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Rhynchophorusferrugineus(Oliv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9579-2013。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13-12-062013年第10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3-12-06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60M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579一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DeteetionandidentifieationofRhynchophorusferrugineus(OIiver 2013-07-19发布 2013-12-06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579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海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明光、李伟东,敖苏、刘福秀、韩玉春、刘荣英
GB/T29579一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棕象甲hynchophorus/ferrugineus(oliver)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中对红棕象甲的检疫鉴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喙 rostrum 任何延长的口器或头部前方延伸的部分 外咽缝gularsuture 外咽片两侧的沟,是次后头沟的延伸部,对称或在中央合并为一条 假4节 psedotetrameros 附节共有5节,但第4节退化缩小,隐藏在第3节与第5节之间,很不容易看出 臂板petdium 腹部末节的背板 阳茎aedeagus 为插人器主要组成部分,常为骨化管状 内阳茎endophallus 位于阳茎端部的内陷腔室,射精管开口于内 阳茎基 tegmen 雄虫阳茎基部的骨片 内唇epipharynx 幼虫口器上唇的内侧即外露面的反面),具有感觉器官 感觉孔sensorypores 幼虫内唇上具有感觉功能的孔状器官 2.10 鼻板nasalplate 喙端部背面圆弧状延伸的部分,后缘被一行刻点分开
GB/T29579一2013 红棕象甲基本信息 中文名:红棕象甲 学名:Rhynchophorusfer7 rrugine4s(Oiver) 属鞘翅目coleoprtea,象虫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wchopbhorusHerbst 主要通过进口或国内调运棕榈科寄主植物、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 该属已知种类9种,其中6种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 红棕象甲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观察红棕象甲各虫态样本,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仪器、用具和试剂 5.1仪器 双目解剖镜、显微镜、生化培养箱、恒温干燥箱 5.2用具 测微尺、白瓷盘、磨口广口瓶、烧杯,酒精灯、指形管、量筒、普通天平、培养皿、昆虫针、解剖针、载玻 片,盖玻片、标签、慑子,剪刀、三级台 5.3试剂 10%氢氧化纳游液.75%酒梢,甘浦、二甲笨,加拿大树胶 实验室检疫 标本预处理 6.1.1雄成虫外生殖器封片制备 将雄虫腹部取下,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h,或者10%氢氧化钠溶液煮5min,溶解掉肌肉 后用清水冲洗,进行外生殖器解剖,小心将阳茎及其基板取出,然后放置于不同浓度酒精逐级脱水,脱水 后放人二甲苯进行透明处理,最后用加拿大树胶封片保存 6.1.2幼虫内唇封片制备 将头部取下,投人10%氢氧化钠溶液内浸泡24h,或10%氢氧化钠煮5min,然后在燕僧水中洗 1次一2次,在双目解剖镜下,将连成一块的上唇一唇基一后唇基骨片取出,剔净着生的肌肉,注意不损 60 坏上唇附属构造 然后投人75%酒精内固定1h,逐级脱水,转人二甲苯透明处理30min min,即 可用加拿大树胶封藏 6.2镜检 将成虫,幼虫或蛹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将雄成虫外生殖器封片或幼虫内唇封片
GB/T29579一2013 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 鉴定特征 象虫科鉴定特征 7.1.1额和颊向前延伸形成明显的喙,口器位于喙的顶端 7.1.2触角膝状,其末端三节膨大呈棒状 7.1.3前足基节窝闭式 7.1.4可见腹板5节,第1,第2腹板愈合 7.1.5幼虫身体柔软,肥胖而弯曲,无足 7.2棕榈象甲属鉴定特征 喙为圆柱形,雄虫喙具瘤突或刚毛 7.2.1 7.2.2外咽缝通常明显,狭或宽;上鄂端部卵圆形至具4尖齿突 7.2.3前胸后方通常宽圆,卵圆或稍突出,小盾片长,基部宽,长度为鞘翅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7.2.4鞘翅宽于前胸,基部稍凸起,前后面较凸起,鞘翅长度约为度2.5倍~3倍,具5条6条深的行 纹和3条以上的行纹痕迹 7.2.5前、中足腿节腹面不强烈弯曲;第三附节宽大,其腹面六分之一或全面具刚毛 7.3红棕象甲鉴定特征 7.3.1成虫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图B.1图B.6 7.3.1.1外形 雄虫体长19mm一42mm,宽8mm16mm,呈长卵形;通常为红棕色至黑色,鞘翅边缘(尤其侧 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鞘翅深红色至黑色,有光泽或稍具软毛,身体腹面黑红相间;足颜色比体浅,基节 和转节黑色,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跚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前胸背板黑 斑变化不一 雌虫体长26mm一40mm,宽10mm~16mm;颜色及外形近似雄虫,但其臀板较狭,端 部略尖 喙 7.3.1.2 雄虫的喙通常为红棕色至黑色,常红棕色;长度接近前胸背板五分之四;侧面观,喙直,基部宽,光滑 或具细刻点,背面观,末端或近末端的稠密直立刚毛伸至或超过喙长的二分之一,末达触角窝;喙基部中 央具一圆形浅凹,自此向端部具一条中纵脊 雌虫的喙相对细长,无刚毛,末端稍弯曲 7.3.1.3口器 褐色,约为喙基部宽度的二分之一,上鄂端部具3个尖齿,端齿和亚端齿距离宽;亚颈端部平截,弧 形凹人,具纵贯全长的狭长中纵沟;外咽缝在基部狭,向后呈长卵形扩宽 7.3.1.4触角 触角着生于喙基部侧面的触角窝;触角窝深而宽,弧形,两侧上弯;柄节直,棒状,其长度超过索节和 棒节长度之和,或者等于喙长的二分之一 索节分为6节,棒节大,红褐色,宽三角形,背面和腹面具数 根刚毛,绵毛区内面具8根15根刚毛
