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218-2014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

Metallicmaterials—Determinationofresidualstress—Sectioningrelaxationstrain-gage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的编号:GB/T31218-2014。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15-05-012014年第2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040.10
  • 实施日期2015-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519.62KB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


国家标准 GB/T31218一2014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 全释放应变法 Metallicmaterials一Determinationofresidualstress- Seetioningrelaxationstrain-gagemethod 2014-09-30发布 2015-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218一2014 目 次 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说明 原理 设备和应变计 测量步骤 误差分析 测量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阻应变计测量(媒缝)三向残余应力的方法 R-N切割法及其修正程序 参考文献
GB/T31218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海军 工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柴锋,陈怀宁,余立、,薛欢、彭文杰、刘冬,祝洪川、安建平,朱利洪、侯海量、 汪选国 m
GB/T31218一2014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 全释放应变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全释放法测定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说明、原理、测量设 备、测量步骤,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一定体积单元内的平均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92一2010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 JG623电阻应变仪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释放应变 relaXedstrain Ae 在试件被切割后,由于原始残余应力场的释放导致的应变变化量 符号和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说明见表1 表1符号和说明 符号 说明 单位 被测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最大应变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逆时针为正 释放应变 应变计上应变栅1的释放应变 应变计上应变栅2的释放应变 Ae 应变计上应变栅3的释放应变 Ae 被测材料的泊松比 沿应变计1方向的残余应力 MPa
GB/I31218一2014 表1(续 符号 明 单位 说 MPa 沿应变计3方向的残余应力 MPa 沿工方向的残余应力(主应力方向)》 MPa 沿y方向的残余应力(主应力方向 原理 在含有残余应力的试件中如焊接试板),由于材料的整体性经分割切块后,原切割试件中残余应力 就要发生变化(所谓的应力释放,见图1),导致试块的尺寸也要发生相应变化;拉应力区材料缩短,压应 力区材料伸长 这种缩短或伸长的变化量可以由长度敏感的测试元件获得,如电阻应变计或机械引伸 仪,测得的相对长度变化量就是应变变化,即释放应变 附录A介绍了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方法 释放应变与残余应力的关系始终满足虎克定律,根据一维和二维应力场(由不同类型的应变计获 得),采用7.8中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最终的残余应力大小 在附录B推荐了三维应力场的测量 方法 -焊缝 切割线1 切割线2-切割线7 母 母母母母 梅梅海海猫 应变计 切割线8 图1全释放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示意图 设备和应变计 6.1应变记录仪 应变仪至少应满足JJG;623中的1.0级要求,并应经计量部门定期检定 连接应变计和应变仪的 导线应尽量短,一般不应超过10m 6.2 应变计 6.2.1宜选用图2所示的单向、双向或三向应变计 图2e)中敏感栅1和敏感栅3成90,敏感栅2与 敏感栅1成45或135" 常用的应变计为常温箱式应变计(花>,电阻值为120Q或0Q. 6.2.2为了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所选用的应变计(花)外形基底尺寸不宜太大,长宽尺寸推荐5mmm 10mm;敏感栅的长宽尺寸为1mm一3mm
