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53-1992

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sofexplosion-proofperformanceforexplosion-proofappliedTVequipmentwithseparatetyp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3953-1992。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1993-08-011993-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7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60
  • 实施日期1993-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667.29KB

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1395392 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sofexplosion-proofperformaneefor explosion-proofappliedTVequipmemtwithseparatetype 1992-12-19发布 1993-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GB/T13953-92 Testmnethodsof rformancefor explosion-proofper explnsion-proofappliedTVequipmentwithseparatetype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的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爆炸性危险环境下使用的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引用标准 2 爆炸性环境用防燥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1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3836.2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 GB3836.3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14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2423.4 术语 3.1隔爆型防爆应用电视设备 带有隔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能阻止内部爆炸性气体产生的火向外 壳周围燥炸性混合物传播的应用电视设备 3.2水压试验 用水作介质对隔爆外壳或外壳部件加压而进行的水压试验 3.3材质分析试验 对隔爆燥外壳材质进行物理化学分析的试验 3.4老化试验 橡胶零件进行高低温处理后,对橡胶零件老化程度的试验 试验方法 4.1机械试验 4.1.1冲击试验 4.1.1.1试验方法;使试验重锤自由落下,沿法线方向打击在外壳或外壳部件最薄弱的平面上或曲面 上,冲击能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锤重1kg,坠落高度h由冲击能量导出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2-19批准 1993-08-01实施
GB/T13953-92 表1冲击能量 Nm 类别 上SR 高 样品种类 低 塑料外壳或外壳部件 轻合金、铸铁外壳 19.60 6.86 3.92 其他金属外壳 保护罩或防护壳 无保护的透明件 9.80 3.92 .96 有保护的透明件 3.92 1.96 0.98 41.1.2试验可采用有导向或无导向的试验装肾,有导向的试验装臀如图1所示 图1 1一调节高度用螺栓;2-望料导管;3一试品;4-钢座(质量不小于20kR); -钢质锤体;6一锤头;h--坠落高度 5一
GB/T13953一92 41.1.3试验重锤由锤体和锤头组成 锤头的端部是直径为25mm的半球形 透明件的冲击试验,采用骤酰胶(尼龙)锤头 在温度为23士2C和相对湿度为(50士5)%时 4.1.1.4 其洛氏硬度皮不小于R100,对其他试品的试验,须采用锋火解质锤头 4115每次试验之前,均应检在锤头端部的表面状态,表面有揪伤者应更换,聚肤胺锤头使用一百次 就须更换 4.1.1.6透明件的试验应在样品装配完整的状态下进行,但对有保护网的透明件,可以拆掉保护网 当 整件冲击有困难时.允许将透明件装在类似试品底座的部件上进行试验 41.2跌落试验 41.21携带式设备应进行跌落试验 41.2.?试验方法;将装配完整的样品(不带包装)一台,从lm高度自由跌落在水泥平台上 4.2隔爆外壳的水压试验 4.2.1试验需在零件精加工后逐件进行 42.2零件尽可能模拟实际装配设置在水压试验装置上,水压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进水口应严格密 封,不得泄漏 将被试零件固定在试验夹具上,加水压并观查压力表,使其保持在所需压力位置上 图2 -水容器;2-电动机;3-液压泵;4一放水阀;5一压力表; 6减压阀17-试验夹具8被试零件 43隔爆外壳材质分析试验 431随炉浇铸3根圆挂形试棒,规格为15mmx100mm,上机床去掉表面层,去除油污及脏物备 用 4.3.2按材质要求对试棒进行理化试验 4.4橡胶材料老化试验 4.4.1设备用的密封圈、密封衬垫的材料必须进行老化试验 被试零件老化试验前测定其硬度;然后按 下列顺序连续进行老化试验 100士5C 168h 烘箱中加温 室温 24h 暴露于室内 一10士2 48h 放入低温箱 室温 24h 暴露于室内 4.4.2被试零件经上述老化试验后,在室温下测定老化试验后的硬度(其硬度变化不得超过老化试验 前的20%). 4.5塑料外壳绝缘电阻试验
