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800.2-2006采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Generalrulesofexplosion-protecttechniquesofreciprocating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forexplosiveatmospheres-Part2:GroupⅡenginesforuseinflammabledustatmospher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编号:GB20800.2-2006采。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共有16页,发布于2007-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60.20
  • 实施日期2007-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595.6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国家标准 GB20800.2一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 弯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I类内燃机 Generalrulesofexplosio-protecttechniquesofreeiprocatingintenalcombustion enginesfore%plsiveatm0spheresPart2:G,roupIenginesforuuseinlammable dustatm0spheres 2006-12-01发布 2007-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赏会国家标准
GB20800.2一200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的检验 8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 标志与标牌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种危险一览表 l0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内燃机的工况和点燃源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内燃机分级和粉尘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3;2000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EN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3
GB20800.2一2006 前 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在GB20800《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总标题下,包含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环境用类内燃机 -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类内燃机 -第了部分存在甲烧和(或)可燃性粉尘的地下矿区巷道用I类内燃机 本部分是GB20800(《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根据欧洲标准EN1834-3;2000(往复式内燃机潜在爆炸性环境用内燃机设计制造安全 要求第3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类内燃机(英文版)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根据EN1834-3 20的技术要求,修改采用重新起草,在编写格式上,符合G8/T1.1一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 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0.2一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 则》的规定 本部分在修改采用EN18343;:2000时,考虑到我国国情,剽除了如下内容;前言,序言、附录ZA; 将其“各种危险一览表”一章编辑为本部分的资料性附录A 这样的删节和变更并不影响标准的使用 本部分根据我国防爆电气设备检验的具体情况,对EN18343;2000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调整; 有关调整部分的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本部分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部分在起草时,为方便比较,编写了附录D(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3;2000章 