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Specificationofcomputersoftwaretes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的编号:GB/T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共有60页,发布于2008-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7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080
  • 实施日期2008-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0页
  • 文件大小1.51M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国家标准 GB/15532一2008 代替GB/T15532一1995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Speeifieationofcomputersoftwaretesting 2008-04-11发布 2008-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5532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测试目的 4 测试类别 测试过程 测试方法 测试用例 测试管理 测试文档 测试工具 软件完整性级别与测试的关系 单元测试 测试对象和目的 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5.3技术要求 5.4测试内容 5.5测试环境 5.6测试方法 5.7测试过程 5.8 文档 集成测试 测试对象和目的 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6.3技术要求 6.4测试内容 2 6.5测试环境 12 6.6测试方法 13 6.7测试过程 14 文档 15 配置项测试 15 7.1测试对象和目的 15 7.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15 7.3技术要求 16 7.4测试内容 19 7.5测试环境
GB/T15532一2008 19 7.6测试方法 19 7.7测试过程 7.8文档 21 21 系统测试 21 测试对象和目的 8.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21 8.3技术要求 22 22 8.4测试内容 8.5测试环境 2: 8 6 25 测试方法 8.7测试过程 25 8.8文档 21 验收测试 21 测试对象和目的 21 9.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28 9.3技术要求 28 测试内容 9.4 28 9.5测试环境 28 9. .6 测试方法 28 9.7测试过程 28 9 .8 文档 30 回归测试 30 0 30 n.1渊试对象和黑试目的 0.2单元回归测试 30 10. 配置项回归测试 32 10.!系统回归测试 34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软件测试方法 A.1静态测试方法 3 A.2动态测试方法 40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软件可靠性的推荐模型 43 斯奈德蕴德模型 43 B,2广义指数模型 46 B.3穆沙/奥库姆脱对数泊松执行时间模型 48 B.4列透务德/弗尔洛模型 50 附录C资料性附录软件测试部分模板 52 C. 52 软件测试用例 C.2软件测试记录 53 54 C.3软件问题报告单 55 附录D资料性附录)软件测试内容的对应关系
GB/15532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5532一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本标准与GB/T15532一1995的主要差 别如下 由于标准内容作了扩充,故标准名称由原来的“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改为现在的“计算机软件 a 测试规范”; b 标准结构调整改变如下: GB/T155322008 GB/T155321995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范围 引用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 术语和定义 单元测试活动 总则 制定方法,资源及进度计划 单元测试 确定需测试的与需求有关的特性 集成测试 配置项测试 4.3细化计划 设计测试集 系统测试 4.5执行计划及实现设计 验收测试 回归测试 执行测试规程 1C , 核对终止情况 附录A软件测试方法 评价测试效果及被测单元 附录B软件可靠性的推荐模型 8 4. 附录A实现及使用指南 附录c软件测试部分模板 附录B概念及假定 附录D软件测试内容的对应关系 刷去了GB/T15532一1995自定义的术语,改为直接引用GB/T11457的术语和定义 c d)新版标准对主要的测试类别都是按“测试对象和目的”,“测试的组织和管理”“技术要求” “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准人条件”“准出条件”“测试过程”和“输出文档”等 条目来进一步作出要求 相对来说新版标准条理更清晰,要求更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正方人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跟踪 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上海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软件评测中心,山东省计算中心、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广西软件园、上海鲁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龙、许聚常、冯惠、董火民、王宝艾、杨根兴,王欣、石柱、尹平、张露莹,李刚、 包增琳、杨美红、韩庆良 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 N

GB/T15532一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生存周期内各类软件产品的基本测试方法、过程和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生存周期全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机构、测试机构及相 关人员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56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85662007,ISO/IEC12207:1995,MOD GB/T938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11457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1626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GB/T16260.1一2006,IsO/IEC 9126-l;20o1,IDT) GB/T18492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18492一2001,ISO/IEC15026:1998 IDT GB/T20158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GB/T201582006,IsO/IECTR 15846:l998,IDT 术语和定义 GB/Tll45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总则 测试目的 计算机软件的测试目的是: a)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开发合同或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设计说明和软件产品说明等规定的软件质量要求; 通过测试,发现软件缺陷; b) e)为软件产品的质量测量和评价提供依据 4.2测试类别 根据GB/T8566的要求,本标准对如下测试类别作详细描述: a)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D) 配置项测试(也称软件合格性测试或确认测试); c d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e 可根据软件的规模、类型、完整性级别选择执行测试类别 回归测试可出现在上述每个测试类别中,并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存周期,故单独分类进行描述
GB/T15532一2008 4.3测试过程 4.3.1概述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包括四项活动,按顺序分别是:测试策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总结 4.3.2测试策划 测试策划主要是进行测试需求分析 即确定需要测试的内容或质量特性;确定测试的充分性要求 提出测试的基本方法;确定测试的资源和技术需求;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测试计划(含资源计划和 进度计划) 有关测试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见GB/T9386 4.3.3测试设计 依据测试需求,分析并选用已有的测试用例或设计新的测试用例;获取并验证测试数据;根据测试 资源、风险等约束条件,确定测试用例执行顺序;获取测试资源,开发测试软件;建立并校准测试环境;进 行测试就绪评审,主要评审测试计划的合理性和测试用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覆盖充分性,评审测试组 织,环境和设备工具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 在进人下一阶段工作之前,应通过测试就绪评审 4.3.4测试执行 执行测试用例,获取测试结果;分析并判定测试结果 同时根据不同的判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胞" 对测试过程的正常或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对未达到测试终止条件的测试用例,决 定是停止测试,还是需要修改或补充测试用例集,并进一步测试 4.3.5测试总结 整理和分析测试数据,评价测试效果和被测软件项,描述测试状态 如,实际测试与测试计划和测 试说明的差异、测试充分性分析,未能解决的测试事件等;描述被测软件项的状态,如,被测软件与需求 的差异,发现的软件差错等;最后,完成软件测试报告,并通过测试评审 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包括检查单和静态分析方法,对文档的静态测试方法主要以检查单的形式进行,而对 代码的静态测试方法一般采用代码审查、代码走查和静态分析,静态分析一般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 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 应对软件代码进行审查,走查或静态分析;对于规模较小,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代码也可进行形式化 证明 4. .4.2动态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功能分解、边界值 分析、判定表、因果图、状态图、随机测试、猜错法和正交试验法等;白盒测试方法一般包括控制流测试 (语句覆盖测试、分支覆盖测试、条件覆盖测试、条件组合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数据流测试、程序变 异、程序插桩、域测试和符号求值等 在软件动态测试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实现测试目标 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一般采用 黑盒测试方法;集成测试一般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辅助以白盒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 试方法,辅助以黑盒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录A 4.5测试用例 4.5.1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基于测试需求的原则 应按照测试类别的不同要求,设计测试用例 如,单元测试依据详细设 计说明,集成测试依据概要设计说明,配置项测试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系统测试依据用户 需求(系统/子系统设计说明、软件开发计划等) b 基于测试方法的原则 应明确所采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为达到不同的测试充分性要求
