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804-2019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

Specificationsforwinterwheatgrowthmonitor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的编号:GB/T37804-2019。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共有7页,发布于2020-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20-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488.39KB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


国家标准 GB/T37804一2019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 Speeifieationsforwinterwheatgrowthmonitoring 2019-08-30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804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标准化研究院、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科 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恩、许世卫、李哲敏,杨丽、王志敏、戴其根、李干琼、李磊、叶彩华杨晓光、 高利伟、张华、庄家煜、僧珊珊、赵俊哗、方保停、李艳、王群、尹钧、王东杰、张超、于海鹏、周涵、李慧媛
GB/37804一2019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点选取、监测项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监测分析、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管理决策为目的的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95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15796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15797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20524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H717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 NY/T61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613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纹稍报调查规池 NY/T614 NY/T616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782农田土壤峭情监测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苗情长势growthconditions 作物生长期间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等信息,通常情况下也包括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田间 小气候、生产管理过程,灾害发生情况等 3.2 生育时期growthstage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器官形成顺序和生长发育特性,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几 个时期 注,小麦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嘴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 期、乳熟期灌浆期、成熟期等12个时期 监测点选取 4.1监测地块 4.1.1应选择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小麦品种,苗情长势等有代表性的地块
GB/T37804一2019 4.1.2观测地块应距离树林,建筑物,道路,水面20m以上 4.1.3小麦种植面积一般不少于0.lhm 4.1.4应记录监测地块的地形、地势、面积、土壤类型和经纬度 4.2监测点 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固定标记 S 监测项目和方法 5.1生长环境 5.1.1土壤条件 5.1.1.1土壤摘情监测 在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监测,监测方法按NY/T1782执行 5.1.1.2土壤养分监测 在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监测地面10cm,20cm 土层的N,P,K 和有机质含量 测定方法分别按H]717、NY/T1121.7、NY/T889和NY/T1121.6执行 5.1.1.3土壤温度监测 在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监测地面10cem、20em处土层的温度 5.1.2麦田小气候 应采用自动监测设备在全生育时期持续监测,指标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量、蒸发量,日照时数、 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风向等,设备安装和监测方法按GB/T20524执行 5.2生产管理过程 记录田间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时间和方法 具体监测项目和指标如表1所示 表1生产管理过程监测指标和内容 序号 监测指标 主要内容 前茬作物 前茬作物的种类、产量 基础地力 土壤类型,养分含量 整地 土地翻耕方式,翻耕深度、整地日期 播种 播种日期播种深度、播种方式.播种量和小麦品种 施肥 施肥时间、施肥方式、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灌排水 灌溉时间、灌溉方式及灌水量,排水时间和方式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时间、措施,施用的药剂品种,浓度、用法及用量 5.3生育时期 监测冬小麦各生育期主要特征出现的时间,主要判定指标如表2所示
GB/37804一2019 表2冬小麦生育时期和判定指标 序号 判定指标 生育时期 播种期 完成小麦田间播种 出苗期 监测点有50%以上的植株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 2cm一3cm 三叶期 监测点有50%以上的植株第3片真叶伸出2e cm 分期 监测点有50%以上的植株第一分柴露出叶鞘2cmm 越冬期 冬前连续5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麦苗停止生长 返青期 监测点50%以上的植株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心叶长出1cm一2cm 监测点50%以上的植株由侧匈转为直立生长,基部节间开始伸长0.2cm~0.,5cm 起身期 拔节期 监测点50%以上单茎的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em一2em 孕穗期 监测点50%以上的旗叶抽出叶椭并完全展开, ,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10 抽穗期 监测点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 1 开花期 监测点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药外露 12 乳熟期 开花后10d左右,籽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 13 成熟期 茎、叶、穗发黄,胚乳呈蜡质状,籽粒开始变硬,基本达到该品种固有色泽 5.4小麦长势 5.4.1监测指标与方法 冬小麦长势监测指标包括基本苗数,缺苗率、总茎嶙数等11项,监测方法和表示方式如表3所示 表3冬小麦长势监测方法和表示方式 序号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表示方式 计数0.5m面积内小麦苗数折算方法为总苗数×2 基本苗数 单位为万株/667 m ×667一10000 测量3行,每行3m内的缺苗(5cm以上无苗,断垄 缺苗率 连续10cm以上无苗)累计长度,折算方法为缺苗断用百分比(%)表示 垄总长一9 计数0.5m”面积内小麦主茎和分数的总和,折算方 总茎嘱数 单位为万茎(乘/667m 法为总茎孽数×2×667一1000o 计数0.5m面积内小麦主茎和4片叶以上包括心 叶)有效的总和,折算方法为总茎数×2×667十单位为万茎/667nm 总茎数 l0000 挖取10株(茎)小麦根系样本,计数>0.5cm的次生 单株次生根 单位为条/株 根的总条数,折算方法为总次生根条数一10 取10株(茎)小麦的全部绿色叶片,测量面积和占地 叶面积指数 用叶面积与占地面积的商表示 面积,折算方法为叶面积一占地面积
