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809-2021

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

Measuringmethodoftheenergyconsumptionofflatglassfurna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9809-2021。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2022-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1.100
  • 实施日期2022-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1.50M

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9809一2021 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 Measuringethodoftheenergyconsumptionoflatglassfurnaee 2021-03-09发布 2022-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809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广东省 华中莱格标准事务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楠、卢忠伟,刘焕章,黄建斌、杨建军、张凤阁、王立祥、王国华、王宇宏、孟照林
GB/39809一2021 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板玻璃窑炉能耗的测定范围、测定方法和测定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窑炉能耗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全电熔窑炉能耗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1598铂姥10-铂热电偶丝、铂姥13-铂热电偶丝、铂钝30-铂姥6热电偶丝 GB/T15764平板玻璃术语 GB/T16839.1热电偶第1部分电动势规范和允差 GB/T24851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Jc/T648平板玻璃混合料 QB/T2443钢卷尺 术语和定义 GB/T157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窑炉能耗eneryconsumptionoffurnace 测定期内窑炉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消耗的能量 测定方法 4.1直接法 直接法为依据燃料的消耗量,热值及电助熔消耗的电量来计算窑炉能耗 在燃料用量和燃料热值 确定的情况下选用直接法 4.2间接法 间接法为通过测定窑炉体系热平衡来计算窑炉能耗 在燃料消耗量或燃料热值不能准确确定的情 况下应选用间接法
GB/T39809一2021 5 直接法的测定与计算 5.1测定期及要求 测定期为实际统计期,测定要求为窑炉连续稳定生产 5.2燃料消耗量及热值(低位发热量)的测定 5.2.1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计量器具测定的量,计量器具符合GB/T24851的要求 5.2.2热值的测定 应优先采用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上的数值,也可采用国家公布的值(参见附录A). 5.3电助熔热的测定 用电量依据电表读数确定,按电力折标准煤系数转化为能量,按式(1)计算 Q=W×A×29271. 式中 电助熔热,单位为千焦(kJ). Q W -用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 h); 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0.1229kgce/(kw h) A 5.4玻璃液质量的测定 取测定期内统计得到的玻璃液质量 5.5计算方法 取测定期内燃料的消耗量、热值、电量和玻璃液质量,按式(2)计算能耗 E=(m×Q十Q/m 2 式中: 窑炉能耗,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燃料的消耗量,单位为千克(k2) mn Q 电助熔热,单位为千焦(kJ) Q 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间接法的测定与计算 6 6.1间接法的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平衡原理,通过测定输出体系的总能量,即得到输人体系的总能量 窑炉体系能量平衡框 图见图1
GB/39809一2021 容炉表面散热冷却风带出热 孔口射散热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 孔口溢流气体的显热 烟气显热 燃料燃烧热 冷却水带出热 输出 助燃空气显热 玻璃液带出显热 配合科显热 玻璃液带出潜热 雾化介质显热 鼓泡气体显热 电助熔热 图1能量平衡图 6.2测定体系 测定体系包括窑炉的熔化部、澄清部、卡脖冷却部,小炉、蓄热室 以窑炉的外表面和物料进、出窑 炉的界面作为体系与外界的分界面 6.3测定项目 输出体系能量包括玻璃液带出显热、玻璃液带出潜热,窑炉表面散热、孔口辐射散热、孔口溢流气体 显热、冷却水带出热、冷却风带出热、烟气显热和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 输人体系能量包括燃料燃烧热、助燃空气显热、雾化介质显热、鼓泡气体显热、配合料显热、电助 熔热 6.4测定期 测定期为实际测定时间 6.5测定准备 6.5.1查看窑炉的技术资料,了解窑炉的结构、运行状况和经济技术指标,产品的种类、质量、成品率 等初步确定测孔位置,制订测定方案 所用各类仪器仪表及计量设备,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6.5.2 根据测定要求,开好测孔,测孔大小应保证测试仪器配置的采样设备能伸人测孔内 6.5.3 6.5.4测定工作应在生产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 6.6输出体系热量的测定 6.6.1玻璃液带出显热的测定 测定参数 6.6.1.1 出体系玻璃液温度和玻璃液质量