GB/T15532一2008 应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猜错法、因果图等方法 兼顾测试充分性和效率的原则 测试用例集应兼顾测试的充分性和测试的效率;每个测试用 例的内容也应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d)测试执行的可再现性原则 应保证测试用例执行的可再现性 4.5.2测试用例要素 每个测试用例应包括以下要素: a) 名称和标识 每个测试用例应有唯一的名称和标识符 b 测试追踪 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如系统测试依据的是用户需求,配置项测试依据的 是软件需求,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依据的是软件设计 c 用例说明 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d)测试的初始化要求 应考虑下述初始化要求 硬件配置 被测系统的硬件配置情况,包括硬件条件或电气状态 2 软件配置 被测系统的软件配置情况,包括测试的初始条件 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的配置情说,如用于测试的模拟系统和测试工具等的配置情况 ! 参数设置 测试开始前的设置,如标志、,第一断点、指针、控制参数和初始化数据等的 设置 其他对于测试用例的特殊说明 5 测试的输人 在测试用例执行中发送给被测对象的所有测试命令、数据和信号等 对于每个 测试用例应提供如下内容 每个测试输人的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值、状态或信号等)及其性质(如有效值、无效值、 边界值等) 测试输人的来源(例如,测试程序产生、磁盘文件、通过网络接收、人工键盘输人等),以及 选择输人所使用的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差错推测、因果图、功能图方法 等); 3)测试输人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 测试输人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 4 期望的测试结果 说明测试用例执行中由被测软件所产生期望的测试结果,即经过验证,认为 正确的结果 必要时,应提供中间的期望结果 期望测试结果应该有具体内容,如确定的数 值、状态或信号等,不应是不确切的概念或笼统的描述 评价测试结果的准则 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中产生的中间和最后结果是否正确的准则 对于 每个测试结果,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如下信息 实际测试结果所需的精度; 实际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的差异允许的上限、下限 2 33 时间的最大和最小间隔,或事件数目的最大和最小值 实际测试结果不确定时,再测试的条件; 5 与产生测试结果有关的出错处理 6 上 -面没有提及的其他准则 操作过程 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 把测试的操作过程定义为一系列按照执行顺序排列 的相对独立的步骤,对于每个操作应提供 1 每 -步所需的测试操作动作,测试程序的输人、设备操作等; 21 每一步期望的测试结果; 3 每一步的评价准则; 1 程序终止伴随的动作或差错指示
GB/T15532一2008 5获取和分析实际测试结果的过程 前提和约束 在测试用例说明中施加的所有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如果有特别限制,参数偏差 或异常处理,应该标识出来,并要说明它们对测试用例的影响 测试终止条件 说明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 4.6测试管理 过程管理 4.6.1 软件测试应由相对独立的人员进行 根据软件项目的规模等级和完整性级别以及测试类别,软件 测试可由不同机构组织实施 应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活动和测试资源进行管理 有关管理要求见GB/T8566 -般情况下,软件测试的人员配备见表1 表1软件测试人员配备情况表 工作角色 具体职责 管理监督测试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获取适当的资源,制定基线,技术协调,负责项目的安全保 测试项目负责人 密和质量管理 确定测试计划、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生成方法、测试(软、硬件)环境、测试工具,评价 测试分析员 测试工作的有效性 测试设计员 设计测试用例,确定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建立测试环境 测试程序员 编写测试辅助软件 测试员 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系统管理员 对测试环境和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 配置管理员 设置、管理和维护测试配置管理数据库 注l:当软件的供方实施测试时,配置管理员由软件开发项目的配置管理员承担;当独立的测试组织实施测试时 应配备测试活动的配置管理员 注2;一个人可承担多个角色的工作,一个角色可由多个人承担 测试的准人准出条件如下 准人条件 a 开始软件测试工作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 具有软件测试所需的各种文档; 2 所提交的被测软件受控 3 4)软件源代码正确通过编译或汇编 准出条件 结束软件测试工作一般应达到下列要求 已按要求完成了合同(或项目计划)所规定的软件测试任务; 2) 实际测试过程遵循了原定的软件测试计划和软件测试说明 客观、详细地记录了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测试中发现的所有问题 3 软件测试文档齐全、符合规范 软件测试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在控制下进行; 软件测试中的问题或异常有合理解释或正确有效的处理; 软件测试工作通过了测试评审; 8 全部测试软件、被测软件、测试支持软件和评审结果已纳人配置管理
GB/T15532一2008 4.6.2配置管理 应按照软件配置管理的要求,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软件工作产品纳人配置管理 由开发组织 实施的软件测试,应将测试工作产品纳人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由独立测试组织实施的软件测试,应建 立配置管理库,将被测试对象和测试工作产品纳人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要求见GB/T20158 4.6.3评审 4.6.3.1测试就绪评审 在测试执行前,对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等进行评审,评审测试计划的合理性、测试用例的正确性,完 整性和覆盖充分性,以及测试组织、,测试环境和设备工具是否齐全并符合技术要求等 评审的具体内容 和要求应包括 a)评审测试文档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比较测试环境与软件真实运行的软件,硬件环境的差异,评审测试环境要求是否正确合 b 理,满足测试要求; c)评审测试活动的独立性; d)评审测试项选择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e)评审测试用例的可行性、正确性和充分性 4.6.3.2测试评审 在测试完成后,评审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确定是否达到测试目的 主要对测试记录、测 试报告进行评审,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应包括 评审文档和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a D) 评审测试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评审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d)评审测试记录、测试数据以及测试报告内容与实际测试过程和结果的一致性; 评审实际测试过程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一致性; f 评审未测试项和新增测试项的合理性; g)评审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h)评审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处理的正确性 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文档一般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说明需要时进一步细分为测试设计说明,测试用例说明和 测试规程说明),测试项传递报告、,测试日志、测试记录,测试问题报告(也称测试事件报告)和测试总结 报告部分软件测试模板参见附录C),测试文档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见GB/T9386 按照GB/T18492,根据软件的完整性级别和软件规模等级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合并,其要求见 表2 表2测试文档的取舍与合并要求 质 性 档 规模(巨,大、,中) 规模(小,微) 完整性级别A,B) 完整性级别(C、 D 测试计划 测试说明 测试报告 测试记录 测试问题报告 注:V表示选取,表示合并
GB/T15532一2008 表2中指出文档的合并,在两个文档或多个文档合并时,具有相似内容的文档的第1、2,3章只用一 次,即进行合并,后续的章条号依次编排 4.8测试工具 4.8.1测试工具分类 软件测试工具可分为静态测试工具、动态测试工具和其他支持测试活动的工具,每类测试工具在功 能和其他特征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支持一个或多个测试活动见表3) 应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 工具 表3软件测试工具分类表 举例 工具类型 功能和特征说明 备注 对软件需求、结构设计、详细设复杂度分析、数据流分析、控制 静态测试 针对软件需求,结构设计.详细 计和代码进行评审、走查和审查流分析、接口分析、句法和语义 工具 设计的静态分析工具很少 的工具 分析等工具 支持执行测试用例和评价测试 结果的工具,包括支持选择测试覆盖分析,捕获和回放、存储器 动态测试 测试捕获和回放及数据生成器 用例,设置环境、运行所选择测测试、变异测试,仿真器及性能 工具 可用于测试设计 试,.记录执行活动、故障分析和分析,测试用例管理等工具 测试工作有效性评价等 测试计划生成、测试进度和人员 支持测试 复杂度分析可用于测试计划的 支持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整个安排评估,基于需求的测试设 过程活动的 制定,捕获和回放,覆盖分析可 测试过程的工具 计、测试数据生成、问题管理和! 其他工具 用于测试设计与实现 测试配置管理等工具 4.8.2测试工具选择 软件测试应尽量采用测试工具,避免或减少人工工作 为让工具在测试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 确定工具的详细需求,并制定统一的工具评价,采购(开发,培训,实施和维护计划 选择软件测试工具应考虑如下因素 软件测试工具的需求及确认: a 应明确对测试工具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需求,并据此进行验证或确认 2) 可通过在实际运行环境下的演示来确认工具是否满足需求.,演示应依据工具的功能和技 术特征、用户使用信息(安装和使用手册等)以及工具的操作环境描述等进行 b)成本和收益分析 估计工具的总成本,除了最基本的产品价格总成本还包括附加成本,如工具的挑选、安 1 装、运行、培训,维护和支持等成本以及为使用工具而改变测试过程或流程的成本等 2)分析工具的总体收益如工具的首次使用范围和长期使用前景、工具应用效果、与其他工 具协同工作所提高的生产力程度等 测试工具的整体质量因素 c) 1) 易用性; 互操作性 2 37 稳定性 4) 经济实用性; 5)维护性 软件完整性级别与测试的关系 根据失效所造成后果的危害程度,计算机软件的完整性级别被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定义见
