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773-2016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Themethodofperformancetestforpositivedisplacementrefrigerantcompress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5773-2016。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共有42页,发布于2017-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200
  • 实施日期2017-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2页
  • 文件大小899.8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5773一2016 代替GB5773二20o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Themethodofperformaneetestforpositivedisplacement refrigerantcompressors 2016-12-13发布 2017-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5773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与GB/T57732004相比 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配用经济器和闪发器的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方法 -增加了跨临界循环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方法; 增加了压缩机制热量的评定; -增加了压缩机性能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难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338归日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通用机电 产品检测院有眼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春晖空调压 缩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汝金,张秀平、马金平,马海云、易丰收,徐少峰,杨坤,许敬德、周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7732004
GB/T5773一2016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规定、试验方法以及输人功率,制冷热)性 能系数、容积效率,等嫡效率和试验偏差的计算等 本标淮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以下简称“单级压缩机”),配用经济器的容积式制冷剂压 缩机(以下简称“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和配用闪发器的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以下简称“配用闪发器的 压缩机”)的性能试验 其他型式的压缩机试验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4.1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 要求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 里喷嘴 GB/T2624.4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29030一2012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术语和定义 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psitivedlisplaeementrefrijgeranteopresson 依靠压缩腔的内部容积缩小来提高制冷剂蒸气压力的制冷剂压缩机 3.2 制冷量 compressorrefrigeratingcapacity 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由试验测得的流经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 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熔与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中蒸发器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比熔 之差 注:单位为w 3.3 制热量 heatingcapacity compreSsor 在规定的制热能力试验条件下,由试验测得的流经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排 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熔与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中蒸发器(补气回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比烙之差
GB/r5773一2016 注;单位为w 3.4 容积效率 volumeeffieiency 在规定位置处测得的压缩机吸气状态下的实际体积流量与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之比 3.5 输入功率 inputpower 开启式压缩机为输人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压缩机为电动机输人功 率,以及维持压缩机正常运行所需的其他辅助功率,如外设润滑油泵的消耗功率 注:单位为w, 3.6 等效率isentropieeficiene 压缩机各级的制冷剂实际质量流量和相应的等嫡过程比熔变化量的乘积之和与压缩机输人功率 之比 3.7 制冷(热)性能系数 cooling(heatingcoefficientofperformance 压缩机制冷(热)量与输人功率之比 注其值用w/w表示 试验规定 一般规定 4.1 4.1.1排除试验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 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 系统内应有足够的制冷剂 压缩机内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 4.1.2 4.1.3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器,使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内含油量不超过 1.5%(以质量计),测量方法参见附录A 4.1.4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和温度在同一测点测量,该测点应在吸、排气截止阀外0.3m的直管段 处 不带阀的封闭式压缩机应在距吸、排气管口末端0.15m的直管段处 4.1.5被测试压缩机的周围不应有异常的空气流动 4.1.6提供测量含油量而抽取制冷剂-油混合物样品的设备 4.2试验规定 4.2.1单级压缩机的制冷量性能试验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即x法和Y法,两种方法应同时进行测量;x 