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978-2018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Roadvehicle—Platesandlabe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编号:GB/T25978-2018。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共有18页,发布于2018-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20
  • 实施日期201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1.39M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国家标准 GB/T25978一2018 代替GB/T259782010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RoadvehiclePatesandlabel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978一2018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 标牌和标签的试验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签粘贴表面建议
GB/T25978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978一2010《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与G;B/T25978一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增加了3.2.6发动机/变速器标签(F类)并给出相应的性能要求; 完善了多项标签一般性能要求的试验条件,同时在5.3.4耐液体性能要求中增加了皮革类清 洗液、地毯及车辆用具类清洗液、50%体积混合的异丙醇(IPA)水溶液、变速器液体、乙醇等多 种液体;5.3.6.2增加了10min热循环试验,并增加了5.3.10耐高压清洗性能试验、5.3.11热剪 切粘结强度性能试验等; -增加了5.3.12标签自毁性能试验方法,完善标签防伪防篡改性能要求 -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签粘贴表面建议 本标准由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朴委员会(SAC/Tc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德莎胶带(上海)有限公司、3M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 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锋、朱彤、王丹、李翠、应朝阳、张俊华、何华珍、兰必丰、李博程、武沛川、 王学胜、李燕、蒋欲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5978一2010
GB/T25978一2018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信息的标牌和标签的分类,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制造信息、警告性信息、操纵及指示性信息等内容的 各类标牌和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车辆或车辆部件本体上通过打刻蚀刻、铸造,喷涂、印制,或者缝制在部件本体 上等方式直接形成的车辆标识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车辆生产,运输、交接中使用的(车辆正常使用前可去除的)车辆或部件的标识 用于车辆零部件及总成的各类标牌和标签可参照采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13306标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牌plate 刚性结构的、载有车辆信息的通过铆接,媒接、胶带粘贴等方式安装在车辆上的标识物 标牌分为 金属标牌和非金属标牌 3.2 标签lahel 柔性结构的、载有车辆信息的通过粘贴等方式安装在车辆上的标识物 标签可按使用位置分为发 动机舱标签、暴露的外部标签、非暴露的外部标签、暴露的内部标签、非暴露的内部标签和发动机/变速 器标签 3.2.1 发动机舱标签(A类enginecompartmentlabelsAtype) 位于发动机舱内、粘贴在除发动机本体之外的标签 注:例如粘贴在发动机舱内喷涂过的饭金件上、塑料饰盖、蓄电池或容器上的标签等 3.2.2 暴露的外部标签(B类)eposedexterorlabelsBtypey 位于车身外部、粘贴的位置可见的标签 注例如挂车栓钩标签、行李架或滑雪橇架载荷标签等
GB/T25978一2018 3.2.3 非暴露的外部标签(C类nonrexp0sedexteriorlabels(Ctype) 位于车身活动部件的接合部,在开启车身活动部件后方可见的标签 注,例如贴在门柱上或门柱内侧的标签,油箱加注口盖标签等 3.2.4 暴露的内部标签(D类》espusedimteriorlales(Dype) 位于车辆内部、在部件正常使用(折叠部件处于收起状态)状态可见的、暴露在日光照射下的标签, 以及位于遮阳板外表面(可见表面)的标签 注:例如遮阳板上的安全气囊标签、安全带标签等 3.2.5 非暴露的内部标签(E类 labels(Etype) non-exp0sedinterior 位于车辆内部可见的对于折叠部件,当其处于打开状态时可见的),不暴露在日光照射下的标签; 以及只有放下遮阳板或打开门时方暴露的标签 注,例如粘贴在遮阳板内表面的标签、粘贴在可折叠部件内表面的标签、行李舱标签等 3.2.6 发动机/变速器标签(类engine/transmissionlabels(Ftype 直接粘贴在发动机或变速器金属本体上的标签 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 4.1标牌的性能要求 标牌的涂层附着力、颜色的耐晒牢度、耐磨性能、耐盐雾性能、耐湿热性能、耐霉菌性能应满足 GB/T13306的相关要求 4.2标牌胶带粘贴的性能要求 4.2.1剥离强度 可通过180"剥离强度或90"剥离强度(任选其一)对胶带的剥离强度性能进行评价 不同工况下的剥离强度要求有 初粘时剥离强度 a) 经5.2.3.3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5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 b 标准环境下剥离强度 经5.2.3.4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 高温下剥离强度 经5.2.3.5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 d 热老化后剥离强度 经5.2.3.6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n mm 温水老化后剥离强度 经5.2.3.7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rmm 循环老化后剥离强度 经5.2.3.8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8N/mm. 