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537-2015

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

Termsrelatingtocoalbedmethane(coalminega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的编号:GB/T31537-2015。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共有67页,发布于2015-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3.040
  • 实施日期2015-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7页
  • 文件大小1.03M

以图片形式预览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

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


国家标准 GB/T31537一2015 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 TIermsrelatingtocoalbedmethane(eoalminegas) 2015-05-15发布 2015-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1537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般术语 煤层气地质 煤层气勘查 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 22 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工程 26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 35 煤层气加工与利用 3 参考文献 43 索引
GB/T31537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大学 北京),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煤层 气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保玉、田永东,张遂安、孟召平、马东民、姜英、白建平、申宝宏、赵旭生、朱川、 刘建忠、韩宝山杨利平,姜在炳,张典坤、何庆宏 m
GB/T31537一2015 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勘查,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工程,煤与煤层气 协调开发、煤层气加工与利用等术语及其英文译名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与煤层气勘探,开发、集输和加工利用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文件、教材、书刊和手 册等 一般术语 2.1 煤层气coalbedmethane;CBM1 赋存于煤层中与煤共伴生、以甲婉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体 2.2 煤矿瓦斯coalminegas 矿井瓦斯nminegas 在矿井中,从煤和围岩中逸出的以甲烧为主的混合气体 2.3 煤层气井CBMwe 为勘探开发煤层气而在地面施工的钻井 2.4 煤层气生产井CBproduetionwel 通过地面工程,为获得工业性煤层气气流的煤层气井 2.5 煤层含气量cCBMcontent 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气体的体积,单位为m/t 2.6 甲浓度methaneconcentration 煤层气中甲烧所占的体积分数 煤层透气性系数gspermeabiity coeficientofcoalseamm 表征煤层对瓦斯流动的阻力、反映瓦斯在煤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系数,m'/MPa'd) 2.8 煤层渗透率 oalreseroirpermeability 表示煤层渗透性强弱的量 渗透率值由达西渗流定律确定 煤储层 c0alreseroir 储集煤层气的煤层 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储集气体和允许气体渗流的能力
GB/I31537一2015 2.10 煤层气地质学CBMgeology 研究煤层气形成、储集与保存条件、煤层气分布与富集规律、煤层气资源及其勘查与开发的地质 科学 2.11 coalbeds 瓦斯分带 gaszoing 根据煤层中的瓦斯气体成分由浅至深变化所划分的区带 2.12 weatheredzone 瓦斯风化带gas 煤层气成分中甲榄浓度低于80%的瓦斯区带称为瓦斯风化带 瓦斯风化带包栖二氧化碳-氮气 带,氮气带,氮气-甲烧带 2.13 煤层气资源评价 assessmentofCBMresources 为圈定有可能成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块所作的综合性地质研究与评估 其主要包括煤层气地 质、煤储层特征和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等内容 2.14 煤层气资源量CBMresourceamount 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勘查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或未来可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 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按照有无探井工程控制,分为已发现储量和待发现的潜在资源量 2.15 煤层气储量CBMreserves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2.16 煤层气勘查方法CB\explorationmethodl 用于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遥感、物探,钻探以及生产 试验 2.17 煤层气采收率reeoeryefieleneyofCBM1 采出的煤层气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2.18 储采比ratioofreservetoproduection 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上年产量之比 2.19 煤层气地面开发CBMsurfaeedeveopment 通过地面钻井工程开发煤层气资源的活动 2.20 煤层气井下抽采CBMundergroundextraetion" 通过煤矿井下钻孔、巷道等工程实施的煤层气抽采活动 2.21 煤层气井排采工程CB\welldrain nageengineering 煤层气井经过产能强化改造后,自放喷返排开始直至煤层气井枯竭,使得煤层气生产井可以连续稳 定产气并进行收集的全部作业活动
GB/T31537一2015 2.22 钻井wel 钻孔borehole 通常把煤层气勘探和地面开发所施工的井称之为钻井;而把煤田地质勘探所施工的井称之为钻孔 2.23 煤储层保护proteetionofCBMreservoir 在钻井,固井,射孔、压裂,排采等环节,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技术对策,防止储层伤害的行为 2.24 煤与煤层气共采coalandCB\corextraetion 在煤矿区煤炭生产过程中有效开采煤与煤层气资源的活动 2.25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coordinatedldevelopmentofcoalandCBM 从时间、空间上合理部署煤层气开发工程和煤炭开采工程,确保煤层气、煤炭两种资源的开发相互 促进,实现有效,安全的资源开发模式 煤层气地质 3.1 煤层条件 3.1.1 煤层eoalseam 自然界中由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成的层状可燃沉积矿产,由有机质和混人的矿物质所组成 煤层既是煤层气的生气层又是储气层 3.1.2 煤组groupofcoalseam" 集中发育于含煤岩系中某一或某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煤层 3.1.3 煤系coalmeasures -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或煤线的沉积岩系 3.1.4 煤层形态formofcalseam 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 根据煤层在剖面上的连续程度,可分为层状、似层状,鸡窝状和马尾状等 多种形态 3.1.5 煤层厚度thieknessofcalseam" 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真厚度,否则为视厚度 3.1.6 煤层净厚度netthieknessofcoalseam 煤层有效厚度efrreetivethicknessofcoalseam 扣除夹研层的煤层厚度 3.1.7 煤层结构textureofcoalseam 煤层中煤与夹研的组成状态和分布特征 不含夹研为简单结构,否则为复杂结构
