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Retroreflectivesheetingfortrafficcontr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反光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道路交通反光膜的编号: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共有20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R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20.20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548.80KB

道路交通反光膜


国家标准 GB/T18833一2012 代替GB/T188332002 道路交通反光膜 Retrorefleetivesheetingfortrafriccontrol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8833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则心存 参考文献
GB/T18833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833200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与GB/T18833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反光膜由按级别分类调整为按类型分类(见第4章); -增加微棱镜型反光膜观测角为1"时的光度性能要求(见5.3); 光度性能技术要求中的观测角由0.33"调整为0.5?见5.3); 增加橙色、灰色反光膜以及荧光反光膜的光度性能和色度性能技术要求见5.3和5.4); -抗拉荷载要求只适用于I类和l类反光膜(见5.10); 调整反光膜耐候性能试验时间见6.15.1); -明确反光膜测试取样方法,增加基准标记要求(见6.1); -取消反光膜湿状态逆反射系数的测试,增加旋转角要求(见6.4); 耐溶剂性能中的试验溶剂取消甲苯、二甲苯和煤油,增加汽油(见6.12) 增加反光膜的类别、批号等产品标识要求(见8.1.1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文英,何勇,王玮、李丹、马骏、王簸、张帆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8332002 m
GB/T18833一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用反光膜(以下简称反光膜)的分类,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标志、轮廓标,交通锥,交通柱、防撞桶(垫)、路栏等交通管理和作业设施所 用反光膜,水运,航空,铁路等其他交通运输用反光膜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2918 GB/T3681 塑料自然日光气候老化,玻璃过滤后日光气候老化和菲涅耳镜加速日光气候老化 的暴露试验方法 GB/T3978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 GB/T3979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6422.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饥弧灯 反光膜附着性能测试仪 JT/T685 JT/T686反光膜耐冲击性能测定仪 JT/T687反光膜防粘纸可剥离性能测试仪 JT/T688一2007逆反射术语 JT/T689逆反射系数测试方法共平面几何法 JT/T690逆反射光度性能测试方法 T/T 692夜间条件下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JT/T693荧光反光膜和反光标记材料昼间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JT/T762反光膜耐弯曲性能测定器 术语和定义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则出了ITT88 JT/T6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逆反射retrorefleetion 反射光从接近人射光的反方向返回的一种反射 当人射光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 种性质 [JT/T6882007,定义2.1门 3.2 反光膜retroreleetivesheeting -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
GB/T18833一2012 [JT/T688一2007,定义2.4们 3.3 逆反射体retrorelector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反光面或器件 [JT/T6882007,定义2.5 逆反射体轴retroreflector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的一条特定的射线(见图1). 注,逆反射体轴通常选择照明方向的中心线 当逆反射体为轴对称时,逆反射体轴通常与逆反射体的对称轴一致 第二输 逆反射体轴 第一轴 观测轴 照明输 图1测量逆反射体的角度计系统 JT/T688-2007,定义2.9] 3.5 基准轴 datum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一条射线(见图2) 注:基准轴与逆反射体中心,逆反射体轴给出逆反射体的位置 基准输 观测半平而 入射半平面 接收器 逆反射体轴 光源 注角 和角p在图中是逆时针方向的,应为负值 图2角a.A. .e.py之间的相互关系
