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9002-2017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Vocabularyforaudio,videoandaudiovisualequipmentand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的编号:GB/T9002-2017。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共有82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7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60.01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2页
  • 文件大小5.39M

以图片形式预览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国家标准 GB/T9002一2017 代替GB/T90021996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oeabularyftorawio.,yiueuandaudioisual equipmentandsystems 2017-05-31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9002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002一1996《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本标准与G;B/T9002一1996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情节描绘板、磁卡录音机、音频页录音机、小型唱片系统、幻灯片复制机等陈旧词汇 -补充了数字音频编码和解码、数字视频编码和解码、数字电视、互联网应用、数字安防监控、数 字音视频信号记录和重放以及新型显示器件和设备等方面的新词汇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 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天津中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 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桂孝,刘全恩、韩捷、徐岩、汪莉、黄伟孙齐锋、路程、齐琪、章霞、沈勇、杨震、 龙跃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002一1988,GB/T90021996
GB/T9002一2017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范围内基础和常用词汇的中英文名称及定义,但不包括 信号传输方面的词汇 本标准适用于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范围内基础和常用词汇的中英文名称及定义,其他领域 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57一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信息技术具有1.5Mbhit/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 GB/T17191.31997 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17975.12010 GB/T17975.3一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 GB/T17975.7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7部分;先进音频编码(AAC) GB/T20090.2一2013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 GB/T22726一2008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 GB/T25724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Y/T155一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22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帖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ISO/IEC10918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和编码(Informationtechnologsy [continuous-tonestillimages) Digitalcompressionandcodingof so/IEc1496-2信息技术音视频对象编码第2部分视频(Informationtechnoley coding" ofaudio-visualobjects一Part2:Visual ISO/IEC14496-3信息技术音视频对象编码第3部分:音频(Informationtechnology Codingofaudio-visualobjects一Part3;Audio so/IEC15444信息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系统(InformationteehnologyJPEG2000 odngss tem image so/IEc15444-3信息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系统第3部分;MotionJPEG2000(Informa- tion techmoloey-JPEG2000imagecodingsystem一Part3.MotionJPEG20o) 1so1EBc33082信息技术在混杂环境中的高效编码相媒体传递第2部分高效视频编码 Informationtechnology一Highefficieneycodingandmediadeliveryinheterogeneousenvironments Part2:Higheffieiencyvideocoding EC61966-2-1多媒体系统和设备色彩测量和管理第2-1部分;色彩管理一默认RGB色空 间sRGB(Multimediasystemsand ColourmeasurementandmanagementPart2-l equpment Colourmanagenment一DefaulRGBColourSpace一sRGB) ITU-TRec,H.264ISO/IEC14496-10 -般音视频业务用先进视频编码(Advanedvideocoding forgenericaudiovisualservices) arametervaluesfo1 ITU-RBT.2020-1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国际交换用参数值(Par
GB/T9002一2017 ltrahighdefinitiontelerision systemsforproduetionandinternationalprogrammeexchange sMPTEsT2036-2一2008超高清晰度电视用于节目制作的声音特性和声道配置(Ultrahigh definit tontelevision一Audiocharacteristicesandaudio) ANSI/NAPMIT7.228音视频系统电子投影固定分辨力投影机Audiovisual Systems Electromicproyeetion一Fixedresolutionprojector) 基础词汇 3.1模拟信号数字化 3.1.1 模拟信号analogsignal 在一段连续时间内,任一瞬间可为任一瞬时值的信号 3.1.2 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 个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其中的信息由有限个经限定的离散值来代表,其特性量可按时间得出 3.1.3 模数转换analogueto-digitalconversionm A/D转换A/Deonversion 将模拟信号变换成具有基本上相同信息的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1.4 数模转换digitatamaogueconversionm D/A转换D/Aconversionm 将数字信号变换成具有基本上相同信息的模拟信号的处理过程 3.1.5 取样sampling 采样 按等长或任意时间间隔取得某一连续变量瞬时量的过程 通常是按相等时间间隔抽取信号样值 3.1.6 取样频率samplingfrequeney 单位时间内的取样次数 3.1.7 取样定理samplingtheorem 给出从取样的离散信号可恢复原连续信号所需最低取样频率的定理 注对频谱标称的从零频率开始的信号,该最低取样频率等于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两倍,满足此定理的取样又称 奈奎斯特(Nyuist)取样 3.1.8 混叠aliasing 混叠失真foldoverdistortion 以不合适的速率对信号取样造成的失真 3.1.9 量化quantizing;quantization 一个量可能具有的值的连续范围分成若干个预定的相邻间隔,在给定间隔中的任一值用该间隔 把 中的单一的预定值来代表的处理 3.1.10 量化位数quantizationbits 取样值表示成二进制数的位数