GB/I31537一2015 3.1.8 煤层分叉bifurceatiomfcalsam 单一煤层在空间分开成为若干煤层的现象 3.1.9 煤层尖灭thin inningoutofcalseam 煤层变薄直至消失的现象 3.1.10 煤层厚度稳定性stabilityofcoalseamthickness 指煤层厚度在空间的变化程度,通常用变异系数和可采指数来表征 3.1.11 煤相coalfacies 煤的原始成因类型 取决于成煤植物群落和泥炭聚积环境,即堆积方式,覆水条件、水介质特征等 3.1.12 宏观煤岩类型maeoithtype 煤岩成分的典型共生组合,是煤的岩石分类的基本单位 按宏观煤岩成分的组合及其反映出来的 平均光泽强度,可划分为4种宏观煤岩类型,即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 3.1.13 宏观煤岩成分lthoype 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3.1.14 显微煤岩类型coalmicrolithotype 显微组分的典型共生组合,其最小厚度为50um 3.1.15 煤的显微组分coalmaceral 显微镜下可辨别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 壳质组 3.1.16 煤体结构coaltexture 煤层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后,煤体内部受破坏变形程度的特征 3.1.17 煤的原生结构prinmarytextureofcoal 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有条带状、线理状、透镜状,均一状,粒状、 叶片状,木质状和纤维状 3.1.18 煤的次生结构secondarytextureofcoal 煤层形成后受到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各种次生的宏观结构,包括碎裂结构、碎粒结构和糜棱结 构等 3.1.19 煤的构造 c0alstructure 煤岩成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煤的原生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3.1.20 coal-for 成煤作用 rmingprocess 植物残骸从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作用 包括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GB/T31537一2015 3.1.21 oalification 煤化作用 泥炭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或腐泥转变为腐泥褐煤、腐泥烟煤、腐泥无烟煤和腐泥超 无烟煤的过程,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3.1.22 煤成岩作用 oaldiagenesis 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压实,脱水、增碳,游 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有微弱反射能力等物理化学作用转变为年轻褐煤的作用 3.1.23 wphism 煤变质作用coalmetamor 褐煤在地下受谢度,压力.时间等因索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 3.1.24 煤变质作用类型tpefcolmetamorphism" 根据影响煤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和变质特征而划分的类型 3.1.25 煤深成变质作用deepburialmetamorphisofcoal 煤层形成后,在沉降过程中,在温度和上覆岩层静压力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3.1.26 煤接触变质作用contaetmetamorphismofcoal 浅成岩浆岩体侵人或接近煤层时,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 质的作用 3.1.27 煤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regionalmagmaticthermal-metamorphismofcoal 大规模岩浆侵人含煤岩系或其外围,在大量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导致 区域内地温增高,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3.1.28 煤动力变质作用dyamicmetamorphismofeoal 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和伴随的热效应,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3.1.29 煤阶 煤级coalrank 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等级,也用以表示煤变质程度 3.1.30 煤变质程度degreeofcoalmetamorphism 煤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程度 3.1.31 镜质体反射率vitrinitereleetanee 垂直反射时,反射光强度和人射光强度的百分比值 3.1.32 ofcoal 煤的工业分析prosimateanalysis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GB/I31537一2015 3.1.33 外在水分 freemoistur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3.1.34 内在水分 inherentmoistur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保持的水分 3.1.35 灰分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3.1.36 挥发分 volatile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3.1.37 固定碳fixedcarbon 从测定挥发分后的煤样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由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3.1.38 生物成因气bhogenicgus 有机质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的以甲熔为主的气体 3.1.39 原生生物成因气originalbiogenicgas 在成煤作用阶段,早期泥炭沼泽环境中的未变质煤(泥炭-褐煤)经过微生物作用使有机质发生一系 列复杂过程所生成的气体 3.1.40 次生生物成因气seconmdarybiogenicgas 煤系在后期被构造作用抬升并剥蚀到近地表,细菌通过流动水(多为大气降水)运移到煤层水中,当 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又适宜微生物生存时,在相对低的温度下(一般小于56),细菌通过降解和代谢 作用将煤层中已生成的湿气、正婉泾和其他有机化合物转变成甲婉和二氧化碳,这种在微生物作用下形 成的煤层气称为次生生物成因气 3.1.41 热成因气thermgeniegas 煤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同时,生成的以甲婉为主的气体 3.2储层条件 3.2.1 孔隙pore 煤体中未被固体物质(有机质和矿物质)充填的空间 3.2.2 孔隙结构porestrueture 煤中孔隙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3.2.3 喉道porethroat 煤储层中连通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的狭窄通道
GB/T31537一2015 3.2.4 孔径poresize 煤中孔隙的直径 3.2.5 煤的孔隙成因originofcoalmatrixpore 煤中孔隙形成的原因 根据成因,煤孔隙可分为原生孔和次生孔 3.2.6 原生孔primarypore 煤沉积过程中形戚的结构孔脉 3.2.7 次生孔seeonda aryp0re 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3.2.8 结构孔srwturpwre 也称植物组织孔,是成煤植物本身具有的各种组织结构孔,如细胞腔、纹孔,筛孔、髓射孔等,其中细 胞腔最为常见 3.2.9 屑间孔intergranularpore 煤中各种碎屑状显微组分(如镜屑体、惰屑体,壳屑体等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这些碎屑颗粒无一 定形态,呈不规则棱角状,半棱角状或似圆状等 3.2.10 气孔gaspore 煤化过程中气体逸出留下的孔洞 3.2.11 矿物质孔mineralpore 由于矿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孔隙,常见的有铸模孔、溶蚀孔和晶间孔 3.2.12 铸模孔modicpore 煤中矿物质在有机质中因硬度差异而铸成的印坑 3.2.13 溶蚀孔dissolvedpore 煤中可溶性矿物质(碳酸盐类、长石等)在气水长期作用下受溶蚀而形成的孔 3.2.14 晶间孔inter-erystallinepore 煤中矿物晶粒之间的孔 晶间孔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 3.2.15 煤的裂隙fractureincoal 煤体因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断裂 3.2.16 宏观裂隙 macr0fracture 自然条件下肉眼可以识别的裂隙系统
