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117-2017

酸雨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foracidrainmonitor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酸雨观测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酸雨观测规范的编号:GB/T19117-2017。酸雨观测规范共有39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4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9页
  • 文件大小2.67M

酸雨观测规范


国家标准 GB/T19117一2017 代替GB/T19117一2003 酸雨观测规范 Speeifieationsforaeidrainmonitoring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117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117一2003《酸雨观测规范》,与GB/T19117一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大气降水pH值”的定义(见3.3,2003年版的3.3); -修改了“大气降水电导率”的定义(见3.4,2003年版的3.4); 增加了“标准缓冲溶液”的定义(见3.5), -增加了自动降水采样设备的技术规定(见6.2); -增加了对pH计和电导率仪进行定期检定的技术规定(见8.3) -增加了对pH测量电极性能和电导率测量电极性能的技术规定(见8.1和8.2); 增加了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观测数据校验方法的技术规定(见l1.l和附录D) 修改了附录F资料性附录)中酸雨观测记录簿的式样、记录内容见附录F,2003年版的 附录E); 增加了附录G(资料性附录)关于日观测资料文件格式的技术规定(见附录G) 修改了附录H(资料性附录)中相关天气现象记录的技术规定(见附录H,2003年版的 附录F) 本标准由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 SAC/Tc54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山西 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洁、张晓春、杨志彪、蒲维维、郝玉峰、王缅、靳军莉、程红兵、贾小芳、吕珊珊 本标准于2003年5月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GB/T19117一2017 酸雨观测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酸雨观测的总则,观测场地、降水采样设备、观测实验室,pH计和电导率仪.降水样 品的采集和测量准备、降水样品的测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酸雨观测记录和酸雨观测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地面站点开展酸雨观测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l1652005实验室pH计 GB/T26800一2011电导电极 H]/T174一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JJG376-2007电导率仪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酸雨 acidrain pH值小于5.00的大气降水 注: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液态降水、固态降水和混合降水 3.2 acidrainmonitoring 酸雨观测 在固定地面站点系统地采集降水样品,测量大气降水pH值和大气降水电导率,提供可进行化学成 分分析的降水样品 3.3 大气降水pH值pHvalueofprecipitation 大气降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一lg[H] 式中: pH 大气降水pH值,无量纲 [H+ -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l). 3.4 大气降水电导率eleetrolytieconduetiityofpreeipitation;speeificcodwetaneeofpreeipitation 大气降水导电能力的度量,是电导测量池中通过大气降水样品的电流密度与施加其上的电场强度 之比
GB/T19117一2017 注:电流密度单位为安每平方米(Am-);电场强度单位为伏每米(Vm;大气降水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每 米(smI),常用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gscmI 3.5 standardbuffersolution 标准缓冲溶液 有一定的缓冲容量、抗稀释能力和确定pH值的缓冲溶液 总则 4 酸雨观测应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维护观测场地和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定期编写观测环境报告书; 正确使用和维护观测仪器; 完成降水样品的采集、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记录的填写、审核和资料报送; 开展观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 观测场地 5.1场地的选址 5.1.1按照下列要求选择和设置观测场地: 远离工业区或居民聚集区,避开局地污染源的直接影响 a b)地势平坦,避开高大物体遮挡; e 观测场地面积不小于10m×10m,四周设1.2m高的稀疏围栏; d 观测场内应有浅草覆盖,并铺设0.3m0.5m宽的小路 5.1.2应对观测场地周边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每年填写一次观测环境报告书 观测环境报告书格式参 见附录A 5.2场内设备及布局 5.2.1观测场地内设备包括降水采样设备,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测量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5.2.2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的测量设备应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技术要求的专用仪器 降水采样设备应符合6.1或6.2的规定 5.2.3 5.2.4观测场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互不影响和便于观测操作; a 依照设备高度排列,高的设备应安装在北侧 b 南北向设备间距应不小于3m,东西向间距应不小于4m,设备与围栏的间距应不小于3m: c d 降水采样设备四周天顶方向士45"范围内不应有遮挡 6 降水采样设备 6.1人工降水采样设备 6.1.1人工降水采样设备包括降水采样架和降水采样容器 6.1.2降水采样架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作防腐处理 降水采样架应稳固地固定在基座上,基座高度 不得超过地面10e cm