耐湿老化后剥离强度 8
GB/T25978一2018 经5.2.3.9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满足大于或等于0.8N/mm,9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 0.8N/mm 4.2.2拉拔力性能 经5.2.4试验后,拉拔力应大于或等于125N 4.2.3动态剪切强度 4.2.3.1初粘时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a)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2N/mm' 4.2.3.2标准环境下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b)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 4.2.3.3高温下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c)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2N/" mm" 4.2.3.4热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d)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 4.2.3.5温水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e)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 4.2.3.6循环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f)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3N/mm 4.2.3.7挡风玻璃洗涤剂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 经5.2.5g)试验后,动态剪切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N/mm 4.2.4静态剪切强度 经5.2.6试验后,静态保持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0000min 4.3标签的一般性能要求 4.3.1180"剥离强度 经5.3.2试验后,180"剥离强度应大于或等于0.44N/mm 4.3.2耐磨损性能 经5.3.3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无破损,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 显变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3耐液体性能 经5.3.4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
GB/T25978一2018 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4耐湿性能 经5.3.5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 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5热循环性能 经5.3.6.1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 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6热老化性能 经5.3.7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 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7色牢度性能 经5.3.8试验后,标签产生的色差均应至少达到GB/T250规定的灰色样卡4级的要求 4.3.8人工气候加速老化性能 经5.3.9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化 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9耐高压清洗性能 经5.3.10试验后,标签均应外观完好,无粘接分离现象,与试验前样品相比表面色彩没有明显变 化;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3.10热剪切粘结强度 经5.3.11试验后,标签位移不应超过5mm,标签上字体不应发生扭曲,标签上信息应清晰且易于 识别,如果标签上有条形码,试验后条形码应可读 4.4特殊用途标签的附加要求" 44.1防篡改性能 4.4.1.1 标签的移除 4.4.1.1.1应通过撕毁标签或使标签上的信息不可辨认,导致标签的自毁 经5.3.12试验后,标签均应 发生断裂无法完整移除,或未发生断裂但外观发生明显改变(如出现裂纹、变形等情况)导致标示信息不 完整 4.4.1.1.2粘贴于油漆表面的标签移除后,粘贴标签的部件区域外观应发生可辨认的改变,使检查者能 在原标签粘贴区域追溯到原标签存在的证据 若采用荧光方式实现,标签移除后应留有荧光印记 4.4.1.2标签信息的更改应留下原始信息的痕迹,或者明显改变标签的外观 1) 对于用于识别车辆或零部件及总成)身份或制造历程等特殊用途的标签如车辆识别代号标签、产品标牌、发 动机标识等),根据需要,还应具有防算改性能及防伪性能
