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094-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dustrialEthernetswitch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0094-201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共有76页,发布于2014-05-012013年第2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
  • 实施日期2014-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6页
  • 文件大小1.05M

以图片形式预览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0094一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TechnicealspecifieationforindustrialEthernetswitehs 2013-12-17发布 2014-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0094一2013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3.1 3.2缩略语 工业环境适应性要求 4.1概述 4.2气候环境 4.3电磁兼容 10 15 4.4绝缘性能 4.5机械适应性 16 4.6外部电源 16 4.7外壳防护 1" 功能要求 5.1业务功能 17 20 5.2接口功能 20 5.3安全功能 5.4冗余与自愈功能 22 5.5管理功能 23 24 5.6精确网络时间功能 25 性能要求 6.1可信性指标 25 25 6.2实时转发性能 26 6.3接口性能 26 6.4网络自愈性能 2r 6.5精确网络时钟性能 28 其他要求 28 7.1电源 28 7.2接地 - 29 7.3接线装置 29 7.4基本指示灯 7.5散热方式 29 29 7.6标志、标记和外观 # 29 7.7随机文件
GB/T30094一2013 29 7.8包装 30 7.9贮存 30 测试方法 30 8.1概述 8.2测试条件和配置 30 8.3环境适应性测试 33 8.4功能测试 40 8.5性能测试 50 检验规则 55 型式检验 55 9.1 9.2出厂检验(工厂验收检验》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仪表要求 58 5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组网模型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靠性验证试验 6 63 参考文献 +*+ 30 图1测试配置1 图2测试配置2 31 图3测试配置3 31 图4测试配置 31 图5测试配置5 32 图6测试配置 32 图7测试配置7 32 图8测试配置8 33 图9测试配置9 33 59 图B.1单环型拓扑 59 图B.2双环型拓扑 60 图B.3环间耦合 62 图C.1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示例 表1温度条件 表2相对湿度条件 表3大气压力条件 表!盐雾 表了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表 静电放电抗找度要求 表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 表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 表9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12 表10直流电源输人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12 表11交流电源输人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12 表12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GB/T30094一2013 12 表13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 13 表14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 13 表15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要求 13 表16振铃波抗扰度要求 1" 表17 0 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表18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表19 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表20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表21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被抗扰度要求 15 表直电鄙输人蹦日电压暂降 表23 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15 表2直或电源输 15 表公5 电磁兼容限值要求 15 绝缘电阻要求 16 丧2" 6 表2?绝缘耐压要求 机械适应性要求 16 表28 -般工业环境交流电源要求 表25 -般工业环境直流电源要求 表30 表31 外壳防护等级 表32安全要求 21 表33可信性指标 25 表34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单机实时转发性能指标 25 25 表35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单机实时转发性能指标 表36组网性能指标 26 2 表37冗余网络自愈性能指标 2 表38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 表 39单机5s时钟保持准确度 2 40单机1h时钟保持准确度 2 表 表 41单机1d时钟保持准确度 28 表 42组网时钟传输准确 28 表43随机文件要求 29 裁 性能评价判据 30 4 45温度环境适应性测试 表 34 表 46湿度环境适应性测试 35 表 47低气压环境适应性测试 35 表 48化学活性物质测试 35 表 49外壳防护性能测试 36 表50长霉测试 36 表51测试部位编号 36 37 表52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 38 表53绝缘电阻测试 38 表54绝缘耐压测试 39 表55机械适应性测试
GB/T30094一2013 39 表56交流电源测试 39 表57直流电源测试 40 表58LLDP功能测试 40 表59RsTP功能测试 表60MsTP功能测试 40 裘" VLAN功能测试 表2优先级功能测试 表63静态组播功能测试 表动态组播功能测试 表6静态路由功能测试 表80 动态路由功能测试 表67 VRRP功能测试 43 表8 43 IGMP功能测试 表69 PIM-SM/PIM-DM功能测试 表70管理接口功能测试 表71POE输出接口功能测试 表72时间信息输人接口功能测试 45 表73时钟测试接口功能测试 45 表74接人认证功能测试 45 表了5 加密功能测试 46 76ACL功能测试 表 46 表77抗攻击功能测试 46 78网络风暴抑制功能测试 表 47 表79单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47 表80双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47 表81环间稠合冗余功能测试 48 表 82基于VLAN的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48 表 83链路聚合功能测试 49 s 表 84 冗余电源功能测试 表 85PTP功能测试 49 表 86MTBF测试 50 表 87启动电流测试 50 表 88单机吞吐量测试 50 表 89单机包转发率测试 5 表 90单机地址缓存能力测试 5 表9!单机地址学习能力测试 5 表92单机时延测试 52 表93单机时延抖动测试 52 表94单机丢失率测试 52 53 表95网络时延测试 53 表96网络时延抖动测试 53 表97网络帧丢失率测试 53 表98冗余网络恢复性能测试
GB/I30094一2013 54 表99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 表100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测试 54 55 表1o1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 55 表102型式检验项目 67 表C.1试验方案相关内容
GB/T30094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学 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大学,华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北 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重庆研究院、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麟堰、潘长请、刘涛,梅惰、李平,薛百华,谈黎,徐皑冬、冯冬芹,张庆军、,张渝、 潘勇伟,魏晓东、罗安、辛耀中,严亚勤、周家祥、鲁远祥