GB/T18833一2012 [JT/T688一2007,定义2.10 3.6 照明轴illumination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光源点的射线(见图l) CJT/T6882007,定义2.11] 3 观测轴observation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观测点的射线(见图1) JT/T6882007,定义2.12 3.8 基准标记datummark 逆反射体上从逆反射体轴发出,表示基准轴指向的标记 [JT/T6882007,定义2.15] 3.9 入射角entranceangle 照明轴与逆反射体轴之间的夹角 注人射角通常不大于90,但考虑完整性将其规定为一-180'<月<180" 在角度计系统中月被分解为月,和月,两个分量 [JT/T688一2007,定义2.21] 3.10 观测角 observationagle 照明轴与观测轴之间的夹角 注,观测角不为负值,通常小于2" [JT/T688一2007,定义2.24门 3.11 旋转角 rotationangle 从逆反射体轴上的观察点逆时针测量,在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平面上,从观测半平面到基准轴的夹角 注1;一180"GB/r18833一2012 R=R/A [T/T688一2007,定义2.35 3.14 旋转均匀性rotationallyuniform 当逆反射体绕逆反射体轴旋转,光源、接收器、逆反射体中心和逆反射体轴保持相对固定的空间关 系时,R,,R基本保持不变 注1:当逆反射体围绕它的轴旋转,而观测角、人射角包括分量户和)和显示角)保持不变时,方位角(o,)和旋 转角(e)都有360"的变化 注2旋转均匀性的程度可以用数字表示 IT/T688 -2007,定义2.41 3.15 荧光fluorescence 种材料特性,白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中的短波,以长波再辐射,产生窄发射波段的可见光 3.16 夜间色nighttimeeolor 逆反射色 retrorefleetivecolor 在夜间条件下,即采用标准A光源照射时,从接近人射光方向所观测到的逆反射材料的颜色 分类 4.1反光膜按其逆反射原理,可分为玻璃珠型和微棱镜型 反光膜按其光度性能、结构和用途,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通常为透镜埋人式玻璃珠型结构,称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可用于永 I类 a 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I类 通常为透镜埋人式玻璃珠型结构,称超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 b 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川类 -通常为密封胶囊式玻璃珠型结构,称高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水 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超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 类 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席标; V类 -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大角度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 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V类 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有金属镀层,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轮廓标和交通柱,无 金属镀层时也可用于作业区设施和字符较少的交通标志 类 -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柔性材质,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临时性交通标志和作 业区设施 注1:各类反光膜结构为通常使用的典型结构,不排除会有其他结构存在 如棱镜型工程级反光膜为I类反光膜 注2:各类反光膜使用寿命为制造商一般承诺的期限,实际使用寿命与其材质和用途有关 如荧光反光膜以及用 于临时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的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 技术要求 5. 1 -般要求 5.1.1 反光膜通常应以成卷的形式供货 反光膜应均匀、平整、紧密地缠绕在一刚性的圆芯上,不应有