法和Y法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士4%以内,并以X法和Y法测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为准 4.2.2压缩机的制热量试验,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的制冷量试验,可仅采用一种试验方法(x 法或Y法)进行测量 4.2.3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建立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1h 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试验工 况稳定半小时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直至四次的测量数据符合表2、4.2.1和4.2.2的规定为止 若 试验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采集,连续测量数据采集时间不少于30min 试验数据记录周期内允许对压 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4.2.4试验方法种类 压缩机试验应满足4.2.1和4.2.2的规定 在每个试验周期内应测量试验报告(见4.5.2)中所规定 的数据,以及每种试验方法所要求的附加数据 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
GB/T5773一2016 九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如下 方法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1.1); 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1.2); 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1.3); 方法D1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1.4) 方法D2:排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1.4); 方法F;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见5.1.5). 方法G: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见5.1.6); 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见5.1.7) 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见5.1.8) 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 b 七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如下 方法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2.1); 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2.2) 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2.3); 方法D1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2.4); 方法D2;排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2.5); 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见5.2.6); 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见5.2.7) 4.2.5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选择 对于亚临界循环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A,B,c,D1,D2,F,G和K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X法使用 对于跨临界循环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A,B,c,D1,D2和K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X法使用 除以下几点外,任何一种试验方法也可作为Y法使用 被作为X法的试验方法; a b)测量的量与X法相同的任何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测量的是压缩机排气管的气体流量,则 其他测量压缩机排气管气体流量的试验方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如D2不能与K法组合) 测量方法与X法的原理相同的任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采用D1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则 D2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 4.2.6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组合 表1给出了亚临界循环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允许的以及推荐的X法和Y法的组合方式 表2给出了跨临界循环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允许的以及推荐的x法和Y法的组合方式 表1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X法和Y法的组合 Y法 X法 允许 推荐 D1、,D2、F,G,K F,G,K D1 A、B,C、F,G、J、K F,G、J、,K D2 A、B,C、F、 F、
GB/I5773一2016 表1(续 Y法 X法 允许 推荐 A,B,C、D1、D2,K D1、D2、K A、B,C、D2、D2、F D1、,D2 A,B,C,D1、F、J D1、 表2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X法和Y法的组合 Y法 X法 允许 推荐 D1、,D2、K K D1 A、B,C、J、K J、K D2 A、B,C、J A、B.C、,D1、 D1、 4.3试验参数规定 4.3.1试验时,试验工况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试验工况参数的允许偏差 试验参数 测量值与规定值间的最大允许偏差 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吸气压力 士1.0%(或2kPa 士0.5%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士3.0 士1.0C 士0.5c 补气膨胀前温度 士1 轴转速 士3.0% 电压 士1.0% 频率 士2.0% 注:当l.0%的值小于2kPa时,括号内的值适用 4.3.2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应不小于6C 4.4测量仪表和准确度的规定 4.4.1 -般规定 4.4.1.1试验用的仪表类型,可采用一种或数种进行测量 4.4.1.2试验用仪表应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GB/T5773一2016 4.4.2温度测量 4.4.2.1仪表 测量温度的仪表有;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和温差计 