GB/T30094一2013 引 言 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现场已获得广泛应用,工业以太网与通用以太网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1 工业网络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工业通信设备必须能够在诸如高温、高湿、高海拔、严重的 电磁干扰、较差的供电质量等自然和人为环境下,具备正常通信的能力 通用网络中大部分是随机流量,而工业网络中主要是周期性流量,且大部分流量的发生是可以 预测的 通用网络侧重于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允许时延或数据损失 而工业网络 中的通信流量与工业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关,一般不允许丢失数据 工业通信网络必须保证工业现场通信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并具备较强的自愈 能力 通常通用网络为开放性网络,而工业网络一般为专用网络,目前普遍为局域网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通信网络的基础交换设备,相比通用以太网交换机,工 业以太网交换机在功能方面有差异,而在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等方面则具有更高要求 注1: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不必过于关注流量控制的功能,而是在系统设计阶段,通过选择具有足够吞吐量的设备,来 保证设备能够满足最大流量时的正常通信 注2;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通常要求支持环型物理拓扑,且正常工作时不形成逻辑环路,而一且出现链路故障,则能够 迅速切换到后备链路; 注3,对于支持精确时钟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具备时钟保持功能,在外部时钟源失效时,能够以一定的准确 度保持其自身时间信息输出的准确性
GB/I30094一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GB/T9387.1一1998规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2层或第1 3层,且物理层符合IEEE802.3;2008规范,数据链路层符合IEEE802.1D;2004和GB/T15629.2 2008规范,网络层符合IETFIP协议簇规范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y/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A低温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32006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 12h12h循环)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Ea,自由跌落 GB/T2423.81995 GB/T241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GB/T2423.16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及导则;长霉 cB/T21!23.18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氧化钠游液》 GB/T2423.21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达试验M低气压 GBy/T21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51 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GB2894一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1 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943.l 20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9254一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9387.1 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4048.7一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 GB/T14598.3一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5153.1 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5153.2一2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 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15629.2一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GB/T30094一2013 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GB/T16511一1996电气和电子测量设备随机文件 GB/T17214.4一200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4部分;腐蚀和侵蚀影响 GB/T17463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 GB17625.1一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GB17625.22007 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人的设备在公用低压 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2008电磁兼容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犹抗扰度 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GB/T17626.ll2008电磁兼容 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一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 GB/T17626.132006电磁兼容 低频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4一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6一200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0Hz一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7一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 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8271.1一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1部分;总则 GB/T18271.3一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3部分;影响量影响 的试验 GB/T21052一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25931一2o10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IEC62439-1l: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1部分;通用概念和计算方法(In dustrialcommunicationnetworks-highavailabilityautomationnetwork、一Partl:Generalconceptsand caleulationmethods IEC62439-2;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2部分;介质冗余协议(MRP)[Inr dustrialcommunicationnetworks-highavailabilityautomationnetworksPart2:MediaRedundaney Potoco(MRP) IEC62439-6;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6部分;分布式冗余协议(DRP networks-highavailabilityautomationnetworks一 一Part6:DistributedRe- communication [Ilhndustrial Potoco(DRP)7 dundancyPr Localandmet EEE802.1AB:2009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站与介质访问控制链接发现(LG StationandMediaAccess ControlComnectivityDhscovery ropolitanareanetworks EEE802.1AE;2006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介质访问控制(MAC)安全[L.ocal andmetro- politan areanetworksMediaAccessControl(MAC) security