GB/T37804一2019 表3(续 序号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表示方式 取10株(茎)样本测量株高 拔节期及以前用小麦植 株基部到最高叶尖(用手扶直叶片)的长度表示,拔节 单位为厘米(em) 株高 期以后用植株基部到穗顶(不包括芒)的高度表示 折算方法为株高之和-10 叶色 监测小麦叶片呈现的颜色,分浓绿、绿,浅绿3类 用叶片颜色表示 计数0.5m内单穗粒数>5粒的穗数,折算方法为总 穗数 单位为万穗/667m? 穗数×2×667一10000 随机取20个麦穗穗粒数>5粒),脱粒后计数小麦籽 穗粒数 单位为粒八 /穗 10 粒数,折算方法为总籽粒数一20 随机取3份、每份1000粒称重(按含水量13%),折算 千粒重 单位为克() 方法为总粒重一3 5.4.2监测时间 冬小麦长势监测各项指标的监测时间如表4所示 表4冬小麦长势指标的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 孕 拔 成 播 越 抽 乳 三 监测指标 熟 青 种 叶 柴 穗 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基本苗数 缺苗率 总茎数 总茎数 单株次生根 叶面积指数 株高 叶色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注“、/”表示在该生育时期进行监测
GB/37804一2019 5.5主要灾害监测 5.5.1气象灾害 5.5.1.1 冻害 在冻害发生后的第5天进行监测 a 冻害包括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倒春寒)两种; b 小麦冻害程度分为4级,一级为叶尖受冻发黄,二级为叶片冻死发黄达到一半,三级为叶片全 部冻死发黄,四级为主茎或部分大孽冻死 监测项目包括发生时间冻害等级和受灾面积 5.5.1.2旱害 在小麦需水关键时期无有效降水超过10d进行监测: 按照受害程度,旱害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 a b 监渊项目包招发生时间,早害等继和受火面队 5.5.1.3干热风 在出现干热风天气后即进行监测 按照受害程度,干热风灾害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级 a b)监测项目包括发生时间灾害等级和受灾面积 5.5.1.4倒伏 在倒伏发生当日进行监测 倒伏分为倾、倒、伏3级 植株与地面夹角在46"75"之间为倾,在10'一45"之间为倒,与地面 a 夹角在10'以内为伏 b)监测项目包括倒伏小麦品种、倒伏程度、倒伏植株比例和面积 5.5.2病害 每个样本点随机选择20株(茎),在病害发生时监测病害的危害程度和百分率 小麦条锈病监测按GB/T15795执行; a b) 小麦赤霉病监测按GB/T15796执行 小麦丛矮病监测按GB/T15797执行 c d)小麦白粉病监测按NY/T613执行; 小麦纹枯病监测按NY/T614执行 5.5.3虫害 每个样本点随机选择20株(茎),在虫害发生时监测虫害的危害程度和百分率 小麦蚜虫监测按NY/T612执行; a b 小麦吸浆虫监测按NY/T616执行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GB/T37804-2019解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冬小麦的生产形势日益严峻。为了保证冬小麦的高产高质,需要对苗情长势进行严格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种种问题。因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GB/T37804-2019》标准,明确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的方法、内容和标准。

一、标准应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我国冬小麦的苗情和长势监测,包括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各个生长阶段的监测。

同时,该标准适用于各级农业部门、种植企业、科研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员参考使用。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 冬小麦生育期划分
  • 苗情监测
  • 长势监测
  • 气象数据采集

其中,苗情监测包括株高、叶数、茎粗等指标的监测,长势监测包括穗数、千粒重等指标的监测。

在监测方法上,该标准要求应采取现场观察、实地测量、图像识别等多种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监测结果评价

该标准还规定了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结果的评价方法。监测结果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针对监测结果的评价,该标准要求应及时发布监测报告,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冬小麦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标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GB/T37804-2019》标准的有效实施,该标准还规定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地点和监测样本数量、培训监测人员等方面。

五、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进一步评价《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GB/T37804-2019》标准的实施效果,该标准要求应定期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GB/T37804-2019》标准的发布,为我国冬小麦种植及相关行业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规范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工作,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类似的标准

船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号:GB/T37790-2019。船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共有27页,发布于2020-03-01
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的编号:GB/T37813-2019。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共有6页,发布于2019-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