GB/I31537一2015 3.2.17 显微裂隙mierofracture 借助显微镜或扫描电镜才能观察的裂隙 3.2.18 裂隙产状fracture0eeurrenee 裂隙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3.2.19 裂隙线密度lineardensityoffracture 单位长度裂隙的条数 3.2.20 裂隙张开度fracture aperture 裂隙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m 3.2.21 煤的内生裂隙endogenetiefractureincoal 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煤中凝胶化物质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从而形成的 裂隙 3.2.22 煤的外生裂隙exogeneticractureincoal 煤形成后由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裂隙 3.2.23 割理eleat 煤中的自然裂隙 3.2.24 面割理 facecleat 煤中一组延伸较长的主要割理 面剐理是煤层气渗透的主要通道 3.2.25 端割理butteleat 煤中一组次要剐理,发育在两条面割理之间,其延伸受面剖理的制约 3.2.26 煤的比表面积speeificsurfaeeareaofcoal 单位质量煤中孔隙的表面积,单位为m=/g 3.2.27 煤的孔容porevolwmmeofcoal 煤中孔隙的容积,常用比孔容表示,即单位质量煤所具有的孔隙容积,单位为ecm'/g 3.2.28 煤层渗透性permeabilityofcoalseam 在压力差作用下,流体(气,水)在煤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或煤层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一般用渗透 率来表示 3.2.29 煤孔隙度 煤孔隙率eoalporsity 煤中孔隙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煤孔隙度分为基质孔隙度和割理孔隙度,二者之 和为总孔隙度
GB/T31537一2015 3.2.30 有效孔隙率elreetiveporosity 煤层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煤层总体积之比,又称连通孔隙度 3.2.31 绝对渗透率 absolutepermeability 若孔隙中只存在一相流体,且流体与介质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则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 力称为绝对渗透率 3.2.32 相对渗透率reative epermeability 若孔隙中存在多相流体.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3.2.33 单相渗透率singlephasepermeability 单相流体通过煤岩体孔、裂隙时的渗透率 3.2.34 有效渗透率erreetivepermeability 若孔隙中存在多相流体,则多孔介质允许每一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每相流体的渗透率,也称为有 效渗透率 3.2.35 煤储层伤害coalreseroirdammage 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开采全过程中造成煤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2.36 煤基质收缩效应coalmatrixshrinkageeffeet 煤基质吸附气体或解吸气体可引起自身的膨胀与收缩,随着煤基质气体解吸量增加,煤基质开始收 缩,进而使煤储层渗透率增加的特性 3.2.37 滑脱效应slppageeffeet 由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流体通道在一个数量级上,气体分子与流动路径上的壁面相互作用,造 成气体分子沿通道壁表面滑移的现象,又称克林肯伯格效应(KIinken-bergeffect). 3.2.38 渗透率变异系数variationeoefieentofpermeabilty 反映渗透率变化程度的统计指标,为渗透率均方差与平均值之比 3.2.39 平衡水分含量equilibriummoisturecontent 相当于工业分析中空气干燥基水分与煤样水平衡时吸附水分含量之和 3.2.40 甲浣吸附容量 methaneabsorbingcapacity 吸附于煤孔隙内表面上最大的甲熔量,单位为m/t 3.2.41 煤等温吸附实验 isothermaladsorptionexperimentofcoal 在温度恒定、压力变化条件下的煤吸附气体过程的实验 3.2.42 等温吸附曲线 isothermanladsorptioncurve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获得的压力与吸附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GB/I31537一2015 3.2.43 储层温度 reservoirtemperature 原始地质条件下煤储层的温度 3.2.44 朗格缪尔理论 Langmuirtheory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模型 3.2.45 朗格缪尔体积Lamgmm nuirV0lume 描述煤对甲烧吸附等温线的朗格缪尔方程中的吸附常数(v 物理意义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单 位质量煤饱和吸附甲婉时,吸附的甲烧气体体积 3.2.46 朗格缪尔压力La angmuirpreSsure 捕述煤对甲婉吸附等温线的朗格缪尔方程中的吸附常数(P 物理意义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煤 对甲烧吸附气体量达到朗格缪尔体积一半时,所对应的压力 3.2.47 wwptin 解吸dest 煤中吸附气体由于储层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等而转变成游离气体的过程 3.2.48 解吸滞后desorptionhysteresis 以多孔固体作吸附剂时,吸附质的吸附曲线与解吸曲线有一段不重合,解吸线总在吸附线的左边 这种现象称为解吸滞后现象 3.2.49 扩散系数difusioncerrieient 在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扩散通过单位面积的气体量,单位为cnm'/s 3.2.50 吸附平衡adsorptionequilibrium 在吸附的同时发生脱附,吸附速度和脱附速度相等,表现吸附浊度为零的现象 3.2.51 吸附时间sorptiontime 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状态下,实测解吸气体体积累计达到总吸附气量的63.2%所对应的时间,单 位为小时或日 3.2.52 煤层气成分coalbedmethanecomponent 煤层气的气体组分 3.2.53 游离气freegas 以游离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甲炕气体 3.2.54 溶解气dissolvedgas 以溶解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地下水中的甲烧气体 3.2.55 吸附气adsorbelgas 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甲皖气体 10o
GB/T31537一2015 3.2.56 煤层含气性 coalbedgas-bearingproperty 煤体中煤层气的富集特性 常用含气量、甲烧浓度、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等要素加以评价 3.2.57 储层压力 reservoirpressure 煤储层中孔隙流体压力 3.2.58 含气饱和度adsorptionsaturation 在原位温度,储层压力等储层条件下,煤层实际含气量与相应条件下的理论吸附量的比值,以百分 数表示 3.2.59 逸散气量losgasvolume 从钻头钻至煤层到煤样放人解吸罐以前自然析出的煤层气量,也叫损失气量 3.2.60 解吸气量dewrptimgs volume 煤样置于解吸罐中在正常大气压和储层温度下自然脱出的煤层气量 3.2.61 残余气量residualgasolume 解吸结束后残留在煤样中的煤层气量 3.2.62 理论含气量theoretiealgascontent 在等温吸附线上原始储层压力对应的吸附量,常用单位为cm'/但或m' 赋存环境条件 3.3 3.3.1 煤的力学性质meehaniealpropertyofcoal 煤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主要指煤的变形与强度特性 3.3.2 破裂压力 fracturepresSure 某一深度的地层受液压而发生破裂时的压力值 3.3.3 闭合压力 closurepressure 裂缝闭合所需的最小压力,其值为最小水平主应力值 3.3.4 临储压力比ratiooferitiealdesorptionpressuretoinitialreseroirpressure 临界解吸压力和储层原始压力之比 3.3.5 贾敏效应Jaminefeet 当液-液、气-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时,需 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3.3.6 efrectivestress 有效应力 地应力与储层压力的差值 11
