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6-2008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Modularterminalcombinationelectricalequip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的编号:GB/T21706-2008。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共有18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20.01
  • 实施日期200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859.17KB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国家标准 GB/21706一2008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Modularterminaleombinationeleetriealequipment 2008-04-24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706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施耐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 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裕德电气(厦门)有限公司海格公司、上海河村电器有限 公司、金钟默勒电气(苏州)有限公司、南京秦淮东风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环奇电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 器陶瓷有限公司、上海华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士林电器有限公司苏州倍尔特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天文、刘明东、王碧云、蒋容兴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何才夫、包章尧、王先锋、吴玲媚、蒋小波、王殿光、郭久御、刘斌、侯教根、 蔡志祥、林海鸥孙旭强、林章孟、徐根龙
GB/T21706一2008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电压至400V各种预定用途的组合电器,其进线开关的额 定电流不超过125A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定最常用的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以下简称组合电器)的使用条件,结构和性能 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产品标志等内容 该组合电器可作用户配电及线路的过载、短路,剩余电流 和过压保护 用于配电的组合电器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非专业人员不能对其进行维护 对某些特殊用途的组合电器,除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外,其特殊要求应满足相关的标准或由用户 与制造厂协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042000 -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eqvISO2768-1:1989) egvIEC GB2423.4一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 60068-2-30:1980 GB/T2900.18一200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 GB/T42072003 GidtIEC60112:l979 GB4208一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60529,l989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他险试验第10耀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达 GB/T5169.102006 灼 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idtIEC60695-2-10;2000) GB/T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 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dtIEC60695-2-11;2000) GB14048.1一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 GB/T19334200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尺寸在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作电器机 械支承的标准安装轨(idtlIEC60715;1981) 定义 本标准涉及到的大部分定义、符号、代号见GB/T2900.18一2008,GB14048.1一2006,并补充规定 下列定义 3.1 模数化 m0dular 使卡装式电器的外形、安装和联结尺寸全部或部分符合规定的尺寸系列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modularterminalcombinationelectricalequipment 主要用于电力线路末端,由模数化电器(以下简称电器)以及它们之间的电气,机械联结和外壳等构
