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eospatialdatatransferforma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编号: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共有88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代替GB/T17798-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40
  • 实施日期200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8页
  • 文件大小1.70M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国家标准 GB/T17798一2007 代替GB/T177981999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e0spatialdatatransferformat 2007-08-30发布 200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7798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4 空间数据模型 标准的格式 规则的符号 文件结构基本组成元素 格式中的关键字 文件类型 可扩展的原则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1 -般规定 文件头 5.3注释 5.4要素类型参数 5.5属性数据结构 豆.6儿何数据 5.7注记 5.8拓扑数据 5.9属性数据 5.10图形表现数据 5.l1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示例 正射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般规定 正射影像数据的原点和存贮顺序 6.3 内容和格式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格网的值 23 格网的原点和存贮顺序 7.3 23 数据文件组成 23 7.4 内容和格式 25 7.5格网数据交换格式示例 2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空间数据的概念和对象模型 26 A.1概念模型 2 A.2空间对象的定义 2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的模式(schema)
GB/T17798一2007 29 B.1概述 29 B.2Csdf.xsd 6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参考椭球、投影类型及参数 62 C.1常用的参考椭球及其参数 62 C.2常用投影类型和需要的投影参数描述 63 附录D(资料性附录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63 D.1文件头示例 6 D2要素类狠参数示" 6 D.3属性数据结构示倒 65 点状要素几何数据示例 D 66 D.5线状要素几何数据示例 69 D.6 面状要素几何数据示例 71 注记要素数据示例 D." D 拓扑数据示树 D.9属性数据示例 72 D.10图形表现数据示例 D.11XML形式的矢量数据示例 75 附录E(资料性附录正射影像附加信息交换格式样本 81 附录F(资料性附录格网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82 F.!文本格式的格网数据示例 82 F.2XML形式的格网数据示例 83
GB/T17798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7798一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与GB/T17798一1999相比主 要修改内容如下 -对标准的格式进行了规范; 对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 -增加对注释段的描述; -坐标参照系:确定了坐标参照系的定义方式,并在附录C中列出常用的参考椭球、投影类型和 投影参数;增加了高程基准、时间参照系描述; -几何数据;增加了点簇、体,聚合等空间对象;对线、面、注记要索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对参数化 图形(三点圆弧、圆心半径圆弧、椭圆弧、三次样条曲线、B样条曲线、贝赛尔曲线、三点圆、圆心 半径圆椭圆、三角形、矩形)的确定性描述;增加了对注记的描述 -拓扑;增加了记录结点拓扑和线拓扑的数据段 -属性结构;根据常用数据库和编程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对字段的描述进行了规定 时态要素:在属性结构中增加了对时态要素的说明; 图形表现数据;将图形定位信息与图形表现信息分开,增加了图形表现信息的描述,包括对点、 线、面、注记的表现信息的描述; 增加附录c说明常用的参考椭球及其参数,投影类型及投影需要的参数, 增加附录B给出了交换格式的xXMI模式(Schema)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起草人;龚健雅、邓跃进、黄俊韬、肖学年、张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7981999 业
GB/T17798一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矢量和栅格两种空间数据的交换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矢量、影像和格网空间数据交换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B231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一2005,Iso8601: 2000,IT) GB/T16831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GB/T16831一1997,idtIso6709 198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据集 dataset 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ISO19101 3.2 数据交换datainterehange 数据的传输、接收和解译 [IsO19118 3.3 模式schema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IsO19101 3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19101呵 3.5 要素属性feature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19109 3.6 对象objee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 [UML语义[17] 实体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