GB/T18833一2012 变形、缺损、边缘不齐或夹杂无关材料等缺陷 5.1.2每卷反光膜长度一般不应少于45.72m 整卷反光膜宽度方向不能拼接,长度方向的接头不应 超过3处,并在成卷膜的边缘应可看到拼接处 每拼接一处应留出0.5m反光膜的富余量 每段反光 膜的连续长度不应小于10m 5.1.3反光膜应具有颜色的可印刷性能,常温环境下采用与反光膜相匹配的油墨及印刷方式,可对反 光膜进行各种颜色的印刷 5.1.4除白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的反光膜,也可通过将彩色透明面膜(称“电刻膜”)贴覆在白色反光 膜上的方式形成 5.2外观质量 反光膜应有平滑,洁净的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条纹、气泡、颜色及逆反射不均匀等缺陷,其防 粘纸不应有气泡、皱折,污点或杂物等缺陷 5.3光度性能 反光膜的光度性能以逆反射系数表述各类反光膜(包括丝网印刷和贴覆电刻膜后的反光膜,以 5.3.1 下同),其逆反射系数R、值不应低于表1一表7给出的相应类别的规定 5.3.2反光膜如不具备旋转均匀性,即在不同旋转角条件下的光度性能存在差异时,制造商应沿其逆 反射系数值较大方向做出基准标记 表1I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cdlx1m3) 观测角 人射角 黄色 橙色 红色 绿色 棕色 白色 蓝色 灰色 25 70 50 14 9.0 42 4.0 0.2” 15" 50 35 16 1l 7.0 3.0 0.6 30 30" 30 22 7.0 6.0 3.5 1.7 0.3 18 -4 30 25 13 7.5 4.5 2.0 0.3 18 23 0.5” 15" 19 8.5 5.3 3.4 1.4 0.2 14 15 30" 13 4.0 3.0 2.2 0,8 0.2 9.0 5,0 3.0 1.8 2.0 l.0 0,6 0.2 3.0 15" 3.0 1.0 0.8 0.3 2.1 0.2 2.0 30" 1.5 0.7 2.0 0.6 0.4 0.2 0.l 表2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cdlx ”mm 观测角 人射角 白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棕色 10 140 100 60 30 30 5.0 4 0.2 5 ll0 80 22 22 8.0 3.5 30° 60 36 22 12 12 4.0 2.0
GB/T18833一2012 表2(续》 最小逆反射系数R/cdlx'm 观测角 人射角 黄色 绿色 棕色 白色 橙色 红色 蓝色 2.0o 50 33 20 10 9.0 3.0 16 77 5 0.5? 15" 39 27 8.0 2.5 1.5 12 6.0 6.0 1.0 30” 28 20 2.0 11 6.0 3.9 2.5 2.5 0.8 0.6 15" 9.0 4.0 3.2 1.6 1.6 0.6 0. 30° 5.0 2.0 1.8 0.8 0.8 0.3 0.2 表3 类反光膜 ng 最小逆反射系数RM /cdlx!m 观测角 人射角 灰色 荧光橙 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蓝色棕色 荧光黄绿荧光黄 20 12 250 175 100 50 45 125 200 150 75 84 16 0.2" 15" 210 145 42 35 10 100 170 125 65 70 11 30" 75 120 35 25 8.5 75 140 105 50 66 38 48 95 19 15 7.5 5.0 75 55 30 15? 90 62 0.5" 36 18 13 6.3 4.3 40 70 55 25 30° 70 50 28 14 10 3.5 32 55 40 20 5,0 -4" 10 7.0 3.0 5.0 4.0 3.0 1.0 0.8 8.0 6.0 3.0 1o 4.5 2.0 2.o 0.6 4.8 8.0 6.0 3.0 15" 7.0 0.7 9.0 6.0 1.0 0.3 7.0 30" 3.0 1.0 0.4 4.5 5.0 2.0 表4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A/cdlx1m2 观测角 人射角 绿色 白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蓝色 棕色 荧光黄绿荧光黄荧光橙 360 270 65 50 30 18 290 220 105 145 15” 265 202 212 78 0. 106 48 38 2 13 160 68 30 25 14 50 30” 170 135 8,5 135 00 60 27 221 13 45 150 110 7.5 120 90 44 20 16 88 34 0.5” 15” 1ll 82 9.5 5.5 65 72 54 28 13 10 55 40 22 30" 6.0 3.5 35 26 12 5.2" 4.0 2.0 1.0 28 2 1 1 28 20 9.4 4.1 3,0 1.5 0.8 22 8,5 30° 20 15 6.8 3.0 2.0 0.6 16 12 6.0