GB/T30094一2013 IEEE802.1AR:2009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安全设备标识(La .ocaland" tanarea metropolie ldentity) networks一SecureDevice EEE802.1AX;2008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链路聚合(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 workslinkAggregation IEEE802.1D;:2004IEEE局城网和城域网标准介质访问控制MAC)网桥[L.ocalandmetro politanareanetworks一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 IEEE802.1Q;2005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Loealandn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VirtualBridgedIocalAreaNetworks IEEE802.1X:2010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L.ocalandmetropol itanareanetworks-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 EEE802.3;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 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采用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m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Iocaland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Specificreguirements 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 Part3:Carriersense multiple 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ceations灯 forNetwork ETFRFC25441999网绵互连设备基准测试方法(enchmarkineMehodoloe InterconnectDevices)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controllist 带有访问控制权限的实体表,这些访问权是授予它们访问某一资源的 [GB/T9387.2一1995,定义3.3.2] 3.1.2 地址缓存能力addrescechingcapacity 每个端口/模块/设备能够缓存的MAc地址的数量 3.1.3 地址学习能力addresslearmingcapability 交换机学习新的MAC地址的速率 3.1.4 可用性availabilitsy 在所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品在给定的条件下,在给定的时刻或时间间隔内处于能 完成要求的功能的状态的能力 [IEC60050(191);1990,191-2-5] 3.1.5 边界时钟boundarycock 边界时钟是在一个域中具有多个精确时间协议(PTP)端口,并维护该域中所用时标的时钟 它可 作为时间源,即为主时钟;也可与另一个时钟同步,即为从时钟 [GB/T25931一2010,定义3.1.3]
GB/T30094一2013 3.1.6 时钟 cl0ck 参与精确时间协议(PTP)的一个节点,该节点能提供从一个已定义历元开始的时间消逝的测量 [GB/T25931一2010,定义3.1.] 3.1.7 直通转发eut-through 在检测到目的地址时,交换机即开始数据过滤或转发过程的转发方式, 3.1.8 端到端透明时钟end-to-endtransparentcock 在从时钟和主时钟之间,支持使用端到端(endtoend)延时测量机制的透明时钟 [GB/T25931一2010,定义3.1.8] 3.1.9 可信性dlependabilitsy 用以描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维护保障性)的集合性术语 [GB/T2900.132008,定义2.2] 3.1.10 直连路由direetrouting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获取与其接口直接连接的子网的路由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数 据包转发的路由方式 3.1.11 干接点信号drycontactsignal 具有闭合和断开两种状态的信号 3.1.12 动态路由dynamicrouting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随时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路由选择协议计算,更新路由表并进 行数据包转发的路由方式 3.1.13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switeh 以太网交换机是具有多个符合IEEE802.3;2008规范的以太网接口的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功能可 以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 注1:二层交换机工作于GB/T9387.1一1998规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第1一2层,根据收到的数据包 中的MAC地址和交换机内部维护的MAC地址表决定数据包的出口,并进行数据转发 注2:三层交换机,即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工作于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第13层,根据收到的 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和交换机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的交换机地址或主机地址,并重 写数据包头 3.1.14 故障fault 除预防性维修或其他计划的行动或因缺乏外部资源的情况外,产品不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状态 [IEC60050(191):1990,191-5-1] 3.1.15 故障恢复时间faultrecoverytime 从故障事件发生到网络重新恢复通信功能的时间 [IEC62439-1:2010,3.1.18]
GB/I30094一2013 3.1.16 帧丢失率framelossrate 由于资源不足,交换机应转发但未转发的帧所占的百分比 3.1.17 保持holdover -个时钟之前已与另一个时钟(通常为主参考或主时钟)同步/谐振,但目前基于自身内部振荡器自 激振荡 当该时钟同步/谐振到其他时钟时,使用所获得的数据调整其内部振荡器的频率 也就是说、 只要在准确度要求范围内,时钟就处于保持成保持模式 -200,定义3.l] GB/T25931 3.1.18 带内管理接口in-bandmanagementinterface 既可以作为数据接口用于业务数据收发,又可以作为管理接口的交换机接口 3.1.19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industrialEthernetswitch 可用于工业现场环境,并满足特定工业应用对实时性、可信性、安全性等相关要求的以太网交换机 3.1.20 维修性maintainabilityperformanee' 在给定的条件下,采用规定的程序和资源实施维修时,产品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保持或恢复到能完 成要求的功能的状态的能力 IEC60050(191):1990,191-2-7] 3.1.21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nmanageableindustrialEthernetswiteh 