GB/I31537一2015 3.3.7 静水压力hydrostaticpressure 作用于静止液体上或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的法向面力 3.3.8 储层压力梯度 c0alreSery oirpresuregradient 在单位垂直深度内的煤储层压力的增量,即储层压力与测试井段中点深度之比,常用MPa/100 m 表示 3.3.9 coefficient 压力系数pressure 实测储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比值 3.3.10 临界解吸压力eritiealdesrptiopresure 煤层气由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时的压力 3.3.11 富水性waterabundance 含水层的水量丰富程度,通常以单位涌水量表示 3.3.12 单位涌水量speeiriewateryielat 抽水试验时,井孔内水位每降低1m,单位时间内从井孔中抽出的水量 3.3.13 含水层aquifer 赋存地下水并具有导水性能的岩层 3.3.14 隔水层aquifuge -般指透水性极弱的岩层 3.3.15 压力水头pressureheadl 含水层中某点的压力水头指以水柱高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 3.3.16 含水饱和度waterdegreeofsaturation 岩石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裂隙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4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 3.4.1 资源/储量计算resources/reseresealeulationm 根据煤层气地质或煤层气勘探所获得的煤层气资料、数据,运用一定理论及方法,确定煤层气矿产 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技术条件及研究精度(或可靠精度)的过程 3.4.2 储量计算单元umitofreservescaleulation 储量计算平面上一般以块段为基本计算单元,纵向上一般以单一煤层(组)为计算单元,对于勘查程 度相同,储层特点一致,可合并开采的煤层可合并计算单元,但煤层数据应分层统计 12
GB/T31537一2015 3.4.3 forreservescalculationm 储量计算边界 boundary 储量计算单元的边界,可由地质边界、自然地理边界、矿权区边界及人为储量计算线等因素确定 3.4.4 block 含气区块gusbearing 平面上的计算单元 3.4.5 煤层气田CBMfield 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煤层气储藏的总和 3.4.6 井区welltrield 由井组控制的区域 3.4.7 煤层含气面积sbeirinxurea 单井煤层气产量达到产量下限值的煤层分布面积,简称含气面积 3.4.8 原煤基rawcalbasis 以原始状态为基准的煤样 3.4.9 空气干燥基airdrybasis 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3.4.10 干燥无灰基dryash-freebasis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3.4.11 真密度truedensity 在20C时单位体积(不含孔隙)煤的质量,单位为g/em 3.4.12 视密度apparentdensity 在20C时单位体积含孔隙)煤的质量,单位为g/em 3.4.13 视相对密度apparentrelatiedensity 在20C时煤(含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3.4.14 储量级别边界线boundarybetweendifrferentclassesofreserves 表示不同工程控制程度,即不同级别的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 3.4.15 储层描述reservoireharaeerization 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平面展布特征的表述,包括基础地质、储层物性、储层流体及生产动态等4 个方面的参数 3.4.16 地质类比法geologicalanaogmethod 以勘探程度较高的煤层气田为标准,通过对关键地质与工程参数的比较,对新的煤层气田资源/储 13
GB/T31537一2015 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3.4.17 体积法 olumetriemethod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的一种方法,为计算单元内含煤面积,有效厚度、煤的视密度,煤层含气量的 乘积 3.4.18 煤层气数值模拟CBMnumeriealsimulationm 利用专用软件(称为数值模拟器)对已获得的储层参数和早期的生产数据(或试采数据)进行拟合匹 配,最后获取气井的预计生产曲线和可采储量 3.4.19 产量递减法produetiondeelinemethodl 在煤层气井经历了产气高峰并开始稳产或出现递减后,利用产量递诚曲线的斜率对未来产量进行 计算的方法 3.4.20 采收率计算法methodofcaleulating efficieney recovery 根据采收率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储量的方法 3.4.21 煤层气资源CBMresourees 以煤层作为储集层且具有经济意义的煤层气富集体 其数量表述为资源量和储量 3.4.22 煤层气地质储量originalCBMinplace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估算边界的煤层中的,有现实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 勘 查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三级 3.4.23 原始可采储量primmarilyrecoverablereserves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条件和政府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现有的技术,预期从 某一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已知煤层气藏中可最终采出的煤层气数量,简称可采储量 3.4.24 技术可采储量technologicallyrecoverablereserves 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煤层气资源量 3.4.25 经济可采储量eeonoealyreeverablereserves 可采储量的一部分 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理论估算或类比等方法算得的可采出煤 层气总量 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和探明的两级 3.4.26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remmainingeconomicallyrecoverablereserves 在现行的经济条件和政府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现有的技术,从指定的时间算起,预期从某一具 有明确计算边界的已知煤层气藏中可以采出,并经过经济评价认为开采和销售活动具有经济效益的那 部分煤层气 3.4.27 经济的煤层气资源/储量ecnomiecCBM resources/reserves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煤层气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地质上可靠并且整个经营活动 能够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14