GB/T29579一2013 7.3.1.5前胸 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端缘近于平截,略内凹,后缘明显呈弧形拱出 小盾片红棕色或黑色,楔形,后 端略尖锐,其长度为鞘翅的四分之 前胸背板斑纹变化不一 7.3.1.6足 腿节和胫节外缘常具刻点;前足基节圆球形,间距宽;中足基节覆盖红褐色软毛;前足腿节与中足腿 节等长,但短于后足腿节;前足胫节与后足胫节等长,长于中足胫节;附节假四节,第1附节是第2附节 2倍,稍短于第3咐节;第3附节腹面具红棕色刚毛;第5附节长度是前4节长度总和,腹侧面具9根~ 12根刚毛 7.3.1.7鞘翅 光滑或稍具软毛,两侧略呈弧形,向端部渐狭,端部近平截,外缘刻点,具5条深的行纹,侧面具4条 行纹痕迹;鞘翅长度是其宽度的2.33倍 7.3.1.8腹部 第1腹节长度等于第3,第4腹节的长度之和,远短于第2腹节 臂板常红棕色,但也可能红棕色 至暗褐色变化 7.3.1.9雄性外生殖器 阳茎基背裂片三角形,前端尖锐,延伸至阳茎基长度的三分之二;后端突凹人而分叉 阳茎基背面 裂缝长度不足背裂片和背面缝之间连续区域长度的二分之一,背面和侧面刚毛小 腹面骨片后端平截 阳茎基板宽,扇形,一些个体小的标本,阳茎基板圆 向外缘逐弯曲,侧面具刚毛,骨片同膜质区城矩形 形 阳茎基突厚,向前端渐细 背脊二分叉,未伸达阳茎基板长度的二分之一,如阳茎基板圆形,背脊不 分叉伸达阳茎基板后端 背面观,阳茎基骨片末端明显凹人,延伸至阳茎基板四分之三处 腹面观,阳 茎基骨片卵圆形至三角形,延伸达阳茎基板长度三分之二 阳茎端部狭卵形,侧臂细小,与阳茎突相汇 合 阳茎膜孔前端稍尖,两缘从前端加宽至阳茎约三分之二处,然后突然收窄,再扩宽,后缘宽凹陷 肛 板细长,前端退化 阳茎腔后端宽卵形,下方具两个骨化板,伸达至阳茎突约二分之一 7.3.2幼虫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图B.7,图B.8 7.3.2.1外形 梨形,无足,乳白色或黄白色;体稍弯曲,头壳黄褐色或亮黑褐色,老熟幼虫长度36mm50mm. 宽15mm19mm 7.3.2.2口器 上唇侧面具长刚毛22根;内唇感觉孔靠近刚毛2,而远离刚毛1,与刚毛1的间距不足与刚毛2间 距的2倍,内唇前方两侧具扩大的部分;下鄂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毛 7.3.2.3腹部 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具4根刚毛
GB/T29579一2013 7.3.3蛹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图B.9,图B.10 7.3.3.1外形 长约40mm,宽约16mm;四周包围植物纤维编织的茧 喙 7.3.3.2 具2对一4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 7.3.3.3胸部 前胸背板具2对或3对刚毛;中胸背板具1对刚毛 结果判定 以成虫、幼虫或蛹的形态特征及其近缘种分类检索表(参见附录C)为依据,符合上述形态特征以及 描述的确定为红棕象甲 标本保存 成虫标本采用针插风干保存,并注意防虫蛙、防潮湿和霉变;幼虫和蛹浸泡前放人开水内煮1min~ 2min至虫体直硬后,用酒精-甘油保存液保存
GB/T29579?2013 ?A ?? ?? ? A1 A.1.1鵿?(Ar Arecaceae ArecacatechuuIinn. аArengaimnaa(wurmf.)Mer ?BorassuslabeliferLinn. ÷?CalamusmerriliBecc. βCaryotacumingil.odd.exMart. ?β ma.rim4Blume ?cocosnueiferaLinn. CorybhautanLam.(syn.C.gebanga.C.elata EaeisguinensisJacg ?? LiuistonadecipiensBecc. ?L..chinensis(Jacg. ? Metro.ryonsaguRottb. ? Oncosermnahorrium(Griff. gillarium(Jack ? tig Oreolo.raregiaKunth Phoeni.rcanariensisHort.exchabaud P.dacryiferaLinn. ris(Linn ж?.syletr ɡSabalumbracul nlifera(Jacq Tra eiHook. rachycarp4sfortunet ?Washingtoniasp. A.1.2?(Agavaeeae AgaeAmericanaLinn A.1.3??(Poaceae' SaccharumofieinarumLinn. A.2? ???????????,?漴,??, ????,?????;???,???? ??,?ó?23,??55d,??3d6d,?
GB/T29579一2013 13d17d,单雕平均产卵量300粒左右 A.3在国外的地理分布 A.3.1欧洲及地中海地区 塞浦路斯,法国希腊、以色列.意大利、约旦,西班牙、土耳其 A.3.2亚洲 巴林,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伊朗、日本、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缅甸、阿曼 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职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 A.3.3非洲 埃及 A.3.4大洋洲 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
GB/T29579?2013 B ? ?? ?? ??B.l??B.10. 0mmm 12mm ?B.1? ?B.2???岿??仯
