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8058-2003采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Standardpermissiblelimitsandtestingmethodforreleaseofleadorcadmiumfromceramiccookwar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的编号:GB8058-2003采。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03-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1.060.01
  • 实施日期2003-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页
  • 文件大小416.40KB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8058一2003 eqIS08391-1:1986 egIS08391-2:1986 陶瓷烹调器铅、锡溶出量允许极限和 检测方法 Standardpermissiblelimitsandtestingmethodforrelease ofleadorcadmiumfromceramiccookware 2003-06-13发布 2003-12-01实施 出,旋金贴是 发布国家标准
GB8058一2003 前 言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是对GB8058一1987《陶瓷烹调器铅、镐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1sO8391-1:1986《与食物接触的陶瓷烹调器铅、镐溶出量测试方法》和 ISO8391-2:1986(与食物接触的陶瓷烹调器铅、镐溶出量允许极限》 本标准对GB8058一1987的技术内容作了如下修改 对第4章允许极限指标进行了加严; 对原标准第3,5、4,2章进行了删除; 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提出了更确切的规定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景德镇陶瓷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微、姚继烈、陈本兴,余金保、余彼勤 本标准于1987年6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8058 1987
国家标准 陶瓷烹调器铅、镐溶出量允许极限和 GB8058一2003 qISo8391-i.1986 检测方法 39236 eqV 代替GB8058一1987 Standardpermissiblelimitsandtestingmethodforrelease ofleadorcadmiumfromceramiccookware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陶瓷烹调器铅、锅溶出量的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砂锅、汽锅火锅、炒锅、热煲等各类陶瓷质烹调制品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682一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陶瓷烹调器ceramiecookware 加热制备食物的陶瓷制品,但不包括玻璃、玻璃陶瓷和搪瓷制品 允许极限 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任何单一制品铅、镐溶出量的允许极限值;铅小于等于3.0mg/L;镐小于等 于0.30mg/L 检测方法 5.1原理 用体积分数为4%的热乙酸溶液从与食物和燕汽接触的陶瓷烹调器内表面萃取铅和,用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5.2试剂 5.2.1蒸僧水:整个分析过程均用蒸僧水或离子交换水(要求所用水符合GB/T6682一1992中三级水 以上的规格) 5.2.2冰乙酸(CH,COOH):分析纯,密度为1.05g/ecnm,避光保存 5.2.3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溶液;取40mlL冰乙酸(5.2.2)用蒸僧水稀释到1000mL(该溶液使用 时配制 5.2. 硝酸铅[P(NO)]:优级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06-13批准 2003-12-01实施
GB8058一2003 5.2.5氧化镐(CdO):优级纯 5.3标准溶液配制 5.3.11000mg/儿铅标准溶液 称取经(1051l0)C烘3h后的硝酸铅1.5985g,精确至0.0001g,置于400mL烧杯中,用 扣mL冰乙酸温热溶解后冷却,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燕圜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3.2100mg/L铅标准溶液 准确移取浓度1000mg/L 铅标准溶液10ml于100mlL容量瓶中,以4%乙酸溶液稀释至刻 度,摇匀 5.3.3铅标准系列溶液 准确移取浓度为100mg/L铅标准溶液0.0.0.5、1.0、2.0,3.0,4.0,5.0,6.0、7.0ml分别置于 00mL容量瓶中,以4%乙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每毫升分别含铅0.0,0.5、l.0,2.0,3.0 