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428-202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ofconductivechargingforelectricvehic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T40428-202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共有35页,发布于2022-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20
  • 实施日期2022-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5页
  • 文件大小3.13M

以图片形式预览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40428一202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 要求和试验方法 Electromagneticeompatibilityrequirementsandtesmethodsof onduetivechargingforeleetricvehicles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40428一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4.1通用要求 4.2宽带电磁辐射发射特性 .3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特性 沿AC电源线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特性 4.4 4.5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特性 4.6电磁辐射的抗扰性 4.7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 4.8沿AC电源线浪涌的抗扰性 试验方法 5. 通用规定 5.2电磁辐射发射 5.3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 15 5.4沿AC电源线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 16 5.5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 20 5.6电磁辐射的抗扰性 5.7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 24 25 5.8沿AC电源线浪涌的抗扰性 27 附录A规范性谐波电流的特定条件 28 附录B(规范性电源和设备要求 29 附录C资料性车辆放电操作方法 30 参考文献 图1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10m法 图2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3m法 图3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交流充电 10 图4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交流充电 图5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直流充电 图6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直流充电 12 图7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18 14 图8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GB/T40428一202 16 图9沿AC电源线的谐波、电压变化、波动和闪烁发射试验布置 16 图10沿AC电源线的谐波、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17 图11车辆接口在侧面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 18 图12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 19 图13车辆接口在侧面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20 图14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图15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交流充电 21 图16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交流充电 2a 图17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直流充电 18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直流充电 图 24 25 图19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抗扰测试布置(车辆接口在侧面 26 图20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抗扰测试布置(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 表1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10m法 表2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3m法) 表》每相输人电流<16A的谐波限值 表4每相输人电流>16A且<75A的谐波限值(单相供电) 表5每相输人电流>16A且<75A的谐波眼值(三相供电) 表6每相输人电流>16A且<75A的谐波限值(特定条件 表7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限值 表8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限值(工业环境 表9车辆测试状态选择
GB/40428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丰田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 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 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枭、柳海明、程金华、丁一夫,胡建、高新杰、杨永强、张君,张旭、臧朋朋刘坚坚、 王志伟、邹映雪,刘克涛、刘新亮,黄雪梅、冯来兵、周字、邓福启、何佳伟
GB/T40428一2021 引 言 电动汽车在传导充电时会产生电磁骚扰,对无线电业务和供电网络存在潜在影响 同时,电动汽车 在传导充电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环境中多种电磁现象的干扰,导致充电故障和车辆安全风险 本文件 给出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时的电磁骚扰限值、抗扰度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可促进电磁环境的良好 管控,确保传导充电的功能与安全 电动汽车在行驶状态下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已在相关标准中给予规定 行驶状态下的 辐射骚扰见GB/T18387(150kHz30MHz)和GB34660(30MHz~1GHz),行驶状态下的辐射抗扰 见GB34660 IN
