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296-2008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Aircoolingandairheatingcoil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的编号:GB/T14296-2008。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共有10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T14296-199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120
  • 实施日期200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632.88KB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国家标准 GB/T14296一2008 代替GB/T142961993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Aircoolingandairheatingeoils 2008-11-04发布 2009-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4296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标记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B/T14296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4296一1993《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本标准与GB/T14296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增加了乙二醇溶液; -引用标准删除了GB/T2828和GB/T2829,合并GB/T9119.6,GB/T9119.7、GB/T9119.8 为新颁标准GB/T9119 修订了相似空气换热器定义; 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实验参数范围表,额定值增加了对乙二醇溶液、不同热水温度的要求; 修订了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淮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新见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无锡约克亚太研 发中心、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风神空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吉荣空调设备公司、大 连冰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欧错空 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五牛科技有限公司、余姚捷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北空空调器有限公司等 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阳、王智超、钱荣华、王青平、王利、张维加、姚如生、潘展华、路辉、耿凯、王琅、 李健、张京斐、彭建华、邱明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版本为 -GB/T142961993
GB/T14296一2008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简称空气换热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乙二醇溶液、蒸汽为介质,用于冷却或加热强制流动的空气换热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47管道元件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 GB/T1804 一般公差合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陛尺寸的公差 GB/T1958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7306.1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306.2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9119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JG/T21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168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空气冷却器aircooler 用冷水、乙二醇溶液间接等湿和减湿冷却空气的表面式热交换设备 3.2 空气加热器airheater 用蒸汽、热水、乙二醇溶液间接加热空气的表面式热交换设备 3.3 额定供冷量ratedlcoolimgeapaeity 空气冷却器在额定试验工况下的总除热量,即空气显热量和潜热量之和,单位为w或kw 额定供热量ratedheatingcapaeity 气换热器在额定试验工况下的总显热加热量,单位为w或kw. 签 3.5 ratedairflowresistance 额定空气阻力 空气换热器在额定试验工况下,空气流过空气换热器的压力损失称为额定空气阻力,单位为Pa 3.6 额定液体阻力ratedliquidresistance 空气换热器在额定试验工况下,水或乙二醉溶液经过空气换热器的压力损失称为额定液体阻力,单 位为kPa
