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800-2009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thecottonbollworm[Helicoverpaarmigera(Hvbn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的编号:GB/T15800-2009。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共有48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T15800-1995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09-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8页
  • 文件大小1.13M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国家标准 GB/T15800一2009 代替GB/T15800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invyestigationandforecastofthe cottonbolIworm[Helicoverpaarmigera(Hibner)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5800一2009 目 次 前言 范围 术语和定义 越冬基数调查 成虫诱测 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 棉田系统调查 大田普查 棉花生育期调查 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l0 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棉铃虫 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棉铃虫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棉铃虫模式报表 3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滞育蝠和非滞育蝠的区别 44 附录E(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性诱剂有效组分 45
GB/T15800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58001995《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80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其中定义了棉铃虫的发生世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等内容 b 原版本棉铃虫拉丁名为Heliothis,本标准改为Helicovera; 以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代替越冬幼虫调查; c D 将原版本“早春灯光诱蛾”、“杨树枝把诱蛾”和“性诱剂诱蛾”三种成虫诱测方法归纳为“成虫 诱测”,增加了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为诱测工具,规定设置标准和诱蛾时间 增加了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系统调查内容; e f 将原版本“棉田虫量和天敌调查”改为“棉田系统调查”; 将原版本“第一代和其他各代棉田外的幼虫量调查”和“大田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普查”合并 g 为“大田普查”; 删除了棉花生育期调查中“棉花生育状况调查”; h iD 增加北方棉区第四代棉铃虫为害损失统计计算公式; “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部分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棉铃虫模式报表” 增加了 “和“棉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在正文和附录中进行了规范 k)“棉铃虫调查资料表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屈西峰、夏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8001995 业
GB/T15800一2009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铃虫越冬基数调查,成虫诱测、,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棉田系统调 查、大田普查、棉花生育期调查、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监测预报数据传递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棉铃虫测报调查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虫(蛹)量 totalnumberoflarvapupa) 观测区里的各种寄主作物上的发生虫(蛹)量 2.2 发生世代generationemergenee 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一律以卵的开始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以蛹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 