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869-2015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nti-counterfeitingofD9ingmatrixcodeidentificato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1869-2015。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共有18页,发布于2016-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16-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429.92KB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18692015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 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nti-eounterfeitingof D9ingmatrixcodeidentifieator 2015-09-11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869一2015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要求 -般性能 5.1 5.2功能和性能 5.3密钥分发正确性 5.!D9in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 5.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5.6隐形信息编码识读的正确性 5.7 识别准确性 5.8识别速度 5.9产品安全性 5.10D9ing码识别仪设备唯 ,.l1D9ing码识别的一致性 5.12D9ing码密码适用 试验方法 6. -般性能试验 6.2功能和性能试验 6.3密钥分发正确性试验 6.4D9in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试验 6.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试验 6.6隐形信息编码识读的正确性试验 6.7识别准确性试验 6.8识别速度试验 6.9产品安全性试验 6.10D9in码识别仪设备唯一性的试验 6.11D9ing码识别的一致性试验 6.12D9ing码密码适用核验 检验规则 7.1一般规定 7.2检验分类 7.3定型检验
GB/T31869一2015 7.4交收检验 7.5例行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贮 8.1标志 8.2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般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A.1设计要求 A.1.1硬件要求 ..2 软件要求 A.l. 外观和结构 A1电鄙适应能力 A.l.5电磁兼容性 A.1.6环境条件 可靠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试验方法 外观和结构检查 直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A.2.3电线组件试验 A.2.4电磁兼容性试验 A.2.5环境试验 A.2.6振动试验 A.2.7冲击试验 A.2.8碰撞试验 A.2.9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A.2.1o可靠性试验 12 A.2.l1有毒有害物质试验 12 参考文献 13 表1检验项目 气候环境适应性 表A.1 表A.2振动适应性 表A.3冲击适应性 表A.4碰撞适应性 表A.5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I
GB/T31869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GB/T317702015《D9ing矩阵图码防伪技术条件》和GB/T31868一2015《D9ing矩阵 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为配套使用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鼎九信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通程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密码管理 局,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防伪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钞钞券设计制版有限公司、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于学东,林斌、金宏波、李增欣、李智虎、罗鹏、蒋庆生、林江恒、杨永健、 刘永江、程海燕、蒋才平、,杨国明、刘颖 业
GB/T318692015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专利 -种防伪图码生成系统专利 专利号;Z1.201220358458.0、一种防伪图码读取系统专利专利号:Z1201220358460.8、一种防伪图码 标签专利专利号;Z1.201220414273.7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的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 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通过以 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于学东,杨永健、林斌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东朝阳路570号5楼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人:林斌 联系电话:0431-85653085 邮箱;tongcheng2000@vip.sina.com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GB/T31869一2015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 防伪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9ing矩阵图码(以下简称D9ing码)识别仪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9ing码识别仪的制造、试验和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421.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857.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9254 (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联电线组件 GB15934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镐、六价铬、多潦联苯和多潦二苯醛)的测定 GB/T26125 GB/T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317702015D9ing矩阵图码防伪技术条件 GB/T31868一2015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GB/T31770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692015 3.1 codeidentifieator D9lug矩阵图码识别仪D9imgmatri D9ing码专用识读设备 分类 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两类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 要求 一般性能 5.1 般性能要求主要包括;设计要求,外观和结构,电源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环境条件、可靠性、有 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见附录A 5.2功能和性能 产品的功能和存储容量的性能及其参数,应在产品标准或随机资料中规定 5.3密钥分发正确性 正确分发密钥 D9in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 5.4 使用D9ing码识别仪对已生成的D9ing码进行识读,检验生成过程中产生的DUID,应用密钥、密 文,摘要,签名以及最终存储在D9ing码中的信息 5.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提供完整的API,满足不同的接口需求 5.6隐形信息编码识读的正确性 确定隐形信息编码识读是否正确 5.7识别准确性 用D9ing码识别仪对D9ing码进行识别,确定识别的准确性 5.8识别速度 确定D9ing码识别仪的识别速度 5.9产品安全性 产品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的规定 5.10D9ing码识别仪设备唯一性 确定D9ing码识别仪的唯一性 D9ing码识别的一致性 5.11 D9ing码识别仪应能识别GB/T31770一2015规定的D9ing码
