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040.4-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Leakdetectionsystems―Part4:Liquidand/orvapoursensorsystemsforuseinleakagecontainmentsorinterstitialspac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编号:GB/T30040.4-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共有18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9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20.01;29.260.20;23.040.99
  • 实施日期2014-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424.8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GB/T30040.4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概述 双层间隙 防渗漏设施 液体传感器 蒸气传感器 渗漏显示装置 液体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l0 11液体识别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蒸气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12 浸没型蒸气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13 5 图1试验装置 表1试验气体浓度 表2流量计稀释比例
GB/T30040.4一2013 前 言 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感器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3004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BsEN13160-4;2003《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 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英文版)一致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 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冷成冰、宋光武、赵彦修、傅苏红,刘进立
GB/T30040.4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 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范围 GB/T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系统的双层间隙或单层系统的防渗漏 设施的皿级渗漏检测系统的概述、双层间隙、防渗漏设施、液体传感器、蒸气传感器、渗漏显示装置、液体 传感器的型式试验、液体识别传感器的型式试验,蒸气传感器的型式试验和浸没型蒸气传感器的型式 试验 本部分适用于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系统的双层间隙或单层系统防渗漏设施的川级渗漏检 测系统,不适用于应用不能重复使用的传感器的渗漏监测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040.1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GB/T30040.7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 求和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300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概述 4.1通用技术要求按照GB/T30040.1 4.2用于低温下工作的试验温度在方括号[]内给出 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的安装,应使其能够检测到存在于或进人到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特定液体 4.3 或其挥发物 4.4防渗漏设施具有以下形式 集油槽或溢油槽,用于收集双层管道或泵中的渗漏溢出; -防渗池,用于收集储罐或其他储液设施的渗漏; -其他设施,可以安装传感器检测液体或蒸气的设施 双层间隙 5.1 -般要求见GB/T30040.7