GB/T15532一2008 GB/T18492) 不同完整性级别软件的安全性要求不同,对软件的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和测试所采用方 法也有所不同 针对各种不同的软件测试类别,应有安全性方面考虑 单元测试 5.1测试对象和目的 测试对象 软件单元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或称为软件构件或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的 类 5.1.2测试目的 软件单元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每个软件单元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 计约束等要求,发现单元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 5.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一般由软件的供方或开发方组织并实施软件单元测试,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软件单元测试 软件 单元测试的人员配备见表1 软件单元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设计文档(或称软件详细设计文档) 其测试工作的准人条件应满 足4.反.l)的要求,测试工作的准出条件应满足4.G.Ib)的要求 软件单元测试的工作产品一般应纳人软件的配置管理中 5.3技术要求 软件单元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对软件设计文档规定的软件单元的功能、性能,接口等应逐项进行测试 b)每个软件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输人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在对软件单元进行动态测试之前,一般应对软件单元的源代码进行静态测试; dD 语句覆盖率达到100%; 分支覆盖率要达到100% f 对输出数据及其格式进行测试 g 对具体的软件单元,可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以及软件单元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等要求 对上述内容进行裁剪 5.4测试内容 5 .4.1总则 当静态测试时,所测试的内容与选择的测试方法有关 如,采用代码审查方法,通常要对寄存器的 使用仅限定在机器指令和汇编语言时考虑)、程序格式、人口和出口的连接、程序语言的使用、存储器的 使用等内容进行检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通常要对软件单元的控制流、数据流、接口,表达式等内容进 行分析 详细内容可参见第A.1章中各种静态测试方法的描述 当动态测试时,通常对软件单元的功能、性能、接口、局部数据结构、独立路径,出错处理,边界条件 和内存使用情况进行测试 通常对软件单元接口的测试优先于其他内容的测试 对具体的软件单元 应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软件设计文档的要求及选择的测试方法确定测试的具体内容 5.4.2接口 测试接口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调用被测单元的实际参数与该单元的形式参数的个数、属性、量纲、顺序是否一致; b 被测单元调用子模块时,传递给子模块的实际参数与子模块的形式参数的个数、属性、量纲、 顺序是否一致; 是否修改了只作为输人值的形式参数;
GB/T15532一2008 d)调用内部函数的参数个数、属性、量纲、顺序是否正确; 被测单元在使用全局变量时是否与全局变量的定义一致; e fD 在单元有多个人口的情况下,是否引用了与当前人口无关的参数; g)常数是否当作变量来传递; h)输人/输出文件属性的正确性; OPEN语句的正确性; CL.OSE语句的正确性; k规定的输人/输出格式说明与输人/输出语句是否匹配 缓冲区容量与记录长度是否匹配; m 文件是否先打开后使用; n 文件结束条件的判断和处理的正确性; o)对输人/输出错误是否进行了检查并做了处理以及处理的正确性 5.4.3局部数据结构 测试软件单元内部的数据能否保持其完整性,包括内部数据内容格式及相互关系 应设计测试用例以检查如下差错: a)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 错误的变量名如变量名拼写错或缩写错等; b 使用尚未赋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 差错的初始值或差错的缺省值 D -致的数据类型; 下溢、上溢或是地址差错 全局数据对软件单元的影响 独立路径 5 独立路径是指在程序中至少引进一个新的处理语句集合或一个新条件的任一路径 在程序的控制 流图中,一条独立路径是至少包含有一条在其他独立路径中从未有过的边的路径 应设计适当的测试 用例,对软件单元中的独立路径进行测试,特别是对独立路径中的基本路径进行测试 基本路径指在程 序控制流图中,通过对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分析而导出的基本的、可执行的独立路径集合 5 4.5边界条件 应测试软件单元在边界处能否正常工作,如,测试处理数组的第1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测试循环执 行到最后一次;测试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测试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 等等 55 4.6差错处理 测试软件单元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差错时,其出错处理措施是否有效 良好的单元设计要求能预见到程序投人运行后可能发生的差错,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这种出 错处理也应当是软件单元功能的一部分 一般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表明软件单元的出错处理功能 包含差错或缺陷 a)差错的描述难以理解; b)在对差错进行处理之前,差错条件已经引起系统的干预; 所提供的差错描述信息不足以确定造成差错的位置或原因; c D 显示的出错提示与实际差错不符; 对差错条件的处理不正确; 意外的处理不当; g)联机条件处理即交互处理等)不正确
GB/15532一2008 5.4.7功能 应对软件设计文档规定的软件单元的功能逐项进行测试 5.4.8性能 按软件设计文档的要求,对软件单元的性能如精度,时间、容量等)进行测试 5.4.9内存使用 检查内存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动态申请的内存在使用上的错误(如指针越界、内存泄露等). 5.5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 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软件测试合同(或项 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开发环境或仿真环境 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 5.6测试方法 软件单元测试一般应采用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 通常静态测试先于动态测试进行 5.7测试过程 测试策划 5.7.1 谢试分析人员一般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和被测试软件的设计文档豺被测试软件单元进行分 析,并确定以下内容: 确定测试充分性要求 根据软件单元的重要性、软件单元测试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测试应覆 a 盖的范围及每一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如,分支覆盖率,语句覆盖率、功能覆盖率、单元的每 -软件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的测试用例和一个异常的测试用例所覆盖. b 确定测试终止的要求 指定渊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渊试充分性是否达到要求),确定 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如软件编码错误) 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数据产生软 件、,测试结果获取和处理软件、,测试驱动软件等、硬件(如计算机、设备接口等)、人员数量、人 员技能等 确定需要测试的软件特性 根据软件设计文档的描述确定软件单元的功能、性能、状态、接 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内容和要求,并对其标识 若需要,将其分类 并从中确定需测试的 软件特性 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和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人技术、测试结果获取 技术 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和被测软件的特点,确定测试准出条件 f g)确定由资源和被测试软件单元所决定的单元测试活动的进度 对测试工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并制订应对措施 h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按照GB/T9386 的要求编写软件单元测试计划 应对软件单元测试计划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的范围和内容、资源、进度、各方责任等是否明确,测试 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和可行,风险的分析、评估与对策是否准确可行,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测试活动 是否独立 一般情况下,由软件的供方自行组织评审,评审细则也自行制定 在软件单元测试计划通过 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单元测试的策划 5.7.2测试设计 软件单元测试的设计工作由测试设计人员和测试程序员完成,一般根据软件单元测试计划完成以 下工作: a 设计测试用例 将需测试的软件特性分解,针对分解后的每种情况设计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 例的设计应符合4.5的要求 b 获取测试数据 包括获取现有的测试数据和生成新的数据,并按照要求验证所有数据 确定测试顺序 可从资源约束,风险以及测试用例失效造成的影响或后果几个方面考虑 c
GB/T15532一2008 d 获取测试资源 对于支持测试的软件和硬件,有的可从现有的工具中选定,有的需要研制 开发 编写测试程序 包括开发测试支持工具,单元测试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 f 建立和校准测试环境 g)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单元测试说明 应对软件单元测试说明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用例是否正确、可行和充分,测试环境是否正确、合理、 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 通常由软件测试方自行组织单元测试的评审,评审细则也自行制定 在软件 单元测试说明通过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新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 5.7.3测试执行 执行测试的工作由测试员和测试分析员完成 软件测试员的主要工作是按照软件单元测试计划和软件单元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 在 执行过程中,测试员应认真观察并如实地记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发现的差错,认真填写测试记录(参 见第C.2章) 测试分析员的工作主要有如下两方 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价准则判定该测试用例是否通过,并将 a 结果记录在软件测试记录中 如果测试用例不通过,测试分析员应认真分析情况,并骰据以下 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软件单元测试说明和测试数据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改正差错,将改正差错信息详细记 1 录,然后重新运行该测试; 2)执行测试步骤时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重新运行未正确执行的测试步骤; 剖试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中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修正测试环境,将环境修 3 正情况详细记录,重新运行该测试;如果不能修正环境,记录理由,再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单元的实现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软 