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426-1998

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

Dynamicperformanceevaluationandtestmethodforparticularclassvehiclesandtrackedmach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1999-04-011999-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S5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5.060.20
  • 实施日期199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1.17M

以图片形式预览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

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174261998 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 评定及试验方法 Dynamicperformanceevaluationandtestmmethod forpartieularclassvehiclesandtrackedmachine 1998-07-06发布 1999-04-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T17426-1998 目 次 前言 范围 总则 评定标准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附录A(提示的附录平稳性指标w电算流程框图 附录B(提示的附录振动加速度A电算流程框图 附录c(提示的附录弹簧动力系数应力动力系数电算流程框图 15 附录D(提示的附录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电算流程框图(测力轮对测量) 16 附录E(提示的附录脱轨系数、轮重碱载率电算流程框图(构架力测量)
GB/T17426-1998 前 言 本标准的主要用途是对准轨铁路的特种车辆(长大货物车和有动力或无动力的轨行车辆)以及工程 机械(架桥机、铺轨机、轨道起重机等,工务养路机械(清筛机、捣固机等)等轨行机械进行动力学性能评 定和试验鉴定 本标准适应于试验鉴定国内或进出口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E均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提出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崔银凤、余建军
国家标准 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 GB/T17426-1998 评定及试验方法 Dynamicperformanceevaluationandtestnmethod forparticularclassvehiclesandtrackedmachine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准轨铁路特种车辆(长大货物车和有,无动力的轨行车辆)以及工程机械(架桥机、铺 轨机、轨道起重机等)工务养路机械(清筛机.,捣固机等)等轨行机械的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 总则 21对铁路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试验,须依本标准进行,并依试验结果将其作出动力学性能评定 2.2以上特种车辆积轨行机械列入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内容的有;运行平稳性(乘座舒适度或运送货 物的完整性),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走行部主要部件的动强度 2.3生产或使用部门若需增加其他试验项目,可与试验鉴定单位另行协商 评定标准 对各种技术状态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其动力学性能都不应大于本标准所列评定指标中的合格 等级 3.1运行平稳性 3.1.1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运行平稳性采用最大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进行评定 平均振动 加速度只用于动力学性能的分析、对比 312铁道特种车辆积轨行机械的最大叛动加迷度为其振动强度的极限值,对于垂直振动为 6.87m/s(0.7),对于横向振动为4.91m/s'(0.5g) 该极限值以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在100km试 验区段内通过直线,曲线,车站侧线测定的振动加速度的极限个数来评定 规定超过极限个数不大于3 个为合格,若不合格时,则以出现极限值的某最低速度级为该试验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限制速度 3.1.3平稳性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 4 w=0.896 -平稳性指标; 式中;W 振动加速度,m/s 振动频率,Ha; 频率修正系数(列于表1). 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7-06批准 1999-04-01实施