4.4.2.2准确度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 a)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准确度士0.1C; b) 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准确度士0.1C; 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准确度士0.1C; c d)其他温度;准确度士0.2 4.4.2.3测量规定 测量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温度计的套管采用薄壁钢管或不锈钢薄壁管或铜管,垂直插人流体(温度计套管的尺寸不使气 a 流受到明显影响) 管径较小时可斜插逆流或用测温管,插人深度为1/2管道直径 套管内注 导热介质,读数时不应拔出温度计 b)可能时,在用于测量量热器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进、出口温差时,应在每次读数之后,交 换进、出口温度计时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4.4.3压力测量 4.4.3.1仪表 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和水银柱大气压力计等 4.4.3.2准确度 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绝对压力读数或压差读数的准确度均为士1.0%以内 4.4.3.3测量规定 用水银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时,读数应作温度修正 4.4.4流量测量 4.4.4.1仪表 流量测量仪表有:液体计量容器、流量节流装置和质量或体积流量计等 4.4.4.2准确度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 a)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制冷剂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1.0%以内 b)制冷剂气体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2.0%以内 4.4.4.3测量规定 测量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流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计算应按照GB/T2624.1~GB/T2624.4的规定 b流量节流装置的压差读数应不小于250mm液柱高度
GB/T5773一2016 4.4.5电工测量 4.4.5.1仪表 电工测量仪表有;功率表(包括指示式和积算式、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和互感器 4.4.5.2准确度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 a)功率表;指示式不低于0.5级精度、积算式不低于1级精度;数字功率计;士0.2%量程 b)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和频率表;不低于0.5级精度 互感器;不低于0.2级精度 c) 4.4.5.3测量规定 功率表测量值应在满量程的1/3以上(采用"两功率表"法渊量时,其中一个功韦表的测冠值可以小 于满量程的1/3) 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时,指示的电流和电压值 应不低于功率表额定电流和电压值的60% 对于数字功率计:如果使用电流互感器,电流的实际显示值应不低于互感器量程的20% 4.4.6压缩机功率测量 4.4.6.1仪表 功率测量仪表有:转矩转速仪、测功计、标准电动机和其他测功仪表等 4.4.6.2准确度 准确度为测定轴功率的士1.5%以内 4.4.6.3测量规定 测量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输人功率采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 b有皮带或外部齿轮传动时,其传动效率如下: 直联传动1.0 精密齿轮传动每级);0.985 三角皮带传动;0.965 4.4.7转速测量 4.4.7.1仪表 转速测量仪表有;转速计数法,转速表和闪光测速仪等 4.4.7.2准确度 准确度为测量转速的士1.0%以内 4.4.8时间测量 采用秒表测量 测量准确度为测定经过时间的士0.1%
GB/T5773一2016 4.4.9重量(质量)测量 采用各类台秤、天平和磅秤 测量准确度为测定重量(质量)的士0.2% 4.5试验数据整理和试验报告 4.5.1试验数据整理 4.5.1.1计算用制冷剂物理性质参数值,应采用最新出版或发布的有关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图或 软件 4.5.1.2压缩机吸气压力及其他有关压力,应按试验时当地大气压力值修正 4.5.1.3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次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4.5.1.4开启式压缩机的制冷(热)量、轴功率采用轴转速修正;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热)量、输人功率 采用频率修正 4.5.2试验报告 4.5.2. 般数据 主要包括 a)试验日期、启动时间、结束时间和测量时间; D 压缩机类别、型号和出厂编号; 压缩机额定电源; 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 压缩机理论排气量 e 压缩机名义转速或额定频率; 制冷剂和润滑油 g 4.5.2.2试验工况 主要包括 a)单级压缩机;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燕发温度或露点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凝温度或 露点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过冷度(或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膨胀前温度)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蒸发温度或露点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 凝温度或露点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经济器补气回路出口压力和温度、补气回路膨胀前制冷 剂液体温度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蒸发温度或露点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 凝温度或露点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压力和温度、补气回路膨胀前制冷 剂液体温度 4.5.2.3试验方法 X法和Y法 4.5.2.4试验测量值的平均值 主要包括: 环境温度、大气压力; a