GB/40428一202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 要求和试验方法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进行传导充电时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可外接充电的电动汽车(或简称车辆),也适用于车辆与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 本文件适用于车辆插座(连接方式B和连接方式C)符合GB/T20234.2和/或GB/T20234.3,以及 供电插头(连接方式A)符合GB/T1002和/或GB/T20234.2的电动汽车 本文件不适用于采用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的电动客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6113.102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 度测量设备传导骚扰测量的耦合装置 GB/T6113,20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 度测量方法传导骚扰测量 电磁兼容限值谐被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 GB17625.1 GB/T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人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 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17625.7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75A且有条件接人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 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17625.8电磁兼容限值每相输人电流大于16A小于等于75A连接到公用低压系统 的设备产生的谐波电流限值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 18487.1一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T GB/T1865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 T 20234.2 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29259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术语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40428一2021 术语和定义 GB/T18487.1一2015,GB/T18655,GB/T19596,GB/T20234.1和GB/T29259界定的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传导充电conductiveceharging 利用电传导给可充电储能系统进行充电的方式 [来源:GB/T19596一2017,3.4.2.l,有修改 3.2 eleetricvehicle t;Evs8 供电设备 supplyegquipment 由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和/或充电连接装置组成的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设备 [来源:GB/T18487.1一2015,3.1.5,有修改 3.3 充电模式chargingmode 连接外部电源到电动汽车给车辆供电的方法 注:可包括模式1、模式2、模式3和模式4 模式1仅通过电缆连接车辆并提供交流电源,模式2和模式3分别使用 缆上控制保护装置与充电桩为车辆提供交流电源,模式4使用非车载充电机为车辆提供直流电源 [[来源;GB/T18487.1一2015,3.1.2,有修改 3.4 连接方式typefenetun 使用充电连接装置将电动汽车接人电网(电源)的方法 注可包括连接方式A.连接方式B和连接方式c 连接方式A的充电连接装置与车辆永久连接在一起,带有供电 插头 连接方式B的充电连接装置带有车辆插头和供电插头,是独立的活动组件 连接方式C的充电连接装 置与交流充电桩或非车载充电机永久连接在一起,带有车辆插头 [来源:GB/T18487.12015,3.1.3,有修改 要求 4.1通用要求 4.1.1电动汽车采用GB/T20234.2的车辆接口时,车辆应按5.2~5.8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分 别满足4.2~4.8的要求 4 1.2电动汽车采用GB/T20234.3的车辆接口时,车辆应按5.2和5.6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 分别满足4.2和4.6的要求 4.1.3电动汽车采用连接方式A时,车辆应按5.2一5.8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分别满足4.2~ 4.8的要求 4.1.4电动汽车可与供电设备组成系统,共同作为测试对象 系统为测试对象时,系统应按5.2一5.5 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分别满足4.2一4.5的要求 宽带电磁辐射发射特性 4.2.1采用10m法试验时,准峰值检波器带宽为120kHz,宽带电磁辐射发射特性应不超过表1和 图1的限值要求
GB/T40428一2021 表1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10m法) 频段1 30~75 75400 400~1000 MHz 发射限值E 32 43 32十15.13lg(f/75 dBpV/m 注:在75MHz一40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增加 50 40 30 S 20 10 1000 10 100 MHz(对效坐标 图1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10m法 4.2.2采用3m法试验时,准峰值检波器带宽为120kHz,宽带电磁辐射发射特性应不超过表2和图2 的限值要求 表2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3m法 频段 3075 75~400 4001000 MHz 发射限值E 42 53 42十15,13lg(f/75) dBgV/nm 注:在75MHz40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增加 6o 50 40 30 20 10 10 100 1000 /MlHz(对数坐标 图2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3m法