件修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 软件单元的设计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软 件修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或重新组织测试,回归测试中需要相应地 修改测试设计和数据 b) 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测试分析员要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失效记录,确定测试 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测试 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应 对软件单元进行补充测试(具体要求见5.7.2和5.7.3),直到测试达到预期要求,并将附加的 内容记录在软件单元测试报告中;如果不需要补充测试,则将正常终止情况记录在软件单元测 试报告中 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和未被修正的 差错 5.7.4测试总结 测试分析员应根据被测试软件设计文档,软件单元测试计划软件单元测试说明、测试记录和软件 问题报告单等,对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一般包括下面几项工作 总结软件单元测试计划和软件单元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并记录在软件单元测试报 a 告中; b)对测试异常终止情况,确定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c 确定未能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以及不能解决的理由,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d)总结测试所反映的软件单元与软件设计文档之间的差异,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10
GB/T15532一2008 将测试结果连同所发现的出错情况同软件设计文档对照,评价软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提出软 件改进建议,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单元测试报告,该报告应包括:测试结果分析、对软件单元的 评价和建议 根据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单编写测试问题报告 应对测试执行活动、软件单元测试报告、测试记录和测试问题报告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执行活动的 有效性、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评审是否达到了测试目的、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 一般情况 下,评审由软件测试方自行组织,评审细则也可自行制定 5.8文档 软件单元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 软件单元测试计划 b 软件单元测试说明; 软件单元测试报告; c 软件单元测试记录; d 软件单元测试问题报告 e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裁剪要求见4.7 集成测试 测试对象和目的 6.1.1测试对象 软件集成测试的对象包括 a)任意一个软件单元集成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装过程; b) 任意一个组装得到的软件系统 6.1.2测试目的 软件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单元之间、软件单元和已集成的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 已集成软件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软件集成测试一般由软件供方组织并实施,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应相对独立;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 软件集成测试 软件集成测试的工作产品一般应纳人软件的配置管理中 软件集成测试的人员配备见 表1 软件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设计文档(或称软件结构设计文档) 其测试工作的准人条件应满 足4.6.la)的要求及待集成的软件单元已通过单元测试,测试工作的准出条件应满足4.6.1b)的要求 技术要求 6 3 软件集成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应对已集成软件进行必要的静态测试,并先于动态测试进行; b)软件要求的每个特性应被至少一个正常的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输人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c D 应采用增量法,测试新组装的软件; 应逐项测试软件设计文档规定的软件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应测试软件之间、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所有接口; 应测试软件单元之间的所有调用,达到100%的测试覆盖率; h 应测试软件的输出数据及其格式 应测试运行条件(如数据结构、输人/输出通道容量、内存空间、调用频率等)在边界状态下,进 1l
GB/T15532一2008 而在人为设定的状态下,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应按设计文档要求,对软件的功能、性能进行强度测试 k)对完整性级别高的软件,应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明确每一个危险状态和导致危险的可能原 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对具体的软件,可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软件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对上述内容进行 裁剪 6.4测试内容 6.4.1总则 当对已集成软件进行必要的静态测试时,所测试的内容与选择的静态测试方法有关 详见5 4.1 中的静态测试内容部分 当动态测试时,本标准从全局数据结构及软件的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容错性、时间特性、资源 利用性这几个软件质量子特性方面考虑,确定测试内容 对具体的软件,应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 计划、软件设计文档的要求及选择的测试方法来确定测试的具体内容 6.4.2全局数据结构 可测试全局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包括数据的内容、格式,并对内部数据结构对全局数据结构的影响 进行测试 适合性方面 6.4.3 从适合性方面考虑,应对软件设计文档分配给已集成软件的每一项功能逐项进行测试 准确性方面 6.4.4 从准确性方面考虑,可对软件中具有准确性要求的功能和精度要求的项(如,数据处理精度、,时间控 制精度,时间测量精度)进行测试 6.4.5互操作性方面 在互操作性方面,可考虑测试以下两种接口;所加人的软件单元与已集成软件之间的接口;已集成 软件与支持其运行的其他软件、例行程序或硬件设备的接口 对接口的输人和输出数据的格式、内容 传递方式、接口协议等进行测试 测试软件的控制信息,如,信号或中断的来源,信号或中断的目的,信号或中断的优先级,信号或中 断的表示格式或表示值,信号或中断的最小,最大和平均频率,响应方式和响应时间等 6. 4.6容错性方面 在容错性方面,可考虑测试已集成软件对差错输人、差错中断、漏中断等情况的容错能力,并考虑通 过仿真平台或硬件测试设备形成一些人为条件,测试软件功能、性能的降级运行情况 4.7时间特性方面 6. 在时间特性方面,可考虑测试已集成软件的运行时间,算法的最长路径下的计算时间 6.4.8资源利用性方面 在资源利用性方面,可考虑测试软件运行占用的内存空间和外存空间 测试环境 6. 5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 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开发环境或仿真环境 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 6.6测试方法 软件集成测试一般应采用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常采用静态分析、代码 走查等方法,动态测试方法常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通常,静态测试先于动态测试 进行 附录A介绍了常用的测试方法 在由软件单元和已集成软件组装成新的软件时,应根据软件单元 12
GB/T15532一2008 和已集成软件的特点选择便于测试的组装策略 6.7测试过程 6.7.1测试策划 测试分析人员应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和被测试软件的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对被测试 软件进行分析,并确定以下内容: 确定测试充分性要求 根据软件的重要性和完整性级别,确定测试应覆盖的范围及每一范围 a 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b)确定测试终止的要求 指定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是否达到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并 确定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如,软件接口错误) 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数据产生软 件、测试结果获取和处理软件、测试驱动软件等,硬件(如计算机、设备接口等)、人员数量、人 员技能等 确定需要测试的软件特性 根据软件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的描述确定软件的功能、性 能、状态、援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内容和要求,对其标识 若需要,将其分类 并从中确定 需测试的软件特性 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和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和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人技术、测试结果获取 技术、增量测试的组装策略 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和被测软件的特点,确定测试准出条件 f 确定由资源和被测软件决定的软件集成测试活动的进度 g 对测试工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并制订应对措施 h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集成测试计划 应对软件集成测试计划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的范围和内容,资源,进度、各方责任等是否明确,测试 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和可行,风险的分析、评估与对策是否准确可行,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测试活动 是否独立 当测试活动由被测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软件集成测试计划的评审应纳人被测试软件的概要 设计阶段评审 在软件集成测试计划通过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新进行软件集成测试 的策划 6.7.2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工作由测试设计人员和测试程序员完成,一般根据软件集成测试计划完成以下工作 a)设计测试用例 将需测试的软件特性分解,针对分解后的每种情况设计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 例的设计应符合4.5的要求 获取测试数据,包括获取现有的测试数据和生成新的数据,并按照要求验证所有数据 D 确定测试顺序 可从资源约束、风险以及测试用例失效造成的影响或后果几个方面考虑 dD 获取测试资源 对于支持测试的软件,有的需要从现有的工具中选定,有的需要开发 编写测试程序,包括开发测试支持工具,集成测试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 建立和校准测试环境 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集成测试说明 应对软件集成测试说明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用例是否正确,可行和充分,测试环境是否正确、合理, 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 当测试活动由被测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软件集成测试说明的评审应纳人软件 开发的阶段评审 在软件集成测试说明通过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新对软件集成测试 进行设计和实现 6.7.3测试执行 执行测试的工作由测试员和测试分析员完成 测试员的主要工作是执行软件集成测试计划和软件集成测试说明中规定的测试项目和内容 在执 13
