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456-2015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urfaceoilandgasgeochemicalexplor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1456-2015。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共有26页,发布于2015-08-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E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010
  • 实施日期2015-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510.79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1456一2015 石油与天然气 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 Ieehniealspecifeationforsurfaeeilandgasgeehemienlesplorationm 2015-05-15发布 2015-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456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作阶段划分 4.1概查 4.2普查 4.3详查 4.4精查 油气化探设计 5.1地质设计 5.2施工设计 野外工作 6.1点位部署与要求 6.2样品采集方法与要求 6.3采样点观察与编录 6.4野外原始记录检查与资料整理 6.5野外工作质量检查与验收 样品处置 7.1野外样品的交接 7.2样品预处理 7.3样品的流转 7.4土(岩石)样品的副样保存与废弃 样品测定 测定项目 8.1 8.2测试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9.1 数据录人 9.2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 9.3图件编制 10综合解释与评价 10.1指标(参数)分析与筛选 10.2影响因素分析 12 10.3已知区异常模式分析 10.4异常综合分析与研究
GB/I31456一2015 10.5综合异常级别划分与评价 12 11成果报告编写 12 11.1报告编写要求 12 11.2报告主要内容 附录A规范性附录油气化探有关量化参数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壤(岩石)采样记录卡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化学采样记录卡 附录D(规范性附录气体采样记录卡 附录E(规苍性附录》土样野外定名方法 附录F资料性附录野外样品交接单 附录G(资料性附录》油气化探样晶送样单
GB/T31456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克斌、李武、汤玉平,孙长青、程同锦、夏响华、李双林,王国建,朱怀平,吴传芝、 孙忠军、索孝东 m
GB/T31456一2015 石油与天然气 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以下简称油气化探)任务、工作程序及各环节的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陆上油气化探工作,海上油气化探工作参照本标准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29173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试样测定方法 DZ/T0075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sY/T5927石油物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表干扰带surfaceinterfereneezone 近地表与大气存在物质交换的土壤层 3.2 地球化学景观geoechemienllandscape 具有地表特征一致的地貌单元 注:附录B中第14栏给出了这些地貌的称呼 3.3 异常衬度 anoalycontrast 地球化学指标异常强度值与总体平均值的比值,表征地球化学异常的明显程度 3.4 后期叠加强度intensityoflatesperimpositionm 地质体中地球化学指标含量的总体平均值与指标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背景值之比 工作阶段划分 4.1概查 任务是调查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预测盆地含油气远景,为盆地早期评价提 供依据 应满足以下要求
