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130-2020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Measuringmethodforadhesionofzinccoatingforgalvanizedproduc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9130-2020。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21-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40.01
  • 实施日期202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5.61M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9130一2020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Measuringmethodforadhesionofzincc0atingforgalvanmizedproducts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130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前、王玉、陈慈辉,刘宝石、蒋光锐、陈统、赵俊卿、古兵平、唐牧、苏富国、 张海华、管新华
GB/39130一2020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镀锌产品锌层、锌铁合金、锌铝合金以及铝锌合金产品镀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术语及 定义、试样、弯曲试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0.1mm一3.0mm镀锌、锌铁合金、锌铝合金以及铝锌合金镀层钢板(钢带)镀 层附着性的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粉化 p0wdering 由于锌铁合金镀层内部失效而形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物的现象 3.2 反射率 refectivity R 对垂直人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的大小 注:以百分数(%)计 3.3 powderwidthintape 胶带粉末宽度 粉化试验时,带状粉末在胶带上展开的宽度 注单位为毫米(mm). 试样 4.1 -般要求 试验应使用方形或矩形试样 样坯的切取位置、方向及数量应按照GB/T2975或相关产品标准的 要求 双面镀层产品的两面都应取样进行检测,若一个试样可以完成双面测试,则只取一个样品 试样应平整无变形,边缘不应有毛刺,表面干净无油污、腐蚀物 试验前,不可对试样进行任何锤打、撞击或冷、热加工
GB/T39130一2020 试样棱边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划痕 试验应在10C35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控制有严格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23士5)c 以内 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士2)C,湿度为50%士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 进行试验 4.2试样尺寸 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 说明 试样厚度; -试样宽度 -试样长度 图1试样尺寸 试样厚度应为原产品厚度 mm200 试样宽度应根据试样厚度和试验设备确定,一般在25 mm,推荐使用100mm或 150mm 试样长度至少为宽度的2倍 5 弯曲试验 5.1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一般锌铁合金镀层采用V型弯曲试验方法评定,其他类型镀层采用180"弯曲试验方 法评定 试验时,应匀速、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仲裁时,试验速率采用(1士0.2)mm/s 5.2试验装置 5.2.1通用要求 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 平压式弯曲装置示意图,如图2a)所示 a D配有一个V型模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示意图,如图2b)所示
GB/39130一2020 a 平压式(180°)弯曲装置 D V型弯曲装置 说明 试样厚度; 弯曲压头直径; V型槽边长 压头倒圆半径; 压模角度; 施加的作用力 图2弯曲装置示意图 注图2b)中下模一般带有圆弧或开槽口 弯曲装置示意图符号说明如表1 表1弯曲装置示意图符号和说明 符号 说明 尺寸 试样厚度 3.0mm 弯曲压头直径 按相应产品标准或协议 D V型槽边长 推荐采用30 mm 压头倒圆半径 0.5mm1.5mmm 压模角度 45",60",75",90”" 5.2.2弯曲装置 试验装置由压力机及有足够硬度的支座构成,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保证试样弯曲成形 弯曲压头和支座与试样的接触面应平坦 使用平压式弯曲装置时,压头侧面长度应不小于试样宽 度,使用V型弯曲装置时,弯曲压头及支座宽度应不小于试样宽度 弯曲压头应有足够的刚性,试验过程中不应有变形 5.3试验方法 5.3.1 180弯曲试验 首先对试样进行初步弯曲,然后将试样放置于平压式弯曲装置[图2a)]中的平行压板之间,试验时