GB/T18833一2012 表5V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cdlx1m 观测角 人射角 白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棕色 荧光黄绿荧光黄荧光橙 580 435 200 87 58 26 17 460 350 175 52 35 0.2° 15 348 261 120 16 10 276 210 105 30" 165 77 33 22 7.0 130 220 10 180 66 -4 420 315 150 63 42 1s 13 340 250 125 0.5" 15” 252 189 90 38 25 11 7.8 204 150 75 53 23 15 45 30° 150 110 7.0 5.0 120 90 42 18 12 72 36 120 90 50 4.0 96 72 25 1 58 43 22 15 54 7.2 3.0 2.4 30° 45 34 36 27 14 16 7.0 5,0 2.0 1.0 表6M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dlx ,m 观测角 人射角 白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700 470 280 120 120 56 0.2 96 44 15" 550 370 220 96 30" 160 72 32 400 270 72 11o 4° 160 64 28 13 28 4? 0.5"” 15” 118 81 21 21 l0 13 13 30" 75 51 30 6.0 表7类反光膜 最小逆反射系数RA/cdlx!m 观测角 人射角 白色 黄色 绿色 荧光黄绿荧光黄 荧光橙 橙色 红色 蓝色 500 350 125 70 60 45 400 300 200 0.2 15" 350 245 280 210 14o 88 49 42 32 30” 50 28 24 18 200 140 160 120 80 225 160 56 32 27 20 180 135 90 0.5” 115" 155 110 38 22 19 14 124 93 62 60 21 12 68 34 30° 85 10 7.7 51 5.4 色度性能 5.4.1反光膜在白天表现的各种颜色,即昼间色或表面色,其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在表8规定的范 围内,色品图见图3
GB/T18833一2012 表8反光膜颜色(昼间色 色品坐标 亮度因数 标准照明体D,几何条件45a;0'",2"视场角 颜色 无金属镀层 有金属镀层 白 0.350 0.360 0.305 0.3150.2950.325 0.340 0.370 >0.27 >0.15 黄 0.545 0.454 0.494 0.426 0.444 0.476 0.481 0.518 0.15~0.45 0.12~0.30 558 352 636 .570 506 .07~0.25 橙 0. 0. 0 0.364 0." 0.429 0 0.404 0.l00.30 0. 红 0,735 0.265 0,681 0.239 0,579 0.341 0.655 0,345 0.020.15 0,020,11 绿 0,201 0.776 0,285 0.441 0.1700,364 0.026 0.399 0.030.12 0,020.11 蓝 10 0.049 0.125 0.172 0.198 0.210 0.160 0.137 0.038 0.010.10 0.010. 0.430 0.340 0,610 0.390 0.550 0.450 0.010.09 0.010,09 棕 0.430 0.390 灰 0.3050.3150.3350.3450.3250.3550.2950.325 0.120.18 荧光黄绿0.387 0.369 0.610o 0.5460.4280.496 0.460 0.540 >0.60 0.520 0.557 荧光黄 0.479 0.446 0.483 0.512 0.421 0,442 0.40 荧光橙 0.583 0,416 0.535 0.400 0.595 0.351 0.645 0.355 >0.2o 0.9 0.8 0." 0.6 技 I光热经 0.5 荧光她 黄 0.4 费光橡 0.3 19V 0.2 0.1 mmmmmm 0.1 0.2 0.3 图例 白,黄,橙、红、绿,蓝、棕,灰的色品坐标填充区域 荧光黄绿、荧光黄、荧光橙的色品坐标填充区域 图3反光膜各种颜色色品图(昼间色
GB/T18833一2012 5.4.2反光膜在夜间表现的各种颜色,即夜间色或逆反射色,其色品坐标应在表9规定的范围内,色品 图见图4 表9反光膜颜色夜间色 色品坐标 标准照明体A2视场角 颜色 黄 0.487 0.500 0.545 0.425 0.513 0.470 0,425 0.572 橙 0.595 0.405 0.565 0.405 0.613 0.355 0.643 0.355 红 0.348 0,620 0.712 0.265 0.650 0.348 0.255 0.735 绿 0.007 0.570 0.200 0.500 0.322 0.590 0.193 0.782 蓝 0.033 0.370 0.180 0.370 0.230 0.240 0.091 0.133 棕 0.595 0.405 0.540 0.405 0.570 0.365 0.643 0.355 荧光黄绿 0.480 0.520 0.473 0.490 0.523 0.440 0.550 0.449 0.445 0.526 0.569 0.390 荧光黄 0.554 0.437 0.394 0.61o 荧光橙 0.625 0.375 0.589 0.376 0.636 0.330 0.669 0.331 对白色和灰色的夜间色不作要求 芒 0.9m TTT I I 0.8 0." 0.5 荧光黄绿 0.4 灾光黄 " 0.3 Em 0.2 R 0.1 0.1 0.2 0.3 0.5 0.6 0.7 0.8 .一 图例 黄、橙、红、绿、蓝、棕的色品坐标填充区域 ]荧光黄绿,荧光黄,荧光橙的色品坐标填充区域 图4反光膜各种颜色色品图(夜间色