GB/I31456一2015 按6.1.4要求确定样品采样点、线部署原则; a b)按样品采样点位线距等于或大于2km,点距等于或大于2km的化探面积测量,或样品采样 点位线距等于或大于2km的剖面测量; 调查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0000o. c d)单独部署或与地质、地球物理工作配合部署 4.2普查 任务是研究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分布特征,圈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地震详查和拟定参数 井井位提供依据 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6.1.4要求确定样品采样点、线部署原则 b) 按线距1km,点距1km的化探面积测量; c)调查比例尺为1:100000; d) 在概查指出的远景区,或在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指出的有利地区,专门部署的油气化探面 积测量 4.3详查 任务是调查并研究异常指标组合特征,主要指标的量化特征(按附录A的规范性要求、异常形态、 分布方向,性质等;结合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圈闭,为预探井的部署提供依据 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6.1.4要求确定样品采样点、线部署原则 b按线距0.5km,点距0.5km的化探面积测量;测点应均匀分布; 调查比例尺为1:50000 d)是针对普查中指出的有利油气聚集区带或地质,地球物理确定的各类圈闭、特殊地质体等目标 区,部署的油气化探面积测量; 面积测量范围要求背景区面积应是目标区面积的3倍~5倍 精查 任务是配合地质、钻井,物探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预测含油气范围,优选钻探目标;为评价井 的部署提供依据,或为已知油气田的扩展和滚动勘探服务 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6.1.4要求确定样品采样点、线部署原则 按线距、点距不大于0.25km且线距、点距不小于0.1km的化探面积测量;测点应均匀分布 b 调查比例尺为1:10000, c) d)是针对未钻圈闭的含油气性评价,预探井已有油气发现或油气藏开发初期等目标区,部署的油 气化探面积测量; 面积测量范围要求背景区面积应是目标区面积的3倍一5倍 油气化探设计 5.1地质设计 5.1.1地质设计书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 a b)地质任务; 工区范围与工作量; c
GB/T31456一2015 技术要点及质量要求; d) e)提交成果及时间要求; 技术设备要求 D g)经费预算; 其他 h 5.1.2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5.2施工设计 5.2.1准备工作 5.2.1.1资料搜集,内容包括 a)所需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和测地资料,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 工区及周边的油气地质、物化探资料 b) e)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貌及气象资料 d 自然地理,交通和社会环境资料; e)其他资料 5.2.1.2现场踏勘,要求如下 了解工区的自然经济地理、地形、交通条件及居民点分布情况 a b)应安排一定的试验工作量,为确定采样深度、层位、岩性和选择方法、指标提供依据;试验点的 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试验点应在工区范围内均匀分布; 1 2) 统一地球化学景观的工区,试验工作量8个10个点; 包含多个地球化学景观的工区,则每个地球化学景观区的试验工作量需3个5个点; 3 4 每个试验点应在地表干扰带以下的不同深度、不同岩性段采集样品,进行方法检测,依据 检测结果确定有效的采样深度、层位和岩性; 5工区内或邻近有已知油气田圈闭)时,应安排穿越该油气田主体的剖面进行试验,优选方 法和指标 点距以控制已知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为原则 5.2.2主要内容 包括: a)项目来源、地质任务和工作量; b) 地质,地貌特征 先期试验成果, d)技术思路 采用的方法、样点部署、测试指标及主要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e 工作部署计划和组织分工 g)保障措施及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主要技术装备和经费预算 h 预期提交成果 5.2.3审批和实施 按下列程序进行 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报主管部门或立项单位(甲方)审批之后组织实施 a
GB/I31456一2015 b项目实施过程中遇特殊情况,需更改设计时,履行原设计的审批程序 野外工作 6.1 点位部署与要求 6.1.1点位部署 按照设计要求把采样点布置在地形图上,将各测点平面座标读出并输人计算机作为样点的设计点 位 或按设计要求,直接计算各测点理论坐标作为样点的设计点位 6.1.2点位定点 要求: a)定点工作由专门测量技术人员或地质人员担任;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olPositiomingSystemGPS); b GPS测量技术要求执行sY/T5927 c 6.13点位误差 要求 a)概查(比例尺1:200000),点位误差不超过200 m; 普查<比例尺1100000),点位误差不超过10o b m; e)详查(比例尺1;50000),点位误差不超过50m d精查(比例尺110000),点位误差不超过10m 6.1.4点位编号 要求 a)面积测量点位编号南北方向为测线,由西至东部署;点位部署顺序由南至北; b 