GB/T9002一2017 3.1.11 量化误差 quantizingerror 量化噪声quantizingnoise 对信号量化引起的信号失真 注1通常指在量化器工作范围内发生的效应 注2,通常表现为叠加的随机噪声 3.1.12 编码codng;eneding 按规定法则,以一序列数位表示信息各单元的处理 3.1.13 抽栅deeimation -种间隔拾取现存样本的亚取样方式 3.1.14 内插interpolation 用从空间上或时间上相邻信号或部分信号得出的信息,重建失掉或略去信号的处理 3.2信源编码和解码 3.2.1 源编码soureecoding 原始图像或声音信息的编码形式,通常有降低信号比特率的目的 注通常应用冗余降低、相关降低或嫡编码,或它们的组合 3.2.2 编码器 enc0der 实现编码的软硬件 3.2.3 解码器deeoder 实现解码的软硬件 3.2.4 差分编码drferentialeding 应用样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的源编码方法 3.2.5 变换编码transformcoding 源编码的一种方法 例如将图像分成子图像,各子图像信号进行线性变换,然后将得出的信号转变 成数字信号 注最普通形式是采用离散变换,得出一序列系数,系数被量化并编码,其目的是降低信号比特率 3.2.6 1coding 嫡编码 entropy 统计编码statistiealcodins 为了降低传输所需比特率而开发的数字信号统计学的数字编码方法 3.2.7 预测编码pre redietiecoding -种基于图像和话音等信息统计特性的编码方法 例如利用图像中相邻像素在灰度上的相关,对 某一像素的灰度值预测偏差进行量化编码
GB/T9002一2017 3.2.8 层次编码hierarchiealeoding 分层编码layeredeoding 基于数据流的特定结构,允许原始信号以若干质量等级重建的一种源编码方法 3.2.9 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etureExpertGroup MIPEG IsO/IECJTC1/SC29/wG11的简称,其任务是研究制定运动图像和声音编码标准 3.2.10 -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eiatedaudiofordigital MIPEG-1标准informatiotechnolog storagemediaatuptoabout1.5Mbit/s MPEG-1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制定,用于比特率约 1.5Mb/、以下数字存储媒体的运动图像及其声音系列编码标准IsO/IEC11172的统称 3.2.11 andassociatedaudio PEG2标准informatontechnoogy一neriecodingfmoinpictures MPEG-2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制定的运动图像及其 声音通用编码系列标准1so/AIEC13818的统称 3.2.12 MPEG-4标准informationteehnology一genericedingofadio-visualobjects MPEG,-4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制定的声音-视频对象 通用编码系列标准SO/IEC14496的统称 3.2.13 互联网流媒体联盟标准InternetstreamingMediaAIianeestandards SMA标准 由互联网流媒体联盟(ISMA)制定并发布的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流媒体系列标准 3.2.14 先进视频编码标准 advancedvideocdingstandard AVS标准 由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制定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 3.3信道编码和调制 3.3.1 信道chamnel 传送信息的存储媒质或通道 3.3.2 信道编码chamnelcoding;channeenecoding 把数字信号转变成匹配于传输信道特性的信号的一种编码形式 注:信道编码中可能特意引人附加的冗余度,例如用于误码控制 3.3.3 交织interleaving 按某种规则,改变数字信号序列顺序的处理
GB/T9002一2017 3.3.4 加扰scrambling 对数据流进行防非授权使用的伪随机化,或把码元序列变换为另一特性更完善、便于传送或存储的 处理 3.3.5 加密eneryption 为了提供条件选取,用于保护要从发端传输到收端的信息处理过程 3.3.6 奇偶校验码parity-eheckcode 按增设校验位,使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偶数规则编码的一种检错码 3.3.7 汉明码Hammingcode -种可检纠错的线性分组码 3.3.8 里德-索罗门码Reed-Solomoncode R-S码R-seode 由里德-索罗门提出的一种纠错码 R-S码以码字为单位构筑,对同一码系,码字所含比特数固定, 具有很强的检错、纠错能力 3.3.9 痛环冗余校验stle redundancycheck CRC -种采用循环码的误码控制方法 注,通常在发端将拟保护的数据块多项式被指定的生成多项式作模2除,将余数作为数据块的校验序则附加于数 据块;收端将整个数据块多项式被同一生成多项式作模2除,按余数值检查数据块有无错误或错误发生的 位置 3.3.10 前向纠错forwarderroreorreetiom FEC 发送端在码流中引人纠错码接收端由收到的码和编码规则,可一定程度纠正信道误码的编码 3.3.11 mbolconstellation 符号星座映射syn maPping 将待传输符号对应成星座图上的信号矢量的过程 3.3.12 调制modlation 以基带信号改变载波信号参数,使其适合信道传输的处理 3.3.13 udseml 基带信号base-bn 发送端调制前和接收端解调制后的信号 3.4数字信号 3.4.1 二进制信号ry signnl -种数字信号,其中每个信元拥有两个许用离散值中的一个
GB/T9002一2017 3.4.2 位 binarydigit 比特bit 二进制数的信息单位,表示一位二进制数,在二进制记数制中使用数字0或1 3.4.3 波特Baud 调制速率的单位或持续时间恒定的信号码元传送速率的单位 3.4.4 码字codeword 代表一个信息单元的一组数位 3.4.5 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eantbit LSB 码字的最低有效位 3.4.6 signifemtht 最高有效位 m0Sst MIsB 码字的最高有效位 3.4.7 字节byte 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用的是8位二进制数 3.4.8 字块bloek 数字信号处理)出于技术或逻辑目的而被视作一个实体的一串记录、一串字或一串字符; 数字信号传输>作为一个单位传输的一组比特或数字 为了便于差错控制,常对这组比特或数字 进行编码处理 3.4.9 比特流bitstream 数据编码表示的比特序列 3.4.10 比特率bitrate 码率 传输二进制码元的速率,即在每秒钟内传送多少个码元,它代表信息在系统中传输的速率 注:常用每秒比特数或二进制波特表示 3.4.11 恒定比特率constantbitrate CBR 码率恒定的比特流 3.4.12 可变比特率variablebitrate VBR 码率不恒定的比特流
