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16-2003

信封

Envelop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封的编号:GB/T1416-2003。信封共有12页,发布于2004-06-012004-06-01实施,代替GB/T1416-199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8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40
  • 实施日期2004-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620.93KB

信封


国家标准 GB/T14162003 代GB/T 14161993 信 封 Envelopes 2003-11-19发布 2004-06-01实施 出,旋金贴是 发布国家标准
GB/T1416一200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品种、规格 技术要求 .!式样 .2信封用纸 .3印刷要求 5 4 糊制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样本单位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包装、标志、贮存 8.1包装 标志 8.2 8.3贮存
GB/T1416一2003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416一1993《信封》 本标准与GB/T1416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信封品种,规格; 修改了信封用纸的技术要求; 规定了邮政编码颜色,航空标志底色的色标; 扩大了美术图案区域 -增加了寄信单位的信息及“贴邮票处”,“航空”标志的英文对照词 完善了试验方法; -补充了国际信封封舌内的指导性文字内容 本标准的第4章非等效选用Is0269一1985(E)第5章的尺寸,替代了原标准中信封的品种规格 其主要差异在于;本标准国内信封采用了IsO269一1985(E)第5章中的B6,DL,C5,C4命名和尺寸;国 际信封采用了IsO269一1985(E)第5章中的C6,DL,C5,C4命名和尺寸 原标准中6号信封的规格和 尺寸仍保留,命名更改为ZL 本标准由国家邮政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邮政局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请高镇海,蒋辰 本标准1978年首次发布,1987年第一次修订,1993年第二次修订
GB/T1416一2003 封 信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封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贮存等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国际邮政通信使用的信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适 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QB/T2234信封用纸 信封检测方法 YD/T77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内信封domesticenvelopes 用于国内寄递函件的信封 3.2 国际信封internationalenvelopes 用于寄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函件的信封 封舌sealinglap 信封上预留的、用于封口的部分 3.4 起墙fodedroot-edge 在信封两侧及底边增大的折叠部分 品种、规格 信封的品种,规格见表1
GB/T1416一2003 表1信封的品种、规格 单位为毫米 格 规 种 公差 注 品 长L 宽B B6 176 125 DL 220 110 ZL 230 120 国内信封 229 162 C5 C5、C4信封可有起墙 C4 324 229 士1.5 和无起墙两种 起墙 C6 162 1l4 厚不大于20mm DL 220 110 国际信封 C5 229 162 C4 324 229 注:230mm×120mm规格的信封一般适用于自动封装的商业信函和特种专用信封用 技术要求 5.1式样 信封一律采用横式 国内信封的封舌应在正面的右边或上边 国际信封的封舌应在正面的上边 5.2信封用纸 5.2.1信封用纸的技术要求 信封用纸的技术要求应符合QB/T2234的规定,见表2、表3 表中色纸颜色可按合同确定,但反 射率不得低于38.0% 5.2.2国内信封 5.2.2.1B6、,DL、ZL 号信封应选用不低于80g/m”的B等信封用纸I、I型 5.2.2.2c5.c4号信封应选用不低于100g/m的B等信封用纸I、】型 5.2.3国际信封 国际信封应选用不低于100g/n的A等信封用纸I 、I型 5.3印刷要求 5.3.1国内信封 表2I型(白色信封用纸)技术指标 规 定 单 位 指标名称 A等 B等 抗张指数 横向 不小于 Nm/g 26,5 22.5 19.6 40 平滑度 正面 不小于 30 30 不小于 10 耐折度 横向 次 20 施胶度 不小于 mm 0.75 % 不透明度 不小于 88.0 印刷表面强度 正面 不小于 m/s 1.50 1.00 0.80 亮度白度 不小于 % 75.0 70.0 65.0 尘埃度 不多于 0.3mm*~1.5mnm 56 40 80 个/m 其中;l.0mm~1.5mm的黑色 16 >1.5tmm 不许有 不许有 不许有 交货水分 6.010.0
GB/T1416一2003 表3I型(牛皮信封用纸)技术指标 定 规 单 位 指标名称 A等 B等 等 3.75 2.25 耐破指数 不小于 2.00 RPm 25 平滑度 正面 不小于 50 30 施胶度 0.75 不小于 mm 绿光反射率 不小于 38.0 印刷表面强度 正面 不小于 1.50 1.00 0.80 m/s % 亮度白度 不小于 75.0 70.0 65.0 尘埃度 不多于 的黑色 16 其中;l,0mm1.5m 个/m >1.5mm 不许有 不多于4 不许有 交货水分 6,0~10.0 5.3.1.1信封正面左上角的收信人邮政编码框格颜色应为金红色,色标为PANTONE1795C 在绿光 下对底色的对比度应大于58%.在红光下对底色的对比度应小于32% 其框格位置及尺寸见图1、 图2 5.3.1.2信封正面左上角应距左边90mm,距上边26mm的范围内为机器阅读扫描区,除红框外, 不 得印任何图案和文字 5.3.1.3信封正面右下角应印有“邮政编码”字样,字体应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其位置见图1,图2. 5.3.1.4信封正面右上角应印有贴邮票的框格,框格内应印“贴邮票处”四个字,字体应采用宋体,字号 为小四号 其位置见图1图2 5.3.1.5信封背面的右下角,应印有印制单位、数量、出厂日期、监制单位和监制证号等内容 也可印 上印制单位的电话号码 字体应采用宋体,字号为五号以下,其位置见图3 mm以 5.3.1.6凡需在信封上印寄信单位名称和地址的可同时印企业标识,其位置必须在离底边20 上靠右边的位置 mm160mm. 5.3.1.7离右边55 ,离底边20mm以下的区域为条码打印区,此区应保持空白 5.3.1.8信封的任何地方不得印广告 国内信封B6,DLZL的正面可印有书写线,其位置应符合图1要求 信封上可印美术图案其位置在信封正面离上边26mm以下的左边区域.占用面积不得超 10 过正面面积的18% 超出美术图案区的区域应保持信封用纸原色 信封的框格、文字等印刷应完整、准确 墨色应均匀清晰,无缺笔断线 国际信封 信封正面右上角应印有贴邮票的框格,框格内应印“贴邮票处”(包括英文对照词)字样,字体 5.3.2. 应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航空信封还应印有蓝底白字的“航空”(包括英文对照词)标志,蓝底色标为 P?ANTONE286 其位置见图4,图5 5.3.2.2信封背面的封舌内应印有指导性文字,其内容见图6 5.3.2. 信封背面的右下角,应印有印制单位、数量、出厂日期、监制单位和监制证号等内容 也可印 3 上印制单位的电话号码 字体应采用宋体,字号为五号以下 其位置见图6. 糊制要求 5. 5. .41糊制后的信封应方正,无倾斜 5.4.2信封糊制处应粘合牢固、无粘合剂外溢沾污的痕迹