面积测量点号由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测线号和测点号构成 测线号在前,测点号在后,中间以 -”相连,标记为测线号一测点号,如“12一86”,表示第12测线第86号样点 c 剖面测量点号由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记,如“A-16”,表示A剖面第16号样点 6.1.5点位移动原则 施工过程中,若设计点位不具备采样条件时,可在测线、测点距25%的范围内移动,并注明移点原 因,移动方位和距离;若移动慈围必须超过25%.,则修改或变更设计点位 6.2样品采集方法与要求 6.2.1土壤样品采集方法与要求 6.2.1.1采样点应选在污染源20m以外,坡地采样点在污染源的上坡地段;同时应避开流动沙丘、堤 坝、回填土、其他人工或近期自然堆积、冲积物 6.2.1.2按5.,2.1.2b)试验结果确定的采样深度取样 6.2.1.3取样物质应是岩性基本一致的细粒沉积物,应剔除醉石、树根,草根等杂物 6.2.1.4样品质量不少于500g 6.2.1.5样品包装可以选取下列方式之一 在采样现场用外衬牛皮纸的玻璃纸包装;
GB/T31456一2015 b在采样现场用罐(瓶)装封; 在采样现场用铝(锡)箔袋包装 6.2.1.6按6.2.1.5a),e)方式包装的样品要求内置点位编号标签,外写相同编号;以6.2.1.5b)方式包装 的样品要求外贴点位编号标签 6.2.1.7取样完毕,应回填取样坑孔 6.2.2岩石样品采集方法与要求 6.2.2.1根据5.2.1.2b)试验结果确定采样层位 6.2.2.2剥去风化层,在基岩露头的新鲜面采样 6.2.2.3要求采集同一地层的岩石样品,岩性基本一致 6.2.2.4样品质量不少于500g 6.2.2.5样品包装可以选取下列方式之 在采样现场用外衬牛皮纸的玻璃纸或纸袋包装; a) 在采样现场用罐(瓶)装封 b 在采样现场用布袋内衬玻璃纸包装 C .e)样品包装要求内置标签,外有编号;以6.2.2.5b)方式包装的样品要求外贴点位 6.2.2.6按6.2.2.5a、 编号标签 6.2.3水样采集方法与要求 按下列要求采集 a)陆地水样的采集,应采集在工区范围内具有统一水动力条件的浅层承压水或潜水 同时应采 集江、河、湖、沼、水库、泉水及深层地下水的样品作为区域水文地球化学背景研究的分析样品, b)海水样的采集,应采集距海底以上1m的底层水; 分析可溶气态胫和其他有机组分的水样应用玻璃瓶装,分析无机组分的水样可用塑料(聚乙 C 烯、,聚氧乙烯等)瓶装; d 水样采集量应不少于1000mL 封闭严密,倒立放置 每个样瓶应贴编号标签 e f 取水样前,应将事先洗刷干净的瓶子和瓶塞用所取水样涮洗3遍,再按分析项目要求分瓶 装取; 需现场萃取的组分应按组分的分析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在现场萃取 6.2.4气样采集方法与要求 按下列要求采集 a根据5.2.1.2(b)试验结果确定采样深度,采气层位应选择在地表干扰带以下,潜水面以上; b 直接采气法,野外现场用专有钻具、通量箱或大气采样器等采集气体样品; 累积取气法,方法是将特制的富集气体装置(如吸附丝等)埋人取气层位,经过不少于6天的吸 附富集,取出后立即密封保存,实验室内用专门流程脱出气体; 平衡取气法,方法是将所取的土壤、岩石敲醉至粒径0.5cm以下)或海底沉积物样品装人特 制的容器内,加饱和盐水至上部剩余空间50mL,立即密封倒置,达到气液(固)相平衡后取气 排水取气法,是用排水集气的方法,将所采集的气体直接抽人取气瓶中 采集、富集气体的装置及容器均应按有关操作规程净化、清除可能污染气体的成分 采样后均 应粘贴编号(样点号)标签,按要求装人专用箱子中
GB/I31456一2015 6.3采样点观察与编录 6.3.1 采样点观察描述 要求: a 地质观察描述包括采样地质层位、岩性特征,油气显示; b地形地貌观察描述包括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形态、与近代地质作用以及地下水活动有关的自然 地质现象; 植被观察描述包括植被发育程度、种类,分布等,对具有指示油气意义的特殊植物应着重描述 必要时应取样分析 d)环境特征观察描述包括污染特征、污染源、污染程度、分布范围等; 水文地质特征观察描述包括地下水露头,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流向排泄情况等 e) 6.3.2采样点编录 要求: 采样点编录由地质技术人员在野外现场进行 a 土样定名方法按附录E的规范要求,内容按附录B、附录C和附录D的规范要求统一格式 b 填写; 用铅笔逐项填写,要求准确、齐全、清晰、字迹工整;禁止在室内涂改野外记录卡 野外原始记录检查与资料整理 6.4.1野外原始记录检查 野外原始记录应每天进行检查,要求: 应将采集的样品进行清点,填写交接单(按附录F的规范要求),交野外样品管理人员核对,验 收、人库 b核查野外记录及施工地形图上的点位是否正确 c 传输GPS测量数据,计算测量成果,并在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底图上标定实际测量点位,形成实 际材料图: d)采样过程中草绘的素描图、记录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现象等观察资料应整理建档 6.4.2野外资料整理 野外工作结束之前,对包括野外观察记录和现场测试资料进行归并、检查和整理,要求; a)清查所采样品,按项目分类清查,核对无误后,填写送样单(按附录G的规范要求一式4份(测 试单位1份、随箱1份,留存2份),按样品顺序和测试类别装订编号 b)编制实际材料图、地貌分区图和岩性分区图 e野外记录卡、样品交接单、,送样单及各种统计表格要归并装订成册 d)对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初步整理,编制单指标的平面或剖面图,提出异常检查方案 编写野外工作小结,作好验收前准备工作 6.5野外工作质量检查与验收 6.5.1质量检查内容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采取采样组自查与项目负责人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率不低于5% 野外工作