GB/T30040.4一2013 5.2使用液体检测法时,双层间隙的设计应允许最少10L特定液体进人或存储其中 5.3双层间隙应保证其最低点可安装传感器 5.4双层间隙的构造应允许渗漏液体流至其最低点处 5.5储罐检漏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在安全储液的液位下,双层间隙与内储罐的内层不连通 5.6管道检漏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双层间隙与内管的内层不连通 双层间隙应能进行密封性能测试 5.7 防渗漏设施 防渗漏设施旨在检测渗漏的储液,其设计应最少允许10L储液进人或存储其中 6.1 6.2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应与防渗漏设施的低点数目相同 注防渗漏设施的设计应确保任何液体的渗漏都可以被防渗漏设施众多低点中的一个所收集 防渗漏设施应具有液体密闭性且能阻隔储液、水或其他所有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同时在最大容量 6.3 的液位以下没有液体出口 如果无法杜绝水进人防渗漏设施,则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避免检漏器的性能损伤 6.4 6.5不能凿穿防渗漏设施壁,否则有可能产生液体渗透,影响其使用功能 6.6可对防渗漏设施进行渗漏测试 如果防渗漏设施作为单层储罐的防渗漏保护设施,则该防渗漏设施应为全包围结构且具有储存该 6.7 类液体的能力 液体传感器 7.1液体传感器能检测其正常接触到的特定液体(如储液、水) 7.2液体传感器应符合第10章或第11章的试验要求 蒸气传感器 8.1蒸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 8.2 蒸气传感器应符合第12章的试验要求 渗漏显示装置 9.1应安装渗漏显示装置 9.2当检测到储液或水存在时,渗漏显示装置应发出警报 1 液体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10.1试验目的 10.1.1当液体进人双层间隙或防渗漏设施(该空间正常情况下干燥)时,传感器系统的响应情况 试 验应证明 当液面以给定速率上升时,传感器系统指示出液体存在的反应时间; a b当指示出液体存在的条件下,移除液体,传感器系统所需的恢复时间 10.1.2传感器系统应适用于各种要求被检测的液体 尽可能用这些液体分别进行试验,若试验可能
GB/T30040.4一2013 造成重大危险事故时,则可以使用具有相似化学、物理性质的和有害性较小的液体做替代试验,例如可 将汽油替换为石脑油 10.2评估 10.2.1若满足以下条件,则认为试验通过 a)没有试验液体存在时不指示试验液体存在 b 试验液体以1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后,30min以内启动指示 c)试验液体以5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后.6min以内启动指示 d)试验液体撤去后,传感器的恢复测量时间不超过20h 10.2.2在10.4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下,应满足以上要求 10.2.3在传感器恢复以及警报重置前,系统应保持报警状态 10.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试验容器为平底立式圆筒形,其水平横截面积为(0.1士0.002)m'(即0.01m深的液体的体积 a 等于1L),最小深度为0.6m 应在容器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与容器内表面齐平的、便于液体 进人的装置 同时也应安装一个类似的装置,上面带有流速为5L/min的放水旋塞 b用于鉴定的各种适量的液体(或适宜的试验液体) 计量泵(最小液体储量为6L),用于将液体以10.2规定的特定速率输送到试验容器中,精 度2% 气候箱,其温度可在一25C一70C的范围内调节,精度2K d 对于温度在一40C一40C的试验,气候箱的温度应可在一50C一40C的范围内变化,精度 K 2 计时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为24h,精度2s 10.4试验方法 10.4.1准备 10.4.1.1试验中的传感器应安装在确保与试验容器底面接触,但不与液体进出孔相触的位置 尽可能 使用制造商提供的附件 试验容器和计量泵的储液装置应安装在气候箱内 被测试传感器的指示装置 应安装在气候箱外,处于实验室环境条件下 10.4.1.2在进行传感器系统对各种液体是否适用的试验前,在计量泵的储液装置中注人适当的液体或 试验液体 10.4.2稳定化 在各项试验开始前,将传感器系统调节至完全运行状态,同时将气候箱预先设定为要求的试验温 度,并在内部温度达到规定试验温度士2K后保持30min. 10.4.3程序 每项试验都要按以下程序操作 检查渗漏显示仪,如果显示有液体存在,则终止试验; a b将计量泵设定为规定的输送速度; 秒表清零 c
GB/T30040.4一2013 d)开启计量泵; 当液体流人试验容器时,秒表开始计时; e f)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指示装置首次指示出液体存在或超过最长反应时间时, 停止计时并关闭计量泵; 记录秒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反应时间) g h 秒表清零 iD 打开试验容器的放水旋塞; 容器中液体清空时秒表开始计时; j k)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 ,当诊解指示装翼指示出液体不存在或如果时网超过oh.停止 秒表计时 记录秒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恢复时间) 10.4.4试验安排 10.4.4.1以下各项试验在每种液体中都进行两次,以保证传感器系统质量合格 10.44.2环境温度:一20c[一40c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minm 10.4.4.3环境温度:一20C[一40C]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0.4.4.4环境温度:20[40C1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min 10.4.4.5环境温度;20c[40c1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m 10.4.4.6环境温度:60C 