GB/T9002一2017 3.4.13 串行传输serialtransmissionm 数字信号码元在单一路径上串联传输 3.4.14 并行传输paralleltransmission -组数字信号码元在相应数目的并行路径上同时传输 3.4.15 白噪声whitenoise 在规定频带内,频谱连续而均匀,功率谱密度不随频率改变的噪声 3.4.16 误码率 errOrrate 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数字信号中错误码元(位、码字或字块)数与总码元数之比 3.4.17 比特误码率biterorratio RER 数字信号中错误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比 3.4.18 误码检测errordeteetion 按编码规则,检测接收或重放信号中错误码元的过程 3.4.19 errorcorrection 误码纠正 按编码规则,纠正接收或重放信号中错误码元的处理 3.4.20 误码掩蔽errorconeealment 按某种算法,减轻从接收或重放信号中检测出但未纠正的错误码元造成主观影响的处理 3.4.21 误码控制errorcontrol 降低数字信号记录、处理及传输中差错影响之技术的总称 3.4.22 数据保护dataproteetion 实施适当的行政、技术或物理手段,以防止未授权的有意或无意泄露、修改或破坏数据 3.4.23 水印技术watermarkteehnoloy 将标识以显式或隐式嵌人信息中,不影响信息使用价值,但可用来确认拥有者,或判断是否遭篡改 等的技术 嵌人的标识也可用来传送隐秘信息 声学和音频 4.1声学 4.1.1 声 sound 声波 弹性媒质中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 注,这种机械振动状态在媒质中的传播称为声波
GB/T9002一2017 4.1.2 可听声adblesoundl 能引起听觉的声振荡或声振荡引起的听觉,频率范围约16Hz16kHz 4.1.3 超声ultrasound;ultrasonicsound 频率高于可听声频率上限的声振荡 4.1.4 次声infrasound;infra让-audiblesound;infrasonicsound 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下限的声振荡 4.1.5 声场soundfield 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 4.1.6 自由声场freesoundfield 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边界影响可以不计的声场 4.1.7 umdpresure 声压 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 注1: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Pa) 注2除另有规定,使用时一般指有效声压 4.1.8 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 注1单位为贝尔,简称贝(B),通常换算为分贝(dlB). 注2:空气中基准声压为20APa,水中基准声压为lAPa 4.1.9 声功率soundpower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 注;单位为瓦(Ww) 4.1.10 声功率级soundpowerlevel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 注1:单位为贝尔,简称贝(B),通常换算为分贝(dB) 注2:基准声功率为1pw 4.1.11 粉红噪声pinknoise 功率谱密度与频率成反比的噪声 4.1.12 anechoicroom 消声室 边界有效地吸收所有人射声、使空间的中心部位形成自由声场的房间 4.1.13 reverberationroom 混响室 专门设计成具有较长混响时间,以便让声场尽量扩散的房间
GB/T9002一2017 4.1.14 混响时间 revererationtime 声音已达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衰减60dB)所需要的 时间 注:单位为秒(s). 4.1.15 倍频程oetave 0ct 两个基频相比为2的声信号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2技术参数 4.2.1 噪声电压 noisevoltage 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当输人端不加有用信号时的无用信号输出电压 4.2.2 信噪比signalt0-noiseratio 参考电压与噪声电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 注单位为分贝(dB. 4.2.3 haronicdistortionm 谐波失真 输人信号为正弦波信号时,用输出信号中的谐波信号与总输出信号之比表示的幅度非线性 注:这些信号可以用功率、电压或声压表示 4.2.4 调制失真modulationdistortion 输人信号由大振幅低频信号和小振幅高频信号构成时所产生的互调失真 4.2.5 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distortionm 当输人频率为f1、f、的正弦波信号(至少两个)时,用频率为pf十gf+(其中力q为 正、负整数)的输出信号与总输出信号之比表示的幅度非线性 注:这些信号可以用功率、电压或声压表示 4.2.6 串音衰减cross-talkattenuation A通道输人额定信号时,该通道额定输出信号电压与串人B通道的无用输出信号电压之比,取以 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 注:单位为分贝(dB). 4.2.7 分离度separation A通道的额定输出信号电压与B通道输人额定信号时泄漏到A通道的输出信号电压之比,取以10 为底的对数乘以20 注单位为分贝(dB) 4.2.8 level 电压电平oage 以所测电压和参考电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表示的电平
GB/T9002一2017 注1:优选参考电压为1V,单位为分贝(dB) 注2;无线电通信和广播传输中参考电压取0.775V,单位为dB. 4.2.9 )dBm0dlBm o 阻抗为600Q时,以1mw为0dB的功率量的单位 4.2.10 dBudBu 以0.775V(有效值)为参考电压时的电压电平单位 dBu的计算只考虑电压本身,而不考虑与相应 的电功率电平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阻抗是否为600Q. 4.2.11 模拟满刻度幅度analoguefull-scealeamplitde 相对于数字满刻度电平,被测设备的模拟输人信号的标称电平 4.2.12 满刻度电平fulsealelevel S 正弦波信号正峰值电平达到的数字满刻度正值,保留负值最大码但不用 示例l6bit时,最大正值是7PFFH,最大负值是8001H 4.2.13 数字信号电平digitalsignallevel dBs 表征数字信号的幅度大小 dBps=20lg(A/B 式中 dB 数字信号电平; A 所测信号的有效值; B -在数字域是相对于满刻度电平的正弦波信号有效值,在模拟域是相对于模拟满刻度电平 的正弦波信号有效值 4.3音质评价 4.3.1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subjectiveassessmentofsoundquality 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听音者的主观感受评价电声系统和产品的声音质量 4.3.2 典型节目typiealprgramme 能代表某种类型节目特征,对主观评价电声系统和产品声音质量有较大贡献的节目 4.3.3 丰满度funes 声音丰满的程度 丰满指中低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宜,听感温暖、舒适、有弹性 4.3.4 明亮度briliance 声音明亮的程度 明亮指高、中音充分,但不过分,听感明朗,声音透明活跃、谐音丰富而有振 铃感 4.3.5 清晰度artieulation 声音清晰的程度 清晰指语言可懂度好,乐音层次分明,声音清楚,有清澈见底之感 10