GB/T19117一2017 6.1.3降水采样容器为采样桶或采样桶加采样袋,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样桶为白(无)色聚乙烯塑料桶,上口直径40cm、高45cm,配有桶盖 a 与采样袋配合使用的采样桶,其底部应开一直径5mm10mm小孔,以便排除采样袋与采样 b 桶壁间的空气; 采样袋由聚乙烯或尼龙制作,其尺寸与采样桶相配合,展开后能够完全贴附于桶的内壁上,且 上沿能够翻出采样桶5em,以便于固定 采样袋为一次性使用 6.1.4采样桶或采样桶加采样袋)应能稳妥地安放在降水采样架上,保持桶口水平,不易被大风吹动 如图1所示 采样桶口距地面高度应为120cm一150em M400m 昌 说明: -采样桶(或采样桶加采样袋); -降水采样架; -基座 图1人工降水采样设备示意图 6.2自动降水采样设备 6.2.1自动降水采样设备由降水采样容器,采样容器外保护桶,采样桶盖、桶盖保护桶、感雨器,桶盖 开/关机构,支架机构等构成 整机工作环境及安全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适用环境温度;一50C一50C; a b)适用最大环境相对湿度;100%; 适用最大风速;9级 c d 适用最大日降水量:3001 mm; e 适用海拔高度:0m~3000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低于4000h; 适用电源;AC180V一AC'250V; g h)绝缘电阻:在淋雨状态下,自动降水采样器电源输人端对外壳接地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5MQ;
GB/T19117一2017 绝缘强度;在淋雨状态下,自动降水采样器电源输人端与外壳(接地端)之间能承受50Hz 1500V工频交流电压,历时1min,无强烈飞狐和击穿现象 j具有漏电保护和防雷保护 降水采样容器为采样桶或采样桶加采样袋,其规格和性能指标要求同人工降水采样设备 6.2.2 6.2.3采样容器外保护桶应能稳妥固定采样桶,其与采样桶之间应保留通风间隙,以减少太阳辐射对 采样桶的加热 6.2.4采样桶盖应符合以下性能要求: 内表面应采用塑料或尼龙材料制成的密封材料,易清洗或可更换的; a 与采样桶口贴合紧密,均匀,无继隙,在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状况下仍有良好的密封性; b c 具有防冻雨功能出现冻雨情况时仍能灵活开启 6.2.5桶盖保护桶用于保护降水时段采样桶盖内表面不因淋溅受到污染,其桶口直径应与采样容器外 保护桶相同 6.2.6感雨器应符合以下性能要求: 对液态降水具有灵敏的感应,能灵敏地感应降水强度为0.05mm/min或0.5mm直径的雨滴 a 其检测方法见IHJ/T174一2005; b 对固体降水及混合降水具有良好的感应,感应失败率(降水时段内,无感应时间与总降水延时 之比)不大于15% 具有防雾、防结露的功能,避免因雾、结露等产生误感信号; c 有防虫、防鸟设计,避免虫、鸟干扰; d e 自动生成感雨信号的时间记录 6.2.7桶盖开/关机构应符合以下性能要求 桶盖开启/关闭的动作准确、灵活、可靠; a b 接收到感雨信号后,60s内完全开启桶盖;其中,从开启到完全开启的动作时间不大于30s 感雨信号消失后,300s内完全关闭桶盖;其中,从关闭到完全关闭的动作时间不大于30s; c d 自动生成桶盖开关时间记录 6.2.8自动降水采样设备的支架机构及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参见图2) 采样桶口水平,其高度为120cm~150cms a 感雨器的感雨面高度120cem~150cm,不低于自动采样设备其他部件的静止)高度 b 感雨感雨器感雨面与自动采样设备其他部件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enm
GB/T19117一2017 30cm 40cm 说明: -降水采样容器; 采样容器外保护桶; 采样桶盖; -感雨器 -桶盖保护桶 -开、关桶盖机构; 支架机构; -基座 图2自动降水采样设备示意图 观测实验室 7.1实验室要求 酸雨观测实验室是进行降水采样准备和对降水样品进行分析的场所,应符合以下要求 配备专用的测量分析工作台,采样桶(袋)准备工作台、专用的贮存柜和冷藏冰箱; a b 具备稳定的220V交流电源; c 配备上下水设施; d 室内整洁、防尘,严禁明火,温度、湿度应符合仪器使用的环境要求 7.2纯水 酸雨观测所使用纯水的电导率应小于10Sem 7.3常用化学试剂 酸雨观测的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等级及主要用途见表1 化学试剂应分类放在贮藏柜内保存,干 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GB/T19117一2017 表1酸雨观测的常用化学试剂 品名 纯度等级 主要用途 氯化钾 分析纯 pH计复合电极添加试剂,用于电导电极标定 盐酸 35%36%,化学纯 清洗测试和采样用的各种玻璃、聚乙烯器皿容器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邻苯二甲酸氢娜 化学纯 混合磷酸盐 化学纯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四棚酸钠 化学纯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7.4常用器皿和器具 7.4.1常用器皿有烧杯、容量瓶、表面.、洗瓶、托盘,采样桶、塑料瓶等,其最少配备数量和主要用途等 见表2. 表2酸雨观测的常用器皿 名称 规格 最低数量 等级、种类 主要用途 50ml 100ml 烧杯 无色玻璃或聚乙烯 配制溶液、盛放降水样品 250mL 500ml 容量瓶 250ml或500mL 无色玻璃,二等品以上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试剂瓶 250ml500ml 无色玻璃,二等品以上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表面皿 5cm12cm 若干 无色玻璃,二等品以上 作为烧杯等样品容器的临时覆盖物 冲洗器皿和器具 洗瓶 500ml.~1000ml 聚乙熔 托盘 白色,搪瓷或塑料制 盛放器皿和器具 20cm×30cm 45cem×姑40emm 采样桶 白(无)色,聚乙烯,带盖 采集降水样品 塑料瓶 100ml200ml 若干 白(无)色聚乙婚,双重密封盖 保存降水样品、标准缓冲溶液等 7.4.2常用的器具有不锈钢剪刀,不锈钢锻子,玻璃棒,角匙、洗涤用的各种毛刷、纱布和滤纸等 7.4.3各种器皿和器具的使用和保管应符合以下要求: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燥或擦拭 a 保存时应分类放置,保存环境应清洁、干燥; b 不得挪作它用 c 7.5器皿的洗涤和干燥 7.5.1首次使用的玻璃聚乙烯)器皿,应按下列步骤清洗 用合成洗涤剂刷洗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a b)用6mol L'盐酸溶液浸泡24h后,自来水冲洗至中性 c 最后用纯水涤荡3次 7.5.2用过的玻璃聚乙烯)器皿l,应按下列步骤清洗