GB/T17798一2007 3.8 实例 iinstance 类的实现对象 [IsO19107门] 3.9 空间对象spatialobjeet 代表要素空间特征的对象 [IsO19107] 3.10 地理信息跟wraphicimfwmatin 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位置相关联的现象有关的信息 [IsO19101 3.11 笛卡儿坐标系Cartesiancoordinatesystem 给出与n个相互垂直轴相关的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IsO191l1] 3.12 大地坐标系gundetie coordinatesstem 位置由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及(在三维的情况下)大地高确定的坐标系 [ISO19111] 3.13 投影坐标系projee eetedlcoordinatesystenm 由地图投影产生的二维坐标系 [IsG191l1] 3.14 坐标参照系coordinatereferencesystem 通过基准与现实世界相关的坐标系 [IS(O19111] 3. 15 时间参照系temporalreferencesystem 时间度量所依据的参照系 [ISO191087 3.16 协调世界时CordinatelUniversalTime;UIC 由国际计量局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维护的时间标度,是各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协调播发的 基准 [ISO19108 3.17 坐标coordinate 用来指示N维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数值序列 [ISO19107] 3.18 ntiaoiety coordinates 基于坐标的空间对象spa 直接用坐标表示的空间对象 基于标识的空间对象spatialobjeetbyidentifiers 通过引用其他空间对象的标识表示的空间对象 3.20 点point 0维几何元素,表示一个位置 [IsO19107]
GB/T17798一2007 3.21 曲线 curve -维几何元素,表示一条线的连续映射 [ISO19107] 3.22 曲面surfaee 二维几何元素,局部代表一个平面区域内连续的映射 [ISO19107] 3.23 多边形polygom 由一个外边界和一个或多个内边界描述的2维几何元素 3.24 体solid 三维几何元素,代表欧几里得三维空间一个区域的连续映射 [IsO19107] 3.25 拓扑topoloey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 特指那种在连续映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 性质 3.26 拓扑对象 topologicalobject 在连续转换中空间特征不变的空间对象 [IsO19107] 3.27 拓扑关系topologiealrelationship 描述两个要素之间边界拓扑和点集拓扑的要素关系 3.28 结点node 0维拓扑元素 [Iso19107] 3.29 边 edge -维拓扑元素 [ISO19107 3.30 面 face 二维拓扑元素 [ISO19107 3.31 拓扑体topologiealsolid 三维拓扑元素 [ISO19107] 3. 32 图形表现graphiealpresentation 用图形符号表达空间对象 3.33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数据 3.34 veetordlata 矢量数据 由儿何元素所表示的数据
GB/T17798一2007 3.35 栅格数据rasterdata 被表示成有规则的空间阵列的数据 3.36 格网数据griddata 与特定参照系相对应的空间的规则化的数据 总则 空间数据模型 本标准规定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基础是一个空间数据模型 其概念模型和空间对象的定义见附 录A 4.2标准的格式 本标准采用两种描述方式:一种是文本格式,用Backus-Naur格式(BNF)来精确描述所说明的 结构、相互关系和格式;另一种是XML格式 用户可以采用文本格式或XML形式表示实例 数据 本标准中纬度、经度和高程的表示法参见GB/T16831,纬度、经度一般采用度和十进制小数度表 示法 本标准中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参见GB/T7408,一般采用公历日期和时间表示法的基本格式 YYYYMMDDThhmmss,其中YYYY,MM,DD分别表示年、月、日,T用于分隔日期与时间,hh,mm 分别表示小时,分、秒,采用通用的24h计时系统 日期和时间表示中长度不足的采用前置“0” Ss 4.3规则的符号 BNF的每一产生规则都有一个左项(标识)和一个右项(表达式).其间由" -”连接,,含义是左项 由右项产生或左项被右项取代 用于产生规则的符号所具有的意义见表1 表1用于产生规则的符号 号 符 被取代、产生、组成 或者(在该符号前后的项之间任选一个 大括号内的项可重复至少m次,至多n次,缺省m- =0,1=o 中括号内的项可选,相当于 尖括号内的项应当被取代 在该符号前后的项之间取值 双引号内的项表示字符本身,如“”表示字符17CH) 文件结构基本组成元素 文件结构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说明如下 :=回车符(0AH)((一空白符>}回车符(0AH a 表示换行和/或若干空行 b 空白符> 空格符(20H制表符(08H
GB/T17798一2007 对象标识码>:=<整数> 正数用于空间对象标识 空间对象标识在同一数据文档中必须唯 零用于表示要素的多个组成部分的分陌 对象标识码前的负号用于表示组成要素的子对象的 方向 要索类型编码> <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 不超过16个字节 “Unknown”是预定义的保留编码 图形表现编码>:=<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 不超过16个字节 “Unknown”是预定义的保留编码 层名> <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 不超过32个字节 “Un nknown"”是预定义的保留层名 浮点 X方向坐标 一浮点 Y方向坐标 <浮点 乙方向(高程)坐标 <浮点> 二角度> 角度值,单位是度,逆时针方向为正 RGB>=<整数一 用于表达颜色的整数型值 YYYY>之MM

MM>、
分别表示年、月、日,不足的前面补“0” m 英文字母 AZ n 数字 汉字字符 符合GB2312的所有汉字字符 o 井$%1&.1|'并|十|,一.l:l;l<|=|>l?l@l“(" ()” p 字符 厂m 一”|<英文字母>|<数字>|<汉字字符> 字符串>: 字符 q 汉字字符>|之英文字母>(<汉字字符>|<英文字母>|<数字>_ r 标识符> 整数>=[十|一 数字> s 在计算机内部运算时应表示为32位整型数 [+|-]<数字>[.[(<数字>)][Ele之整数>] 浮点 在计算机内部运算时应表示为64位双精度浮点数 <坐标>: ,[, 表示点的坐标 4.5格式中的关键字 本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所用的关键字见表2