GB/T31537一2015 3.4.28 subeconomiccBMresoum 次经济的煤层气资源/储量 rces/reserves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煤层气活动暂时没有经济效益,是不经济的,但在经济环境改变或 政府给以政策扶持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经济的 3.4.29 1economicCBMresources/reserves 内蕴经济的煤层气资源/储量intrinsieally 在当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确定因素多,尚无法判断生产和销售煤层气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 的,也包括当前尚无法判定经济属性的部分 3.4.30 predictedgeoogicalreserves 预测的地质储量pr 初步认识了煤层气资源分布规律,根据少量的含煤性、含气性参数井工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 得到的煤层气储量 3.4.31 控制的地质储量controlledgeologieal reSerVeS 基本查明了煤层气地质特征和储层及其含气性分布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并通过实施小井网和/或 单井煤层气试验或开发井网证实了煤层气储量 3.4.32 探明的地质储量pweneooegitelrseres 查明了煤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及含气性的展布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储层物性,压力系统和 气体流动能力等);通过实施小井网和单井煤层气试验或开发井网证实了勘探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及可 采性 煤层气资源的可靠程度很高,储量的可信系数为0.7一0.9 探明储量包括探明已开发储量和探 明未开发储量 3.4.33 探明已开发储量provendevelopedreserves 测试达到煤层气储量起算标准的煤层气井控制面积内的储量 3.4.34 探明未开发储量prowenundevelopedreserves 尚未测试或钻井的紧邻部分,根据已有的地质和工程资料能合理判断其具有经济生产能力的区域 -般从煤层气井外推的距离不超过合理开发井距的1.5倍 3.4.35 已开发资源developedresourees 从探明面积内的现有井中预期采出的煤层气数量 3.4.36 待开发资源undeveopelresourees 从探明面积内的未钻井区或现有井加深到另一储层中预期可以采出的煤层气数量 3.4.37 待发现煤层气的资源量undiscoveredCBMresources 地质勘探工程控制程度较低,目前尚不能提交地质储量的煤层气资源量部分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 可分为推定的,推断的和预测的3级 3.4.38 推定资源量indieatedresources 煤炭资源控制程度高,一般达到精查和详查程度,有大量的煤芯解吸资料,矿井瓦斯涌出量或抽放资 料以及煤样等温吸附资料,煤层含气性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对控气地质因素、煤储层参数已有一定认识 15
GB/I31537一2015 3.4.39 推断资源量inferredresources 根据少量的探井工程,初步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大部分储层参数是根据类比或区域资料分析得 到的,储量的可信系数为0.l0.2 3.4.40 culative 预测资源量speet VereS0urces 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一般在找煤阶段以下,煤系和煤层分布主要靠物探资料控制,无煤层含气性 资料,煤层含气性和分布特点采用类比法推测的煤层气资源量 3.4.41 已发现煤层气资源量discoveredCBMIresources 有足够地质勘探工程控制,能够提交地质储量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部分 已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 又称为煤层气地质储量,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3级 3.4.42 储量级别 reserveselass 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标准,其目的是便于正确掌握国家的资源,统一矿产储量 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 3.4.43 储量精度reseresaccuraey 由地质勘探工作探明的煤层气储量,同以后被煤层气生产证实的实际数量,质量以及煤层气赋存状 态,埋藏位置等方面的吻合程度 吻合程度越大,说明原来探明的储量精度越高;反之,精度越低 3.4.44 储量误差resereserror 地质勘探阶段探明的煤层气储量与开采时证实的煤层气储量之间存在的差异 3.4.45 储量规模reservesscale 储量规模大小,根据储量规模将煤层气田的地质储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类 3.4.46 煤层气储量丰度reseresabundaneeofCBM 单位面积内的煤层气地质储量,单位一般为10*m/km 3.4.47 煤层气资源丰度resourcesabundanceofCBM 对于特定的地质单元,单位面积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富集和丰富程度,单位一般采用 10”m'/knm 3.4.48 煤层气地质评价geologicalevaluationofCBMI 为圈定有可能成为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所作的综合性地质研究和评估 3.4.49 煤层气勘查CBMeplorationm 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遥感以及生产试验等手段,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 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可分为2个阶段,包括选区、勘探 3.4.50 选区 evaluationselection 主要根据煤田(或其他矿产资源)勘查(或预测)和类比、野外地质调查、小煤矿揭露以及煤矿生产所 16
GB/T31537一2015 获得的煤资源和气资源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确定煤层气勘查目标为目的的资源评价阶段 选区评价 的结果可以估算煤层气推测资源量 3.4.51 ration 勘探 explori 在评价选区范围内实施煤层气勘查工程,通过参数井或物探工程获得区内关于含煤性和含气性的 认识,通过单井和/或小型井网开发试验获得开发技术条件下的煤层气井产能情况和井网优化参数的煤 层气勘查实际实施阶段 勘探结果可以计算煤层气储量 3.4.52 煤层气开发CBMdevelopment 在勘探区按照一定的开发方案部署了一定井距的开发井网后进行的煤层气资源的正式开采活动 煤层气通常适合进行滚动勘探开发 3.4.53 煤层气勘探目标区targetareafCBMexploration 蕴藏有一定资源量并具有煤层气富集高产潜能的地区 3.4.54 forCBdevelpment 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带favourableareus 区内煤层发育、含气量高,煤层气资源丰度高、潜力大、可采性好和可供开发的区带 3.4.55 煤层气评价分类evaluationelassifrieationofCBM 根据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及资源分布等,如煤层厚度、含气量,煤层埋藏深度、构造及其裂隙发育与 渗透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量分布等参数综合分析所划分的不同类型 3.4.56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ehyproces 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然 后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此来对煤层气资源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的方法 3.4.57 定量排序方法quantitatieordinationmethd 基于对关键风险要素和主要风险要素的考察,科学地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采用有关运 算方法求算排序值,进而对评价单元的相对前景和类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4.58 )roductionpredietionofCBMwe 煤层气井产量预测pr 在煤层气井排采数据拟合的基础上,对煤层气井或井组气、水产量等进行预测 3.4.59 煤层气井产量敏感性分析CB1brshleprduetionsensithityaalysi 基于煤层气井或井组的历史数据,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储层参数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程度 煤层气勘查 4.1钻探 4.1.1 钻孔结构boreholestructure 构成钻孔剖面的技术要素 包括钻孔总深度,各孔段直径和深度,套管或井管的直径、长度、下放深 度和灌浆部位等 17
GB/I31537一2015 4.1.2 drtilline 取芯钻进 c0re 以采取圆柱状岩矿芯为目的的钻进方法与过程 4.1.3 无芯钻进 non-c0re drilling 破碎全部孔底岩石的钻进方法与过程 4.1.4 绳索取芯wire-linecoredrilling 利用带绳索的打捞器,以不提钻方式经钻杆内孔取出岩芯容纳管的钻进技术 4.1.5 钻孔见煤点meingcalpintim山ritne 钻孔中的见煤点的坐标及深度 4.1.6 岩(煤)芯采取率 c0rerecOvery 由钻孔中取出的岩(煤)芯长度与相应实际钻探进尺的百分比 4.1.7 裸眼openborehole 未下套管、筛管以及其他措施封固的井段 4.1.8 探井prospeectingwel 采用钻井辅以测井和取心分析化验的方法,确定储层的深度、厚度、结构,煤质,煤岩、顶底板性质、 含气量、气体成分、等温吸附性能等参数的工程井 4.1.9 单井singlewel 以一口井为一个开采单元的煤层气开采方式 4.1.10 井组welgroup 以多口井为一个开采单元的煤层气开采方式 4.2地质录井 4.2.1 岩芯rekcore 钻井过程中通过专用取芯工具从井底钻取的圆柱状岩石样品 4.2.2 煤芯coalcore 钻井过程中通过专用取芯工具从井底钻取的圆柱状煤样 4.2.3 岩(煤)芯录井 rockcoalcorelog 钻井过程中,按照顺序将每个回次钻取的岩(煤)芯进行观察描述,鉴定分析深度归位、,建立地层岩 性剖面的整套现场地质工作 4.2.4 岩屑eutins 钻井过程中地层被钻头研磨或切削破碎形成的,并由循环钻井液从井底携带至井口的岩石碎屑 18