GB/T15532一2008 行过程中,测试员应认真观察并如实地记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发现的差错,认真填写测试记录(参见 第C.2章 测试分析员的工作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价准则判定该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如 a 果不通过,测试分析员应认真分析情况,并根据以下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 软件集成测试说明和测试数据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改正差错,将改正差错信息详细记 录,然后重新运行该测试 执行测试步骤时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重新运行未正确执行的测试步骤 测试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中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修正测试环境,将环境修 正情况详细记录,重新运行该测试;若不能修正环境,记录理由,再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的实现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软件修 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 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 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软件修 软件的设计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 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 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或重新组织测试,回归测试中需要相应地修改 测试设计和数据 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测试分析员要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失效记录,确定测试 b 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测试 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应 对软件进行补充测试(具体要求见6.7.2和6.7.3),直到测试达到预期要求,并将附加的内容 记录在软件集成测试报告中;如果不需要补充测试,则将正常终止情况记录在软件集成测试报 告中 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和未被修正的差错 6.7.4测试总结 测试分析员应根据被测软件的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说明、测试记 录和软件问题报告单等,分析和评价测试工作,一般包括下面几项工作: a)总结软件集成测试计划和软件集成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并记录在软件集成测试报 告中; b) 对测试异常终止情况,确定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e)确定未能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以及不能解决的理由,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总结测试所反映的软件代码与软件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之间的差异,记录在测试报 dD 告中; 将测试结果连同所发现的出错情况同软件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对照,评价软件的设计 与实现,提出软件改进建议,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集成测试报告,该报告应包括;测试结果分析、对软件的评价 和建议; 根据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单编写测试问题报告 心 应对集成测试执行活动、软件集成测试报告,测试记录和测试问题报告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执行活 动的有效性、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评审是否达到了测试目的、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要求 当测试 活动由被测试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评审由软件供方组织,软件需方和有关专家参加;当测试活动由独立 的测试机构实施时,评审由软件测试机构组织,软件需方、供方和有关专家参加 6.8文档 软件集成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软件集成测试计划 a 14
GB/T15532一2008 软件集成测试说明; D 软件集成测试报告; c d)软件集成测试记录和/或测试日志; 软件集成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裁剪要求见4.7 配置项测试 测试对象和目的 测试对象 软件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 软件配置项是为独立的配置管理而设计的并且能满足最终 用户功能的一组软件 7.1.2测试目的 软件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配置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 致性 7.2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应保证软件配置项测试工作的独立性 软件配置项测试一般由软件的供方组织,由独立于软件开 发的人员实脆.教件那发人贝脱合,如果脱m测试委托第三方实随,一般应委托国家认可的第三方 试机构 软件配置项测试的人员配备见表1. 软件配置项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需求规格说明) 其测试工作的准人条件 应满足4.6.la)的要求及被测软件配置项已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对需要固化运行的软件还应提 供固件 测试工作的准出条件应满足4.6.1b)的要求 7.3技术要求 软件配置项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必要时,在高层控制流图中作结构覆盖测试 b) 软件配置项的每个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测试用例或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所覆盖 测试用例的输人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应逐项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定的软件配置项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d 应测试软件配置项的所有外部输人、,输出接口(包括和硬件之间的接口); 应测试软件配置项的输出及其格式 应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安全保密性,包括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g 应测试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显示界面,包括用非常规操作、误操作、快速操作测试界面 h 的可靠性 应测试运行条件在边界状态和异常状态下,或在人为设定的状态下,软件配置项的功能和 性能; 应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全部存储量、输人/输出通道和处理时间的余量; k 应按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对软件配置项的功能、性能进行强度测试 应测试设计中用于提高软件配置项安全性,可靠性的结构,算法、容错,冗余,中断处理等方案; 对完整性级别高的软件配置项,应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明确每一个危险状态和导致危险的 m 可能原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需求的软件配置项,应测试其恢复或重置功能和平均恢复时间,并且对 n 每一类导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进行测试 o 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应外加相应的专门测试 对具体的软件配置项,可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软件配置项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等要 15
GB/T15532一2008 求对上述内容进行裁剪 7.4测试内容 7.4.1总则 本标准规定的测试内容主要依据GB/T16260.1规定的质量特性来进行,有别于传统的测试内容 其对应关系参见附录D 本标准针对软件配置项的测试内容主要从;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 密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易分析 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和依从性等方面(有选择的)来 考虑 对具体的软件配置项,可根据软件合同(或项目计划)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对本标准给出的 内容进行裁剪 7.4.2功能性 7.4.2.1适合性方面 从适合性方面考虑,应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定的软件配置项的每一项功能 7.4.2.2准确性方面 从准确性方面考虑,可对软件配置项中具有准确性要求的功能和精度要求的项(如数据处理精度、 时间控制精度、时间测量精度)进行测试 互操作性方面 7.4.2.3 从互操作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需求规格说明)和接口设计文档规定的软 测试接口的格式和内容,包括数据交换的数据格式和 件配置项与外部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内容;测试接口之间的协调性;测试软件配置项对系统每一个真实接口的正确性;测试软件配置项从接 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测试数据的约定、协议的一致性;测试软件配置项对外围设备接口特性的适 应性 7.4.2.4安全保密性方面 从安全保密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及其数据访问的可控制性 测试软件配置项防止非法操作的模式,包括防止非授权的创建、删除或修改程序或信息,必要时做 强化异常操作的测试 测试软件配置项防止数据被讹误和被破坏的能力 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7.4.3可靠性 7 .4.3.1成熟性方面 在成熟性方面,可基于软件配置项操作剖面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实际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输 人,运行软件配置项,测试软件配置项满足需求的程度并获取失效数据,其中包括对重要输人变量值的 覆盖、对相关输人变量可能组合的覆盖、,对设计输人空间与实际输人空间之间区域的覆盖、对各种使用 功能的覆盖,对使用环境的覆盖 应在有代表性的使用环境中以及可能影响软件配置项运行方式的环 境中运行软件配置项,验证可靠性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对一些特殊的软件配置项,如容错、实时嵌人式 等,由于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下常常很难在软件配置项中植人差错,应考虑多种测试环境 测试软件配置项平均无故障时间 选择可靠性增长模型(推荐模型参见附录B),通过检测到的失效数和故障数,对软件配置项的可靠 性进行预测 7.4.3.2容错性方面 从容错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软件配置项对中断发生的反应; a b)软件配置项在边界条件下的反应; 16