GB/T17798一2007 表2交换格式中的关键字 字 说 明 关 字 明 关键 键 说 聚合对象开始标识 点要素开始标识 AggregationBegin PointBegin PointEnd 聚合对象结束标识 点要素结束标识 AggregationEnd PolygonBegin 注记数据段开始标识 面要素开始标识 AnnotationBegin AnnotationEnd 注记数据段结束标识 PolygonEnd 面要素结束标识 AttributeBegin 属性数据段开始标识 RelationTableBegin 属性值对应表开始标识 AttributeEnd 属性数据段结束标识 RelationTableEnd 属性值对应表结束标识 RepresentationBegin CommentBegin 注释段开始标识 图形表现数据开始标识 CommentEnd 注释段结束标识 图形表现数据结束标识 RepresentationEnd SidBeeEn 体要素开始标识 ConstantBegin 常量定义开始标识 SolidEnd 常量定义结束标识 体要素结束标识 ConstantEnd EdgeTopologyBegin 弧段拓扑开始标识 StyleBegin 图形表现开始标识 EdgeTopologyEndl 弧段拓扑结束标识 StyleEnd 图形表现结束标识 FeatureCodeBegin 要素类型编码开始标识 TableEnd 属性表结束标识 FeatureCodeEnd 要素类型编码结束标识 TableStructureBegin 属性表结构开始标识 文件头开始标识 属性表结构结束标识 TableStructureEnd HeadBegin 文件头结束标识 拓扑开始标识 HeadEnd TopologyBegin 线要素开始标识 拓扑结束标识 IineBegin TopooeyEnd LineEnd 线要素结束标识 Unknown 未知的编码或层名 NodeTopologyBegin 结点拓扑开始标识 VarcharBegin 变长字符串开始标识 NodeTopologyEnd 结点拓扑结束标识 VarcharEnd 变长字符串结束标识 4.6文件类型 本标准包含四种文件类型 分别由数据标志DataMark予以区别 本标准所采用的文件名后缀见表3 表3文件名后缀 数据类型 普通文本的文件名后缀 XM格式的文件名后缀 vcT 矢量数据 vC.xM 影像数据 .TIF/.BM .TIF/.BMP 影像数据的附加信息 ,IMG .IMG.XMI .GRD .GRD.XML 格网数据 可扩展的原则 允许用户在本标准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兼顾本标准无法表示的用户数据或应用的需求 用 户可以在文件中通过增加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扩展,但用户的扩展不应破坏本标准规定的格式部分 用 户的扩展数据由进行数据交换的用户解析
GB/T17798一2007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1 一般规定 空间对象 本格式考虑0维空间对象点)、一维空间对象(线)、二维空间对象(面、三维空间对象(体,注记对 象和聚合对象 空间对象由几何数据、属性数据、拓扑数据、图形表现数据组成,通过标识码关联 几何数据属于同 -坐标参考系统,并在文件头中说明几何数据的坐标参考系统 注记对象的几何数据类型包括单点和多点 注记内容作为注记对象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二维、三维空间对象的标识点作为空间对象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5.1.2几何数据 本交换格式的几何数据类型分为点、线、面、体和聚合对象五类 点状要素有四种,分别是独立点、 结点、有向点和点簇 线状要素面状要素和体状要素的几何数据可以用直接坐标或间接坐标表示 直 接坐标表示中可以包括用于描述图形的参数 一个线对象由一个或多个线段组成 一个面对象由一个 或多个圈组成 聚合对象是多个空间对象组成的聚合 5.1.3属性数据 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对象标识码关联,即具有相同对象标识码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对同 -空间对象的描述 空间对象的对象标识码必须为大于0的整数,并在同一文档中是唯一的对象标识 码 任一空间对象采用的属性数据结构可通过在空间对象上添加要索类型编码来说明 5.1.4文件组成 矢量数据交换文件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它说明了数据的基本特征,如数据范围、坐标 维数、比例尺等;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数据;第五部分 为注记;第六部分为拓扑数据;第七部分为属性数据;第八部分为图形表现数据 二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一文件头>一要素类型参数>之属性数据结构><几何数据 注 拓扑数据><属性数据><图形表现数据> 记 每一部分表示一个数据段,分别以Begin和End表示数据段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数据段内的 格式是严格的 但可以在文件中增加数据段以自行扩展用户需要的数据,或使应用程序能够兼容不同 版本的格式标准 5.1.5文件组织方式 数据以文本格式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或根据附录B规定的模式以XML形式存储在一个文件中 5.1.6字符集 文件中的汉字不做转换,直接采用GB2312编码,对GB2312未编码的扩展汉字由读写本交换格 式的程序自行决定扩展编码方式,本标准暂不作定义 .1.7字符大小写 除表示属性值和注记内容外,字符和字符串的大小写一律不区分 5.1.8空行 除对Varchar型属性值的表示外,交换文件中所有空行均应被忽略 5.2文件头 5 .2.1文件头标识 采用字符标识HeadBegin说明文件头的起始位置,字符标识HeadEnd说明文件头的结束位置 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间不限定字节数,以便扩充 5.2.2文件头数据类型 文件头分两类数据:基本的且必须的信息(基本部分)和扩充的附加信息(扩充部分) 附加部分可
GB/T17798一2007 以省略 5.2.3文件头内容和格式 文件头内容和格式如下 <文件头> HeadBegin [Dim:23>] YAxisDirection:NESW>CR一] [XYUnit:MD<其他单位> [ZUnit:M|<其他单位> [Spheroid;<参考椭球> Projection:投影类型> rameters:投影参数>] Pat erticalDatum:<高程基准> 5xtentMin: 坐标 CR> 3xtentMax: 坐标 CR一 MapSecale:整数 CR> LOffset:坐标 [Separator:一之字符> HeadEnd 5.2.3.1交换格式标志 DataMark: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矢量交换格式(CNNSDTF-VcT)的标志 基本部分 5.2.3.2版本号 version: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当前版本号为GB/T17798一2007 基本部分 5.2.3.3坐标系类型 CoordinateSystemType:坐标系类型 C表示笛卡儿(Cartesian)坐标系、D表示大地坐标系,P表 示投影坐标系 缺省为C 5.2.3.4坐标维数 Dm;坐标维数.2表示仅有二维坐标.3表示有三维坐标 当Dm为2时,点的坐标中无项 Dim为3时,点的坐标中有项 缺省为2 .2.3.5坐标轴方向 5 XAxisDireection;X坐标轴方向 缺省为E YAxisDire reetion:Y坐标轴方向 缺省为N X坐标轴与Y坐标轴垂直 E表示向东,N表示向北,w表示向西,s表示向南 当坐标系类型为大地坐标系时不需要说明坐标轴方向 5.2.3.6坐标单位 XYUnit:平面坐标单位,M表示米,D表示经纬度 当坐标系类型为笛卡儿坐标系或投影坐标系 时,缺省为M 当坐标系类型为大地坐标系时,缺省为D