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附录E(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EN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中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遵照GB/T1.1一2000附录E的规定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衡阳电瓶车总厂、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显力,王军、瞿俊鸣、蒋建勋、于励民 本部分于2006年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20800.2一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I类内燃机 范围 GB20800的本部分规定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I类2D级和3D级往复压燃式内燃机(以下简称为 内燃机)的安全要求和(或)安全措施用于消除或限制往复式内燃机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和危害 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的防爆结构设计,制造和检验! 本部分不适用于加工、制造和储存炸药场所中使用的内燃机 本部分不适用于点燃式内燃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883一1989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术语(eqIsO2710;1978) GB3836.1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079-0:1998) GB/T6072.1一2000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标准基本状态,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 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idtISO3046-1:1995) GB/T6809.1一2003往复式内燃机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 IsO7967-1:1987,IDT) GB/T6809.2一1988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和定义气门组件、凸轮轴传动和气门驱动机 构eqvISo/DIs7967-3;1986 GB/T6809.31989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主运动件(neqISO7967-2:1987 GB/T6809.41989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eqvIsO7967-4:1988) GB/T10715一2002带传动多楔带联组V带包括宽V带,六角在内的单根V带抗静电带的 导电性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813:1998,MoD GB12476.1一200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 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idtIEC6124l-1-1;1999) GB12476.2-2006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 设备第2节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IEc61241-1-2,1999,IDT GB/T15706.2一198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e ISO/ TR12100-2;1992 GB/T16856一1997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eqvPREN1050:1994 GB20800.1一2006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环 境用类内燃机(EN1834-1:2000,MOD JB88901999往复式内燃机安全要求 JB/T51l13一1999内燃机空气滤清器总成产品质量分等 1 EN1834-3;2000中无检验程序的具体规定 检验程序的具体规定见GB3836.1一2000附录A
GB20800.2一2006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采用GB/T18831989,GB/T6809.1一2003,GB/T6809.2一1988,GB/T6809.3一1989、 GB/T6809.4一1989中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 爆炸性环境esplosiveatmo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以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形式存在的可燃性物质同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点燃 后,燃烧能传遍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3.2 