GB/T31456一2015 质量检查应有台账记录、责任人签字 检查内容包括 a)点位误差; 取样深度与层位; b e 样品量 观察描述记录, d e 样晶处理与包装; 现场测试流程及测试质量 f 6.5.2现场测试异常检查 对野外现场测试发现的异常,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异常检查 a)在异常点控制的范围内,加密采样点或抽少量异常点重新测试; b 在异常点周围四个方向上采样混合成组合样进行测试; e)检查工作量不少于异常点数的5%,总检查数不少于10个点 6.5.3野外工作验收 野外工作结束后,由项目主管部门甲方)组织野外工作验收,出具验收意见书 验收内容包括 a)执行技术设计及规范、规程情况; b) 工作量完成情况 工作质量情况,包括点位精确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采样点密度、均匀程度、层位与深度是否达 到设计要求,样品加工,包装等是否符合要求,样品是否有污染、霉变,错号,重号等; d)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准确,工整和清晰,送样单是否按要求填写; 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图件是否按要求完成 质量检查台账记录 f g野外工作总结 h野外验收检查样点数为设计总样点数的2%,绝对点数不少于20个 平面上检查点应均匀 选取 样品处置 野外样品的交接 7.1 野外样品送样人员与实验室样品接收人员按下列原则完成样品从野外到实验室的交接工作 a)按附录G格式填写送样单; b) 按规范要求包装,顺号装箱; e)样品编号清楚,无误; d 样品无散漏、无霉变,无污染 7.2样品预处理 7.2.1土(岩石)样品制备 7.2.1.1晾样要求 土(岩)样品制备前应使达到干燥状态,要求
GB/I31456一2015 a自然阴干,可人工通风; b)严禁日晒和烘干; 晾样间无污染物 c 7.2.1.2制样工具与方法 土(岩)样品制备时使用的工具与制样方法要求 a使用硬质木质工具,玻璃或瓷研钵 b) 不可使用机械碎样,可以使用铜研钵或铁药碾粗碎; e)用环锥法或掀角法混匀样品 d)用四分法对角取样缩分样品 e)除晃动样品筛使样品过筛外,不准使用其他任何方法强行过筛 f 应及时清刷制样、过筛工具,不准前样混人后样 7.2.1.3制样粒径与制样量 执行GB/T29173 7.2.2水样预处理与制备 水样的预处理与样品制备方法按GB/T29173的规定执行 7.3样品的流转 经过去样品预处理的样品由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按照下列原则完成测试样品的交接 a)按实验室要求填写“样品测试通知单”记录,完成样品交接; b 检测人员按照GB/T29173要求开展样品分析; 样品分析完成后,及时将剩余样品上交样品管理人员,并做好样品交接记录 c 7.4土(岩石)样品的副样保存与废弃 7.4.1过1mm孔径筛之后缩分,留副样200g250g 7.4.2对完成分析后上交上来的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留作副样,或清理 7.4.3对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样品贮存的样品,应按环境条件要求贮存并做好记录;对一般土壤样品应 在阴凉通风的条件下妥善保管 所有副样有明确的交接、领用与清理手续 7.4.4 7.4.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送样单位认可,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样品不再保存 a)项目报告已经审查通过,不再进行补充测试 b)从测试报告发出之日算起,副样保管满两年 样品已经霉变、污染 c) 样品测定 8.1测定项目 油气化探测定项目主要包括: 土壤(岩石)轻泾类 a 1酸解姬 2)吸附泾
GB/T31456一2015 游离泾 37 4) 热释姬; 5 顶空间轻姬 6) 物理吸附胫 b土壤(岩石)芳姬类 1 稠环芳胫 2) 芳胫及其衍生物 水化学类 水溶姬; 1 2) 常量组分 37 芳泾及有机组分 d其他类 稳定碳同位素; 2) 蚀变碳酸盐(AC); 汞(热释汞、壤气汞); 37 4) 氨气; 微量元素; 5) 6)微生物; 7)放射性元素(氢,铀、针,钾等) 8.2测试要求 8.2.1应由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承担,认证认可项目应涵盖油气化探分析 测试项目 8.2.2测试方法与要求执行GB/T29173 8.2.3测试质量监控应按经认证或认可的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检查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数据录入 主要内容包括: a)采样点点号; b 点位坐标 c)采样深度 d) 样品性质; 样品各测试项目分析结果 f 采样点地形,地貌; g 建立数据库 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 9.2.1 主要特征值计算与统计 常用的特征值包括 均值(X:表示数据的平均水平(按A.l的规范要求); a