GB/T31537一2015 颗粒 4.2.5 煤屑 eatines c0al 钻井过程中煤层被钻头研磨或切削破碎形成的,并由循环钻井液从井底携带至井口的煤的碎屑 颗粒 4.2.6 岩(煤)屑录井sieveresiduelog 通过捞取岩屑或煤屑进行岩性鉴定并建立地层岩性剖面的现场工作方法 4.2.7 迟到时间 gtime ua 钻井过程中钻头破岩所形成的岩(煤)屑由钻井液从井底携带到井口所需的时间 4.2.8 钻井渡录井airilinenmaaug 在整个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深度或时间间隔,对返出井口钻井液进行观察,化验,记录这些指标 数据,并将这些资料填绘到钻井综合柱状图上 4.2.9 钻时diringtme 在钻进过程中钻进单位进尺所需时间,单位为min/m. 4.2.10 钻时录井driingtimelogging 按照规程和设计要求,从开始钻井到完钻全过程,连续不断记录单位进尺所需的时间 4.2.11 气测录井gaslogging 气测录井指从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对其进行组分 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 4.3地球物理勘探 4.3.1 地震勘探selsmicexploratonm 采用人工的方法激发地震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油气 田或其他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4.3.2 二 维地震勘探tw0dimensionalseismicexploration 将多个检波器与炮点按照一定的规则沿线状(称测线)排列,按这种方式得出反映每条测线垂直下 方地层变化情况的剖面图的勘探方法 4.3.3 三维地震勘探thre-dimensionlseismieexploratom 将多道必要时可达上千道、上万道)检波器布成十字状、方格状、环状或线束状等,炮点与检波点在 同一块面积上,形成面积形状,接收由地下返回地面的地震波的勘探方法 4.3.4 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mplitudeVersusorfset 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分析与识别岩性和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19
GB/I31537一2015 4.3.5 ofile VSP测井 erticalseismicprom 在地面激发,地下接收地震波的一种直接测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 4.3.6 multiwave veandmulti-e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componentseismicexploration 采用多分量激发和接收,综合利用纵波、横波和转换波等多种地震波信息,实现改善构造成像、进行 岩性分析,检测储层裂缝以及直接预测油气等目的的地震技术 4.3.7 地震属性seismieattribute 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得到的有关地震波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 4.3.8 测井响应logresponse 在测井环境条件下,井下地层的岩性、物理特性和含气性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反应 4.3.9 模拟测井analglveging" 将地层的物理量,如电阻率,孔隙度等用电压,电流或者脉冲等模拟信号记录下来,然后再通过地面 的刻度或工程换算得到要测的物理量的测井 4.3.10 数字测井digitallogeing 采用电子计算机来控制测井数据的采集,完成测井数据的处理,成图和解释的总称 4.3.11 裸眼井测井openholelogeing 在未下套管的井中进行测井作业 4.3.12 套管井测井easedholelogeing 在已经下套管的井中进行测井作业 4.3.13 电阻率测井resistiitylogeing 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 4.3.14 自然电位测井spontaneouspotentiallogeing(SP) 测量井内自然电场的测井方法 4.3.15 自然伽玛测井natralgama-raylogeing(GR) 在井中连续测量地层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伽玛射线的测井方法 4.3.16 侧向测井laterallogging 采用聚焦电极系,使供电电流井眼径向聚焦并流人地层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4.3.17 ;DLL 双侧向测井duallaterallogging; 由9个柱状电极组成的可以进行深侧向测井和浅侧向测井组合 心
GB/T31537一2015 4.3.18 foeusedlogeing 聚焦测井 在屏蔽系统的作用下,主电流被聚焦进人地层的测井方法 4.3.19 密度测井densitylogeing 通过在井中测量地层电子密度指数确定地层体积密度的测井方法 4.3.20 补偿密度测井 ompensateddensitylogging 利用长短源距探测器测量密度差值补偿泥饼影响的一种测量地层体积密度的测井方法 4.3.21 补偿中子测井 compensatedneutron loeing 克服井眼不规则变化影响的一种中子测井方法 同时记录源距不同的两条中子曲线,用来在裸眼 井或套管井中求孔隙度 4.3.22 声波测井somiclogeing 在钻孔中运用声波在岩层中的各种传播规律研究岩层特点的一类方法 4.3.23 补偿声波测井compensatedsonielogeing 采用双发双收声系的声波测井方法,以消除井眼变化及仪器倾斜对声波测量的影响 4.3.24 固井质量测井cementingqualitylogeing 对固井后界面胶结质量进行评价的测井作业 4.3.25 声幅测井acousticamplitudelogeing 测量声波幅度的测井方法 4.3.26 声波变密度测井acousticvariabledensitylogeing 记录在井壁介质中声波的整个波列中的前12一14个波幅度的一种测井方法 4.4试井测试 4.4.1 试井welltest 通过测试井底流压变化来判断煤储层参数的测试方法 4.4.2 注入/压降试井injeetion/fall-ofrwelltest 通过向煤层恒量注水和关井,测试井底流压随时间的变化,获得各项储层参数 4.4.3 干扰试井interferencetest 通过向激动井注人或从井中抽汲流体对测试地层施加压力瞬变,在激动井和所有观察井中连续记 录压力变化,分析井间地层连通状况,获得相关参数 4.4.4 钻杆地层测试drilstemtest 在钻井过程中,以钻柱作为地层流体流到地面的导管,对地层进行测试评价的一种手段 21
GB/I31537一2015 4.4.5 short-breakdowntest 微破裂试验 用一定的注人压力和流量向测试井段注水,使测试段煤层发生微破裂,获得破裂压力和闭合压力的 方法 4.4.6 井下关井 downholeshut-in 利用专门的井下关井阀实现井下关井的操作 4.4.7 注入排量Injeetiondisplaeement 试井时单位时间内注人储层的液体量 4,4.8 注入压力 injectionpressure 注水时注人井的井底压力 注人压力等于注人井井口压力与注人井内液柱压力之和 4.4.9 注入时间injeetiontime 注人井从开始注人到注人结束所用的时间 4.4.10 应力测试stresstest 通过向煤层注人清水激励煤层破裂而获取煤层就地应力的一种方法 4.4.11 典型曲线拟合分析法typiealcurvematcehinganalysis 通过试井数据与典型曲线的拟合获取相关储层参数的方法 4.4.12 表皮效应skineffeet 由于钻井,完井等因素,使井壁附近地层渗透率发生变化,当流体流人井筒时,在此区域产生一个附 加压力降,集中在井筒周围的一个很薄很薄的环状“表皮区”,把这一现象叫表皮效应 4.4.13 表皮系数skinfactor 表示井的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一个无因次系数 4.4.14 试井调查半径investigationradiusofweltest 把表皮系数s转化为有物理意义的半轻的一种表达,可定义为厂 =r一S 式中, 为井眼折算半径;r厂 为油井完井半径;s为表皮系数 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 5.1开发方案 5.1.1 开发方式deelopmmentmethod 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储层各种特性所确定的煤层气开发技术方式 5.1.2 总体开发方案 oweralldevelopmentprogram 为确定煤层气开发而编制的工程布置、开发顺序及经济评价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2