GB/T14296一2008 3.7 相似空气换热器homologouscoil 在空气换热器规格较大、无法进行实型试验时,为获得其热工及阻力性能制作的空气换热器小样称 为相似空气换热器 3.8 标准空气状态Standardair 指温度20C,相对湿度65%、大气压力101.3kPa、密度1.2kg/m的空气状态 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空气换热器的分类见表1 表1分类表 分类项目 分类代号 空气冷却器 I R) 换热器用途 空气加热器 空气冷却,加热两用空气换热器 (S 套片式 T) 绕片式 换热管型式 轧片式 镶嵌片式 Q) 烬片式 H) 钢管 G 铜管 T 基管材料 铝管 L 复合管 (FHD G 钢片 肋片材料 铜片 (T 铝片 L 4.2标记 这气换热器面积(×0.1m) 空 空 气换热器高(×100mm) 空气换热器长(×100 mm 空气换热器排数 依次为空气换热器用途,换热管型式,基管材料、 肋片材料代号 标记示例: LrL410x5513表示空气冷却器、套片管、铜管套铝片.!排、长为100mm,高为500mm.换热面积为 51.3m
GB/T14296一2008 要求 5.1外观 5.1.1空气换热器肋片与基管应接触紧密 气换热器所用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55 .1.2 空 1.3 5. 空 气换热器内外表面应清洁无油迹 5.1.4空气换热器肋片应整齐、片距均匀,无卷边、裂纹毛刺等 不应有明显的碰撞损坏 5.1.5 空气换热器肋片冲孔的翻边应无开裂 5.1.6焊缝应牢固、光滑,无过烧、裂纹、气孔等缺陷 5.1.7空气换热器的弯头应无明显皱折和变形 5.1.8换热管经热法浸镀后,其镀层应均匀光滑 5.2尺寸 空气换热器的长、高和排深尺寸(见图1)的公差等级不得低于GBy/T1804中等m级的规定 5.2.1 s 4-A -换热器长度 H -换热器高; 换热器排深; 端面胁片距相邻端板的间隙; 肋片距上(下)护板间隙 图1空气换热器尺寸示意图 5.2.2法兰内框两对角线之间尺寸之差,见表2 表2对角线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对角线尺寸 允许误差 1000 士3 1000 士4 5.2.3空气换热器直线度为10002. 5.2.4空气换热器外框法兰平面度,见表3 表3外框法兰平面度 单位为毫米 空气换热器长度 平面度 1000 >l000
GB/T14296一2008 5.2.5空气换热器在100个片距长度上片距总和的偏差应满足表4规定 表4胁片间距允许偏差 换热管型式 肋片间距允许偏差 绕片式、镶嵌片式、媒片式 4% 2% 套片式、轧片式 5.2.6如图1所示,端部胁片距相邻端板间隙(@)应小于等于两倍肋片间距,胁片距上(下)护板间隙 .)应小于等于31 mm 5.3管接头互换性 5.3.1空气换热器管接头的公称通径应符合GB/T1047的规定 空气换热器管接头螺纹应符合GB/T7306.1和7306.2的规定 空气换热器管接头用法兰应符合GB/T9119的规定 5 耐压和密封性 气换热器的耐压与密封性按6.4试验时,空气换热器应无渗漏,无超过设计允许的残余变形 5.5热工及阻力特性 空 这气换热器按6.5试验时,其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实测额定供冷(热)量应大于或等于额定值的95%; 5.5.2实测额定空气阻力应小于或等于额定值的l10%或“额定值+5Pa”,取其大者; 5.5.3实测额定液体阻力应小于或等于额定值的110%或“额定值+3kPa”,取其大者 试验方法 外观 应按5.l的要求,逐项目测 6.2尺寸 应按5.2的要求,长度尺寸采用最小分度不大于1 的长度量具,直线度和平面度依据 mm GB/T1958规定的方法逐项进行测量 3 6. 管接头互换性 应按5.3的要求,用标准螺纹量规检查接头螺纹,依据GB/T9119的要求,进行管接头法兰的 检查 耐压及密封性 6.4.1 气换热器耐压及密封性检查用液压试验方法或气压试验方法 6.4 2 液压试验方法 将放置在试验台上的空气换热器充人液压介质,同时排尽空气换热器内空气,升压至试验压力,保 持压力,检查泄漏及耐压情况 试验后排尽介质,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6.4.3气压试验方法 封堵被试空气换热器一端,从另一端接人气压介质,将整个空气换热器浸泡在水中,升压至试验压 力,保持压力,检查泄漏及耐压情况 6.4.4试验压力和保持压力的时间规定 用液压方法做耐压及密封性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持至少3min; a b 用气压方法做耐压及密封性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倍,保持压力至少1 min 6.4.5空气换热器在耐压及密封性试验时,压力表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5级,且定期计量检验合格,其 压力表量程应是试验压力的1.5倍一2.5倍 6.4.6耐压及密封性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返修后必须重新进行该项试验