表述方法;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无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第一代、第二 代,第三代 2.3 发生期 perod emergence 各代各虫态发生期分别称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 调查某代某虫态首见日 为其始见期;各代某虫态发生数量达该代该虫态累计总量的16%.50%,.84%的日期分别称其始盛期 高峰期、盛末期;发生盛期通常为从始盛期始至盛末期止;连续调查3d未见某代某虫态,则末次见虫日 为其终见期 2.4 发生程度emergeneedegree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五级 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虫量或卵量表示 越冬基数调查 3.1冬前越冬蛹量调查 3.1.1调查时间 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 3.1.2调查作物 当地最末一代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田,如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等 3.1.3取样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各类作物累计不少于20m',挖蛹深度不少于15cm,每块地随机取5点 兼顾地边和中间,调查记载蛹数、滞育蛹数(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区别见附录D),折667m蛹量 结果 记人附录A中表A.1 .1.4调查数据的统计 调查统计出各种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蛹数、滞育蛹数,按式(1)计算越冬总蛹量 结果记人附录A
GB/T15800一2009 中表A.2 习PxLxE)x15 T一 10000 式中: 越冬总蛹量,单位为万头; 某类作物平均每667m蛹量,单位为头 某类寄主作物总面积,单位为公顷(hm=); E -蛹滞育率,% 3.2春季越冬蛹存活率调查 3.2.1调查时间在3月中下旬 3.2.2调查类型田,取样方法均同冬前调查 记载蛹数、活蛹和死蛹数,计算蛹死亡率 结果记人附录A 中表A.3 成虫诱测 灯光诱蛾为主,杨树枝把诱蛾和性诱剂诱蛾两种方法作为补充 1 灯光诱蛾 4. 4.1.1诱测工具田间设置标准 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当在视野开阔 地,要求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 虫情测报灯(或黑光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 1.5m,需每年更换一次新的灯管 4.1.2诱蛾时间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南疆棉区从4月5日开始;新疆北疆棉区从4月中旬开始;辽河流域棉 区从5月上旬开始,10月底结束 观察记载方法 4.1.3 每日统计一次成虫发生数量,将雌蛾、雄蛾分开记载,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4 4.2杨树枝把诱蛾 4.2.1诱蛾时间 6月初至9月底 4.2.2诱蛾方法 取10枝2年生杨树枝条,晾萎慈以后捆成一束,竖立于棉行间,其高度超出棉株15em一30em;选 生长较好的棉田2块,每块田2×667m以上,每块田10束 每日日出之前检查成虫 杨树枝把每 7d10d更换一次以保持诱蛾效果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5 4.3性诱剂诱蛾 4.3.1诱蛾时间 6月初至9月底 4.3.2诱蛾方法 采用统一诱芯(性诱剂有效组分见附录E),按统一规范安装和安放 用直径30cm的瓷盆或塑料 盆为诱盆,内放含有少量洗衣粉或洗涤液的清水,在盆口上绑有十字交叉的铁丝,在交叉处固定一个大 头针或铁丝,针头向上,将橡胶诱芯凹面向下固定在针尖上,以免凹面内存有雨水,盆内水面距诱芯约 1cemm 雨季注意盆内盛水量不宜过多,以免因降雨而使成虫随水溢出 诱芯使用15d更换一次 每日 早晨检查诱到的雄虫虫量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5
GB/15800一2009 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 5.1系统调查 5.1.1调查田的设置 在一块面积大于3X667nm一5×667m的一类麦田中,选一块面积为67m'一200m的不施药 区,作为系统调查田 5.1.2卵量调查 在小麦齐穗后进行 在系统调查围,按5点取样,每点固定20穗小麦,每隔3d查一次麦穗上的棚 铃虫卵量,查后将卵抹去 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6 5.1.3幼虫调查 在系统调查田,从卵盛期开始到5月底 每5d调查一次 在不施药区内,每次随机取100个麦 穗,带回室内剥查低龄幼虫发生数量,分龄期记载 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6 5.1.4天敌调查 在系统调查田,从幼虫孵化盛期开始到小麦收割前,每5d查一次 捕食性天敌 5.1.4.1 在系统调查田,随机取了点,每点20株小麦,调查记载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 中表A.7 5.1.4.2寄生性天敌 在调查捕食性天敌的同时,每次带回室内20头30头幼虫,用试管进行单管饲养,隔3d换一次麦 穗和试管,记载寄生性天敌种类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7 5.2大田普查 普查时间为5月中旬和5月下旬各一次 选间作麦田、纯麦田和靠近宣源植物麦田各一块,每块田 5点取样,每点调查1m小麦上棉铃虫幼虫数,分龄期记载 每一次调查时,随机取100个麦穗,带回 室内检查卵和初龄幼虫数 记人附录A中表A.6(在表中备注普查字样) 棉田系统调查 o 