GB/T40428一2021 4.3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特性 4.3.1交流供电(单相或三相)的每相输人电流16A时,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应不超过表3的限 值要求 表3每相输入电流16A的谐波限值 谐波次数n 最大允许谐波电流/A 奇次谐波 2.3 1.14 0.7? 0,40 11 0.33 13 0.21 15139 0.15×15/n 偶次谐波 1.08 0,43 0.30 8l6A且<75A时,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应满足以下要求 单相交流供电时,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不超过表4的限值要求; a b 三相交流供电时,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不超过表5的限值要求; 三相交流供电且符合附录A的特定条件时,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不超过表6的限值要求 c 表4每相输入电流>16A且<75A的谐波限值(单相供电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1/I)"/%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最小R THD PWHD 1 Im I3 21.6 10.7 7.2 33 3.8 3.l 23 23 66 26 24 13 26 120 21 15 l0 30 30 250 35 20 13 40 47 4 24 15 10 !7 350 12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超过(16/n)% 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D和PWHD 考虑 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间线性插值 注3;表中符号及缩略语见GB/T17625.8 ”I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为谐波电流分量
GB/T40428一2021 表5每相输入电流>16A且75A的谐波限值(三相供电)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I/%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最小R I THD PWHD 10." 33 7.2 3,1 13 22 5 25 66 3 l6 l4 120 19 12 22 28 31 7 250 20 12 38 46 10 >350 40 25 15 48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超过(16/n)% 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D和pwHD 考虑 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间线性插值 注3:表中符号及缩略语见GB/T17625,.8 1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 为谐波电流分量 表6每相输入电流>16A且75A的谐波限值特定条件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1./I*/%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最小Rm I In THD PWHD 10." 13 22 7. 3.1 33 40 15 10 48 16 >120 25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超过(16/n)% 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D和PWHD 考虑 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间线性插值 注3;表中符号及缩略语见GB/T17625.8 I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 为谐波电流分量 沿AC电源线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特性 4.4 沿AC电源线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应满足如下要求 P.值不大于1.0; 尸值不大于0.65 -在电压变化期间d(t)值超过3.3%的时间不大于500n ms; 相对稳态电压变化d.不超过3.3%; 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不超过6% 注:4.4中符号见GB/T17625.2. 4.5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特性 4.5.1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应不超过表7的准峰值和平均值限值要求
GB/T40428一2021 表7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限值 频段/MHz2 限值[dB(AV)]”和检波器 -56(准蜂值 66 0.150.5 56一46(平均值 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小 56(准峰值 0.55 46(平均值 60(准峰值 530 50(平均值 注:射频应用的基波频率及发射限值参考GB4824的相关规定 在过渡频率处应采用较严格的限值 仅能连接工业环境的电网时,沿Ac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应不超过表8的准峰值和平均值限 4.5.2 值要求 注工业环境是指非家用或不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 例如仅在专用充电场站充电的环卫车和公交车,以及 不直接连接住宅低压供电网的充电站 表8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限值(工业环境 限值[dB(gV]'和检波器 频段/MHz 额定功率<20kw 20kw<额定功率<75kw 额定功率>75kw 79(准峰值 100(准峰值 130准峰值 0.15~0.50 6(平均值 90(平均值 120(平均值 73(准峰值 86(准峰值 125(准峰值 S 0.50~ 60(平均值 76(平均值) 115(平均值) 90~73(准峰值 73(准峰值) 15(准峰值) 5~30 80一60(平均值 60(平均值 105(平均值 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小 注:射频应用的基波频率及发射限值参考GB4824的相关规定 在过渡频率处应采用较严格的限值 4.6电磁辐射的抗扰性 4.6.1在20MHz2000MHz的90%以上频段内,场强应为30V/m(均方根值),其他剩余频段内场 强应不低于25V/m(均方根值) 4.6.2抗扰度试验中,非驻车状态的车辆应不能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移动,驻车状态的车辆其驻车 功能应正常,车辆充电过程应不中断 抗扰度试验后,车辆行驶和驻车功能应正常 4.7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 4.7.1开路试验电压士2kV 脉冲波形上升时间5ns,持续时间50ns,重复频率5kHHz 单极性脉冲 群试验的持续时间应不小于1min. 4.7.2抗扰度试验中,非驻车状态的车辆应不能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移动,驻车状态的车辆其驻车功能
