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906-2017

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

Geologicalevaluatingmethodsfortightoi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4906-2017。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8-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E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522.61KB

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34906一2017 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 Geologiealeyalatimgmethodsfortighoil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906一2017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致密油地质评价 主要成果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致密油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
GB/34906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才能、朱如凯、李建忠、陶士振、吴松涛、姚泾利、江涛,胡宗全,尹伟
GB/T34906一2017 引 言 致密油勘探是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的重要领域 我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为适应我国非常规油气 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标准,以规范和指导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为政策制定、科研工作、成果评价提供 依据 IN
GB/34906一2017 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致密油的地质评价内容、参数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致密油地质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36岩心分析方法 SY/T5735陆相胫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SY/T5838陆上油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评价细则 SY/T6285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6385覆压下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致密油tighol 储集在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10》4m(空气渗透率小于1×10m=)的致密砂岩,致 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层中的石油,或非稠油类流度小于或等于0.1mD/mPa”s)的石油 注,储集层邻近富有机质生油岩,单井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商业石油产量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 施下可获得商业石油产量 3.2 覆压基质渗透率in-sitmatrixpermeabilty 采用不含裂缝岩心(基质)在净上覆岩压作用下测定的渗透率 3.3 甜点区 Sweetarea 姬源岩,储层和工程力学品质配置较好,通过水平井、储层改造可获得潜在开发价值的致密油分布 范围 致密油地质评价 4.1岩心样品筛选及制备 4.1.1取心程序及井场岩心处理按SY/T5336的规定执行 4.1.2岩心取样密度;每米取水平样5块8块,垂直样2块3块 4.1.3岩样制备按SY/T5336的规定执行
GB/T34906一2017 4.2渗透率测定及校正 4.2.1渗透率测定 4.2.1.1所有岩心样应测定常规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按sY/T5336的规定执行 4.2.1.2选取20%一25%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覆压基质渗透率测试,样品宜覆盖各级渗透率和井深, 测定方法按SY/T6385的规定执行 4.2.2基质覆压渗透率校正 4.2.2.1对于测试样品,应用不同实验围压下测定的渗透率k除以常规空气渗透率k 进行归一化处 理,作(k;/k )与实验围压p,的关系曲线,拟合(k;/k.)与户的函数关系,采用拟合的函数关系计算净上 覆岩压条件下的渗透率 4.2.2.2建立测试样品覆压基质渗透率与常规空气渗透率关系并拟合函数,采用拟合的函数将所有岩 样的常规空气渗透率校正为覆压渗透率 校正的覆压渗透率与实测覆压渗透率相对误差应控制在 0%以内 如果20%以上的样品相对误差超过10%,则需要重新选择拟合函数或者分段拟合 4.3致密油层的确定 统计评价层段内所有取心岩样覆压基质渗透率测定及校正结果,其覆压基质渗透率中值应小于或 等于0.1X10m=,或空气渗透率中值小于或等于1X10m=;同时评价单元内致密油层井数与所 有油井数之比应大于或等于70% 4.4致密油地质综合评价 4.4.1胫源岩评价 确定烙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效厚度与分布面积,评价方法见sY/T5735 4.4.1.1 4.4.1.2进行胫源岩分级评价,评价指标见附录A 4.4.2储层评价 4.4.2.1在地层层组划分基础上,确定储层分布与储地比、孔隙度、渗透率、杨氏模量、泊松比、脆性指 数,地应力储层敏感性、压力系数;描述储层沉积环境、岩性、矿物类型与含量、孔喉半径、孔隙结构、基 质孔隙类型与裂缝发育 4.4.2.2依据储层物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脆性、厚度等指标,综合考虑储集体形态、分布范围和埋藏 深度,结合产能情况,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评价方法见sY/T6285 4.4.3资源潜力评价 4.4.3.1宜采用容积法和一般类比法评价资源潜力 4.4.3.2确定评价区面积、储层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井控面积 4.4.3.3计算最终可采储量(EUR)和资源丰度 4.4.3.4对全区可能的含油系统、远景区带进行系统评价,优选排队 4.4.4产能预测 4.4.4.1进行试油测试,确定原油性质,地层压力,温度、深度与含油饱和度、气油比、可动流体饱和度、 储层厚度,试油试采产量及油井生产动态关系 4.4.4.2对试油产能与测井进行标定,开展产能评价,确定产能规模
GB/34906一2017 4.4.5经济性评价 按照sY/T5838的规定执行 4.5致密油“甜点区”地质评价 4.5.1评价指标 以胫源岩特性、岩性、物性、流体特性、脆性和地应力特性等“六特性”评价为核心,考虑致密油分布 面积与埋藏深度及经济因素,确定“甜点区”评价指标,见附录A,优选“甜点区”分布范围 4.5.2评价方法 4.5.2.1参数叠合综合评价方法 依据致密油甜点区各项评价参数,将各参数叠合成图,取所有符合评价参数值的区域分布的交集, 结合区域连续分布面积与经济性评价结果,确定致密油“甜点区”分布 4.5.2.2模型综合评价方法 4.5.2.2.1单一参数评价因子的计算方法 根据钻井情况,统计单一参数在I级、I级、川级范围对应的数值与占总体的比例关系,其中I级、 I级、果级分别赋予0.6、0.3和o.1的评价因子,计算得到单一参数评价因子,见式(1) -- P=(0,6×P十0.3×P十0.1×尸m/(P十尸n十P '; 式中 单一参数评价因子,无量纲 P1、P、P 分别是I级、I级和级单一参数对应的统计数据" 分别是I级、I级、级参数对应的权重 0.6、0.3、0.1 4.5.2.2.2综合评价参数计算方法 在完成单一参数评价因子计算后,将所有单一参数按权重进行加和,得到综合评价参数,见式(2): PQ 式中 甜点区综合评价值,无量纲; P -单一参数评价因子,无量纲; 单一参数评价权重,无量纲 Q. 4.5.2.2.3分级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参数.P>0.45为类区;0.45>P>0.3为目类区;P<0.3为类区 主要成果 5.1数据报告包括 常规物性参数测试数据报告; a b)覆压渗透率测试数据报告;
GB/T34906一2017 覆压渗透率校正数据报告 5.2成果图件包括: 泾源岩有效厚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分布图 a b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关系图; c 储层厚度等值线图、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d 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气油比等值线图; 杨氏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压力系数分布图; fD 致密油甜点区分布图 5.3数据表包括: 关键地质参数分级评价统计表; a b 储层矿物组成统计数据表; c 钻完井工程参数表; d 试油试采数据表; 经济评价表
GB/34906一2017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致密油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 致密油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见表A.1 表A.1致密油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 甜点区分级指标 评价 参数(P 权重Q 内容 级(P1 级(P [级(P 储层有效厚度/m >15 15~1o 05 0.1l 80 8075 7570 砂岩% 储地比 0.025 >70o 碳酸盐岩/% 70一60 60一50 岩性 15 1520 2030 0.025 泥质含量/% 面积/knm" 50一3o 30 0,05 >50 埋藏深度/m 3500 35004500 >4500 0.05 碎屑岩 >12 8~12 58 0.1 孔隙度/% 物性 碳酸盐岩 0.10.01 0.010.001 0.05 覆压渗透率/10-4m >0.1 >65 0.025 含油饱和度/% 6550 5040 0.75 0.750.85 0.85~0.92 0.,025 含油性 地面原袖密度/(g/em 气油比 >100 100~10 10 0.05 S 有效厚度/m >20 2015 15 0.05 有机质类型 I型、I1型 l型为主 I型为主 0,.025 10.5 0.05 胫源岩特性 平均TOC/% 成熟度R./% 0,.9~1.l 0,8~0.9 0.,6一0.8 0,05 30015o 15o 0.025 面积/km" 300 0.2 0.20.3 0.05 泊松比 0.30,4 脆性因子 杨氏模量/10'MPa 3~2 21 0,05 水平两向主应力倍数 ~1 1.52 0.05 l1.5 地应力特性 孔隙压力系数 >1.2 l.0~1.2 0.8~l.0 0,.05 经济性 投资收益率/% >l0 5~l0 0.1l

