之差值.l=D一D; 40) -使用的组合基线边数,i=1,2,3,,n 乘常数R的测量标准差 m 1R S" 加常数K取零,测量标准差仍取式(28)的计算结果 当加常数K和乘常数R均不显著时,不对测距结果施加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单位权标准差 42 7o 10
GB/14267一2009 加常数K及乘常数R均取零,其测量标准差仍取式(28),式(29)的计算结果 加常数乘常数计算表参见附录E 5.7.2光电测距仪的出厂检验 5.7.2.1检验方法 a 按放射状选用已知边,已知边的准确度应不低于1/2b,边数不少于10条,长度应均匀分布在 仪器的测程(单棱镜)之内,且应无重复边 b 在仪器墩上安置仪器,分别照准目标点的反射棱镜 各段距离的观测均为一次照准读取5个 读数求其平均值 在测距的同时测定测线的温度、气压等数据气象参数 5.7.2.2结果计算 a 将各段距离上观测的数据进行气象、倾斜等修正,然后与相应的已知值比较,按式(25)和式 26)计算加常数、乘常数 b)加常数及乘常数测量结果的标准差计算式见式(27)式(32). 5.7.3手持激光测距仪 5.7.3.1检验方法 检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可以将目标点呈直线式分散状,且目标点应均匀分布在手持激光测 距仪的测程之内;目标点至仪器墩间的距离D.(i为目标点序号)应为已知值,其准确度应优于0.5m mm 观测时分别测定各目标点,每个目标点读数5次取平均值为该点的距离观测值L 5.7.3.2结果计算 加常数与测距标准差的计算如下: 计算距离已知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差值4,(mm): 43 =D一L A, 计算加常数K(n mm 44 K= 习- K u=4 45) 计算测距标准差m,(mm). m 46 5.8测距标准差 8.1 比较法(标准基线法 5 选定"条(n>6)基线边进行观测,然后对各观测值进行气象、倾斜、加常数及乘常数等修正,可得距 离观测值D,其误差4,为: (47 4,=D一D 式中: D -第i条基线边的基线值,单位为毫米(mm); ,2,3,,n. i=l, 单位权标准差mn: 7m0 48) 取单位权标准差m的1.5倍作为该台仪器的测距标准差(m); n=l1.5mn 49
GB/T14267一2009 5.8.2解析法(定型鉴定增加项目 d,等6段,如图3所示 选定一条直线,将其分为d,d., 图3测距标准差鉴定示意图 采用全组合观测法进行观测,共观测21条测距边 D2,D8,D4,D5,D6,D D.a,D,D.5,D6,D. D,D,D,D. D;,D,,D D6,D57 D7 5.8.2.1场地布设方法 根据仪器精测尺长(a/2),按下式计算设计参数 D二6.5入 8=int 50 15 .(51 式中: 仪器精测尺波长,单位为米(m); 直线总长度,单位为米(m). D 按式(52)计算各段距离" 入十8+372 =入十38+77y d =入十58十11y 52 d=入十48十9y d=入十28十5y =入十y 5.8.2.2测距标准差计算 将进行过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各段距离观测值记为,按式(53)式(57)计算标准偏差 ,2计;i=4,5,6 s .r 53) L一 H>-a)" ;i 1,2,," 剩余加常数 K,= 55 . " 2X" 一7×.r 残差: -2土二xK一i一1.2..n一+1, 56 w=y一y 单位权标准差(m,)为: 12
GB/T14267一2009 ; (57 mo 14 所求m 即为测距标准差(m 精测尺频率 5.9.1随开机时间变化的特性 5.9.1.1检验方法 检验在室内常温下进行 先将数字频率计通电预热1h以上,并将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与频 a 率计输人端用高频电缆线连接 在光电测距仪发射镜筒处安置光电转换器,使发射光斑进人 光电转换器的接收孔内 对于具有频率输出插孔的光电测距仪,可用高频电缆与频率计直接 连接 光电测距仪通电后立即在频率计上读取频率显示数.每隔1min读数一次,直至开机30nminm b 结束 e)检测过程室温变化不应大于2C d)绘出精测尺频率随开机时间的变化曲线 频率变化值 58 Af,=fo一 式中 光电测距仪标称精测尺频率,单位为赫兹(H2); f该室温下i时刻的瞬时频率,单位为赫兹(Hz); min)(i=l1.2.3.,n) 光电测距仪开机时刻,单位为分钟( 5.9.1.2结果计算 记前5min及30min精测尺频率平均值分别为月、f丽.,并分别计算前5min及30mi精测尺 频率漂移量|lfma一f.|/f 和lf一fnam|/foam,其中最大值即为计算结果 精测尺频率随开机时间的变化特性的检验记录表参见附录F 5.9.2随温度变化的漂移特性 5.9.2.1检验方法 a 将光电测距仪置人具有隔热玻璃的恒温控制箱(室)内,使其发射镜筒对准隔热玻璃窗 并将 光电转换器的接收孔正对箱内的光电测距仪发射镜筒,使测距光束射人其内 b)根据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对恒温控制箱缓缓调温到给定的某个温度,持续恒温2h,使仪器 与箱体内温度相一致 数字频率计预热1h以上,光电测距仪预热5min以上,测量光电测距仪精测尺频率 连续 10次读数,取其平均值,即为该仪器在此温度下的频率值 改变温度5C,并保持恒温1h,在 新的温度下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给定温度范围的另一温度止 5.9.2.2结果计算 在T温度下精测尺频率漂移量为(Afr): 59 Af=f 一fr 式中: -光电测距仪标称精测尺频率,单位为赫兹(Hz) fe 箱(室)内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光电测距仪在T温度下的精测尺频率,单位为赫兹(Hz). J" 以温度T为横轴,频率漂移量A为纵轴,绘出温度-频率漂移曲线 在仪器适用温度范围内找出 绝对值最大的漂移量Afrm,其Afrm/f 即为检定结果 13