GB/T19117一2017 用自来水冲洗; a b 用合成洗涤剂刷洗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最后用纯水涤荡3次 c 7.5.3带有磨口的玻璃器皿如容量瓶等),不得用试管刷等硬物擦洗,只能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纯水 涤荡 7.5.4洗净后的器皿应自然晾干或烘干,避免降尘的影响 计量器皿和聚乙烯器皿则只能自然晾干 7.6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7.6.1酸雨观测可根据本地降水pH值的变化范围,选择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降水的pH值常年低于 7.00的测站,选择配制酸性和中性标准缓冲溶液 降水的pH值常年高于7.00的测站,选择配制碱性 和中性标准缓冲溶液 7.6.2标准缓冲溶液必应使用容量瓶进行定量配制,配制方法见附录B 7.6.3标准缓冲溶液应放置在洁净,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保存,保存时间较长时(1周以上)应存放在4C 10C的冰箱内 标准缓冲溶液的使用和保存时间最长为3个月 不得使用出现混浊和沉淀的标准 缓冲溶液 pH计和电导率仪 8.1pH计 8.1.1酸雨观测应使用GB/T111652005中规定的0.01级pH计测量降水样品pH值,其测量范围 为1~14,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0C~40 cm-15004Scm 8.1.2在测量电导率为10s '的降水样品时,pH计应满足以下指标要求 测量误差;优于士0.1; a b 重复性误差;优于0.05; 响应时间:不大于60 c d 漂移(5min);不大于士0,05 8.2电导率仪 8.2.1酸雨观测应使用JG3762007中规定的1.0级的电导率仪测量降水样品电导率,其测量范围 20000 0sem',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0C一40c) 为0Sscm~ 8.2.2电导电极应使用GB/T268002011中规定的电导池常数为0.1、l.0的电导电极 8.2.3测量电导率范围为10Scm-!~5004Scm-的降水样品时,应该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测量误差;优于士1%FS: aa b 重复性误差;优于士0.5%; 响应时间:不大于60 c S 8.3检定和校准 8.3.1检定 pH计和电导率仪应定期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予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定 8.3.2pH测量电极校准 每年应至少一次通过比对测量等方式检测pH测量电极的响应特性
GB/T19117一2017 8.3.3电导电极校准 每年应至少一次采用标准试剂溶液对电导电极的电导池常数进行校准 8.4安装和使用 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装在酸雨观测实验室内固定位置; a b 使用仪器要登记 c 使用后应及时擦拭(清洗)并复原 d 不得随意拆卸、改装仪器,不得挪作它用 降水样品的采集和测量准备 9.1降水采样日界 每天的08时为酸雨观测的降水采样日界,当日08时至次日08时为一个降水采样日 9.2降水采样要求 9.2.1在 -份降 一个降水采样日内,无论降水是否有间歇及间歇长短,降水量达到1.0mm时应采集一 水样品 9.2.2 -个降水采样日内,只有一次连续降水过程,采样一次,采集一份降水样品 9.2.3 -个降水采样日内,有数次降水过程,应使用同一个降水采样容器进行多次采样,合并为一份降 水样品 9.3降水采集步骤 9.3.1降水采样容器的准备 降水采样容器的准备工作应在酸雨观测实验室内进行 9.3.1.1 g.3.1.2用采样桶采样时,先用纯水荡洗采样桶两次,倒净残留的纯水,再用少量纯水清洗桶盖,盖好桶 盖备用 9.3.1.3用采样袋(加采样桶)采样时,将采样袋完全贴附于洗净备用的采样桶内,排除采样袋和采样桶 之间的空气,采样袋的上沿应翻出5cm,并用洁净绳索在桶外侧将其固定,盖好桶盖备用 9.3.1.4在准备降水采样容器的操作中,操作者应戴一次性聚乙烯薄膜手套,不得用手和其他物品接触 采样容器的内表面 9.3.2安放降水采样容器 9.3.2.1人工采样时,应在每次降水开始时刻,将备好的采样容器安放在采样架上,打开盖子开始采样 不得在没有降水时或在降水前打开盖子等待采样 9.3.2.2使用自动降水采样设备采样时,应在日界开始时刻安放降水采样容器 观渊人员安放降水采样容器时,应从下风向或侧风向接近降水采样设备 安放好降水采样容 9.3.2.3 器后,应将取下的桶盖放在洁净的聚乙烯塑料袋内,带回观测实验室内保存,防止污染,以备收取采样容 器时使用 9.3.3收取降水采样容器 9.3.3.1人工采样时,应在降水结束后(或降水发生间歇时),及时收取采样容器 日界结束时刻应及时
GB/T19117一2017 收取降水采样容器 9.3.3.2使用自动降水采样装置设备采样时,应在日界结束时刻收取降水采样容器 9.3.3.3观测人员收取降水采样容器时,应从下风向或侧风向接近降水采样设备,先将桶盖盖好,将降 水样品连同采样容器带回实验室 g.4降水采样记录 每次安放、收取采样容器时,应在酸雨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C)上记录安放和收取时间 9.5降水样品的测量准备 为避免降水样品的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测量前应将降水样品放置一定的时间使其与 室温趋于一致,等候时间不宜超过2h 固态降水样品则应在常温下使其自然融化 样品融化或温度 平衡过程中,采样容器应加盖,避免沾污 应在采集降水样品后4h内,完成测量准备工作 9.6降水样品的测量顺序 正常情况下,应将降水样品分成2份,分别测量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 若降水样品量较少,只 能使用同一份降水样品测量时,先测电导率,后测pH值 降水样品少于30mL,确实无法完成测量时, 可以弃去,但是应在酸雨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C)中注明 9.7降水样品的贮存和运送 9.7.1需要贮存和运送降水样品时,应将未测量的降水样品装人清洗过的聚乙烯瓶中,密封瓶盖后,在 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日期、时段和降水量等 g.7.2降水样品应保存在410C冰箱内 长期(2周以上)贮存时,应先用干净的滤膜(孔径 0.45m)过滤后再贮存,最长贮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9.7.3降水样品应放在温度不超过10C保温箱中运送,在2周内送达 10降水样品的测量 0.1降水样品pH值的测量 10.1.1pH计的开机预热 测量样品前,应接通pH计电源,预热半小时以上 使用温度表或测温传感器(测量准确度为士0.5C)测量降水样品和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两者温度 差不应大于2C 10.1.2pl计的校准 每次测量降水样品前,使用中性标准缓冲溶液和酸性(或碱性)标准缓冲溶液进行2点校准 10.1.3测量 将pH计调至测量状态 用少量纯水冲洗电极,再使用少量降水样品对电极进行原液洗涤 取约30ml降水样品于50ml.烧杯内,将pH计测量电极的测量端插人样品液面以下、烧杯中央 轻轻晃动烧杯后稍作静置,再读取稳定的pH值读数,如此重复测量3次