具备管理接口和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3.1.22 managementfunetion 管理(功能 管理员与设备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互,以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或对设备参数进行配置 3.1.23 管理接口 mmanagementinterface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用于与管理终端进行交互,实现管理功能的接口,包含但不限于串行接口和以太 网接口 3.1.24 主时钟mastereloek 在单个精确时间协议(PTP)通信路径情况下,作为时间源的时钟 在该路径上的所有其他时钟都 同步到该时钟 [GB/T25931一2010,定义3.1.17] 3.1.25 时延latenesy 对于存储转发设备,从输人数据包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人端口开始,至输出端口上输出该数据包的 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 第 对于直通转发设备,从输人数据包第一个比特到达输人端口开始,至输出端口上输出该数据包的第 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 3.1.26 时延抖动latenyjiter 时延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
GB/T30094一2013 3.1.27 普通时钟ordinaryeoek 在一个域中具有单个精确时间协议(PTP)端口,并维护该域中所用时标的时钟 它可作为时间源 即为主时钟;或与另一个时钟同步,即为从时钟 [GB/T25931一2010,定义3.1.22 3.1.28 ementinterface 带外管理接口out-band manager 只能作为管理接口,不能作为业务数据接口的交换机接口 3.1.29 包转发率packettransferrate 交换机单位时间内能够转发的最小长度数据包的数量 3.1.30 对等透明时钟pe-tperrasparentelek 该透明时钟除了提供精确时间协议(PTP)事件传输时间信息外,还提供对连接到接收PTP事件消 息端口的链路的传输延时校正 当存在对等透明时钟时,在从时钟和主时钟之间的延时测量使用对等 延时测量机制完成 [GB/T25931一2010,定义3.1.24门] 3.1.31 实时性real-time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 3.1.32 冗余域redundantdomainm 由若干交换机和缆线组成的数据交换网络,其中部分链路或设备出现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故障不 影响通信功能的实现 3.1.33 可靠性reliability 在给定的条件下和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产品能完成要求的功能能力 [IEC60050(191):1990,191-2-6们] 3.1.34 路由routing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从一个接口接收数据包,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交换 -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机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 3.1.35 seeuredeviceidentifier 安全设备标识符 一个与设备加密绑定的加密设备标识符,包括安全设备标识符密码和安全设备标识符证书 [IEEE802.1AR;2009,3] 3.1.36 静态路由staticrouting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网络管理员设定的路由信息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路由方式 3.1.37 storeandforward 存储转发 在过滤或转发处理之前,整个数据包已经完全接收的转发方式
GB/T30094一2013 3.1.38 交换 switching 以太网交换机从一个接口接收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及交换机内部维护的MAC 地址表决定输出接口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3.1.39 吞吐量thrghput 交换机在不丢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单位;bit/s) 3.1.40 透明时钟 elock transparent 测量精确时间协议(PTP)事件报文通过该设备的时间,并向接收该PTP事件报文的时钟提供该信 息的设备 GB/T259312010,定义3.1.46] 3.1.41 数据包透传transparenttransferofpacket 交换机不对数据包中的信息进行本地处理,直接转发数据包(主要是指控制数据包,例如,PTP数 据包、RsTP控制信息数据包) 3.1.42 非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umanageableindustrialthernetswitch 不具备管理接口和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3.1.43 虚拟局域网virtualloealareanetwork 使用虚拟局域网标识符将活跃网络拓扑中的数据终端设备进行逻辑划分,实现数据流量逻辑隔离 的技术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ControlList) AH;认证头(AuthenticationHeader)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5sResolutionProtocol AsC;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lnterehange) BC;边界时钟(BoundaryClock)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Protocol BMC;最佳主时钟(BestMasterClock cw:密码块链(CipherBockChaining CILl;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lnterfaee DES;数据加密标准(DataEneryptionStandard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e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 E2E;端到端(EndtoEnd) xtensile EAP:扩展认证协议(Ex AuthentieationProtocol EsP;封装安全载荷(EncsapsuatingSsecurityPayload) GARP;通用属性注册协议(GenericAtributeRegistrationProtocol) Protocol GMRP,GARP组播注册协议(GARPNMulieastRegitration" GVRP:GARP虚拟局域网注册协议(GARPVLANRegistrationProtocol
GB/T30094一2013 HMAC;散列消息认证码(HashMe essageAuthenticationCod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 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 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 Protocol lnternetGroupManagement IGMP-Snooping: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监听(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Snooping KE;互联网密钥交换(Internet Exchange) IPSee:互联网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IP) )Security IRIGB;粑场仪器组B(Inm GroupB) InterRangelnstrumentation LIC;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Control 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 MAC'Sec;介质访问控制安全[MediaAccessControl(MACSeeutity MD;消息摘要(MessageDigest) MIB;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lInformationBase) MSTP:多生成树协议(MultipleSpanningTreeProtocol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ture) (OC;普通时钟(OrdinaryClock)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shortestPathFirs) P2P:对等(PeertoPeer