GB/T31869一2015 5.12D9ing码密码适用 D9ing码识别仪是商用密码产品,其型号命名和使用应满足参考文献[1][2]的要求 试验方法 -般性能试验 6.1 -般性能试验见A.2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一75% 大气压;86kPa106kPa 6.2 功能和性能试验 按产品随机资料中规定的各项功能.性能软件配置和文档逐项进行检查,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若通过运行检查程序(企业提供测试软件)检查产品的功能,则应从头至尾运行检查程序一遍,检查程序 编制原则与技术要求见GB/T31868一2015中的附录B 产品对配置软件的支持能力的检查应在产品 标准中规定 6.3密钥分发正确性试验 确认密钥分发的正确性 9in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试验 D9in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试验内容包括 使用Iing码识别仪对已生成的Ding码进行识读,并与输人的明文信息比对,检测识读的正确性 a) b)检验生成过程中产生的DUID,应用密钥、密文,摘要,签名以及最终存储在D9ing码中的信 息 核对输出信息是否准确 6.5数据库及数据接口试验 用专用的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6.6隐形信息编码识读的正确性试验 通过Din码识别仪识读D9ing码中隐形信息编码部分信息,并与Dimg码内矩阵图码编码信息 中与之对应的信息进行比对检验,以确定D9ing码中隐形信息编码部分信息正确匹配 6.7识别准确性试验 取10000枚D9ing码,使用D9ing码识别仪对每枚D9ing码进行识别,并记录每次识别内容,与 D9ing码生成信息比对,检验是否有错误出现 6.8识别速度试验 对单个D9ing码进行多次识别,平均显示结果时间应不大于1s. 产品安全性试验 6.9 按GB4943.1的有关规定进行
GB/T318692015 6.109in码识别仪设备唯一性的试验 通过识读Din区码信息,检验Din,码识别仪设备中是否存在商用加密设备,着无商用加密设备 则不能正确读取D9ing码内信息 9ing码识别的一致性试验 6.11 由D9ing码生成器生成10000个D9ing码,用D9ing码识别仪进行识别测试 6.12D9ing码密码适用核验 核验D9ing码识别仪商用密码产品型号 检验规则 -般规定 7.1 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标准和产品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 7.2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a)定型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1的规定 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检验的项目,应将其列人表1中相 应位置 表1检验项目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项目 定型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外观和结构 A.l3 A.2.1 电源适应能力 A.1.4 A.2.2 电磁兼容性 A.1.5 A.2.4 温度下限 A.1.6.1 A.2.5.2 温度上限 A.1.61 A.2.5.3 恒定湿热 A.1.61 A.2.5.4 般 性能 A.1.6.2 A.2.6 振动 冲击 A .l.6.2 A.2.7 碰撞 A.1.6.2 A.2.8 A,1.6.2 运输包装件跌落 A.2.9 可靠性 A.1.7 A.2.10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A.1.8 A.2.1m
GB/T31869一2015 表1(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定型检验 试验方法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功能性能 5,2 6,2 密钥分发正确性 6.3 5,3 5,4 D9inmg码识别仪解密功能 6.4 数据库及数据接口 5.,5 6.,5 隐形信息编码识读的正确性 5,6 6.6 识别准确性 5.7 6." 识别速度 5.8 6.8 产品安全性 5,9 6,9 D9ing码识读设备唯 性 lG 5. 6.10 5.11 6.11 D9ing码识别的一致性 D9ing码密码适用 5.12 6.12 注;“O”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 "表示不检验项目,“#”"表示可选检验的项目 在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中,安全检验仅作接地连续性、接触电流和抗电强度三项 7.3定型检验 7.3.1产品在定型时应通过定型检验 7.3.2定型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 进行 7.3.3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 样品数量为2台 7.3.4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 7.4交收检验 7.4.1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交收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 行检验 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该台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交收检验中性能检查和外观结构 检查两项,允许按GB/T2828.1进行抽样检验,产品标准中应具体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 7.4.2交收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7.5例行检验 7.5.1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7.5.2例行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 根据订货方的要求,制造单位应提供该产品近期的例行检验报告 7.5.3例行检验样品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可靠性验收检验项目的样品数根据产 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2台 7.5.4例行检验中检验项目的故障判定和计人方法见GB/T31868一2015中的附录D 除可靠性验收 试验外,其余项目的故障处理按以下规定进行 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
GB/T318692015 提出故障分析报告 经修复后应重新做该项检验 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检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 项通不过,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则应重新进行各项例行检验 在重新进行 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则判该产品通不过例行检验 经例行检验中的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正品出厂 7.5.5检验后要提交例行检验报告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产品出厂时在外包装或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数量,批号;生产者名称,地址 生产日期;产品生产所依据的标准编号、名称;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标 注的内容,并喷刷或粘贴运输标志,运输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 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运输、贮存按GB/T9813中的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对商用密码产品生产,销售管理的相关规定