计量泵速率:10L/小 最长反应时间:30min 10.4.4.7环境温度:60C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0.448若证明试验液体的爱固点在一25c[一5C]适用,则试验10.42租10.4.4.3在凝周点加 5K的温度下进行 10.4.4.9若证明试验液体的闪点低于70C适用,则试验10.4.4.6和10.4.4.7在闪点减10K的温度下 进行 10.5试验结果 将每项试验测量出的反应时间同10.2的相关条款对比,以确定试验通过或失败 如果任一项试验 的任一项标准没有达到或者在没有液体存在的情况下作出渗漏指示(除了在恢复期间),则认为传感器 系统不适用于该种液体,试验失败 任何一项试验中都应该对最差的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予以记录 10.6传感器标志 10.6.1每个传感器都应带有以下标志
GB/T30040.4一2013 a经核准的液体(经过传感器试验); b反应时间(对每一种经核准的液体进行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e)恢复时间(对每一种经核准的液体进行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或者,传感器上标有包含相同信息的说明参考 0.6.2 11 液体识别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用于规模存储的储液和水的液体识别传感器 111.1 11.1.1试验目的 证明监控区域内传感器系统检测储液和水存在的适用性 1.1.1. 试验应证明: a)当液面以给定速率上升时,传感器系统指示出液体存在所需的反应时间 当指示出液体存在的条件下,移除液体,传感器系统所需的恢复时间 b 1.1.1.2传感器系统应适用于各种要求被检测的液体 尽可能用这些液体分别进行试验,若试验可能 造成重大危险事故时,则可以使用具有相似化学、物理性质的、有害性较小的液体做替代试验,例如可将 汽油替换为石脑油 1.1.2评估 11.1.2.1若满足以下条件,则认为试验通过: 没有试验液体存在时不指示试验液体存在 a b)传感器不同程度地浸没在水中时,试验液体以1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后30min内 发出信号; 传感器不同程度地浸没在水中时,试验液体以5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后6min内发 出信号; d)试验液体撤去后,传感器的允许最长恢复时间为20h, 11.1.2.2 在1.4规定的试验环条伴下,满足以上要求 11.1.2.3在传感器恢复以及警报重置前,系统保持报警状态 11.1.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试验容器为平底立式圆筒形,其水平横截面积为(0.1士0.002)m'(即0.01m深的液体的体积 a 等于1L),最小深度为0.6m 应在容器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与容器内表面齐平的、便于液体 进人的装置 同时安装一个类似的装置,上面带有流速为5L/min的放水旋塞 当有水存在 且在试验温度结冰时,液体也能从容器上方进人 b 用于证明适用的各种液体(或适宜的试验液体 计量泵(最小液体储量为6lL),用于将液体输人到试验容器中,其速度见11.2中规定,精 度2% 气候箱,其温度可在一25C70的范围内,精度2K 对于温度在一40笔一40笔的试验,气候箱的温度应在一50一40C的范围内变化.精度 e 2K 计时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为24h,精度2s.
GB/T30040.4一2013 11.1.4试验方法 1.1.4.1准备 试验中的传感器应安装在保证与试验容器底面接触,但不与液体进出孔相接触的位置 尽可能使 用制造商提供的附件 试验容器和计量泵的储液装置应安装在气候箱内 被测试传感器的指示装置应 安装在气候箱外,处于实验室环境条件下 为了证明传感器系统是否合格而对各种液体进行试验前,在 计量泵的存储器中注人适量的液体或试验液体 1.1.4.2稳定化 开始各项试验前,且传感器系统在完全运行中,气候箱预先设定为要求的试验温度,并在内部温度 达到规定试验温度士2K后保持30min 11.1.4.3程序 每项要进行的试验都要使用正确的水位,应按以下程序: a)对渗漏显示仪进行检查,如果显示有液体存在,则试验终止 计量系设定为规定的暴送速率 b 计时拙消零 c) d开启计量泵; 当液体开始从人口装置流人试验容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f 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显示仪首次显示液体存在时,或如果超过最长反应时 间,停止计时和关闭计量泵; g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反应的时间); h 计时器清零; 打开试验容器的放水旋塞,或者开始虹吸 容器中液体清空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指示装置指示出液体不存在时,或如果时间超过20h 后,关闭计时器 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恢复的时间 11.1.4.4试验进度 以下试验进行两次 首先只与试验液体进行,然后再用水重复进行一次 浸没的深度按传感器有 效深度的10%,50%、90%分别进行 对于每种液体,以下试验都应重复进行,以证明传感器系统的 合格 11.1.4.4.1环境温度:一20C[一40]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min 11.1.4.4.2环境温度:一20c[一40c7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1.44.3环境温度:20C[40c1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min