GB/T1416一2003 单位为毫米 7士0.2 5x1.5士0.2 4x0.7土0. 6格均匀分布 则 邮 品 12士2 处 20” 20 50 美术图案区 邮政编码 条码区 1520 20 55 l60 图1国内信封B6,DL、ZL号正面示意图
GB/T1416一2003 单位为毫米 贴 邮 票 25士2 处 2% 20 美术图案区 邮政编码 条码区 70 2025 图2国内信封C5,c4号正面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印制单位、数量、 出厂日期、监制 2 单位和监制证号 图3国内信封反面示意图
GB/T1416一2003 单位为毫米 贴 邮 票 处 Postagestamparea 40 图4国际普通信封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贴 邮 票 处 ostagestamparea 4 U 38 航 空 Byair 图5国际航空信封示意图
GB/T1416一2003 单位为毫米 1 寄信人地址写在信封正面的左上角或信封反面的上半部 国名和地名若 使用的是英文或法文以外的文字,需增加中文译名应使用大写字母书写 2. 收信人姓名和地址写在信封正面的右下角 应用英文、法文或寄达国通晓文字书写 邮票应粘贴在信封右上角,如粘贴多枚邮票可将全部邮郎票粘贴在信封反面 印制单位、数量、 20 出厂日期、监制 单位和监制证号 图6国际信封反面示意图 试验方法 试验按QB/T2234一1996标准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查 6.25.1、5.3,5.4按YD/T775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 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信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样本单位 以交货数量为一批.样本单位为枚 7.3出厂检验 7.3.1信封出厂交货时应按GB/T2828.1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出厂检验 7.3.2信封检查水平、样本大小、合格质量水平(AQL)及判定数组见表4 收信人邮政编码框格的合 格质量水平(AQL)为4.0,其余为6.5
GB/T1416一2003 表4出厂检验抽样方案表 合格质量水平(AQL) 特殊检查水平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字码 样本大小 4.0 6.5 A R S3 Re Ac 15128o D D 281500 5011200 13 l20l3200 320110000 F 20 1000135000 35001150000 32 150001500000 >500001 H H 50 7.3.35.2不作交货检验项目,若信封用纸有争议时,应按表5的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周期为一年,但在下列任一情况下也应作型式检验 4 表5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 检查水平S4 不合格分类 B类不合格品 C类不合格品 批量(捆 样本大小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QL=4.0 AQL=6,5 R Re Ae Ac 耐破指数 定量 不透明度 抗张指数 26一90o 耐折度 平滑度 5(10 绿光反射率 施胶度 尘埃度 8 C 亮度(白度》 91500 8(16) 交货水分 外观质量 13 50l1200 印刷表面强度 13(26 试制定型鉴定; a b)正常生产中,每累积产量达100万枚时 正式生产后材料或工艺变更时 c 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 e 质量监督部门要求作型式检验时 7.4.2信封应采用GB/T2829中判别水平的二次抽样方案对当前生产的并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进行型式检验 7.4.3信封检查项目、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及判定数组(A、,R、A,R)见表6
GB/T1416一2003 表6型式检验抽样方案表 不合格质量水平及 样本单位 检查项目 判别水平 条目 判定数组 RQL=8 第一样本25 式样 5.1 A R 信封用纸 5.2 印刷要求 5.3 A R 5.4 糊制要求 第二样本25 7.4.4判定规则 在第一样本中,若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格判定数(A),则型式检验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 大于或等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R),则型式检验不合格 在第一样本中,若不合格品数大于第一合格判定数(A,小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R),则抽第二样 本进行检查 在第一和第二样本中,若不合格品数的总和小于或等于第二合格判定数A),则型式检 验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的总和大于或等于第二不合格判定数(R),则型式检验不合格 包装、标志、贮存 8.1包装 按订货合同的要求进行包装 8.2标志 在信封的包装内应附产品合格证书 包装上应标有以下内容 a)产品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规格; 数量、重量、体积; c d 出厂日期; 印制单位; e 防潮湿标志 8.3贮存 信封应保持平整,贮存在通风干燥处,并有防潮湿和防有害物质浸蚀的措施,避免信封发生质变,影 响使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的编号:GB/T19391-2003。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共有32页,发布于2004-06-01
圆锥量规公差与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圆锥量规公差与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圆锥量规公差与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1852-2003。圆锥量规公差与技术条件共有9页,发布于2004-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信封

透明窗口信封

快递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