GB/T13953一92 按GB1410的有关规定对板状试件测定表面电阻 46电缆和导线引入装置夹紧试验 461非铠装电缆和导线引人装置夹紧试验 46.1.1夹紧作用试验 对密封圈式引入装置,需将密封圈套在清洁、干燥的抛光钢柱芯棒上,组装引入装置.芯棒的直 a 径需对应密封圈允许的电缆或导线最小外径; 对金属击封环式引入装置,需将窑封环套在清洁、干燥的电缆或导线金属护套上,组装引人装 b. 置,护套的外径需对应密封环允许的最小外径 引入装置固定在拉力试验装置上,逐渐拧紧压盘的螺栓或压紧螺母,并施拉力于芯棒(护套 上,其拉力为志棒(护套)直轻(以毫米为单位的2惊(牛镇,测定该芯样(护套)不发生位移时,旋加于 螺栓或压紧螺母的力矩值 芯棒(护套)上的拉力不变,以46.1.1条中 项所测力矩值的1.1倍力矩,继续拧紧螺栓或压 紧螺母,维持6h,测量芯棒(护套)的位移尺寸 4.6.1.2机械强度试验 经4.6.1.1条夹紧作用试验后的引入装置,从拉力试验装置上取下,用4.6.1.1条中c项力矩值的 2倍力矩,继续拧紧螺栓或压紧螺母,然后拆开检查各零部件 4.6.2铠装电缆和屏蔽导线引入装置夹紧试验 4.6.2.1夹紧作用试验 将规定最小外径的铠装电缆或屏蔽导线穿入引入装置,并用压盘或压紧螺母将铠装层紧固 > 组装的引入装置固定在拉力试验装置上,逐渐拧紧压盘的螺栓或压紧螺母,并施拉力于电缆或 导线的铠装层上,其拉力为铠装层外径(以毫米为单位)的8倍(牛顿) 测定铠装层不发生位移时,施加 于螺栓或压紧螺母的力矩值; 在4.6.2.1条中b项规定的状态下,维持2min 测量铠装层的位移尺寸 4.6.2.2机械强度试验 经4.6.2.1条夹紧作用试验后的引人装置,从拉力试验装置上取下,用4.6.2.1条中b项测得力矩 值的2倍力矩,继续拧紧螺栓或压紧螺母,然后拆开检查引入装置的各零件 4.7湿热试验 湿热试验按GB2423.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4.8热稳定性试验 4.8.1塑料外壳或外壳部件(绝缘套管除外)、塑料衬垫、胶封件等需进行热稳定性试验 4.8.2将样品置入相对湿度(9G士3)%,温度高于设备最高表面温度20c,但至少为+80C的环境中 28d;然后再置入一30C的环境中24h 4.9最高表面温度试验 4.g.1试验条件 如无特殊规定,需按0.9~1.1倍额定电压值确定试验电压 a. 应在室内进行试验,并排除大气对流对试验的影响 b. 样品处于各种不同位置分别测定温度,以确定表面最高温度 如规定样品使用于某一位置时,则可只按此规定位置测温; dd. 测温元件及其导线的配置,应尽量避免影响设备的发热特征 4g.2设备温升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C时,则认为温升已趋稳定,此时测出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 4.10引入装置的试验 设备上的每一个引入装置和引入装置中各种规格尺寸的密封圈(或金属密封环).均需进行本试验 试验各作一次
GB/T13953-92 4.10.1密封圈式或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的试验 4.10.1.1密封性能试验 对峦封圈式引入装置,需将密封圈套在清洁、干燥的抛光钢柱芯棒上,组成引入装置,芯棒的直 径须对应密封圈允许的电缆或导线最小外径; 对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需将密封环套在清洁、干燥的金属护套上,组成引入装置 护套的 b 外径须对应情封坏允许的最小外径 引入装置设置在液压试验装置上,将液压流体接触的电缆或导线终端的间隙处严格密封处理 使用着色水作为液压流体进行试验(如图3所示),试验时应将液压回路中的空气排净; 图3 1一液压系;2一压力表;3一软管一转接器;5一吸墨水纸;6一密封圈 7一芯棒(或金属护套电缆或导线);8一夹持环;9-支架 在逐渐升高液压的同时,拧紧压盘的螺栓或压紧螺母,使液压达到1×10Pa,并记录其力矩 d 值 液压在2nn内恒定,观察吸水纸上有无水滴痕迹 4.10.1.2机械强度试验 对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施加下列力矩值,取其大者拧紧螺母 a 按4.10.1.1中d项测得力矩值的2倍; 芯棒(护套)直径(以毫米为单位)的0.3倍(牛顿米)的力矩值 压盘式或用螺栓紧固的引入装置,对每个螺栓施以4.10.1.1条中d项测得力矩值的2倍力 b 矩,但不小于下列数值 M6 1l.76Nm M8 19.60Nm M10 39.20Nrm M12 58.40Nm 98N”m M14 147Nm M16