GB/T19117一2017 0.1.4数据记录 在酸雨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C)上记录pH值的测量读数,并计算和记录平均pH值,小数点后保 留两位数字 10.2降水样品电导率的测量 10.2.1电导率仪的开机预热和检查 测量前接通电导率仪电源,预热半小时以上 检查仪器的电极常数设置是否正确 10.2.2测量 将电导率仪调至测量状态 用少量纯水冲洗电极,再使用少量降水样品对电极进行原液洗涤 取约30mL降水样品于50ml烧杯内,将测量电极测量端插人样品液面以下,烧杯中央,不得与烧 杯底部接触 轻轻晃动烧杯后稍作静置,再读取稳定的电导率读数,如此重复测量3次 10.2.3数据记录 在酸雨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C)上记录电导率的测量读数,并计算和记录其平均值 同时记录测 量时的样品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订正到25C时的电导率值,订正方法参见附录C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观测站的酸雨观测值班制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操作)和管理制度、酸雨观测资料和 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观测工作质量检查制度 11.2观测数据的校验 参照附录D规定的方法,对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的测量结果进行校验 11.3制作测量质量控制图 酸雨观测站要制作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的测量质量控制图 测量质量控制图的制作和指标统 计方法参见附录E 11.4复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复测 -当某次观测的测量结果不能通过降水pH值-降水电导率的数据校验时; -当某次观测的电导率和pH值超出复测上下限时(参见附录E) 当某次观测的pH值大于9.00或小于3.00,或者电导率值大于10o0.0As.cm'时,应运送降水样 品到另一酸雨观测站或实验室)进行站外复测 复测结果视同原始观测记录,同样需要保存和归档 11.5考核 酸雨观测站应定期参加酸雨观测质量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样品的测量,并报告本站的考 10
GB/T19117一2017 核样品测量结果 酸雨观测质量考核的技术规定参见附录F 12 酸雨观测记录和酸雨观测资料 2.1酸雨观测记录簿 酸雨观测记录簿为原始酸雨观测记录 有降水现象发生,即应填写酸雨观测记录簿 酸雨观测记 录簿的格式和填写说明参见附录C 2.2日酸雨观测资料 根据酸雨观测记录簿的记录,按日编制日酸雨观测资料 当日无降水时,仍应编制日酸雨观测资 料 日酸雨观测资料的文件格式和编制说明参见附录G 12.3月酸雨观测资料 按月对日酸雨观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编制成月酸雨观测资料,定期归档 当月无降水时,仍应编 制月酸雨观测资料 月酸雨观测资料归档前应进行审核 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的格式和编制说明参见附录H 11
GB/T19117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观测环境报告书 格式 A.1 表A.1给出了酸雨观测环境报告书的格式 表A.1酸雨观测环境报告书 站名 区站号 填写日期 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 观测场土壤类型及其pH值 夏季 秋季 全年 冬 季 李 春 降水量/n mm 主导风向、风频/%、风速/(msl 次主导风向、风频/%、风速/ms-1 采样点周围50m环境示意图: 图示 0m10mm20m 12
GB/T19117一2017 表A.1续 方位(北为0" 5km以内 55 km~10knm10km~20km20km~50ktm 其他说明 周围 东(45"135") 土地 南(135°225 利用 西225"315" 状况 北(315"一45") 燃料种类 单位名称 直线距离 方位 污染物种类 排放量 和用量 污 谢 调 备注 填写 审核 站长 填写说明 A.2.1在第一年填写观测环境报告书时,应调查观测场的土壤类型,并实测土壤的pH值,以后各年如 无站点搬迁或站址场地改造,则可简略填写“无变化” 土壤pH值的测量方法是,在降水采样点“十”字 方位上的10m和20m处(共计8处),等量挖取地表5cm内的干燥(自然风干后的)表土100g(不能 挖取2年以内的回填土),均匀混合后,从中取出100区的土样,用300mL的纯水浸泡(并经常搅拌 2h,然后静置澄清 取澄清后的水样测量pH值 A.2.2主导、次主导风向和降水量统计栏目内,填写前3年的统计结果 季节划分标准是3月、4月、 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l月、2月为冬季 A.2.3 观测场周围50m范围,系指观渊场围栏向外延伸50m的范围 高大物体指高于10m的树木、 房屋、烟囱和塔杆等 如果与前一年情况相同,可简略填写“同上年” A.2.4土地利用状况按方位和距离填写,每栏最多填写3个主要特征(按照面积大小的顺序),如;城 13
GB/T19117一2017 区 、工业区、农业区牧区、森林、湖泊、沼泽,海洋,裸露地表(包括山地),沙漠等 如某一栏中相应的土 地利用状况特征及其顺序与前一年相同,可简略填写“同上年” 某些大规模工程的工地可以在备注栏 中注明 A.2.5污染源调查栏内填写20km以内化肥厂,农药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炼焦厂等大 型污染源和500m内的锅炉烟囱等污染源 栏目不足时,可增加附页 如果某一项污染源与前一年相 同,可在名称以外各栏目中简略填写“同上年” 14
GB/T19117一2017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标准缓冲溶液及配制方法 B.1种类 表B.1给出了标准缓冲溶液的种类、标准值、试剂名称和分子式、配制浓度和剂量 表B.1标准缓冲溶液 浓度 250ml溶液的配制剂量 种类 pH值(25.0c) 化学名称 分子式 mol1" 邻苯二甲酸氢娜 0.050 酸性标准缓冲溶液 4.008 KHCHO. 2.530 NaHPO 0.025 0,883 混合磷酸盐 中性标准缓冲溶液 6.865 KHP(O 0.025 0.847 四碉酸钠 NaBO1oH.O 0.950 碱性标准缓冲溶液 9,180 0.010 B.2配制步骤 B.2.1准备好配制标准缓冲溶液所需的化学试剂,其等级和标准应符合7.3的要求 包装破损或标识 不清者,不得使用 B.2.2准备好洗净待用的100mL(或250mL)烧杯和玻璃棒,250ml容量瓶,500mL试剂瓶、盛有纯 水的洗瓶、不锈钢剪刀、标签纸和滤纸等 B .2.3按照表B.1的配制剂量,将试剂倒人烧杯中 再向烧杯内加人约50mL60ml纯水,用玻璃 棒搅动直至试剂全部溶解,仔细地将溶液顺着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内 B 30 .2.4用20ml" nml纯水清洗烧杯,并将清洗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如此重复3次 B.2.5缓慢向容量瓶中加注纯水,当达到容量瓶的四分之三体积时,用手托住容量瓶瓶底,摇动3 4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继续加人纯水,液面接近刻度线约1 cem一2em时小心逐滴加人,直至溶液 的弯月面下凹点与刻线相切 观察时,容量瓶要放平,目光应平视 B.2.6盖上容量瓶盖,用一只手握住容量瓶颈,拇指按住瓶盖,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球体,双手摇动容 量瓶并上下倒置1015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B.2.7在配制完成的标准缓冲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标注标准缓冲溶液的名称,pH值、配制 时间和配制人员姓名 B.2.8在酸雨观测记录簿中,记录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人员姓名、日期、化学药品名称容量瓶体积等 原始数据 B.3 注意事项 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出现试剂、溶液洒出或液面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15