PIM-DMl:密集模式独立组播协议(ProtocollndependentMulticast-DensityMode PIM-SM稀疏模式独立组播协议(ProtocolIndependentMulticast-SparseMode) POE;以太网供电(PowerOverEtheret) PPS:秒脉冲(PulsePerSecond) PSE:馈电设备(PowerSoureingEquipment) 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TimeProtocol RIP,路由信息协 议Ro tingInformationProtocol RMON;远程网络监控(Remote Monitoring Network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 SHA:安全散列算法(SecurityHashAlgorithm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 SecureShelD sSH:安全壳体(S%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SocketsLay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D) TIS: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RouterRedundancyProtocol) 工业环境适应性要求 4.1概述 本标准规定的工业环境适应性要求包括气候,电磁兼容、绝缘、机械适应性和外部电源
GB/T30094一2013 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化学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等 其中,温度和湿度要求为所 有产品必须满足的条件,其余要求为可选条件,应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协商确定 电磁兼容、绝缘、机械适应性和外部电源要求为所有产品必须满足的条件,但电磁兼容要求中的抗 扰度等级及骚扰限值,外壳防护要求等级以及外部电源所支持的标称电压应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由用户 和制造厂商协商确定 4.2气候环境 4.2.1温度 表1规定了设备工作、贮存和运输温度条件 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其功能和性能 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贮存和运输时,不应发生裂痕,老化或其他损坏;当经受该 温度范围后再恢复到工作温度范围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应用于温度快速变化场合的设备,在经受不超过5c/min的温度变化时,应能正常工作 表1温度条件 贮存,运输温度/ 工作温度/ 设备类型 低温 低温 高温 高温 一25 十75 十85 -55 -40 十85 55 十95 特定 特定 特定 特定 注1:X是一个开放等级 注2;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实际工作温度不仅受自然环境温度的影响,还受到周围设备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实际工作的温度的上限一般高于自然环境可达的最高温度 4.2.2相对湿度 设备在表2规定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表2相对湿度条件 等级 低相对湿度% 高相对湿度/% 100 特定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2.3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条件见表3 表3大气压力条件 等级 低气压/kPa 高气压/kPa 70 106 53.5 106 特定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GB/T30094一2013 4.2.4化学活性物质 4.2.4.1盐雾 工作在包括但不限于沿海、岛屿与多盐雾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采用防腐蚀材料 和经防腐蚀处理,保证设备在表4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长期使用. 表4盐雾 等级 最大盐雾浓度/mg/m'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2.4.2其他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其他化学活性物质条件见表5 表5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等级 依据标准 化学活性物质 工业清诘空气 中等污染 GB/T17214.42005中表1 严重污染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4.2.5生物 工作在潮湿多雨地区和霉菌滋生环境下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不应发生霉变,并应能正常工作 4.3电磁兼容 4.3.1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 4.3.1.1静电放电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见表6 表6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2一2006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10o
GB/T30094一2013 4.3.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懒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见表7 表7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等级 GB/T17626.32006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在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环境下,严酷等级参见GB/T17626.32006中5.,2 4.3.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见表8 表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4一2008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4浪涌冲击)抗扰度 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9,直流电源输人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10,交流电 源输人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11 表9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线一地 GB/T17626.5. -2008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11
GB/T30094一2013 表10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线 -地 线 地 GB/T17626.52008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11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线 地 线一地 GB/T17626.5一2008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见表12 表12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6一2008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6 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见表13 表13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稳定持续磁场4 短时作用磁场;4 稳定持续磁场5 GB/T17626,8一2006 短时作用磁场:5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12