GB/T40428一2021 应正常,车辆充电功能在抗扰度试验后应能自行恢复 抗扰度试验后,车辆行驶和驻车功能应正常 4.8沿AC电源线浪涌的抗扰性 4.8.1线-地之间开路试验电压士2kV,线-线之间开路试验电压士1kV,试验电压逐级施加 浪涌波形 上升时间1.2s,持续时间50!s 分别在0",90",180"和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5次的浪涌脉冲 连续脉冲间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min. 4.8.2抗扰度试验中,非驻车状态的车辆应不能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移动,驻车状态的车辆其驻车 功能应正常,车辆充电功能在抗扰度试验后应能通过简单的手动操作恢复 抗扰度试验后,车辆行驶和 驻车功能应正常 5 试验方法 5.1通用规定 5.1.1试验方案 试验前应制定试验计划,计划至少包括运行状态,激励功能、监控功能,判定准则以及有意发射 5.1.1.1 等情况 5.1.1.2电动汽车采用GB/T20234.2的车辆接口时,应使用附录B中B.2规定的交流模拟供电设备 5.1.1.3电动汽车采用GB/T20234.3的车辆接口时,应使用B.3规定的直流模拟供电设备 5.1.1.4电动汽车采用连接方式A时,应使用B1规定的交流供电电源或B2规定的交流模拟供电设备 电动汽车与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为试验对象时应使用BI规定的交流供电电源 5.1.1.5 车辆可两个或两个以上充电接日同时工作时,应在接口同时工作时进行试验 5.1.1.6 其中,车辆为测 试对象的传导发射和传导抗扰试验时,应测量所有工作的电源回路 注:交流和直流充电接口一般不能同时工作 5.1.1.7车辆与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为测试对象时,传导发射类项目的测试布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1.1.8应在试验报告中详细记录测试布置、电源和设备参数配置、电缆连接等试验条件 5.1.2车辆状态 5.1.2.1试验开始前,车辆可充电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应处在较低水平,可参照附录c的操作方法进 行车辆放电 试验过醒中,车辆可充电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应处在20%一80%之间, 5.1.2.2试验时,车辆应静止,发动机(如有)应处于关闭状态 所有与测试功能无关且可由驾驶员或乘 员长时关闭的设备应处于关闭状态 5.1.2.3试验时,若有需要,可关闭直流充电车辆充电电路的绝缘监测系统 若关闭,宜考虑其他的安 全防护措施 5.1.2.4抗扰度测试前,应操作车辆,使车辆驱动系统处于不同工作状态,在所有可能的状态下进行充 电功能验证,选择可进行正常充电且优先级较高的状态作为车辆抗扰度测试状态,车辆测试状态选择见 表9 表9车辆测试状态选择 车辆工作状态 车辆电源关闭 辅助电源接通 驱动系统电源接通 测试优先级 车辆可能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
GB/T40428一202 5.1.2.5抗扰度测试时,车辆驻车制动系统应满足 若车辆驻车制动系统可手动或自动松开,则驻车制动系统应处在非驻车状态 a b)若车辆驻车制动系统无法手动或自动松开,则驻车制动系统可处在驻车状态 5.1.2.6抗扰度测试过程中,应对车辆进行监控,以检查车辆的符合性 除必要的试验设备外,车辆应 为空载 5.1.2.7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车辆可充电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 应在试验报告中记 录抗扰度试验中车辆驱动系统状态和驻车制动系统状态 5.1.3充电状态 5.1.3.1进行5.25.5的发射类测试时,交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 80%;进行5.,2的发射类测试时,直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20A或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 20%.取两者较大值 除非另有规定 5.1.3.2进行5.6~5.8的抗扰度测试时,交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 20%;进行5,G的抗扰度测试时,直流充电的充电电流应不小于20A或车辆持续最大充电电流值的 20%,取两者较大值 5.1.3.3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充电电流 5.2电磁辐射发射 5.2.1模拟交流充电桩或模拟非车载充电机可位于测试场地内或测试场地外 5.2.2在测试场地内使用模拟供电设备时,设备侧的电缆应垂直落下,与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 或阻抗稳定网络之间的多余长度电缆应尽可能贴近场地地平面,且宜折成“Z”字形,无法折成“Z”字形 时,应在试验报告中准确记录电缆的布置 5.2.3在测试场地内使用交流供电电源接线盒或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时,接线盒应位于场地地平面 上,与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或阻抗稳定网络之间的电缆应尽可能短,且尽可能贴近场地地平面 交流电源应使用符合GB/T6113.102规定的50Q/50H人工电源网络(V型,适用频段 5.2.4 0.15MHz一30MHz) 直流电源应使用符合GB/T18655规定的5H/50Q车辆充电直流高压人工 网络 人工电源网络或人工网络应直接放置在测试场地地平面上,外壳应与场地地平面搭接 未与测 量设备连接的测量端口应端接50Q的负载 5.2.5车辆为测试对象时,充电通信电缆宜经阻抗稳定网络与车辆连接 应使用符合GB/T18655规 定的阻抗稳定网络 阻抗稳定网络应直接放置在测试场地地平面上,外壳应与场地地平面搭接 未与 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端口应端接50Q的负载 5.2.6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或阻抗稳定网络与车辆之间的充电电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线 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投影长度为0.8+ ”nm 多余长度电缆宜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无 法折成“"字形时,应在试验报告中准确记录电缆的布置 车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车体100*mm处 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非导电的、低相对介电常数(e,<1.4)、高度100mm士25mm的绝缘支撑材料上 车辆交流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3和图4,车辆直流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5和图6,系统的测 5.2.7 试布置见图7和图8 5.2.8天线对准被测对象外廓纵向尺寸的中心位置 天线有效波瓣宽度应能覆盖测试对象,如果不能 覆盖,则应增加测量位置 5.2.9如无其他规定,按GB34660的规定进行试验
GB/40428一2021 10.0m土0.2m 正视图 - (3.00m土0.05m)" 吧 吴 100+3o0mm 0.8+8=m 食 俯视图 s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s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3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交流充电)
GB/T40428一202 10.0m士0.2m 正视图 (3.00m土0.05m)3 0.882m 俯视图 g r 0.1+8'm 9 多余长度折 成“2"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4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交流充电 10