GB/T31218一2014 a 单向 b 双向 三向 图2全释放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用应变计示意图 测量步骤 7.1被测构件的表面准备 7.1.1确定测量位置 测量位置的划定原则是根据应力分布特点和应力分析要求进行,还需考虑被测构件表面附近的实 际空间状态 7.1.2表面处理 对于不平整的测量表面,如焊缝或氧化皮等,需事先进行适当的磨光处理 采用机械磨削有可能引 人新的应力,打磨时要用力均匀,适当、轻柔,避免磨削量过大致使温度过高而产生新的应力 经过粗磨 的或原始平整的表面,采用抛光砂布轮进行抛光处理,或直接采用100井一200井的砂布(纸),在平整的 表面作手工打磨处理,打磨时可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来回进行 7.2应变计的选用 7.2.1根据不同的应力场选用相应应变计;单向应力场选用单向应变计,双向应力场选用双向或三向 应变计 7.2.2如要测量确定方向的平面应力,可直接选用双向应变计,粘贴应变计时应使两个相互垂直的应 变栅与所求应力的方向平行;如要测量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则应选用三向应变计 7.3粘贴应变计 7.3.1按应变计生产厂家的推荐要求粘贴应变计,构件表面应事先进行彻底的清洗和脱脂 7.3.2 等背1omm或更长时间,滑与应塞计表面平行方向缓慢揭起塑料膜,仔细观察应变计,确保粘贴 牢固 7.3.3应变计自然干燥1h左右,检查应变平衡情况,如果出现读数明显不稳的情况,应查找原因并解 决,无法解决的应重新贴片 7.3.4如条件容许,可以将工件整体放人烘箱进行60C一70C保温0.1h一1h(取决于板厚)的升温 干燥,不能放人烘箱的可采取局部加热保温的办法,使包含应变计的材料经受高温烘烤,避免后期切割 加工引起应变计读数飘移
GB/I31218一2014 7.4应变计防护 7.4.1应变计经过高温烘烤后进行表面防护 7.4.2应变计防护前应将应变栅引出线固定好,防护用的物质可以根据切割时的环境选用石蜡、环氧 树脂、硅胶等 7.4.3由于需要进行切割,应变计的防护十分重要,目的是避免应变计受潮和碰撞 7.5应变初值的读取 应变计防护结束后,进行应变计初始平衡值的读取并记录,经过1h一12h后可再次读取初值并进 行比较 如果2次的应变输出值相差较大,如大于50e,应间隔相同的时间再次读取 如第2次和第 3次的读数差值仍然大于50E,则应重新贴片 7.6切割分块 7.6.1在获得稳定的初始应变读数后,就可以采用必要的方法实行工件或试板的切割分块 7.6.2切割的目的是让包含应变计单元的材料与周围分离.因而切割工具可以是各种锯切设备、线切 割设备、套孔钻具等 7.6.3为避免切割过程中引起包含应变计的材料单元温度升高超过事先烘烤的温度,应在切割过程中 注意降温 推荐采用自然降温法,必要时也可采用辅助冷却液,冷却液最好是绝缘体 7.6.4切割顺序一般不作规定,但应尽量从利于切割块散热角度出发,先切易于升温的试块 如相关 标准无特殊规定,在图1中,一般先按切割线1进行切割,然后按切割线2切割线7进行 切割线8也 可以不进行(实际上此时的应力已经释放),但要保证切割线2切割线7应该足够深,建议超过应变计 栅端10mm以上(见图3). >10mm 阿回甲用到 切割线8 图3切割线深度示意图 7.6.5除非相关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为了使应力释放完全,理论上切割的试块越小越好 但是过小 的试块不仅增加切割难度,同时可能造成应变计升温过高甚至引人切削应变 一般情况下,采用边长为 10mm一20mm的正方形尺寸比较合适 应力梯度越大,切刚块应越小,应变栅尺寸的长宽尺寸也应 尽量小 7.6.6切割一般只在平面内进行 如果厚度方向应力梯度较大,还需要沿厚度方向进行分解 7.6.7如果切割不能当天一次完成,建议记录中间数据,作为最终数据之参考
GB/T31218一2014 释放应变的获取 切剐完毕后,待切割试块冷却到室温环境时,读取此时的应变平衡值,用该值减去切剐前的初始应 变值即可得到释放应变A Ae 7.8数据处理 全释放应变法的残余应力计算采用经典的虎克定律 采用单向应变计用式(1)计算 EAe, 采用双向应变计用式(2)计算 Ae1十vAe (2 4e十vAe1) 采用三向应变计用式(3)计算: 2e AE 3 tan28 AE Ae '(ani十;)士 e E十e ecos28 V厄 其中;8是ai,,中的较大值与最大应力的夹角,逆时针为正,范围士x/4,单位弧度 如直接求解主应力,则有: L二'(d+就)士一'-,=了干 夹角8求解方式同上,意义为Ae中的较大值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误差分析 任何一种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均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全释放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的主要误差来源 有以下几个方面残余应力场的不均匀性、应变计粘贴质量、切割过程的可靠性等 8.1残余应力的影响 残余应力场的不均匀性分为平面不均匀性和厚度方向不均匀性,两者均对残余应力测量结果造成 影响,影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不均匀性的梯度,一方面取决于切割试块的大小 8.2应变计粘贴质量 应变计的粘贴应保证胶底整体均匀,同时胶层不能太厚 8.3切割过程可靠性 在切剐过程中,要保证温升低于应变计烘烤温度,要使切剐边缘尽量接近应变计,利于应力完全释 放;但又要保证一定的距离,避免切割边的塑性变形和高温造成附加应力 一般推荐的边缘距离为 3mm5mm