GB/T17798一2007 ZUnit:高程坐标单位,M表示米,缺省为M 仅当坐标维数为3时有效 <其他单位>:=<单位名称>,<单位类型>,<单位因子 其中: <单位名称>=<字符串> a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b 单位类型>=LengthlAngle Length表示为长度单位,Angle表示为角度单位 高程坐标单位的类型必须为长度单位 <单位因子>=<浮点 与标准单位(长度的标准单位为米,经纬度的标准单位为度)的比例因子,如公里或千米的单位 因子为1000. 5.2.3.7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参考椭球名称>,<长半轴>,<扁率的倒数 其中 a) 字符串 参考椭球名称> b) <长半轴>=<浮点 <扁率的倒数> c) <浮点> 长半轴的单位为米 常用的参考椭球及其参数见附录C 当坐标系类型为笛卡儿坐标系时不 需要说明参考椭球 5.2.3.8首子午线 <首子午线>::=Greenwichl<其他首子午线> Greenwich表示格林尼治子午线 格林尼治子午线的经度为0 缺省为Greenwich 之其他首子午线> <首子午线名称>,<首子午线格林尼治经度 其中 首子午线名称>=之字符串>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首子午线格林尼治经度>:=<浮点 b 从格林尼治子午线起算度量首子午线的经度,向东为正 当坐标系类型为笛卡儿坐标系时不需要 说明首子午线 5.2.3.9投影类型 投影类型>::=<字符串> 投影类型隐含了投影转换时的公式 常用投影类型的名称及需要的投影参数见附录C 仅当坐标系类型为大地坐标系、投影坐标系时才需要说明投影类型 5.2.3.10投影参数 投影参数>::=<原点经度>,<原点纬度>,<第一标准纬线>,之第二标准纬线>,<方位 角>,<归化比例因子>,<东偏>,<北偏>,<带宽>,<带号 其中: 原点经度> <浮点 a b 原点纬度>:=<浮点一 第一标准纬线>=<浮点> c d 第二标准纬线>=<浮点 方位角>=<浮点> <归化比例因子> <浮点 东偏>::=<浮点 g
GB/T17798一2007 <北偏>=<浮点> h i <带宽>:=3|6l1.5|<浮点> j <带号>:=<整数 各投影参数间以逗号(,)分隔,在一行内表达完毕 其中投影参数可以为空,但逗号分隔符(,)不能 缺少 其中,经度、纬度、方位角的表示法参见GB/T16831,一般采用度和十进制小数度的表示法 东 偏、北偏以米为单位 不同类型的投影,需要的投影参数不同 常用投影类型的名称及需要的投影 参数见附录C 仅当坐标系类型为投影坐标系时才需要说明投影参数 5.2.3.11 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 985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其他高程基准> <其他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名称>,<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较差 其中 字符串> 高程基准名称> a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b 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较差> 浮点> 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较差,以米为单位 5.2.3.12时间参照系 时间参照系> 协调世界时|<当地时间 当地时间> 当地时间名称>,<与协调世界时的时差 其中 当地时间名称>:=之字符串> a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举例:北京时间 b 与协调世界时的时差=十|一hhmm hh表示小时数,mm表示分 举例:北京时间与协调世界时的时差为+0800. 5.2.3.13数据集范围 ExtentMin: 数据集最小坐标 ExtentMax: 数据集最大坐标 5.2.3.14比例尺 MapSeale:数据集比例尺分母 5.2.3.15坐标偏移量 Offset::坐标偏移量 5.2.3.16数据集创建时间 Date:数据集创建日期,日期的表示法参见GB/T740s 5.2.3.17属性字段分隔符 separator:任意单字节非空白字符,用于分隔属性值 缺省为逗号(.. 55 3 注释 5.3.1注释标识 采用字符标识“CommentBegin"表示注释起始位置,采用字符标识“CommentEnd”表示注释结束位 置 注释段可以位于文件中的任意行 一个文件中可以有多个注释段,但注释段不可嵌套 5.3. 2 注释内容 CRCon CR 注释> nmmenEnd Commen ntBegin(<字符串 Comment 和CommentEnd标志间的内容为说明性内容,系统不必处理 ntBegim 10
GB/T17798一2007 4 5. 要素类型参数 5.4.1要素类型参数标识 采用字符标识“FeatureCodeBegin"表示要素类型参数定义起始位置,采用字符标识“Fe eeature- CodeEnd”表示要素类型参数定义结束位置 5.4.2要素类型参数内容和格式 要素类型参数>=FeatureCodeBegin(一要素类型编码>,<要素类型名称>,<几何 类型>,<属性表名>{,<用户项>);)FeatureCodeEnd 其中 a) <字符串> 要素索类型名称> b <几何类型>=Point|lLine|PolygonlSolid「Annotation 同 一要素类型必须具有相同的几何类型 本标准支持的几何类型分别是点(Point)线 (Iine)、面(Polygon)、体(Solid)和注记(Annotation) 属性表名>=[<标识符> 空表名表示没有属性表 <用户项>=之字符串> dD 字符串>中不能含有逗号(,) 自行定义用户项 5.4.3 可以自行定义若干用户项,以扩展其他要素类型参数信息 5.5属性数据结构 5.5.1属性数据结构标识 采用字符标识“TableStruetureBegin”表示属性数据结构定义起始位置,采用字符标识“TableStruc tureEnd”表示属性数据结构定义结束位置 5.5.2属性数据结构内容和格式 属性数据结构 TableStructureBegin之CR>《之属性表定义>} TableStructureEnd::=<属性表名>,<字段个数>[,NoneGeometry] 之字段名>,之字段描述>)" 0 <整数> b) 之字段名>::=<标识符> c 在同一个属性表中不能有相同名称的字段 对于具有时态的要素,分别以可选的字段名Temporal _Start和TemporaL_End表示要素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字段类型为Datetimme 一字段描述> Char,<宽度> ntl|Int2lInt4lInt8|Float<宽度>,<精度 d Double一宽度>,<精度 Date|Timme|Datetime lvarcha=lVarbin lntl,Int2,Int4,Int8类型分别以1,2、4,8个字节存储;Float类型以4个字节存储;Doub l le类型以8个字节存储;Date 类型以4个字节存储,显示格式应为YYYYMMDD;Time ;Datetime类型以8个字节存储,显示 SSs;l 类型以4个字节存储,显示格式应为hh:mm:ss 格式应为YYYYMMDDThh;mm:ss s ,格式中YY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 期,hh表示小时,采用24小时制,mm表示分,ss表示秒,s表示小数秒;Va 表示可 archar 变长字符串,属性值的表示见5.9.3 由于文本交换格式的限制,本格式暂不包含二进制类型属性值的转换 二进制字段(如 1l