GB/T18833一2012 5.5抗冲击性能 反光膜应具备抗冲击性能,按6.6方法试验后,在受到冲击的表面以外,不应出现裂缝、层间脱离或 其他损坏 5.6耐弯曲性能 反光膜应能承受适度弯曲,按6.7方法试验后,表面不应出现裂缝、剥落或层间分离等损坏 5.7附着性能 反光膜背胶应有足够的附着力,且各结构层间结合牢固,按6.8方法试验后,在5min后的剥离长 度不应大于20mm 5.8收缩性能 按6.9方法试验后,反光膜不应出现明显收缩,任何一边的尺寸在10min内,其收缩不应超过 0.8mm;在24h内,其收缩不应超过3.2mm 防粘纸可剥离性能 按6.10方法试验后,反光膜无需用水或其他溶剂浸湿,防粘纸即可方便地手工剥下,且无破损、撕 裂或从反光膜上带下粘合剂等损坏出现 5.10抗拉荷载 按6.11方法试验后,I类和I类反光膜的抗拉荷载值不应小于24N 5.11耐溶剂性能 按6.12方法经汽油和乙醇浸泡后,反光膜表面不应出现软化,皱纹、渗漏,起泡、开裂或被溶解等 损坏 5.12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6.13方法进行盐雾试验后,反光膜表面不应有变色、渗漏、起泡或被侵蚀等损坏 5.13耐高低温性能 按6.14方法进行高低温试验后,反光膜表面不应出现裂缝、软化,剥落,皱纹、起泡、翘曲或外观不 均匀等损坏 5.14耐候性能 按6.15方法进行自然暴露或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后 a)反光膜应无明显的裂缝、皱折,刻痕、凹陷、气泡、侵蚀、剥离、粉化或变形等损坏; b 从任何一边均不应出现超过0.8mm的收缩,也不应出现反光膜从底板边缘翘曲或脱离的 痕迹; 在观测角为0.2,人射角为一4"、15"和30'时,各类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R、值不应低于表1o 的规定; D 反光膜各种颜色的色品坐标及亮度因数应保持在表8或表9规定的范围内 10o
GB/T18833一2012 表10耐候性能试验后光度性能要求 反光膜级别 最小逆反射系数R、 类 表1的50% 表2的65% I类 川类 表3的80% N类 表4的80% V类 表5的80% V类 表6的50% 类 表7的50% 试验方法 6.1试样 按以下方法抽取和准备试样 a)随机抽取整卷反光膜试样 b) 从整卷反光膜试样中,随机沿幅宽裁取1m反光膜,沿对角线从其左,中、右位置分别裁取反 光膜试样,并按生产厂商提示在背面做出基准标记 e)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 6.2测试条件 6.2.1试样测试前,应按GB/T2918的规定,在温度为23C士2C,相对湿度50%士10%的环境中放 置24h以上,然后进行各项测试工作 6.2.2测试工作宜在温度23C士2C,相对湿度50%士10%的环境中进行 6. 外观质量 3 在光照度不少于150lx的环境中,将反光膜自由平放在一平台上,在1m的距离内,面对反光膜或 防粘纸进行目测检查 6 光度性能 6.4.1裁取150mm×150mm um的单色反光腺试样,按JT'/T890规定的比率法,替代法或直接发光强 度法,测试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 6.4.2仲裁试验时,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按JT/T6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6 .4.3 一般情况下,测试时的旋转角e取0"或90° 也可按生产厂商或委托方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旋转 角进行测试 6.5色度性能 6.5.1裁取150mm×150mm的单色反光膜试样,采用GB/T3978规定的CIE标准照明体D光源、 测量的几何条件取45a:0,分别按GB/T3979和JT/T693规定的方法,测得各种反光膜昼间色的色 品坐标和亮度因数 6.5.2裁取150mm×150mm的单色反光膜的试样,采用GB/T3978规定的CIE标准照明体A光源,人 射角0",观测角0.2"的照明观测条件,按JT/T692规定的方法,测得各种反光膜夜间色的色品坐标 6.6抗冲击性能 mm×150 裁取150 mm反光膜试样,将反光面朝上,水平放置在符合JT/T686要求的仪器钢板 1l
GB/T18833一2012 上 在试样上方250mm处,用一个质量为450.0g士4.5g的实心钢球自由落下,冲击试样中心部位, 然后检查被冲击表面的变化 耐弯曲性能 裁取230mm×70mm的反光膜试样,使用符合JT/T762要求的测试仪器,在1s内,将试样防粘 纸朝里,沿长度方向绕直径3.20mm士0.05mm的圆棒进行对折弯曲 如需要,可在试样粘结剂表面 撒上适量的滑石粉进行测试 然后放开试样,检查其表面的变化 6.8附着性能 裁取25mm×200mm的反光膜试样,从一端去除100mm长的防粘纸露出背胶,按生产厂商的使 用说明,将其粘贴在50mm×200mm、1.0mm2.0mm厚并经适当打磨清洗过的铝合金板上,其余 100mm余留,制成附着性能试样,尺寸如图5所示 单位为毫米 别 100 100 说明 -铝合金底板; -反光膜粘贴部分:; 反光膜余留部分 图5附着性能试样 将试样反光膜朝下,平放在符合JT/T685要求的仪器上,如图6所示 反光膜的余留端上悬挂 800g士4g的重锤,与试样板面成90角下垂 5min后,测出反光膜被剥离的长度L 单位为毫米 100 说明 -反光膜试样; 重锤 图6附着性能试验 12