GB/T39809一202 6.6.1.2出体系玻璃液温度的测定 在窑炉流道人口用刚玉保护套管单铂姥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组合的热电偶测温仪测量,感温部 分插人玻璃液中深度应不小于50mm,单铂姥热电偶符合GB/T1598规定的技术要求,精度为I级,热 电偶的允差符合GB/T16839.1的规定 6.6.1.3玻璃液质量的测定 用钢卷尺测玻璃原板宽度,用外径千分尺测玻璃原板厚度 钢卷尺符合QB/T2443规定的I级精 度,外径千分尺符合GB/T1216规定的分度值为0.01mm. 依据式(3)计算玻璃液质量 3 m;=V×B×h×p" 式中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玻璃板拉引速度,单位为米每小时(m/h); V B 玻璃原板宽度,单位为米(m); 玻璃板厚度,单位为米(m); h -玻璃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6.6.1.4计算方法 依据式(4)计算玻璃液带出显热 Q,=m×c× 式中 Q 玻璃液带出显热Q,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玻璃液在0t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计算方法参见 Cbe 附录B 出体系玻璃液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6.6.2玻璃液带出潜热的测定 6.6.2.1测定参数 玻璃液质量、每千克配合料含水量 6.6.2.2玻璃液质量的测定 同6.6.1.3 6.6.2.3每千克配合料含水量的测定 在原料混合机下料口取样测量,按Jc:/T648测定,每天测三次,取平均值 6.6.2.4计算方法 依据式(5)计算玻璃液带出潜热 (5 xIKA.>aA. 347×K×(1一K)十2491×K×KH.o Q=m
GB/39809一2021 式中: -玻璃液带出潜热Q,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各种原料硅酸盐形成反应热(以千克分解氧化物计),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查附录c g 表C.3; 每千克配合料(湿基)中,各种原料引人的分解氧化物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K K8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配合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K 每千克配合料(湿基)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7 n K -每千克配合料实测含水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H,o 6.6.3窑炉表面散热的测定 6.6.3.1测定参数 测定体系内窑体的表面温度和相应的环境温度,窑体表面积 6.6.3.2温度的测定 测定区域及测点位置分布见表1,测定区域内的温度取其测点的平均值 表1窑体表面温度测定区域及测点位置 测定区域 测点位置 熔化部胸墙、澄清部胸墙、冷却部胸墙 每1m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熔化部池底、,澄清部池底冷却部池底 每3m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熔化部池壁,澄清部池壁、冷却部池壁 每1m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每3m 熔化部雕、冷却部殖、蓄热室砍 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1吊墙、熔化部后山墙、冷却部前山墙、,冷却部后山墙、卡脖,小炉 每1m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操作面上蓄热室和操作面下蓄热室 每2nm取一个测点,区域中心点为测点位置 用精度等级不低于2%或士2C的红外测温仪或显示误差值应不大于士1笔的表面热电偶温度计 渊定富炉表面温度;用精度等级不低于2.5%的玻稍温度计测定位于测定区域! m处的环境温度 6.6.3.3表面积的确定 窑体表面积依据设计图纸确定 6.6.3.4计算方法 按式(6)计算每一测定区域的表面散热量 e Q=d,×(一1a×S 式中 各区域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对流辐射换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摄氏度[kJ/(m'hC],按式(7)计算; -测定区域的表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o 各区域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Gmr). S8
