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11-2013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1.2/4.4mmcompositecoaxialcablefortelecommunicationus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编号:GB/T4011-2013。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共有20页,发布于2013-12-022013年第10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060.20
  • 实施日期2013-12-02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578.92KB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国家标准 GB/T4011一2013 代替GB/T40111983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1.2/4.4mmeomp0sitecoaxialeablefortelecommunieationuse 2013-07-19发布 2013-12-02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11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产品型号 规格 同轴对 高频四线组 高频对绞组 低频四线组 低频对绞组 信号四线组、信号对绞线、信号线" l0 11缆芯 金属护套 12 13外护层 14电缆 15 交货长度 16验收规则 1 17 试验方法 15 18包装及标志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频率特性阻抗实部平均值
GB/T4011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01 1983《1.2/4.4mmm 同轴综合通信电缆》,与GB/T4011一1983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导体材料的要求为应符合GB/T39532009的规定(见5.1、6.1、7.1,8.1、8.2,9.1); 增加了绝缘材料的要求为应符合YD/T7601995的规定(见5.2,6.2、7.2,8.1,8.2,9.2) -修改了端阻抗和阻抗不均匀性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工作电容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衰减常数同轴对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衰减常数工作线对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串音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电容耦合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对地电容不平衡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增加了屏蔽系数的试验方法(见表13); 修改了合金铅成分含量的试验方法(见表13,1983年版的表12) 修改了电缆盘的规定(见18.1,1983年版的17.1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深圳市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靳志杰、鲁祥,辛秀东、高欢,邹叶龙、宋杰,黄冬莲、淮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011一1983
GB/T4011一2013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型号、规格、电性能,交货长度、验收规则试验方 法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制造、验收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的电缆适用于22MHz及以下模拟干线通信系统或34Mbit/s及以下数字通信系统 高频四线组和高频对绞组用于156kHz及以下模拟通信系统,低频四线组和低频对绞组用于音频通信 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2.l2952.3一2008电缆外护层 GB/T3048.4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8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9532009电工圆铜线 GB/T4103.13一2000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量的测定 GB/T4909.2一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5441.2-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工作电容试验电桥法 (GB/T5441.3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电容耦合及对地电容不平衡试验 GB/T5441.4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同轴对端阻抗及内部阻抗不均匀性试验脉冲法 GB/T5441.5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同轴对特性阻抗实部平均值试验谐振法 GB/T5441.6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串音衰减试验比较法 GB/T5441.7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衰减常数试验开短路法 GB/T5441.8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同轴对衰减常数频率特性试验比较法 GB/5441.9一19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工频条件下理想屏蔽系数试验 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YD/T7601995室内通信电缆用聚烯胫绝缘料 产品型号 电缆的型号见表1