取样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类棉田一块,5点取样 二代每点顺行连续调查20株,共查100株;三、四、五代 每点顺行连续调查10株,共查50株 6.2查卵方法 二代查棉株顶端及其以下三个枝条上的卵量,三,四、五代查群尖和嫩叶上的卵量 每次上午调查 每3d调查一次,查后将卵抹掉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8 6.3查幼虫方法 北方棉区查二,三,四代南方棉区查二、三,四,五代各代分别选择一块不打药的棉田,面积不少于 334m',采用五点取样,定点调查 二代每点查10株,三、四、五代每点查5株,每5d调查一次 调查 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9 6.4查天敌方法 6.4.1捕食性天敌观察方法 同6.3,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9 寄生性天敌观察方法 在各代棉铃虫卵的高峰期和幼虫的盛发期,分别从田间采集50粒100粒卵和2龄6龄幼虫50 头100头,在室内进行观察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10,表A.11
GB/T15800一2009 大田普查 7.1棉田卵高峰期普查 7.1.1普查时间 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在卵高峰期进行 7.1.2普查地点 在棉花种植较大区域,共普查10块一20块田 根据对棉铃虫发生的有利程度对棉田分类,重点普 查一、二类田,以指导大田防治 普查方法 每块田5点取样,棉铃虫发生程度3级以上时,每点5株;2级以下时,每点查10株 调查结果记 人附录A中表A.12 7.2各代棉铃虫残留幼虫量普查 7.2.1北方棉区第一代残留幼虫量普查 7.2.1.1调查时间 在当地第一代主要寄主作物上进行,调查时间一般应固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尽量选晴天、微 风(小风》的上午,在棉铃虫4龄一5龄幼虫占80%左右时调蠢 一次 7.2.1.2调查方法 条播小株密植作物,以平方米为单位,每种类型田调查2块4块,每块地取样10点,每点5m 单株、稀植作物,以株为单位,每块田调查取样100株200株 7.2.1.3统计幼虫总量 幼虫总量按式(2)计算 k这sx R]X15 2 L- 10000 式中: ! 幼虫总量,单位为万头; -某类寄主作物平均每667m幼虫量,单位为头 K S -某类寄主作物总面积,单位为公顷(hm=) R 寄生率 7.2.1.4幼虫龄期分析法 在田间进行幼虫调查时,随后进行幼虫龄期分析 为了保证准确性,幼虫数量应不少于30头 7.2.2棉田各世代残留幼虫量调查 在每个世代棉铃虫4龄一5龄幼虫占80%左右时,调查一次 统计幼虫总量和幼虫龄期分析法与 第一代相同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13 棉花生育期调查 8.1调查时间 生育期调查结合棉铃虫田间调查进行 8.2调查方法 选有代表性棉田一块,5点取样,每点5株 调查内容 记载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期 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l4
GB/15800一2009 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发生期 9.1.1 各世代卵始,末期的划分 以一类棉田卵的消长曲线表示一年卵的发生消长 各世代卵始、末期的划分方法为;a)各世代卵量 有明显始,末期出现的,从实际始、末期处划分;b)两代间卵量有低谷的,从低谷处划分;当低谷较长时, 从低谷中心点处划分;c)两代卵量发生重叠时,参考历年发生情况,人为划定一个分界线 本地区各世代卵始、末期具体划分时,可把以上由a),b),c)划分的各年度各世代始、末期统计出 来,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再把这些平均值分别和各世代始、末期相比较,计算其历史符合率 把历史符合率最高、标准差最小的平均值首先固定下来,作为这一代始期或末期的划分标准 然后对其 他各代的始、末期加以适当调整 调整的原则是既要使当代的历史符合率比较高,又能使上下两个世代 的划分适合性比较好 据此,把本地区各世代卵始、末期的具体划分标准的确定下来 g.1.2各世代成虫始、末期的划分 以全年始见成虫和最后一次见到成虫的日期,分别作为开始代的始期和结束代的终止期;中间各代 一代卵末期减去成虫产卵前期,得出上代成虫末期 上代成虫末期过后为下代成虫始期 用下 各世代卵和成虫始,末期划分标准的实际应用时,如果某年某代的实际始期(或未期)落人标准划分 范围之内,就以发生实况记载和统计始期(或末期),如果超出划分标准,就以划分标准来记载和统计其 始期(或末期) 划分各代卵成虫的发生盛期 9.1.3 各代卵,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以全代累计总量的16%,50%,84%为划分统计标准 卵期校正采用机值代换法、逻辑斯蒂曲线和a,=a十(一-1)d等差数列通式 9.2发生量 发生量以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平均百株幼虫量由平均百株累计卵量乘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求得、 累计诱蛾量表示 9.3发生程度 划分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包括以下方面 a)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多点平均); 平均百株幼虫量(由百株累计卵量乘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折算) b) e)应该用农药防治棉田占总棉田面积百分率; d 应治棉田平均用药防治次数(以当家农药品种折算) 其中,a),b)两项用来作年度棉铃虫发生程度的比较;c),d)两项用来估计当地防治情况 9.3.1常发区发生程度 分5级,各级划分原则为 1级(轻发生);指受害允许密度以下的卵量和虫量; 2级(偏轻发生);指介于轻发生和中发生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3级(中发生);指多年发生的卵量和虫量的平均值 4级(偏重发生;指介于中发生和大发生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5级(大发生):指该地区历史上一些发生数量显著偏高年份的卵量和虫量 9.3. 偶发区发生程度 2 参照相邻常发区划分标准 9 危害损失 统计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即若不防治时所造成的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 将某代平均百株累计卵量乘以卵至三龄前幼虫存活率折成平均百株幼虫量,代人当地建立的产量