4.0,5.0,6.0,7.0g 使用四周后应更换新溶液 5.3.41000mg/L标准溶液 称取经(105~l10)C烘2h的氧化1.1423g,精确至0.000lg,置于400ml烧杯中,用40ml 冰乙酸温热溶解后,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3.510mg/几标准溶液 准确移取浓度1000mg/I镐标准溶液10ml于1000ml容量瓶中,以4%乙酸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5.3.6镐标准系列溶液 准确移取浓度为10mg/L镐标准溶液0.00,0.50、1.00、2.00、3.00、4.00、5.00ml分别置于 00mL容量瓶中,以4%乙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每毫升分别含镐0.00,0.05,0.10,0.20 0.30,0.40,0.50g 使用四周后应更换新溶液 5.4仪器、设备及用具 5.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要求仪器灵敏度铅波长217.0nm)1%吸收为0.20mg/L或(波长283.3nm)1%吸收为 0.45mg/L;锵波长283.3nm)1%吸收为0.020mg/L 5.4.2铅、镐空心阴极灯 5.4.3用具 应采用具有耐化学腐蚀且不含铅、辐物质的丽硅质玻璃或聚氧乙烯等类似器m. 5.5操作步骤 5.5.1取样 从每批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六件相同规格产品进行检验,试样不得有裂纹及明显缺陷 试样制备 5.5.2 5.5.2.1试样清洗 用弱碱性洗涤剂将试样洗涤干净,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再用蒸榴水或离子交换水漂洗干净、晾 干,备用(经洗涤干净后的试样不得再沾污到其他有可能影响检测效果的物质) 5.5.2.2充液 用蒸懈水注至烹调器有效容积的三分之二处,然后盖上自身的盖(无盖制品用扁平的不透明的无 错、无锅玻璃盖上),防止溶液燕发,避免试验中光照射试样的表面 注,试样的有效容积是指用水注至烹调器口沿所需的水量 5.5.2.3试样的萃取 把烹调器放在加热板上,加热使水慢慢沸腾,然后加人足量的冰乙酸,使之配成体积分数为4%的 乙酸溶液 加人冰乙酸的体积V,可用式(1)计算
GB8058一2003 =0.o4V V 加人冰乙酸的体积,mL; 式中:V -烹调器中的水容量,m 如果烹调器自身带有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使其温度维持溶液慢慢沸腾(低沸点),从加人乙酸时 起.持续慢慢沸腾2h,如果在2h加热中发生试液的损失,用预先配制好的4%乙酸溶液补充使烹调器 中溶液维持在三分之二容量的水平上,2h后立即移去热源 5.2.4萃取液的提取 5. 提取萃取液时,应用符合5.4.3的玻璃棒将萃取液搅拌均匀,搅拌时应避免萃取液的损失及测试表 面的损伤 然后将混匀后的萃取液部分移人容器中保存,待冷却至室温后,尽快进行测定,以避免溶液 中的铅、镐被器壁吸附 5.5.3仪器校准 按仪器说明书仔细调整仪器,使其灵敏度达到5.4.1规定的要求 5.5.4铅、镐溶出量的测定与计算 5.5.4.1标准曲线法 将5.3.3(或5.3.6)的铅(或锅)标准系列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其吸光度,绘制吸光 度-浓度标准曲线 同时,在仪器工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直接由标准曲线上查 得试样溶液中铅或镐的浓度 5.5.4.2紧密内插法 根据溶液大概含量取上、下紧密相邻的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同时比较测定,记下每份溶液三次以上 吸光度(A)读数,取平均值,用式(2)计算 一匀e- 2 C= -C+C C 式中 萃取液铅或镐的吸光度; A -较低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较高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较低浓度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C L -较高浓度标准溶液的浓度,mg/ 精度 铅结果精确到0.1mg/L 结果精确到0.01mg/I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送样单位、送检日期、检验性质; a b)试样名称、编号、要求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名称、编号; c 检验结果, d 检验者、审核者签名、检验单位盖章; 检验结果报告日期 其他对检验结果有关的说明 g

橡胶输血胶管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橡胶输血胶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橡胶输血胶管的编号:GB4491-2003采。橡胶输血胶管共有8页,发布于2003-12-01
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的编号:GB/T7542-2003。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共有8页,发布于2003-12-012003-12-01实施,代替GB7542-1987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