GB/I31456一2015 b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离散度的大小(按A.2的规范要求); 变异系数(CV);表示数据相对波动的大小(按A.6的规范要求); c d)异常机率(%);表示异常样点在总样品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按A.3的规范要求). 9.2.2背景值确定 9.2.2.1背景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 a)概率分布统计与检验 b》 趋势面分析; 低通滤波; o' d) 稳健分析 9.2.2.2 应在数锯成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求取背景值 9.2.2.3背景值求取方法包括 平均值法; a) b 叠代法 e 累积频率曲线法 d 直方图法; 趋势分析法(背景值变化较大时拟合背景场. e 9.2.3异常下限确定 9.2.3.1异常分析常用方法包括 D)下限法; b) 趋势剩余分析 e)高通滤波; 稳健分析及主分量分析; d 梯度法 e) f 因子分析 相似性分析 g h 多 元马氏距离分析 9.2.3.2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包括 采用背景值加n倍标准偏差的方法(按附录A.4的规范要求); a 趋势面分析剩余值确定法(按附录A.5的规范要求). b 9.2.4异常识别和解释方法 异常识别和解释方法包括: a)相关分析及相关检验; b 聚类分析 e)因子分析 d)对应分析 距离分析; e 判别分析(当具备已知训练区时); g)典型趋势分析 h模糊数学评价法; i 灰色系统预测法 10o
GB/T31456一2015 9.3图件编制 9.3.1基础图件包括 a)实际材料图(采样点位置图),标明采样点的地理位置与编号,主要城镇位置,水系与交通状况 指标的原始等值线图 b e)指标的剖面图 d 采样点岩性变化图 地貌或景观图 e) 9.3.2解释评价图包括: 单指标异常图; a 多指标异常叠合图: b 多指标综合异常图 c d)指标的横剖面图(可附地质剖面 9.3.3综合异常评价图包括 a)油气地质背景资料; b)主要指标异常的叠合; c 异常形态类型及范围 d)依据成果划分的有利区带或勘探靶区; 综合异常编号与等级 e 9.3.4图例要求 地质图图例应按GB/T958的规定选用,地球化学图按照DZ/T0075的规定执行 10 综合解释与评价 10.1指标(参数)分析与筛选 10.1.1指标间关系分析包括 a)因果关系; b)函数关系; e)展布空间的叠合与组合关系 10.1.2指标筛选包括 a)选已知区显示好的; b选与油气运移有因果关系的; e)选信息量大的; d)选影响因素少的,影响强度小的 10.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 a)地貌与自然景观的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b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 C D 人文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GB/I31456一2015 10.3已知区异常模式分析 已知区异常模式分析包括 a)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化探指标特征研究" b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异常模式 10.4异常综合分析与研究 10.4.1异常地质背景分析包括 a)区域石油地质背景分析; b)油气性质分析 10.4.2异常特征分析包括 异常衬度 a b异常强度; e)异常叠合程度 d) 异常指标的组合特征; 异常形态类型: f 异常的油气属性 g)与已知油气田(藏)异常的类比 10.4.3异常成因分析包括 a)形成异常的主要因素分析; 与深部油气信息相关的异常分析; b e)识别并剔除非油气因素异常 10.5综合异常级别划分与评价 根据10.4研究成果将综合异常划分为三级,以罗马数字I、I、表示,分别代表不同测量阶段油 气勘探最有利、有利、较有利的粑区 11 成果报告编写 11.1报告编写要求 1.1.1编写之前,应检查各种原始和基础资料,对各种数据和基础图、表等经过审定无误,方可应用 11.1.2图表应包括但不限于9.3.1所列种类 11.2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 a)序言 项目来源 2 目的与任务 工区位置 3 4 任务完成情况; 5 人员分工 6 取得的主要成果 12
GB/T31456一2015 b工区概况 1) 地貌及自然景观; 区域地质和油气地质特征概述; 2) 3)勘探历史与现状 工作方法与质量评价 1 野外工作评价 i 野外工作方法 采样点布局和测量精度; i i.采样层位与深度; iv 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质量评估 V 测试工作评价 ,测试流程 ii 质量监控 i 质量评价 资料处理概况 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 i.图件编制方法与精度 i 资料可信度总评估 d地球化学背景分析 各主要指标分布形态与检验; 1 2 地球化学背景分析方法; 3) 背景形成的地质和自然地理基础 地球化学异常确定 1) 异常确定的方法; 异常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2) 3) 异常成因与异常模式的讨论 综合异常评价与地质解释: 1) 综合异常的指标组合; 2) 综合异常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征; 综合异常的属性判别 37 4) 综合异常的分级与地质意义 g结论与建议 h 参考资料,文献: 报告附图; 报告附表 j 13