GB/T39130一2020 可以加或不加内置垫块,垫块厚度等于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通常为试样厚度的整数倍 除非产品标准 另有规定,一般不加内置垫块 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两臂平行,检查试样弯曲外表 面镀层开裂、脱落情况,按照目测法评价镀层附着性 5.3.2V型弯曲试验 V型弯曲试验是将试样放置在V型弯曲装置[图2b)]上进行弯曲变形,试样测试面面向弯曲压 头,连续施加压力达到规定弯曲角度后,保持2s5s,再将试样弯曲角压平,检查测试面镀层粉化剥离 情况,按照胶带法评价镀层附着性 弯曲角度应符合协议要求 当协议没有规定时,试样厚度不大于1.0mm时,可采用60"弯曲试验 试样厚度大于1.0mm时,可采用75”弯曲试验 5.4测量及结果评价 5.4.1 180"弯曲试验 -目测法 检查试样弯曲部位外表面,评价距试样边部5mm以外锌层开裂,脱落情况 若另有规定,按产品 标准或技术协议执行 按表2和附录A评级,当级别介于两个级别之间时,可评半级 当试验由多个试样组成时,最终结果由该组试样中脱落程度最大对应的级别表示 表2弯曲试验目视法评价标准 对应图谱 级别 描述 1级 图A. 无锌层脱落,弯曲面平滑,无明显裂纹 2级 图A.2 无锌层脱落,弯曲面内有轻微裂纹 3级 图A.3 弯曲面有粒状脱锌,或弯曲面有明显裂纹,或抚摸弯曲面有明显针刺感 弯曲面有块状脱锌,或弯曲面锌层起翘 4级 图A.4 5级 图A.5 弯曲面镀层完全脱落,或弯曲面锌层严重起翘 5.4.2V型弯曲试验胶带法 5.4.2.1将粘结强度为(1l土1)N/25mm的胶带贴在测试面变形部位,用手指按压胶带,使贴附处无气 泡 在胶带与试样间约60"图3)下,一次快速撕下胶带,然后选择胶带目测法或反射率仪法进行评价
GB/39130一2020 V型弯曲试样 压平试样 b 粘贴胶带并抚平 捏住胶带斜向上快速撕下 图3胶带法测试示意图 5.4.2.2胶带目测法 按表3和附录B图谱谐,目测评价黏附在胶带上的粉末(镀层的粉化剥离)形态,当级别介于两个级 别之间时,可评半级 当试验由多个试样组成时,试验结果用该组试样中脱落程度最大对应的级别表示 表3弯曲试验胶带目测法评价标准 级别 对应图谱 描述 图B.l 1级 胶带上显示无粉化或极少量粉化现象产生 2级 图B.2 胶带上显示有许多细小的线状粉化现象产生 3级 图B3 胶带上显示在窄小的区域有许多线状或片状粉化现象产生 4级 图B.4 胶带上显示在整个区域有许多大的线状或片状粉化现象产生 5级 图B.5 胶带上显示镀层基本完全剥落 5.4.2.3反射率法 使用反射率仪测量黏附在胶带上的粉末(镀层的粉化剥离)的反射率大小 反射率仪探测头应为矩 形,推荐光斑测试面积为12mm×7mm,经标准白板校准后方可使用,标准白板的标准反射率应在(85 士5)%以内,波动不超过士1% 测试白板的反射率应在80%95%,色泽均匀,整张白板反射率均匀性应在士1%以内,且无明显 可见的裂纹、杂质、气泡等缺陷 将胶带快速黏附到测试白板上,沿胶带长度方向匀速移动,找出胶带上粉末反射率最小的区域,多
GB/T39130一2020 次测量该区域,记录最小值 测量时,反射率仪探测头距离测量面应不超过5mm,且探测头尽可能的 垂直于测量面,为方便观察,探测头与测量面的角度应不超过5" 同时,当试样厚度a不大于1.0mm时,反射率仪探测头光斑长轴方向平行于胶带剥离长度方向 试样厚度a大于1.0mm时,反射率仪探测头光斑长轴方向垂直于胶带剥离长度方向,如图4所示 胶带 12mm 移动方向 光斑 a)a<1.0mm 胶带 移动方向 光 斑 b)a>1.0mm 图4不同试样厚度下反射率仪探测头光斑方位及移动方向 测量粉化宽度时,应在明显界限处划线,一般取最大宽度处,采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两直线内侧 之间距离并记录 按表4,对黏附在胶带上的胶带粉末宽度L和反射率R进行评价定级 先目测镀层是否完全剥 落,再测量胶带粉末的最大宽度,若宽度L不小于5mm时,应直接评定为4级,然后再根据反射率R 的测量结果评定、细分附着性级别 表4弯曲试验胶带反射率法评价标准 R/% 级别 L/mm a<1.0mm a>1.0mm 1级 R57 R>54 2级 50GB/39130一202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编号; a b 试样标识(牌号,取样方向等); c 试样形状和尺寸; d 试验方法; e 试验结果
GB/T39130?2020 ? A 淶??) 180"鼶? 180"鼶???A.1??A.5 ?A.11 ?A.22 ?A.33 ?A.44 ?A.55
GB/39130一2020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V型弯曲试验级别评定图谱 V型弯曲试验级别评定图谱见图B.1一图B.5 图B.11级 图B.22级 图B.33级 图B.44级 图B.55级
GB/T39130一2020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用冲击法评价镀层的附着性 C.1 介绍 本附录给出了用球冲试验方法和双杯试验方法评价镀层的附着性的原理、装置,试样,试验条件、结果 计算及试验报告等,适用于厚度为0.1mm3.0mm镀锌及锌铁合金镀层钢板(钢带)镀层附着性的测量 C.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由基座、冲模、压模、冲头等部分组成 冲模、压模和冲头等应有足够的刚性,工作表面 的维氏硬度至少为750HV30,试验过程中不应产生变形、转动 冲模,压模应淖火且接触试样的表面应是抛光面,压模孔径应大于冲头球形直径,压模内侧圆角半 径应为(0.65士0.1)mm 冲头端部为半球形并抛光,球形直径应为(20.00士2)mm,球面部分的中心与冲模、压模轴的轴心偏 离应不大于0.1mm 冲头初始位置与压模间距应不小于10mm 试验装置应可设定单次或两次冲程,冲程显示分度为0.1mm或更高精度 试验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恒定夹紧力,以确保夹紧试样 C.3试验方法 C.3.1一般要求 除协议要求外,一般纯锌镀层采用球冲试验方法评定,合金化镀层采用双杯试验方法评定 C.3.2球冲试验方法 把试样固定在压模及冲模之间,并使冲头半球形的顶端与试样接触,冲头处于零位,调整试样位置, 使冲头的中心轴与试样的交点距试样各边不小于35mm 开启试验机,使冲头的半球形顶端以恒速推向试样.