GB/T19117一201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酸雨观测记录簿 C.1格式 表C.1给出了酸雨观测记录簿的格式 表c.1酸雨观测记录簿格式 初测测量时间 日 分 时 年 日 观测日期 月 复测测量时间 时 分 采样记录 pH值 气象资料 电导率/(AScm-' 测量记录 安放时间收取时间 初测 复测 复测 风速 初测 14时 读数l 风向 读数2 风浊 20时 读数3 风向 均值 风速 02时 均值(25) 风向 降水样品测量温度/ 风浊 08时 风向 H计标准缓冲溶液(初测标准缓冲亲液(复测 校准记录 中性 降水时段 中性 酸(喊)性 酸(碱)性降水量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温度 天气 现象 pH值 备注 采样 初测 复测 校对 填写说明 C.2.1 观测日期 填写本次降水采样日界所对应的日期 只要当日出现降水,就要填写 16
GB/T19117一2017 C.2.2初测测量时间和复测测量时间 分别填写完成降水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初测或复测结束的时间日、时,分). C.2.3采样记录 C.2.3.1人工采样填写每次安放、收取采样桶的时间日,时,分) C.2.3.2 自动降水采样记录每次降水采样桶盖打开和关闭的时间日、时,分 C.2.4降水时段 C.2.4.1 人工采样填写第一次安放和最后一次收取采样桶的时间日、时、分) C.2.4.2自动降水采样记录第一次打开降水采样桶盖和最后一次关闭采样桶盖的时间(日、时,分 C.2.5测量记录 C.2.5.1在“pH值”栏下的“读数1、2.3”栏内顺序填写先后测量的3个pH值原始读数,在其后的“均 值”栏填写3个原始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例如5.45 如末位为零,也应补齐,如5.10. C.2.5.2在“电导率(Scm')”栏下的“读数1,2,3”栏内顺序填写先后测量的3个电导率原始读数, 在其后的“均值”栏填写3个原始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例如102.7,如末位为零,也应补齐 如75.0 C.2.5.3在“均值(25)”栏填写订正到25C时的电导率值,保留一位小数,如103.4,如末位为零,也 应补齐,如75.0 如果测量仪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并且在测量中已经进行了温度补偿(订正),则直接 计算原始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同时填写到“均值”栏和“均值(25C)”栏中 c.2.5.4如果在测量中未进行温度补偿(订正),则先计算3个原始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填写到“均值" 栏,再根据下面的公式将其订正到25C时的K值,并将其填写到“均值(25C)”栏 C.2.5.5将在温度下测得的电导率订正为25C的电导率 计算公式如下: Ks= C.1 1十0.022(t 25 式中: .cm-l); Ks -25C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sd N 温度!下测得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scm-'); -样品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2.5.6在“降水样品测量温度/”栏内填写测量降水样品电导率时的温度 C.2.6pl计校准记录 c.2.6.1“标准缓冲溶液(初测)”栏下填写采用中性标准缓冲溶液和酸性(或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 的测量温度和测量读数 C.2.6.2如果在对降水样品复测时再次对pH计进行了校准,则在“标准缓冲溶液(复测)”栏下填写采 用中性标准缓冲溶液和酸性(或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的测量温度和测量读数 C.2.7气象资料 C.2.7.1在“风向”和“风速”的栏内,填写采样日界内的l4时、20时,02时、08时的10min平均风向和 10min平均风速 风速的单位为mi”s-',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风向方位角(顺时针方向)记录,正北为 0" 风速小于0.2m '时,记为静风,用符号C表示 C.2.7.2在“降水量”栏内填写降水样品所对应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mm,保留一位小数 17
GB/T19117一2017 C.2.7.3在“天气现象”栏内填写降水起止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如;轻雾,沙尘暴,雾、毛毛雨,非阵 性的雨、非阵性的固体降水或混合降水、阵性降水等 C.2.8备注 填写酸雨观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 C.2.9采样,测量、校对 采样、测量(初测和复测、校对工作完成后,分别由采样人、测量人、校对人签字 18
GB/T19117一2017 附 录D 资料性附录 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测量数据的校验方法 D.1原理 降水中除含有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其他离子,依据水溶液中各离 子成分电导率的加和性质,可得下式 K>K什十Kom (D.1 式中 -降水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As em-); -l) Km 氢离子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4sc K 氢氧根离子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gscm-I 式(C.1)中K和Kow-可由式(D.2)和式(D.3)分别计算 lH KH=AH+×10 D.2 K xIon" oHH=AoHr D.3 式中: 氢离子的摩尔电导率,3.497×104scm*mol- AH 氢氧根离子的摩尔电导率,1.986×10scm*mol-" Aon 降水pH值,无量纲 pH D.2数据校验 将实测的降水电导率和降水pH值代人式(D.4),计算AK AK=K一A×10一Ao×1o (D.4 式中 K 实测降水电导率与氢离子电导率之差,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gSsem-l); 一\) 降水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AScm pH 降水pH值,无量纲 氢离子摩尔电导率.3.497xI0s"cm AHr ”mol; 氢氧根离子摩尔电导率,1.986×10'Sscm'mol" Aol 如AK>0,则测量数据通过校验;否则,为不通过 19