GB/I31218一2014 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测点位置; 测试条件说明,包括被测试材料牌号,所采用的应变计等 c d 残余应力测量结果
GB/T31218一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方法 A.1试验原理 将电阻应变计粘贴在试样表面,通过电阻应变仪测量试样受力变形时所引起的电阻变化,并将其变 化量转化为应变值 A.2试验仪器 A.2. 测量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或动态应变仪应按JJG623进行检验 A.2.2电阻应变计应符合GB/T13992一2010中的A级要求 A.3试样 A.3.1试样的制备及加工应符合本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要求 A.3.2弯曲试样应符合相关试验标准或产品的技术要求规定 A.3.3试样尺寸应满足应变计的尺寸要求,对于矩形截面试样最小宽度不小于应变计基底宽度 ,对于圆截面试样其平行长度部分直径应不小于10mm 2mm A.4试验 A.4.1外观检查应变计,丝栅引线是否牢固,电阻有无明显变化或出现飘移等现象,每个应变栅之间的 阻值偏差最好不超过士0.1Q A.4.2试样贴片处应进行必要的机械打磨,表面粗糙度Ra在1.6m一2.5m为宜 用划针在测点处 划出贴片定位线,用浸有丙酮或无水乙醇脱脂棉球将贴片位置及周围擦洗干净,直至棉球洁白为止 A.4.3在应变计基底面涂抹一层薄薄的粘结胶,然后将应变计对准试样的贴片标记处,用一小片塑料 薄膜盖在应变计上,再用大拇指撤压,从应变计一端开始作无滑动的滚动,将应变计下的多余胶水或气 泡排除 A.4.4推荐在拉、压试样轴线两侧对称位置各贴一电阻应变计 A.4.5已安装完毕的电阻应变计,应进行应变计质量检查,检查是否有断丝现象,阻值是否与原来相 同,绝缘电阻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A.4.6测量导线与应变计引出线连接的焊点要小而牢固,并保证焊点与被测表面的良好绝缘 A.4.7导线焊好后,要进行良好的固定 在潮湿和腐蚀环境下,应对应变计及其附近区域均匀涂上防 护层 A.4.8电阻应变计与应变仪的桥路连接通常采用半桥(见图A.1)或全桥见图A.2)方式连接 A.4.8.1半桥接法;将试样两侧各粘贴的沿轴向两电阻应变计(简称工作片)的两端分别接在应变仪的 A,B接线端上,温度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B,C接线端上 当试样轴向受力时,电阻应变仪即可测得对 应试验力下的轴向应变e
GB/I31218一2014 图A.1半桥接法 图A.2全桥接法 A.4.8.2全桥接法;把两片轴向的工作片和两片温度补偿片按图示方法接人应变仪的A,B,C,D接线 端中 当试样轴向受力时,电阻应变仪即可测得对应试验力下的轴向应变e/,因为应变仪显示的应变 是两片应变计的应变之和,所以试样轴向应变应为应变仪所显示值e仪的一半,见式(A.1) (A.1 ,e仪 2
GB/T31218一2014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电阻应变计测量(焊缝)三向残余应力的方法R-N切割法及其修正程序 R-N切剖法是三维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最初由美国的Rostenthal和Norton提 出m,后由日本神户制钢中心研究所高桥英司等人进一步完善 该方法原理比较简单,不需要专门设 备,由于采用切割解剖的方法,使应力释放比较充分,可靠性好,常用此法验证其他测试方法的精度 B.1R-N切割法程序 采用此法测定三向残余应力时,必须准备两块同样的试板 一块用于沿(焊缝)轴向切取纵向薄片 -块用于沿垂直(焊缝)方向切取横向薄片,如图B,.1所示 图B.1三维残余应力检测中的薄片试样切割 在切割纵向薄片时在X-乙平面上,作用在截面上的 ,、了了.将得到完全释放 对于切应力 T,因为它是用来满足端部附近在X方向上力的平衡,因此在薄板中截面上可认为是零 但是由于 r,的释放引起板条的弯曲,故在板条中心产生了沿焊缝轴向的均匀应力,这样由于r,释放的结果,在 均匀应力场中,沿焊缝方向的应力应变变化就是厚度的线性函数 至于了,不论其幅值有多大,对沿焊 缝方向的应力应变变化都没有直接影响,因为它只与Y、乙轴方向上的应力平衡有关 然而,不的松弛 将会引起a,口 的释放 如果和厚度相比,板条的宽度足够窄,那么,会完全释放掉 因此,有必要考 虑了的松弛引起 的变化情况 若薄片的宽度足够窄,可以假定由于作用在截面上的的松弛将会 释放掉所有a,那么就认为 的完全释放引起的 向的应力应变变化是由于o a,的释放将引起在X和乙方向数值为vG、/E的变形 ,乙方向上的这个值看作是固有应 变,在X轴方向的分布是均匀的 按弹性理论,当 个薄板的长度与其厚度相比足够长时至少是2倍 以上),如果在其长轴方向给一个均匀的固有应变,那么在长轴方向上产生的应变在其厚度方向上就按 线性分布 这样,由于口,的释放,在X轴方向上" 上产生的应变变化在厚度方向上就呈线性变化 由于 的消失引起应变的改变,在 方向也必须考虑固有应变,其值分别为g/E和-口/E 可以认为,由于o 的消失在X方向上引起的应变变化仅由 方向上均匀的固有应变所表示,其值为 ug:/E,这样它就成为厚度和由于,的释放在X方向产生的应变变化的线性函数 从上述结果就可以得到均匀应力场中由 和 的释放引起的纵向应力和应变的变化量 ..