GB/T31869一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般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A.1设计要求 A.1.1硬件要求 设计产品时,应进行可靠性、维修性、易用性、软件兼容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设计 如果设计系 列化产品,应遵循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则,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硬件系统应留有 适当的逻辑余地,硬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检功能 同时使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商用密码产品加 密设备 A.1.2软件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说明书中的描述相一致,并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适应,除系统软件、部分驱动软件或增配的应用软件外,还 应配有相应的检查程序 对同一系统产品的软件应遵循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中文化和向上兼容的 原则 A.1.3外观和结构 A.1.3.1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迹等 表面涂层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 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无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A.1.3.2产品表面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应清晰,、端正、牢固,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A.1.3.3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可插拔部位应可靠连接,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应灵活可 靠,布局应方便使用 外接插头应符合GB/T2099.1的规定 A.1.4电源适应能力 A.1.4.1交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220V士22V,50Hz士1Hz条件下正常工作 A.1.4.2直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直流电压标称值的(100士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直流电压标称值 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对电源有特殊要求的单元应在产品标准中加以说明 A.1.4.3电线组件应符合GB15934的规定 A.1.5电磁兼容性 A.1.5.1无线电骚扰 产品的无线电骚扰应符合GB9254的限值要求 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规定选用A级或B级的无 线电骚扰限值 A.1.5.2谐波电流 产品的谐波电流应符合GB17625.1中对D类的限值要求
GB/T318692015 A.1.5.3抗扰度 产品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7618的规定 A.1.6环境条件 A.1.6.1气候环境适应性应符合表A.1的规定 气候环境适应性 表A.1 参 数 气候条件 工作 0~35 温度/ 贮存运输 -4055 35%80% 工作 相对湿度 贮存运输 20%一93%40 大气压/APa 86~106 A.1.6.2机械环境适应性应符合表A.2、表A.3,表A.4和表A.5的规定 表A.2振动适应性 参 数 试验项目 试验内容 频率范围/Hz 535 初始和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扫频速度/oct/min 驱动振幅/mm 0.15 驱动振幅/mm 0,15 定频耐久试验 持续时间/ min 10士0.5 5~355 频率范围/Hz 驱动振幅/mm 0.15 扫频耐久试验 扫频速度/oet/min) <1 循环次数 注:表中驱动振幅为峰值 表A.3冲击适应性 峰值加速度/ 脉冲持续时间n 冲击波形 (m/s /ms 300 半正弦波 表A.4碰撞适应性 峰值加速度/m/s' 脉冲持续时间/ms 碰撞次数 碰撞波形 半正弦波 100 1000
GB/T31869一2015 表A.5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包装件质量(m/kg 跌落高度/mm m<10 800 10GB/T318692015 A.2.4.3抗扰度 按GB/T17618的规定进行 A.2.5环境试验 A.2.5.1一般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的总则、术语和定义应符合GB/T2421.l,GB/T2422的有关规定 以下各项试验中,规定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统一按A.1.3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并进行检查程 序一遍,工作应正常 当结构一体化产品中装人的某些设备,对其试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予以说明 A.2.5.2温度下限试验 A.2.5.2.1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b”进行 受试样品需进行初始检测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 度下限值 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A.2.5.2.2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b”进行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温度下限值 受试样品在不工 作条件下存放16h 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 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进行试验 必要时还可 以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A.2.5.3温度上限试验 A.2.5.3.1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d”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 上限值 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 A.2.5.3.2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b”进行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值 受试样品在 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 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 A.2.5.4恒定湿热试验 A.2.5.4.1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中“试验Ca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湿热上限值,受试样品 须进行初始检测 试验持续时间为2h 在此期间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并进行最后检测 A.2.5.4.2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中“试验Ca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 严酷程度取表A.1中规定的贮存 运输温度,湿热上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 恢复时间2h,并进行最后检测 l0
GB/T31869一2015 A.2.6振动试验 A.2.6.1试验说明 按GB/T2423.10中“试验Fe"进行 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初始检测 受试 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按表A.2规定值,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进行振动 A.2.6.2初始振动响应检查 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 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一个试验方向上最多 不超过4个危险频率 A.2.6.3定频耐久试验 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不能只选其 中一种 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如无明显危险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4个,则不做定频的耐久试验,仅做扫 频耐久试验 A.2.6.4扫频耐久试验 按表A.2给定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 按表A.2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 