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592-2020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processingofyellowte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黄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黄茶加工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9592-2020。黄茶加工技术规程共有8页,发布于2021-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5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140.10
  • 实施日期2021-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497.27KB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GB/T39592一2020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Cdeofpractieeforpreesingofyellowtea 2020-12-14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592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 份有限公司、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湖南省君山银针 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德清莫干山黄 芽茶业有限公司、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 公司、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正竹、李大祥,宛晓春、翁昆、文亮、宁井铭、戴前颖、黄科,龚勤唐应芬 陈文友、李方爱、蔡红兵、张跃华、沈云鹤、钟维标、程俊生、巩长团、李方
GB/39592一2020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黄茶加工技术,规定了黄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基本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初制技 术、精制技术、紧压型黄茶加工技术,描述了记录保存的追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茶的加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26黄茶 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1124茶叶加工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21726和GH/T11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加工基本条件 应符合GH/T1077的规定 加工工艺流程 5.1初制加工工艺流程 5.1.1芽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芽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闷黄、初烘或做形、干 燥 干坯闷黄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做形和(或)初烘、闷黄、干燥 闷黄一-初烘或做形 鲜叶--杀青 -干燥一-毛茶 做形和(或)初烘一-闷黄 说明: 湿坯闷黄型; 干坯闷黄型 图1芽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GB/T39592一2020 5.1.2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2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先揉(捻)后闷黄)型和先闷黄)后揉(捻)型 先揉后闷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 青、揉捻(做形)、闷黄、干燥 先闷后揉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闷黄、揉捻做形)、干燥 0 揉捻(做形)--闷黄 鲜叶一 毛茶 千燥一- -杀青 闷黄 揉捻做形 说明: 先揉后闷型, 先闷后揉型 2 图2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5.1.3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3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先揉(捻)后闷(黄)型和先闷黄)后揉(捻)型 先揉后闷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 青、揉捻、初烘(炒)、闷黄、干燥 先闷后揉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初闷、揉捻、初烘(炒)、复闷、干燥 0 揉捻 -初烘(炒 闷黄 鲜叶--杀青- 干燥--毛茶 初闷一一揉捻一-初烘炒)一一复闷 说明 先揉后闷型 先闷后揉型 图3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5.2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整理-拼配匀堆-复火-包装-成品茶 5.3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4 紧压型黄茶由毛茶或精制的成品茶经蒸压定型再加工而成 毛茶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为整理、拼配 匀堆、称量,燕压定型、干燥,包装 精制后的成品茶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为称量、蒸压定型、干燥、包装
GB/39592一2020 毛茶--整理一-拼配匀堆 一称量一-蒸压定型一-干燥一-包装一-成晶茶 成品茶 说明: 以毛茶为原料 以精制后的成品茶为原料 2 图4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初制技术要求 6.1芽型黄茶加工技术要求 6.1.1鲜叶 芽型黄茶鲜叶原料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6.1.2杀青 杀青技术应掌握适宜的投叶量、杀青温度及杀青时间,杀青至水分含量50%60%为适度 6.1.3闷黄 6.1.3.1湿坯闷黄 杀青叶趁热初闷,温度50C一60C,堆闷0.5h一1h后,翻拌并去除水气,待叶温下降至32" C 37C时,进行初烘(炒),温度60C一80C,时间5min8nmin,趁热复闷5h一7h,至水分含量35% 5%,芽色金黄为适度;若用炒制工艺,可采用手工或理条机做形 6.1.3.2干坯闷黄 杀青叶直接进行初烘(炒)或经摊凉后初烘(炒),至水分含量40%50%后,初闷1d~2d,至芽色 橙黄;再进行复烘(炒),至水分含量20%一30%后,复闷1d一2d,至芽色金黄为适度 若用炒制工艺 可采用手工或理条机做形 6.1.4干燥 采用手工或机械烘(炒)干,分低温长烘(炒)(60C80C)或高温短烘(炒)(100C一l10C)两 种,烘(炒)至茶叶水分含量6.5%以下 6.2芽叶型黄茶加工技术要求 6.2.1鲜叶 芽叶型黄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6.2.2杀青 同6.1.2
GB/T39592一2020 6.2.3先揉后闷 6.2.3.1 揉捻(做形 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 按“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至叶片卷成条索状 或采用理条机做形 槽锅温度115笔125C,至茶条挺直,水分含量45%~50%为适度 6.2.3.2闷黄 揉捻叶趁热进行闷黄,至叶色变黄时,进行复炒并结合搓条,温度60C70,炒揉至茶坯水分含 量20%一35%,叶色变黄为适度 理条叶趁热闷黄至叶色橙黄时进行复烘,温度4560C,再趁热复闷至茶坯水分含量20% 35%,叶色变黄为适度 6.2.4先闷后揉 6.2.4.1 闷黄 著一次性闷黄,杀青叶趁热闷黄6h一8h,至叶色变黄 分为一次性闷黄和两次闷黄(初闷和复闷) 为适度 若两次闷黄,杀青叶趁热进行堆闷(初闷),15min一30min后解堆摊放,再进行复炒并结合搓 条(做形),温度90C一110C,至茶坯水分含量20%一30%时,再次闷黄(复闷),至叶色变黄为适度 6.2.4.2揉捻(做形) 若是一次性闷黄的闷黄叶,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至叶缘微卷为适度;或采用手工做形或理条 机做形,至条索挺直为适度 若是两次闷黄,则直接进人6.2.5干燥工序 6.2.5干燥 分低温长烘(炒)(70C一80C)或高温短烘(炒)(100C110C)两种,干燥至茶坯水分含量6.5% 以下 6.3多叶型黄茶加工技术要求 6.3.1鲜叶 多叶型黄茶鲜叶为一芽多叶和对夹叶 6.3.2杀青 同6.1.2 6.3.3先揉后闷 6.3.3.1揉捻 采用机械揉捻,按“轻-重-轻”原则进行趁热揉捻,揉至成条率在70%以上为适度 6.3.3.2初烘(炒 采用机械初烘(炒)干,至水分含量20%30%为适度
GB/39592一2020 6.3.3.3闷黄 将初烘(炒)叶趁热堆积闷黄,时间5d7d,至叶色变黄,香气透露时为适度 6.3.4先闷后揉 6.3.4.1初闷 趁热堆积闷黄3h4h,至叶色微黄 6.3.4.2揉捻 采用机械揉捻,按“轻-重-轻”原则进行,揉至成条率在70%以上为适度 6.3.4.3初烘(炒) 采用机械初烘(炒),烘(炒)至水分含量20%30%为适度 6.3.4.4复闷 将初烘(炒)叶趁热堆积闷黄,时间2d3d,至叶色变黄,香气透露时为适度 6.3.5 干燥 毛火 6.3.5.1 采用烘干机或滚筒炒干机进行,烘(炒)至水分含量10%~15%后,下烘摊放 6.3.5.2足火 采用烘干机或滚筒炒干机烘(炒)干,至水分含量在7%以下 精制技术 7.1整理 应用拣剔,筛分,风选,色选、切醉等技术或技术组合,去除非茶类夹杂物,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对毛茶 进行整理分级归堆 7.2拼配匀堆 经整理后的茶叶,根据单级付制,进行打堆拼配,采用人工或机械匀堆,使茶叶混合均匀,品质一致 7.3复火 采用手工或机械烘(炒)干,芽型黄茶和芽叶型黄茶干燥至水分含量6.5%以下,多叶型黄茶干燥至 水分含量7.0%以下 紧压型黄茶加工技术 8.1整理 同7.1
GB/T39592一2020 8.2拼配匀堆 同7.2 8.3称量 采用人工或自动称量 8.4蒸压定型 将称量好的茶叶放人到蒸茶器具中,用蒸汽将茶叶蒸软后,倒人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形,定型后冷却 8.5干燥 根据紧压茶的质量和形状,在干燥间中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9%以下 记录保存 记录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溯源 记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鲜叶原料和加工各关键控制点的数据记 录,鲜叶、毛茶、成品茶等出人库记录、产品逐批检验记录 产品检验记录应至少保存1年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GB/T39592-2020解析