GB/T5773一2016 b 压缩机吸气压力、温度; e压缩机排气压力,温度; d)压缩机转速或频率 电源电压、频率,电动机输人功率; e f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和流量; g 其他数据(根据所用的试验方法及压缩机类型,可能需要一些不同的附加数据,如吸气或中间 腔喷液冷却压缩机的喷液制冷剂质量流量等) 4.5.2.5试验结果数据 主要包括 漏热系数 a b 制冷剂流量; 有关制冷剂比熔和比烙差; c 压缩机制冷(热)量 d 容积效率, 开启式压缩机的轴功率和封闭式压缩机的输人功率; 等嫡效率 g h)制冷(热)性能系数; 单级压缩机制冷量试验)X法和Y法试验的偏差 试验方法 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 5.1 5.1.1方法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图1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l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1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1e) 注,对于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或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的性能试验,相应的补气支路分别以试验方法流程示意图中 的I.)表示,需测量相应补气支路的制冷剂流量,下同 量热器 h 灭 压缩机 加热器 冷凝器 a 单级压缩机 图1方法A流程示意图
GB/T5773一2016 中间冷却器 (hron 量热器 Mr" B 流量计 2 压缩机 压缩机 低压级 高压级 加热器 冷凝器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b 量热器 灭 压缩机 压缩机 低压级 高压级 加热器 流量计 冷凝器 (ll (e 闪发器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1续 5.1.1.1构造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直接蒸发盘管作蒸发器,该燕发器被悬置在一个隔热压力容器的上部,电 加热器安装在容器底部并被容器中的第二制冷剂浸没着 制冷剂流量由主回路上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调节 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主回路膨胀阀 和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 应以0.005MPa分度的压力测量仪表测量第二制冷剂压力,并应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按照GB9237 的规定不超过量热器的安全限度
GB/I5773一2016 5.1.1.2漏热量的标定 关闭量热器制冷剂进、出口截止阀后进行漏热量的标定 调节输人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比环境温度 高15笔左右,并保持其压力不变 环境温度应在43C以下,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C 电加热器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每隔1h测量一次第二制冷剂压力,直至连续四次相对 应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值的波动不超过士0,5C 漏热系数用式(1)计算 中 F 注公式中使用的符号及含义参见附录B,下同 5.1.1.3试验程序 5.1.1.3.1压缩机制冷剂吸气压力通过主回路膨胀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给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 调节 5.1.1.3.2压缩机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由 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调节 5.1.1.3.3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测试时,补气同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通过辅助过冷或 加热装置进行调节 在试验周期内,输人电加热量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量的变化应不超过1% 如果加热器是 5.1.1.3.4 间断工作的,则与第二制冷剂液体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的变化应小于士0.5C 5.1.1.3.5附加数据包括 量热器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a 主回路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 b 量热器环境温度; C 第 二制冷剂压力; 输人量热器的电加热量;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5.1.1.4制冷剂流量计算 5.1.1.4.1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按式(2)计算, 十F,(一t. (2 qml h2一h 5.1.1.4.2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2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图2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2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2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2e) 10o
GB/T5773一2016 量热器 压缩机 W 冷凝器 (Wn" 加热器 单级压缩机 压缩机 压缩机 低压级 高压级 量热器 流计 (h 冷凝器 hn 加热器 中间冷却器 b)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量热器 压缩机 压缩机 高压级 低压级 冷凝器 (ho 闪发器 加热器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2方法B流程示意图 5.1.2.1构造 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由一个承压的燕发器或几个并联的承压蒸发器构成,在蒸发容器中热量直接 输给由试验压缩机进行循环的制冷剂 11
GB/T5773一2016 制冷剂流量由主回路上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或液面控制器调节 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 主回路膨胀阀与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 量热器应安装有安全保护器,按照GB9237的规 定应使制冷剂压力不超过蒸发器的设计压力. 