GB/T17426一1998 表1频率修正系数 振 横 振 动 垂 0.5~5.4Hz 0.5一5.9H F 3r" -0.8 F()=0.325 5.920Hz F())=400/厂 5.4~26Hz F(f)=650/F" >20H2z F()=1 >26Hz Ff)=1 3.1.3.1依平稳性指标w确定长大货物车运行平稳性的等级列于表2 表2长大货物车运行平稳性等级 定 平 平 评 w 稳 性 级 指 标 3.5 1级 3.54.o 2级 良好 3级 合格 4.0~4.25 注:垂直和横向平稳性采取相同的评定等级 3.1.3.2依平稳性指标W确定其他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运行平稳性等级列于表3 表3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运行平稳性等级 平 等 平 稳 性 标 稳性 级 评 指 W 1级 优 3,0 2级 良好 3.03.5 3级 合格 3.5~4.0 注;垂直和模向平稳性采取相同的评定等级 运行稳定性(安全性) 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运行稳定性分别按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横向力允许限度、倾覆系数等 指标评定 3.2.2脱轨系数用于鉴定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车轮轮缘在横向力作用下是否会因逐渐爬上轨头而脱 轨 H+0.24P 3.2.2.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若测定的横向力是构架力H,则脱轨系数 生应符合以下条件 H十0.24P 第一限度 <1.2 H土O.24P 第二限度 <1.0 3 式中:H 作用于轮轴上的横向力,kN; 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直力,kN P P -非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直力,kN 3.2.2.2 特种手铜和教行机梳若副定的惯向力是轮我力a(利用渊力轮绀直技悉盐入则眼载系致喘 应符合以下条件 Q 第一限度 1.2 产 Q 第二限度 <1.0 产 式中:Q-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横向力,kN
GB/T17426-1998 3.2.2.3以上3.2.2.1和3.2.2.2中,横向力的作用时间应大于0.05s 其中所列第一限度为评定车 辆运行安全的合格标准,第二限度为增大了安全裕量的标准 3.2.3轮重减载率用于车轮轮重P>尸的条件下,是否会因一侧车轮减载过大而导致脱轨 3.23.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其轮重减载率兴应符合以下条件 AP 第一限度 <0.65 6 万 丛P 第二限度 <0.6o 常 式中;AP -轮重减载量,kN 万 -左右侧车轮的平均轮重,kN 3.2.3.2上项中的第一限度为评定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运行安全的合格标准,第二限度为增大了安全 裕量的标准 3.2.4推荐应用轮轴横向力的允许限度,鉴定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会导致轨距扩宽 G道钉拨起)或线路产生严重变形(钢轨和轨枕在道床上出现横向滑移或挤翻钢轨) 按特种车辆和轨行 机械通过时对线路的影响,其轮轴横向力的允许限度采用以下标准 线路严重变形限度 P十P H<0.85(15+ (H为最大值 P土P H0.85(15十 9 H为平均值 式中;H -轮轴横向力(构架力),kN; P,P 车轮静载荷,kN 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通过直线、曲线和9号或12号道岔时,其横向力的允许限度不应超过式(8)的 规定值 式(9)用于运行稳定性的分析,对比 3.2.5倾覆系数用于鉴定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在侧向风力,离心力,横向振动惯性力同时作用下是否 会导致车辆倾覆,其倾覆的临界条件为 D= " (10 式中:D 倾覆系数, 车辆或转向架同一侧车轮的动载荷,kN; Pa P 相应车轮的静载荷,kN 3.2.5.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倾覆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D<0.8 (l1 3.2.5.2倾覆系数应在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以线路容许的最高速度通过时的运行状态下测试 3.2.5.3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同一侧车轮或一台转向架同一侧车轮,其倾覆系数D同时达到或超过 0.8时,方可确认为有倾覆危险 3.3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主要部件的动强度 3.3.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走行部主要部件的动强度试验包括测定转向架的摇枕,构架(或侧架)等 主要承载部件的动力系数,以及鉴定这些部件在交变应力下工作是否会导致疲劳破坏 3.3.2在进行动力学试验前转向架的摇枕、构架(或侧架)须进行静强度试验,确定其危险断面的静应 力 动力学试验时测定该危险断面的动应力,并按下式求算动力系数 d K = (12 a