己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样品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 A.2.6.5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样品须做此项试验,对于作过扫频耐久试验的样品,可将最后一次 扫频试验作为振动响应检查 本试验须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 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样品进行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 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检测 A.2.7 冲击试验 按GB/T2423.5“试验Ea”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A.3规定 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各进行一次冲击 试验后进行最后检测 A.2.8碰撞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4857.2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4h 将运输包装件按GB/T4857.2的要求和本标准表A.4的规定值进行碰撞试验,分别对3个互相垂 直轴线方向进行碰撞 试验后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A.2.9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4857.2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4h 将运输包装件按GB/T4857.5的要求和本标准表A.5的规定值进行跌落试验,要求六面三棱一角 各跌落一次 试验后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1l1
GB/T318692015 A.2.10可靠性试验 A.2.10.1试验条件 本附录规定可靠性试验目的为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 定如下: 电应力;受试样品在输人电压标称值(220V)的士10%变化范围内工作(直流供电产品电压变化为 士5%) 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电压上限25%,标称值50%,电压下限25% 温度应力;受试样品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产品标准规定)升至表A.1规定的温度上 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 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0.7C/min一1c/min,或根据受试样品的特殊要求选 用其他值 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1:1左右 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循环,在总试验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3次 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0.2m,规定可接受的无故障时间),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 A.2.10.2试验方案 可靠性试验按GB/T5080.7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方案由产品标准规定 在 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人方法见GB/T318682015中附录D,并只统计 关联故障数 A.2.10.3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 多台 受试样品试验时,每台受试样品的试验时间不得小于受试样品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 A.2.11有毒有害物质试验 按GB/T26125的规定进行 12
GB/T31869一2015 参 考 文献 [1]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3号,1999年10月7日 [2]商用密码产品使用管理规定(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告第8号,2007年3月24日 [3]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2009年3月1日 [4]电子签名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防伪技术条件GB/T31869-2015解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销售逐渐向线上转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商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防伪技术逐渐成为了保障品质、维护信誉的重要手段之一。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作为当前市场上的一种先进防伪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品的防伪领域。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识别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来实现对商品信息的追踪和溯源,并能够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的防伪效果与其技术条件密不可分。GB/T31869-2015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该类产品应满足的相关条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识别速度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快速地进行条码识别是保障信息追踪和溯源的关键环节。GB/T31869-2015标准中要求,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的条码识别速度应该在50毫秒以内,这样才能够满足商品流通的实际需求。

2. 码制识别能力

当前市场上存在着多种二维码、条形码等码制,为了保证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的通用性,GB/T31869-2015标准中规定,该产品应支持主流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码制的识别,如QR码、DataMatrix码、Code39码、EAN-13码等。

3. 可靠性

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的可靠性对于防伪效果至关重要。GB/T31869-2015标准中规定,该产品的识别率应达到99.9%以上,误识率应低于0.01%。

4. 安全性

在防伪领域,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GB/T31869-2015标准中规定,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应具备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的能力,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综上所述,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作为一种重要的防伪技术产品,其核心技术条件与GB/T31869-2015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密不可分。只有满足相关条件,才能够保证其防伪效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商品质量。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D9ing矩阵图码识别仪将会在未来的防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稀土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稀土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稀土术语的编号:GB/T15676-2015。稀土术语共有79页,发布于2016-04-01
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1868-2015。D9ing矩阵图码生成器防伪技术条件共有25页,发布于2016-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