GB/r4011一2013 表11.2/4.4 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型号 mm 名 称 型号 主要用途 铝护套聚叙乙婚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陆上固定敷设,用于架空,管道、 HOL02 HOL.03 钯护套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隧道等场合,并可埋地 铝护套钢带铠装聚叙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同HoL.02,用于电气化铁道和 HOL22 HOL.23 护套钢带恺装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强电干扰场合 铝护套细圆钢丝铠装聚叙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OL32 陆上固定敷设,用于水线 HOL.33 护套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陆上固定敷设,用于架空、管道 H0Q 裸铅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隧道等场合,并可埋地L 铅护套聚叙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0Q02 同HoL02,HoL03 IH0Q03 铅护套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铅护套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0Q22 同HoL22,HoL.23 H0Q23 铅护套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0Q33 铅护套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oQ41 铅护套粗圆钢丝皑装纤维外被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同HoL32,HoL33 H0Q42" 铅护套粗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铅护套粗圆锅丝铠装聚乙烯护套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HOQ43" 注:根据协议可提供其他类型外护层电缆 型号为不推荐产品 3.2电缆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示例,铝护套聚乙烯护套小同轴综合通信电缆包含有4个同轴对、4个高频四线组.9个低频四线组、4个信号四线 组和5个信号线,表示为:HOL024×1.2/4.4十4×4×0,9(高十9×4×0,9(低十4×4×0,6(信十5×1×0,9信 GB/T401l一2013 规格 电缆的规格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规格 元件个数 序号 低频四线组 同轴对 高频四线组 高频对绞组2×0.7mm 1.2/A.4mm 4X0.9mmm 4×0.6mm 4×0.9mm 12 13
GB/T4011一2013 表2(续 元件个数 序号 低频四线组 同轴对 高频四线组 高频对绞组2×0.7mm 1.2/4.4mm 4X0.9mm 4×0.6mmm 4×0.9mmm 13 1 10 表3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规格 元件个数 序号 低频对绞组 信号线 信号四线组 信号对绞组 4X0.7mm 2×0.6mm 2X0,7mm 2X0.6mm 1X0,9mm 1X0.6mm 10 10 15 l0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可以生产其他规格的电缆 同轴对 内导体为标称直径1.2mm的圆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09的规定 5.2绝缘材料采用泡沫或带皮泡沫聚烯经,绝缘应符合YD/T760-1995的规定 5.3外导体由标称厚度为0.15nmm的软饷带纵包而成 外导体标称直径为4.4mm 5.4外导体外面反向绕包两层标称厚度为0.1mm的镀锡钢带,内层间隙绕包,外层重叠绕包 钢带 外面再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2mm一0.3nmm的聚乙烯带 5.5同轴对的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r4011一2013 表4同轴对的性能 序号 项 单位 指 标 换算公式 内导体直流电阻(20C n/knm /1000 S16.0 特性阻抗MH2 标称值 75 Q 100% 士0.75 偏差 在频率点上测得的平均值 参见附录A 端阻抗1MHz) 标称值 75 偏差 士0.75 用于(0.06一6)MHz传输系统 Q 用于0.322MHz传输系统 士0.50 A、,B端阻抗差 用于(0.06一6)MHz传输系统 S0,70 用于(0.322MHz传输系统 或34Mit/s传输系统 0.50 阻抗不均匀性" 用于(0.06一6MHz传输系统 100% s4.0 (>48dB) 80% <2.5 (>52dB 用于(0.3一22MHz传输系统 或34NMhit/s传输系统 100% 3.0 (>50dB) 95% 2.0 >54dB) 三个最大不均匀性的评价值 用于(0.06一6MHz传输系统 二3.5 >49dB) 用于(0.322MHz传输系统 2.8 (51dB) Mn/s传输系统 或34 l.54士0,1(0,06MHz) 1.84士0.1(0.1MHz) 2.96士0,1(0,3MHz) 3.77士0.1(0,5MHz) 5,41士0.1(1.0MHz) 衰减常数"20 dB/km 6.12士0.2(1.3MH2) 11.22士0.2(4.5MHHz) 18.36士0.2(12.0MHz 22.44士0.2(18.0MHz 24.80士0.2(22.0MHz) 钢丝铠装类电缆的阻抗不均匀性允许降低1% 衰减常数标称值是作为频率函数的一般少化趋势,在4MHz以上应由制造厂给出一个公式