GB/T9002一2017 4.3.6 柔和 mellow 声音松弛而不紧,中、低音能量充足,高音适量而不刺耳,听感亮而圆润、悦耳、亲切、舒服,有声音纯 正、力度恰如其分、音色优美之感 4.3.7 力度dynamics 声音铿有力,出得来,有总体感,能反映声源的动态范围 4.3.8 平衡度balanee 节目各声部比例协调、均匀的程度 4.3.9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声音空间定位的准确度 4.3.10 时间分辨率 timereSolutior 声音数据流的时间定位精度 4.3.11 响度loudness 将声音按由弱到强排序的听觉属性 主要取决于激励的声压级,但还与频率、波形和持续时间 有关 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5.1数字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5.1.1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digitalaudiocodingwithbitratereduction 利用人们的听,空间/时间掩蔽效应及方向感等听觉特性和声音信息的统计特性,压缩数字声音 信号比特率的处理 5.1.2 波形编码waermeding 力图使重建的声音信号波形保持原声音信号波形形状的音频编码 5.1.3 参数编码parametriccoding 对提取的语音信号特征参数或分解的语音信号基本元素进行的参数化音频编码 5.1.4 自适应预测编码adaptiveprelietivecoding APC 利用语音信号样值间的相关性,对输人样值与前一时刻的预测值之差编码,并针对语音信号的非平 稳特点,用自适应预测和自适应量化技术,令预测器和量化器的参数随输人信号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 的音频编码 5.1.5 感知编码pereptualeoding 基于听觉心理声学特性,保留能被听觉感知的声音信号,在时域和频域处理量化噪声,减少音频信 1
GB/T9002一2017 号数据量而又可保证音质的一种有损音频编码 注:子带音频编码和变换音频编码都属感知编码 5.1.6 混合编码hybridcoding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音频编码方法的编码 5.1.7 子带音频编码sub-bandaudioeoding 将 --特定频带内的数字声音信号分成若干子带,按特定模型对子带进行处理,在保证特定业务所需 声音质量下,进行比特率压缩的音频编码 5.1.8 自适应变换声学编码adaptivetransformacousticcoding AIRAc 用正交镜像滤波器(QMF)分成子带的音频信号,经改进型离散余弦变换(MDCT)或重叠调制变换 MIT)等正交变换变换到频域,再对去相关的变换系数进行自适应比特分配和自适应量化,实现码率 压缩的一种有损音频编码 5.1.9 掩蔽型通用子带综合编码和复用maskingpatternadapteluniversalsubbandintegratedcoding andmultiplexing MUUsICAI -种独立声道子带音频编码,根据听觉闵值特性和掩蔽效应进行,传送子带的标度因子、比特分配 信息和量化的样值等编码信息 5.1.10 联合立体声编码jontstereocoding 相关立体声编码 利用立体声音频节目中的立体感无关性或冗余度的各种编码方法,主要有强度立体声编码(IS编 码)和中央/两侧M/S)立体声编码两种 5.1.11 强度立体声编码intensitystereocding;Iscding -种联合立体声编码方法,利用听觉对音频高频段信号相位分辨力不强的特点,将立体声音频信号 低频段分离出来合成一个声道传送,而高频段仅保留左右声道强度和位置信息由另一声道传送 5.1.12 中央/两侧立体声编码mid/sidestereocoding;M/Sstereocding -种联合立体声编码方法,传输归一化的和信号M中央)及差信号s(两侧)以取代原左右声道 信号 5.1.13 中间声道幻觉编码phantomcdingofthecenterchannel 利用听觉依声音信号高频段定位的特性,将中间声道8kHz以上部分在左、右声道传送,形成中间 扬声器放声的幻觉定位编码方法 5.1.14 coherentacostics cing 相关声学编码 -种基于音频信号和听觉基本特性,采用子带滤波、子带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和综 合比特管理等技术,灵活,可用于多声道、以提高数字影院系统(DTS)音频质量为目标的数字音频压缩 算法 12
GB/T9002一2017 5.1.15 MPEG-1音频编码MPEG-1adiocoding 由GB/T17191.3一1997规范的音频编码 注,该标准以掩蔽型通用子带综合编码和复用(MUsIcAM)和音频频域感知饷编码(AsPEc)等技术为基础,是基 于心理声学模型的感知编码 按编码复杂度、效率和音质等,MPEG-1音频编码规定了三个层次(Layer L.ayer和L.ayerI),且三层均能采用联合立体声编码 5.1.16 MPG-1音频层I编码MPEG-1audiolayerIcoding 这一层将数字音频输人信号映射成32个子带,以固定分段格式把数据分成块,按心理声学模型进 行自适应比特分配,利用块压扩量化并格式化,编解码最小时延理论上约19ms 5.1.17 PsG-1音频层I编码NPEG1audiolayerIeoding 这一层提供比特分配、缩放因子和取样的附加编码,使用不同帧格式,编解码最小时延理论上约 35ms 该层解码器能解码层I码流 5.1.18 MPEG-1音频层皿编码MPEG-1adiolayer皿eodng 这一层引人混合滤波器组来提高频率分辨率,增设了非均匀量化器,自适应分段和量化值的嫡编 码,编解码最小时延理论上为59ms 该层解码器能解码层I、层码流 5.1.19 MPrG-2音频编码MPEG-2adiocoding 由GB/T17975.32002规范的音频编码 洼,该标准允许更低的取样频率,是在MPEG-1音频编码基础上扩展为多声道、多语种的高质量音频编码,其解 器可解码MPEG-l音频编码码流,MPEG1双声道解码器也可解码MPEGF2多声道码流的立体声信号 5.1.20 MPEG-4音频编码PEG-4adieding 由ISO/IEC14496-3规范的音频编码 注,这种编码分为自然音频编码和合成音频编码两大类 自然音频编码提供参数编码,码本激励线性预测(CELP) 编码和时间/频率(T/F)编码三种 合成音频编码提供结构化音频SA)和文语转换(TTS)两种 5.1.21 MPEG先进音频编码MPEGadvancedaudiocoding MPEG-AAC 由GB/T17975.7或1so/1Ec14496-3规范的音频编码 前者为MPEG-2AAC,后者为MPEG 4AAC 注MPEG2AAC是基于MPEG1l.ayer皿的更复杂、更高效的音频编码 MPEG-4AAC扩展了MPEG;2AAC MPEGAAc因增设多个可选的工具模块而可构成适合不同应用的多种类型 MPE(GAAC与MPEG-1音频不 兼容 MPEG;2AAC解码器不能解码MPEG4AAC扩展码流 MPEG4AAC解码器可解码MPEG2AAC 码流 5.1.22 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DRA系统specifeationformulichanedigitalaudiocdlingtecthmolosy 符合GB/T22726一2008,支持立体声和多声道环绕声的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 5.1.23 心理声学模型psychoacoustiemdel 对人类听觉统计特性的数学表达,可较好地反映听觉的阔值特性和掩蔽效应等 13
GB/T9002一2017 5.1.24 听阔hearingthreshola 规定条件下,以规定信号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一定百分数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声压 5.1.25 掩蔽效应maskingeffeet 个声音的听阂因另一个掩蔽声音而上升的现象 5.1.26 自适应比特分配adaptivebhitalloeatiom 根据心理声学模型,以时间和频率变化的方式,将编码比特分配给各子带的处理 5.1.27 自适应噪声分配adaptivenoiseallocation 根据心理声学模型,以时间和频率变化的方式,将编码噪声分配给不同频段的处理 5.1.28 预测pretlitetom 由其他声道的子带样值对某声道内样值提供估计值的过程 5.1.29 自适应多声道预测adaptivemwliehannelpredietion 利用声道间的统计相关性,减少多声道编码数据量的方法 5.1.30 动态串音dynamiecrosstalk 编码端舍去信号频谱中对空间方向感无贡献部分,解码端由复制有关其他信号对应频谐重建的一 种减少多声道数据量的方法 5.1.31 多声道共同比特分配multichannelcommonbitalloceation 利用声道间的时域和频域掩蔽效应,分析各声道变换系数,再按心理声学模型,对多声道各子带分 配比特数的编码技术 5.1.32 声道耦合chamnelcoupling 利用听觉在声音高频段与方向感有关的特性,编码器将部分声道中高于某频率的子带结合成耦合 声道,只需传送鹏合声道相应的鹏合坐标,而毋需传送单独的声道的相应子带,从而保持每声道包络不 变,解码器可利用这些信息恢复被耦合声道中相应子带原始信号功率 5.1.33 下混合downmix 音频信号解码器解码多声道编码码流后,通过矩阵变换,为较少声道重放系统提供声音信号的 处理 5.1.34 声码器vocoder 种对话音进行分析和合成的编解码器 5.2数字音频信号 5.2.1 音频帧adioframe 声音帧 包含相应于声音PCM样值的一部分声音信号的独立声音存取单元 一个完整的音频帧通常包含 14