潜在爆炸性环境potentiallyexplosiveatmsphere 由于场所条件和运行条件的影响可能引起爆炸的环境 3.3 级别eategories 3.3.1 类2D级内燃机enginesofeategories2ofgroupI 用于潜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21区的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所具有的防爆措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和即使在本身发生可预见故障时都能保持所需 的防爆水平 3.3.2 类3D级内燃机enginesofci ategories3Dof I "oup 用于潜在爆炸粉尘性环境中22区的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所具有的防爆措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能保持所需的防爆水平 粉尘的分区 zonesofdust 3.4.1 20区zone20 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和 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的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 注;一般地说,这种情况出现在容器,管道和罐槽内 3.4.2 21区zome21 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但未划人20区的场所 注:这种区域可能包括;尤其是,直接临近粉尘罐装口或排放口的场所,以及可能出现粉尘层且正常操作时可燃性 粉尘-空气混合物的浓度上升到爆炸性浓度的场所 3.4.3 22区zone22 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以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形成的爆炸性环境不可能出现,但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 存在的场所 注,这种区域可能包括;尤其是,存储粉尘的设备、防护系统及装置附近的场所,粉尘可能从中泄露出来(例如,研磨 机房,在这种场所中,粉尘从研磨机中泄露出来并沉积下来》 3.5 温度temperatures 3.5.1 爆炸性环境的最低点燃温度nminimumignitiontemperatureofanexplosiveatmmspher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的最低点燃温度,或者,粉尘云的最低点燃温度
GB20800.2一2006 3.5.2 粉尘云的最低点燃温度 minimumignitiontemperatureofadustcloudl 在试验炉内空气中所含粉尘云出现点燃时炉子内壁的最低温度 3.5. 粉尘层的最低点燃温度 minimumignitiontemperatureofadustlayer 在热表面上规定厚度的粉尘层发生点燃时热表面的最低温度 3.5.4 最高表面温度 maximmsurfacetemperature 在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下,设备暴露于环境大气的外部表面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这包括内燃机、附件 和辅助设备(例如,火星熄灭器,管道等)的表面温度 3.5.5 最高温度 maximumtemperature 最高温度是在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下下列温度的最大值 在3.5.4中定义的最高表面温度 a b 下列气体的最高温度 通过阻火器直接排人大气中的排出气体 -增压装置出口处的增压空气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总则 I类内燃机应符合JB8890一1999的要求 热表面、热气体,火焰、火星或电气设备不应点燃爆炸性环境 所有热表面都应设计成尽可能减小粉尘层堆积的结构 特别是,应在使用细则中指出粉尘层堆积 厚度不应超过5 mm 对于I类3D级内燃机.只考虑正常运行工况,不需要考虑不正常情况(见附录B). 对于I类2D级内燃机.应考虑正常运行工况和可预见故障,但不考虑不常见故障和严重故障情况 见附录B)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揩施都适用于2D级内燃机和3D级内燃机 内燃机分级和粉尘危险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列于表C.1中 包含可燃性气体和燕气的可燃性粉尘环境用内燃机.除应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 GB20800.12006的要求 4.2最高温度 在3.5.5中定义的最高温度应是 在3.5.4中定义的最高表面温度,在粉尘层厚度可能积累至5mm的地方,不应超过150C或 a 粉尘层点燃温度减去75C的值;在粉尘层的点燃温度低于225C时还要更低 排人大气中的排出气体的最高气体温度,不应超过250C或2/3粉尘云的点燃温度;在粉尘云 b 的点燃温度低于275C时还要更低 内燃机应按照5.2的规定进行试验 4.3内燃机标识 潜在爆炸性粉尘环境用内燃机应标示 I类内燃机 级别2D或3D. 注,除专门出口欧洲联盟(EU)的产品外,内燃机标识应按7.2