GB/T13953一92 试验后分解引入装置,用视查法检查各部件 4.10.2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密封性能试验 4.10.2.1本试验采用能避免压力作用于导体末端的液压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能同时对二个 引入装置进行情封性能试脸. 图4 -吸墨水纸;2一螺察(试验时应拆除);3填料密封装置; 4一 -软臂;5-一压力表;6一液压暴 4.10.2.2装在引入装置中的电缆或导线的布置,按最不利的条件来选定 4.10.2.3被试样品的浇铸充填按产品标准规定进行 4.10.2.4试验时,逐渐升高液压至1×10'Pa(应在1min内达到)后,维持2min,表压应不下降,观察 吸水纸上有无水滴痕迹 411连接件扭转试验 作扭转试验的连接件,需能承受表2规定的力矩作用,试验时按照与绝缘套管配合的螺栓规格,用 扭力扳手按到所规定的力矩值上,然后用视查法检查连接件与绝缘套管是否转动和损坏 N 表2 m 与绝缘套管配合的螺栓规格 力矩 M4 1.96 M5 2.g4 M6 4.90 M8 9.8o M10 15.68 4.12防爆性能试验 4.12.1爆炸性混合物中的试验需进行下列两项
GB/T13953一92 强度试验; a 隔爆性能试验 b 4.12.2在进行4.12.1条a,b两项试验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如设备内部的某些零部件拆掉后,不致降低或改变试验效果时,允许拆除这些部分; a b 特殊需要时,经双方同意,设备内部零部件允许等效代用 设备外部的零部件,拆除后不会影响性能时,可以拆除; c 外壳上作为密封措施的衬垫,在4.12.1条a项试验时不允许拆除;而在4.11.1条b项试验时 d 必须拆除 4123强度试验 试验分为参考压力测定和强度试验两个步骤,各个空腔单独进行 4123.1参考压力测定 各类各级设备,应分别采用表了所列的爆炸性混合物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产生的爆炸压力 表3 类,级别 试验气体 混合物浓度(体积比 g.8士0.5 甲烧 】A 32.0士1.0 IB 32.0士1.0 乙快 14.0士1.0 IC 32.0士1.o 氢 试验时,用1个或几个火花塞,或其他小能量点火源点燃设备内部混合物, b !、】A、IB设备的试验均进行3次,测得其最大爆炸压力为参考压力; c d 1C设备的试验,采用两种混合物分别进行,各作5次试验,测其参考压力.但只用于单一气体 环境时,可仅用该气体混合物试验 41232强虔试验 静态强度试验 a 可以用水或其他介质进行试验,其压力为参考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3.5×10Pa 对于装有特殊排气泄压装置的外壳,可不受3.5×10'Pa的限制,以其所测参考压力的1.5倍为准 如不能测定参考压力时,则按下列压力进行试验; 、IA、IB为1X10'Pa; c为1.5×10'Pa 试验中达到规定压力后,应维持1min的时间,试验只作1次 b 动态强度试验 对已测出参考压力的样品,可利用提高混合物的初始压力或其他等效的方法进行试验,使其爆炸压 力达到参考压力的1.5倍 当不能预先测定参考压力(如容积过小等)时,采用表3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预加压力1.5×10Pa 进行试验 试验只作一次,但IC应作三次 4.12.4隔爆性能试验
GB/T13953-92 4.12.4.1隔爆性能试验是在强度试验合格之后,用同一台样品进行 试验时样品内,外均充以符合 表4规定的相同浓度的燥炸性混合物,每个空腔各进行十次试验 表4 类、级别 试验气体 混合物浓度(体积比 14.0士0.5 氢 55.0士0.5 复 氢 B 37.0士0.5 复 按4.12.4.2条规定试验 1C 乙块 4.12.421C设备应采用下述两种措施之一进行试验 加大间隙法 将平面、圆简、转轴与轴孔、操纵杆与杆孔等处隔爆接合面的间隙,按下式加大; wE=w +0.5W 试验间隙宽度 式中;ws -图纸规定最大间激宽度, wc 隔爆接合面规定间隙宽度 W 对于螺纹隔爆结构,需将螺纹齿合扣数减少二分之- 试验分别用(28.0士1.0)%的氢与空气或(7.5士1.0)%的乙块与空气混合物进行 预压法 b. 使样品的试验间隙w等于图纸规定的最大间隙we,用a项所列的爆炸性混合物预加压力,预压 值需保证安全系数不低于1.5,分别进行试验 设备只用于单一气体环境时,可仅用该气体混合物试验 在用乙炔作隔爆性能试验之前,须作预备试验,即在样品内部充以30%的乙块与空气的混合 物,进行点燃,使在隔爆接合面上积聚一层碳粒 4.12.4.3试验时用火花塞或其他小能量点火源点燃设备内部混合物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南通电视机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运妆、施松涛、陆志玉

电子陶瓷件表面粗糙度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陶瓷件表面粗糙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陶瓷件表面粗糙度的编号:GB/T13841-1992。电子陶瓷件表面粗糙度共有7页,发布于1993-08-011993-08-01实施
仪器仪表基本术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仪器仪表基本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仪器仪表基本术语的编号:GB/T13983-1992。仪器仪表基本术语共有39页,发布于1993-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