GB/40428一2021 10.0m士0.2m 正视图 (3.00m土0.05m 食 - 口 5 100+ omm 0.8+2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通信电缆; -接地的直流人工网络 -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可选); -接地的阻抗稳定网络(可选) -模拟非车载充电机 图5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直流充电) 11
GB/T40428一2021 10.0m士0.2m 正视阁 3.00m士0.05m)1 口一口 Q.8*8子m" 食 俯视图 0.1'*m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通信电缆; 接地的直流人工网络; -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可选) -接地的阻抗稳定网络(可选); -模拟非车载充电机 图6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直流充电 12
GB/40428一2021 10.0m土0.2m 正视图 a.00m主0.05m 官 = 测量平面 oo'en 食 俯视图 s 0.8+B”m 测量平面 号 c 出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交流充电桩/缆上控制保护装置(置于绝缘支撑上/非车载充电机;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交流供电电源 图7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13
GB/T40428一2021 10.0m士0.2 m 正视图 '佛 (3.00m士0.05m)!" 测量平面 = 俯视图 日 0.8t8?m 测量平面 多余长度折 成“”字形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交流充电桩/缆上控制保护装置(置于绝缘支撑上/非车载充电机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交流供电电源 图8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5.3沿AC电源线的谐波发射 5.3.1测试对象可在单相和/或三相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工作时,测试应在所有可能的供电条件下分 别进行 5.3.2车辆为测试对象时,车辆的测试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若车辆每相持续最大充电电流<16A,应按5.3.6a)进行试验; a b)若车辆每相持续最大充电电流>16A且<75A,应设置模拟供电设备,使车辆的每相输人电 流分别为 >12.8A且<16A,应按5.3.6a)进行试验; 14
GB/40428一2021 ->16A且<75A,应按5.3.6b)进行试验 5.3.3车辆与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为测试对象时,在供电设备与交流供电电源之间测量系统的每相输 人电流,系统的测试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若系统每相持续最大输人电流<16A,应按5.3.6a)进行试验; a b 若系统每相持续最大输人电流>16A,则测试条件为: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16A时,应按5.3.6a)进行试验;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16A且<75A时,应按5.3.6b)进行试验;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75A时,无需进行谐波发射测试 5.3.4 车辆插头至测量设备之间的充电电缆总长度应不大于10m 多余长度电缆应折成“Z"字形 车 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车体100"”mm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高度10o mm士25mmm 的绝缘支 撑材料上 5.3.5车辆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9,系统的测试布置见图10 5.3.6如无其他规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试验 每相输人电流<16A时,应按GB17625.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观察周期按准稳态设备运行 a 的类型; 每相输人电流>16A且<75A时,应按GB/T17825.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观察周期按准 b 稳态设备运行的类型 5.4沿AC电源线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 5.4.1测试对象可在单相和/或三相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工作时,测试应在所有可能的供电条件下分 别进行 车辆为测试对象时,车辆的测试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5.4.2 若车辆每相持续最大充电电流<16A,应按5.4.6a)进行试验; aa b)若车辆每相持续最大充电电流>16A且<75A,应设置模拟供电设备,使车辆的每相输人电 流分别为 >12.8A且<16A,应按5.4.6a)进行试验; >16A且<75A,应按5.4.6b)进行试验 5.4.3车辆与供电设备组成的系统为测试对象时,在供电设备与交流供电电源之间测量系统的每相输 人电流,系统的测试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若系统每相持续最大输人电流<16A,应按5.4.6a)进行试验 a b)若系统每相持续最大输人电流>16A,则测试条件为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16A时,应按5.4.6a)进行试验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16A且<75A时,应按5.4.6b)进行试验; 系统每相实际输人电流>75A时,无需进行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测试 5.4.4车辆插头至测量设备之间的充电电缆总长度应不大于10m 多余长度电缆应折成“Z”字形 车 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车体100*;”mm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高度100mm士25mm的绝缘支 撑材料上 5.4.5车辆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9,系统的测试布置见图10. 5.4.6如无其他规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试验: 每相输人电流<16A时,应按GB/T17625.2的规定进行试验 a b 每相输人电流>16A且<75A时,应按GB/T17625.7的规定进行试验 15