GB/T17426一1998 式中; -动应力,MPa; o 静应力,MPa o, 33.3转向架的摇枕构架(或侧架),轴箱,导框等承载部件(平均应力关0)系在非对称循环、非等 幅应力下工作,特种车辆相勃行机械动力学试脸时,其动力系数以不大于0.5为宜 试验条件 4.1试验车辆 申请试验的单位或厂家在试验前皮向试脸鉴定单位提出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及走行部(转向 4.1.1 架)的组装总图、主要尺寸和有关特性参数 4.1.2试验前试验鉴定单位需会同被试车辆的单位或厂家对欲进行试验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进行 检查,确认其技术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技术标准,规程的规定后方可进行试验 4.1.3试验鉴定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应按其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整备 4.1.4对于新造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宜运行50o00km的磨合后再提交试验 4.2试验线路 4.2.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试验鉴定应在1级线路或I级线路上进行 4.2.2试验鉴定报告须载明试验线路的主要技术特征及维护保养状态,其中包括钢轨型式、钢轨长度、 轨枕类型、每公里轨枕数、道床种类,维护保养状态等等 4.2.3为确保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数据采集具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试验线路的长度(单方向运 行)应不少于50km 4.2.4试验应分别在直线、曲线、道岔区段进行 通过曲线地段的曲线半径应在300600m之间取值, 通过车站侧线道岔的最小号数为9号或12号单开道岔 4.3试验速度 4.3.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试验时的最高速度应较其构造速度高5一10km/h 自最高速度以下,分若 干速度级,各速度级差为10~20kn/h 4.3.2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在曲线上试验时,按该曲线允许的最高速度(取决于曲线半径和外轨超高 度)通过 试验时若无该曲线允许通过的最高速度资料,可按下式计算 (h十h )R (13 V=、 8 1l. 式中:V 曲线允许通过的最高速度,km/h; 曲线半径,m; R 外轨超高度,mm 允许最大未被平衡的超高度 h, 试验方法 5 5.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随机采样的一般规定 5.1.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在直线上运行,一般情况下每一速度级的随机采样段数为8~10段 每段 的采样时间为18~20s 5.1.2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通过曲线时不分速度级,不规定采样时间,其通过曲线的速度按曲线允许 通过的最高速度确定 采样段应自试验车辆驶入曲线的第一缓和曲线前开始,至驶出曲线的第二缓和曲 线后结束 对于长曲线区段,可在曲线两端(包括缓和曲线和部分圆曲线)间断采样 在试验线路全程内, 采样段数为35段 5.1.3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侧线通过车站道岔时不分速度级,不规定采样时间 其通过道岔的最高速 度按道岔号数确定,9号道岔为30km/h,12号为45km/h 道岔采样段应自试验车辆驶入道岔前的轨
GB/T17426一1998 道开始,至驶出道岔后的轨道结束,即包括道岔全长(道岔前后两轨缝中心线的距离) 在试验线路全程 内,采样段数(进行采样的道岔数)为35段 5.2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测点布置 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试验中测定的各项参数包括以下内容; 车体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加速度 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或走行部(转向架)的构架力(垂直力和横向力); 走行部主要部件的动应力 摇枕弹赞、轴箱弹簧动挠度 5.2.1车体振动加速度 5.2.1.1测定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的传感器,安装在距1位或2位心盘 (车辆运行的前进方向)内侧,距心盘中心线1000mm以内的地板面上,如图1所示 000 图1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振动加速度测点布置 5.2.1.2对于具有动力装置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其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距司 机(车辆运行的前进方向)座椅中心500 半径内的地板面上(或座椅的支柱上),如图2所示 mm 图2具有动力装置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振动加速度测点布置 5.2.1.3各测点测得的垂直水平振动加速度,用于统计计算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最大振动加速度、平 均最大振动加速度以及垂直、横向平稳性指标 5.2.2轮轨作用力或构架力(垂直力和横向力) 轮轨作用力系指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直力,横向力.可用测力轮对或构架力两种测量方法进行谢 定 5.2.2.1利用测力轮对测定轮轨间的垂直力、横向力时,可采用牺条间断测量方法,如图3所示. 试验时洲渊力轮对应安装在前转向架(车辆运行的前进方向)的前一位轮袖位置上 5.22.2利用走行部(转向架)的构架或侧架测定轮轨垂直力相模向力时,根据其结构特点分别采用不 同的布点方法进行测量 对于转向架具有铸钢侧架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垂直力测点布置在转向架两侧架上部距轴箱中 心线180一200mm处,横向力测点布置在转向架两侧架上部距轴箱中心线390一400mm处的内、外侧 面上,如图4所示 在图4中,括号内的数字为所测量转向架另一侧侧架的测点
GB/T17426?1998 ??λ ?· ?λ · ?3?? 1(1' 390400 180200 2(2 1(1'2(2 1(1')2(2' ?· 2(2' 1(1' 1(1" 1(1 2(2' 2(2 · ?4???