GB/T19117一2017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观测质量控制图 E.1制作要求 酸雨观测应按年度分别制作降水pH值观测质量控制图、降水电导率观测质量控制图 E.2站内复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根据本站前三年的pH值(或电导率)测量极值统计结果确定的站内复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系 统 计方法如下: 首先,每年年初统计上一年的观测极值,即统计上一年的5个(在年平均降水次数少于80次的 a 干旱地区,个数减为3个,下同)最高值和5个(3个)最低值 b 与前两年的极值统计结果一起确定前三年的统计极值 第5个高位值即为本年度站内复测上 限,第5个低位值即为本年度站内复测下限值 参见表E.1的示例 表E.1某酸雨观测站2000年度站内降水pH值复测的上下限 年份 前五位最高值 后五位最低值 1997 6.28,6.17,6.08,5.99,5.93 3.69,3.72,3.79,3.82,3,91 1998 6.39,6.31,6.20,6.09,6.03 3.54,3.63,3.90,3.91,3.96 1999 6.23,6.16,6.14,5.98,5.92 3.62,3.69,3,78,3,79,3.84 1997-1999 6.39,6.31,6.28,6.23,6.20 3.54,3.62,3.63,3.69,3.69 E.3站外复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降水pH值的站外复测上限值为9.00,下限值为3.00. 降水电导率的站外复测上限值为1o00.0scm-" E.4降水pH值观测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E.4.1降水pH值观测质量控制图的横坐标为观测(记录)的序数,纵坐标为pH值 E.4.2在降水pH值观测质量控制图上描绘降水pH值的站内复测上、下限和站外复测上、下限 E.4.3每次完成降水样品的pH值测量后,在图上点绘出测量值 E.5降水pH值观测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E.5.1降水电导率观测质量控制图的的横坐标为观测记录)的序数,纵坐标为电导率的对数 E.5.2在降水电导率观测质量控制图上描绘降水电导率的站内复测上、下限和站外复测上限 E.5.3每次完成降水样品的电导率测量后,在图上点绘出测量值 20
GB/T19117一2017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酸雨观测质量考核 F.1总则 酸雨观测质量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比对测量统一配发的考核样品,了解各酸雨观测站测量仪器的情 况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状态,保证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质量 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酸雨观测质量考核 F.2考核样品 考核样品的pH值应在3.50~7.50范围内,电导率不大于500.0Sem-1 根据参加考核站点的 数量制备多组考核样品,按照随机方式选取,每个酸雨观测站配发二个或以上考核样品,由观测站测量 其pH值和电导率 每组考核样品至少要配发30份 F.3考核的时间要求 考核样品发送到酸雨观测站后,应尽快测量,并书面报告测量结果 报告测量结果的日期与考核样 品发送日期相差不应超过30d F.4考核样品的标准值 考核样品的标准值为该组考核样品的全部有效(剔除异常值后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F.5考核结果 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差小于3倍标准偏差者为合格,超出3倍标准偏差者为不合格 21
GB/T19117一2017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日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 G.1 总则 日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是观测站完成当日酸雨观测后,根据观测记录簿内容编辑的观测数据文 件 日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 G.2文件名 G.2.1文件名及其结构 文件名由42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文件名及其结构为 Z_CAwN_L_Ii_yyyyMMddhhmmss_O_AR_FTM.txx G.2.2文件名说明 G.2.2.1“Z”为文件类别标识符 G.2.2.2“CAwN”为观测类别识别符 G.2.2.3“I”为指示码,表示后面的“Ii”"为区站号 G.2.2.4“Ii”为酸雨观测站区站号 G.2.2.5“yyyyMMddhhmmss”为文件生成的时间(世界协调时.UTC),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 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 G.2.2.6“O”和“AR”为文件内容识别符,表示酸雨观测 G.2.2.7“FTM”为是观测方式识别符,表示定时观测 G.2.2.8“.txt”为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文本文件 G.3文件结构 G.3.1文件的组成部分 日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由文件首部,文件体、尾部3个部分构成 G.3.2文件首部 G.3.2.1文件首部有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5组,每组参数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记录尾用 回车换行符“”结束 G.3.2.2文件首部的结构格式如下 IIiQQQQQLILLLLIHHHH,HHMGB/T19117一2017 G.3.3.2指示码为“M”,方式位为“0",以结尾 G.3.3.3观测数据记录由酸雨观测日期,降水开始、结束时间,酸雨观测样品对应的降水量,降水样品 测量时的温度,降水样品第1,2、3次pH值测量读数,降水样品的pH平均值,降水样品第1、2,3次电 导率测量读数,降水样品25C时的电导率平均值,降水采样日界内14、20,02,08时风向风速,降水期间 的天气现象和备注,共28组数据构成 每组数据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记录的后面加上 b 当日有降水但漏采样,则在第2条记录的观测日期组后,空一格,加上“NL”组,再加上结束符 “=” G.3.3.5文件体的结构格式如下 M0CR DD,G,G MMdlhhn D.D.G.G mmss G.g乐.RRRRRTT,TPPPPPaPaPaP,P 1g1g PPPPPPPKKKKKiKKKKKKKKKKiK,K,KK,KT,T,T,PPa PPPPPPPPPPP.PPPKaKKKKKKKKKKKKKKa K.K,KK,K.dddfffd,ndndf朗ffd.edledfafefedddfffwwwwww.ww BB,B,B,B GB/T19117一2017 DD为降水开始的日期,由2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a b) G,G为降水开始时间的时,由2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o" c g1g为降水开始时间的分,由2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G.4.2.3降水结束时间(D,D.G.G:gg),规定同DDG.G8 1g1g1 G.4.2.4酸雨观测样品对应的降水量(RRRRR),以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5位数字 