GB/T4011一2013 高频四线组 6.1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9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09的规定 6.2绝缘为泡沫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一1995的规定 6.3红、绿、白、蓝颜色的四根绝缘线芯绞合组成四线组,其A端色谱排列见图1,白红绝缘线芯组成低 频工作对,绿蓝绝缘线芯组成高频工作对 绞合节距应不大于300; mm,且同一电缆中的所有高频四线组应有不同的绞合节距,并螺旋疏绕不 同颜色的聚乙烯丝 图1A端色谱排列 高频四线组的电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6. 4 表5高频四线组的电性能 目 序号 项 单位 指标 换算公式 直流电阻 (20"C n/km 28.5 1/1000 每根导电线芯 工作对直流电阻差与环阻比 1.0 工作电容(0.81kH2 标称值I型 24.4 l型 nF/km 23,0 l/1000 偏差 I型 士1.6 l型 士1.5 衰减常数13C156kH2) <2.65 标称值I型 I型 dB/km 2.65 偏差 I型 士0.2o l型 士0,20
GB/r4011一2013 高频对绞组 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7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2009的规定 7.2绝缘为实心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一1995的规定 7.3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绞合组成对绞组,其绞合节距应不大于150mm,且同一电缆中所有高 频对绞组应有不同的绞合节距 7.4高频对绞组的电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高频对绞组的电性能 序号 项 众 单位 指标 换算公式 20 直流电阻 n/km 二48 /1000 每根导电线芯 工作对直流电阻差与环阻比 1.0 工作电容0.8kH2 标称值 l/1000 nF/km 445 偏差 士3 衰减常数(20123klH2) dB/km 5,0 低频四线组 8.1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9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09的规定 绝缘材料为泡 沫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1995的规定 8.2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6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09的规定 绝缘材料为实 心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1995的规定 8.3红、绿、白、蓝颜色的四根绝缘线芯绞合组成四线组,其A端色谱排列见图1,白红绝缘线芯组成低 频工作对,绿蓝绝缘线芯组成高频工作对 级合节距应不大于3o" -电缆中的所有高频四线组应有不同的绞合节距,并螺旋疏绕 mm,且同对 不同颜色的聚乙烯丝 8.4低频四线组的电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低频四线组的电性能 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换算公式 nmm线芯 0.6mm线芯 0.9 直流电阻(20C) Q/km 28.5 65.8 /1000 每根导电线芯 工作对直流电阻差与环阻比 l.0 工作电容(0.8kHz) nF/km 27 <50 /1000 低频对绞组 9 mm,0.6mm 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7 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09的规定
GB/T4011一2013 9.2绝缘材料为实心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一1995的规定 9.3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纹合组成对纹组,其纹绞合节距应不大于150mm,且同一电缆中所有相 邻的低频对绞组应有不同的绞合节距 9.4低频对绞组的电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低频对绞组的电性能 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换算公式 n线芯 0.7mm 0.6mm 20 直流电阻 Q/km 65.8 /1000 每根导电线芯 工作电容0.8kH2 55 55 l/1000 nF/km 10 信号四线组、信号对绞线、信号线 10.1信号四线组 10.1.1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6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2009的规定 10.1.2绝缘为实心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一1995的规定 10.1.3红、绿,白、蓝颜色的四根绝缘线芯组合成四线组,并螺旋疏绕不同颜色的聚乙烯丝,其A端色 谱排列见图1 10.1.4导电线芯在20C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65.8Q/km 