黄茶是一种独特的茶类,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和绿茶、红茶所不具备的黄色为特点,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为了保证黄茶的品质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其中最新版的黄茶加工技术规程GB/T39592-2020于2020年正式发布。

黄茶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其中,发酵是黄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之一。GB/T39592-2020规定了黄茶的加工流程、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品质指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黄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规程,黄茶的原料应该选择新嫩、肥壮、含水率适宜的鲜叶。加工过程中,杀青应选用高温短时间的方法,揉捻应采用轻揉式,发酵时要精确掌握温度和湿度,以及适当的时间长度,干燥则需注意温度和通风等因素。

规程还规定了黄茶的品质指标,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多个方面。例如,黄茶的外形应为细长紧结、色泽金黄有光泽;香气应为花香、果香或其他清香;滋味应为鲜爽甘醇、回甘持久;汤色应为橙黄透亮、清亮明澈。

总体而言,GB/T39592-2020的发布对黄茶行业的发展和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规程要求,不断提升黄茶的品质和安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和黄茶加工技术规程类似的标准

黄茶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咸鱼加工技术规范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机采棉加工技术规范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棉花加工技术规范

育苗技术规程

选矿安全规程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

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第2部分:设备描述模型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第2部分:设备描述模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第2部分:设备描述模型的编号:GB/T39561.2-2020。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第2部分:设备描述模型共有20页,发布于2021-07-01
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编号:GB/T2379-2020。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共有6页,发布于2021-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