GB/T18833一2012 收缩性能 n×230t 裁取230mm mm的反光膜试样,去除防粘纸,将试样粘结面朝上,水平放置在一平台表面 在防粘纸去除后10min和24h时,分别测出反光膜试样的尺寸变化 6.10防粘纸可剥离性能 裁取25mmX150mm的反光膜试样,在其上放置符合JT/T687要求的6600g士33只重物,使反 光膜受到17.2kPa的压力,然后置于70C士2C的空间里放置4h 取出反光膜,在标准测试条件下 使之冷却到室温 用手剥去防粘纸,并进行检查 6.11抗拉荷载 裁取25mm×150mnm的反光膜试样,撕去中间100mm的防粘纸,装人精度为0.5级的万能材料 试验机夹紧装置中,在试样宽度上负荷应均匀分布 开启试验机,以300mm/nmin的速度拉伸,分别记 录断裂时的抗拉荷载值 耐溶剂性能 裁取25mm×150mm的反光膜试样,按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粘贴在1.0 mm一2.0mm厚的铝 合金板上,制成耐溶剂性能试样 将试样分别浸没在表11所示的溶剂中,到规定的时间后取出,室温下在通风橱内干燥,检查其表面 变化 表11溶剂试验 溶剂 浸溃时间" 备注 /min 汽油 标准车用汽油 10 乙醉 6.13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GB/T10125,把化学纯的氯化钠溶于蒸僧水,配制成5.0%士0.1%(质量比)的盐溶液(pH值在 6.5一7.2之间),使该盐溶液在盐雾试验箱内连续雾化,箱内温度保持35C士2c 裁取150mm×150mm的反光膜试样,按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粘贴在1.0mm2.0mm厚的铝 合金板上,制成盐雾腐蚀试样 将试样放人试验箱内,其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相邻两样板保持一定的间隙,行间距不少于 75mm,试样在盐雾空间连续暴露120h 试验结束后,用清水洗掉试样表面的盐沉积物,然后置于标准 环境条件下恢复2h,进行全面检查 6.14耐高低温性能 裁取150mm×150mm的反光膜试样,按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粘贴在1.0mm一2.0mm厚的铝 合金板上,制成高低温试样 将试样放人试验箱内,开动冷源,将箱内温度逐渐降至一40C士3C,使试样在该温度下保持72h 关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升至室温后,再将试验箱升温至70C士3C,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4h,最后关 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放置2h后,检查其表面的变化 13
GB/T18833一2012 6.15耐候性能 6.15.1试验时间 反光膜各类别的自然暴露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时间见表12 表12耐候性能试验时间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自然暴露试验 反光膜级别 I类 24 1200 l类 1800 36 36 川类 1800 36 1800 N类 V类 36 1800 类 12 600 类 12 600 注各类反光膜仅用于临时性交通标志和作业设施时,自然暴露试验时间一般为12个月,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时 间一般为600h 6.15.2自然暴露试验 按GB/T3681,将尺寸不小于150mm×250mm的试样安装在至少高于地面0.8m的暴晒架面 上,试样面朗正南方,与水平面呈当地的纬度角或45"土1' 试样表面不应被其他物体遮挡阳光,不得积 水 暴露地点的选择尽可能近似实际使用环境或代表某一气候类型最严酷的地方 试样开始暴晒后,每1个月做次表面检查,半年后,每3个月检查1次,直至达到规定的暴晒期限, 进行最终检查,并进行有关性能测试 以自然暴露试验为仲裁试验 6.15.3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按GB/T16422.2,老化试验箱采用抓弧灯做为光源,箱内黑板温度选择65C土3C,相对湿度选 择50%士5% n×142 试样的尺寸可根据试验箱的要求来选定,一般为65mm mma 老化试验箱在光谱波长290nm800nm之间的辐照度为550w/m*,在光谱波长290 nm一 2450nm之间的总辐照度不超过1000w/m士100w/nm,试样表面任意两点之间的辐照度差别不应 大于10% 试验过程采用连续光照,周期性喷水,喷水周期为120min,其中18min喷水、102min不喷水 经过规定时间老化试验后的试样,用清水彻底冲洗,用软布擦干后进行各种检查及有关性能测试 检验规则 7.1检验类型 对反光膜质量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型式 14
GB/T18833一2012 7.2出厂检验 每批反光膜产品出厂前,应随机抽取样品,按表13的要求进行自检,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符合本标 准的要求 每批产品的数量不得超过300 表13出厂检验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外观质量 5.2 6.3 光度性能 5.3 6.4 色度性能 54 6.5 抗冲击性能 5.5 6.6 6.7 耐弯曲性能 5.6 附着性能 6.8 5.7 收缩性能 5.8 6,9 防粘纸可剥离性能 5.9 6.10 耐溶剂性能 5.1l 6.12 7.3型式检验 反光膜生产厂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第6章测试方法进行型式检验 7.3.1 新产品投人批量生产前; 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停产1年或1年以上的产品再生产时; 正常生产的产品每经历1年生产时 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材料的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需方或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应随机抽取样品,按第6章测试方法进行全部性能试验耐候性能试验可每四年进行 次 7.4判定规则 