10.2信号对绞线 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6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 10.2.1 -2009的规定 10.2.2绝缘为实心聚乙烯,绝缘应符合YD/T7601995的规定 10.2.3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芯线绞合组成对绞组 10.2.4导电线芯在20C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65.8Q/km 10.3信号线 10.3.1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9mm的软铜线,导体应符合GB/T39532009的规定 绝缘为泡沫 聚乙烯 导电线芯在20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28.5Q/km. 10.3.2 导电线芯为标称直径0mm的软锅钱,导体应符合GB/T3953一209的规定 绝缘为宜心 聚乙烯 导电线芯在20C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65.8a/km 1 缆芯 11.1缆芯A端色谱排列见图2,且同轴对的绞合常数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g同轴对绞合常数 缆芯中同轴对数目 绞合常数 对 >1.002 4或6 l.003 11.2每层中各线组成线对以红(或红/白)作为第一组,绿(或白/绿)作为第二组,线序按照顺时针方向
GB/r4011一2013 计数 11.3缆芯中没有标志元件时,I及同轴对上应按线序红、绿颜色 1.2/4.4同轴对 x0.6信号线 4x0.9高频四线组 皿 序号1(该结构本标准不推荐 a .2/4.4同轴对 4x0.9低频四线组 蓝,白) 蓝 4x0.9高频四线组 红、绿、棕、白 4x0.6信号四线组 m x0.9信号线 序号2 L.2/44同轴对 4x0.9低频四线组 蓝、白 4x0.9高频四线组 红,绿、棕、白 棕 4x0.6信号四线组 2x0.6低频对绞组 站 序号3 图2表2中各序号电缆缆芯A端色谱
GB/T4011?2013 1.2/A.4?? 4xa.9 ?? / / / 1x0.6? / 4x0.9? / ??/? / ?? / 1x0.9? x.? d 4 L.2/A.4? 2x0.6???? 4,5?:2.6? 3.79? B.10? 4x0.9? m 4x0.g? 5,6 2x0.7?? (/?/ /,/ L.2/4.4?? 2x0.7?? /,/ 4xO.9? 1x0.6? 1?2?3?4 f 7 ?2()
GB/r4011?2013 2x0.7?? 1.2/4.4? 4x0.9? 1x0.6? 1,2,3,4 8 g / L.2/4.4? / / / 2x0.6μ? / / / 4x0.9? d234 / 4x0.9 / / / h) 9 / / 1.2/4.4? 4x0.9? / AxO,.? / / 4x0.? / / 2x0.6??? 10 i ?2 ?о?????0.05mm??0.2mm0.3mm? 11.4 10
GB/T4011一2013 烯带,外面再绕包四层皱纹纸带或具有更好隔热性能的包带 铅护套电缆缆芯应先绕包两层TLZ-17的电缆纸带,外面再绕包两层皱纹纸带或具有更好隔热性 能的包带 沿整根缆芯长度上应放置印有厂名、尺码,制造年份的标志带,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志方法 12 金属护套 12.1铝护套用铝纯度应不低于99.6% 铅护套用铅合金应含0.4%~0.8%的鳞和0.08%以下的铜 12.2铝护套厚度应符合表10规定 铅护套厚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12.3金属护套应密封不漏气 12.4内径15mm以上的铅护套应经受扩张试验 表10铝护套厚度 单位为毫米 铝护套前计算直径 平铝护套最小厚度 皱纹铝护套最小厚度 20.00及以下 1.30 20.0125.00 1.40 25,01一30,00 1.50 30.0135.00 1.60 1.70 1,40 35.0140.00 40.0150.00 l.50 表11铅护套厚度 单位为毫米 铅护套厚度 HOQ02HOQ03 HI0Q33HOQ41 H0Q 铅护套前计算直径 H0Q22H0Q23 H0Q42HOQ43 最小值 标称值 最小值 标称值 最小值 标称值 13.00及以下 1.20 1.40 1.25 1.80 2.05 1.10 1.50 l.20 .40 .80 2.05 13.01一16.00 l.30 16.0120.00 1.40 1.60 1.30 1.50 1.90 2.15 20,0123.00 1.50 1.70 1.30 2.30 1.50 2.00 2.00 23.01一26.00 1.60 1.80 1.40 1.60 2.30 26,0130,00 1.70 1.95 1.50 1.70 23 2. 40 .10 10 2.05 30.0133.00 .60 .80 2. .40 2. 1.80 11 兄.0 33.0136.00 1.90 2.15 1.60 1.8o 2.50 .05 2.50 36.0140.00 2. 00 22 30 2 2. 1.80 .20 2.30 40.0143,00 2.10 2.40 1.80 2.05 2.60 43.0146,00 2.20 2.50 1.90 2.15 2.70 2.40 46.01一50.00 2.30 2.60 2.00 2.30 2.50 2.80 13 外护层 电缆外护层应符合GB/T2952一2008的规定 11