GB/T9002一2017 头部信息,循环冗余校检码(CRCC),声音数据和辅助数据 5.2.2 稳态帧stationaryframe 没有瞬态音频样本的帧 5.2.3 瞬态帧 transientfira1e 有瞬态音频或瞬态子带样本的帧 5.2.4 平衡输入 balancedinputs 双端输入 两个信号输人端相对于参考点一个正极性,另一个反极性 5.2.5 平衡输出 balancedoutputs 双端输出 两个信号输出端相对于参考点一个正极性,另一个反极性 音频设备和系统 6.1音频设备 6.1.1声-电换能设备 6.1.1.1 传声器 microphone 将声信号转换为相应电信号的电声换能器 6.1.1.2 动圈传声器 10win ingeoil microphone 其导体为线圈形式的动导体传声器 6.1.1.3 电容传声器capacitormierophone;condensermierophone 利用电容变化工作的传声器 6.1.1.4 驻极体传声器 electretmicrophone 其中的静电场由电容器一个电极上的内部永久电荷产生的静电传声器 6.1.1.5 压电传声器piez 0eleetriemierophone 利用材料的压电特性工作的传声器 6.1.1.6 光纤传声器optiealihe )ermmicrophone 将声信号先转换成光信号,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的传声器 6.1.1.7 微机电系统传声器 micr0electr0 tromechanicalsystemsmicrophone MEMS传声器MEMS microphone 基于硅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的微型传声器,是微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压电式、压阻式、电容 15
GB/T9002一2017 式等 6.1.1.8 传声器阵列mierophonearay 由许多传声器排列成的组合式传声器阵列系统,有明显的指向性 6.1.2电-声换能设备 6.1.2.1 扬声器loudspeaker;speaker 将电能转换为声能并在空气中辐射到远处的电声换能器 6.1.2.2 动圈式扬声器mingtolloudspeaker 利用载有可变电流的导体或线圈在恒定磁场中的运动而工作的扬声器 6.1.2.3 静电扬声器eleetrostaticloudspeaker 利用电容器极板的静电场作用产生机械力而工作的扬声器 6.1.2.4 压电式扬声器piezelectrieloudspeaker 利用压电材料的形变而工作的扬声器 6.1.2.5 扬声器系统loudspeakersystem 由一个或数个扬声器和相应附件障板、喇叭,分频网络等)组成,作为驱动电路和周围空气间稠合 的设备,旨在获得所需频率特性、声场分布及特殊声效等 6.1.2.6 声柱soundcolumm 将多个同相工作、相同型号扬声器单元按一定结构作线状竖向排列(如直线排列,曲线排列)的扬声 器系统 6.1.2.7 音箱 acOIsticencl0sure 由箱体、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单元以及滤波器、变压器或其他无源装置等辅助部件构成的组合 6.1.2.8 扬声器阵列loudspeakerarray 将若干相同扬声器单元或扬声器系统按一定方式排列、组合(线状、,平面或三维空间排列),即构成 广义的扬声器阵列,其辐射声波具有特殊指向性 6.1.2.g 扬声器线阵列lodspeakerlinearay 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呈线状排列包括直线排列和曲线排列)的扬声器阵列,其辐射声波具有特 殊指向性 6.1.2.10 耳机earphone 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振荡,并与人耳密切声耦合的电声换能器 6.1.2.11 声响器sonder 个电声换能单元和塑料或金属外壳组成的装置 注;换能单元为压电蜂鸣片的称压电声响器,为电磁式的称电磁声响器 16
GB/T9002一2017 6.1.2.12 蜂鸣器 buZZer 由一个声响器和一个自激或他激振荡电路组成的装置 电信号记录和处理设备 6.1.3 6.1.3.1 调音台adiomixingconsole 放大,混合和处理音频信号的设备 6.1.3.2 音频混合器audiomixer 混合和调节两个或多个音频信号的设备 6.1.3.3 音频压缩器adiocompressor 以指定方式减小输出信号动态范围的电子设备 注:压缩比是输人信号振幅和/或频率的函数 6.1.3.4 音频限制器adiolmiter 输人信号超过指定电平时,减小音频放大器增益,使输出信号大体上不超过规定电平的电子设备 6.1.3.5 音频扩展器audioesxpander 以指定方式加大输出信号动态范围的电子设备 扩展比是输人信号振幅和/或频率的丽数,一般用于将已压缩信号复原 6.1.3.6 前置放大器preamplifier 在音频放大器中,通常由均衡放大器和音调控制放大器组成的整个小信号放大系统 6.1.3.7 声音均衡器audioequalizer 分别调节各种频率成分电信号的放大量,来控制音质,补偿和修饰声源或弥补扬声器及声场缺陷的 电子设备 6.1.3.8 卡拉oK处理器KARAoKEprocessor 对卡拉oK声音信号进行效果处理的部件或设备 6.1.3.9 功率放大器poweraplifier 把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功率以驱动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放大器 6.1.3.10 磁带复制机audiotapeduplieator 能将已录磁带复制到空白带的录音系统 6.1.3.11 音频磁带audiotape 可记录和重放音频信号的磁带 6.1.3.12 唱片dise;disk 记录声音信号的塑料或金属圆盘 17
GB/T9002一2017 6.1.3.13 激光唱片eompactditse CD 以螺旋形坑列轨迹记录数字音频信号并可由激光束读出的小尺寸圆盘 6.1.3.14 programmelevelmeter 峰值节目电平表peak 表头具有时间加权特性,参考正弦波信号有效值刻度,显示音乐节目电平大小的一种指示表 其刻 度用分贝或百分数表示 6.1.3.15 音量表vumeter 用音量单位表示节目信号电平的表 6.2音频系统 6.2.1扩声系统 6.2.1.1 扩声系统soundreinforeementsystemm 扩声设备和声场的组合 注: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环境,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声器,放大电信号并对信号加工的设备、传输线,把 电信号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 6.2.1.2 maximumsoundpressurelevel 最大声压级 各测量点产生的稳态最大声压级的平均值 6.2.1.3 最高可用增益maximumavailablegain 扩声系统在声反馈自激临界状态的增益减去6dB时的增益 6.2.1.4 声反馈acousticfeedbaek 扩声系统扬声器部分输出能量反馈到传声器引起的声现象 6.2.1.5 传声增益transmissiongain 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时,各测点处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 差值 6.2.1.6 声场不均匀度soundfiednomumifor mity 扩声时各测点稳态声压级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差 注:单位为分贝dB) 6.2.1.7 音节可懂度syllableartieulationm 测听人员对规定的音节语声判断准确率的统计平均值 6.2.1.8 语言传输指数speeehtransmissioninde% Sm 用0~1之间的值来表达,代表声音传输条件的语言传输质量,与语言可懂度相关 18