GB/T30040.4一2013 11.1.4.4.4环境温度:20[40C]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1.1.4.4.5环境温度:60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tmin 11.1.4.4.6环境温度:60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1.1.4.4.7若试验液体的凝点在一25C[一45C],则试验11.1.4.4.1和11.1.4.4.2在凝点加5K的温 度下进行 11.1.4.4.8若试验液体的闪点低于70C,则试验11.1.4.4.5和11.1.4.4.7在闪点减10K的温度下 进行 11.1.5试验结果 对某种液体的各项试验,都应与11.1.2对比 如果任一项试验的任一项指标没有达到,或者在没 有液体存在的情况下作出渗漏指示(除了在恢复期间),则判定传感器系统的试验失败,不得用于该种液 体 任一项的失败都不会影响该传感器系统应用于其他通过的试验液体的合格性 任一项试验中,都 应对最差的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予以记录 11.1.6传感器标志 每个传感器都应有以下标志 a)经核准的液体(经过传感器试验); b反应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恢复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或者,传感器上标有包含相同信息的说明 11.2用于检测水面上形成储液薄膜的液体传感器 1.2.1试验目的 1.2.1.1证明在受监控区域内,传感器系统检测储液浮在水面上形成薄膜的适宜度,该区域内水位高 度会变化 所做的试验应当证明 传感器系统检测到厚度为0.5mm的薄膜浮在监控区域的水面上,其最差情形的反应时间小 a 于6h 从储液中移去传感器后能够快速恢复,手动重置并重新启动;或指示储液条件下的传感器系 b 统从储液中移去后,其所需的恢复时间不超过20h 1.2.1.2传感器系统应适用于各种要求被检测的液体 尽可能用这些液体分别进行试验,若试验可能 造成重大危险事故时,则可以使用具有相似化学、物理性质的,有害性较小的液体做替代试验,例如可将 汽油替换为石脑油 11.2.2评估 11.2.2.1传感器应可以安装在内径为100mm的监控井或其他遮蔽物中,且当监控井或其他遮蔽物中 的液面发生500mm的变化量时,能够实现其功能 若满足以下条件,则试验通过:
GB/T30040.4一2013 a没有试验液体存在时,不指示试验液体存在; b)传感器不同程度地浸没在水中时,试验液体以1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后,30min内 发出信号 e浮在水面的薄膜厚度为0.5mm的试验液体在进人系统后6min内发出信号; d)试验液体撤去后,传感器在恢复时间,或者能够易于恢复、原地手动重置和重新启动,在此情 况下警报一直指示,直到完成重置 如果适用于恢复时间,则其最长时间应为移去试脸液体 后20h内 1.2.2.2以上测试应在(10士2)C的温度下进行 1.2.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试验容器为平底立式圆简形,其水平横截面积为(o.1士0.002)m'即0.01m深的液体的体积 等于1L),最小深度为0.6m 应在容器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与容器内表面齐平的,便于液体 进人的装置,但并非用于本试验,本试验是用塞子将其塞住 同时安装一个类似的装置,上面 带有流速为5L/min的放水旋塞 b适量的各种用于传感器系统的试验液体 气候箱,其温度可在0C20的范围内调节,精度2K d越时记录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24h,精度2s,并同传感器系统的渗漏指示 装置相连,用于记录从水面上储液薄膜进人系统到渗漏指示装置指示其存在所用的时间 计时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为24h,精度2s e) f 移液管或类似装置,能精确测量和计量50nL的试验液体 11.2.4试验方法 11.2.4.1准备 将试验容器安装在气候箱内,并在容器中注水至合适深度 试验中的传感器应置于相对于水面的 正常位置,尽可能使用制造商提供的附件 随后,在试验室环境条件下安装气候箱外的指示装置,并同 试验中的传感器相连 传感器系统通电后,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启动,使系统正常运行 11.2.4.2稳定化 开始各项试验前,传感器系统应在开启运行状态;气候箱应预先设定为要求的试验温度(10士 2)C,并在内部温度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后保持30min. 11.2.4.3程序 每项要进行的试验都要使用正确的水位,应用以下程序 a)对渗漏指示装置进行检查 如果指示有液体存在,则试验终止 b 记时器清零; c使用移液管或类似装置,精确测量50mL的试验液体,并将其置于试验容器中靠近传感器的 水面上,使储液在水面上延展形成一层薄膜; d)开启记时器 当试验液体开始从人口装置流人试验容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当渗漏指示仪首次指示出水面上试验液体薄膜存在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测量所用的反应 f 时间; g)如果恢复时间适用,将计时器清零 h打开试验容器的放水旋塞,或通过虹吸管吸出;