(Z)="[g,(Z)十d.(Z)]一从 [a,(Z)十a.(Z)]dZ/h一3g2 a,(Z)十d.(Z)]ZlZ/2(h/2)y "十h/2 .,(Z)=H [d,(Z)十d.(Z]dz/hE3, z[a,(Z)十d.(Z)]zaz/2(h/2'E e, J-h/?" J一角/2 B.1
GB/T31218一2014 这里E,和h分别为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板的厚度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应变变化量Ae.,是厚度 的线性函数,而应力变化量Aa..由于a,和a在厚度方向的分布原因,就变得非线性了 因此,当切割纵向薄片时,在长轴X方向上的应力变化呈非线性,而应变变化是线性的 假定Ae7 和a分别代表上下表面的应变变化,那么在不同Z坐标(深度)上的应力释放值见(式B.2): e)Z/hl1十(, B.2 =E[Ae.,n十 十AT 在切取横向薄片时,不存在任何均匀的残余应力场 考虑由于切割截面上应力的松弛导致y方向 应力的变化情况 作用于该截面上的应力松弛导致了 在Y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变化,此时可以按上述纵 向薄片中平行于Y-Z平面上应力松弛时导致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作类似考虑 在这个截面上,应力 和 ,被释放,若薄片足够窄,可以将Y-2平面看作对称平面,剪应力r,T,的值就可以忽略 由 Tre乙y 于 的释放,导致在Y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变化与厚度呈非线性关系,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不存在沿y 轴方向上的均匀应力场,而且由于a,的释放引起的变化,不过这个变化经数值分析表明并不明显, ,可 以忽略 所以就可以从切割的横向薄片中直接测取厚度方向上的 分布 这样看来,切割横向薄月 片时产生的应力应变变化Aa,和,与厚度呈非线性关系,然而若把Ae,看作 厚度的线性丽数,纵向残余应力 的计算仍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 原因就在于Ae,对厚度丽数的线性 偏差是由残余应力a,的释放引起的,其值最多是0.3倍的o,/E,该值的0.3倍,即0.09倍的d/E再贡 献到a,的计算中就显得较小了 如此假定Ae,是厚度的线性丽数后,就有下面的计算公式(式B.3): =E[Ae. (B.3 Ae,)Z/h]十g 现在剩下的工作就是测取残留在纵向和横向薄片中的残余应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继续使用 切片法,即将应变计粘贴这些板条的中间截面上,在纵向薄片上水平贴上测取纵向应力的应变计,将测 取横向应力和厚度方向应力的应变计按各自方向贴在横向薄片上 假定残留在各自薄片中的应力分别 为o.和o,;R,则最终的X和Y方向的残余应力就由式(B,.4)计算 (o,=Aa,十d.R (B.4 ,=山,十a," 在一般的测量中,需要根据释放应变直接计算最终残余应力大小,同时忽略厚度方向应力a的 影响(当厚度不是很大时) 为方便使用,以下给出由于两次切割释放得到的上下表面的最终残余成 的计算公式式(B.5、式(B.6)和 a)以及不同厚度方向上的残余应力 力(o 和(o T\aT B口n 口ia 式B.7): [(Aer十Ae十v(Ae十Ae力 (B.5 Ae,T十Aem)十Ae;十Ae刀 Ae出十AE.m)+(Ae浦十AE B.6 十Ae0十(Ae,月十Ae,0 (Ae, AeB AeAeT Ae;B 芳" 十Ae, Ae Ae十Ae Aen (B.7 B.2三向残余应力测定的修正程序 采用R-N全释放解剖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如果线性和协调条件满足得好,测量的结果就更精确 10o
GB/T31218一2014 如果我们能在切割过程中尽量使内部的应力释放量少,即使应力足够多地留在板内,同时保证试板具有 足够的刚度以防弯曲造成附加变形,就可能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 当所测试板的应力梯度较大时,如表面压应力处理的状态(喷丸等),此时如果还采用R-N薄片切 条法,本质上讲就不可能实现三维残余应力的正确检测 例如当切出纵向薄片时,由于应力a、T,的释 放,将导致该薄片的缩短(a,的释放也可能使该薄片产生缩短),缩短的结果与薄片中仍然残留的表面 层中的压应力叠加,使得薄片产生了超过材料屈服点的压缩塑性变形 由于该变形的不可恢复性,必然 影响表面层附近压应力在下一步切割时的有效释放,从而不可能测出正确结果 所以必须对上述方法 的测量过程进行修正 另外,测量三维残余应力时如果只采用一块试板就能完成,也可看作对上述方法 的改进 对于表层附近存在着很大的应力梯度的情况,为了使得切片时应力释放尽量小,可采用如图B.2所 