GB/T9002一2017 6.2.1.9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peeehtransmissionindexforpulieaddresssystem STIPA -种简化的语言传输指数(S)表达方法,适用于室内声学和扩声系统 6.2.1.10 声输入传输频率特性 trasmissionfrequecyresponseforacousticinput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 的幅频响应 6.2.1.11 电输入传输频率特性 trasmissionfreqenCyresponseforelectricinput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人端电压的幅 频响应 6.2.2会议系统 6.2.2.1 会议系统 conferencesystem 由电声设备和声场组合,满足会议扩声等要求的系统 主要包括会议传声器和扬声器系统以及会 议讨论系统、会议译音系统、会议表决系统等 6.2.2.2 原声通路loor channel 分配给发言者(代表、主席或演讲人)讲话的音频通路 注,在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和语言分配系统设备的所有通路上,原声通路用“o"或“oR"(原声)标志 当某一通路的 语言与原声通路的语言相同时,该通路也可用作原声语言来分配 6.2.2.3 语言通路languagechannel 经翻译的语言通路,是一种分配指定语言的音频通路 6.2.2.4 呼叫通路callchannel 从译音员到主席处,从发言者到操作人员处,或从操作人员到主席或发言者处,传输信息的音频 通路 6.2.2.5 会议传声器系统confereneemierophonesystemm CMS 集中控制的可供全体代表在会议中使用的单通路系统 注这种系统中传声器数目要少,且常用各种类型传声器 6.2.2.6 会议讨论系统conferencediscusionsystem 这种系统中,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能在其座位上方便地使用传声器 注:通常分散扩声,由一些发出低声级的扬声器组成,置于距代表不大于1m处 也可使用集中扩声,同时应为旁 听者提供扩声 6.2.2.7 会议同声传译系统confereneesimultaneosinterpretatonsystem CSIS 由会议传声器系统或会议讨论系统,译音员设备和单通路或多通路语言分配系统组成 注会议同声传译系统有两种类型;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和多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 19
GB/T9002一2017 6.2.2.8 语言分配系统languagedistributionsystem 在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用来把译音员的译音语分配给代表的一种装置 注:每种译音语需有对应的语言通路,也可有一备用通路 语言分配系统有多种,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感应式、射 频式、红外式)两类 6.2.2.9 会议表决系统confereneeotimgsystem CVS 与分类表决终端网络相连接的中心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 各表决终端至少设三种相当于同意,反 对和弃权的选择 中心控制台可供主席或工作人员选择和启动表决程序 表决结束时,最终统计结果 清楚地显示 6.2.3录放声系统 6.2.3.1 磁带录音机audiotapereeorder 以磁带为载体,记录和重放音频信号的组合装置 6.2.3.2 磁带放音机adiotapeplayer 以磁带为记录载体的音频信号重放装置 6.2.3.3 数字盒式磁带录音机digitalcompacteassetterecorder DCC -种澈容模拟盒式磁带的小型数字录音机 注它采用固定磁头方式,可重放一般模拟盒带,并以精密自适应子带编码(PAsC)压缩数字信息量,使得在薄膜磁 头上的八个通道的信息能满足重放要求 6.2.3.4 数字录音磁带录音系统digitaladiotapererdingsystem; ;DATsystem 采用盒带和旋转磁头的特定型式的数字磁带录音系统,音频信号同附加数据组合到一起以数字形 式记录 6.2.3.5 数字录音设备digitalrecoderequipment -种通过取样、量化和编码,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一定压缩后存储的装置 注:一般也具有重建音频信号的功能 6.2.4应急声系统 6.2.4.1 应急声系统soundsystemsforemergeneypurp0ses 紧急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在一个或多个室内或室外区域广播信息,以快速有序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的系统 这种系统包括使用扬声器广播应急语音通知或报警、疏散信号,无险情时允许用于一般扩声 6.2.4.2 应急传声器emergeneymierophone 在语音警报状态中供安全负责人使用的传声器 20
GB/T9002一2017 6.2.4.3 声学区分区域acoustieallydistinguishablearean ADA 个密封的或物理定义的应急扬声器区域的子区域,具有独立的混响时间和噪声级特性 6.2.4.4 应急扬声器区域emergeneyloudspeakerzone 由一个或多个声学区分区域组成的分区 当紧急情况在其中发生时,将被单独标示,以区别于其他 区域,并能独立传递信息 当用作非紧急用途时,扬声器区域的划分可与紧急情况下不同 6.2.4.5 语音警报状态voice-alarmcondition 在至少一个应急扬声器区域内广播警报信号、疏散信号,录制的或实时应急信号的状态 6.2.4.6 自动模式automaticmode -种连接到火情探测系统或其他触发声系统的应急声系统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下,系统可针对该 建筑特定的应急疏散策略按预先设定的方式广播应急信息,而不需要人员干预 6.2.4.7 手动模式manualmodle 种应急声系统运行模式 该模式由操作员控制,广播实时或预先录制的,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 声音 6.2.5公共广播系统 6.2.5.1 公共广播publicaddress PA 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 播等 6.2.5.2 公共广播系统pubicaddireessystem 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的声学环境所形成的整体 6.2.5.3 紧急广播emergencbroadcast 公共广播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向服务区发布的广播,包括报警信号、指导公众疏散的信息和 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指挥的命令等 6.2.5.4 业务广播businessamnouneemen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需全部或部分听众收听的日常广播,包括发布通知新闻、信息、 寻呼、报时等 6.2.5.5 背景广播baekgroundbroadeas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背景音响等 6.2.5.6 热备用dualfunetions system 紧急广播系统的一种待机方式, 注系统平时作为业务广播系统或背景广插系统运行,在紧急警报信号触发下,能自动转换为紧急广插系统 21