GB/T25978一2018 4.4.2防伪性能 4.4.2.1 标签应防伪造 4.4.2.2标签材料应包含有制造商的标识或一些其他独特标识,该标识的更改或消除应能可辨认地改 变标签的外观 标牌和标签的试验方法 5.1标牌的试验方法 按照GB/T13306的规定进行试验 5.2标牌胶带粘贴的试验方法 5.2.1试验环境 在未特殊定义的情况下,所有试验需在标准环境(23C士2C,50%士5%RH)下进行,同时试验胶 带和测试板在标准环境下放置4h后再进行粘贴 5.2.2样品制备 ,厚度1.5 ,测试板材质为 测试板;长度为125 mm士1mm,宽度为50mm士1mm mm2.0mm GB/T3280规定的0sCrl9N10 亦可选取标牌实际粘贴的车辆部位外侧油漆板或电镀板作为测试板 在胶带粘贴在测试板之前,需要用脱脂纱布和清洁剂清洁测试板表面 胶带;胶带尺寸参照不同试验的具体要求,每个试验需要至少制作3个样品,试验结果为各样品试 验结果的平均值 测试用的胶带是一侧覆有隔离纸的成卷的双面胶带,没有隔离纸的一侧称为敞开面 敞开面是粘贴到标牌上的一侧 而把覆有隔离纸另一侧称为覆盖面,覆盖面是贴到车体或电镀件表面 的一侧 5.2.3剥离强度试验 5.2.3.1180"剥离强度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制备宽25mm士1mm,长200mm士1mm的胶带样品 为保证胶带在剥离时不被 拉伸变形,需在胶带的敞开面上贴附厚度为204m一604m聚酯薄膜 同时为确保聚酯薄膜与胶带的 粘贴强度,在贴附聚酯薄膜前.先把底涂剂涂布在聚酯薄膜的粘接表面,并在底涂剂干燥后再在胶带上 贴附聚酯薄膜 将贴附有聚酯薄膜的胶带的覆盖面粘附在测试板上,然后用2kg,50mm宽的压以300mm/minm 的速度在其表面辗压一个往复,确保胶带粘贴完全 在5.,2.3.3~5.2.3.9的不同试验条件下,将试验样品的自由端对折180",并从测试板上剥离25mm 士1mm的试验样品,把试验样品的自由端和测试板分别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应使剥离面 与拉力试验机力线保持一致 拉力试验机以300mm/nmin的剥离速度连续剥离胶带,通过自动记录仪 绘出剥离曲线,剥离曲线的前20mm士1mm的测量数值不计,记录剥离曲线的20mm士1mm~ 80mm士1mm间的测量数值(见图1)
GB/T25978一2018 上部夹具 防滑装置 下部夹具 图 180"剥离强度试验示意图 5.2.3.290"剥离强度试验 mm的散带样品 为保证教带在剥离时不被 在标准环境下,制备宽5mm士1 mm,长200mm士1 拉伸变形,需在胶带的敞开面上贴附厚度为204m一60Am聚酯薄膜 同时为确保聚酯薄膜与胶带的 粘贴强度,在贴附聚酯薄膜前,先把底涂剂涂布在聚酯薄膜的粘接表面,并在底涂剂干燥后再在胶带上 贴附聚酯薄膜 将贴附有聚酯薄膜的胶带的覆盖面粘附在测试板上,然后用2kg,50nmm宽的压轭以300mm/min 的速度在其表面压一个往复,确保胶带粘贴完全 在5.2.3.3一5.2.3.9的不同试验条件下,将试验样品的自由端对折90",并从测试板上剥离覆盖面 25mm士1mm,把试验样品的自由端和测试板分别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 应使剥离面与 拉力试验机力线保持一致 拉力试验机以300nmm/min的剥离速度连续剥离胶带,通过自动记录仪绘 出剥离曲线,剥离曲线的前20mm士1mm的测量数值不计,记录剥离曲线的20mm士1nmm一80mnm 士1mm间的测量数值(见图2).
GB/T25978一2018 上部夹具 下部夹具 图290"剥离强度试验示意图 5.2.3.3初粘时剥离强度试验 样品制备粘贴完成后,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0min后,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 验方法进行试验 5.2.3.4标准环境下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72h后,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3.5高温下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在温度为80C士 2C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5.2.3.6热老化后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将其放置在80C士2C的条件下240h,完成后,将样品放 置在标准环境下24h 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3.7温水老化后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将其浸人40C士2C的水浴槽中240h,完成后,将表面水 分彻底擦除,并在标准环境下放置24h,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3.8循环老化后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按如下温度循环进行老化试验 在一30C土2C的条件下,放置17h; a
GB/T25978一2018 b 在7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72h 在38C士2C、100%RH的条件下,放置24h; c d)在一30C士2的条件下,放置7h; 在38C士2C、100%RH的条件下,放置17h; e fD 在7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7h 完成后,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3.9耐湿老化后剥离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将试验样品放置在38C士2C,95%RH条件下240h,完 成后,将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按照5.2.3.1或5.2.3.2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4拉拔力性能试验 mm士1mm的胶带和铝块 在标准环境下,制备宽12.5mm士1mm,长25 将胶带不带隔离纸的一侧粘贴到铝块上,然后用2kg,50mm宽的压锯以300mm/min的速度在 其表面锯压一个往复,确保胶带粘贴完全 然后将另一侧的隔离纸撕去并粘贴在测试板上(见图3). 在标准环境下放置72h后,然后以60mm/min的拉伸速度拉拔铝块,测量铝块被拔落时最大的拉力 铝块 测试板 图3拉拔力性能试验示意图 5.2.5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制备宽25mm士1mm,长2mm士1nmm的胶带样品 将胶带粘贴到测试板上,然后用2kg.50mm宽的压辐以300mm/min的速度在其表面辑压一个 往复,确保胶带粘贴完全 在下述5.,2.5a)一5.2.5g)的不同试验条件下,以50nmm/min的拉伸度拉伸 测试板,测量两板在脱离时的粘结强度(见图4)