GB/T15532一2008 软件配置项的功能、性能的降级情况; d) 软件配置项的各种误操作模式; 软件配置项的各种故障模式(如数据超范围、死锁); e f 在多机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切换时软件配置项的功能和性能的连续平稳性 注:可用故障树分析技术检测误操作模式和故障模式 7.4.3.3易恢复性方面 从易恢复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软件配置项的自动修复时间; b)软件配置项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宕机时间; 软件配置项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恢复时间; d)软件配置项的可重启动并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软件配置项的还原功能的还原能力 7.4.4 易用性 7.4.4.1易理解性方面 从易理解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软件配置项的各项功能,确认它们是否容易被识别和被理解; 要求具有演示能力的功能,确认演示是否容易被访问演示是否充分和有效 D 界面的输人和输出,确认输人和输出的格式和含义是否容易被理解 c 7.4.4.2易学性方面 从易学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在线帮助,确认在线帮助是否容易定位,是否有效;还可对 照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执行软件配置项,测试用户文档的有效性 易操作性方面 7.4.4 3 从易操作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输人数据,确认软件配置项是否对输人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 b) 要求具有中断执行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前被取消; c 要求具有还原能力(数据库的事务回滚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后被撒消 包含参数设置的功能,确认参数是否易于选择、是否有缺省值 dD 要求具有解释的消息,确认它们是否明确 要求具有界面提示能力的界面元素,确认它们是否有效 要求具有容错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软件配置项能否提示差错的风险、能否容易纠正错误 g 的输人,能否从错误中恢复; h)要求具有定制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定制能力的有效性; 要求具有运行状态监控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的有效性 注;以正确操作模式、误操作模式、非常规操作模式和快速操作模式为框架设计测试用例 误操作模式有错误的数 据类型作参数、错误的输人数据序列、错误的操作序列等 如有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可对照手册逐条进行 测试 7.4.4.4吸引性方面 从吸引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否定制 7.4.5效率 7 .4.5.1时间特性方面 从时间特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响应极限时间;还可测试软件 配置项的吞吐量、平均吞吐量、极限吞吐量;测试软件配置项的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极限 注1响应时间指软件配置项为完成一项规定任务所需的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指软件配置项执行若干并行任务所 17
GB/T15532一2008 用的平均时间;响应极限时间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软件配置项完成某项任务需要时间的极限;吞吐量指在 给定的时间周期内软件配置项能成功完成的任务数量;平 ;平均吞吐量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软件配置项能处理 并发任务的平均数;极限吞吐量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软件配置项能处理的最多并发 任务数;周转时间指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一组 且相关的任务完成所用的时间;平均周转时间指在一个特定的 负载条件下,对一些并发任务,从发出请求到任务完成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周转时间极限指在最大负载条件 下,软件配置项完成- -项任务所需要时间的极限 在测试时,应标识和定义适合于软件应用的任务,并对多项任务进行测试,而不是仅测一项任务 注2:软件应用任务的例子,如在通信应用中的切换、数据包发送,在控制应用中的事件控制,在公共用户应用中由 用户调用的功能产生的一个数据的输出等 7.4.5.2资源利用性方面 从资源利用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的输人/输出设备、内存和传输资源 执行大量的并发任务,测试输人/输出设备的利用时间 a) b)在使输人/输出负载达到最大的条件下,运行软件配置项,测试输人/输出负载极限; 并发执行大量的任务,测试用户等待输人/输出设备操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c 注:建议调查几次测试与运行实例中的最大时间与时间分布 d 在规定的负载下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运行软件配置项,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在最大负载下运行软件配置项,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f 并发执行规定的数个任务,测试软件配置项的传输能力 在最大负载条件下和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测试传输资源的利用情况; g b 在传输负载最大的条件下,测试不同介质同步完成其任务的时间周期 7.4.6维护性 7.4.6.1易分析性方面 从易分析性方面考虑,可设计各种情况的测试用例运行软件配置项,并监测软件配置项的运行状态 数据,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容易获得、内容是否充分 如果软件配置项具有诊断功能,应测试该功能 7.4.6.2易改变性方面 从易改变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能否通过参数来改变软件配置项 7.4.6.3稳定性方面 本标准暂不规定软件配置项稳定性方面的测试内容 7.4.6.4易测试性方面 从易测试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内置的测试功能,确认它们是否完整和有效 7.4.7可移植性 7.4.7.1适应性方面 从适应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软件配置项对诸如数据文件、数据块或数据库等数据结构的适应能力; 测试软件配置项对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D) e)测试软件配置项对系统软件或并行的应用软件等软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d)软件配置项是否易于移植 7.4.7.2易安装性方面 从易安装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安装的工作量、安装的可定制性,安装设计的完备性、安装 操作的简易性、是否容易重新安装 注1:安装设计的完备性可分为三级 最好;设计了安装程序,并编写了安装指南文档 a b 好;仅编写了安装指南文档 差;无安装程序和安装指南文档 18
GB/T15532一2008 注2:安装操作的简易性可分为四级 非常容易只需启动安装功能并观察安装过程; a b)容易:只需回答安装功能中提出的问题 不容易;需要从表或填充框中看参数; c 复杂;需要从文件中寻找参数,改变或写它们 d 7.4.7.3共存性方面 从共存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配置项与其他软件共同运行的情况 7.4.7.4易替换性方面 当替换整个不同的软件配置项和用同一系列的高版本替换低版本时,在易替换性方面,可考虑 测试 a)软件配置项能否继续使用被其替代的软件使用过的数据 b) 软件配置项是否具有被其替代的软件中的类似功能 7 4.8依从性方面 当软件配置项在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方面遵循了相关的标准、约定、风 格指南或法规时,应酌情进行测试 7.5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 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实际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 或相容的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 若选择仿真或模拟测试环境,应加以论证并获得批准 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 7.6测试方法 软件配置项测试一般应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该方法的说明参见A.2.2 7.7测试过程 7.7.1测试策划 测试分析人员应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和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需求规格说明、 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对被测软件配置项进行分析,并确定以下内容 确定测试充分性要求 根据软件配置项的重要性和完整性级别,确定测试应覆盖的范围及每 a -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b)确定测试终止的要求 指定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测试的充分性要求是否达到),并确 定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如接口错误) 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数据产生软 件、测试结果获取和处理软件,测试驱动软件等,硬件(如计算机、设备接口等)、人员数量、人 员技能等 确定需要测试的软件特性 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需 求规格说明,设计文档含接口设计文档)的描述确定软件配置项的功能、性能、状态、接口,数 据结构、设计约束等内容和要求,对其标识 若需要,将其分类 从中确定需测试的软件特性 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和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和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人技术、测试结果获取 技术、是否使用标准测试集等 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和被测软件的特点,确定测试准出条件 确定由资源和被测软件配置项决定的配置项测试活动的进度 g h)对测试工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并制订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 应对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的范围、内容,资源和进度,各方责任等是否明确,测 19