GB/T9002一2017 6.2.5.7 强插override 强行用某些广播内容覆盖正在广播的其他信号,或强行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广播系统,发布紧 急广播 6.2.6语言学习系统 6.2.6.1 音频被动系统audiopasiheystem AP系统AP-system 收听者(学生)只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的系统 6.2.6.2 音频主动系统audioaetivesstem AA 系统AAsystem 收听者(学生)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在间歇时,可对信息作出应答,同时可用头戴耳机/传声器 组(头戴送受话器)听自己的回答,但回答不予记录的系统 6.2.6.3 音频主动可比系统audioractive-coparative-system AAC系统AAC-sstenm 收听者(学生)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在间歇时,可对信息作出应答,同时可用头戴耳机/传声器 组(头戴送受话器)听自己的回答并予以记录 预录的信息(教师)及回答(学生)均可重放的系统 6.2.6.4 音频被动可视系统audio0passive-visual-system AV系统AV-systenm 收听者(学生)只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并可通过同步电影、幻灯卷片或幻灯机、录像磁带或视 盘放像机,及其他可视显示器对此信息(教师)予以展视的系统 6.2.6.5 音频主动可视系统 audioaetive-yisualsystem AAV系统AAV-system 这种系统,收听者(学生)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在间歇时,可对信息作出应答,同时可用头戴耳 机/传声器组(头戴送受话器)听自己的回答,但不予记录的系统 可通过同步电影、幻灯卷片或幻灯机、 录像磁带或视盘放像机,及其他可视显示器对预录的信息(教师)予以展视 6.2.6.6 音频主动可比可视系统audioaective-comparative-yisualsystem AAcV系统AAcV-system 收听者(学生)能重放预录的信息(教师),在间歇时,可对信息作出应答,同时可用头戴耳机/传声器 组(头戴送受话器)收听回答 回答(学生)予以记录,从而信息(教师)及回答(学生)均可重放的系统 可通过同步电影、幻灯卷片或幻灯机、录像磁带或视盘放像机,以及其他可视显示器对预录信息(教师) 予以展视 图像和视频 7.1图像和视频格式 7.1.1 像素pixel 图像)组成一幅图像的全部可能亮度和色度的最小图像单元 22
GB/T9002一2017 7.1.2 像素排列pixelarrangemment 像素在数字图像或显示屏上的分布方式 7.1.3 图像幅型比imageaspeetratio 图像宽高比 图像的宽度与高度之比 7.1.4 图像分辨力imageresolution 表征图像细节的能力 对数字图像,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像素数表示,有时表述为组成一幅图像 的总像素数 7.1.5 4;4:4色度格式4:4:4chrominanceformat 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Cb,Cr具有相同取样频率(水平,垂直空间取样相同)的色度信号 格式 7.1.6 4:2:2色度格式4:2;2chrominanceformat 两个色差信号Cb,Cr的取样频率均为亮度信号Y的一半(水平空间取样降低一半、垂直相同)的色 度信号格式 7.1.7 4:2:0色度格式4:2:0chrominanceformat 两个色差信号Cb,Cr的取样频率均为亮度信号Y的1/4(水平,垂直空间取样均降低一半)的色度 信号格式 7.1.8 formatscaler; formattransform 图像格式变换image ;image 将一种图像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尺寸,分辨力、文件类型等)的操作 7.1.9 分光色再现speetraleolorreprodwection 按原物体表面反射光光谱分布重现图像 7.1.10 图像增强imageenhancememt 针对给定图像的应用场合,有目的地增强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性 7.1.11 nitionm 图像识别imagerecgm 图像模式识别imagepatternreognttionm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理解和处理,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目标和对象的技术 7.1.12 图像恢复 iagerestoration 对受损图像进行修复或涧饰的处理 7.1.13 图像分割 imagesegmentation 根据需要将图像划分为有意义的若干区域或部分的处理 23
GB/T9002一2017 7.1.14 图像描述imagdeseription 图像分割后,用一系列符号或某些规则描述图像的某些特征,表示和描述各分割区域,以便进一步 识别,分析或分类区分不同性质图像的处理 7.1.15 图像平滑immagesmoothing 突出图像宽大区域、低频成分、,主干部分或抑制图像噪声和高频干扰成分,使图像亮度平缓、渐变 减小突变梯度,以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 7.2图像和视频质量评价 7.2.1 丢帧outofframe 不能确知比特流中帧定位信息,造成帧丢失的状态 7.2.2 亮度brightness 画面面元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该面元在垂直于给定方向的平面的正投影面积之比 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米(cd/mi). 7.2.3 对比度contrastratio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同一幅图像的最亮区与最暗区的亮度比或照度比 7.2.4 色调he 颜色呈现的色彩感觉,决定于组成该颜色的光的不同波长分量及其不同比例 7.2.5 coloursaturation 色饱和度 色彩浓淡的鲜艳程度 7.2.6 图像清晰度iagedefinitonm 影像细节清晰程度 7.2.7 电视线line TVL 以扫描行表示的电视图像清晰度单位 对数字电视图像,以电视线表示的图像垂直清晰度理论上 限值为垂直方向有效像素数(正程扫描行数),而以电视线表示的图像水平清晰度理论上限值为水平方 向有效像素数除以图像幅型比折算成的扫描行数 7.2.8 块效应boekingartifaet 基于图像块的变换编码中,压缩比足够高时,粗糙量化带来的图像块均值误差引起的图像块间不连 续现象 7.2.9 contourdistortion 轮廓失真 图像中物体边缘的形状变化 24
GB/T9002一2017 7.2.10 边缘忙乱edgebusyness 图像轮廓上出现的随机起伏的不规则现象 7.2.11 抖动jitter 相对于参考时钟,信号偏离周期信号真实周期的非期望偏差 7.2.12 颤动dither 有目的地加人噪声来随机化量化误差,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 7.2.13 峰值信噪比peaksignal-to-oiseratio PSNR 信号最大可能功率与影响其表示精度的破坏性噪声功率的比值 注单位为分贝(dB). 7.2.14 伪像artifaet 显示或感知图像或视频信息时,由所涉及的设备或技术造成的非真实信息 7.2.15 色域colorgamut 颜色设备或系统所能表现的图像颜色范围,通常用色度图或色空间内的有界面积或体积描述 7.2.16 色域覆盖率eoverageratioofcolorgamut CIE1976LUV均匀色空间u'w'坐标系色度图上,三基色色度点包围的三角形面积,或多元色显示 器各元色色度点包围的多边形面积,占谱色轨迹内面积(0.1952)的百分比 7.2.17 sRGB色域覆盖率eoerageratnofsRGBeor gammut CIE1976LUV均匀色空间“'U'坐标系色度图上,显像基色或元色包围的色域面积与sRRGB色城 面积的交集对sRGB色域面积(0.0649)的百分比 7.2.18 色彩管理技术eolormanagementtehnolegy 面向图形图像和视频的采集、生成.录放.处理、传输和再现等过程,处理颜色特性不同设备、信道 间色彩一致问题的技术 7.2.19 图像处理imageproeessing 输人为图像信息的信号处理,输出可为满足各种要求的图像、一组特征或与图像相关的参数 图像和视频信号编码及解码 8 8.1图像信号编码和解码 8.1.1 联合图像专家组JomtPhotwgraphieExpertsGroup .IEG IsO/IECJTC1/SC29/wG1的简称,其任务是研究制定静止图像编码标准 25