5.1.2.2漏热量的标定 5.1.2.2.1量热器充人正常运转所需的制冷剂液体 关闭量热器制冷剂进、出口的制冷剂液体和气体 截止阀 调节输人的热量,使制冷剂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C左右 环境温度应在43C以下,保持其温 度波动不超过士1C 5.1.2.2.2若用液体进行加热时,进、出口温度波动不超过士0.3,并控制流量使进、出口温差不小于 6 C,热平衡建立后,在流量不变情况下,每隔1h测量加热液体进、出口温度和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 点温度)一次,直至进、出口温度连续四次测量值的波动不超过士0.3和制冷剂温度波动不超过 士0.5C 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 热平衡建立后,每隔1h测量制冷剂饱和温度(或 露点温度)一次,直至连续四次温度值波动不超过士0.5C 5.1.2.2.3输人量热器的热量计算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3)计算 a p=C( (3 一tqme b)当用电加热时,中即为输人电加热器的功率 5.1.2.2.4漏热系数按式(4)计算 p F t 5.1.2.3试验程序 5.1.2.3.1压缩机制冷剂吸气压力通过主回路膨胀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热量调节 只有在控制液 位的情况下,吸气压力由输给量热器的热量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过热器的热量控制 5.1.2.3.2压缩机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用 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调节 5.1.2.3.3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测试时,补气回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通过辅助过冷或 加热装置进行调节 5.1.2.3.4若用液体加热时,进、出口温度波动应不超过士0.3C,并控制流量使进、出口温差不小于 6 ,加热液体流量波动应不超过士0.5% 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 5.1.2.3.5在试周期内,输人热量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量的变化应不超过1% 如果加热器是间断工 作的,则与制冷剂液体相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的变化应小于士0.5C 5.1.2.3.6附加数据包括 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a b 主回路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 量热器环境温度 D 量热器加热液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输人量热器的电加热量;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g h)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12
GB/T5773一2016 i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5.1.2.4制冷剂流量计算 5.1.2.4.1 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5)计算 a C(1一e)9m十F( - 一t, 5) gm h2一h b当用电加热时按式(6)计算: 十F( 一,) qm he一hg 5.1.2.4.2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3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图3)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3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3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如图3e) 量热器 压缩机 冷凝器 (m 单级压缩机 压缩机 压缩机 低压级 高压级 量热器 流量计 hm 冷凝器 (hro 中冷却器 b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图3方法C流程示意图 13
GB/T5773一2016 量热器 压缩机 压缩机 高压级 低压级 流量计 冷凝器 l hro 闪发器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3(续 5.1.3.1构造 干式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套管构成,由压缩机进行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并过热 管间通 人已知其性质的加热液体,提供使管内制冷剂蒸发和过热所需热量 该量热器也可以由一组具有适当 长度和直径的管状压力容器构成,在其中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此时,管状容器应是电绝缘的,并且装有 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可以装在管状容器内,也可以装设在管状容器外表面 制冷剂流量由主回路上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调节 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主回路膨胀阀 与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 当加热器在量热器外表面加热时,加热器电绝缘外表面应安设10个以上等距离分布的温度测量 点,以确定计算漏热量时所需的表面平均温度 应测量加热液体的温度,并确保压力不超出设备的安全极限 应采用保护措施,按照GB9237的规定,应使制冷剂压力不超过设备的安全极限 5.1.3.2漏热量的标定 当量热器为套管式时,管间通人加热液体,调节其流量和进口温度,使其进口温度高于环境 5.1.3.2.1 温度15,波动不超过士0.3C,并控制流量,使其进、出口温差不小于6C 当量热器为管状容器时, 输人电加热量使其表面平均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C 环境温度在43C以下时,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 过士1 5.1.3.2.2若用液体加热时,在流量稳定的情况下,每隔1h测量一次加热液体进,出口温度,直至进、出 口温度连续四次测量值的波动不超过士0.3C 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 每隔 1h测量一次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直至四次温度值波动不超过士0.5C 5.1.3.2.3输人量热器的热量计算如下所示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7)计算 a =C(1一/e)gm 当用电加热时,中即为输人电加热器的功率 b 5.1.3.2.4漏热系数的计算如下所示: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8)计算 F 十a) 14
GB/T5773一2016 b当用电加热时,按式(9)计算 F t 5.1.3.3试验程序 5.1.3.3.1压缩机的制冷剂吸气压力通过主回路膨胀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热量控制 5.1.3.3.2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 由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调节 5.1.3.3.3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测试时,补气回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通过辅助过冷或 加热装置进行调节 5.1.3.3.4用液体加热时,进、出口温度波动应不超过士0.3C,并控制流量使进,出口温差不小于6C 加热液体流量波动不超过士0.5% 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不超过士1% 5.1.3.3.5在试验周期内,输人热量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量的变化应不超过1% 5.1.3.3.6附加数据包括 a 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b) 