GB/T14267一2009 温度频率漂移的距离修正值AD按下式计算 a Dr= 60) 一'D 式中 D -光电测距仪在丁温度下测定的距离,单位为米(m). 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式(59) 精测尺频率随温度变化漂移特性的检验记录表参见附录G 5.10距离测量重复性 5.10.1检验方法 在室内约30m距离的两端分别安置测距仪与反射棱镜,进行n次(n=30)单次距离测量 5.10.2结果计算 测距标准差计算 (61 no 式中 第i次测里值与其平均值之差,单位为毫米(mm) D一D; U -第i次测距值; -n次距离测量平均值; 距离测量次数 距离测量重复性检验记录参见附录H 5.11激光光源发光功率 5.11.1检验方法 a 检验在室内常温下进行 在检验区域内无可感觉到的空气波动、无影响测量数据的电磁干扰 和背景辐射干扰 b将测距仪的望远镜安置到水平位置,启动仪器使其处于激光测距模式 将安置在50nmm以内 的光功率计的探头垂直对准激光光束,使光线通过p7mm光闹,上下左右移动探头使激光束 处于探头的中心位置,读取光功率计的读数 重复进行10次测量 5.11.2结果计算 取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激光束的发射功率测量值P 5.12测程 5.12.1光电测距仪 5.12.1.1 检验方法 选择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检验 选择与测程相应的已知距离(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在 a 其两端分别安置光电测距仪与反射棱镜(或棱镜组. b)用光电测距仪进行10次照准,每次照准读数5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值 在测距的同时测定 气温、气压 5.12.1.2结果计算 对所测的观测值进行气象、倾斜、仪器常数修正后得距离测量值D,计算与已知距离差值的绝 对值 A=|D一D (63 14
GB/T14267一2009 12.2手持激光测距仪 5. 5. 12.2.1最长测程 5.12.2.1.1检验方法 选择室外环境照度为10000lx一20000lx的条件下,采用专用灰度板(或标靶)作为反射标志 a 进行距离测量; 选择与测程相应的最长已知距离D,在其两端分别安置手持激光测距仪与反射标志 b 重复启动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共进行10次距离测量 在测距的同时测定气温、气压 c 5.12.2.1.2结果计算 对所测的观测值进行气象,倾斜,仪器常数修正后得距离测量值D,计算D与已知距离D差值的绝 对值(): A=|D一D 64 5.12.2.2最短测程 5.12.2.2.1检验方法 选择室内环境照度为2000Ix以下的条件下,采用专用灰度板作为反射标志进行距离测量 a 选择与测程相应的最短已知距离D,在其两端分别安置手持激光测距仪与反射标志 b 重复启动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共进行10次距离测量 c 5.12.2.2.2结果计算 对观测值进行气象、倾斜、仪器常数修正后得距离测量值D,计算与已知距离D差值的绝对值 A=|D一D 65 5.13距离测量时间 5.13.1检验方法 用测距仪照准相距50m左右的反射标志,启动仪器进行测距测量 在按测距键的同时启动计时 器,当仪器显示屏出现距离值时,停止计时 5.13.2结果计算 读取10次测量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 5.14环境试验 按GB/T12085.112085.14的相关要求进行环境试验 标志 6.1仪器上应具有产品型号、名称,商标、仪器制造商和仪器编号及激光警示标志 说明书和包装上应标注产品的型号、名称、商标、仪器制造商和详细地址 6. 包装 仪器的包装应符合GB/T15464的规定 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运输 8.1仪器搬运和放置按照运输箱的标志进行,应严格遵守仪器搬运和运输的相关规则 8. 应禁止与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品同车装运 2 8. 3 应有防雨、防日晒、防撞击和防跌落的措施 贮存 仪器应贮存在通风良好、隔热、,保温、排水、具防火措施的场所 15
