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742-2020

中国地震烈度表

TheChineseseismicintensityscal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编号:GB/T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共有15页,发布于2021-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25
  • 实施日期202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904.03KB

中国地震烈度表


国家标准 GB/T17742一2020 代替GB/T177422008 地震烈度表 IheChineseseismicintensity scale 2020-07-2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7742一2020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地震烈度等级和评定地震烈度的房屋类别 地震烈度评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GB/17742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742一2008《地震烈度表》,与GB/T17742一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将评定烈度的房屋类型由原标准的3类扩展为5类,增加了按照度(7度)抗震设防的钢筋 a 混凝土框架房屋D类,并将原标准中的A类房屋划分成Al类房屋和A2类穿斗木构架房屋 b 在V度(6度)川度(12度)房屋震害程度描述中,给出新增房屋类型A2类和D类在不同烈 度下的破坏等级数量,对原标准中各房屋类型的破坏等级数量也进行了部分修订; 给出新增房屋类型A2类和D类的平均震害指数,将原标准中A类和B类房屋统一的平均震 C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 害指数进一步细分为A1类和B类,并分别给出,调整了 d)对度(6度)时房屋震害的平均震害指数初始值进行了修订; 新增了依据桥梁、电力设备和地下供水管道等生命线工程震害的地震烈度评定指标 e f 在l度(2度)和度(3度)中,增加了较高楼层中人的感觉描述,对V度(5度)和W度(6度)时 人的感觉指标进行了修订 在V度(5度)一匹度(9度)中,分别增加了物架上小的器物、顶部沉重的器物、家具和室内物品 g 等反应现象; 将水平向地震动参数修订为按照一定流程处理后的三分间合成地震动参数 h 增加规范性附录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方法; iD 烈度等级改为用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j k 修改了标准的结构和部分条款 本标准由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 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广东省 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防灾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景江、金星、林均岐、马强、张令心、孙柏涛、,李山有,袁一凡、温增平、郭恩栋、 刘如山、戴君武,刘爱文、卢永坤,张红才,李水龙、杨大克、张勤、钟贻军,宋立军、非明伦,李志强、姜立新、 帅向华、王东明,胡伟华、刘金龙、杜辆,李建亮、王多智、陶冬旺、李军、韦永祥,宋晋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742一1999,GB/T17742一2008.
GB/T17742一2020 引 言 GB/T17742一2008自发布实施以来,在地震烈度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发 生了四川泣川8.0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四川芦山7.0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多次强烈 地震,在实际烈度评定工作中,积累了大量震害资料和强震动观测记录,提供了新的烈度评定房屋类型 和修订原烈度评定指标的依据 随着我国地震观测台网布局的不断改善和台站数量的不断增多,利用 地震观测仪器测量地震烈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对此制定标准 本次修订引人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作为确定地震烈度的指标,保持了与原有地震烈度表的继承性 和一致性
GB/17742一2020 地震烈度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等级和评定地震烈度的房屋类别,以及地震烈度评定方法 评定指标包括 房屋震害、人的感觉、器物反应、生命线工程震害其他震害现象和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 评定方法为综 合运用宏观调查和仪器测定的多指标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1 地震烈度 seismic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1.2 震害指数damageindex 房屋震害程度的定量指标 注;以0.00到1.00之间的数字表示由轻到重的震害程度 2.1.3 平均震害指数meandamageindes 同类房屋震害指数的加权平均值 注:平均震害指数即各级震害的房屋所占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2.1.4 地震动groundmotonm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 [GB/T18207.22005,定义6.l.1] 2.2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A;应用PGA得到的地震烈度计算值 v;应用PGV得到的地震烈度计算值 