主回路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 量热器环境温度; 量热器加热液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输人量热器的电加热量; 量热器的平均表面温度;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o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5.1.3.4制冷剂流量计算 5.1.3.4.1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中燕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10)计算 C(一t2)gme十F(t 一l 10 gml5 6 ? b)当用电加热时,按式(1l)计算 中 十F( 一e (l qml= he一hg 5.1.3.4.2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4方法D1和D2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图4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4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4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4e) 15
GB/T5773一2016 流量计 压缩机 气液分离器 脉动缓冲器 1 方法D1吸气管流量计法 油分离器 流量计 压缩机 脉动缓冲鼎 方法D2(排气管流量计法) 2 冷凝器 气体调节阀 气体冷却器 气体冷却器 3 二个完整流程的实例 单级压缩机 图4方法D1和2流程示意图 16
GB/T5773一2016 流量计 压缩机 压缩机 高压级 低压级 气液分离器 脉动缓冲器 1 方法D1吸气管流量计法 油分离器 流量计 压缩机 高压级 脉动缓冲器 压缩机 低压级 流量计! 方法D2(排气管流量计法》 冷凝需 (hot 中间冷却器 气体冷却器 3一个完整流程的实例 b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图4续 17
GB/T5773一2016 流量计 g 压缩机 压缩机 高压级 低压级 气液分离器 脉动缓冲器 1 方法D1(吸气管流量计法》 油分离器 流量计 压缩机 高压级 脉动缓冲器 压缩机 低压级 2 方法D2(排气管流量计法》 冷凝器 闪发器 气体冷却器 3 个完整流程的实例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4(续 18
GB/T5773一2016 5.1.4.1构造 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是一个喷嘴或孔板式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或质量流量计,由其测量气体制冷剂体 积流量或质量流量 流量计安装在压缩机吸气侧(方法D1)或排气侧(方法D2)的管道上[见图4a)的 1)和2)、图4b)的1)和2)和图4e)的1)和2)] 流量计应安装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该系统由被试压缩 机,排气压力降为吸气压力的调节阀和气体过热度调节装置组成[图4a的3),图4b)的3)和图4e)的 3)]或者由被试压缩机与图5或图6组成封闭系统 流量计若装设在压缩机吸气管道上,则制冷剂气体应过热均匀并且完全不带液滴地全部流经流 量计 为减少和消除制冷剂气体流量的脉动,在相应管道上应装设脉动缓冲器(图4) 为减少流量计的测量误差,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装置,使流经流量计的制冷剂气体中含油量不超过 1.5%以质量计 5.1.4.2试验程序 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由制冷剂气体调节阀调节[图4]或者由膨胀阀调节(图5或图6). 5.1.4.2.1 5.1.4.2.2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由排气管道中压 力控制阀调节 5.1.4.2.3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由液体膨胀阀来调节[图4e)]或者由蒸发器加热介质调节(图5或图6) 5.1.4.2.4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测试时,补气回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通过辅助过冷或 加热装置或加热装置进行调节 5.1.4.2.5附加数据包括 a)流量计前(后)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b 流量计的压力降;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d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g 5.1.4.3制冷剂流量计算 5.1.4.3.1试验方法D1 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中燕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由式(12)计算或者直接测出 q=1.11072aieidi/pp 12 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4.3.2试验方法D2 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由式(13)计算或者直接测出 13 g=1.11072aed、/公p 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5方法F: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图5 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级压缩机的性能试验,其试验流程示意见图5 19
GB/I5773一2016 g 压缩机 冷凝器 过冷器 蒸发器 液体流量计 膨胀 h," 图5方法F流程示意图 5.1.5.1构造 制冷剂液体流量计为测定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液体流量,可使用积算式或指示式流量计,制冷剂流 量以容积或质量为单位 流量计安装在过冷器与膨胀阀之间的液体管道上 为了保证流量计在所有情 况下精确测量,还应配置如下设备 为防止制冷剂在流量计中气化在其前面装一个制冷剂过冷器 在此,制冷剂由冷却水过冷 为观 察制冷剂液体中是否含有气泡,在紧接流量计后面安装一个玻璃视镜 流量计还应配置一旁管道,其中旁通管道上的截止阀和管路的阻力应和流量计的阻力大致相等 除了测量流量的时间以外,旁通管道应是畅通的 将温度测量点配置在过冷器和流量计的制冷剂液体进口处.以测量制冷剂液体温度 压力表安装 在流量计的出口处 5.1.5.2标定 流量计应定期校正,校正液体的黏度为使用制冷剂黏度的0.5倍一2倍 校正时的流量用流量计刻 度范围内的最小、,中间,最大值等至少进行三点 5.1.5.3试验程序 5.1.5.3.1打开旁通管道上的截止阀使系统运转,达到工况规定值后关闭截止阀,使制冷剂液体通过流 量计 进人流量计的制冷剂温度应至少比流量计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或泡点温度)过冷3C 5.1.5.3.2附加数据包括 主回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a b)过冷器进口和流量计进口的制冷剂液体温度; 流量计出口压力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或泡点温度); c 2o0