示的单板三维应力检测解剖程序,具有较高的精度 为进一步减少第一次切削时产生的应变释放量,避 免可能产生弯曲,还可以采用如下切割解剖方法,如图B.3所示 应变计 图B.2采用单块试板检测三维应力的方法 应变计 I平面 图B.3经过修正的单块试板检测三维残余应力的解剖方法 先在试板中心部位切出一个槽,槽的旁边表面事先贴有应变计 在切出的槽与媒缝平行的L平面 上粘贴纵向沿厚度方向分布的应变计;然后将包含所有纵向应变计的部位切割下来 由于此时将粘贴 横向应变计的部位沿厚度方向粘贴的空间暴露出来,可以在厚度方向粘贴横向应变计 最后将包含所 有横向应变计的部位切割下来 考虑到压应力层的深度较浅,在整个截面上所占分量较轻,因而在进行切割释放时,需要格外小心 因为切割边缘如果离应变栅较远,由于压应力释放不充分,表面释放应变受整个截面的影响可能得不到 正确结果;但如果离得太近,又有可能破坏应变计,因此可采用分步锯切法,即首次切割要离应变计较 近,但必须保证不损伤应变计;再次切割时可尽量靠近应变计,使释放应变更准确,同时小心应变计 损坏 某个带有焊缝的复合板经过表面温差处理后的最终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结果示于图B.4 中,图中的虚线是原始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参考曲线D
GB/I31218一2014 400 纵向残余应力o -横向残余应力o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400 15 20 25 0 30 35 至304L表面的距离/mm 图B.4复合板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 12
GB/T31218一2014 参 考 文 献 tton,Amethodof [1]D.Rosenthaland.T.Not measuringtriaxialresidualstressinplates, wedingJournal,1949,246);296s-307e. riaxialresidualstressinheavysec [2]E.Takahashi,K.Iwai,R.Satoh Amethodofmeasuringtrm buttweldments Trans.oftheJapanweldingSociety,1979,10(1):36-45. t1On 陈怀宁,林泉洪,陈亮山 逆焊接加热处理三维残余应力分布及测定方法的研究[].机械强 [3 度,1999,21(3):192-196.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GB/T31218-2014

残余应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去掉外力后仍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应力。金属材料在加工、焊接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形成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测定金属材料残余应力对于材料的疲劳性能评估、产品质量检验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释放应变法是一种测定金属材料残余应力的方法,它通过对材料进行多次加工和退火,消除所有应力,然后再用应变计对样品进行测定,最终得出残余应力的大小。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单一类型的金属材料,而且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样品。此外,全释放应变法还可以测定材料中不同方向上的残余应力。

国家标准GB/T31218-2014《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 全释放应变法》详细规定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求。例如,标准要求在进行全释放应变前,应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消除表面应力;要求在每次加工退火后,必须进行应变计校验等。

总之,全释放应变法是一种可靠的测定金属材料残余应力的方法,它可以为材料的疲劳性能评估、产品质量检验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和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类似的标准

冷冻饮品分类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分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冷冻饮品分类的编号:GB/T30590-2014。冷冻饮品分类共有5页,发布于2015-02-01
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的编号:GB/T3286.6-2014。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5-05-012014年第22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