GB/T39809一2021 -273 土23 /toi十 20.4×eX 100 100 a,=A×t;一t 1/十 lwi 式中 -取决于散热面位置的系数,按表2取值; Aw 窑体第i区域外表面黑度 表2A、系数值 散热面垂直 散热面位置 散热面向上 散热面向下 11.7 9.2 窑体表面散热量等于各区域表面散热量之和,按式(8)计算 式中 Q 窑体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Q 各区域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6.6.4孔口辐射散热量的测定 6.6.4.1测定参数 孔口敞开时的辐射温度;孔口用金属板盖住时金属板的外表面温度、金属板的面积;孔口用砖材盖 住时孔口砖材内、外表面温度;孔口面积;环境温度 6.6.4.2温度的测定 敞开孔口辐射温度用红外测温仪测定;金属板的外表面温度用红外测温仪测定;砖材外表面温度用 红外测温仪、表面热电偶温度计测定,孔口砖材内表面温度用红外测温仪测定,无法测定时,可用测点附 近的窑体测温热电偶的显示温度替代;用玻璃温度计测定位于测定区域1m处的环境温度 红外测温 仪、表面热电偶温度计精度见6.6.3.2 6.6.4.3孔口,金属板面积的测定 孔口面积依据设计图纸确定 用钢卷尺测定金属板的长度、宽度 6.6.4.4计算方法 孔口敞开辐射散热量依据式(9)计算 十273 十273" -(e Q一 Y化[- ×中,×S 100 式中 Q4 -孔口辐射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黑体辐射系数,C =20.4kJ/m); c 窑体第i个孔口的辐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n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窑体第;个孔口的门孔系数,取决于孔的形状、尺寸及窑墙的厚度,查图2
GB/39809一2021 窑体第;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0 0.9 0.8 0.7 0.6 0.5 0. 0.3 0.2 0. 00.20.60.8 孔的直轻或最小宽度与墙厚之比 说明 -伸长的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图2门孔系数计算图 孔口用金属板盖住时辐射散热量依据式(10)计算 斗xcx["-("门击 (10 Qu- ,×S 式中: Q. -孔口辐射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金属板的黑度,一般取e =0.8; C 黑体辐射系数,C =20.4kkJ/me' h); 第i个金属板外表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窑体第i个孔口的门孔系数,取决于孔的形状、尺寸及窑墙的厚度,查图2 中 -第i个金属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孔口用砖材盖住时辐射散热量依据式(11)计算 习停Xs 11 Qu=3.6× Su×公 式中 Q. -孔口辐射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砖材的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摄氏度[w/(mC] 第i个砖材的厚度,单位为米(m) -第i个金属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At -第i个砖材的内外表面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C)
GB/T39809一2021 6.6.5孔口溢流气体显热的测定 6.6.5.1 测定参数 孔口溢流气体的温度、成分、孔口气体内外静压差 6.6.5.2气体温度、成分的测定 气体温度用刚玉保护套管单铂姥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组合的热电偶测温仪测定,精度见6.6.1.2 采用奥式气体分析仪或其他等效仪器测定O,CO,CO的成分;采用根据定电位电解法或非分散 红外法原理进行测试的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NO,成分;采用根据电导率法、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 散红外法原理进行测试的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sO成分 6.6.5.3气体内外静压差的测定 用U型管压力计或数字压力计与皮托管测定,测定时测压管与气流方向要保持垂直,避免涡流和 漏风的影响 U型管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0Pa,数字压力计精度等级应不低于1% 6.6.5.4计算方法 孔口溢流气体显热依据式(l2)计算 习(V,xe,Xt, Q 12 式中 Q 孔口溢流气体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h); V -孔口溢流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按式(l3)计算; 孔口溢流气体在0一t,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 C],按 C 式(14)计算; -孔口溢流气体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l N区王 V,一士3600×S×ux 13) P又5又 十273 式中 -窑体第i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e -孔口的溢流系数 当0>3.5d 时,u =0,82; 当心<3.5d 时,u,=0.62; -溢流孔口处窑墙厚度,单位为米(m); 溢流孔口当量直径,单位为米(m); 孔口内外静压差,单位为帕(Pa);当A 为正值时,Vv,取正值;当A力,为负值时,V,取 力 负值: 大气压,单位为帕(Pa);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按式(15)计算 M0 孔口溢流气体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4 c,=0.01习X,c 式中 X 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气体中第i组分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lk/miC)],参见附录C Cm 表C.1、表C.2