GB/T21706一2008 成的组合体 分类 4.1按安装形式分 悬挂式; 嵌人式 -通用式(悬挂式和嵌人式都适用. 按外壳材料分 -塑面钢底壳 -塑料外壳 金属外壳 4.3按外壳防护等级分 按GB14048.1一2006中7.1.11规定,但至少不低于IP3o. 按最大安装单元数(总回路数)分 6、9、12、15、18、24、30,36、45、54、60 注:以18mm为一单元;单元数为3的倍数 4.5对配电用的组合电器可按进线开关的元件种类、额定电流以及和出线开关的组合分 如表1典型方案 表1典型方案 类别 进线开关 出线开关 隔离开关 熔断器隔离器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断路器 带过电流保护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断路器 注进出线开关宜采用家用及类似场所用器件 特性(基本参数 5.1额定电压 5.1.1额定绝缘电压(U 组合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不应低于交流400V 5.1.2额定工作电压(U 组合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为交流230(220)v.230(220)/400(380o)v.400(38o)v 5.2额定电流(I. 组合电器的额定电流为进线开关的总电流 组合电器的额定电流推荐优选值;20A、25A,32A、40A,50A,63A,80A,100A、125A单相 电流) 5.3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Im 对于给定外壳,以预定的电路组合中可能产生最高温升的电路组合,在9.2.2试验条件下,通以可 能承受的输出负载电流之和(对于三相电路,应折算为单相电流之和),此时,各部件温升不超过8.3.2 表5所规定的值 5 额定频率 组合电器的频率为交流50Hz或60Hz
GB/T21706一2008 5.5短路特性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I. 组合电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是产品标准规定的在8.2.4.2试验条件下能分断的短路电流,其值 用预期分断电流的交流对称分量有效值表示 组合电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推荐优选值3.0kA、4.5kA.,6.0kA、,10kA、.20kA 产品数据和资料 6 资料种类 GB14048.1一2006中5.1适用 6.2标志 标志必须字迹清晰、耐久而不易磨损 标志内容包括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a b)产品名称,型号; 产品符合的标准号和出厂年月(或编号); c d)额定工作电压; 额定电流 外壳防护等级 g)短路性能 h)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组合电器适用的接地系统; 其他,如组合电器的线路图等 上述标志中至少a)和b)项必须标志在电器上,a)和b)项应设置在组合电器的明显易见部位;其余 各项内容可以在铭牌.箱体或使用说明书给出 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除下列规定外,GB14048.1一2006中第6章规定适用 污染等级 7 -工业用3级; -家用和类似用途:2级 7.2安装类别过电压类别 安装类别为I类、类 结构和性能要求 -般要求 8 由于给定型式组合电器有多种电路组合,应选择最严酷的一种进行结构和性能考核 结构要求 8.2.1 一般要求 组合电器的外观应美观无划痕,黑色金属零件有可靠的防腐层 金属零件不得有裂纹、气泡及镀层 脱落等现象、塑料零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夹生、开裂、气泡、麻点及严重划伤等现象 开关电器操作灵 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应可靠动作 组合电器的连接螺钉应紧固,无松动现象;导轨安装的模数化电器应牢固可靠、装卸方便 注;塑料材料宜采用可回收的环保绿色材料
GB/T21706一2008 8.2.2材料 8.2.2.1耐湿性能 组合电器应能承受最高温度40C,周期数为6昼夜的交变湿热试验 8.2.2.2耐热性能 8.2.2.2.1组合电器的耐热性能 组合电器应能承受温度为(80士3)C,时间为1h的耐热试验 8.2.2.2.2部件的耐热性能 支持或固定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之部件,应能承受在温度(125士2)C下的球 a 面压力试验 不支持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之部件,应能承受在温度为(70土2)C或 b (40士2)C加最高温升(取其大者)下进行球面压力试验 8.2.2.3抗非正常热和着火试验 支持或固定载流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的部件,应能承受(960士15)C,时间为(30士1)s的 a 着火危险试验 b不支持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之部件和保护接地导体的绝缘体,应承受在温度 为(650士10)C,时间为(30士1)s的着火危险试验 8.2.2.4抗锈性能 组合电器黑色金属件应具有防锈保护 黑色金属部件应能承受10%氯化铵溶液的水中历时10min,再放人(20士5)C,相对湿度为100% 