GB/T29579?2013 ? ? b ?B.3 ?? 3?? b ?B.4?弰3
GB/T29579?2013 O" ? a ??? b ?B.5 -?? ? ? 塢 ? a b ?B.6?? 10
GB/T29579?2013 ? о ?2 ?B.7?? 0mm 10m ?B.8? 1
GB/T29579?2013 ?B.9 10mm ?B.10? 12
GB/T29579一2013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红棕象甲同属近缘种的检索表 c.1成虫检索表 1.上颗端部圆形或者卵圆形 上"频端部具齿 2.无鼻板;咐节第3节腹面六分之一;前胸背板后部卵形;外咽缝狭;喙端部腹面不凸起,略侧扁或者圆 筒形,且基部背面不凸起或呈卵形;亚须端部平 具鼻板,明显圆;附节第3节腹面三分之一,具刚毛;前胸背板近方形,后部宽圆;外咽缝宽;喙端部腹 面强烈凸起,侧扁,基部背面凸起,呈卵形;亚须端部卵形(分布非 洲) 四角棕榈象R R.g4adrangulusQuedenfeldt 3.前足胫节扁平,端部具两个宽叶;中、后足端部平载;前胸背板两侧弧形扩宽,前端渐狭缩;喙方形,略 侧扁,端部背面凹或者槽状;亚端部平凹;上狮端部狭卵形;雄虫喙密生直立的刚毛(分布 里氏棕榈象R.ritcheriwattanapongsiri 南美 前足胫节不扁平;中、后足端部不平截;前胸背板两侧直,前端渐狭缩;喙圆筒形,端部卵形或者略 亚须端深凹人;上领端部宽卵形;雄虫喙背面无刚毛,具瘤突(分布;美 洲 entatus(Fabricius 深红棕榈象R.crue 4.前胸背板基部突出;外咽缝狭;触角窝腹面间距狭;喙尖端背面具槽或者近平截;眼间距等于或小于喙 基部宽的三分之 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圆形(图B.1),外咽缝宽;触角窝腹面间距宽;喙尖端无槽而呈卵形;眼间距 不小于喙基部宽的三分之 上颗端部具3个明显尖齿;喙腹面在触角窝之间平滑,无刚毛;中,后足胫节在端钩基部背面具明显的 5. 刺;臀板背面平坦;蹭节第3节腹面几乎完全覆盖刚毛;亚颊端部略内凹且具3个尖齿;触角细小;小 盾片后面突出甚尖;身体铁锈色且具黑斑(分布;亚洲 黑斑棕榈象R.disinctuswat 上飘端部具两个宽叶突;喙腹面在触角窝之间起皱且具几根细长的刚毛;中、后足胫节无端刺;臀板背 面凸;附节第3节腹面的一半具刚毛;亚端部卵形;触角粗;小盾片后面突出但不尖;身体完全黑色 棕榈象甲R, rum(Linnaeus palma 分布;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 .臀板光滑;蹭节第3节腹面两侧无刚毛列;眼间距接近喙基部宽的三分之一;前胸背板基部宽圆,常具 两条纵贯全长的红色纵带;小盾片向后突出甚狭(分布;热带非 is(Fabricius 洲 紫棕象甲R.hoeniei 臀板具刻点[图B.4a)];跚节第3节腹面两侧各具1列刚毛[图B.4b];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卵 形,常具1条宽的红色的纵带,或者两条短小的红色纵带,或者几个斑点;小盾片向后稍突出 7.外咽缝自基部宽度一致;上领端部具4个齿;亚端部平截,中央具1个三角形凹陷;体黑色,前胸背 板上面常具狭窄短小的红色纵带(分布;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 二线棕榈象R.bilinealas(Montrouzier 岛) 外咽缝在基部狭,向后长卵形扩宽[图B.5a)];上颗端部具3个齿[图B.5b)];亚颊端部平截,弧形凹 人,具纵贯全长的狭长的中纵沟;身体黑色或铁锈色,前胸背板常具1条宽的红色纵带或斑点(分布 4s(Oliver EPPO地区,亚洲澳洲) 红棕象甲R.ferrugineu 13
GB/T29579一2013 C.2幼虫检索表 1.内唇感觉孔靠近刚毛2而远离刚毛l;上唇侧面具16根22根刚毛 内唇感觉孔在刚毛1与刚毛2中间或者接近中间.上唇侧面具24根~30根刚毛 2.上唇侧面具16根短刚毛;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几乎是与刚毛2间距的3倍;腹部第8节背片前 方背面无刚毛;内唇前方两侧无扩大的部分;下预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 毛 cruentatuus(Fabricius) 深红棕榈象甲R.c 上唇侧面具长刚毛22根;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不到与刚毛2间距的两倍;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 背面具4根刚毛;内唇前方两侧具扩大的部分;下顿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 毛 红棕象甲R.ferr 2us(Oiver) rug1ne 3 上频具齿或2叶状;内唇前方宽大;下叶背面具26根27根刚 毛 棕榈象甲R.palnarm(Linnaeus) 上领无齿,不分叶;内唇前方狭或者细而尖;下领叶背面具18根20根刚毛 上唇侧面具30根刚毛;下领叶背面具20根刚毛;上领粗大,甚厚而粗壮;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后方 各具2根刚毛 紫棕象甲R.bhoenicis(Fabricius) 上唇侧面具24根刚毛;下颗叶背面具18根刚毛;上飘小,不粗壮;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后方无 刚毛 二线棕榈象甲R.bilineatus(Montrouzier) c.3蛹检索表 1.前胸背板具两对或者3对刚毛;中胸背板具1对刚毛,喙具2到4对着生于瘤突上的 刚毛 红棕象甲R.ferruineus(oliver) 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无刚毛 2.喙背面具7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后胸背板无刚毛 紫棕榈象R.hoenicis(Fabrieius7 喙背面具3对或者更少刚毛;后胸背板常具1对刚毛 3 喙背面具1对刚毛,并且在触角着生处之间具隆起的瘤突深红棕榈象R.eruentatus(Fabrieius) 喙背面具3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2对位于喙基部的瘤突 棕榈象甲R.almarum(Linnaeus) 14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GB/T29579-2013