GB/r4011一2013 14 电缆 14.1电缆电性能应符合表4表8,表12及10.1.4、10.2.4、10.3.1和10.3.2的规定 14.2电缆结构应稳定,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电缆的性能 序号 目 单位 项 指标 换算公式 同端同轴对端阻抗差 用于0.06MHz一6MHz传输系统 S0.60 用于0.3MHz一22MHz传输系统 S0.50 串音 -14lg; 一0.7ln 同轴对串同轴对远端串音防卫度60kHz >122(14 5 同轴对串四线组远端串音防卫度60kHz >116(13,4 --18lg -0.9ln 高频四线组远端串音防卫度 组内B端156kHz >74(8.5 -1olg -0.5ln 1 组间B端156kHz >79(9.1 一1olg -95ln "京 dB(N/250m 其中允许四组电缆有3个数据 >74(8.5) 三组电缆有2个数据 高频四线组近端串音衰减 -1ole(-0.5l而 组内A,B端156kH2 >4(7.4) -Iow点(-儿5u品 组间A,B端156kH2 >68(7.8 高频对绞组远端串音防卫度 -1olg(-0.5m" 组间B端156kH么 "2京 >74(8.5 电容桐合0.8kHz1kHz 高频四线组K,K <30o 1/250 低频四线组 平均值 二58 4 v250 pF/250m s165 最大值 1/250 K,K 二84 v25 平均值 s118 1/250 最大值 对地电容不平衡0.8kHa~1kH2 低频四线组"、低频对绞组”e,e pF/250mm <165 平均值 v250 最大值 <647 1/250 12
GB/T4011一2013 表12(续 单位 序号 项 指标 换算公式 目 绝缘电气强度 介质强度 有效值50Hz 同轴对 内外导体间Ac2000vD2800v)2nmin 不击穿 外导体间 Ac300V2min 不击穿 Ac2000V2min 外导体对金属护套接地 不击穿 高频四线组、高频对绞组 所有线芯连在一起对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 连接接地 AC1800V2min 不击穿 Ac1000V2min 线芯间 不击穿 低频四线组,低频对绞组 所有线芯连在一起对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 1800V2, 连接接地 Ac 不击穿 min 线芯间 AC1000V2min 不击穿 信号四线组、信号对绞组,信号线 所有线芯连在一起对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 连接接地 Ac2000V2s 不击穿 线芯间 不击穿 AC1000V2min 绝缘电阻 同轴对内外导体间 >10000 高频四线组、低频四线组每根线芯对其他线芯和 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连接 >10000 Mnkm 1000/ 高频对绞组,低频对绞组每根线芯对其他线芯和 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连接 >5000 信号四线组、信号对绞组、信号线每根线芯对其 他线芯和同轴对外导体与金属护套连按 >5000 屏散系数" 护护套纵向电动势50Hz30V/ktm~150V/km 0.1 不大于 该项性能不适用于4×0.6低频四线组和2X0.6低频对绞组 只适用于HoL2.H0oQ22.HoL. .23和HoQ23型用于电气化铁道或受强电干扰场合的电缆 交货长度 15 15.1电缆的交货长度为250”m,或500-”m 允许长度不小于100m的短长度电缆交货,其数量 应不超过交货总数量的10% 非标准长度电缆超过260m的超出部分按短长度电缆计算 15.2长度计量误差应不大于1% 注,钢丝铠装类电缆长度按供需双方协议交货 13
GB/r4011一2013 16 验收规则 16.1电缆应由制造厂的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盘出厂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 量检验合格证 16.2电缆的验收规则与试验方法的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16.3抽检百分数按照批量计算,但应不少于2盘 第一次抽检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应逐盘检查 表13验收规则与试验方法 序号 项目 条文号 验收规则 试验方法 结构、尺寸、外观导 电线芯直径 GB/T4909.22009 l.l 5.1,6.1、7.18.1,8.2,9.1、T,中间控制 10.1.1、10.2.1、10.3.1、10.3.2 1.2 绞合节距 6.3、7.3、8.3、9.3 T,中间控制 钢皮尺 金属护套厚度 T,中间控制 1.3 12.2 l7,1 1.4 总成结构 第11章 T,中间控制 目力 直流电阻 表4 5% GB/T3048.4一2007 2.1 同轴对 GB/T3048,42007 表5一表8.10.1.4、10.2.4、 T,R 2.2 其他导体 10.3.1、l0.3.2 特性阻抗实部 表4 T,各频率点上的值每年 测试一次,数据作为参 GB/T5441.51985 考,测试电缆品种不少于 两种 端阻抗 表4,表12 T,R GB/T5441.4一1985 阻抗不均匀性 R 表4 T, GB/T5441.4一1985 工作电容 R GB/T5441.21985 表5表8 衰减常数 T,每年一次 同轴对 T,.s1%测1MH数值 7.l 表4 GB/T5441.8一1985 7.2 工作线对 表5,表6 GB/T5441. 7 1985 串音 8.1 同轴对 表12 T,s5% GB/T5441.6一1985 工作线对 表12 T,S GB/T5441.6一1985 GB/T5441.3一1985 电容合 表12 T,R 0 对地电容不平衡 表12 T,R GB/T5441.3一1985 T,R GB/T3048.82007 11 介质强度 表 12 绝缘电阻 T,R GB/T3048,52007 表12 13 屏蔽系数 GB/T5441.91985 表12 14
GB/T4011一2013 表13(续 序号 项目 条文号 验收规则 试验方法 金属护套 14 14.1 密封性试验 12.3 T,R 7.2 14.2 12.4 17.3 扩张试验 T,中间控制 合金成分含量检查12, T,中间控制压铅机每台GB/T4103.13一2000 14.3 班至少一次 外护层 第13章 T,R GBT29522008 l5 T,每半年至少一次 6 同轴对结构稳定性 17.4 17 长度 第15章 T,R 尺码带 注:T为型式试验,S为抽样试验,R为例行试验 试验方法 1 17.1金属护套厚度检查 17.1.1试样 从电缆两端各取一个试样,试样应无机械损伤,端面平整 17.1.2测量工具 带有半圆头的千分尺,刻度0.01mm. 17.1.3测量方法 对于铝护套,用目力确定试样的最薄点在该部位附近测量三次.确定最小值 对于铅护套,用目力确定试样的均匀厚度处,在此处剪开试样,在光滑平整的钢板上轻轻敲平(允许 用手轻压),然后用目力确定最薄部分,在该部分测量三次,确定最小厚度,在沿试样的圆周方向约等距 离测量6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铅护套平均厚度,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 17.2金属护套密封性试验 在金属护套内按表14的规定充人干燥空气或氮气,在规定的保持时间内气压应不下降 表14金属护套密封性试验 空气成气压万 保持时间 电缆型式 N/cm 裸铝护套电缆 >3 >40 其他护套电缆 >6 裸铅护套电缆 >3 >30 >6 其他铅护套电缆 注,1N/cm'=0.102kgl/e cm" 15