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GB/T34906-2017

致密油是一种石油资源,由于其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开采难度大。因此,对于致密油的地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GB/T34906-2017《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是我国针对致密油资源开发而制定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岩性评价

岩性评价是衡量致密油储层物性的关键,主要包括岩石薄片分析、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其中,岩石薄片分析可以观察储层组分、粒度和存储状态等性质,SEM可以进一步确定储层孔隙类型和孔径分布,X射线衍射则可以确定储层矿物组成。

2.物性评价

物性评价主要是指对致密油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等物性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其中,渗透率和孔隙度是影响致密油开采的重要因素,通过物性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储层物性特征,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储量评价

储量评价是确定致密油资源量的关键,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通常根据地质资料、采样数据等来计算储量,而动态法则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利用动态监测数据来预测储量。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4.地质模型构建

地质模型构建是将地质、物理、化学属性等信息整合为一个三维模型,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储层特征、流场分布等信息。该过程需要收集大量数据,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地震反演、孔隙介质分析、流体模拟等,构建出具有科学可靠性的储层模型。

综上所述,GB/T34906-2017对致密油地质评价提供了详尽的方法和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的运用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更快速地进行致密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

和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类似的标准

球墨铸铁件超声检测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球墨铸铁件超声检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球墨铸铁件超声检测的编号:GB/T34904-2017。球墨铸铁件超声检测共有12页,发布于2018-05-01
稠油蒸汽热采井套管技术条件与适用性评价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稠油蒸汽热采井套管技术条件与适用性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稠油蒸汽热采井套管技术条件与适用性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4907-2017。稠油蒸汽热采井套管技术条件与适用性评价方法共有33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