GB/T14296一2008 6.5热工及阻力特性 6.5.1空气换热器热工及阻力特性试验应按JG;/T21的规定进行 6.5.2 当空气换热器规格较大无法通过实型试验获得其热工及阻力性能时,可采用相似空气换热器进 行测试,相似换热器迎风面积范围为0.19m~0.93m,结构满足下列要求 a)基管的材料、直径、壁厚、排数、排列方式、间距、内部结构相同 b) 肋片的材料、形状、厚度、肋片间距相同; c空气换热器断面长高比例相等; d)空气换热器管行程布置保证管内液体流速相同 制造工艺相同 e 6.5.3试验参数范围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试验项目与参数范围 空气冷却器 空气加热器 项目 低温乙二醉 热乙二醉 冷水 蒸汽 热水 参数 溶液 溶液 标准空气状态面风速 m/s 18 空气人口干球温度/C 18~38 1838 -18一38 1838 -2938 气人口湿球温度/c 愁 16一30 1630 管内流体流速/m/s) 0.3~2.4 0.3~1.8 0.1~2.4 0.l1.8 流体人口温度/c 1832 45121 1893 盘管人口蒸汽压力/kPa 141723 盘管人口燕汽最大过热度/c 28 质量浓度/% 1060 1060 翅面最低温度/C >0,0 >0,0 >0.0 >0.0 乙二醇溶液 乙二醇溶液 管壁面最低温度/c 0.0 0.0 0.0 凝固点 凝固点 6.5.4进行热工及阻力特性测试时,在测试范围内的每种变化参数的取值不得少于四个,且尽可能按 对数等分 6.5.5进行空气冷却器试验时,按照6.5.4要求,需有翅片表面干燥和冷却去湿两种条件的试验 6.5.6额定值检查应在表6的额定工况下进行 表6额定工况参数 空气冷却器 空气加热器 低温热水 高温热水 蒸汽 参数 换热介质 回风 新风 回风 回风 新风 回风 新风 新风 回风 I 27 15 15 15 人口干球温度/C 35 21 空气 人口湿球温度/C 19.5 28 2.5 2.5 2.5 2.5 人口面风速/(r m/s 2.5 4.0 4.0 4.0
GB/T14296一2008 表6(续 空气冷却器 空气加热器 低温热水 高温热水 蒸汽 换热介质 参数 回风 新风 回风 回风 新风 回风 新风 回风 新风 I 人口温度/c 60 60 60 90 90 出口温度/C 12 12 50 50 50 冷热水 水流速/(m/s 1.0 1.0 人口饱和蒸汽压 蒸汽 0,2 力/MPa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及项目 7. .1.1空气换热器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两种类型 7.1.2检验项目按表7规定 7.2出厂检验 7.2.1每台空气换热器应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2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7规定项进行 型式检验 7.3. 装置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定型鉴定时 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变更且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 7.3.1.3转厂生产时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7.3.1.5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抽查提出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7规定项进行 7.3.3型式检验的数量: 抽取代表实型空气换热器的每种相似空气换热器一台,进行型式检验 7.4检验判定原则 7.4.1按额定值或技术文件中技术参数作为合格判定值 7.4.2按表7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l项不合格,则判不合格 表7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外观 5.1 6.1 尺寸 5.2 6.2 管接头互换性 5.3 6.3 耐压及密封性 5,4 5.5 热工及阻力性能 6.5
GB/T14296一200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空气换热器标志应固定在明显位置,其内容包括 a) 产品标记及名称 D 设计工作压力、额定供冷(热)量、阻力 c)产品编号 d 制造日期 e)制造厂名称 8.2 包装 8.2.1空气换热器管接头应有防止锈蚀,磕碰和杂物进人的保护措施 8.2.2根据空气换热器的储运条件,应采用牢固的包装型式并保证肋片不受碰撞、损坏 8.2.3 包装箱应有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 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公式、曲线或图表表示的热工及阻力特性,额定供冷 b 热)量,额定空气阻力,额定液体阻力.); 装箱单 e 每个包装箱上应有清晰不易脱落的装箱标志,其内容包括 8.2.4 a)产品标记、名称 b) 产品净重、毛重;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 c) d 共箱,第箱 8.3运输和贮存 8.3.1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产品不应受碰撞,挤压和雨雪淋袭 8.3.2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或遮蓬内,并防止产品碰撞受损及受腐蚀气体的侵蚀

组合式空调机组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编号:GB/T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共有33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
果酱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果酱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果酱的编号:GB/T22474-2008。果酱共有7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