GB/T17798一2007 多媒体数据)采取外挂文件转换,在字段描述处记录“Varbin”,属性值处记录外挂文件 路径 3 <宽度>:=<整数>,数据的显示长度,包括符号十或-,以及小数点符号 4! <精度 <整数>,小数点后的有效位数 = =字段个数,0<" oo 后面紧接着定义m个字段 e) f)以0开始的单独一行表示一个属性表结构定义结束 5.6几何数据 5.6.1几何数据标识 分别用“PointBegin”、“PointEnd”、“LineBegin”、“LineEnd”、“PolygonBegin”、“PolygonEnd” “SolidBegin”、“SolidEnd”、“AggregationBegin”、“Aggrega sationEnd”表示点、线、面、体,聚合对象几何数 据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5.6.2几何数据内容和格式 <几何数据>=PointBeginCR><点状要素>0CR一>}8PointEndCR> LmelBegin(<线状要素>0;l.ineEmdl(<面状要素>0)PolygonEnd SolidBegim(<体状要索>0;SolidEmnd(<聚合对象要素>0;Aggregationm CR一 以0开始的单独一行表示一个要素数据结束 5.6.2.1点状要素 5.6.2.1.1点状要素内容与格式 点状要素> =<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点的特征类型>[,<点数>](<坐标>8 其中: 点的特征类型>::=1l2l3l4 a 1表示独立点,2表示结点.3表示有向点,生表示点簇 独立点、结点的点数为1,有向点的点 数为2 当点的特征类型为1,2,3时没有点数表示,当点的特征类型为4时有点数表示 b 点数 整数> oo n=点数,0n 5.6.2.2线状要素 5.6.2.2. 线状要素内容与格式 <线状要素> <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线的特征类型! 直接坐标线>|<间接坐标线> 5.6.2.2.2线的特征类型 <线的特征类型>:=1l10o 其中,1表示直接坐标线,100表示间接坐标线 5.6.2.2.3直接坐标线 直接坐标线是基于坐标的空间对象 直接坐标线>:=<线段条数>(<线段的类型><折线>|<三点圆弧>!l <圆心弧>|<椭圆弧>|<三次样条曲线>||<贝赛尔曲线>)" 其中 a 线段条数>=<整数> b 线段的类型>=ll12|1314|151617 12
GB/T17798一2007 11表示折线,12表示三点圆弧,13表示圆心弧,14表示椭圆弧,15表示三次样条曲线,l6表 示B样条曲线,l7表示贝赛尔曲线 n 1=线段条数,0=<点数>(<坐标>)" 线段的类型为l1时,采用此记法 其中 <点数>:=<整数 a) b)n=点数,2:=<3>(<坐标>B 线段的类型为12时,采用此记法 三点圆弧的点数固定为3 表示法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狐段走向,第一点和第三点分别为圆弧 的起点和终点,第二点为圆弧上的任一点 图1三点圆弧的表示法 5.6.2.2.3.3圆心弧 <圆心弧 <坐标>:=<浮点> ::=<角度> 么 EndAngle>一 角度 5.6.2.2.3.4椭圆弧 椭圆弧> 坐标><坐标> CR EndAngle> 线段的类型为14时,采用此记法,分别记录椭圆中心点坐标、长半轴端点相对于中点的坐标,短半 轴长度与长半轴的比率、起始角和终止角,表示法如图3所示 13
GB/T17798一2007 终止角 起始角 图3椭圆弧的表示法 其中 Ratio>:=<浮点> 一:=之角度> EndAngle> ::=<角度> 5.6.2.2.3.5三次样条曲线 三次样条曲线> <点数>(<坐标>);<坐标><坐标> n=点数,3= 点数>(一坐标>}"<阶数><节点描述>::=一整数 a b) =点数,2 c) 整数 一节点个数>(一参数值>,<阶数>,<权值>)" d 节点描述 整数> 节点个数 节点个数,2<川=<整数 <权值 <浮点> 5.6.2.2.3.7贝赛尔曲线 贝赛尔曲线一:=<点数>(<坐标>};<阶数>之节点描述>(<参数值>,<阶数>,<权值>8 参数值 浮点> 阶数> 整数 <权值一 <浮点> 14
GB/T17798一2007 5.6.2.2.4间接坐标线 间接坐标线是基于标识的空间对象,用构成它的子线对象的标识号表示 本标准支持线对象的嵌套引用,不限定嵌套层数(如线对象A可以由线对象B和线对象C组成,线 对象B可以由线对象D组成,线对象C可以由线对象E组成),但不得自我引用和循环引用即线对象 B不可以由线对象B或线对象A组成 线状要素间接坐标> <线对象的项数>(<[一]线对象标识号>(,<[一]线对象 标识号>M); 线的特征类型为100时,采用此记法 其中 <线对象的项数>=<整数 a b) <线对象标识号> 之整数 线对象标识号8个一行,以逗号(,)分开,总数目为<线对象的项数 <线对象标识号>前可选的负号表示该子线对象反向 以0表示不相连的子线对象间的分隔标 识,分隔标识计人<线对象的项数>中 5.6.2.3面状要素 面状要素内容与格式 5.6.2.3.1 面状要素> <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CR 面的特征类型 标识点><边界> 5.6.2.3.2面的特征类型 <面的特征类型 1l100 其中,1表示由直接坐标表示的面对象,100表示由间接坐标表示的面对象 5.6.2.3.3标识点 标识点>:=<坐标> 5.6.2.3.4边界 边界> <直接坐标面>|<间接坐标面 5.6.2.3.5直接坐标面 直接坐标面是基于坐标的空间对象 直接坐标面> =<圈数>{<面的几何形状><多边形>|<三点圆>|<圆 心圆>|<椭圆>)" 面的特征类型为1时,采用此记法 其中 之圈数 a) <整数> b 11121314 <面的几何形状> 11表示简单多边形,12表示三点圆,13表示圆心圆,14表示椭圆 m=圈数 5.6.2.3.5.1 多边形 多边形 <点数>(<坐标>)" 面的几何形状为11时,采用此记法 多边形必须是封闭的 其中: a 点数 <整数 b)n=点数,4 >{坐标 面的几何形状为12时,采用此记法 三点圆的点数固定为3 15