GB/T30040.4一2013 当容器中试验液体清空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i j 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指示装置指示出液体不存在时,或如果时间超过20h 后,停止计时; k)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恢复时间 11.2.4.4试验进度 传感器系统的试验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两次;在传感器有效长度中点的水深处;在传感器有效长度的 末端,有效距离内的10%处 11.2.4.5试验结果 对某种液体的各项试验,都应与11.1.2对比 如果任一项试验测量的反应时间未在6h以内,或者 任何时候在没有液体存在的情况下做出渗漏指示(恢复时间除外),或者超过了允许的最长恢复时间 20h,则判定该传感器系统不适用于某种储液 任一项失败都不会影响该传感器系统应用于其他通过 试验的液体的合格性 11.2.5传感器标志 每个传感器都应有以下标志 经核准的液体(经过传感器试验); a b反应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e)恢复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或者,传感器上标有包含相同信息的说明 蒸气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12 12.1试验目的 12.1.1评价传感器系统对储液燕气进人检测区域的灵敏度,检测区域在没有发生渗漏时是没有蒸气 的 应进行以下试验证明: a)被测气体的浓度检测下限,该气体代表了某种或某类特定液体产生的蒸气 b)当测试气体的浓度达到传感器检测下限时,传感器系统指示出试验气体的反应时间 e传感器系统在指示蒸气存在条件下,撤离试验气体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 12.1.2 传感器系统可检测到的任何一种液体的挥发燕气,都须用这些液体分别进行试验 若试验可 能造成重大危险事故时,则可用具有相似化学,物理性质的,有害性较小的液体做替代试验,例如可将汽 油替换为石脑油 12.2评估 12.2.1通过试验确定以下参数 a)检测下限(传感器能可靠地检测出最小气体浓度的量限); 反应时间(从传感器开始接触到试验气体至稳定输出指示所用的时间) D 恢复时间从传感器与试验气体脱离接触至稳定输出指示所用的时间. 12.2.2为使传感器系统能够用于具有储液代表性的试验气体,其检测下限应当小于或等于1×10-的 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小于24h 传感器恢复时间小于或等于24h 12.2.3试验目的是核定该系统是否具有可靠地显示出蒸气存在或不存在的功能 试验任何量化(即 能持续测量浓度)的系统,都应具有容易设置给定“警报”闵值和提供性质输出的功能
GB/T30040.4一2013 12.3试验装置 12.3.1应具备以下试验装置,并按照图1进行组装 试验箱,具有气体密闭性,且制造材料不与试验气体发生反应 应具有以下设施 a)试验大气人口; b 试验大气通风孔 c蒸气传感器连接口; 温度传感器连接日 d 12.3.2试验箱的容积应在保证试验中的传感器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小,比如利用管道系统汇集 或联管节系统(例如三通、管道交结点)内的空间 为避免相互污染,所有设备,密封套和相互连接的管道,都应采用对于试验气体具有惰性的材 料制作 适疑的各种试验气体,由工厂混合至标准浓度,准确度控制在2%,并且其压缩气瓶应带有压 力调节装置 适量空气,其中带有试验气体的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的0.5×10,并且由带有压力调节装置 的压缩气瓶中提供 2个最小工作压力范围为0Pa100kPa的不锈钢双级减压调节器 5个气体流量计,最小量程为0I/min0.5L/min 4个气流控制针形阀(可以是气体流量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个带有温度读数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铂电阻温度计,精度1K,量程5C35C 个相对压力的压力计,最小工作范围从2.5kPa开始,精度5% 计时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24h,精度2s 12.3.3四个标准的气体浓度质量分数如下 a)5士2)×10; 土5)X10" b)50 e)500士10)×10- d 1000士50)×10-" 12.3.4用空气进行稀释,得到表1要求的10种气体浓度 表1试验气体浓度 试验气体浓度 气体标准浓度 空气稀释度 试验气体编号 质量分数×10-" 质量分数×10-" 1.25 75 2.5 50 75 12.5 50 50 25 50 50 50 125 50o 75 50 250 500 500 500 l000 000 10o
GB/T30040.4一2013 12.3.5将图1中的气体流量计1一4调节到表2中给出的体积流量比,则可以得到所需的稀释度 表2流量计稀释比例 稀释比例/% 流量计1 流量计2 流量计3 流量计4 75 0.25 0.25 0.5 0.5 50 0.5 0.5 13 口 说明: 装有试验气体的气瓶 减压阀 流量1的测量工具; 流量2的测量工具 阀门 流量3的测量工具; 流量4的测量工具; 试验传感器; 温度计; 流量5的测量工具; l0 1 排气管; 12 -压力测量仪器; 试验容器 13 14 空气气瓶 图1试验装置 11