I地震烈度计算值 Ew;东西分向(Eastandwest) N-S;:北南分向(NorthandSouth) UD,垂直分向(UpandDown) PG.A;合成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最大值(PeakGroundAcceleration ),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GB/T17742一2020 PGV;合成地震动速度记录的最大值(PeakGroundVelocity),单位为米每秒(m/s) 地震烈度等级和评定地震烈度的房屋类别 3.1地震烈度等级 地震烈度划分为12等级,用罗马数字II)或阿拉伯数字(112)表示 3.2数量词的界定 数量词采用个别、少数、多数、大多数和绝大多数,其范围界定如下: “个别”为10%以下; a b)“少数”为10%~45%; “多数”为40%一70% c d "大多数"为0%-0% “绝大多数”为80%以上 3.3评定烈度的房屋类型 用于评定烈度的房屋,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A1类;未经抗震设防的土木、砖木、石木等房屋; a b A2类;穿斗木构架房屋; B类:未经抗震设防的砖混结构房屋; C类;按照度(7度)抗震设防的砖混结构房屋 d D类;按照\度(7度)抗震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3.4房屋破坏等级及其对应的震害指数 房屋破坏等级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5个等级,其定义和对应的震 害指数d如下 基本完好;承重和非承重构件完好,或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损坏,不加修理可继续使用 对应 a 的震害指数范围为0.00GB/17742一2020 不具备仪器测定地震烈度条件的地区,应使用宏观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a b) 具备仪器测定地震烈度条件的地区,宜采用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 4.1.2按表1划分的地震烈度等级评定地震烈度 4.2宏观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4.2.1宏观调查评定地震烈度的流程包括调查区域与线路规划、震害调查与分析、地震烈度综合判定 和地震烈度图绘制 4.2.2宏观调查的内容包括房屋震害、人的感觉、器物反应,生命线工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房屋震 害应计算平均震害指数 4.2.3依照调查结果,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按表1评定地震烈度 4.2.4宏观调查评定地震烈度时 工度(1度)V度(5度)应以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为主要评定依据; a b I度(6度)I度(10度)应以房屋震害为主要评定依据,同时参照表1中其他各栏评定指标 判定的结果; 度(11度)和度(12度)应综合房屋震害和地表震害现象 4.2.5平均震害指数D可按式(l)计算 D 4A 式中: D 平均震害指数; 房屋破坏等级为i的震害指数 d -破坏等级为i的房屋破坏比,用破坏建筑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或破坏栋数与总栋数之比 入 表示 4.2.6当计算的平均震害指数值位于表1中地震烈度对应的平均震害指数重叠搭接区间时,可参照其 他评定指标和震害现象综合判定地震烈度 4.2.7以下三种情况的地震烈度评定结果,应做适当调整: 当采用高楼上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评定地震烈度时,适当降低评定值 aa b)当采用低于】度(7度)抗震设计房屋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评定地震烈度时,适当降低评 定值,而当采用高于度(7度)抗震设计的房屋评定时,则应适当提高评定值; 当采用建筑质量或地基质量特别差的房屋评定地震烈度时,适当降低评定值,而当采用建筑质 量和地基质量特别好的房屋评定地震烈度时,则应适当提高评定值 4.2.8农村可按自然村,城镇可按街区或社区为单位进行地震烈度评定 4.3仪器测定地震烈度 4.3.1用于地震烈度测定的仪器宜安置在自由场地表 4.3.2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4.3.3按表1中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评定地震烈度
GB/T17742一2020 雕霜 联 筒 日 录 数 憎 台 : 一 为 怅 正 苯 太 等 华 袋 诚 新 # 台 g 总 容 起 太 蜀 默 政 丑 E 米 熊 S 兼
GB/17742一2020 发 粉 母 剥 武 罢 副 到 台 刹最 费 口 一 撒 要 冶 出 容 这 " r 员 刻 白 器 斟 警 如 朱 客 s 哥 s 台 刻 米 叫 烘 海 太 州 都 止 E 的 m 米 燃
GB/T17742一2020 意 物 捆 剥 州 要 点 国 蚓 三 而 崇 爱 武 刷 架 E 尝" 丑 二 扣惊 海 粥 出 活 鲁 盛 牛 长t 桌 城 舱 芒 零 之 效 台 台 爸 容 乓 聪 新 爸 虫 蚁 之 券 州 馨 为 牛 台 以 留 音 名 e 装 一 删 M 营 长 娜 益 E 二 米 m 熊 兼
GB/17742?2020 ? AM ? ? ? ? - E 9 2 2 ?
GB/T17742一202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方法 计算流程 A.1 图A.1给出了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的计算流程 地震动记录选取 基线校正 记录转换 数字谜波 记录合成 计算PGA和PGV 计算和 >6.0且>6.0 否 )/B 12.0 l.0 品 否 香 /-12.0 -l.0 仪器地震烈度计算值 图A.1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流程图 A.2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A.2.1获取地震动记录所用观测仪器的台址参照DB/T60-2015中4.4的规定 A.2.2获取地震动记录所用观测仪器的频带范围应满足;低频截止频率不大于0.1Hz,高频截止频率