GB20800.2一2006 .4进气系统 4, 4.4.1来自非危险场所的空气管道 进气管道通过危险场所的部分应按5.4的规定进行试验 防止事故的安装要求,应由制造商规定 4.4.2来自危险场所的空气管道 每个空气进气管道都应安装两级以上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应尽可能安装在靠近内燃机进气支 管处 第一级空气滤清器的效率至少为85%见JB/T511131999);第二级空气滤清器的效率为 95%(见JB/T51113一1999). 当使用旋风式空气滤清器时,通过空气滤清器的粉尘残余物不应经过排气系统 2D级内燃机上的空气滤清器和内燃机之间的进气系统应密封完好(见6.3) 对于2D级内燃机 空气滤清器和内燃机之间的进气管道应按5.4的规定进行试验 4.5排气系统 4.5.1管道进入非危险场所的排气系统 排气管道通过危险场所的部分应按5.4的规定进行试验 防止事故的安装要求,应由制造商规定 4.5.2管道进入危险场所的排气系统 每个排气系统都应配置符合4.7要求的火星熄灭器 排气系统排出的废气应排至内燃机最高部分以上,以防止接触粉尘云 4.6其他装置 4.6.1低温启动装置 当内燃机配置低温启动装置时,则该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配置低温启动装置的2D级内燃机.应在空气滤清器出口处安装一个符合GB20800.1一2006要求 的进气口阻火器 适用于任一种低温启动液的喷射系统,应永久地安装在内燃机上,且应把低温启动液喷人进气口阻 火器出口处的进气系统中 喷液器的长度和孔径应按GB20800.1一2006的4.5的要求进行设计,且应与进气系统一起按 GB20800.1一2006的5.2的要求进行试验 对于2D级内燃机,喷射系统应有机械保护,以承受GB3836.1一2000规定的冲击试验(机械危险 程度;,高)而无泄漏 4.6.2反转 内燃机应设计成不能反转的结构 4.7火星熄灭器 4.7.1材料 火星熄灭器所用材料应具有等于或优于1Cr18Ni9Ti号不锈钢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4.7.2干式火星熄灭器 干式火星熄灭器可分为: a)捕集型; b熄灭型 捕集型火星熄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涡流的作用从排出的气流中把热微粒排除掉 当按5.3.2 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中规定的数值
GB20800.2一2006 表1火星熄灭器的最小捕集效率 粒度/mm 捕集效率/% 85 0.1 0.2 99 0.5 100 熄灭型火星熄灭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涡流的作用下,把排出气流中的热微粒阻隔和熄灭,然后安全 地排人大气中 这种型式的火星熄灭器仅进行5.3.3规定的试验 4.7.3水基火星熄灭器 水基火星熄灭器所用材料应能承受密封液体,排出气体及其混合物的腐蚀作用 水基火星熄灭器 应配置符合4.13.2规定的液位监控器 水基火星熄灭器应在最低液位时按5.3.2或5.3.3的要求进行试验 4.8机械火花 4.8.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应符合GB3836.12000的8.1的要求 4.8.2涂料和涂层 涂料和涂层中所含铝、镁和钛的金属总质量不应超过25% 4.8.3风扇和其他旋转部件 应把风扇和风扇罩用导体连接到内燃机上 含有轻金属合金的风扇和类似的旋转部件应符合GB3836.1-2000的有关要求 风扇、风扇罩和通风孔罩的结构和安装,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应保证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不发生 接触 4.8.4机械起动装置 内燃机应选用不能形成热表面,不产生火花,或者不能成为点燃源的,且应是预先啮合型的起动 装置 4.9电气设备 内燃机电气系统的电压不应大于24V 电气设备应符合GB12476.12000的有关要求;所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对于 2D级内燃机应为IP6X,对于3D级内燃机应为IP5X 电气安装应符合GB12476.2一2006的有关要求 4.10静电 4.10.1塑料材料 对于2D级内燃机,如果没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点燃,则塑料材料仅可应用于外部可接触的部件 如果采用下列任一措施,则可防止静电放电点燃 表面电阻按GB3836.1一2000的23.4.7.8的规定测量时不超过10'Q; -静电放电表面积不大于100cm; 在导电层或金属网上面非导电材料的厚度不大于2mm 当金属网被用作导电层时,网孔宽 度不超过50mm .10.2电势平衡 所有外部可接触的部件都应用导体连接到内燃机气缸体上,以达到电势平衡 如果这些部件安装 牢固,并同气缸体保持金属接触,则不必用单独的导体进行连接 4.11传动皮带 传动皮带应满足GB/T107152002中对电阻提出的要求
GB20800.2一2006 4.12压缩空气系统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内燃机配置了压缩空气系统,则压缩空气在进人内燃机之前应严格地进行滤清, 且其温度应限制在4.2规定的范围之内 4.13控制装置 4.13.1概述 除符合JB8890一1999的要求外,还应对内燃机故障的探测和响应提出如下要求 4.13.2报警装置和停机装置 除非在专门的应用标准中另有规定,应按表2的规定对内燃机配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停机装置 当设置报警装置和显示器时,应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可以看到显示信号或听到声音 表2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机 2D级内燃机 3D级内燃机 项 目 停机 报警 停机 液冷系统中冷却液超温 润滑油压力低 水基火星熄灭器的水位低 排出气体超温(见4.2 风冷型内燃机表面温度过高 注;、表示应提供自动报警或自动停机 4.13.3内燃机停机系统 内燃机的正常停机装置和应急自动停机装置应位于喷油泵上的或靠近喷油泵的燃料关闭装置旁 对于有人看管的内燃机,应在操作者的位置进行控制;对于无人看管的内燃机,应在内燃机外壳外 部明显的能接近的位置进行控制 对于大型内燃机,应能在几个位置进行手动控制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的检验 5.1文件编制 制造商应编制一些技术文件来规定内燃机,包括配件和附属装置,在爆炸安全方面的全部技术要 求.