GB/T17798一2007 5.6.2.3.5.3圆心圆 - <圆心圆>:=<坐标> 面的几何形状为13时,采用此记法,分别记录圆心点坐标和半径 其中: Radius> <浮点 5.6.2.3.5.4椭圆 椭圆> <坐标><坐标> 面的几何形状为14时,采用此记法,分别记录椭圆中心点坐标、长半轴端点相对于中点的坐标、短 半轴长度与长半轴的比率 5.6.2.3.6间接坐标面 间接坐标面是基于标识的空间对象,是引用线对象或面对象构成的面对象,用构成它的线对象或面 对象的标识号表示 面对象不能由线对象和面对象混合组成 本标准支持面对象引用(如面对象A可以由线对象B和线对象C组成,或面对象A可以由面对象 D和面对象E组成),但不支持嵌套引用(即线对象B和线对象C不能是间接坐标线,面对象D和面对 象E不能是间接坐标面),不得自我引用和循环引用 面对象应是封闭的 间接坐标面> 间接坐标面的构成类型><对象的项数>(一对象标识号 对象标识号> 2122 21表示引用线对象构成的面,22表示引用面对象构成的面 b 对象的项数 整数 <对象标识号> -]线对象标识号>|<面对象标识号> 对象标识号8个一行,以逗号(,)分开,总数目为一对象的项数> 线对象标识号 d 整数> 面对象标识号> 一整数 当间接坐标面的构成类型为21时,采用线对象标识号,线对象标识号前可选的负号表示该线对象 反向 构成间接坐标面的线对象是与顺序有关的,即前一个线对象的终点坐标与后一个线对象的起点 坐标是一致的 当间接坐标面的构成类型为22时,采用面对象标识号 以0表示不相连的对象间的分隔标识,分隔标识计人对象的项数中 5.6.2.4体状要素 只有当坐标维数为3时才允许有体状要素 5.6.2.4.1体状要素内容与格式 <体状要素>:=<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体的特征类型><标识点><直接坐标体>|<间接坐标体 5.6.2.4.2体的特征类型 体的特征类型> 1[100 其中,1表示直接坐标体,l00表示间接坐标体 5.6.2.4.3标识点 标识点>:=<坐标> 5.6.2.4.4直接坐标体 直接坐标体是基于坐标的空间对象 直接坐标体> <体的个数>(<体的几何形状><四面体>|<旋转体>" 体的特征类型为1时,采用此记法 其中 16
GB/T17798一2007 <体的个数>:=<整数> a b <体的几何形状>:=lll12I19 1表示四面体,l1表示长方体,19表示旋转体 -体的个数 5.6.2.4.4.1 四面体 四面体 <4>(<坐标> 体的几何形状为ll时,采用此记法 四面体由构成四面体的4个顶点表示,点数固定为4 5.6.2.4.4.2长方体 <长方体> (<坐标>8 体的几何形状为12时,采用此记法 长方体由构成长方体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左侧面(或右侧 面、上侧面(或下侧面)的4个顶点表示,点数固定为4 5.6.2.4.4.3旋转体 <旋转体> <坐标><坐标><旋转平面> 体的几何形状为19时,采用此记法 分别记录构成旋转轴的两个点的坐标和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 平面 旋转轴应与旋转平面共面 旋转体包括圆锥体、圆柱体、圆台体,圆筒体、球体、椭球体等 旋转平面> <多边形>|<三点圆>|<圆心圆>|<椭圆> 多边形>、<三点圆>、<圆心圆>、<椭圆>的表示见5.6.2.3.5 旋转平面应闭合 5.6.2.4.5间接坐标体 间接坐标体是基于标识的空间对象,是引用面或体对象构成的体对象 <间接坐标体> 间接坐标体的构成类型><对象的项数>,<[一]对象标识号>M;" 体的特征类型为100时,采用此记法 其中 -间接坐标体的构成类界>=212: a 21表示引用面对象构成的体,22表示引用体对象构成的体 <对象的项数> b 一整数> <对象标识号> 整数> c 对象标识号8个一行,以逗号(,)分开,总数目为<对象的项数> <对象标识号>前可选的负号 表示对象反向 5.6.2.5聚合对象要素 聚合对象是基于标识的空间对象 聚合对象通过引用其他空间对象来表示 聚合对象要素内容与 格式如下 聚合对象要素> <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CR><聚合对象几何> <聚合对象几何>:=(<子对象类型><子对象的项数>,一子对象标识号>};}; 其中: <子对象类型>=point|llinelpolygonlsolidla a lannotation b 子对象的项数> 整数> <子对象标识号>=<点对象标识号>|<线对象标识号>|<面对象标识号>|<体对象 标识号>|<注记对象标识号> 子对象标识号8个一行,以逗号(,)分开,总数目为<子对象的项数一 <点对象标识号>=<整数> 17
GB/T17798一2007 之线对象标识号>=<整数> <面对象标识号>= <整数> <体对象标识号>:=<整数 注记对象标识号> 整数 5.7注记 5.7.1注记数据标识 nnotationBegin”、“Annotatio 采用字符标识“Anm )nEnd”表示注记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5.7.2注记数据内容和格式 =Aoationlegin(<注记要素>0)AwnotationEnd 注记 注记要素> <对象标识码><要素类型编码><图形表现编码> <注记的特征类型><单点注记>|<多点注记>坐标>,<角度><点数>{<坐标>,角度>)" 之字符串> 一注记内容 <点数 整数 n=点数,2End"表示拓扑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5.8.2拓扑数据内容和格式 拓扑>:=TopologyBegin<拓扑数据>TopologyEnd 结点拓扑><弧段拓扑> 5.8.2.1结点拓扑 =NodeTopologyBegin(之结点拓扑数据>);NodeTopologyEnd 结点拓扑数据> 对象标识码><关联线对象的项数>(一关联线对象标 识号>)0=EdgeTopologyBegin(<弧段拓扑数据>}EdgeTopologyEnd 弧段拓扑描述> 对象标识码>,一起结点标识号>,<终结点标识号>,<左多边形标识 号>,<右多边形标识号>=<整数> 终结点标识号>=<整数> 18
GB/T17798一2007 左多边形标识号一:=<整数> <右多边形标识号>:=<整数 5.9属性数据 5.9.1属性数据标识 所有对象的属性数据块以“AttributelBegin”和“AttributeEnd”作为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每个对象的 属性数据必须在一行内表达完毕 每一属性表的记录相对集中,由属性表名作为开始标志,“Tar bleEnd”作为结束标志 5.9.2属性数据内容和格式 属性数据> AttributeBegin{<属性表>)AttributeEnd[VarcharBegin CR>(<变长字符串表>;VarcharEnd] 其中 a 属性表>=<属性表名>(<对象标识码>(<分隔符><属性值>);)TableEnd 1) 属性表名>:=<字符串> 2 对象标识码> 整数> 对象标识码可以为0,此时表示只有属性数据,没有关联的几何数据 分隔符>=<字符> 在文件头中定义的属性字段分隔符 b <属性值 二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变长字符串标识 1 属性值中不能含文件头中定义的属性字段分隔符 属性值可以为空 2 一变长字符串标识 <整数 变长字符串表> 变长字符串标识><正文><分隔符>) 用分隔符“,”单独一行表示该变长字符串的结束 正文> 字符串>{字符串>CR>) <正文>中的空行是变长字符串值的一部分,此时空行在读取时不应被忽略 5.9.3变长字符串属性数据标识 对变长字符串,在属性值的位置上填一变长字符串标识,实际值在由“VarcharBegin”和“Var dharEnd”分隔的数据块中 5.10图形表现数据 5.10.1图形表现数据标识 采用字符标识“StyleBegin”、“StyleEnd”作为图形表现数据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图形表现数据相 对集中地放在一起,不再附加标志说明 5.10.2图形表现数据内容和格式 图形表现数据> StyleBegin[之常量定义>][<值对应表>][之图 形表现>]StyleEnd 其中: <常量定义>:=ConstanBgin(<常量名>,<常量值>);ConstantEnd:=<字符串 常量值>=<字符串> b 值对应表>=RelationTableBegin(<值对应表标识>(<原值>,<对应 值>(,<别名>;)0)RelationTableEnd=<字符串> <原值>=<字符串> 19