GB/T39809一2021 15 p,=0.01习X/p 式中 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X 标准状态下气体中各组分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o 6.6.6冷却水带出热的测定 6.6.6.1测定参数 冷却水的流量,冷却水进、出温度 6.6.6.2冷却水流量的测定 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测定或在进水管上安装水表计量 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的精度等级应不低 于1%,水流量计(水表)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1% 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测定点应满足下列要求 选择充满流体的材质均匀质密、易于超声波传输出的管段 安装距离应选择上游大于10倍直管径、下游大于5倍直管径以内无任何阀门、弯头、,变径等均 匀的直管段 6.6.6.3冷却水温度的测定 用玻璃温度计直接测定进、出冷却水的温度 6.6.6.4计算方法 冷却水带出热量依据式(16)计算 Q =4.1868×m×(t'一t (16 式中: Q -冷却水带出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进出体系的冷却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出体系时冷却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进体系时冷却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6.6.7冷却风带出热量的测定 6.6.7.1测定参数 流量断面的截面积,动压、静压、气体流速,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温度、吹向窑体后的反射风温度 6.6.7.2冷却风动压、静压、流速、截面积的测定 测定参数、仪器和仪器精度见表3
GB/T39809一2021 表3测定参数,仪器和仪器精度 测定参数 测定仪器 仪器精度 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微压计 动压 数字压力计精度等级应不低于1%,微压计精度 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U型管 静压 等级应不低于2% 压力计 U型管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0Pa 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热球式 热球式风速计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5% 流速 风速计 钢卷尺符合QB/T2443规定的1级精度 截面积 钢卷尺 气体管道上的测孔,应尽量避免选在靠弯曲、变形和有闸门的地方,避免涡流和漏风的影响;测孔上 游直线管道长大于6D,测孔下游直线管道长大于3D(D为管道直径)》. 圆形管道采用对数-线性法求平均流速的测点位置(测点在相距900的四个半径上取),取法见表4 表4圆形管道测点位置 每个半径的测点数 测点离管壁的距离与管道直径的比值,y/D 0,0320.1350,321 0.0190,0770.1530,2170,.361 矩形管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可采用等面积小矩形法,各小矩形的中心为测定点 划分方法如图3 所示 小矩形的数量取决于管道的边长,沿管道任一边长均匀分布的小矩形数量(测点排数)一般不应 小于表5中所列的数值 说明 小矩形的边长 ab 图3矩形截面测点分布图 表5矩形管道测点数的选择 矩形管道截面边长 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 mm 测点排数 用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测定动压、气体流速时,应使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的测量部分 10
GB/39809一2021 与管道中气体流向平行,最大允许偏差角不得大于10 6.6.7.3冷却风温度的测定 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温度用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C的玻璃温度计在风机人口测定,吹向窑体后 的反射风温度用抽气热电偶在冷却风风嘴处测定,抽气热电偶显示误差值应不大于士3C 6.6.7.4计算方法 用皮托管测定,按式(17)计算冷却风流量 豆a 2又又 V=3600×S×K 17 人N! ×101325又273- 十l 式中 冷却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流量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K 毕托管校正系数; 流量截面内第i点的动压值,单位为帕(Pa); 流量截面内的测点数; 大气压,单位为帕(Pa); 流量截面内的静压,单位为帕(Pa);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 n 流量截面内的气体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用热球式风速计测定,按式(18)计算冷却风流量 