以表明内燃机在设计时执行了本部分的要求 5.2内燃机整套装置及附属配件的型式试验 5.2.1概述 进行这些试验的目的是,证明这些项目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5.2.2内燃机的运行 内燃机应在其最高表面温度状态下运行,或者,按照内燃机及其用途的特定工作循环运行 如果机 壳和通风装置的安装能准确地代表使用的实际状态,则可通过连接普通的驱动设备、测功机或采用其他 适当的措施来施加负载 5.2.3测量仪器 试验用设备和仪器应符合GB/T6072.1一2000规定的精度要求 试验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 使内燃机按照规定的速度和工况运行足够长的时间,直至温度稳定之后,方可读取数据 试验数据 在内燃机运行并吸人环境气体时,测量并记录下列数据 环境空气温度 a
GB20800.2一2006 b)最高表面温度 在内燃机上可能是最热的点处测量温度,并验证这个温度已达到最大值 用 这种方法确定最高表面温度 在内燃机停机之后还应继续测量温度,直至温度记录显示温度 下降时停止测量 按4.13.2的要求进行安装的安全装置和报警装置的运行状况 C d)水基火星熄灭器或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消耗率 当采用单独冷却系统时,内燃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最高温度和其他辅助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最 e 高温度 冷却系统中温度自动调节器的功能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技术要求 fD 用低惯性测温装置,例如裸露的热电偶,直接在火星熄灭器的出口处测量排出气体的最高 温度 5.2.53D级内燃机的试验报告 除5.2.4规定的数据资料外,试验报告还应包括 内燃机型号(包括出厂编号); a bb 内燃机排量 内燃机制造商提出的全部制造技术要求,包括被审查认可的功率和速度设定 ce d 内燃机制造商提出的全部安装防火要求; 报告还应说明 全负荷全速度试验台的认可情况,或者 特定应用试验还是特定试验循环; 按4.2规定的温度; 参考本部分的内容 g 5.3火星熄灭器试验 概述 火星想灭器应按5.3.2或5.3.3的规定进行试验 5.3.2捕集效率试验 火星熄灭器捕集效率试验应使用包含下列装置的试验设备 鼓风机; 微粒喷射器; -试验用火星熄灭器; 捕集通过火星熄灭器的微粒的过滤器; 测量通过火星熄灭器的气体流量的测量装置 当火星熄灭器在内燃机上进行试验时,应使用内燃机排出的气体来代替鼓风机的吹气 不需要对 排出气体流量进行测量 为了确定捕集效率,应把试验用微粒喷人鼓风机鼓吹的空气中或内燃机排出的气流中 捕集效率 为过滤器中捕集的微粒的质量与喷人的微粒的质量之比 试验用微粒应是不燃的,视密度应小于0.9g/cm 试验用微粒的规格等级为0.1 mm、0.2mm和 0.5mm 应以代表火星熄灭器设计的排气流速范围内的中间值进行试验 当火星熄灭器在内燃机上进行试验时,应至少分别以无载和怠速,以50%的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 以及以100%的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进行试验 在每种流速和每种微粒规格等级情况下,至少进行一次测量来确定火星熄灭器的捕集效率 微粒 对空气或微粒对排出气体的质量比应约为1/100. 试验用微粒应以均匀的比率喷人鼓风机鼓吹的空气中或内燃机排出的气流中,喷人时间大约1n min 误差为士5%) 注:在内燃机上进行该试验时,应注意对水,燃烧过的和未燃烧过的微粒进行调整
GB20800.2一2006 5.3.3目测检查 火星熄灭器可安装在受试内燃机上进行型式试验,或者,安装在有类似排气流速的内燃机上进行型 式试验 在进行型式试验时,火星熄灭器应尽可能安装在靠近内燃机排气管道的位置 n和1 试验应使用新研磨的炭,粒度在0.5mm nmm之间 内燃机应在去掉空气滤清器和进气口阻火器(如果配置的话)的情况下达到运行温度 在内燃机进气口以均匀的速率(L/4)g/、喷人粉末状炭,喷人时间为30s,误差为士5%(L -内燃 机排量,单位为L) 试验应在暗室条件下进行,观察试验情况,并用摄像方法记录试验结果 试验应在内燃机下列工况下进行 a)最大功率; b)空载且高怠速; 的时间内,从低息速加速到最息迷 在30s 如果看到从火星熄灭器内喷出火星,则认为火星想灭器没有通过试验 5. 