的箱中10min,接着放在(100士5)C温度中l0min应无锈迹 允许有可擦去的黄色锈斑和尖端上 锈点 8.2.2.5绝缘材料相比电痕化指数 绝缘材料的相比电艇化指数应满足cTI>15 8.2.3外壳 GB14048.12006中7.1.10适用,并补充以下规定 8.2.3.1外壳及安装结构和电器的尺寸配合 8.2.3.1.1 电器安装轨 本标准推荐采用符合GB/T19334一2003中的TH35一7.5型安装轨 对于较重的电器,可选用刚度较好的TH3515型安装轨 电器的宽度尺寸 8.2.3.1.2 本标准推荐采用模数化卡装式电器 模数化卡装式电器的宽度尺寸(B)应以9mm为模数的尺寸系列 模数尺寸公差为(一0.25)mm,即 B=n×9-,25mm 式中: 正整数 n 8.2.3.1.3尺寸配合 外壳及安装结构和电器尺寸配合关系见图1 尺寸配合一般须遵循下列关系 Q十GB/T21706一2008 b 对于无挡板的结构 QGB/T21706一2008 表4接线端子机械强度 螺纹直径 连接最大允许截面导线 拧紧力矩 N mm nmm i m 10 25 2.5 8.2.5.6接线端子的识别和标志 GB14048.1一2006的7.1.7.4和7.1.9.3适用,并补充下列规定 区分电源进线和出线,进线用大写的英文字母,中性线的接线端子标明字母N,保护线的接线端子 标明字母PE或PEN,出线应有相应的编号标志 中性线接线端子、保护导线接线端子的排列,应能保证按相应输出电路相导线同样的顺序方便地识 别和接线 8.2.6保护电路连续性 组合电器中的外露导电部件和保护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应接触可靠,其接触电阻值不大于0.1n. 8.2.7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8.2.7.1 母线的连接导体 母线的布置应保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内部短路,一般应能承受组合电器内短路保护电器 或指定的外部短路保护电器限定的短路电流 可采用绝缘母线,增大电气间隙或配置隔板等方法防止 发生内部短路,对于三相电路,采用绝缘措施以防止内部短路 8.2.7.2载流部件的连接 正常的温升,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不应造成载流部件的连接有异常变化 载流部件之间应保持有足够的和持久的接触压力 8.2.7.3电路导体的识别 电路导体的布置应使各相导体、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易于鉴别,必要时应利用序号,符号或颜色标 志进行识别,建议淡蓝色用于中性导体,黄绿色用于保护导体 8.3性能 8.3.1一般要求 组合电器中电器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保护特性、短路性能等方面应适合组合电器指定的用 途,并符合电器元件各自的有关标准 8.3.2温升 组合电器各部件的温升应不大于表5的规定 表5温升极限 温升极限 K 手操作部件 25 连接外部导线的端子 65 受下述条件限制: 连接内部的母线和导体 与导线接触的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极限 与导体温度对与其相连的电器元件的影响 可触及的塑料外壳 40 30 可触及的金属外壳 8.3.3介电性能 组合电器应能承受2500V(交流有效值),历时5s的工频耐压试验 常规试验时试验电压为
GB/T21706一2008 1000V,历时1s 组合电器应能承受4.0kV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试验,试验电压应与GB14048.1一2006中表12海 拔相对应 常规试验时试验电压应不小于1.2kV(不需海拔系数修正). 注:对于装有电涌保护器的组合电器,在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前必须断开电涌保护器 8.3.4额定短路分断能力 组合电器必须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承受短路电流所引起的热效应,电动力效应和电场强度效 应 组合电器承载和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用额定短路分断能力的值来表示 当需要采用组合电器外部的短路保护电器时,制造厂应指明短路保护电器的种类型号及有关特性, 例如额定电流、分断能力、截断电流特性、值等 8.3.5上下级保护电器的协调性 上下级均采用保护电器时,制造厂应尽量提供资料,说明其协调性 试验 9.1验证结构要求 .1.1耐湿热性能试验 o 本标准采用GB2423.4一1993中的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 严酷度等级为最高温度40C,周期数 为6昼夜 试前应将外壳上至少一个进线或出线导线通孔打开,不借助工具能拆卸的部件应拆卸并与主部件 -起承受试验 试品在放人湿热试验室(箱)以前应放在室温条件下不少于4h. 交变湿热试验中降温时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5%,在条件试验结束前低温高湿阶段)1h或2h中 验证试品的工频耐压 工频耐压的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为1000V,历时1min 同时还应测量试品 的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最小值为1Mn. .1.2耐热性能试验 9 9 .1.2.1一般要求 耐热性能应在整个组合电器上和组合电器的部件上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部件有困难时则可在绝缘 材料制成的试样上进行 9.1.2.2组合电器的耐热试验 试品在放人加热试验室(箱)进行试验前,应存放在室温下不少于4h 试品应放置在温度为(80士 