GB/r4011一2013 17.3 金属护套扩张试验 将长约150mm的一段金属护套套在锥体上,在润滑情况下轻掷圆锥体,扩张金属护套至护套前电 缆直径的1.3倍,目力检查金属护套应不破裂 有争议时用(35)倍放大镜检查 圆锥体底部直径与高之比应为1;3. 可采用扩管机进行扩张试验 17.4电缆结构稳定性试验 试样为交货长度的两根电缆 将电缆从一个电缆盘复绕到另个一电缆盘上,如此进行两次 然后 浏量同轴对端阻抗,阻抗不均匀性,近端串音防卫度及内外导体间介电强度,均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应规 定,同时金属护套应不漏气 18 包装及标志 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的规定 18.1 电缆盘简体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铝护套电缆;应不小于铝护套外径的40倍; 对于铅护套电缆;应不小于铅护套外径的30倍 b 每个电缆盘上只允许绕一个交货长度的电缆 电缆两端应封焊,内端可拉出lm以上,并应焊有一 个气门嘴,两个端头应固定在电缆盘内 盘上应钉保护板或密封的坚固板材,也可用具有同等保护作用 的其他材料 18.2装盘的电缆内应充有干燥空气或氮气,气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铝护套电缆;5N/em'~20N/em' 对于铅护套电缆:3N/em'一8N/em b) 18.3电缆盘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 b) 电缆型号,规格 e) 电缆长度 d 毛重kg; 出厂盘号 e) 制造日期 年月 f g)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 电缆内端的段别及位置; h 标准编号 16
GB/T4011一201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各频率特性阻抗实部平均值 在用不同方法制造出来的同轴对上测得的各频率特性阻抗实部平均值参见表A.1 表A.1各频率特性阻抗实部平均值 12 频率/MHz 0.06 0.l 0.2 0.5 .3 4.5 18 75 74 阻抗/Q 79.8 78.9 77.4 75.8 74.8 73,6 73.5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GB/T4011-2013解析

什么是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同轴电缆,其外径为1.2mm和4.4mm,内部包含了多个同轴电缆、双绞线和电源线。这种综合电缆结构紧凑,方便安装、移动和接插,因此在无线电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技术规格

GB/T4011-2013是我国同轴电缆行业的标准,其中就包括了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技术规格。根据该标准,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应具备以下特点:

  • 导体材料:内导体为铜包钢丝绞线,信号层为银镀铜或镍锡合金镀铜。
  • 绝缘材料:泡沫聚乙烯
  • 屏蔽方式:信号层屏蔽
  • 护套材料:PVC、LSZH等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优势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相比于其他同轴电缆具有以下优势:

  • 多种信号传输:内部包含多条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可以满足音频、视频、数据等多种信号的传输需求。
  • 方便安装:由于电缆结构紧凑,安装时不需要担心过大的弯曲半径和塞入空间,因此安装方便快捷。
  • 高度屏蔽:信号层屏蔽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和信号衰减,提高传输质量。
  • 适应性强:由于可以搭载多种传输信号,因此在不同场合下的适应性较强。

结语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同轴电缆,在无线电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符合GB/T4011-2013标准的技术规格,具有方便安装、高度屏蔽、适应性强等优势。

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相关资料

和1.2/4.4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类似的标准

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的编号:GB/T29631-2013。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共有27页,发布于2013-12-022013年第10号公告
2.6/9.5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2.6/9.5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2.6/9.5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的编号:GB/T4012-2013。2.6/9.5mm同轴综合通信电缆共有14页,发布于2013-12-022013年第10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