GB/T17798一2007 对应值>=之字符串 别名>:=<字符串> 图形表现>=Re ttionBegin(<图形表现编码><图形表现属性项 Representat 数 CR>(<图形表现关键词,<图形表现属性值>[,<值对应表标识>]“O Re nEndCR Representation 图形表现编码>=<字符串 图形表现属性项数>=<整数 图形表现属性项数,0<, oo 图形表现关键词> <字符串 用于图形表现数据的关键词举例如表4所示 图形表现属性值>=[$(]<字符串>[门 其中可选的符号$)表示宏替代,括号中的内容为常量名,图形表现属性值则应替代为预 先定义的常量 图形表现属性值中不能有逗号(,) 值对应表标识 <字符串 如果值对应表标识不为空,说明该图形表现属性值存在着对应的值,这时需要根据值对应 表标识在值对应表中查找对应的值 表4用于图形表现的关键词 图形表现关键词 说 明 LAYERNAME 图层名,以字符串值表示 COLOR 绘制对象时的颜色,以RGB值,CMYK或颜色号表示 FO)RECOLOR 绘制对象时的前景颜色,以RGB值、CMYK或颜色号表示 绘制对象时的背景颜色,以RGB值.cMYK或颜色号表示 BACKCOLOR SYMBOLlID 绘制 |对象时的符号标识 .,以字符串值表示 SYMBOLLIBPROTOCOL 符号库协议描述,以字符串值表示 SYMEBOLLIBL0CATION 符号库位置,以字符串值表示 sYMBoLDEsCRIPTIoN 符号描述,以字符串值表示 RETRIEVAL.STATUS 状态返回描述,以字符串值表示 P(OINTSZE 绘制点对象时的大小,以浮点数值(毫米为单位)或线宽号表示 LINEwIDrH 绘制线对象时的线宽,以浮点数值(毫米为单位)或线宽号表示 LINESTYLEID 绘制线对象时的线型标识,以字符串值表示 PATTERNID 绘制对象时的填充图案标识,以字符串值表示 注记字体,以字符串值表示 FONT ANNoHEIGHT 注记字符高度,以毫米为单位 ANNOwIDTH 注记字符宽度,以毫米为单位 ANNOSPACE 注记字符间隔,以毫米为单位 注记线划的粗细程度,,以01000的整数表示,如400代表正常体,700代表粗 ANNOwEIGHHT 体字 20
GB/T17798一2007 表4(续 图形表现关键词 说 明 注记形状,0代表正体,l代表左斜,2代表右斜,3代表左耸.4代表右耸 ANNOSTYlE ANNOUNDERL.INE 注记是否有下划线,0表示没有下划线,l表示有下划线 ANNOSTRIKE 注记是否有制除线,0代表没有删除线,1代表有单制除线,2代表有双制除线 ANNOSHADOw 注记是否有阴影,0表示没有阴影,l表示有阴影 ANNOHOLE 注记是否为空心,0表示没有空心,1表示有空心 注记对齐方式,如图4所示 IB代表左下,lC代表左中,LT代表左上,CT代表 ANNoAL.GNMENT 中上,RT代表右上,RC代表右中,RB代表右下,CB代表中下,cc代表中中 ANNOHORIZONTAL 注记是横排或竖排,0表示横排,l表示竖排 ANNOTRANSPARENT 注记是否为透明,0表示不透明,l表示透明 1T CT R! Cc RC LC LB RB CB 注记的对齐方式 图 5.11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示例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示例参见附录D. 正射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1 一般规定 正射影像数据的交换格式,原则上采用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或BMP等格式,但需将大地 坐标在影像上的定位信息以及像素的地面分辨率等信息另写一个文件,和TIFF或BMP等格式的文件 起组成正射影像数据 6.2正射影像数据的原点和存贮顺序 正射影像数据的栅格坐标位于栅格的中心,影像的值是每一个栅格中心代表的值 正射影像数据 的存贮采取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 内容和格式 o 正射影像数据交换格式>:=<正射影像文件><附加信息文件> 6.3.1正射影像文件 正射影像文件一=无压缩的TIFF文件|BMP文件其他格式的影像文件 “TIFF文件”和“BMP文件”参见相关标准,本标准不再定义,存贮的顺序是从北到南,从西到东 6.3.2附加信息文件 附加的信息用文本格式或xML格式另写一个文件,不应破坏原有TFF或MP等格式 附加的 信息分两类:基本的且应有的信息(基本部分)和扩充的附加信息(扩充部分) 一附加信息文件> DataMark:CNSDTF-IMGCR一 Version:GB/T177982007>CR> Ty TIFFl|BMP<字符串> ype: SaveWay:YHBRGBCR一 Band:<字符串>{,<字符串>} 21
GB/T17798一2007 Apha;<浮点> RowNum mber;<整数> ColNumber;<整数> Xr:<浮点> CR> Ye:<浮点 CR Dr:<浮点 CR De:<浮点 [CoordinateSystenmType;cl|D|P [XYUnit,MD<其他单位>] [Spheroid;<参考椭球>了 [PrimeMeridian:<首子午线> Projection:<投影类型>] Parameters:投影参数>] MinV 整数> [MaxV:<整数> 附加信息交换格式示例见附录E 6.3.2.1影像交换格式标志 DataMark: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影像交换格式(cNSDTF-IMG)的标志 基本部分 6.3.2.2版本号 Version: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 基本部分 6.3.2.3影像类型 Type:影像类型 基本部分 6.3.2.4存贮方式 Saveway;彩色影像采取的存贮方式 Y表示以像元为间隔排列,H表示以行为间隔排列,B表 示以波段为间隔排列,RGB表示RGB混合彩色图像 基本部分 6.3.2.5波段 Band:选用的波段 基本部分 6.3.2.6方向角 Apha:方向角 基本部分 6.3.2.7栅格矩阵的行数 RowNumber;栅格矩阵的行数,扩充部分,由影像数据文件获得 6.3.2.8栅格矩阵的列数 ColNu mber:栅格矩阵的列数,扩充部分,由影像数据文件获得 6 3.2.9定位点行号 Row:定位点行号 基本部分 6.3.2.10定位点列号 Col:定位点列号 基本部分 与定位点行号共同确定了定位栅格在矩阵中的位置 6.3.2.11定位点的X坐标 Xr:定位点的X坐标 基本部分 22
GB/T17798一2007 6.3.2.12定位点的Y坐标 Ye;定位点的Y坐标 基本部分 定位点的坐标位于定位栅格的中心 6.3.2.13像素在行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Dr:像素在行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基本部分 6.3.2.14像素在列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De:像素在列方向上的地面分辨率 基本部分 6.3.2.15坐标系类型 见5.2.3.3 6.3.2.16坐标单位 见5.2.3.6 6.3.2.17 参考椭球 见5.2.3.7 首子午线 6.3.2.18 见5.2.3.8 6.3.2.19投影类型 见5.2.3.9 6.3.2.20投影参数 见5.2.3.10 6.3.2.21时间参照系 见5.2.3.12 6.3.2.22像素值范围 MinV:像素的最小值 MaxV像素的最大值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7.1格网的值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高程、要素类型编码或统计数据 7.2格网的原点和存贮顺序 格网的原点在左上角,格网数据的存贮采取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 7.3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文件包含两部分:文件头和数据体 内容和格式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一文件头><数据体 7 .4.1文件头 文件头的信息分两类:基本的且应有的信息(基本部分)和扩充的附加信息(扩充部分) <文件头>:=DataMark;CNSDTF-RAsCNSDTF-DEM Ve GB/T177982007CR ersion: Apha:<浮点> 01CR Compress: XO;<浮点> 23