GB/T14267一2009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调制光相位均匀性检验记录表 调制光相位均匀性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A.1 表A.1调制光相位均匀性检验记录表(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水平度盘及竖直度盘读数 与中心 点之差 序 平均值D 测距仪观测值Dn 水平 垂直 号 D -D mmm (")(')("y (")(')(") mm 8606002700500 50,602 50.6020 0.0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86070027o0500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0 0.0 8608002700500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0 00270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0 8606 00 50.603 0027004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0 8605 00 s6 05 03 00 50.603 1.o 00270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0 04 36 00 270 00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 50.6030 86 00270 05 00 50.601 50.6o1 50.601 50.601 50.601 50.6010 1.0 8603 002700500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0 0.0 86 002700600 50.602 50.601 50.601 50.6014 0.6 50.602 50,601 860500270l0600 50.6o1 50.6o1 50,601 50.601 50.6o1 50.6010 8605 00270 07 50.6o1 50.6o1 50,602 50.601 50.601 50,6012 00 0.8 8606002700600 50.601 50.601 50.601 50,601 50.601 50.6010 1.0 12 s6 060027o0500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 50.6020 0.0 最大互差;2.0mm 16
GB/T14267一2009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幅相误差检验记录表 幅相误差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B.1 表B.1幅相误差检验记录表(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灰度滤光器位置 32.365 32.362 32.363 32.362 32.362 32.364 观 32.364 32.363 32.362 32.362 32.363 32.364 测 32.364 32.363 32.362 32.363 32.363 32.365 值 32.364 32.363 32.362 32.362 32.363 32.365 m 32.365 32.362 32.363 32.363 32.362 32.366 平均值 32.3644 32.3626 32.3624 32.3624 32.3626 32.3648 最大互差:2.4mm 17
GB/T14267一2009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鉴别力(率)检验记录表 鉴别力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c.1 表c.1鉴别力检验记录(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测距仪读数/m 棱镜移动距离d 观测值 残差 序号 D/m u/mm mmmm 30.004 30.004 30.004 30.004 30.004 30.0040 30.005 30,005 30.005 30.005 0.005 30,0050 1. 0.0 2.2 30.006 30,006 30,007 30.006 0.007 30.0064 3 0. 3.3 30.007 30.007 30.007 30.007 30.007 30.0070 4.4 30.009 30.008 30.008 30.008 30.008 30.0082 -0. 5.5 30.009 30.009 30.010 30.009 30.009 30.0092 -0.2 -01 6.6 30.010 30.010 30.010 30.01l 30.01l1 30.0104 7.7 30.012 30.01l 30.012 30.01l 30.01l 30.0114 8.8 30.o13 30.013 30.012 30.012 30.o13 3o.0126 30.014 30.014 30,014 30.014 30.014 30.0140 0.2 10 9.9 11 11.0 30.014 30.015 30.015 30.015 30.015 30.0148 -0.1 u 归算量的平均值 =30.0039m;残差钻= D =D一D一dl 残差平方和: 0.30 鉴别力: =0.17mm :m些舅力 18