GB/T31537一2015 5.1.3 占用储量0eeupiedreserves 开发方案设计占用的煤层气储量 5.1.4 动用储量tepleted reserves 生产过程中实际动用的储量 5.1.5 rroductionrate 采气速度gaspr 年产气量除以地质储量或年产气量除以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用百分数来表示 5.1.6 井网wellnetwork 煤层气井布置的几何形态 5.1.7 井距wellspaeing 井与井之间的距离 5.1.8 单井控制面积singlewellcontrollingarea"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单井所能控制到的最大面积 5.1.9 井别welleategory 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要求对煤层气井进行分类的方法,可分为探井、煤田钻孔、参数井、开发试验 井、开发井、生产井、调整井等 5.1.10 井型welype 根据钻井井眼轨迹形状对煤层气井进行分类的方法,可分为直井、丛式井,多分支水平井等 5.1.11 参数井 parameterwell 采用注人/压降或其他方法,以主要取得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表皮系数,调查半径,储层温度等参 数为目的工程井 参数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工程的基础上部署 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达到划分勘查区 内不同参数类型地质块段的目的,并满足估算控制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5.1.12 生产井prodwetionwel 以开采煤层气为目的所施工的煤层气井 5.1.13 废弃井abandonedwel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因地质、工程、经济、采煤和环境等原因而不再用于生产的井 5.1.14 wel 直井vertieal 从地面垂直向下施工的煤层气井 5.1.15 定向井direetionalwel 按设计的方位角和倾斜度施工的煤层气井 23
GB/I31537一2015 5.1.16 elusterwel 丛式井 在 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一组井底方位不同的井组 5.1.17 水平井horizontalwel 从地面施工横穿煤层的井段斜度超过85,水平井段长度超过煤层厚度10倍以上的井 5.1.18 多分支水平井multi-branehhorizontalwel --种由1个或2个或多个主水平井眼和若干个水平分支井构成的复杂结构井 5.1.19 U型水平井U-shapedhorizomtalwelI 一个长水平井和在水平井末端施工的并与该水平井连通的用于排水采气的生产直井构成的 -种由 整体组成“U”型的复杂结构井 5.2钻井工程 5.2. 清水钻井freshwaterdrilling 用清水作为钻井液实施钻井的工艺方法 5.2.2 泡沫钻井 foamdrilling 用泡沫钻井液作为钻井循环介质进行的钻井 5.2.3 欠平衡钻井under-balanceddrilling 作用于井底的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情况下的钻井方法 5.2.4 完井wellcompletion 实现已完成钻井施工的井筒与开发目标层联系的工艺 5.2.5 套管完井easedholecompletion 在全井段下人套管并用水泥固井的完井方法 5.2.6 筛管完井screenppecompletion 在目的煤层段下筛管的完井方法 5.2.7 裸眼完井openholeeompletion 在目的层段不下任何套管、筛管的完井方法 5.2.8 洞穴完井eavecopletion 在裸眼孔段,通过煤层自然压力,人工压力诱导、水力切割扩孔等方法引发煤层向井筒内崩落,然后 用压缩空气或泡沫将煤粉清除,最终造成一个能够使应力场重新分布的大洞穴,提高煤储层裂隙中的有 效渗透率和气井产能 24
GB/T31537一2015 5.2.9 固井well Icementing 在井眼内按设计要求下人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形成的环形空间注人水泥浆使之固结在一起 的工艺过程 5.2.10 水泥返高 cementtop 固井时,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里水泥上升的高度 5.2.11 人工井底artifieialbottomhole 作业完成后人为留在井底的 段水泥塞或阻流环 5.2.12 桥塞briugeplug 下于井内起封隔作用的塞子 5.3压裂工程 5.3.1 压裂 fracturing 对渗透率低的井,利用液体的传压性能,在井底形成足够高的压力,将煤层压开,形成一条或数条裂 缝,以达到提高近井地带岩层的渗透率,沟通原始地层裂缝、扩大解吸面积,减少流体阻力的目的 5.3.2 压裂液fraeturingtuiad 压裂改造煤层气储层施工过程的工作液体 5.3.3 前置液aheadluid 压裂施工最先系人的用于造缝的前置液体,其主要作用是造成地层破裂并形成一定几何尺寸,供之 后携砂液能进人裂缝 5.3.4 携砂液earrierluid 继前置液之后泵人的用于形成支撑裂缝的携带大量支撑剂的压裂液 5.3.5 顶替液displacementfluid 压裂施工最后泵人的用于顶替井筒中携砂液进人裂缝的液体 5.3.6 活性水压裂液aetiewaterfraecturingluid 在清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膨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的压裂液 5.3.7 泡沫压裂液foamfraeturingluid 在常规压裂液的基础上,混拌高浓度的液态氮气或二氧化碳,并添加相应的添加剂等物质配制而成 的以气相为分散相、液相为分散介质的低伤害压裂液 5.3.8 支撑剂 proppant 具有支撑压裂裂缝,且有一定粒度和级配的天然砂、陶瓷颗粒等 25
GB/I31537一2015 5.3.g 裂缝导流能力 luetiity firacturecOnd 填砂裂缝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以闭合应力条件下的支撑缝宽与填砂裂缝渗透率的积表示 5.3.10 施工排量displaeement 单位时间内注人井内的流体量,单位为m/min. 5.3.11 施工压力 onstructionpressure 压裂施工中,高压泵组提供的工作压力 5.3.12 砂比proppantconcentratiom 单位体积携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体积 5.4排采工程 5.4.1 sdrainage 排采gas 利用排水设备排出煤层中的水,有效降低煤储层压力,促使煤层气解吸产出的活动 5.4.2 压降漏斗 pressuredropfunel 由于井的投产造成地层压力下降而形成的漏斗状的压力等势面 5.4.3 区域压降regionalpressuredrop 由于煤层气井网排采所形成的区域的压力降低 5.4.4 废弃压力abandonmentpressure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煤层气井生产到无开采价值时的平均储层压力 5.4.5 井间干扰inter-wellinterferenee 在同一煤层内.2口以上的煤层气井同时生产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5.4.6 层间干扰inter-layerinterference 在多层生产的情况下,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影响 5.4.7 应力敏感伤害stresssensitivitydamage 井底流压与储层压力之间的压差过大,导致近井简地带煤层受到应力敏感性伤害,致使水产量和气 产量锐减 5.4.8 静液面深度staticfuidlevel 停止排采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到井口的距离 5.4.g 动液面深度workingnuidleel 正常生产时,井内液面到井口的距离 26
GB/T31537一2015 5.4.10 井底流压 bottomholelowingpressure 煤层气井正常生产时煤层中部的流体压力 5.4.11 套压casingpresure 油管与套管之间环形空间内气体的井口压力 5.4.12 生产压差drawdown pressure 煤层气井生产时的储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 5.4.13 定压排采drainugeunderconstantprsure 按照设定的井底流压进行排采的活动 5.5作业工程 5.5.1 洗井welleleanup 利用钻杆或油管,连续注人流体,将井底的岩屑、煤屑等碎屑物冲洗到地面的一种清除井底碎屑物 的活动 5.5.2 射孔perforationm 通过专用设备贯通套管与目的层段煤层的工艺技术 5.5.3 射孔率penetrationpereentage 有效穿孔弹数占装枪射孔弹数的百分比 5.6地面集输 5.6.1 煤层气集输CB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m 在煤层气田内.将煤层气井采出的煤层气汇集和输送的全过程 5.6.2 单井集输singlewel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m 以单井为集气单元的集输工艺 5.6.3 星状集输star-shapel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m 以星状布局的多井集输工艺 5.6.4 枝状集输twig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 以树枝状布局的多井集输工艺 5.6.5 成组型集输group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 针对多井,集气管道分组进行集输的工艺 27