3)C的加热室(箱)中足够时间使其达到热平衡,但不少于1h,然后从试验室(箱)中取出试品,使其冷 却到接近室温 检查试品,应无损害其进一步使用的任何变化 对于具有外壳防护要求的试品还要用验证外壳防 护等级的标准试指,施加一不超过5N的力作用于试品在正常使用时容易进人的外表面 试品按正常 使用条件下安装,试指不应进人至接近带电部件和触及运动部件 最后还要检查标志,仍应清楚 9.1.2.3部件的耐热试验 支持或固定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之部件,应在温度为(125土2)C下承受球面 a 压力试验 球面压力试验时,被试部件的平面放置在由钢性平板支持的水平位置,钢板的厚度 至少为5n 钢球之直径为5mm,球上垂直施加在被试部件表面上之力为20N 球面压力 mm 试验在温度为(125士2)C的加热试验室(箱)中进行,持续时间为1h 试后移去钢球,把试品立即浸人冷水中,在10s内应冷却至接近室温 然后测量钢球沉人试 品所形成的直径,应不超过2 mm 当完整的部件不能进行试验时,应取其厚度至少2m的合适部分进行高温下的球面压力实 验,厚度不足2mm部件也可用数层叠加而成
GB/T21706一2008 b不支持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之部件,应承受球面压力试验 试验在温度等于 70士2)C或等于(40士2)C加最高温升(取其大者)下进行 球面压力试验方法与合格判定同上述a) 9.1.2.4材料的耐热试验 绝缘材料的试样厚度至少为2mm,应承受9.1.2.3中a)和或)b)项要求的耐热试验 如果制造厂从绝缘材料制造厂或其他可靠方面获得数据,确实证明绝缘材料符合以上要求的耐热 性能,也可取代材料耐热验证试验 9.1.3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 组合电器中绝缘材料制成的零件应按GB14048.1一2006中的8.2.1.1.1进行灼热丝试验 对于 固定载流部件所使用的绝缘材料零部件试验应在(960士15)C下进行;绝缘材料制成的其他零部件试验 应在(650士10)C下进行,试验持续时间为(30士1)s 灼热丝试验设备,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均 按G;B/T5169.10一2006,GB/T5169.11一2006的规定 9.1.4抗锈性能试验 抗锈试验采用以下试验方法 在抗锈试验前,被试黑色金属部件应去除所有油污,可以浸人化学去油剂如纯汽油等)中,并不断 搅动历时10min. 接着将被试部件浸人含10%氯化铵溶液的水中历时10min,水温控制在(20土5)C 在甩掉部件 上的水滴后(不必干燥),把部件放人温度为(20士5)C并充满了饱和水蒸气(相对湿度100%)的箱中存 放101 min 接着将被试部件放在温度为(100士5)C的加热室(箱)中放置10min,然后检查被试部件应无锈 迹,但如有可擦去的黄色锈斑和尖端上锈点可允许不计 对于小弹簧及类似部件和难以擦到包括难以 接近)的部件,可采用涂上油脂层足以保护部件防止锈蚀 仅在对所涂油膜之防护效果发生怀疑时,这 些部件才进行抗锈试验,而试验前被试部件清洗油脂的试验程序应不进行 9.1.5绝缘材料相比电痕化指数(C)值规定 绝缘材料的相比电痕化指数(cT)值是确定爬电距离所必须的数据 本试验采用GB/T4207 2003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程序等来测定绝缘材料的CT值及绝缘材料组别 如果制造厂从绝缘材料制造厂或其他可靠方面获得数据,确实证明绝缘材料符合电器要求的CT 值,也可取代绝缘CTI测定 9.1.6外壳试验 9.1.6.1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GB4208一1993试验 9.1.6.2外壳机械强度试验 9.1.6.2.1试品试前布置 组合电器(包括外壳和罩盖)应如同正常使用情况一样进行安装,并放置在紧靠钢性支持之处,电缆 进口应将其打开,如果电缆进口采用导线通孔,则打开它们中的二个 撞击设备的摆锤应作用在试品罩 盖的中部 在撞击作用前,基座、罩盖及类似物的紧固螺钉应用GB14048.1一2006中表4规定的拧紧力矩的 三分之二予以拧紧,撞击不应打击在导线通孔区域或观察窗上 9.1.6.2.2试验设备 摆锤试验设备 a 摆锤试验设备推荐用于撞击能量0.5J的试验 如被试电器尺寸允许,应采用图2a所示机械撞击
GB/T21706一2008 试验设备 撞击元件的质量为0.25kg,应从规定验证撞击点上方垂直距离高度为0.2m处落下,试品的撞击 点和摆锤的轴在垂直平面上落下的垂直高度应是摆释放时摆锤上撞击点和试品撞击点之间的垂直 距离 撞击元件的头部为一半径10mm的半圆球形面由聚酰胺,硬木或类似材料制成,被刚性地固定在 外径9mm壁厚0.5mm的钢管的末端,钢管上端装在摆轴上,以至于摆锤只能在垂直平面内摆动,摆 轴在撞击元件轴线上方1000mm处 试品应安装在8mm厚和175mm见方的层压板上,层压板的上边和下边固定在刚性托架上,托架 应是安装支架一部分,安装支架应具有质量为(10士1)kg,并安装在底架上 设备设计应考虑试品能作水平移动,并能绕垂直层压板表面的轴线转动,层压板能绕垂直轴线 转动 b) 球体试验设备 球体撞击试验设备推荐用于撞击能量2」和6J的试验 撞击是由钢球的跌落和摆动产生,钢球的 直轻为50mm.其质量为0.百kg 对撞击能量为2」等级,应从0.4m高度释放,对6等级,则从 1.2m高度释放 球体撞击试验设备见图2b和图2c 高度H应指出是垂直距离,钢球运动产生要求的撞击 钢球接触试品时摆动球上的线应处于垂直 位置,线的质量与钢球比较应是可忽略的 支持面应由一层橡木企口地板铺在二层19mm层压板上组 成,橡木板厚约19mm,此组合板放置在混凝土地板上组成等值无弹性的支持面可用于撞击试验,后背 支持应由19mm层压板放在混凝土的表面上组成等值无弹性的支持背面 摆; -球的起始位置; 线; 框架 球的撞击位置 球的起始位置; 2 2 下落高度; 试品 -球的撞击位置; 0 试品; 试品 安装架 球体撞击试验设备2 c 摆锤撞击试验设备 b球体撞击试验设备1 摆动试验 跌落试验) 图2机械撞击试验设备 10