GB/T17426一1998 对于转向架构架具有H型结构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垂直力和模向力的测点布置在侧梁悬臂部 分近根部的同一断面上 如图5所示 对于其他类型或较为复杂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应根据其结构特点 可采用其他测量方式(测力 饼或弹簧贴片等其他方法)测量垂直力和横向力,但垂直力和横向力的输出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 影响系数 垂直力、横向力测量用于统计计算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横向力和倾覆系 数 补偿 补偿 2(2' 垂直力桥路 2(2' 1I' 补偿补偿 横向力桥路 图5H型构架转向架构架力测量 5.2.3走行部(转向架)主要部件动应力 转向架摇枕、构架(或侧架),轴箱导框等主要部件动应力的测量位置,应根据其静强度试验结果来 确定 即参照静强度试验最大静应力所在的危险断面布置测点,进行动应力测定 5.2.4弹簧动挠度 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摇枕、弹簧动挠度测定用于统计计算弹簧动力系数K.,挠度比K,和车辆倾发 系数D(简化法) 弹簧动力系数K 计算如下式所示 对于无摩擦阻尼的弹黄 (14 K,-. 对于有摩擦阻尼的弹簧 十 K = (15 Ha+ 弹簧挠度比K计算如下式所示: K= 16 式中:K -弹簧动力系数 K -弹簧挠度比
GB/T17426一1998 弹簧静挠度,mm; 弹黄动挠度,mm; 1 相对摩擦系数 要求摇枕(触箱)弹黄动力系数不大于0.5,弹簧搞度比不大于0.7(有阻尼)或0.趴无阻尼 对于无导框具有轴箱弹簧装置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测点布置在前转向架(车辆运行的前进方 向)的1,2位轴箱处;对于具有摇枕弹黄的其他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测点布置在走行部(车辆运行的前 进方向)的1,2位摇枕弹簧处 统计计算车辆倾覆系数D除果用简化方法(计算值同弹资挠度比,但须选择1,2位弹黄动挠度的 方向)外,可采用其他方法测定 5.3转向架减振参数的测定 试验前,箭测定特种车辆相轨行机械转向架弹簧装置的相对摩擦系数失常摩擦力F,或液压减挺 器的阻力系数等减振参数 5.3.1相对摩擦系数可在转向架试验台上进行测定 由垂直加载器对转向架心盘平稳地逐级加载 加载自零位开始到试验最大载荷后,再平稳地逐级减载至零位 在进行加,减载的同时,用位移传感器测 定各级载荷下的弹簧挠度,通过应变仪将载荷、挠度应变信号输至计算机或X-Y记录仪,绘出相对摩擦 系数中的载荷-挠度试验曲线,如图6所示 载荷(Py 挠度(f 图6相对摩擦系数声的测定 据此可求出相对摩擦系数 面积OAc 中= (17 面积o岩罕面OcA石 垂直加载的最大试验载荷应大于转向架簧上静载荷 5.3.2常摩擦力F可在转向架试验台上测定,其测定方法与5.3.1测定相对摩擦系数的方法相同 在试验台上测定时绘出常摩擦力F的载荷-挠度试验曲线,如图7所示 载荷(P)r 挠度( 图7常摩擦力F”的测定 据此,可求出常摩擦力F F= 责之" (18
GB/T17426一1998 式中;n -加载(或减载)的分级次数 5.3.3液压减振器阻力系数C的测定 液压减振器阻力系数C需在减振器试验台上测定 由试验台的记录装置绘出待测减振器的示功 图,如图8所示 阻力系数cNs/m)按下式计算 oK、山土 A -- .(19 2rn 式中:K试验台测力扭杆的比例系数,N/m, -试验偏心轮的转速,/min; S -减振器的活塞行程,mmr -由示功图上量出的减振器拉、压时的最大位移、 A,A, ,mm 位移 阻力 图8液压减振器示功图 各种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5.4 进行车辆动力学试验所使用的加速度,位移,力,应力等各种传感器应符合以下所规定的各项技朴 要求 5.41测力轮对及转向架构架(或侧果 测力轮对及转向架构架(或侧架)在进行动力学试验前应对垂直力和横向力进行静校正 其校正后 的垂直力愤向力的载荷-应变图非线性误差应不大于3% 5.41.1测力轮对静校正 测力轮对静校正是在专用的校正台上进行的 垂直力校正时最大载荷为轴重的1.7倍,压力传感器放在两车轮的底部,对车轮进行逐级加载,由 测力计测得加载时的垂直力尸、尸,值,以及由应变仪测得垂直力桥路输出的应变值,,(ge)和横向力桥 路输出的应变值(ge). 横向力校正时最大横向载荷为5080kN,用专用横向加载装置对轮对进行逐级加载,由测力计测 得加载时的横向力Q.Q值,以及由应变仪测得横向力桥路输出的应变值e(e)和垂直力桥路输出的 应变值e.(e) 校正后的测力轮对按以下各式求出各自的比例系数K,k,(ge/N)相影响系数Ee,E.(/N). 垂直力比例系数 K iw/P” (20 横向力比例系数 K e/Q 21 垂直力对横向力的影响系数 E 22 横向力对垂直力的影响系数 /Q E e/ 23 在进行动力学试验时,被试的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其垂直力尸和横向力Q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尸=(K/A)h,×S,-(E/4)h,×s, 24