煤层气术语GB/T31537-2015解析

煤层气术语GB/T31537-2015解析

煤层气是一种气态烃类燃料,广泛存在于煤层中,具有清洁、高效、低碳的特点。为了规范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术语,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5年制定了GB/T31537-2015《煤层气术语》标准,该标准对煤层气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规范。

术语分类

根据标准中的规定,煤层气术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概述与定义:包括煤层气的定义、分类、产生机理等。
  • 勘探与评价:包括煤层气勘探的方法、技术、评价等。
  • 开发与利用:包括煤层气井的钻探、完井、提取等过程,以及煤层气的利用方式和应用场景等。
  • 安全与环保:包括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管理等。

术语解析

下面对各个方面涉及到的术语进行简单解析:

概述与定义

  • 煤层气:指在煤层中存储的天然气。
  • 煤层气藏:由含气量达到一定水平的煤层和其中的瓦斯构成的储集空间。
  • 煤层气区域:具有相同地质特征和煤层气赋存条件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
  • 煤层气井:专门用于开采煤层气的钻井。

勘探与评价

  • 煤层气勘探:通过对煤层地质、物理、化学等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和储量。
  • 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重力、地磁、电磁、地震等方法。
  • 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对煤层气的产出潜力进行评估,并预测其可采储量。

开发与利用

  • 煤层气钻井:开采煤层气的主要作业继续。 工艺,该过程包括钻井、完井、测试等。
  • 煤层气开采:通过油气井的方式将地下储存的煤层气采出并输送至地面。
  • 煤层气井完井:井筒内壁套管和井口装置的安装,以及井下完井管的下入与固定等工作。
  • 煤层气提取:将井下储存的煤层气抽取上来,并进行处理和利用。
  • 煤层气利用:包括发电、供热、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安全与环保

  • 煤层气危险性评价: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 煤层气开采安全管理: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进行规范和管理。
  • 煤层气环境影响评价: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
  • 煤层气环保治理: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进行治理和管理。

结语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规范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术语,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为煤层气开发和利用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术语标准。

以上就是煤层气术语GB/T31537-2015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能够为您了解煤层气领域的专业术语提供参考。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的编号:GB/T31418-201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共有18页,发布于2015-10-01
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图形符号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图形符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图形符号的编号:GB/T3167-2015。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图形符号共有98页,发布于2015-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