w 273 十 p 18 V=3600× ×S 273+入1O1325 式中: V -冷却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Ah); 流量截面内第点气体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w 流量截面内的测点数; 流量截面内的气体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大气压,单位为帕(Pa)3 流量截面内的静压,单位为帕(Pa); 流量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m') Sa 冷却风带出热量按式(19)计算 (19 Qi=V×e'×'一c×t 式中: 冷却风带出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冷却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0~t'冷却风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 C],查附录C表C.1 吹向窑体后的反射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 0t冷却风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C],查附录C表C.1 C 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1
GB/T39809一2021 6.6.8烟气显热的测定 6.6.8.1测定参数 烟气的动压、静压、流速、温度和成分 6.6.8.2烟气动压、静压,流速的测定 测定参数、仪器和仪器精度见6.6.7.2表3 在主烟道截面三等分线上取9个测点如图4(图中小圆 圈为测点位置)测定 图4主烟道截面测点分布图 烟道上的测孔,应尽量避免选在靠弯曲、变形和有闸门的地方,避免涡流和漏风的影响 测孔上游 直线管道长大于6D,测孔下游直线管道长大于3D(D为管道直径) 6.6.8.3烟气温度和成分的测定 用气体分析仪在窑炉的主烟道截面中心点测定烟气成分,测定元件应插人流动气流中间,不得插在 死角区域 用热电偶允差符合GB/T16839.1的铠装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组合的热电偶测温仪测量 窑体各小炉支烟道截面中心点的烟气温度,测三次,取平均值 6.6.8.4计算方法 烟气流量依据式(16)或式(17)计算,理论烟气量按附录D的公式计算 出体系烟气显热依据式(20)计算 Q=V×c,×, 20 式中 出体系烟气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m 出体系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0,烟气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C];按式(14)计算, c 姻气出体系时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6.6.9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的测定 6.6.9.1测定参数 出体系烟气流量,出体系烟气中CO,C,H 的成分 6.6.9.2烟气流量的测定 采用6.6.8中烟气流量的测定数值 12
GB/39809一2021 6.6.9.3co,C,H 成分的测定 用气体分析仪在窑炉的主烟道截面中心点测定 6.6.9.4计算方法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依据式(21)计算 21 Qh=(126×V 十108×Vc, ×V 式中: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Q V 体系烟气中cO的含量(体积分数),%; Vc 体系姻气中C,H 的含量(体积分数),%; V -出体系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6.7输入体系热量测定 6.7.1助燃空气显热的测定 6.7.1.1测定参数 助燃空气动压、静压、流速和人体系温度 6.7.1.2动压、静压、流速的测定 同6.6.7.2 6.7.1.3入体系温度的测定 用玻璃温度计在助燃空气风机人风口测定 6.7.1.4计算方法 助燃空气显热依据式(22)计算 22 Q=V×ck×t 式中 助燃空气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V 助燃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理论空气量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D. ok -助燃空气在0一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 C]查附录C 表C.1; 助燃空气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6.7.2雾化介质显热的测定 6.7.2.1测定参数 雾化介质动压、静压、流速和人体系温度 6.7.2.2动压、静压、流速的测定 同6.6.7.2 13