GB/T15800一2009 损失模型,求得皮棉产量损失率 该代皮棉产量损失率与皮棉产值损失率相等 当地没有建立损失率测定模型的,可参照条件相似地区的损失率测定模型 北方棉区可参照式 (3),式(4),式(5)计算 3 二代:Y=4.21216lnX一9.82564士2.5 三代:Y=7.04571lnX一13.56878士3.7 四代;Y=0.8540十0.0232X 式中: 百株累计卵量,单位为粒; 皮棉产量损失率,% 南方棉区可参照式(6),式(7),式(8)计算 iam'士1.3986 二代:Y=0.0992X" u.991 士l.4474 三代:Y=0.3344X" 0,8440 "士1.5194 四代:Y=0.4520X" 式中: -百株虫量,单位为头; -皮棉产量损失率,% 统计实际皮棉产量、产量损失值(即防治后仍旧造成的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 将防治后调查的棉田平均百株残虫量代人产量损失模型求得实际皮棉产量损失率,即实际皮棉产 值损失率 4.3统计挽回皮棉产量损失率和挽回皮棉产值损失率 9 用皮棉产量、皮棉产值损失率分别减去实际皮棉产量、皮棉产值损失率求得 调查计算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15 9.5年发生程度 按全年产值损失率划分成5级,全年产值损失率等于各代产值损失率之和 划分原则参照9.3 9.6棉铃虫调查资料表册 全国制定统一的“调查资料表册”的样表一份(见附录A),供各地应用时复制 此表册用来规范各 区域测报站测报调查行为,保证为全国棉铃虫数据库积累统一,完整的测报调查资料 棉铃虫调查资料 表册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 各项调查内容应在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 同时,填写预报区内棉铃 虫为害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附录A中表A.16)和棉铃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附录A中表A.17) 全面分析棉铃虫的发生影响因素 棉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 9 全国制定统一的“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样表一份(见附录B),供各地应用时复制 此表册保 证把调查资料表册上的测报数据,按测报资料统计(汇总)方法,统计成预测预报所需要的数据,从而为 建立各项预报模型和方法奠定基础 各项统计内容应在全年田间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经审核 无误后,和计算机数据库数据一起,报上级测报部门保存 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 1 10.1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平台 传递采用国际互联网和传真机等 10.2传递监测预报数据的模式报表 向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时准确地传递,特编制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的报表 见附录C) 其中越冬代棉铃虫、一代棉铃虫、二代棉铃虫、三代棉铃虫、四代棉铃虫、越冬棉铃虫预报、
GB/T15800一2009 棉铃虫长期预报、棉铃虫发生动态模式报表,分别用代码MoMLA、M1MLA、M2MLA、M3MLA、 M4MLA、M5MLA,MNMLA,MDML.A 以上报表中,发生程度一律按轻发生、偏轻发生、中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划分为5级,分别用1、 2,3、4,5表示 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十”表示,晚(或迟)、减、少,低用“一"表示;与历年相同和 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
GB/T15800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棉铃虫 年 测报站名 盖章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测报员 负责人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
GB/T15800一2009 表A.1棉铃虫越冬蛹冬前调查统计表 期 调查面积 地点 作物 地块类型 数/头 667m蛹数/头 滞育蛹数/头 667m
GB/T15800一2009 表A.2棉铃虫越冬蛹冬前调查汇总表 寄主作物 实际越冬 期 平均蛹量 滞育蛹/ 调查作物 总面积 总蛹量 注 备 (头/667m' 月 667hm 万头 合计,平均 10
GB/T15800一2009 表A.3棉铃虫越冬蛹死亡率春季调查统计表 日 期 地点 作物 地块类型 蛹数/头 活蛹数/头 死蛹数/头 蛹死亡率/% 日 ll