GB/T30040.4一2013 12.4试验方法 12.4.1准备 12.4.1.1被测试的传感器应固定在试验箱内的正常位置 尽可能使用制造商提供的附件 依据制造 商的说明书连接被测试传感器与渗漏指示器 12.4.1.2接通传感器系统的电源,使其处于运行状态 整套仪器应在试验箱环境条件下放置至少2h, 以使温度均等 12.4.2温度和压力监控 12.4.2.1所有试验都在(15士10)C的温度下进行,试验箱中的温度传感器在整个试验进行中连续监 控 任何一项试验,如果试验期间的温度比初始环境值上下变化大于3K,则放弃该试验结果,并重新 进行试验 12.4.2.2所有试验都应在试验箱内压力恒定的条件下进行,压力通过调节通风进、出口的流速一致来 保持 每项试验过程中都用压力计对试验箱内的压力进行连续监控 任何一项试验,如果试验期间压 力变化大于50Pa,则放弃该试验结果,并重新进行试验 12.4.3程序 12.4.3.1该程序应采用1min内输出指示没有发生变化的“稳定状态的读数”来说明 12.4.3.2试验开始前,以流速为0.2L/nmin的超高纯度空气对试验箱进行清洗,持续4min或者直到 渗漏指示装置显示出稳定的读数,应取两种方式中时间较长的一种 12.4.3.3每项试验都要应用以下程序 计时器清零 a b将相关试验气体的压缩气瓶与压力调节器相连接 将要求的混合气体和超高纯度空气注人试 验箱内,在试验箱通风口处形成0.2L/min的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稳定后,开启计时器 当渗漏指示显示稳定读数时显示蒸气存在),或超过了制造商规定的最长反应时间的2倍, 或者24h后,取三者之间最短的一个 停止计时 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反应时间),并记录是否指示有燕气存在 fD 切断试验气体并将计时器清零 通过输人超高纯度的空气对试验箱进行清洗,使其通风口处的气流速度稳定在0.2L/min g 通风口处气流速度稳定后,开启计时器 对渗漏指示装置进行监控,直到具有稳定读数(显示燕蒸气不存在),或超过了制造商规定的最长 反应时间的2倍,或24h后,取三者之间最短的一个 停表读数 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恢复时间),并记录是否指示燕气已经不存在 j k)若测量的恢复时间小于4min,再继续清洗4 min 切断输人的超高纯度空气 12.4.4试验进度 12.4.4.1试验进行2次 目的在于可靠地检测出试验气体的最低浓度 该浓度应取表1中10个组合 中的最低值,并可以在6次重复试验中成功检测出 12.4.4.2若制造商给出了检测下限,或在先前试验中已知的情况下,应按表1中小于一半的规定限度 12
GB/T30040.4一2013 的浓度进行首次试验 若制造商未给出检测下限,则试验从1号试验气体开始 12.4.4.3更换测试气体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并重复进行12.4.3的程序 每种浓度下最多进行6 次试验 如果其中任意一组试验未检测出燕气存在,则无需重复进行该浓度下所余下的重复次数,可以 增加气体浓度进行新一组的6次试验 12.4.4.4当使用某种气体r(.r代表某种被测气体的浓度)的6次试验都检测到了蒸气,则进行该气体 r+1的下一组的6次试验 如果该组的6次试验又都检测到了蒸气,应重复进行该气体的6次试 验 如果6次检测的结果仍全部为检出,则检测下限应当为r 若某次检测结果为未检出,则检测下限 为工+1 12.4.4.5当使用试验气体r+1检测蒸气而表现为未检出时,应使用气体r十2对各种成分依次进行 试验 若使用气体10的试验检测失败,则无法确定检测下限 12.4.4.6如果首次使用气体10进行试验时记录下了6次检出结果,则不再进行.r十1次试验,而要使 用气体10再进行6次试验,如果所有的6次试验结果都为检出,则检测下限为气体10的浓度 否则 无法确定检测下限 12.5试验结果 12.5.1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三种情况的试验结果 a 使用试验气体的浓度小于或等于1X10"体积分数,可稳定检测出检测下限的浓度(即6次试 验中检测出6次); b在检测下限浓度时所记录的最长的反应时间 c)在检测下限浓度时所记录的最长的恢复时间 12.5.2如果在没有试验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检测出有蒸气存在(在恢复期间除外),则传感器系统对于 该试验气体所代表的液体不适用 但任一项这种失败都不会影响该传感器系统应用于其他通过试验的 液体的合格性 12.5.3试验报告中应说明传感器经试验后合格的各种液体的检测下限、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如上所 定义 12.6传感器标志 12.6.1每个传感器都应有以下标志 a)经核准的液体(经过传感器试验); 检测下限(对每种经核准的液体); b 反应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c d)恢复时间(对每种经核准液体的试验中,选取最长的时间. 12.6.2未经过第13章试验的传感器应当标注;“不适用于浸没在水中”" 12.6.3或者,传感器上标有包含上述相同信息的说明 13 浸没型蒸气传感器的型式试验 13.1试验目的 13.1.1证明燕气传感器浸没在水中时发出警报的适用性 当水位以给定速率上升时,燕气传感器系统指示水的存在所用的反应时间 a b在指示水存在的条件下,蒸气传感器系统从水中移出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 13