GB/T17798一2007 DY:<浮点> Row;<整数> Charlneger [XYUnit:MlD<其他单位> [ZUnit:M|<其他单位> [Spheroid: 参考椭球> PrimeMeridian;<首子午线> Projection: 投影类型> Parameters: 投影参数>CR一>1 VerticalDatum: 高程基准>CR [MaxV:<字符整数> 7.4.1.1格网数据交换格式标志 DataMark: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一格网数据交换格式(CNsDTF-RAs或CNsDTF-DEM 的标志 基本部分 7.4.1.2版本号 Version: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 基本部分 7.4.1.3方向角 Apha:方向角 基本部分 7.4.1.4压缩方法 Compress:压缩方法 0表示不压缩,l表示游程编码 基本部分 7.4.1.5左上角原点X坐标 XO:左上角原点(中心位置)x坐标 基本部分 7.4.1.6左上角原点Y坐标 Y0:左上角原点(中心位置)Y坐标 基本部分 7.4.1.7x方向的间距 DX:x方向的间距 基本部分 7.4.1.8Y方向的间距 DY:Y方向的间距 基本部分 7.4.1.9行数 Row:行数 基本部分 7.4.1.10列数 Col;列数 基本部分 7.4.1.11格网值的类型 ValueType:格网值的类型 基本部分 7.4.1.12高程放大倍率 HZo oom:高程放大倍率 基本部分 设置高程的放大倍率,使高程数据可以整数存贮 例如,如果高程精度精确到厘米,高程的放大倍 率为l00,如果高程精度精确到毫米,高程的放大倍率为1000 如果不是数字高程模型(DEM),则 214
GB/T17798一2007 HZoom为1 7.4.1.13坐标系类型 见5.2.3.3 7.4.1.14坐标单位 见5.2.3.6 仅对于DEM,高程单位有效 7.4.1.15参考椭球 见5.2.3.7 7.4.1.16首子午线 见5.2.3.8 7.4.1.17 投影类型 见5.2.3.9 7.4.1.18投影参数 见5.2.3.10 7.4.1.19高程基准 见5.2.3.ll 仅对于DEM,高程基准有效 7.4.1.20时间参照系 见5.2.3.12. 7.4.1.21格网值范围 MinV:格网最小值 MaxV:格网最大值 这里应为乘了放大倍率以后的最大最小值 7.4.2数据体 数据体>::=之格网值>{,<格网值>)8<格网值><整数>(,之格网值> 整数>)88 压缩方法为0时采用数据体的前一种格式;压缩方法为1时采用数据体的后一种格式,<整数>表 示游程长度 数据体中的总数值单元数由行数乘列数决定在文件中每10个单元记录一行 格网值 <字符串>|<整数 7.5格网数据交换格式示例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示例见附录F 25
GB/T17798一2007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空间数据的概念和对象模型 A.1概念模型 本标准所规定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概念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空间现象模型,用于表示空间现象的空 间对象模型和解释空间对象与空间现象相互联系的空间要素模型 下列术语定义了概念模型的各个部分: a)现象(Phenomenon) -事实、存在或环境 如;中山路,京九铁路、顺义县等都是现象 b 分类(Classificeation) 把相似现象划分为同一类 一个具体的现象是所属类的一个实例 如中山路是路类的一个实例 reneralization) 综合(Ge -把一些类抽象到另一些类的过程 一般的类包括所有子类的一个 实例 如:下水道包括于更一般的设施类之中 聚集(Aggregation) -由元现象构造更加复杂现象的操作 例如;房屋是墙、门窗和房顶的 聚合 关联(Association) -采用不同于分类的标准把现象分成不同的集合 例如:水泥路可能与 水泥下水道、水泥闸门以及其他由水泥构筑起来的现象有关 A.1.1空间现象模型 CNsDTF转换关于现象的信息,这些现象定义于时空中,并且采用一个固定的位置来描述,这种现 象也叫空间现象 所有现象都属于某一现象类 如:红星农场属于农场类,该类所具有的特征称为属 性,例如;面积是农场的一种属性 一个属性值是该属性所在类的一个现象的具体量或质 例如;红星 农场拥有面积1600公顷 -个给定的现象是否属于某一类,决定于该类的定义 这个定义由对该类的所有成员共有特征的 描述所组成它还包括这一类区别于其他类的特征 这些定义特征是把某些现象归人这一类或将其他 -些现象从这一类排除的充分必要条件 数据采集者能够定义哪些类现象是有意义的 现象的这些类 别称为实体类型 而具体的现象称为实体实例 每一类都有自已的特定属性 每类的属性具有关键属性 关键属性值的组合形成了每个实体唯一 的识别标志 实体实例可以聚合成为一个不同类型实体的实例 多种实体类型可以依据多个类所共有的定义特征归纳为专题 专题也可有其自己的属性,包括 名称 实体实例的联系是用定义实体类型之外的特征定义的 一种公共的联系是空间域,将具有指定范 围内坐标值的所有实体实例聚合在一起 另一个有用的联系是时间域 CNSDTF把实体实例表示为 表态的,没有时间维 然而,可将时间属性值如将年代赋给实体实例,并用这些属性值把实例联成具有 公共时间范围的集合 关系是联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关系存在于实体类型之间 关系实例是具有唯一关系值的实体实例 之间的联系 A.1.2空间对象模型 实体实例具有一种数字表示 这种数字由一个或多个的空间对象组成 一个空间对象可以是许多 其他空间对象的聚合,但并不需要所有这些空间对象都表示一个实体实例 能表示单个实体实例的全 部内容的空间对象是一个实体对象,它可以归人某个实体对象类 而且实体对象具有许多通性和联系 26

天然生胶烟胶片、白绉胶片和浅色绉胶片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天然生胶烟胶片、白绉胶片和浅色绉胶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天然生胶烟胶片、白绉胶片和浅色绉胶片的编号:GB/T8089-2007。天然生胶烟胶片、白绉胶片和浅色绉胶片共有13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2007-12-01实施,代替GB/T8089-1987,GB/T8090-198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共有44页,发布于2008-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