GB/T9002一2017 8.1.2 JPEG标准informationteehnology一digitalcompressionandcodngofeontnuus-tonestiimages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制定的连续色调静止图像 数字压缩和编码系列标准Iso/IEC10918的统称 8.1.3 teholoy -JPEG2000immagecoding systemm JPEG2000标准information 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和编 码系列标准IsO/IEC15444的统称 8.1.4 MJPEG标准infomationtechmolgy一JPpG2000imagecdingsystem一Part3;MotionJPG2000 JPEG2000标准的第3部分(IsO/AIEC15444-3). 注,M-JPEG把视频序列作为连续的静止图像赖,压缩它们的空间冗余度 M-JPEG;文件格式支持与视频相关联的 声音 8.1.5 小波变换wavelettransform 以某些有限长或快速衰减的特殊丽数为基丽数,对其缩放和平移以匹配输人信号,将数据系列变换 为级数序列,以发现其类似频谱的特征的数据处理 8.2视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8.2.1 复合信号编码copositesignalcoding 将含亮度信号和不同方式编码的色度信号的彩色全电视信号直接编码成脉冲编码调制(PCM)信 号的处理 8.2.2 tsigmleoing 分量信号编码 c0mp0nent 将红(R)、绿(G)和蓝(B)基色信号或亮度(Y)和色差R-Y、BY)分量信号分别编码成脉冲编码调 制(PCM)信号的处理 8.2.3 MPEG-1视频编码标准MPG-1Part2;nideo MPE(G-1标准的第2部分(1SO/IEC11172-2:1993) 8.2.4 MPEG-2视频编码标准MPEG-2Part2;video MPEG2标准的第2部分(ISO/IEC13818-2:1996) 8.2.5 MPEG-4视频编码标准MEG-4Part2;xideo MPEG-4标准的第2部分(ISO/IEC14496-2) 8.2.6 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ITU-TRec.H.264ISO/IEC14496-10AvC 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部门(ITr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 电工委员会(IEC)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制定的通用视听业务的先 进视频编码标准 ITU-T称该标准为ITU-TRec.H.264建议书,IsO/IEC称之为高级视频编码 AVC),并作为MPEG4的第10部分(IsO/IEC14496-10). 26
GB/T9002一2017 8.2.7 AVS视频编码标准AVsPart2video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制定的音视频编码标准AVS标准的第2部分 (GB/T20090.22013 8.2.8 nularityscalabhlecding 精细可分级编码fimeramn FGS 将编码的视频流分为基本层和增强层,基本层采用原标准中的传统编码技术,增强层采用位平面编 码技术,可传输、重建不同质量视频的一种可分级编码方式 8.2.9 多视点视频编码multiviewyidecding MVC 将处于空间不同位置的摄像机阵列拍摄同一场景得到的一组视频序列信号编码成一个视频码流的 处理 注:多视点视频编码已成为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一个扩展 8.2.10 立体感知模型sterescopicpereeptualmodel 结合立体视频图像特征,立体显示器特性、视觉立体感知特性等,建立的主观感知模型 8.2.11 立体视频感知编码stereseopiepereeptonvideocding 利用立体感知模型实现的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特性的立体视频编码方法 8.2.12 高效视频编码highefieieneyyideoeding HEVc 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部门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 员会(ISO/IEC)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组成的联合协作视频编码组(JCT-VvC)制定,继H.264 AVC之后,面向比高清晰度电视(HDTV)更高级别图像格式,编码效率大幅提升的视频编码标准 ITU-TRec.H.265IISO/IEC23008-2) 8.2.13 压缩感知编码compresedsensingcoding 对具稀疏性的原始信号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速率进行压缩采样,并可几乎无失真地恢复原 信号的编码 8.2.14 帧内编码intrframecoding 仅将来自本帧图像的信息作为基准,只压缩单帧图像内空间相关性的编码 8.2.15 帧内编码图像 intrt-codedlpieture I帧I-frame 采用内编码的编码帧 8.2.16 帧间编码 inter-framecding 由已编码的一帧或多帧图像预测当前帧,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值进行编码,压缩视频序列时间相 关性的编码 27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GB/T9002-2017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设备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小型个人音响到大型音乐剧场的各种大小、形状和功能的产品。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视听设备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了电影院、演播室、录音棚、广播电视台以及在线平台等各个领域。

二、定义

根据GB/T9002-2017标准,以下是对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的定义:

  • 音频设备: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并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输出声音信号的设备。
  • 视频设备:指将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并通过显示屏幕或其他设备输出图像信号的设备。
  • 视听设备:指将音频和视频信号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输入、输出和处理的设备。
  • 视听系统:由音频设备、视频设备和视听设备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常见设备

根据GB/T9002-2017标准,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

  • 音频设备:麦克风、扩音器、功放、混音器、音箱等。
  • 视频设备:电视机、投影仪、监视器、摄像机、录像机等。
  • 视听设备:家庭影院、蓝牙音箱、耳机、智能音响等。

四、应用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娱乐产业:包括电影院、演唱会、音乐剧、游戏等。
  • 广播电视: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电视等。
  • 教育产业:包括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
  • 商业领域:包括商场、酒店、展览中心、会议室等。

五、结论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这些设备和词汇的定义,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设备和系统将不断升级和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的体验。

和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类似的标准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的编号:GB/T8753.1-2017。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7-12-01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器的编号:GB/T9813.3-2017。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器共有25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