GB/T25978一2018 lmm-2mm 胶带 25mm 卡n s 卡 1mm-2mm 图4动态剪切强度试验示意图 初粘时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样品制备粘贴完成后,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0min后,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 行试验 标准环境下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b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72h后,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高温下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在温度为80C士2C的条 件下进行试验 热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将其放置在80C士2C的条件下240h,完成后,将样 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 然后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温水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将其浸人40C士2C的水浴槽中240h,完成后,将表 面水分彻底擦除,并在标准环境下放置24h,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循环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后,按如下温度循环进行老化试验 1 在一3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17h; 2 在70C土2的条件下,放置72h 3 在38C士2、,100%RH的条件下,放置24h 在一3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7h; 4 在38C士2、,100%RH的条件下,放置17h 5 在7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7h 6) 完成后.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环境下24h,按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挡风玻璃洗涤剂老化后动态剪切强度试验 在清水中加人如下试剂 20%体积比)的乙醇(纯度为95%,含1%的丁醇); 1) 2)10%体积比)的异丙醉(纯度>98%);
GB/T25978一2018 3)0.09%(质量比)的十二烧基硫酸钠(SDS,纯度为95%); 0.6%(质量比)的乙二醉(纯度>98%) 在标准环境下把制备好的试验样品完全浸人以上溶液中,浸泡30min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2h,按 照5.2.5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6静态剪切强度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制备宽25mm士1mm,长25mm士1mm的胶带样品 将胶带粘贴到测试板上,然后用2kg,50mm宽的压以300mm/min的速度在其表面轭压一个 往复,确保胶带粘贴完全 然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72h后,在其垂直方向的下端施加2kg的重物,测 量两测试板的脱离时间(见图5). 胶带 2kg重物 图5静态剪切强度试验示意图 5.3标签的试验方法 5.3.1试验准备 5.3.1.1测试板的选取 进行5.3.2,5.3.7,5.3.12试验时,测试板材质为GB/T3280规定的06Cr19Ni10 进行5.3.4试验时,推荐选取标签实际粘贴表面作为测试板,若测试液体与实际粘贴表面发生反 应,则测试板材质为GB/T3280规定的06Cr19Nil0. 进行其他试验时,推荐选取标签实际粘贴表面作为测试板 5.3.1.2试验样品的制备 除5.,3.2、5.3.11、5.3.12试验规定外,试验标签的尺寸应与实际应用相符,测试板的尺寸应与试验标 签相匹配 试验标签应载有标识信息 在标签粘贴在测试板之前,需要用脱脂纱布和清洁剂清洁测试板表面 将标签粘贴在测试板上,用 2 kg,50mm宽的压以300mm/min的速度在其表面辐压一个往复,确保标签粘贴完全 除5.3.4f 5.3.6.2,5.3.12试验外,在进行试验之前,试验样品应在标准环境(23C士2C,50%士5%RH)条件下 10
GB/T25978一2018 至少放置24h 每个试验需要至少制作8个试验样品 5.3.2180"剥离强度试验 制备宽25mm士1mm,长200mm士1mm的标签,将标签粘贴在测试板(长度为125mm士1 mm, mm,厚度1.5 mm一2.0mm)上,用2kg,50mm宽的压辐以3001 mm/min的速度在 宽度为50mm士1 其表面棍压一个往复,确保标签粘贴完全 在下述试验条件下 a 标准环境下放置24h; b)在5.3.5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 c 在5.3.6.1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 将标签的自由端对折180°,并从测试板上剥离25mm士1mm的标签,把标签的自由端和测试板分 别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应使剥离面与拉力试验机力线保持一致 拉力试验机以 00mm/min的剥离速度连续剥离标签,通过自动记录仪绘出剥离曲线,剥离曲线的前20mm士1 mm 的测量数值不计,记录剥离曲线的20mm士1mm80mm士l1mm间的测量数值 试验结果为各试验 样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180'"剥离强度试验不适用于具有4.4.1.1.1的特性的标签 5.3.3耐磨损试验 