GB/T40428一2021 目 口一口-口 100+mm 充电电缆总长度 应不大10m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测量设备 -测试用交流电源;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9沿Ac电源线的谐波、电压变化波动和闪烁发射试验布置 目 且且-旦 100+mm 电须总长度应 不大于10m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交流充电桩/缆上控制保护装置(置于绝缘支撑上)/非车载充电机 -测量设备 -测试用交流电源; 交流供电电源 图10沿AC电源线的谐波、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试验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5.5沿Ac电源线的射频传导发射 5.5.1测试对象可在单相和/或三相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工作时,应在所有可能的供电条件下分别进 行测试 5.5.2应使用频谱分析仪或扫描接收机进行测试,设备参数应符合GB/T18655的规定 5.5.3应使用平均值检波器和准峰值/峰值检波器进行测量 使用峰值检波器时,准峰值与峰值测量 之间的修正系数为+20dB. 16
GB/T40428一2021 5.5.4应使用符合GB/T6113.102规定的50Q/50H人工电源网络(V型,适用频段0.15MHz 30MHa) 人工电源网络应直接放置在测试场地地平面上,外壳应与场地地平面搭接 未与测量设备 连接的测量端口应端接50Q的负载 5.5.5人工电源网络与车辆之间的充电电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线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 投影长度为0.8t”m 多余长度电缆应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 车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 车体100+”mm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非导电的、低相对介电常数(e,<1.4)、高度100mm士 nmm的绝缘支撑材料上 25 5.5.6应按GB/T6113.201规定的落地式设备进行测试 5.5.7车辆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11和图12,系统的测试布置见图13和图14 5.5.8如无其他规定,应按GB/T6113.201的规定进行试验 正视图 100+g9mm a.8*p" 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线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测量接收机 图11车辆接口在侧面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 17
GB/T40428一2021 正视图 昌 0.8+'m 0.1*8'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s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线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测量接收机 图12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 18
GB/40428一2021 正视图 100+mm 0.8+8'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2”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线缆; -交流充电桩/缆上控制保护装置置于绝缘支撑上/非车载充电机;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交流供电电源; -测量接收机 图13车辆接口在侧面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19
GB/T40428一2021 正视图 0.2*8=m 0.8+g”m" 0.1+B"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线缆; -交流充电桩/缆上控制保护装置(置于绝缘支撑上)/非车载充电机;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交流供电电源; -测量接收机 图14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射频传导发射测试布置测试对象为系统 5.6电磁辐射的抗扰性 5.6.1模拟交流充电桩或模拟非车载充电机可位于测试场地内或测试场地外 5.6.2在测试场地内使用模拟供电设备时,设备侧的电缆应垂直落下,与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 或阻抗稳定网络之间的多余长度电缆应尽可能贴近场地地平面,且宜折成“Z”字形,无法折成“Z”字形 时,应在试验报告中准确记录电缆的布置 5.6.3在测试场地内使用交流供电电源接线盒或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时,接线盒应位于场地地平面 上,与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或阻抗稳定网络之间的电缆应尽可能短,且尽可能贴近场地地平面 20
GB/40428一2021 5.6.4 交流电源应使用符合GB/T6113.102规定的50Q/50AH人工电源网络(V型,适用频段 0.15MHz一30MHz) 直流电源应使用符合GB/T18655规定的5pH/50Q车辆充电直流高压人工 网络 人工电源网络或人工网络应直接放置在测试场地地平面上,外壳应与场地地平面搭接 未与测 量设备连接的测量端口应端接50n的负载 5.6.5充电通信电缆宜经阻抗稳定网络与车辆连接 应使用符合GB/T18655规定的阻抗稳定网络 阻抗稳定网络应直接放置在测试场地地平面上,外壳应与场地地平面搭接 未与测量设备连接的测量 端口应端接50Q的负载 5.6.6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或阻抗稳定网络与车辆之间的充电电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 线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投影长度为0.8+ ”m 多余长度电缆宜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 无法折成“Z"字形时,应在试验报告中准确记录电缆的布置 车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车体100+ mm 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非导电的,低相对介电常数(e,<1.)高度100mm士25mm的绝缘支撑材 料上 5.6.7车辆交流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15和图16,车辆直流充电时的测试布置见图17和图18 5.6.8如无其他规定,应按GB34660的规定进行试验 正视图 多 100tp9mm 0.8*8m" 俯视图 2.0 参考点 多余长度折 成“2”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15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交流充电 21