GB/T17426一1998 (E/A)h,×S, 25 Q=(K,/4)h×S K E 式中;4- K E 试验时记录的垂直力和横向力电平,mA(mV); hp、h S,,S,试验前垂直力和横向力的标定值,E/mA(mV). 5.4.1.2转向架构架(或侧架)静校正 转向架构架(或侧架)的静校正一般是在现车上进行 垂直力校正时,将被测转向架一端的车体顶起,在转向架的两个旁承上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对车 体进行逐级起落 利用应变仪测出压力传感器的应变值以及垂直力桥路输出的应变值和横向力桥路输 出的应变值(干扰值),求出垂直力的比例系数K,(/N)和垂直力对横向力的影响系数E,(ge/N. 横向力校正时,利用专门的加载装置对转向架的摇枕(转8型)或侧架(构架型)进行逐级加载,加载 的每轴最大横向力为5080kN 利用应变仪测出压力传感器的应变值以及横向力桥路输出的应变值 和垂直力桥路输出的应变值(干扰值),求出横向力的比例系数K.(ge/N)和横向力对垂直力的影响系数 Ege/N). 当垂直力对横向力的影响系数E>0.0005e/N,横向力对垂直力的影响系数E>0.0003e/N 时,按式(24),式(25)进行修正 计算脱轨系数时,轮轨的垂直力P、P按式(26),式(27)对试验时测得的构架或侧架的垂直力 P"u、P却,横向力H,以及车轮静载荷P,进行换算(图9) td土-"d二+十r P 26 2d d Pd土d PddR P == P 27 2d d 式中:P,P,g1,2位车轮静载荷,kN 车轮滚动圆半径,mm; -同一根轴两轴颈中心线之间距离,mm; d d两车轮滚动圆之间距离,mm. Pu H=H1十H 5.4.2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指标均在室温18一20c,相对混度在60%一7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测试 自振频率为测量频率上限的5~10倍 非线性误差应小于量程范围的2% 灵敏度(分辨率)应达0.049m/s(0.005g) 灵敏度的变化每小时不应超过1% 横向效应(横向灵敏度与轴向灵敏度的比值)应小于5% 零点漂移(在环境温度变化10C时)每小时不应超过满量程的1% 10
GB/r17426-1998 5.4.3位移传感器 位移计的使用范围应满足弹簧动挠度测量的要求,非线性误差应小于2% 位移计安装时的失真度应小于5% 5.4.4压力传感器 非线性误差不大于0.3% 5.5应变桥路的一般要求 测量桥路应选用同一批量生产,灵敏度系数相同的应变片,同一桥路应变片的阻值误差不应大于 0.1% 应变片的绝缘电阻(使用100V的兆欧表测址)应大于500MQ,小于100Mn时不应使用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6.1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6.1.1数据的筛选 试验所采集的数据应进行严格的筛选,排除因传感器故障,仪表工作不正常、信号丢失以及外来信 号干扰等异常信号 6.1.2零线的处理 对试验测试的数据所产生的零线漂移应进行修正 6.1.2.1直线段测试的数据利用均值法进行修正,即 28 ym一 y=y一ym 29 测试数据均值, 式中, -修正前的测试数据; y -修正后的测试数据; y N 采样后的离散数据点数 6.1.2.2曲线区段测试的数据,若未经高通滤波器滤波,可利用二次回归曲线法修正. .测试数据经A/D 转换得到: y'=y'(G (G =1,2,,N 30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二次回归曲线 y=at十bt十e 则经修正后的测试数据为 (at;十t十c 32 y=x 式中:a,b,c为系数 6.1.3求正负峰值 测试数据的正负蜂值首先应进行频谱分析求出主频,然后再依频率特性求出正负峰值 允许采用其 他方法求正负峰值 6.1.4采样间隔 为将连续的模拟量转换为离散数字量,需对连续模拟量时间历程进行采样 采样以等间隔取值、 A的大小依幅值和频率作如下选择 6.1.4.1正负峰值的采样间隔 为保证采样中正负峰值被遗漏的误差小于5%,采样间隔应为 33 u<*; 11