标签应粘贴在由Taber磨损试验机的制造者所提供的相同的纸板基体上,使用cs-10号砂轮,通过 Taber磨损试验机,在500g负载下,以30r/min的转速,进行下述磨损循环 A,c,D,E类标签应进行100个磨损循环; a b)B,F类标签应进行200个磨损循环 5.3.4耐液体试验 除标准规定外,耐液体试验应使用车辆实际应用液体 试验包括 耐清洁剂试验 a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分别垂直浸没在皮革类清洗液,地毯及车辆用具类清洗液、50%体 积混合的异丙醇(IPA)水溶液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棉布擦净,目测 耐发动机油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23C士2C发动机油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棉 布擦拭至表面无可视发动机油后置于120C士2C(A类)或150C士2C(F类)条件下,放置 4h,取出试验样品,目测 耐发动机油试验仅适用于A类、F类标签 耐风挡玻璃清洗液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风挡玻璃清洗液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棉布擦 净,目测 耐风挡玻璃清洗液试验仅适用于A类、B类、C类、F类标签 耐制动液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23C士2C制动液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 棉布擦净,目测 仅适用于A类标签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23C士2制动液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 1
GB/T25978一2018 棉布擦拭至表面无可视制动液后置于100C士2C条件下,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 目测 仅适用于F类标签 耐燃料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燃料(汽油、柴油乙醇汽油E85)中,放置10s士1s,取 出干燥20s士1s,上述为一循环,共进行10个循环 10个循环后,在标准环境下垂直放置 h,目测 耐燃料试验仅适用于A类、B类、F类标签和C类标签中粘贴在燃料容器上的标签 f 耐酸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放置72h后,使用滴管用电池硫酸溶液(相对密度为1.28)将全部标签与被粘贴 表面间边缘和标签部分表面浸湿,放置7d.目测(以24h为时间间隔观察,如发生硫酸挥发 则重复浸湿程序). 耐酸试验仅适用于粘贴在蓄电池上的标签 耐变速器液体试验 在标准环境下,将试验样品垂直浸没在23c士2C变速器液体中,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用棉 布擦拭至表面无可视变速器液体后置于150C士2C条件下,放置4h,取出试验样品,目测 耐变速器液体试验仅适用于F类标签 5.3.5耐湿试验 将试验样品置于40士2C,100%RH的条件下,放置144 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5.3.6热循环试验 5.3.6.1试验样品进行下述2个循环[从a)d代表1个循环]: 对于A类和D类标签,在120C士2C条件下,放置30nmin;对于B类、c类、E类标签,在 a 90C士2C条件下,放置30min;对于F类标签,在150C士2C条件下,放置30min b)在23C士2C,50%士5%RH的条件下,放置15min 在 -30C士2C条件下,放置30nmin; c 在23C士2C,50%士5%RH的条件下,放置15min d 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5.3.6.2试验样品制备完成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0min,进行5,3.6.1规定的a)d)2个循环 试验 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5.3.6.2仅适用于在粘贴后短时间内需要历经明显温变的标签,5.3.6.2不作为标签性能评价试验,若 试验后,标签外观发生明显变化或出现粘接分离现象,则不推荐在此位置粘贴标签(标签粘贴表面建议 参见附录A) 5.3.7热老化试验 将试验样品置于下述温度条件下: 对于A类需永久保持的标签(如车辆识别代号标签、产品标牌,发动机标识等),在120C士 a 2C条件下,放置1000h;对于A类其他标签,在120C士2C条件下,放置168h:; b) 对于B类、C类、,D类,E类需永久保持的标签(如车辆识别代号标签、产品标牌等),在90C士 2C条件下,放置1000h;对于B类、C类、D类、E类其他标签,在90士2C条件下,放置 168h; 12
GB/T25978一2018 对于F类标签,在150C士2C条件下,放置1600 c 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5.3.8色牢度试验 nmm400nm 将试验样品放人老化箱内,老化箱采用气灯作为光源,试验样品正面受到波长为300n 光线的辐射,试验样品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应达到28MU/m* 在试验过程中,老化箱湿度为020% RH,黑板温度为100C士3C 色牢度试验仅适用于D类标签 5.3.9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人老化箱内,老化箱采用饭灯作为光源,试验样品所受累积辐射能量,B类标签应达 到2500kkJ/m',C类标签应达到600k/m' 在试验过程中,按照光照102min,光照并喷水18min的 循环,采用连续光照,黑板温度为65C士3C 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适用于B类、C类标签 5.3.10耐高压清洗试验 在5.3.5,5.3.6.1、5.3.7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24h,以压力8.50MPa士0.34MPa,水温为室温 的高压水枪在距离标签20em位置以45"角进行喷射,持续时间5s 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h,目测 耐高压清洗试验适用于B类,F类标签 5.3.11热剪切粘结强度试验 制备宽50mm士1mm,长75mm士1mm的标签,如图6所示,将标签粘贴在测试板上,用2kg 50nmm宽的压锯以300mm/min的速度在其表面轭压一个往复,确保标签粘贴完全,在标准环境下放 置24h后,在标签悬挂区域的下端施加0.1kg重物(可另行在标签悬挂区域贴附胶带用以固定重物). 置于120C士2C的条件下,放置24h,测量标签位移量 试验结果为各试验样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热剪切粘结强度试验仅适用于粘贴于垂直表面的A类、F类标签 13