GB/T39809一2021 6.7.2.3入体系温度的测定 用玻璃温度计在压缩风机进风口测定 6.7.2.4计算方法 雾化介质显热依据式(23)计算 Q=Vw×cwk×1 式中 Q -雾化介质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h); V 压缩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压缩空气在0~.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C],查附录c Cwk 表c.1 -压缩空气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6.7.3配合料显热的测定 6.7.3.1 测定参数 玻璃液质量、配合料温度、碎玻璃人窑温度 6.7.3.2玻璃液质量的测定 同6.6.1.3 6.7.3.3配合料温度、碎玻璃入窑温度的测定 用红外测温仪在投料机下料口测定配合料温度、碎玻璃人窑温度 6.7.3.4计算方法 配合料显热依据式(24)计算 (24 Q一m,×Ku×cn×tn十K×c,×. 式中 -配合料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Q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K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配合料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配合料在0~tn时的平均比热容,一般取cn=0.963kk/kgC); c -配合料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K路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醉玻璃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碎玻璃在0!,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计算方法参见 附录B; -碎玻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6.7.4鼓泡气体显热的测定 6.7.4.1测定参数 鼓泡气体动压、静压,流速和人体系温度 14
GB/39809一2021 6.7.4.2动压、静压、流速的测定 同6.6.7.2. 6.7.4.3入体系温度的测定 用玻璃温度计在鼓泡风机进风口测定 6.7.4.4计算方法 鼓泡气体显热依据式(25)计算 Q=Vaxe.× 25 式中 Q -鼓泡气体显热,位为千焦每小时(k/h); V -鼓泡气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鼓泡气体在0~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m C)],查附录C 表C.1; -鼓泡气体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6.7.5电助熔热的测定 同5.3. 6.7.6燃料热值的测定 同5.2.2 测定报告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窑炉的结构 产品的种类、质量; 燃料的种类; 测定的仪器; 输人体系的能量, 输出体系的能量; 碎玻璃比例 15
GB/T39809一202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见表A.1 表A.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0.7143kgce/kg 原煤 20908kk/kg(5000kcal/kg 洗精煤 26344k/kg(6300kcal/kg 0.9000kgce/kg 洗中煤 8363k/kg(2000kcal/lkg 0.2857kgce/kg 其他洗煤 8363kJ/kg12545kJ/kg" 煤泥 0.2857kgce/kg0.4286kgce/kg (2000kceal/kg -3000kcal/kg 28435kJ/kg(6800kcal/kg) 0.9714kgce/kg 焦炭 石油焦粉 35125kJ/kg(8400kcal/kg 1.1800kgce/kg 原油 1 816k/kg(10000kcal/kg 1.4286kgce/kg 燃料油 41816kk/kg(10000kcal/kg 1,4286kgee/lkg 汽油 13070kk/kg(10300kcal/kg 1,4714kgce/lkg 43070kI .4714 o 煤油 300kcal/kg) /八kg kgce/kg 42652kJ/lkg(10200kcal/kg 柴油 .4571kgee/ 1kg 煤焦油 33453kJ/kg(8000kcal/kg 1.1429kgce/kg 液化石油气 50179/kg(12000kcal/kg 1.7143kgce/kg 炼厂干气 46055kJ/kg(ll000kcal/kg 1.5714kgce/kg 38931k/m'(9310keal/m' 天然气 1.3300kgce/m 16726kJ/nm'17981k/kg 焦炉煤气 0.5714kgce/m'0.6143kgce/m" 4000kcal/m'4300kcal/m' 227kJ/m'(1250kcal/m' 发生炉煤气 0.1786kgce/m 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19235k/m'(4600kcal/ml) 0.6571 kgce/mm" 35544kJ/m'(8500kcal/m' 重油热裂解煤气 1.2143kgce/m' 其他 煤气 焦炭制气 16308kkJ/m'(3900kcal/m' 0.5571kgce/m 压力气化煤气 15054kJ/m'3600kcal/m' 0.5143kgce/m 水煤气 10454kJ/m'(2500kcal/m' 0.3571kgce/m s16划kk(0 粗苯 000kgce/kg 1,4286kgce/m 0.,034121 yM 热力(当量值 kgce/ 电力(当量值 3600kJ/kw[860kcal/(kwh1 0,1229kgce/kwh) 标准煤(折 29271.2kJ/kg(7000keal/kg 1.0000kgce/kg 16