GB/T5773一2016 d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e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fD 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g 5.1.5.4制冷剂流量计算 由试验直接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 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6方法G;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图6)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6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6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6e) 压缩机 冷凝器 燃发器 膨胀阀 (hm 单级压缩机 图6方法G流程示意图 21
GB/T5773一2016 压缩机 压缩机 高压级 低压级 蒸发器 流量计 W 冷凝器 膨胀网 (reD hem 中间冷却器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b 压缩机 压缩机 低压级 高压级 Il W 冷凝器 ( 闪发器 燕发器 膨胀阀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6(续 5.1.6.1构造 水冷冷凝器是组成被试压缩机试验系统设备之一,按照4.4的规定,设置测量温度、压力和冷却水 流量的仪表而作为量热器 作为量热器的冷凝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 5.1.6.2漏热量的标定 用截止阀将冷凝器与试验系统隔绝或用同一型式和尺寸的冷凝器进行 5.1.6.2.1冷凝器中充人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在冷却水回路中输人加热水并维持制冷剂温度比环境 温度高15以上,且接近于试验时的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 22
GB/T5773一2016 也可以采用电加热制冷剂液体的方法 环境温度应在43C以下并保持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C 建立热平衡后,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连 续四次制冷剂温度波动不超过士0.5C 5.1.6.2.2漏热系数按式(14)计算: p F 14) 5.1.6.3试验程序 5.1.6.3.1冷凝器压力通过改变冷却水量或温度进行调节 5.1.6.3.2附加数据包括 冷凝器进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b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冷却水的流量; 冷凝器的环境温度;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h 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5.1.6.4制冷剂流量计算 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 5.1.6.4.1 Cca二)十F二. 15) h一hB 5.1.6.4.2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7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图7)y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7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7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7e) 冷凝器 W 压缩机 气体冷却器 液体流量计 单级压缩机 a 图7方法】流程示意图 23
GB/I5773一2016 冷凝 气体冷却器 压缩机 高压级 液体流量计 压缩机 l(I 低压级 流量计l ro) 中间冷却器 配用经济器压缩机 油分离器 冷凝器 气体冷却器 压缩机 高压级 压缩机 (hro 低压级 闪发器 流量计 液体流量 配用闪发器压缩机 图7(续 5.1.7.1构造 在高压侧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冷凝,并测量其流量 然后使其在一个气冷却器中于低压侧压力下 再蒸发,用以冷却经降压的剩余循环蒸气,由此计算出制冷剂总流量 在进行了漏热量修正后,进人气体冷却器的已冷凝的制冷剂质量和未冷凝的制冷剂质量之比等于 在气体冷却器中两股蒸气比烙变化之比的倒数 气体冷却器通过一个手动或由排气压力自动控制的流量调节阀与压缩机排气管相连 冷凝器出口 应有液体流量计,流量计出口通过膨胀阀与气体冷却器相连 气体冷却器由一容器构成(在漏热量标定时能给制冷剂液体加热),制冷剂液体喷人其中,直接与从 压缩机排气管道来的未冷凝制冷剂蒸气混合后再蒸发,从气体冷却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应不含制冷剂 液滴,并至少过热8C 气体冷却器应隔热,使其漏热量不大于其换热量的5% 液体流量计前应有一个贮液器,其上设有截止阀和旁通阀,使其能与循环回路完全隔开或能接收循 环回路的液体,并向系统供液 2
GB/T5773一2016 5.1.7.2漏热量标定 5.1.7.2.1在气体冷却器中充人足量的制冷剂液体,关闭进、出口截止阀,对制冷剂加热,保持其温度比 环境温度高15左右,且保证气体冷却器中的制冷剂液体没有完全蒸发 环境温度在43C以下时,保 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C 热平衡建立后,每隔1h测量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一次,直至连续四次温度值波动不超过士0.5C 5.1.7.2.2漏热系数按式(16)计算 F l6) 5.1.7.3试验程序 5.1.7.3.1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液体流量通过控制阀调节,使其蒸发速度等于冷凝器的冷凝速度 5.1.7.3.2冷凝压力可以通过排气管和冷凝器之间的压力控制阀调节,也可通过改变冷却水量、换热面 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 压缩机吸气压力由排气管路上的气体冷却器人口流量控制阀进行调节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5.1.7.3.3 由进人气体冷却器的液体流量控制阀进行调节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测试时,补气回路膨胀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通过辅助过冷或 5.1.7.3.4 加热装置进行调节 在达到试验工况所规定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后,开始记录数据 5.1.7.3.5 试验中,由部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的流量波动所引起的制冷量计算值的变化应小于1% 5.1.7.4附加数据 附加数据包括 气体冷却器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a b)进人气体冷却器的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 进人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C 气体冷却器中的制冷剂气体压力, 气体冷却器的环境温度 进人气体冷却器的被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5.1.7.5制冷剂流量计算 5.1.7.5.1由试验测得的进人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按式(17)计算: h威一h2)一Fr(t 一t,)/qml1 (17 qml=qml h一h 5.1.7.5.2由试验测得的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流量按式(30)计算 5.1.8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图8) 单级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8a),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8b),配用闪 发器的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示意见图8c) 25