GB/I30094一2013 4.3.1.7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见表14 表14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10-1998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8振荡波抗扰度 在高压及中压变电站中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振荡波抗扰度要求见表15,在其他场合使用的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振荡波抗扰度要求见表16. 表15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121998表2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16振荡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12一1998表1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90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 0Hz一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见表17 表170IHz~150H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162007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13
GB/T30094一2013 4.3.1.10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抗扰度 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见表18,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见表19,交流 电源输人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见表20. 表18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2类 GB/T17626.1l一2008 3类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19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等级 严酷等级 参考标准 2类 GB/T17626.112008 3类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20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严酷等级 等级 依据标准 电压降低所需时间降低后电压维持时间电压增加所需时间 电压试验等级 1周期 周期 70% 25 突变 GB/T17626.11一2008 特定 特定 特定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4.3.1.11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抗扰度 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见表21,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见表22,直流 电源输人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见表23,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见表24 表21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GB/T17626.l7一2005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14
GB/T30094一2013 表22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试验等级;40%和70%U;持续时间:1ls GB/T17626.29一2006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23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依据标准 等级 严酷等级 试验等级;0%U;持续时间l GB/T17626.292006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表24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等级 试验等级;80%和120%Ur;持续时间;10s GB/T17626.29一2006 特定 注:是一个开放等级 4.3.2电磁兼容限值要求 电磁兼容限值要求见表25 表25电磁兼容限值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采用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A类设备 GB17625.1一2012 GB17625,22007 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值 电源端子骚扰 GB92542008 A级ITE 传导骚扰 限值 电信端口的共模骚扰 GB9254一2008 A级电信端口 GB92542008 辐射骚扰限值 A级ITE 4.4 绝缘性能 4.4.1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要求见表26 15
GB/T30094一2013 表26绝缘电阻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般环境绝缘电阻 GB/T137292002中表13 湿热环境绝缘电阻 GB/T137292002中表14 4.4.2绝缘耐压 绝缘耐压要求见表27 表27绝缘耐压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耐压等级 Vw2 额定绝缘电压小于60V的回路 GB/T15153.1一1998 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的回路 VW3 注: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小,同等电压下,空气更容易产生电离现象,使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 在高海拔地区使 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其绝缘性能 4.4.3泄漏电流 设备工作时对保护接地端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4.5机械适应性 机械适应性要求见表28 表28机械适应性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等级 正弦稳态振动 Cm GB/T 冲击 15153.,2一2000 Cm 自由跌落 Cm 4.6外部电源 -般工业环境供电电源的质量要求见表29和表30 表29 一般工业环境交流电源要求 标称电压/VAC 频率 标称电压容差 标称频率容差 谐波含量 GB/T15153.1 GB/T15153.1 GB/T15153.1 220 50Hz -1998中表2 -1998中表3 1998中表 16
GB/T30094一2013 表30一般工业环境直流电源要求 标称电压(单台设备支持一种或多种/Vv(DC 标称电压容差 纹波 220 l10 GB/T GB/T15153.1一1998中表6 15153.1一1998中表8 48 24 12 4.7外壳防护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外壳防护等级由制造厂商和用户协商确定,防护等级宜从表31规定的范围内 选择 表31外壳防护等级 防尘等级 防水等级 依据标准 GB42082008 P4!x Pxo IP5X IPX IP6X IPX3 P%x PX5 PX6 IPX7 功能要求 业务功能 5.1 5.1.1物理层 5.1.1.1数据传输介质接口 5.1.1.1.1电接口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100M电接口应符合并兼容IEEE802.3:2008规定的10BASE-T和 10oBASE-TX规范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100/1000M电接口应符合并兼容IEEE802.3;2008规定的1oBAsE-T、 100BASE-TX和1000BASE-T规范 5.1.1.1.2光接口 工业以太阿交换机的100.M光接口应符合 IEEE802.3;2008规定的100BASE-FX规范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00M光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8规定的1000BASESx或1000BASE LX规范,宜兼容IEEE802.3:2008规定的100BASE-FX规范 17