GB/T17426一1998 式中:f截至频率,Hz. 满足以上条件,可使在采样中至少有-采样点落在72"108"之间,如图10所示. v(e ; =-- 72”90”108" 图10 6.1.4.2频谱分析的采样间隔 为避免采样时因高频信号混入低频信号而产生的混淆现象,根据呆样定理 34 丛<立 本规程对车体振动加速度的振动频率为30Hz以下的所有频谱进行分析,频谱分析推荐取20s为 -段,每一段取512个点 对每段的512个测点进行快速富里叶变换(FFT)得频谱 最终频谱图为10段 频谱的均值 6.2数据处理的电算方法 6.2.1平稳性指标 其电算流程图参见附录A 6.2.2振动加速度 其电算流程图参见附录B. 6.2.3动力系数 包括弹簧动力系数和应力动力系数,其电算流程图参见附录C 6.2.4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 其电算流程图参见附录D附录E 12
GB/T17426一1998 附 录 提示的附录 平稳性指标w电算流程框图 开始 输人果线标定不样A、比烤系数海9 输入速度,垂直或水平判别曲线半径、代码、采样间隔 Yes 迷度-0? 输出各速度级下的平均w值 结束 No A/D转换 FFT 谱分析 No 求水平方向枞率修正系数) 垂直、水平=0? Yes 求垂直方向溯本修正系数F() 求平稳性指标w 将每一分析段的W累加至各速度级单元中 13
GB/T17426一1998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振动加速度A电算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零线、标定、采样间隔、比例系数、通道号等 输入速度,功率谱判别P,曲线半径、代码、采样间隔 Yes 速度02 输出各速度级A 结束 工 AmA)、 No A/D转换 FFT 求主颊 求正负峰值 Ye P-1? 求功率谱 图 绘 No 利用正负蜂值求操动加速崖 AmA()、Am 输出振动加速度的AmA)、Amnn 将所求各值累加至各速度级单元中 14
GB/T17426一1998 附 录 提示的附录 弹簧动力系数、应力动力系数电算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零线、标定、采样间隔、比例系数、 通道号、.(e)9 等 输入速度、曲线半径、代码、果样间隔 结柬 输出各迷度级下K 的均值及最大值 速度=0" No A/D转换 FFT 求主频PH 求正负蜂值 (I十十或K 求K的均值及最大值 输出以上各值 将各值分别累加至各速度级单元中 15
GB/T17426一1998 附录D 提示的附录 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电算流程框图(测力轮对测量 开始 输入Zzm,K、P,KpK,KmK等原始数据 输人绘图判别BT、速度、曲线半径,采样间隔 Yes 输出各速度级下各量的均值、最大值 V-02 结束 Na A /D转换 求垂直力”,横向力Q BT-1? No 绘时间历程图 求”的正负蜂值及对应的Q的峰值 对,Q进行修正后求出P,记..Q 求脱执系数Q/RQ/层和轮重减载半AP/万 求e/片、Q/越,AP/下的均值、最大值 求Q.Q,的均值、最大值 打印r、片.Q,Q.a/片.Q./!AP/下各值 及已求得各量的均值、平均值 将以上各量的均值、最大傲 累加至各速度级单元中 I6
GB/T17426一1998 附 录 E 提示的附录 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电算流程框图(构架力测量 开始 输入Zz ZmK,K,KEEp P,,4,R等原始数据 输入绘图判别IBT,速度、曲线半径、采样同隔 V=0? 输出各速度级下各量的均值、最大值 结束 No A/D转换 求构架垂直力Pd,横向力H" IBT=13? No 绘时间历程图 求尸”的正负峰值及对应的Q的蜂值 对',H进行修正后求出实际垂直力 ,横向力H码 计算H-码+H求轮轨垂直力尸,B 求脱轨系数Q/P,Q/和轮重减载率AP/万 求Q/r"1.Qa/"4"/下的均值、最大值 来跳M,的与值.最大饭" 打印P、P9Q,Q/PQg/,AP/各值 及已求得各量的均值、平均值 将以上各量的均值、,最大值 累加至各速度级单元中

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的编号:GB/T17435-1998。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共有7页,发布于1999-05-011999-05-01实施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编号:GB/T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共有36页,发布于1999-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