管道泄漏试验 在20kPa的试验压力作用下,历时1min,管道应无可见的永久性变形,且在停止压缩空气供给之 后,空气的试验压力在3min内下降不超过4kPa 5.52D级内燃机的型式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综合资料 内燃机型号(包括出厂编号); a 内燃机排量, b 内燃机制造商提出的全部制造技术要求,包括被审查认可的功率和速度设定; C 被审查认可的试验条件(例如,是全负荷全速度试验台,或是特定应用特定试验循环); d 规定的温度; 内燃机的级别; 环境温度条件的限定 g h)试验室标识 参考本部分的内容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 总则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除符合GB/T15706.21995的第5章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 以下要求 6.2随机文件 制造商应提供一些随机文件,详细说明本部分所包括的内燃机的全部维护要求,并指明内燃机限制 使用的条件 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后续危险,这可能需要一些附加安全措施 内燃机安装设计者应 考虑这些情况 特别是,随机文件应指出 -4.2规定的热表面和热气体的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或粉尘云的点燃温度 有碰撞或摩擦危险的外部可接触部件的材质应符合GB3836.1一2000的8.1的要求 6.3检查项目 随机文件应根据内燃机的使用情况和工作制规定下列项目的检查周期 内燃机的一般维护和外部清洁,以防止粉尘的堆积厚度超过5 a mm;
GB20800.2一2006 阻火器和空气滤清器(如果配置的话)的清洁状况、尺寸和工况,还有腐蚀损坏程度 bb 排气系统(包括火星熄灭器):积炭、腐蚀损坏程度; c 旋转机械部件牢固性,和静止部件无接触 风扇皮带工况和松紧度; e 电气设备;损坏和老化程度; 停机系统传感器:设定限值的功能状态; g 通气阀和呼吸器;清洁状况和调整; 紧固件和结合面:紧固性; 起动器和蓄电池的电气连接:紧固性; k)挠性管;损坏情况 注;建议用户使用维护日志来记录这些检查的具体情况 标志与标牌 标志 在内燃机的明显部位应设置和内燃机体积大小相适合的永久性的“Ex”标志,表示内燃机为防爆 型的 7.2铭牌 每台内燃机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铭牌 铭牌应包含下列内容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国家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名称或标志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表示防爆的专用“Ex”符号 -粉尘层或粉尘云的容许最小点燃温度; 注:铭牌上可标志“防爆标志”,以代表上述相关内容 防爆标志的标示方法见GB12476.12000. -防爆合格证编号; 内燃机应用区域 制造日期; 本部分的标准编号
GB20800.2一200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各种危险一览表 本部分根据GB/T16856一1997对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内燃机所具有的危险状况列举如下 由机械加工、使用、排出或喷射出的物料产生的危险,包括火灾和爆炸(见4.2,4.10); 由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失灵产生的各种危险(见4.13); 由防护装置或安全装置(包括起动装置和停机装置,也包括安全信号和安全标志,警告装置或 信息)的位置不正确或没有而引起的各种危险(见4.5,4.6,4.7) 主要点燃源是: -热表面; 火焰(火星)和热气体 -机械火花; 电气设备和系统; 静电 可能点燃周围爆炸性环境的潜在点燃源列于附录B.2中 内燃机的设计技术条件,应根据内燃机的运行环境尽可能地诚小点燃的可能性,并规定 级别2D或级别3D; 最高温度 2 B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内燃机的工况和点燃源 内燃机的工况 B.1.1正常运行工况 正常运行工况包括 内燃机使用的最大持续负载和速度工况 环境温度范围为-20C十40C; 从排出的气体中喷出火星(例如,由于负载变化引起的); -当吸人可燃性气体时,进气管中产生回火(如果低温启动系统要求阻火器的话) 静电位的产生 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电火花和电狐 B.1.2可预见故障 可预见故障包括 -可导致排气支管中火星增加的内部故障, 由外物碰撞或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机械火花; 冷却系统的故障 进气管中产生回火 B.1.3不常见故障 不常见故障包括 G1o
GB20800.2一2006 -增压装置的故障; -润滑失效导致内燃机卡住; -连杆大头和连杆小头轴承的故障 凸轮轴传动机构的故障 -活塞环的故障,造成燃烧气体大量泄漏到曲轴箱内 由于调速器出现故障引起超速 B.1.4严重故障 严重故障包括 -曲轴断裂; 曲轴箱爆裂 B.2点燃源 B.2.1热表面 能够接触粉尘层或粉尘云的热表面包括 能够接触周围大气的排气系统的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下和可预见故障情况下测得的温度 能够接触周围大气的涡轮增压装置的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下和可预见故障情况下测得的 温度 永久地固定在内燃机上的辅助设备的,诸如泵和压缩机,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下和可预见故 障、不常见故障情况下测得的温度 B.2.2热气体 排出的热气体;在满载工况下和可预见故障情况下测得的温度 B.2.3火星(火花 由排气管中喷出的火星能够点燃粉尘层或粉尘云,是一种可预见故障 应考虑到这种情况,应注意 相关的粉尘层或粉尘云的特征 当外物冲击或落到内燃机的静止部件时,或者,当外物被风机吸人其内时,可能会产生机械火花 应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可预见故障 电气设备 B.2.5静电 B.2.6绝热压缩 由内燃机驱动的作为附属配件的压缩机可能会出现绝热压缩 这种情况应在运行条件下根据粉尘的点燃特性予以考虑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内燃机分级和粉尘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燃机分级与粉尘危险场所分区的对应关系如表C.1 表c.1内燃机分级和粉尘场所分区之间的关系 内燃机分级 粉尘危险场所分区 2D级 21区 3D级 22区 11