GB/T25978一2018 50mm土1mm 测试板 测试区域 标签样品 品 悬挂区域 负载 图6热剪切粘结强度试验示意图 5.3.12自毁性能试验 制备宽40mm士1mm,长60mm士1lmm的标签(标签边缘应光滑无切口,设计给出的预制切口除 外),将标签粘贴在测试板上,用2kg,50mm宽的压轭以300mm/min的速度在其表面辐压一个往复 确保标签粘贴完全,在标准环境下放置14d 如图7所示,手工借助美工刀从标签一端以45角方向)将标签从测试板上剥离,速度约 为30 mm/min 60mm土lmm 图7自毁性能试验示意图 14
GB/T25978一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标签粘贴表面建议 标签粘贴表面要求 A.1 标签粘贴表面应尽量光滑、平整且具有高表面能,表面粗糙度(Ra)宜小于104m,材料表面能宜大 于40dyn/erm A.2适合标签粘贴的表面 标签宜粘贴在如下表面;油漆面、清漆面、电泳漆面,聚酰胺、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 塑料、硬质聚氯乙烯、金属表面等 A.3不适合标签粘贴的表面 标签不宜粘贴在高粗糙度表面,如:仪表板(IP面板)皮纹面、发动机罩盖磨砂表面等 标签不宜粘贴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材料 PP/EPDM),聚丙烯,软质聚氯乙烯,碳纤维材料(使用脱模剂使用大量增塑剂的非金属材料等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GB/T25978-2018详解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是指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而在车辆上标明其性质、类型、荷载等信息的标识物。GB/T25978-2018作为关于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国家标准,规定了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种类、尺寸、材质、制作要求等方面。

一、标牌与标签分类

GB/T25978-2018中规定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分为三类:A类标牌(或标签)、B类标牌(或标签)和C类标牌(或标签)。其中,A类标牌(或标签)用于标明车辆的名称、品牌、型号等基本信息;B类标牌(或标签)用于标明车辆的种类、用途、轴数、总重量等信息;C类标牌(或标签)用于标明车辆的轴距、前后悬、车身长度等信息。

二、标牌与标签尺寸和材质

GB/T25978-2018中规定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尺寸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标牌和标签的材质。例如,A类标牌(或标签)一般采用塑料材质,B类标牌(或标签)一般采用铝板材质,C类标牌(或标签)一般采用不锈钢材质。

三、制作要求

GB/T25978-2018中明确了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制作要求。例如,标牌和标签应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制作,并且应依据标准规定的尺寸进行制作。此外,标牌和标签的字体大小、颜色、字形等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四、安装要求

GB/T25978-2018中还规定了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等要求。例如,A类标牌(或标签)应该安装在车辆前部,B类标牌(或标签)应该安装在车辆侧面,C类标牌(或标签)应该安装在车辆后部。此外,标牌和标签应该采用可靠的方式进行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

五、结语

总之,GB/T25978-2018为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的设计、制作、安装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从而确保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有序。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以保障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和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类似的标准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标牌

文物展品标牌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机动车产品标牌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包装用钢带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包装用钢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包装用钢带的编号:GB/T25820-2018。包装用钢带共有12页,发布于2019-02-01
商品煤质量煤粉工业锅炉用煤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商品煤质量煤粉工业锅炉用煤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商品煤质量煤粉工业锅炉用煤的编号:GB/T26126-2018。商品煤质量煤粉工业锅炉用煤共有9页,发布于2018-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