GB/T15800一2009 表A.4棉铃虫灯光诱测记载表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雌郫雄蛾/合计 雌蛾雄蛾/合计 雌蛾/雄蛾/合计 雌蛾/雄蛾合计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月 月 月 代合计 代合计 代合计 代合计 12
GB/T15800一2009 表A.5棉铃虫棉田成虫诱测记载表 日期 杨枝把 性诱剂 日期 杨枝把 性诱剂 雕载雄蛾合计盆数诱蛾平均每备出 备注 雌蛾雄蛾合计盆数诱蛾平均每 月 头 头 头 数/头盆/头 头 头 头 数/头 盆/头 代合计 13
GB/T15800一2009 表A.6棉铃虫麦田一代卵、幼虫量发生情况调查表 调查时间 幼虫/头 卵量 粒 合计 日 月 -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六龄 14
GB/T15800一2009 表A.7棉铃虫麦田天敌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观察时间 寄生天敌 草岭/头 瓢虫/头 蜘蛛/头 观察数量/头 种类 日 月 日 数量 15
GB/T15800一2009 表A.8棉铃虫卵数量消长调查表 世代 棉田类型 地点 日期 调查株数 有卵株数 卵量/粒 百株卵量/粒 百株累计卵量/粒 16
GB/T15800一2009 表A.9棉铃虫幼虫和捕食性天地数量消长调查表 世代 棉田类型 调查地点 日期 各龄幼虫/头 捕食性天敌/头 有虫 百株三 百株累计瓢虫草岭|食虫|蜘蛛 株数 月 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六龄小计 合计 龄幼虫三龄幼虫 类 类 蜻类 类 17
GB/T15800一2009 表A.10棉铃虫卵寄生调查表 日期 其中/% 采卵地点 代别 观察卵数/粒 寄生卵数/粒 寄生率/% 赤眼蝌 8
GB/T15800一2009 表A.11棉铃虫幼虫寄生调查表 日期 其中/% 采集 代别观察幼虫数/头寄生幼虫数/头寄生率/% 备注 月 日 地点 唇齿姬蜂侧沟茧蜂 l9
GB/T15800一2009 表A.12棉田棉铃虫卵普查表 世代 棉田类型 地点 日期 调查株数 有卵株数 卵量/粒 百株卵量/粒 百株累计卵量/粒 20
GB/T15800一2009 表A.13各代棉铃虫残留幼虫量调查表 日期 调查取样 幼虫数量/头 幼虫密度 作物总 作 世 寄生 百株或 每667m 幼虫 面积 物 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合计|率% 日 mm m 虫数 虫数" 总量 667hm 头 头 万头 代计 代计 代计 代计
GB/T15800一2009 表A.14棉铃虫观察区棉花生育期记载表 播种期 生育期(月、日 棉花品种 棉花类型 备注 现蕾 开花 出苗 结铃 吐絮 22
GB/15800一2009 表A.15棉铃虫危害皮棉损失和防治获得经济效益统计表 世 代 计 目 计 统 项 四代 五代 二代 三代 产量损失率/% 产值损失率/% 若不防治 产量损失/t 产值损失/万元 产量损失率/% 马 产值损失率/ 防治挽回 产量损失" 产值损失/万元 产量损失率/% 产值损失率/% 防治后仍造成 产量损失/ 产值损失/万元 表A.16棉铃虫为害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 统计项目 种植面积/667hm 单产:/kg/667m') 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高粱 花生 绿豆 番茄 棉花 表A.17各代棉铃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 应该用农药防治 占总棉田面积 防治面积 施药棉田平均 发生程度/级 别 面积/hm 比率/% 防治次数/次 hm 三 匹 五 合计 23
GB/T15800一200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 棉铃虫 年 测报站名 盖章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测报员 负责人 214
GB/T15800一2009 表B.1历年棉铃虫各代成虫发生期 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年份起止 起止 起止 起止 始盛高峰盛未 始盛高峰盛未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注:填杨枝把诱蛾 25
GB/T15800一2009 表B.2历年棉铃虫各代成虫发生期 越冬代 -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年份起止 起止 起止 起止 起止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注: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黑光灯诱蛾 26
GB/T15800一2009 表B.3历年棉铃虫各代卵发生期 代 三 代 代 五 四 代 年份起止 起止 起止 起止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未 始盛高峰盛末 始盛高峰盛末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部分:甜菜夜蛾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部分:甜菜夜蛾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部分:甜菜夜蛾的编号:GB/T23392.4-2009。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4部分:甜菜夜蛾共有11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共有6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15671-1995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隔离检疫圃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