GB20800.2?2006 ? D ?? EN1834-3:2000?? EN18343:2000??D.1 D.1EN1834-3;2000?? EN1834-3;2000 EN1834-3;2000 4.11l 5.10 4.12 5.ll1 4.13 5.12 3.l 3.l 4.l3.1 3.2 3.2 41 .13.2 5.12.1 2 3.3 3.3 4.13.3 5.12. 3.4 3.4 3.5 3.5 5.l 6.1 5.2 6.2 4.1 5.2.l 4.2 5.l 5.2.2 6.2.1 4.3 5.2 5. .2.3 6.2.2 4.4 5.3 5.2.4 6.2.3 4.4.1 5.3.1 2.5 6.2.4 5. 4,4.2 .3.2 6.3 4.5 5.4 5.3.l 4.5.1 5.4.1 5.3.2 6.3.1 5. 4.5.2 .4.2 5.3.3 6.3.2 4.6 5.5 5.4 6. 4.6.1 5.5.1 6.5 4.6.2 5. .5.2 4.7 5,6 6.l 6.2 4.7.1 5.6.1 7.1 4.7.2 5.6.2 6.3 7.2 4.7.3 5.6.3 4.8 5.7 7.l 5. 4.8.1 .7.1 7.2 ?A 4.8.2 5.7.2 ?B ?A 4.8.3 5.7.3 ?C ?B 4.8.4 5.7.4 ?D 4.9 5.8 ?E 4.10 5,9 ?ZAN 4.10.1 5.9.1 4.10.2 5.9.2 12
GB20800.2一2006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EN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与EN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表E.1 表E.1本部分与EN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本部分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 删除EN1834-3;2000第1章“范围”中第2、4、5、7、8和 遵照GB/T1.1一2000的规定 9段 增加“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的防爆结构设计,制造和检验" 往复式内燃机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往复式内燃机术语和定义的国家标准的标准编号 GB/T1883一1989,GB/T6809.12003,GB/T6809.2一1988、应按国家标准;GB/T18831989、 GB/T6809.3一1989,GB/T6809.4一1989 . BT6809.1一2003、GBT6809.2 1988 GB/T6809 3一1989 GB/T6809.4一1989执行 增加“类2D级内燃机”、“类3D级内燃机”的级别 根据ATEX指令"94/9/EC 定义 附录1的规定予以明确定义 增加“注” 遵照GB3836.12000的规定 增加“电气设备应符合GB12476.1-2000的有关要求机 便于本条实施 电气安装应符合GB12476.22006的有关要求”的内容 增加试验时间 便于本条实施 参照GB3836 -2000的规定 增加内燃机外部明显部位标示“Ex”符号的规定 增加“防爆标志”的内容 参照GB3836 2000和 GB12176.12000的规定 附录A 代替EN1834-3;2000第4章 遵照GB/T1.12000的规定 增加“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3;2000章条编号对照 附录D 遵照GB/T20000.22001的 览表” 规定 增加"本部分与ENT 附录 18343: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遵照GB/T20000.2一2001的 E 规定 删去EN1834-3;2000附录ZA 不符合我国国情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94/9/C号指令:《关于各成员国有关潜在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和保护系统的法律的一 致性(1994.5.23)英文版),简称“ATEx指令"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编号:GB20800.1-2006采。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共有28页,发布于2007-06-01
植物油脂烟点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油脂烟点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油脂烟点测定的编号:GB/T20795-2006。植物油脂烟点测定共有8页,发布于2007-03-012007-03-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