7.41本标淮每项性能试验,至少取样3个,在试样测试结果全部合格的基础上,以3个(或3个以上 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7.4.2若某一试样的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再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 合格项目的复测,若复测结果全部合格,则整批产品合格;若复测结果(包括该项试验所要求的任一指 标)有不合格项,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标志 8.1.1在反光膜的正面或防粘纸的背面,应有清晰、耐久的制造厂商的名称,商标或其他代表性的符号 标记 如撕去防粘纸后不易辨认,则应在反光膜的正面进行适当标识,也可增加反光膜的类别、批号等 15
GB/r18833一2012 产品标识 8.1.2在每卷反光膜包装盒外,应有中文说明,标明盒内所装反光膜的种类、数量、颜色、生产日期、批 号等情况 8. 2 包装 8.2.1成卷包装的反光膜,每卷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包装后,再通过支架悬空放置于纸盒内 8.2.2对于每卷反光膜产品,厂方应提供使用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报告或证书等证明材料 运输及贮存 纸盒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保护反光膜在运输、贮存中免受损伤 8.3.1 反光膜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温条件下,贮存期不宜超过1年 8.3.2 16
GB/T18833一2012 参 考 文 献 [1]GB28932008安全色(Is03864-1;2002,MOD) [2]AsTM4956-09StandardSpecificationforRetroreleetiveSheetingforTraficControl [3]EN12899-1:2007Fixed.verticalroadtrafficsigns一Part1:Fixedsigns [4]AS/NZs1906.1;2007RRetroreleetivenmaterialsanddevicesforroadtrnadffiecontrolpuposes一Part l:Retroreflectivesheeting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和交通安全的材料。它可以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标识的识别度和反应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GB/T18833-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反光膜的标准,规定了该材料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GB/T18833-2012的规定,道路交通反光膜分为四个等级:工程级、一般级、高级和超级。其中,工程级适用于城市道路、乡村公路和工业园区等场所;一般级适用于国道、省道和县道等主干道;高级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等主干道;超级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超长距离识别和导向。

除了等级划分之外,GB/T18833-2012还规定了反光膜的透光率、透射率、色度坐标、耐候性、机械性能、胶黏性能、耐化学品性能等指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些指标保证了道路交通反光膜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反光效果。

总之,道路交通反光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路建设和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而GB/T18833-2012为反光膜的性能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合理选用和使用符合标准的反光膜,我们可以为行车人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3部份:瓦楞纸板类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3部份:瓦楞纸板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3部份:瓦楞纸板类的编号:GB/T17497.3-2012。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3部份:瓦楞纸板类共有11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2号公告
液晶显示器件第1部分:总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液晶显示器件第1部分:总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液晶显示器件第1部分:总规范的编号:GB/T18910.1-2012。液晶显示器件第1部分:总规范共有23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