GB/T40428一2021 正视图 0.8*8m 0.18 参考点 俯视图 >2.0m"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s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线缆 接地的人工电源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16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交流充电 22
GB/40428一2021 正视图 8 100 mm 0.8*8”m 俯视图 >2.0m 参考点 多余长度折 成“z”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通信电缆; -接地的直流人工网络 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可选). 接地的阻抗稳定网络(可选); -模拟非车载充电机 图17车辆接口在侧面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直流充电 23
GB/T40428一2021 正视图 8 0.88'mm 0.1+ 2m 参考点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2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通信电缆; 接地的直流人工网络 -直流充电电缆接线盒(可选) 接地的阻抗稳定网络(可选); -模拟非车载充电机 图18车辆接口在车头/车尾的电磁辐射抗扰测试布置(直流充电 5.7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 5.7.1测试对象可在单相和/或三相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工作时,应在所有可能的供电条件下分别进 行测试 5.7.2耦合/去耦网络与车辆之间的充电电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线状,且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 投影长度为0.8 0 多余长度电缆应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 车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 车体100+”mm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高度100mm士25mm的绝缘支撑材料上 5.7.3车辆应直接放置在金属接地平板上,平板应大于车体垂向投影尺寸,且平板边缘距车身水平距 离应不小于20cm. 5.7.4测试布置见图19和图20 5.7.5如无其他规定,应按GB/T17626.4的规定进行试验 24
GB/40428一2021 5.8沿AC电源线浪涌的抗扰性 5.8.1测试对象可在单相和/或三相交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工作时,应在所有可能的供电条件下分别进 行测试 5.8.2耦合/去耦网络与车辆之间的充电电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线状,且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 投影长度为0.8t m 多余长度电缆应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 车辆侧的充电电缆应在距 车体100+”mm处垂直落下 电缆应放置在高度100mm士25mm的绝缘支撑材料上 5.8.3车辆应直接放置在金属接地平板上,平板应大于车体垂向投影尺寸,且平板边缘距车身水平距 离应不小于20cm 5.8.4测试布置见图19和图20 5.8.5如无其他规定,应按GB/T17626.5的规定进行试验 正视图 8 100+pmm 0.8'8"m 俯视图 多余长度折 成"字形 0.5mmax 标引序号说明 车辆; 绝缘支撑; -充电电缆;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浪涌发生器; -棚合/去棚网络; -模拟交流充电桩 图19沿AC电源线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抗扰测试布置(车辆接口在侧面 2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40428-2021详解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插头式充电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快速充电的需求。而传导充电作为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方式,正在逐渐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然而,由于电磁干扰等问题的存在,传导充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40428-2021)标准,该标准主要涵盖了传导充电系统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一、基本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传导充电系统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对传导充电设备和车载储能装置的电磁辐射和抗扰度要求。其中,传导充电设备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值要求,并符合电磁兼容性指令的要求;而车载储能装置则应具备一定的抗扰性能,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试验方法

为了评估传导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该标准还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其中包括电磁辐射试验、电磁抗扰试验等多个试验项目。这些试验项目旨在评估传导充电设备和车载储能装置在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和稳定性。

三、标准应用

GB/T40428-2021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技术的发展,提升车辆电磁兼容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标准的应用也将有助于提高传导充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充电效率,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充电体验。

总之,GB/T40428-2021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技术正式进入规范化管理,这对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标准指导下,传导充电技术将会更加成熟、稳定地为人们出行服务。

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编号:GB/T40425.1-2021。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共有33页,发布于2022-03-0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编号: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共有13页,发布于2022-03-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