GB/T30040.4一2013 13.1.2该试验只有在传感器存在被水浸没风险的情况下才必要 13.2评估 13.2.1若满足以下条件,则通过试验 没有水存在时,不指示水的存在; a b)水以1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30min内显示; e)水以50L/h的速率首次进人试验系统,6min内显示 d)水撤去后,传感器的可测量恢复时间最长不超过20h 13.2.2在13.4规定的条件下,应满足以上条件 13.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试验容器为平底立式圆筒形,其水平横截面积为(o.1士0.002)m=(即0.01m深的液体的体积 a 等于1L),最小深度为0.6m 应在容器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与容器内表面齐平的、便于液体 进人的装置 同时安装一个类似的装置,上面带有流速为5L/min的放水旋塞 b适量的水 校准计量泵(最小液体储量为6L),用于将水输人到试验容器中,其速率见13.2规定,精 度2% d)计时器,时间显示以1s为单位,最小总量程24h,精度2s 13.4试验方法 13.4.1准备 13.4.1.1试验中的传感器应安装在正常位置,以保证与试验容器底面接触,但不与水的进出孔接触 尽可能使用制造商提供的附件 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渗漏指示装置与试验中的传感器相连接 13.4.1.2进行各项试验前,在计量泵的储液罐中注人适量的水 13.4.1.3接通传感器系统的电源,使其处于运行状态 13.4.2程序 每项试验都要应用以下程序 a)对渗漏指示仪进行检查 如果指示出有水存在,则终止试验; b计量泵设定为规定的泵送速率, c)计时器清零; D 开启计量泵 当水开始从人口装置流人试验容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指示器首次指示出水的存在时或如果超过最长反应时 间,停止计时和关闭计量泵 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反应时间) 计时器清零 打开试验容器的放水旋塞; 容器中的水被清空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k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当渗漏指示装置指示出水不存在时,或如果时间超过20h后, 1
GB/T30040.4一2013 停止计时 记录计时器走过的时间即测量出的恢复时间 13.4.3试验进度 13.43.1以下各项试验都应进行两次 13.4.3.2环境温度:15笔士10 计量泵速率:10L/h 最长反应时间:30minm 13.4.3.3环境温度:15C士10C 计量泵速率:50L./h 最长反应时间:6min 13.5试验结果 对进行中的某种液体的各项试验,都应将测量出的反应时间与13.2列出的条件做对比,以确定试 验通过或失败 如果在各项的试验中,任何一项没有达到条件,或者任何时候,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 作出指示(在恢复时间内除外,但应确定恢复时间),则认为蒸气传感器系统的试验失败

应用于防渗漏设施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GB/T30040.4-2013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储存和运输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生产中。其中,双层罐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贮存设备,在液体和气体的贮存和运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长期使用或外界因素等原因,双层罐存在泄漏和安全隐患。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渗漏检测系统。

应用于防渗漏设施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GB/T30040.4-2013是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报警器等组成,能够实时监测双层罐内部的液体或蒸气情况,并能够自动报警。

液体传感器和蒸气传感器是该系统的两种主要传感器类型。液体传感器可通过对双层间隙液位变化的监测来判断是否存在泄漏问题。而蒸气传感器则能够实时监测双层间隙内部的气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应用于防渗漏设施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GB/T30040.4-2013具有以下特点:

  • 高精度: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双层间隙内部的液体或蒸气情况,避免了人工巡检的繁琐和不准确。
  • 稳定性好:传感器采用进口元器件和专业技术设计,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智能化程度高:系统能够自动触发报警器,并将信息传递给操作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总之,应用于防渗漏设施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GB/T30040.4-2013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双层罐渗漏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障工业生产中双层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的编号:GB/T30040.5-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共有2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编号:GB/T30040.3-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共有1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