GB/T14267一2009 D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周期误差检验记录及计算表 鉴别力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D.1 表D.1周期误差检验记录及计算表(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近似距离 误差方程式系数 序号 常数项! 残差 距离观测 D十(i一1)d .r 值D /m mm mmm sin0 -cos0 25.9656 25.9656 0.570 0.8215 2.2 26.4656 26.4624 0.7949 0.6067 3.2" 26.9656 26.9602 0.9430 0.332" 5.4 2 27.4656 27.461 0.9997 0.0243 4.4 27.959 6 0.9585 -0.2847 27.9656 6.0 28.4656 28.4600 0.8235 -0.5673 5.6 28.9656 28.9604 0.6077 0.794 0.4 29.4656 29.4618 0.3317 -0.9434 3.8 0.0 29.9656 29.9622 0.0237 0.9997 3.4 10 30.4656 30.464 6 0.287 -0.9577 0. 30.9656 30.9660 0.570 0.821 0.0 12 31.4656 31.4684 0.603" 13 31.9656 31.9688 0.9448 0.327 32.4656 32.4690 0.9998 -0.o195 15 32.9656 32.9688 0.9569 0.2903 16 33.4656 33.4694 0.5721 0.2 17 33.9656 33.9688 0.6035 0.7973 0." 18 34.4656 34.4668 0.3287 0.9444 0.8 19 0.021 0.9998 0. 34.9656 34.9662 -0.6 20 35.4656 35.4634 +0.2871 0.9579 2.2 误差方程式常数项1 反射棱镜移动间隔d- D., D. =0.5m 测距仪精测尺长度u=10.0m;残差u sin/ ycos+4; ×360” coS 2x15.26 =1.53 =一0.92mmm 20 残差平方 sinl ×360° 2X44.64 和;12.25 =一4,46 20 =161o4' 周期误差的参数,振幅A=/F干了=4了amm;初相角克=artsn- 单位权标准差:m 0.84nmm;振幅测量标准差m,=m =0.27mm. 19
GB/T14267一2009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加常数乘常数计算表 加常数乘常数检验的计算表,可参照表E.1. 表E.1加常数乘常数计算表(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日 观 测 记 录 期: D 序号 基线值D 修正后的观测 差值/" 残差 nmm Dl, u u D D 值D/m km km”mm m mmmm mm 168.0364 168.0340 2.4 0.03 0.40 0.36 0.6 528.1279 528.1259 1.06 0.28 0.2 2.0 0,04 1080.2237 1080.2219 1.8 1.17 1.94 1.8 3.24 1872.3156 1872.3181l -2.5 3.50 一4.68 0.0 0.00 648.098o 648.0950 3.o 0.42 1.94 2.56 1.6 912.187 3 912.1854 1.9 0.83 1.73 1.3 l.69 2 1632.2285 1632.231 -2.7 2.66 -4.41 -l.0 1.00 1704.2792 704.2795 0.3 2 90 -0.51 2.89 552.0957 552.0942 0.30 0.83 0,04 10 1272.1367 1272.1384 -1.7 -1. 1.21 1.62 -2.16 1 264.0893 264.0866 2.7 0.07 0.71 0.0 0.00 12 2 3 984.1303 984.131 0.97 -0.89 1.69 -0.9 -l 13 1056.181 2 2 -2.0 -2.lm 4.4l 1056.183 1.12 -2.l l4 792.0919 792.0908 0.63 0.87 0. 0.01 15 72.0508 72.0474 3.4 0.01 0.24 0.01 0.1 9.7 16.51 5.02 19.15 13.54(km) 求和 y 习u习-n习(DA) K 加常数, =3.5mm 乘常数 R 3.2mmm/km D D 权倒数;Q 0.23 =0.26 S") 残差:w=一K一DR+l; 单位权标准差;mo =1.2mm 加常数K的测量标准差:mK=mvQ=0.6mm 乘常数R的测量标准差:mse vQ = =0.6mm/ks 选取显著水平a=0.05及自由度n=13,查表得临界值t,=2.16; 加常数临界值k=|K ,加常数显著; /川K=5.8>2.2, 乘常数临界值tR R 5.3 2.2,乘常数显著 /R 20
GB/T14267一2009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精测尺频率随开机时间变化检验记录表 精测尺频率随开机时间变化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F.1 表r.1精测尺频率随开机时间变化检验记录(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标称频率 4870250Hz 频率计型号, 频率计预热时间 频率计读数值 开机 开机 dm 频率计读数值 df 序号 /H2 序号 Af/Hz f/Hz 时间 H2 时间 /Hz Hz 13:50 870259.0 -9.0 5.2 16 14;05 4870253.3 -0.5 51 257.2 -7.2 o6 -0.5 3.4 17 253.3 3.3 52 255.8 -5.8 2.0 18 07 253.2 3.2 -0.5 53 254.7 -4." 