GB/T21706一2008 9.1.6.2.3试验结果的评定 试后,试品应无影响其继续使用的损坏,如罩盖损坏会使带电部件易于接近,以及绝缘材料的操作 件、衬垫、,隔栏等的损坏 如有怀疑,应将外壳或罩盖等外部部件拆卸和移去检查,但不减小爬电距离或 电器间隙到规定值以下的表面裂痕和凹痕以及无害于抗电击保护的碎裂应可忽略不计 9 .1.7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 按GB14048.1一2006附录G测量,应符合8.1.3的规定 g.1.8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 按GB14048.1一2006中的8.2.4.2进行试验 9.1.9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组合电器中的外露导电部件和保护电路之间的电气连续性可以用直观检查的方法,观察接触的可 靠程度 若有怀疑,应测量进线保护导线的接线端子和外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电阻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 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Q. 9.1.10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检查 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检查用静标卡尺或锻直尺进行 未洼公差按oBT 1804一2000中的规定 9.2验证性能要求 9. .2.1试验的一般要求 9.2.1.1一般要求 试品应与所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一致,并符合该组合电器的设计 试验应在典型规格的组合电器并在指定的最严酷的一种组合电路上进行 推荐的试验方案见 表1 试品的安装接线,每项试验电流的频率和相数应尽可能与组合电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一致 9.2.1.2试验参数 GB14048.1一2006中的8.3.2.2适用 9.2.2温升试验 GB14048.1一2006中的8.3.3.3适用,并补充下列规定 温升试验时通以给定型式组合电器的约定发热电流 对于用于同一外壳中的不同电路组合,应选择仅可能产生最大耗散功率的一种进行温升试验 熔 断器和熔断器组合电器中的熔断体的耗散功率不得超过有关产品标准或制造厂的规定值 试验用熔断体的额定电流、耗散功率、分断能力及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都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9.2.3介电性能试验 9.2.3.1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组合电器中的安装轨、底板、外壳等金属部件应连接一起,绝缘材料外壳表面应覆盖金属箔并与金 属安装件相连 如果组合电器中装有仪表、半导体器件等影响耐压试验正常进行,则应将这些部件拆开 试验电压 的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在45Hz一65Hz之间试验电源高压输出端短路电流应不小于200mA,试验 电压施加时间为5s,试验电压应施加的部位: a)主电路触头闭合,连接在一起的主电路各极的带电部件与外壳等金属结构之间; 主电路触头闭合,主电器的每一极与接至金属外壳等金属构件的所有其他各极之间: D) 主电路触头断开,连在一起的进线端子与连在一起的负载出线端子之间 c) D 主电路触头断开,连在一起的主电路各极与壳架或金属板之间 连在一起的控制电路、辅助电路与连在一起的主电路和外壳等金属构件之间 1l
GB/T21706一2008 以上的试验绝缘的中性极应作为电器的一极 试验中若无击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现象,泄漏电流小于100mA,则认为试验合格 对于工频耐 压的常规试验,试验电压为1000V,历时1s 绝缘外壳覆盖金属箔并与金属安装件相连的手续可免 除,且仅进行a).c)两项试验,但试验设备的过电流继电器整定值为25mA 9.2.3.2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组合电器中的安装轨、底板、外壳等金属部件应连接一起,绝缘材料外壳表面应覆盖金属箔并与金 属安装件相连 如果组合电器中装有过电压抑制装置的电器,试验电流的能量应不超过过电压抑制装置的能量规 定值 过电压抑制装置的额定值必须适合于使用 注:这一额定值正在考虑中 1.2/50s的冲击电压应每一极性各施加5次,最小时间间隔为1s 试验电压施加的部位9.2.3.I 适用 试验结果的判别,GB14048.1一2006中的8.3.3.4.1适用 9.2.4额定短路分断能力试验 9.2.4.1短路分断能力试验和一般条件 GB14048.1一2006中的8.3.4.1适用,并补充以下规定 a)短路连接点应尽量靠近试品的负载端接线端子; b) 金属外壳以及与保护电路导体连接的结构部件应与地绝缘并通过熔断元件与电源中性点或 人工中性点连接 g.2.4.2试验电路 GB14048.1一2006中的8.3.4.1.2适用. g.2.4.3试验过程 GB14048.1一2006中的8.3.4.1.6适用,并规定进行两次分断试验 9.2.4.4试验结果判定 试后触头不发生熔焊,母排不应有过大的变形,母排的微小变形是允许的,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仍应符合8.1.3的规定 绝缘支持件和导线的绝缘不应有损伤;试品能承受1000V,历时5s的工频 耐压试验;接线零件无松动,外壳虽有变形但不损害防护等;箱内元件无损伤,接地熔断元件仍然完好, 则认为本项试验合格 1 检验规则 10.1检验和试验的分类 验证组合电器的试验分: a)型式试验; D) 常规试验 c)出厂抽样试验 10.