GB/I31456一2015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油气化探有关量化参数 A.1均值 x-I习x A.1 n 式中 均值; x 第i个样品测定值; X, 样品数 A.2标准偏差 S一 yx-xX (A.2 式中 标准偏差 A.3异常机率 异常样品数(个) ×100 A.3 异常机率(% 总解品数(个 A.4异常下限 丁=x十Ks或丁=X 十Ks (A.4 式中: 异常下限; 背景值; X K 常数,一般取l3 A.5剩余异常下限值 SM TR= A.5) K 式中: TR -剩余异常下限值 -正剩余异常数; 1 14
GB/T31456一2015 M -正剩余值 K -经验系数,一般选用样本总数(n)的1/2或2/3 A.6变异系数 S (A.6 CV= 式中 Cv 变异系数 平均异常强度 A.7 A A.7 NT 式中; 平均异常强度 A 异常样品数; 7n C -异常范围内某指标量值; 异常范围内样品数 NT A.8平均异常衬度 A c=奈或c= (A.8 式中: 平均异常衬度 A.9衬度 C0 (A.9 C=一或C= 式中: 衬度 某指标的实测量值 A.10后期叠加作用强度系数 点 (A.10 K 式中: 后期叠加作用强度系数; K 某指标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值或中位数 M 15
GB/I31456一2015 A.11异常综合评价指数 PI= A.l1 式中: P -综合评价指数; 各指标中最大的衬度值 16
GB/T31456一2015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土壤(岩石)采样记录卡 土壤(岩石)采样记录卡式样见表B.1 表B.1土壤(岩石)采样记录卡 策 页 土(岩)样描述 号 编 亚 样 亚 测 区 砂 品 黏 土 土 岩 土 图幅号 年 日 日 时 渗 湿 颜 浅深10 青灰紫褐棕红橙黄绿白蓝黑11 干 湿 调 色 度 水 点位 泥湖海 表 针|阔 混 层 洪冲坡残|风冰炭沼洋 植草灌 旱 水 交 12 毛 取样深度 m至m 13 叶叶 用 田 积 积 积 积 堆 沉 沉 被 积 积 树 地 树 林 型 积 积 积 取样层位 点位标志 固 活 盐 戈 定 沼 荒 地平垄|洼山山河滩|阶 动沙 碱 梁 坑 统 原 岗 地坡 顶 谷 地 壁 沙 沙 地 泽 漠 地 地 注 天气 采样人: 记录人: 背面 意 补充观察记录 图 小 17
GB/I31456一2015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水化学采样记录卡 水化学采样记录卡式样见表C.1 表C.1水化学采样记录卡 策 页 * 编 号 含 特 征 区 层 位 测 埋深 水位 图幅号 岩 性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基岩 年 潜水 泉水 海水 期 月 类 型 承压水 日 时 砖 木 t 石 铁 塑料 位 质 物 理性 井 深 m 嗅 硫化氢 无 取样深度 味 甜 苦 涩 无 m 乳白 点位标志及附近地貌 颜 色 兰 白 无 悬浮物 无 透明度 透明 混浊 微混 沉淀物 有 无 饮用 灌溉 用 途 其他 天气 采样人 记录人 背面 补 充 观察 记 水井剖面示意图 录 V 与地表水联系 三 卫生环境 访问记录(井水动态及气苗等 18
GB/T31456一2015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气体采样记录卡 气体采样记录卡式样见表D.1 表D.1气体采样记录卡 策 页 编 取样对象 区 测 围岩特征 温 图幅号 10 年 封闭方式 期 月 日 时 ll 12 取样量 富集方式 13 14 分析项目 环境特征 取样深度 m至 m 取样层位 点位标志 天气 采样人 记录人 背面 补 观 察 19
GB/I31456一2015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土样野外定名方法 土样野外定名方法见表E.1 表E.1土样野外定名方法特征表 地理学名称以手搓碾的感觉 土的外观 干燥时的状态 潮湿时的状态 湿时滚搓情况 无砂性感,易碾成 易搓成直径小于 粘土 见不到砂粒 很坚硬不易锤碎 可塑 lmm的条 片,有滑感 有砂性感觉,较易看时可明显见到 可搓成直径1mm~ 亚粘土 易锤碎 塑性较弱 砂粒 碾成粉 3mm的条 有砂颗粒,易碾成 以手指按压或掷于 搓不成条只能团 亚砂土 砂粒多于黏粒 不可塑 粉末 地即粉碎 成球 无黏土颗粒,感觉 不可塑无黏性 砂土 只能见到砂粒 无胶结性松散土 不能团成球 松散 20
GB/T31456一2015 附 录 下 资料性附录 野外样品交接单 野外样品交接单式样见表F.1 表F.1野外样品交接单 野外样品交接单 .组别 2.日期 3.土(岩)样 4.水样 5,气样 6.样号 7 交样人 8.接样人: 注,本单由交样人逐项填写 样号栏每格填写一个样号,按当天野外实际采集的样点号顺序由左向有填写 接样 人逐一核对、验收并签字
GB/T31456一2015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油气化探样品送样单 油气化探样品送样单式样见表G.1 表G.1油气化探样品送样单 工区 日期 取样深度/m 样品编号 层位 岩性 分析测试项目 要求时间 备 注 至 送样单位 送样人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GB/T31456-2015