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G.4.2.5初测时的降水样品温度(TTT),以C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3位数字组成 位数不足,高位补“o” 缺测时,录人“///"” 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1次pH值测量读数(PPPP),取两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4位数 G.4.2.6 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缺测时,录人“///” G.4.2.7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2次pHH值测量读数(PPPPe),规定同PPPPm见G.3.2.6) G.4.2.8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3次pH值测量读数(PPPP),规定同PPPP(见G.3.2.6). G.4.2.9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的pH平均值(PPPP),规定同PPPP(见G.3.2.6). G.4.2.10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1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n),以s 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小数点去掉,由4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缺测时,录人“///" . 4.2.11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2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规定同KKKK(见G.3.2.10) G.4.2.12初测时的降水样品第3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规定同KKKK(见G,3.2.10) G.4.2.13初测时的降水样品25C时的电导率平均值(KK,K,K,),规定同K,KKK(见G.3.2.10). G.4.2.14复测时的降水样品温度(T,T,T),以C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3位数字组成 位数不足,高位补“o” 缺测时,录人“ G.4.2.15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1次pH值测量读数(PPPPa),取两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4位 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缺测时,录人“//" G.4.2.16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2次pH值测量读数(PPPPa),规定同PPPP见G.3.2.15). G.4.2.17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3次pH值测量读数(P.PPPa),规定同PaPaPP见G.3.2.15). G.4.2.18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的plH平均值(PPPP),规定同PPPP(见G.3.2.15). G.4.2.19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1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以4s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小数点去掉,由4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缺测时,录人“/" G.4.2.20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2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规定同K,K,KK.见G.3.2.19) G.4.2.21复测时的降水样品第3次电导率测量读数(KK.KK),规定同KKKK(见G.3.2.19) G.4.2.22复测时的降水样品25C时的电导率平均值(K,K,KK.),规定同KKKK(见G.3.2.19) G.4.2.23降水采样日界内14时的10 min平均风向风速(dddfff),由6位字母和数字组成 按以下方式录人 a)ddd为风向,按英文缩写录人,位数不足3位时,高位用“P”补齐,风向缺测时录人“///” b)faf为风速,以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去掉,由3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 补“o”,缺测时录人“//" 降水采样日界内20时的10min平均风向风迷(dadnda呱m),规定同d,d;d,lm G.4.2.24 G.4.2.25降水采样日界内02时的10min平均风向风速(d,d,dff),规定同dddfff G.4.2.26降水采样日界内08时的10min平均风向风速(dddffm),规定同dddff G.4.2.27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组( wwwwww,wwi),由8位数字组成 wwi,ww,ww,ww分别 为降水期间出现的天气现象代码,按表G.l的编码录人 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少于4种,则以出现的天 气现象的编码录人前几位,后几位以“0”补足 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多于4个,按照天气现象持续时间 的长短顺序录人前4种的编码 24
GB/T19117一2017 表G.1天气现象编码表 编码 现象名称 编码 现象名称 编码 现象名称 编码 现象名称 轻雾 阵性雨夹雪 01 50 露 10 毛毛雨 83 15 56 02 85 大风 雨淞 阵雪 03 16 60 雨 87 俄 积雪 结冰 05 霉 31 沙尘暴 68 雨夹雪 89 冰雹 06 浮尘 42 雾 70 雪 00 无现象 48 07 扬沙 雾淞 80 阵雨 G.4.2.28酸雨观测备注(BBB,BBB,BB,),由4组数字组成 按以下方式录人 BB为复测指示码,按表G.2的编码录人; a BB为手动温度补偿功能使用指示码,测量电导率时使用该功能录人“1”,否则录人“0” b) B,B为样品延迟测量指示码,延迟时间不超过6h含6h)录人“0”,超过6h,每增加1h编码 c 增加1,最大为“9” BB为降水样品异常状况,由2位数字组成按表G.3的编码录人;当有多种污染现象同时出 d 现时,选取数值较大的两种编码录人 表G.2复测情况编码 复测结果与初测结果的差别 编码 复测内容 pH值 电导率 无 无 无 pH值 无 不大于0.05pH值单位 pH值 大于0,05pH值单位 无 无 不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 电导率 电导率 无 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 电导率和pH值 不大于0.05pH值单位 不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 电导率和pH值 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6 不大于0.05pH值单位 电导率和pH值 大于0,05pH值单位 不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 电导率和pH值 大于0.05pH值单位 大于两者平均值的15% 表G.3降水样品异常现象编码 样品异常现象 编码 无污染 轻微浑浊,无沉淀 浑浊或有絮状物,无沉淀 有土壤、沙砾等沉淀 有树叶等植物性杂物混人 有虫子、乌粪等生物性杂物混 其他污染物 25