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已定型的组合电器的设计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型式试验是组合电器新产品的研制投产前进行的试验 通常型式试验仅需进行一次,在正式生产 后因设计、结构、材料和工艺的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则应重新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型式试验试品一般每个程序1台,如制造厂同意,试品可以用于其他程序 对于零部件材料 试验每个项目1件,如有怀疑,应重复在2件样品上进行试验 只有全部试验项目合格,才认为型 式试验合格 型式试验项目和程序见表6 型式试验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程序:A、B,C 12
GB/T21706一2008 表6型式试验项目和程序 项目和程序 序号 验证性能 条款 备注 8.2.1、8,2.3,1.2,8.2,5,3 -般检查、标志、外形和安装尺寸检查 8.2.5.6,8.2.7.3;9.l.10 8,3.2;9.2.2 温升试验 8.3.3;9.2.3 介电性能试验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试验 8.3.4;9.2.4 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8.2.6;9.1.9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8.2.3.2;9.1.6. 外壳机械强度试验 8.2.3.3;9.1.6.2 抗锈性能试验 8.2.2.4;9.1.4 耐热性能试验 8.2.2.2;9.1.2 8.2.2.3;9.1.3 抗非正常热和着火试验 10 零部件材料 l 8.2.2.5;9.1.5 绝缘材料相比电痕化指数(CT)的测定 制成的样条 12 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 8,2.5.5;9.1.8 1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8.24;9.1.7" 14 8.2.2.l;9.1.1 耐湿热性能试验 10.3常规试验 常规试验是产品正式出厂前,制造厂每台产品上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是检验材料、工艺和装配上的 缺陷 常规试验可以在型式试验相同的条件或经过验证认为等同的条件下进行 常规试验不合格的产 品必须逐台返修直至合格;若无法修复则应报废 常规试验项目包括 a)外观检查,包括外观和装配质量、铭牌、标志,涂镀质量,保护接地等; b 一般检查,包括开关电器的操作检查; 介电性能试验 c 10.4 出厂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是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的抽样检查和试验 出厂试验项目包括: a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检查(8.2.4及9.1.7); b)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的检查(8.2.3.1及9.1.10); 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8.2.6及9.1.9); C d)各路断路器通电操作试验和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按钮动作试验及复位按钮的操作试验 13
GB/T21706一2008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组合电器结构尺寸和电器元件尺寸 组合电器结构和电器元件尺寸关系见图A.1,尺寸推荐值见表A.1 母排 图A.1组合电器结构和电器元件尺寸关系 14
GB/T21706一2008 表A.1组合电器结构尺寸和电器元件尺寸 单位为毫米 P 25,35、40、45,50,55 P的极限偏差 P十4 Peaan 结构尺寸 55、70,92.5 Pmn F d2 125十25m(m=0、12 Qm 2334、38”、44”、49、55,59 Q 51、,57,61 Qma 55,70,92.5 电器元件尺寸 55 Hm 0,53 30、45" 16,21、30 注1在电器元件内部结构设计可能的情况下,统一接线端子的导电接触面尺寸c有利于母线设计和连接 注2:尺寸e为安装轨多排并列布置时的间距, 注3上表中数后有“来"者为建议优先采用的尺寸

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及导则电工电子产品(含通信产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及导则电工电子产品(含通信产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及导则电工电子产品(含通信产品)的编号:GB/T20643.2-2008。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及导则电工电子产品(含通信产品)共有11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
耳穴名称与定位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耳穴名称与定位的编号: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共有65页,发布于200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