GB/17742一2020 不小于10Hz A.2.3获取地震动记录所用观测仪器应为正交三分向,并坐标转换为东西分向、北南分向和垂直分向 A.3基线校正 应对地震动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处理,宜采用记录时间过程减去地震事件前记录的算术平均值方法, 事前记录时间长度宜为10s. A.4记录转换 地震动记录为加速度时应转换得到速度记录;地震动记录为速度时应转换得到加速度记录 A.5数字滤波 地震动加速度和速度记录的每个分向均应采用数字滤波器进行0.1Hz一10H2带通滤波 宜采用 最小相位滤波器 滤波器通带波纹应小于0.5dB,滤波器带外衰碱应大于12dB/oet A.6记录合成 采用公式(A.1)计算三分向合成加速度记录 a())=VaEW干aG干aG A.l 式中: 时刻点合成加速度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F). a(t -t时刻点滤波后东西分向加速度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a(,E-w 一!,时刻点滤波后北南分向加速度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ti)N-s -t时刻点滤波后垂直分向加速度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a(t,)u-D 采用公式(A.2)计算三分向合成速度记录 u(t)=/EWG )-D 式中: u(t 时刻点合成速度记录,单位为米每秒(m/s); -',时刻点滤波后东西分向速度值,单位为米每秒(m/s) ut,)E-w ,时刻点滤波后北南分向速度值,单位为米每秒(m/s) wN-s t,时刻点滤波后垂直分向速度值,单位为米每秒(m/s) wt)u- 计算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rGA和rGV 采用公式(A.3)计算PGA,采用公式(A.4)计算PGv PGA=mmaxa(t A.3 (A.4 PGV=max[u(ti门 式中 PGA 合成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最大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PGV 合成地震动速度记录的最大值,单位为米每秒(m/s);
GB/T17742一2020 一,时刻点合成加速度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a(l t, -'时刻点合成速度值,单位为米每秒(m/s). A.8计算方法 A.8.1采用公式(A.5)计算IA,采用公式(A.6)计算Iv: I入=3.17logia(PGA)十6.59 A.5) Iv=3.00logi(PGV)十9.77 A.6) A.8.2按公式(A.7)计算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I,结果可取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I>6.0且I、>6.0 A.7) l(I十Iv)/2 I<6,.0或Iv<6.0 A.8.3如I小于1.0,取1.0;如I大于12.0,取12.0. 0
GB/17742一2020 参 考文献 [1]DB/T60一2015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震烈度报与预警台站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介绍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标准。GB/T17742-2020版本已于2020年发布并开始实施。

烈度表分类

根据烈度表的分类,可以将地震烈度分为Ⅰ至Ⅹ二个等级,其中Ⅰ级为感觉不到,Ⅹ级为摧毁性极强。

烈度表描述

烈度表描述地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铁路、水库、堤坝、港口、机场、电力设施等工程设施及其它工程设备的破坏情况,同时也描述地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烈度表的描述,可以对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有一个精确的评估。这对于地震应急救援、灾后重建以及抗震设计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烈度表应用

中国地震烈度表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地震工程设计、地震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地质灾害评估等。同时,中国地震烈度表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总结

通过介绍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标准,其在地震应急救援、灾后重建以及抗震设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相关资料

    和中国地震烈度表类似的标准

    干部网络培训专题班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干部网络培训专题班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干部网络培训专题班规范的编号:GB/T38865-2020。干部网络培训专题班规范共有20页,发布于2021-02-01
    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通信架构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通信架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通信架构的编号:GB/T38872-2020。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通信架构共有11页,发布于2021-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