GB/T19117一2017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月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 H.1总则 月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是观测站1个月内酸雨观测资料的集合,涵盖了酸雨观测记录簿的全部 内容 月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 H.2文件名 H.2.1文件名及其结构 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文件名及其结构为 SII-YYYYMM.txt H.2.2文件名说明 H.2.2.1“s”为文件类别标识符 H.2.2.2“IIi"为酸雨观测站区站号 H.2.2.3“YYYY”为资料年份 H.2.2.4“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 H2.2.5“.txt”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文本文件 H.3文件结构 H.3.1文件的组成部分 月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由文件首部、文件体和文件尾部3个部分构成 首部为1条记录,文件体 和文件尾部由若干条记录构成 H.3.2文件首部 H3.2.1文件首部为文件的第一个记录,由酸雨观测站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观测站类 别和夜间守班情况、采样方式、年份、月份,共8组数据组成,组间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 H.3.2.2文件首部的结构格式如下: IiQQQQQLLLILL H,HHH,HHSxx.Cx;xYYYYMM H.3.3文件体 H.3.3.1文件体由月统计数据段、日观测数据段和结束符构成 H.3.3.2月统计数据段和日观测数据段均由指示码、方式位及相应的数据记录构成 H.3.3.3月统计数据段由指示码、方式位和一条月统计数据记录组成,以“=”作为结 束符 H.3.3.4月统计数据记录由全月降水日数、酸雨观测日数、月总降水量、酸雨观测的月总降水量、月平 26
GB/T19117一2017 均pH值、月最大pH值、月最小pH值、酸雨频率、强酸雨频率、月平均K值共10组数据组成,组间用 一个半角空格分隔 H.3.3.5日观测数据段有指示码、方式位开头和若干条日观测数据记录构成 日观测数据记录的总数 与酸雨观测日数相同 H.3.3.6每条日观测数据记录由酸雨观测日期,降水开始、结束时间,酸雨观测样品对应的降水量,初 测时的降水样品温度,降水样品p!值的第1,2.3次初测读数,降水样品的初测pH平均值,降水样品 K值的第1,2,3次初测读数,降水样品25C时的初测K值平均值,复测时的降水样品温度,降水样品 pH值的第1、2、3次复测读数,降水样品的复测pH平均值,降水样品K值的第1、2、3次复测读数,降 水样品25时的复测K值平均值,本次降水采样日界内14、20,02,08时的风向和风速,降水期间的天 气现象,备注,共28组构成 组间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 H.3.3.7每条日观测数据记录以“”作结束符,全月最后一条日观测数据记录以 CR>”作结束符 当全月酸雨观测日数为零时,文件体的日观测数据记录部分仅用 LF>”表示 CR H.3.3.8文件体以“??????”作为结束符,表示文件体的结束 H3.3.9文件体的结构格式如下 M0 tnnrrrrraaaaaPppp D0 ” 文件尾部以“##井井##”作为结束符,表示月酸雨观测资料数据文件的 结束 H.3.4.2附加参数 附加参数数据段由12条记录组成,各条记录只有一组数据 H.3.4.3现用仪器 H.3.4.3.1现用仪器数据段最多由7个子段的记录组成,每个子段的记录分别为本月使用的pH计,电 27

了解酸雨观测规范GB/T19117-2017

酸雨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大气污染物。为了有效地控制酸雨的产生和影响,国家制定了酸雨观测规范GB/T19117系列标准。其中,GB/T19117-2017标准主要规定了酸雨观测的方法、设备和技术规范。

GB/T19117-2017标准的内容

GB/T19117-2017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酸雨观测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 酸雨观测的时间、地点和频率;
  • 酸雨观测设备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 酸雨样品采集、保管和运输的规定;
  • 酸雨样品分析的方法和要求;
  • 酸雨观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

通过GB/T19117-2017标准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对酸雨的产生和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GB/T19117-2017标准的意义

实施GB/T19117-2017标准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酸雨的分布、组成和特征,为酸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而言,也有助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结论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GB/T19117-2017标准的实施,为酸雨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酸雨污染。

酸雨观测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酸雨观测规范类似的标准

酸雨观测规范

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的编号:GB/T18916.8-2017。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共有6页,发布于2017-12-01
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氮元素分析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氮元素分析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氮元素分析方法的编号:GB/T19143-2017。岩石有机质中碳、氢、氧、氮元素分析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