冲头速度一般控制在(0.2士0.1)mm/s以内,直 至规定深度或试样冲击颈部临界破裂 C.3.3双杯试验方法 设定首次冲程(一般为8.9nmm),将试样插人压模和垫模之间,测试面面向垫模,完成首次冲压 冲 头复位,取出试样180"翻转后,冲出的凸起向下 将试样插人压模和垫模之间,确保凸起部位位于垫模 中心,设定第二冲程(一般为6.3mm),完成第二冲程的冲压 冲压速度应控制在(3士1)mm/s以内,两边测量部位距钢板宽度边缘约80mm. 注 ,推荐在试样非观察面涂少量的润滑油以免损伤冲头 C.4测量及结果评价 球冲试验方法- -胶带法 C.4.1 用剥离强度为(11士1)N/25mm的胶带紧贴在被冲凸的部位,撕下胶带,观察试样表面粘贴处是 否有镀层开裂或脱落,参照表c.I评级,试验结果取一组试样中的最大级别发报告 若采用冲击试样颈部临界破裂冲压时,也可用镀层未脱落时的最大冲程来表示 10
GB/39130一2020 表C.1球冲试验胶带目测法评价标准 级别 描述 1级 试样表面无脱落现象产生 2级 试样表面有少量1mm~2mm的脱落现象产生 8级 试样表面有大于2mm'的脱落现象产生 4级 试样表面有许多大的斑块脱落现象产生 5级 试样表面镀层基本完全剥落 C.4.2双杯试验方法目视法 观察凹杯内侧是否有镀层开裂或脱落,参照表c.2或图谱c.1评级,当级别介于两个级别之间时. 允许评半级 试验结果取一组试样中的最大级别发报告 表C.2双杯试验胶带目测法评价标准 级别 对应图谱 描述 1级 图C.1 凹槽处无粉化或少量粉化颗粒,用手触摸无明显粉末 2级 图C.2 凹槽处有细小的粉化颗粒,用手触摸有微量粉末 3级 图C.3 凹槽与鼓起区域内有粉状颗粒,目视有明显粉末 凹槽与鼓起区域不超过1/3处目视有较大粉末颗粒 4级 图C.4 5级 图c.5 凹槽与鼓起区域目视有片状剥落物 双杯试验方法评级图谱见图c.1~图c.5 图C.11级 图C.22级 图C.33级 图C,44级 图C.55级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GB/T39130-2020

镀锌产品是将钢铁表面涂上一层锌层,以防止钢材表面被氧化产生腐蚀。而锌层的附着性则是镀锌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GB/T39130-2020》标准,旨在规范锌层附着性的测试方法。 该标准主要包括了两种测试方法:交叉切割法和倒角拉伸法。其中,交叉切割法适用于镀锌薄板、薄带、线材等产品;倒角拉伸法适用于厚板及其他较厚产品。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仪器设备要求都有详细规定,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交叉切割法是通过在样品表面用刀片切割交叉网格状的刻线,然后使用胶带将刻线粘起来。通过拉扯胶带,观察锌层是否脱落、剥离或发生裂纹等情况来评估锌层的附着性能。 而倒角拉伸法则是将样品制成一定大小的条形试件,然后在试件两侧进行倒角,以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影响。接着,在试件上施加拉伸力,观察锌层是否与基材产生分离或断裂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方法只是评估锌层附着性的一种手段,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镀锌工艺、使用环境等。同时,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时应符合标准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总之,《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GB/T39130-2020》标准的出台,为镀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指导。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规定,才能确保镀锌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也在不断涌现。例如电化学阻抗谱法、微区拉伸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锌层附着性的性能,并且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等特点。未来,这些新型方法和设备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锌层附着性测试技术的发展。 总之,锌层附着性是镀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GB/T39130-2020》标准为锌层附着性测试提供了规范,但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回收硒原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回收硒原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回收硒原料的编号:GB/T39150-2020。回收硒原料共有11页,发布于2021-09-01
耐火材料抗熔融铝合金侵蚀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耐火材料抗熔融铝合金侵蚀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耐火材料抗熔融铝合金侵蚀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9146-2020。耐火材料抗熔融铝合金侵蚀试验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21-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