GB/T15532一2008 试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和可行,风险的分析、评估与对策是否准确可行,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测试活 动是否独立等 当测试活动由被测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的评审应纳人被测软件的 需求分析阶段评审;当测试活动由独立的测试机构实施时,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应通过软件的需方、供 方和有关专家参加的评审 在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通过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新进行 配置项测试的策划 7.7.2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工作由测试设计人员和测试程序员完成,一般根据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完成以下工作 a)设计测试用例 将需测试的软件特性分解,针对分解后的每种情况设计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 例的设计应符合4.5的要求 b)获取测试数据,包括获取现有的测试数据和生成新的数据,并按照要求验证所有数据 c确定测试顺序 可从资源约束、风险以及测试用例失效造成的影响或后果几个方面考虑 d 获取测试资源 对于支持测试的软件,有的需要从现有的工具中选定,有的需要开发 编写测试程序,包括开发测试支持工具 f 建立和校准测试环境 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 g 应对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进行评审 评审测试用例是否正确、可行和充分,测试环境是否正确、合 理,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规范 当测试活动由被测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应通过软件的 需方和有关专家参加的评审;当测试活动由独立的测试机构实施时,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应通过软件的 需方、供方和有关专家参加的评审 在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通过评审后,进人下一步工作;否则,需要重 新进行配置项测试的设计和实现 7.7.3测试执行 执行测试的工作由测试员和测试分析员完成 测试员的主要工作是执行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和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中规定的测试项目和内容 在执行过程中,测试员应认真观察并如实地记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发现的差错,认真填写测试记录 参见第c.2章). 测试分析员的工作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价准则判定该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如 果不通过,测试分析员应认真分析情况,并根据以下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 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和测试数据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改正差错,将改正差错信息详细 记录,然后重新运行该测试 执行测试步骤时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重新运行未正确执行的测试步骤 2) 3)测试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中的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修正测试环境,将环境修 正情况详细记录,重新运行该测试;若不能修正环境,记录理由,再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配置项的实现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 软件修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 软件配置项的设计差错 采取的措施是;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参见第C.3章),可提出 软件修改建议,然后继续进行测试;或者把差错与异常终止情况进行比较,核对终止情况 软件变更完毕后,应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测试或重新组织测试,回归测试中需要相应地 修改测试设计和数据 b 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测试分析员要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失效记录,确定测试 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测试 当测试过程正常终止时,如果发现测试工作不足,应 对软件配置项进行补充测试(具体要求见7.7.2和7.7.3),直到测试达到预期要求,并将附加 20
GB/T15532一2008 的内容记录在软件配置项测试报告中;如果不需要补充测试,则将正常终止情况记录在软件配 置项测试报告中 当测试过程异常终止时,应记录导致终止的条件,未完成的测试和未被修正 的差错 7.7.4测试总结 测试分析员应根据被测软件配置项的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规格说明,软件设计文档、配置项测试 计划配置项测试说明、测试记录和软件问题报告单等,分析和评价测试工作,一般包括下面几项工作 a)总结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和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并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b)对测试异常终止情况,确定未能被测试活动充分覆盖的范围,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c确定未能解决的软件测试事件以及不能解决的理由,并将理由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D 总结测试所反映的软件配置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规格说明、软件设计文档(含接 口设计文档)之间的差异,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将测试结果连同所发现的差错情况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含接口规格说明)、软件设计文档(含 接口设计文档)对照,评价软件配置项的设计与实现,提出软件改进建议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按照GB/T9386的要求编写软件配置项测试报告,该报告应包括;测试结果分析、对软件配置 项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测试记录和教件问题报告单编写测试问题报告 应对软件配置项测试的执行话动、软件配置项测试报告,测试记录.测试问题报告进行评审 评审 测试执行活动的有效性、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评审是否达到了测试目的,测试文档是否符合要 当测试活动由被测软件的供方实施时,评审应由软件的供方组织,软件的需方和有关专家参加;当 求 测试活动由独立的测试机构实施时,评审应由软件测试机构组织,软件的需方,供方和有关专家参加 7.8文档 软件配置项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 软件配置项测试说明 b) e)软件配置项测试报告; 软件配置项测试记录和/或测试日志; d 软件配置项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裁剪的要求见4.7 系统测试 8.1测试对象和目的 8 .1.1测试对象 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重点是新开发的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8.1.2测试目的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检验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 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 8 2 测试的组织和管理 系统测试按合同规定要求执行,或由软件的需方或由软件的开发方组织,由独立于软件开发的人员 实施,软件开发人员配合 如果系统测试委托第三方实施,一般应委托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测试机构 应加强系统测试的配置管理,已通过测试的系统状态和各项参数应详细记录,归档保存,未经测试 负责人允许,任何人无权改变 系统测试应严格按照由小到大,由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的程序进行 系统测试的人员配备见表1 21
GB/T15532一2008 软件系统测试的技术依据是用户需求(或系统需求或研制合同) 其测试工作的准人条件应满足 4.6.la)的要求及被测软件系统的所有配置项已通测试,对需要固化运行的软件还应提供固件 测试工 作的准出条件应满足4.6.lb)的要求 8.3技术要求 系统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系统的每个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所覆盖; b)测试用例的输人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应逐项测试系统/子系统设计说明规定的系统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应测试软件配置项之间及软件配置项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应测试系统的输出及其格式 应测试运行条件在边界状态和异常状态下,或在人为设定的状态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应测试系统访问和数据安全性; 应测试系统的全部存储量、输人/输出通道和处理时间的余量; 应按系统或子系统设计文档的要求,对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强度测试 应测试设计中用于提高系统安全性、可幕性的结构、算法、容错,冗余、中断处理等方案 对完整性级别高的系统,应对其进行安全性、可靠性分析,明确每一个危险状态和导致危险的 可能原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需求的系统,应测试其恢复或重置功能和平均恢复时间,并且对每一类导 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进行测试 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应外加相应的专门测试 m 对具体的系统,可根据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系统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等要求对上述内容 进行裁剪 8.4测试内容 8.4.1总则 本标准规定的测试内容主要依据GB/T16260.1规定的质量特性来进行,有别于传统的测试内容 其对应关系参见附录D 本标准针对系统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从;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 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和依从性等方面(有选择的)来考虑 对具体的系统,可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的要求对本标准给出的内容 进行裁剪 8.4.2功能性 8 .4.2.1适合性方面 从适合性方面考虑,应测试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规定的系统的每一项功能 8 .4.2.2准确性方面 从准确性方面考虑,可对系统中具有准确性要求的功能和精度要求的项(如数据处理精度,时间控 制精度、时间测量精度)进行测试 8.4.2.3互操作性方面 从互操作性方面考虑,可测试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接口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和接口设计文档规定 的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测试其格式和内容,包括数据交换的数据格式和内容; 测试接口之间的协调性;测试软件对系统每一个真实接口的正确性;测试软件系统从接口接收和发送数 据的能力;测试数据的约定,协议的一致性;测试软件系统对外围设备接口特性的适应性 8.4.2.4安全保密性方面 从安全保密性方面,可测试系统及其数据访问的可控制性 22