1. 简介

石油与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它们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则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B/T31456-2015《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是我国对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文件。该规范从采样、分析、测试等方面对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以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主要内容

GB/T31456-2015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术语和定义
  • 采样要求
  • 分析测试方法
  •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 勘探报告编制要求

2.1 采样要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的采样是保证勘探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该规范从采样点选取、采样器具选择、采样程序等方面对采样进行了详细规定。

采样点的选取应根据地质特征和勘探目的确定,同时应考虑采样难度、采样时间、勘探成本等因素。采样时应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器具,并按要求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或岩石样品。

2.2 分析测试方法

该规范对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的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分析测试的方法应选用国家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勘探目的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

分析测试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等信息。同时还应对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质量控制,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报告编制。

2.3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评价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成果的重要指标。该规范对勘探数据的处理和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评价和判别等内容。

勘探数据的整理应将所有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数据处理应根据采样和分析测试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符合勘探目的和规范要求的结果。

数据质量评价和判别是保证勘探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该规范规定了数据质量评价和判别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勘探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4 勘探报告编制要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数据的报告编制是勘探工作的结论,其质量直接影响勘探成果的评价和利用。

该规范规定了勘探报告编制的要求和内容,包括文本、图表、附录等方面,以确保勘探报告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3. 总结

GB/T31456-2015《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是我国对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文件,详细规定了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要求。

遵照该规范进行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促进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的编号:GB/T31453-2015。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共有11页,发布于2015-08-01
油气田生产系统水平衡测试和计算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油气田生产系统水平衡测试和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油气田生产系统水平衡测试和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1457-2015。油气田生产系统水平衡测试和计算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5-08-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