一、引言

红棕象甲是一种对植物有害的害虫,其危害性很大。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止这种害虫的传播,国家制定了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GB/T29579-2013。

二、检疫鉴定方法

GB/T29579-2013中规定了红棕象甲的样品采集、检验方法和鉴别依据等内容。

1. 样品采集

红棕象甲的样品采集应在成虫活动期进行,选择不同部位的枝条、叶片、树皮、果实或者土壤等样品进行采集。样品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处,并妥善保管。

2. 检验方法

红棕象甲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部形态特征检验和解剖检验两种方法。

(1)外部形态特征检验

通过对样品外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鉴别出是否存在红棕象甲及其危害程度。如发现有以下现象,则判断为存在红棕象甲:

  • 成虫体长约5毫米,呈棕黑色,头部具有一对弯曲的长角;
  • 幼虫体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细长,长度可达16毫米;
  • 受害植物出现树皮干裂、大面积脱落等症状。

(2)解剖检验

将携带红棕象甲的样品进行解剖检验,观察并鉴别其性别、生殖器官和内部结构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红棕象甲。

3. 鉴别依据

GB/T29579-2013中还规定了红棕象甲的鉴别依据,主要包括其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等。

三、结语

红棕象甲的危害性较大,及时发现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GB/T29579-2013,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甘蔗白色条纹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甘蔗白色条纹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甘蔗白色条纹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9578-2013。甘蔗白色条纹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3-12-062013年第10号公告
胡椒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胡椒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胡椒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9581-2013。胡椒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3-12-062013年第10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