GB/T5773一2016 二个完整流程的 W 系统B 实例系统A W 量热器 气体冷却器 油分离器 冷凝器 压缩机 气体冷却器 气体调节闪 单级压缩机 WW 系统A完整流程的实例 ww 量热器 油分离器 冷凝器 压缩机 高压级 气体冷却器 压缩机 低压级 (h以 流量计! 中间冷却器 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 W 系统A完整流程的实例 w 量热器 油分离器 冷凝器 压缩机 高乐级 I 气体冷却器 压缩编机 Mre" 低压级 闪发器 配用闪发器的压缩机 图8方法K流程示意图 26
GB/T5773一2016 5.1.8.1构造 在压缩机排气管道上,设一使制冷剂气体全部流经的热交换器形型式的量热器 冷却(或加热)制冷剂气体要设置冷却(或加热)水回路 为了不使制冷剂气体在量热器中冷凝 则冷却水进口温度(加热时为出口温度)应高于压缩机排气压力对应的冷凝温度(或露点温度)10C 以上 也可采用电加热制冷剂气体的方法 压缩机吸气盖度可采用气体过热度调节装置,如图8中系统A或系统B 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量热器应予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2% 5.1.8.2漏热量的标定 5.1.8.2.1量热器环境温度应在43C以下,并保持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C 输人量热器的热量保持量 热器表面平均温度约高于环境温度15C 表面平均温度应为安装在量热器表面10支取以上温度计测 量的平均值 5.1.8.2.2若用液体加热,则进出口温差应不小于6,建立热平衡后,在保持流量不变条件下,以1h 为间隔,测量进、出口温度,直至连续四次测量值的波动不超过士0.3c 若用电加热,输人功率波动不超过士1% 建立热平衡后,以1h为间隔测量,直至量热器的表面温 度连续四次测量值波动不超过士0.5C 5.1.8.2.3输人量热器的热量计算如下所示 当用液体加热时,按式(8)计算: a p=C(1一l2)mt 18) b 当用电加热时,中即为输人电加热器的功率 5.1.8.2.4漏热系数按式(19)计算: F .(19 5.1.8.3试验程序 5.1.8.3.1采用图8中系统A时,调节过程同5.1.7的规定 5.1.8.3.2采用图8中系统B时,用调节气体冷却器的冷却水流量或温度来调节排气压力 用气体冷 却器出口的气体减压阀来调节吸气压力 5.1.8.4附加数据 附加数据包括; a)量热器进、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 b 量热器表面温度; 量热器环境温度; 冷却水(加热水)进、出口温度及流量; 或量热器电加热量 压缩机排气温度; 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压力; h)配用经济器或闪发器的压缩机)经济器或闪发器补气回路出口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i 或(吸气或中间腔喷液冷却的压缩机)喷液支路的制冷剂液体质量流量 27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5773-2016

1.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概述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是一种常用的制冷设备,其性能检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GB/T5773-2016《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是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的参数、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内容。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压力实验、耗电量实验、制冷量实验、蒸发温度实验、排气温度实验、吸入温度实验、运行噪声实验等多个环节。其中,制冷量实验是最重要的试验之一,它通过测试制冷剂压缩机在不同条件下的制冷量来评估其性能。

2. GB/T5773-2016的规定

GB/T5773-2016国家标准对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试验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要求;
  • 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的要求;
  • 试验前的检查和样品准备;
  • 试验过程的控制和数据采集;
  • 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

3. 性能试验步骤简介

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检查试验设备和仪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条件,包括进气量、进气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等;
  3. 将待测制冷剂压缩机接入试验装置并启动,记录运行参数;
  4.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项实验,包括制冷量实验、耗电量实验、排气温度实验等;
  5.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性能指标,如制冷量、能效比、排气温度等;
  6.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4. 结论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试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GB/T5773-2016国家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5部分:湿热试验设备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5部分:湿热试验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5部分:湿热试验设备的编号:GB/T5170.5-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5部分:湿热试验设备共有15页,发布于2017-07-01
    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的编号:GB/T5832.1-2016。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7-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