0.9 19 08 253.2 3.2 -0.6 254.0 一4.0 0.2 20 09 253.2 3.2 -0.6 253.9 -0.1 10 253.2 21 55 253.8 -3 8 11 253.2 -3.2 56 22 0.0 -0.6 57 253.7 -3." -0.1 23 12 253.2 3.2 -0,6 58 253.6 3,6 一0.2 24 13 253.2 -3.2 -0,6 10 14 59 253.5 -3.5 -0.3 25 253.2 15 l1 14:00 253.4 -3.4 -0.4 26 253.1 3.1 -0.6 12 0 253.4 -3.4 一0.4 27 16 253.l -3.l -0.7 17 13 3.3 28 253.1 02 253.3 -0.5 14 03 253.3 5 29 253.1 -3.3 0 18 3.1 15 3 5 19 253.3 30 253.1 04 -3. 0. 3.1 频率偏移;A=f一;5min及30min精测尺频率平均值:f - ->" =4870256.1Hz; 3×10 =4870253.8Hz;|f一.l/f =1.3 频率漂移;df,=f,一fnm;lf一fmml/f0m的最大值为:l.1×10 21
GB/T14267一2009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精测尺频率随温度的变化检验记录表 周期误差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G.1 表G.1精测尺频率随温度的变化检验记录(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标称频率 4870225Hz 频率计型号, 箱(室) 频率计数值fr/ 平均值r/ r" f r 温度T Hz" Hz Hz 4870231 231 231 231 231 10 4870230.9 -5.9 231 231 231 231 230 231 231 231 231 230 230.4 -5.4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29.9 -4.9 229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o 229 229.4 229 229 229y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8 10 228,4 3.4 228 228 228 228 228 227 227 227 227 227 15 227.0 -2.0 227 227 227 227 227 225 225 225 225 225 20 225.0 -0.0 225 225 225 225 225 223 223 223 223 223 25 222.8 十2.2 223 223 222 223 222 221 221 221 220 221 220.4 30 十4.6 220 220 220 220 220 218 218 218 218 218 35 217.7 7.3 217 217 218 218 21" 216 216 216 215 215 40 215.3 十9.7 215 215 215 215 215 /Tm,=十9.7H2 fTm/=2.0×10-" 22
GB/T14267一2009 附录 资料性附录 距离测量重复性检验记录 周期误差检验的一般记录格式,可参照表H.1 表H.1距离测量重复性(示例) 检测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观 测 记 录 日 期 读数D 残差u/ 读数D 残差u/ 读数D 残差u/ 序 号 号 序 m mm mmm 30.023 0.2 1 30.023 0.2 21 30.024 1.2 30,023 0.2 12 30.022 -0.8 22 30,022 -0.8 30.022 30.023 13 30.023 0.2 23 14 2 2 2 30,023 30.023 30,023 0.2 0. 0. 15 25 30.023 0.2 30.024 30.024 1.2 30.023 0.2 16 30.022 -0.8 26 30.022 -0.8 30.023 0.2 17 30.022 -0,8 27 30,024 1.2 30.022 0.8 18 30.023 0.2 28 30,022 -0.8 29 30.022 0,8 19 30.023 0.2 30,023 0.2 10 30.022 -0.8 20 30.023 0.2 30 0.2 30.023 平均值D 30,0228 12.8 二07mmm 心r =D,一D5 m

全息防伪膜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全息防伪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全息防伪膜的编号:GB/T23808-2009。全息防伪膜共有17页,发布于2009-11-012009-11-01实施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的编号:GB/T13615-2009。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10-07-012010-07-01实施,代替GB13615-1992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双目望远镜

光电测距仪

水准泡

全站仪

光学经纬仪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