GB/39809一2021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玻璃液平均比热容计算 玻璃液平均比热容采用夏普法,按式(B.1)计算 (B.1 [w(a1+C)十w.(as1+C)十十w.(a.tC] C o.0046+ 式中 玻璃液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一!时玻璃液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gC] 玻璃成分中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we1、w2w 常数,见表B.1; 、C C 常数,见表B1 、aar a1 表B.1夏普比热容计算常数表 SiO B.,O Al,O SO. Mg(O CaO PbO Nag(O KO 0.00196 0,00250 0,00190 0.00348 0,00215 0.00172 0,00005 0.00347 0.00186 a 0.6938 0.8101 0.7390 0.7913 0.8968 0.7155 0.2052 0.7352 0.9332 17
GB/T39809一2021 录 附 资料性附录) 常用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 常用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见表C.1,胫类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见表C.2,各种硅酸盐形成反应 热见表C.3 表c.1常用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c 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 温度 空气 H.o H.s C(O N O. H (C(O SO (干) 1.593 1.277 1.733 1.293 1.305 1.494 1.295 1.302 1.264 00 1.713 1.296 1.317 1.506 1.300 1.290 1.302 1.54 1.813 200 1.796 1.300 1.338 1.522 1.308 1.298 1.311 1.574 1.888 1.871 1.357 300 1.306 1.542 1.318 1.302 1.319 1.608 1.959 400 1.938 1.317 1.378 1.565 1.329 1.302 1.331 1.645 2.018 500 1.997 1.329 1.398 1.585 1.343 1.306 1.344 1.683 2.073 600 2.049 1.341 1.417 1.613 1.357 1.31m 1.361 1.721 2.114 700 2.097 1.354 1.432 1.641 1.371 1.315 1.373 1.759 2.152 800 2.l40 1.367 1.450 1.668 1.385 1.319 1.390 1.796 2.186 900 2.179 1.380 1.465 1.696 1.398 l.323 l.403 1.830 2.215 1.392 .478 1.722 1.327 1.415 1.863 2.214 l000 2.240 1.41l0 2,.245 1.404 1.490 1.750 1.422 1.336 1.428 1.892 2.261 100 1200 2.275 1.415 1.501 1.777 1.433 1.344 1.440 1.922 2.278 1300 2.301 1.426 1.511 1.803 1.444 1l.352 1.449 1.947 1400 2.325 1,436 1.520 1.824 1.454 1.361 1.461 1.972 1500 2.345 1,446 1.529 1.853 1.463 1,369 1,465 1.997 1600 2.368 1.454 1.538 1.877 1.472 1.378 1.470 700 2.387 1.458 1.546 1.900 1.480 1.386 l.478 2.405 1.470 1.554 1.922 1.487 l.394 1.486 l800 表C.2经类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c 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 温度 CH CH CH CH CH C,H CH CHm 1.871 1.566 1.716 2.178 3.069 3,831 4.207 5,212 1.658 2.047 2.1o6 2.504 4.295 4.752 100 3.533 5.924 1.767 2.185 2.328 2.797 4.l4o 4.743 5.233 6.631 200 300 1.892 2.290 2.529 3.077 4.400 5.l62 5.715 7.293 18
GB/T39809一2021 表c.2(续》 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 温度 CH CH CH CH CH CH CH CHa 400 2.022 2.370 2.721 3.337 4.798 5.564 6.196 7.929 500 .57 2.144 2.437 2.893 5.129 5,916 6,627 8.474 2.269 2.508 3.048 5.455 6.271 7.058 9.022 600 3.806 700 2.357 2.575 3.190 4.015 5,769 6.589 7.452 9.319 6.04 9.901 800 2.470 2.629 3.341 4.207 6.887 7.812 900 2.596 2.684 3.450 4.379 6.305 7.159 8.139 10.265 1000 2.709 2.734 3.567 4.542 6.523 7.410 8,444 0.600 表c.3各种硅酸盐形成反应热 气体数量 耗热量 组分 比率 k/kg" m'7kg 序 分解 迎出气 最后产物 以千克 以千克 组分 分解氧 氧化物 以千克体产物 以千克 名称 分子式 分解 化物 分解氧 分解氧 组分计 组分计 化物计 化物计 氧化物组分 石灰石 CacO. CaO CaSiO 1536.6860.4 cO. 0.400 0.224 1.785 0.560 纯碱 Na,C(O. NaO NaiO 951.7" 556.8 cO. 0.360 0.210 1.710 0,.585 SO十 0.363+0.158+ Na.,S(o Na.Sio 2.290 8467.115l4.o 芒硝 Na.O 0.437 cO0. 