GB/T30094一2013 5.1.1.2物理层组网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线型、星型、环型三种基本拓扑结构的物理层组网方式,并支持基于 上述基本拓扑的混合拓扑组网方式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冗余结构的物理组网方式 5.1.2数据链路层 5.1.2.1转发和过滤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GB/T18236.1一2000规定的数据包转发和过滤功能 5.1.2.2链路层检测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AB;:2009规定的LLDP协议 5.1.2.3生成树 5.1.2.3.1快速生成树协议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IEEE802.1D;2004和IEc62439-1;2010规定的RsTP协议,且 允许的协议数据包传输通过交换机的数量应不小于50. 5.1.2.3.2多生成树协议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IEEE802.1Q:2005规定的MSTP协议 5.1.2.4虚拟局域网 5.1.2.4.1虚拟局域网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Q;2005规定的VLAN功能 允许的vLAN数量应 不小于16.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VLAN流量限制功能,使特定VLAN上的流量不超过用户的设 定值 5.1.2.4.2GARP虚拟局域网注册协议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Q:2005规定的GVRP协议 5.1.2.5优先级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D:2004规定的流量优先级服务功能 每个端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队列调度算法至少应支持严格优先级和加权循环优先级 算法 5.1.2.6组播 5.1.2.6.1静态组播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静态组播功能,应能够通过管理界面手工添加、删除和修改静态组 播组表项 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宜不小于256 18
GB/T30094一2013 5.1.2.6.2动态组播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IGMPSnooping(IETFRFC454l:2006)的动态组播功能,并 兼容IGMPvl,v2和v3版本 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宜不小于256 5.1.2.6.3GARP组播注册协议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D;2004规定的GMRP协议 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宜不 小于256 5.1.2.7链路聚合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AX;2008规定的LACP协议,实现静态链路聚合和动 态链路聚合功能,且至少应支持4个姓路聚合组 5.1.2.8端口镜像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一对多的端口镜像功能 在镜像端口的被镜像流量总和不超过其 最大吞吐量的情况下,镜像端口不应丢失数据 5.1.2.9逻辑链路控制功能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GB/T15629.,2一2008规定的LL.C类型1功能 5.1.3网络层 5.1.3.1基本功能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Pv4协议(RFC791),基于IP的子网划分功能(IETF RFC950:1985)及IP广播(IETFRFc922;1984)功能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ARP协议(IETFRFC826;1982)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CMPv!协议(IETFRFC792:1981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CMP路由器发现消息协议(IETFRFC1256:1991.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DHCP协议(IETFRFC2131:1997) 5.1.3.2路由功能 5.1.3.2.1直连路由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直连路由功能 5.1.3.2.2静态路由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静态路由功能 5.1.3.2.3动态路由 路由信息协议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RIPv2协议(IETFRFC2453;1998).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OSPFv2协议(IETFRFC2328:1998). 边界网关协议 19
GB/T30094一2013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BGP4协议(IETFRFC4271:2006) 5.1.3.2.4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VRRP协议(IETFRFC3768;2004) 5.1.3.3网络层组播 5.1.3.3.1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GMP协议,并兼容IGMPv1(IETFRFC1112:1989) GMPv2(IETFRFC2236;1997)和IGMPv3(IETFRFc3376;2002) 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应不小 于256 5.1.3.3.2协议独立组播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PIM-SM协议(IETFRFC4601;2006),宜支持PIM DM协议(IETFRFC3973;2005) 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应不小于256 5.2接口功能 5.2.1数据传输介质接口 参见5.1.1.1, 5.2.2管理接口 5.2.2.1带外管理接口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提供至少一个带外管理接口,接口宜为串行接口或/和以太网接口 5.2.2.2带内管理接口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端口宜能作为带内管理接口使用 5.2.3roE输出接口 工作在需要由以太网接口供电场合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具有POE输出接口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POE接口应支持IEEE802.3;2008规定的PSE功能,宜支持IEEE802.3at 2009规定的PSE功能 5.2.4时钟接口 5.2.4.1时间信息输入接口 可以作为PTP主时钟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具有时间信息输人接口 注,时间信息输人接口连接的外部时钟源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授时型GPs/北斗卫星接收机.,IRGB时间统一码信号 源或网络时钟源 5.2.4.2秒脉冲时钟测试接口 支持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具有秒脉冲时钟测试接口 5.3安全功能 5.3.1概述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安全功能 20