GB/T15532一2008 测试系统防止非法操作的模式,包括防止非授权的创建、删除或修改程序或信息,必要时做强化异 常操作的测试 测试系统防止数据被讹误和被破坏的能力 测试系统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8.4.3可靠性 8 .4.3.1成熟性方面 在成熟性方面,可基于系统运行剖面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实际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输人,运行 系统,测试系统满足需求的程度并获取失效数据,其中包括对重要输人变量值的覆盖、对相关输人变量 可能组合的覆盖、对设计输人空间与实际输人空间之间区域的覆盖,对各种使用功能的覆盖、对使用环 境的覆盖 应在有代表性的使用环境中,以及可能影响系统运行方式的环境中运行软件,验证系统的可 靠性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对一些特殊的系统,如容错软件,实时嵌人式软件等,由于在一般的使用环境 下常常很难在软件中植人差错,应考虑多种测试环境 测试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选择可靠性增长模型(推荐模型参见附录B),通过检测到的失效数和故障数,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 预测 8.4.3.2容错性方面 从容错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系统对中断发生的反应; D) 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反应; 系统的功能、性能的降级情况 c 系统的各种误操作模式 D 系统的各种故障模式(如数据超范围、死锁); e 测试在多机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切换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连续平稳性 f 注,可用故障树分析技术检测误操作模式和故障模式 8.4.3.3易恢复性方面 从易恢复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系统的自动修复的时间 系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宕机时间 D) e)系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恢复时间 d)系统的可重启动并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e)系统的还原功能的还原能力 易用性 8.4.4 易理解性方面 8.4.4.1 从易理解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系统的各项功能,确认它们是否容易被识别和被理解 b)要求具有演示能力的功能,确认演示是否容易被访问、演示是否充分和有效 c)界面的输人和输出,确认输人和输出的格式和含义是否容易被理解 8.4.4.2 易学性方面 从易学性方面考虑,可测试系统的在线帮助,确认在线帮助是否容易定位,是否有效;还可对照用户 手册或操作手册执行系统,测试用户文档的有效性 8. .4.4.3易操作性方面 从易操作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输人数据,确认系统是否对输人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 a b)要求具有中断执行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前被取消 23
GB/T15532一2008 要求具有还原能力(数据库的事务回滚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后被撤消, d) 包含参数设置的功能,确认参数是否易于选择,是否有缺省值; e 要求具有解释的消息,确认它们是否明确; f 要求具有界面提示能力的界面元素,确认它们是否有效 要求具有容错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系统能否提示出错的风险、能否容易纠正错误的输人、 能否从差错中恢复 h) 要求具有定制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定制能力的有效性; iD 要求具有运行状态监控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的有效性 注:以正确操作,误操作模式、非常规操作模式和快速操作为框架设计测试用例,误操作模式有错误的数据类型作 参数、错误的输人数据序列、错误的操作序列等 如有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可对照手册逐条进行测试 吸引性方面 8.4.4.4 从吸引性方面考虑,可测试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否定制 8.4.5效率 8.4.5.1时间特性方面 从时间特性方面考虑,可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响应极限时间,系统的吞吐量、平均 吞吐量、,极限吞吐量,系统的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极限 注1;响应时间指系统为完成一项规定任务所需的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指系统执行若干并行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 响应极限时间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系统完成某项任务需要时间的极限;吞吐量指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系统 能成功完成的任务 个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处理并发任务的平均数;极限吞吐量指在最 数量;平均吞吐指在 大负载条件下,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系统能处理的最多并发任务数;周转时间指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 组相关的任务完成的时间;平均周转时间指在一个特定的负载条件下,对一些并发任务,从发出请求到任务 完成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周转时间极限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系统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时间的极限 在测试时,应标识和定义适合于软件应用的任务,并对多项任务进行测试,而不是仅测一项任务 注2:软件应用任务的例子,如在通信应用中的切换、数据包发送,在控制应用中的事件控制,在公共用户应用中由 用户调用的功能产生的一个数据的输出等 8.4.5.2 资源利用性方面 从资源利用性方面考虑,可测试系统的输人/输出设备、内存和传输资源的利用情况 a)执行大量的并发任务,测试输人/输出设备的利用时间; b)在使输人/输出负载达到最大的系统条件下,运行系统,测试输人/输出负载极限; c 并发执行大量的任务,测试用户等待输人/输出设备操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注:建议调查几次测试与运行实例中的最大时间与时间分布 d 在规定的负载下和在规定的时 内运行系统,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t间范围 内 在最大负载下运行系统,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f 并发执行规定的数个任务,测试系统的传输能力; g在系统负载最大的条件下和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测试传输资源的利用情况 h)在系统传输负载最大的条件下,测试不同介质同步完成其任务的时间周期 8.4.6维护性 8.4.6.1易分析性方面 从易分析性方面考虑,可设计各种情况的测试用例运行系统,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数据,检查这些 数据是否容易获得、内容是否充分 如果软件具有诊断功能,应测试该功能 8.4.6.2易改变性方面 从易改变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能否通过参数来改变系统 8.4.6.3稳定性方面 本标准暂不推荐软件稳定性方面的测试内容 214
GB/T15532一2008 8.4.6.4易测试性方面 从易测试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内置的测试功能,确认它们是否完整和有效 8.4.7可移植性 8.4.7.1适应性方面 从适应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 软件对诸如数据文件、数据块或数据库等数据结构的适应能力 b) 软件对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c)软件对系统软件或并行的应用软件等软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d)软件是否易于移植 8.4.7.2 易安装性方面 从易安装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安装的工作量、安装的可定制性、安装设计的完备性、安装操作的 简易性、是否容易重新安装 注l;安装设计的完备性可分为三级 a)最好;设计了安装程序,并编写了安装指南文档; D 好仅编写了安装指南文档 差;无安装程序和安装指南文档 e 注2:安装操作的简易性可分为四级 非常容易只需启动安装功能并观察安装过程; a b)容易:只需回答安装功能中提出的问题; c 不容易;需要从表或填充框中看参数 d复杂;需要从文件中寻找参数,改变或写它们 8.4.7.3共存性方面 从共存性方面考虑,可测试软件与其他软件共同运行的情况 8.4.7.4易替换性方面 当替换整个不同的软件系统和用同一软件系列的高版本替换低版本时,在易替换性方面,可考虑 测试 D软件能否继续使用被其替代的软件使用过的数据; b) 软件是否具有被其替代的软件中的类似功能 8.4.8依从性方面 当软件在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方面遵循了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 或法规时,应酌情进行测试 8.5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 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软件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软件及其所属系统的正式 工作环境 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 8.6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一般应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该方法的说明参见A.2.2 8.7测试过程 .7.1测试策划 测试分析人员应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被测软件的开发合同或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分析被 测系统,并确定以下内容 a 确定测试充分性要求 确定测试应覆盖的范围及每一范围所要求的覆盖程度 b)确定测试终止的要求 指定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如测试充分性是否达到要求),并确定 25

国际贸易方式代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际贸易方式代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际贸易方式代码的编号:GB/T15421-2008。国际贸易方式代码共有6页,发布于2008-09-01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的编号:GB/T19488.2-2008。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共有59页,发布于2008-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