0.180 0,079 NO. aNo a.sio 硝酸纳 Na.O 4144.91507.3 O 冰晶粉 NaAIF NaO NaSiO 951.7" 碳酸钾 K.CO K.O KSiO. 996.5 678.7" CO. 0.236 0,l60 1.470 0.680 硝石 KNO K.O KSiO 3166.11473.3N.O. 0.239 0.llm 2.150 0,465 1637 co. 0.553 0.479 萎镁石 Mgso MO MO 3466.l 0.264 2.090 CaO十 白云石 CaMg(CO.). CaMg(SiO.2757.41441.5 CO. 0,463 0.241 1.913 0.523 MgO H.Bo B.O B.O 3018.71693.6H.O 0.96o 0.54 1.77o 0.565 砌酸 10 NaBO 酬砂 BO NaSiO 1364.9 H.O 10H.0 12 碳酸锁 BaCO. BaO BaSO. 988,1 768.3 cO0. 0.146 0.013 1.290o 0.775 13 硝酸锁 Ba(NO.) BaO BaSiO. 2260,.91327.2N.O 0.146 0,085 1.710 0,.585 14 硫酸 BaSO. BaO BaSiO 2260.9 15 红丹 PbO PbSiO 1256.0 16氢氧化铝 Al(OH) Al,(O Al,O 1766.81155.6 H.O 0.,656 0.430 l.530 0,655
GB/T39809一2021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理论空气量和烟气量计算 D.1液体燃料理论空气量"(m/kg),理论烟气量v"(m/Akg 液体燃料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分别按式(D1)和式(D2)计算 0.203Qi8 V .D.1 2 000 0.265Qi V" D.2 1000 气体燃料理论空气量V"(m/m'),理论烟气量V"(m/m) D.2 D.2.1煤气 煤气燃料理论空气量V"、理论烟气量V",分别按式(D.3)式(D.6)计算 当Qiw<12500/m时 0.209Qw D,3 000 0.173Qm V" D.4 000 当Qiw>12500kJ/m时 0.26Q w V"一 0.25 D.5 1000 0,272Q I " 十0.25 D.6 1000 D.2.2天然气 天然气燃料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V”分别按式(D.7)和式(D.8)计算 0.2639Qim 十0,02 D.7 1000 0.2639Qiw 十0.02 D.8 1000

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GB/T39809-2021解读

一、引言

平板玻璃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合理的能耗测定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GB/T39809-2021作为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的最新标准,将对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标准概述

GB/T39809-202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4月9日发布的《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方法》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平板玻璃生产窑炉,旨在规范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的方法和过程。

三、标准内容

GB/T39809-2021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术语和定义
  2. 测量原理
  3. 测试设备和工具
  4. 能耗计算方法
  5. 检验和评价

四、实施细节

根据GB/T39809-2021标准,进行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 测试需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 测试时间应选取连续生产周期内的任一时间段
  • 测试样品应随机选择,并应涵盖不同产品规格和工艺参数
  • 测试数据应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GB/T39809-2021为平板玻璃窑炉能耗测定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方法和标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活饮用水外置式膜过滤系统设计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外置式膜过滤系统设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生活饮用水外置式膜过滤系统设计规范的编号:GB/T39808-2021。生活饮用水外置式膜过滤系统设计规范共有11页,发布于2021-10-01
高纯银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纯银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纯银锭的编号:GB/T39810-2021。高纯银锭共有6页,发布于2021-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