GB/T30094一2013 参照ISO/IEC18028-2:2006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规定,表32规定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该体 系结构下的安全要求 表32安全要求 基础设施安全层 安全维 端用户安全面 控制安全面 管理安全面 SSH;TLs/SsL;SNMPv3; 访问控制 802.1X;ACL 802.1X;ACL 802.1X;ACL;权限管理 802.1X;RFc4822 认证 SSH;TIS/SSL;SNMPv3;802.1X 802.1X RFC5709 安全日志;RFc2154 不可否认 安全日志 安全日志 RFC2385 数据机密性 802.1X;ACI 802.1X;ACL 802.1X;ACI ssHH;TLs/SsL;sNMPy3;IPsee MACSee MAcs 通信流安全 Sec;lPSee ssH;TL.s/ssL;SNMPv3;IPsee MACSee MAcSee;lPseC 数据完整性 可用性 抗攻击 抗攻击 抗攻击;网络风暴抑制 隐私 802.1AR 802.1AR 802.1AR 注: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工业现场的总体要求,选择和配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 安全功能 5.3.2安全功能 5.3.2.1网络风暴抑制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网络风暴抑制功能,通过限定每个端口人或/和出方向的已知或 和未知源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数据包的流量带宽,抑制非期望的数据流量 网络风暴抑制的粒度应可由用户设定,最小粒度宜为64Kb/s, 5.3.2.2抗攻击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能够抵御常见的ICMP、TCP、UDPARP等方式的攻击 5.3.2.3访问控制列表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端口的MAC地址和IP地址的访问控制功能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终端设备的IP地址或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绑定功能,使该端口只为 指定IP/MAC地址的设备提供服务 5.3.2.4数据链路层认证和加密 5.3.2.4.1基于IEEE802.1x的身份鉴别和认证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基于IEEE802.1X:2010的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协议,实现 对每个端口的接人设备进行认证的功能,同时可支持密钥交换功能,为数据流加密提供安全的密钥 在支持IEEE802.1X:2010协议的系统中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接人局域网时应作为请求 21
GB/T30094一2013 者进行认证;系统中经过认证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为认证者和/或认证服务器提供认证服务 5.3.2.4.2基于IEEE802.1AE的数据链路层数据加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基于IEEE802.1AE;2006的MACSec协议,对端口数据流进行加/解密 5.3.2.4.3基于IEEE802.1AR的安全设备标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基于IEEE802.1AR;2009的安全设备标识协议,在与IEEE802.1X: 2010结合使用时,在EAPTLS数据包中使用加密的设备标识符 5.3.2.5网络层认证和加密 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IPSec协议族,包括AH协议(IETFRFC4302:2005 或/和ESP协议(IETFRFC4303:2005),以及IKEvl(IETFRFC2409:1998)和IKEv2(IETFRFC 4306:2005)协议 认证算法至少应支持HMAC-MD5(IETFRFCc2104;1997)和HMAC-sHA1(IETFRFc2104 1997);加密算法至少应支持DES-CBCc(IETFRFc1829;1995)和AEsCBc(IETFRFc3602;2003) 5.3.2.6口令和密码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涉及的口令长度应不少于8个AscCI字符,并且应由数字,字符和特殊 符号组成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提供检查机制,保证每个口令至少是由前述的三类符号中的两类组成 宜支持历史口令检查、口令最长使用时间设置、提醒用户定期更改口令的功能 5.3.2.7 权限管理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多级权限管理,为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 5.3.2.8管理方式 5.3.2.8.1SNMPv3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SNMPv3(IETFRFC3410;2002)的管理访问功能 5.3.2.8.2sSs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SSH的管理访问功能,实现加密的CLI方式管理 5.3.2.8.3 HTTPs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TIs/SsL的HTTP管理访问功能,实现加密的web方式管理 5.3.2.9安全日志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对用户流量提供流量日志,用于安全审计 日志应记录配置修改等安全相关事件,报警记录发生的安全违章事件,并以一定的方式通知管理员 5.4 冗余与自愈功能 5.4.1冗余网络 5.4.1.1基于端口的冗余网络 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物理层冗余链路的冗余组网功能,网络拓扑宜以单环型或双 22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GB/T30094-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可以实现数据通信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信息交换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等领域。

在中国,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技术规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30094-201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来进行规范,该规范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性能、接口、安全、可靠性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1.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定义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能够支持工业以太网协议,实现对多个工业以太网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设备。

2.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网络通信中具有以下特点:

  • 高可靠性: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防抖动能力。
  • 大带宽:支持千兆以太网等高速数据传输。
  • 多服务质量(QoS)支持:能够通过优先级队列、流控制等机制实现对不同应用信息的分类和处理。
  • 安全性高:能够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如端口安全、VLAN安全等,保障网络安全。
  • 易于管理:提供Web管理界面、SNMP协议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监控。

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等领域。其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性。

总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GB/T30094-201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工业以太网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高压组合电器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压组合电器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压组合电器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的编号:GB/T30092-2013。高压组合电器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共有25页,发布于2014-05-012013年第25号公告
炉前铁液热分析仪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炉前铁液热分析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炉前铁液热分析仪的编号:GB/T30097-2013。炉前铁液热分析仪共有13页,发布于2014-05-012013年第25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