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702-2019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Designcodeformechanicalcomponentsinnuclearislandofpressurizedwaterreactornuclearpowerpla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的编号:GB/T16702-2019。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共有722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6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120.2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22页
  • 文件大小58.71M

以图片形式预览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 GB/T16702一2019 代替GB/T167021996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Designdeftormeehanielcompmentsinnuelearislandfprwsurizedl waterreaetorelearpowerplant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6702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 术语和定义 总则 4.1本标准的使用 4.2不符合项处理 4.3文件 4.4遵守本标准的设备及其级别 4.5质量保证 ll 级设备 12 5.1概述 12 5.2材料 15 5.3设计 21 5.4制造及其检验 135 5.5主回路系统1级设备的压力试验 139 5.6超压保护 144 6 2级设备 153 6.1概述 153 6.2材料 156 6.3设计 164 6.4制造及其检验 357 6.52级设备的压力试验 360 6.6超压保护 365 3级设备 374 7.1慨述 374 375 7.2材料 379 7.33级设备设计 385 7.4制造及其检验 385 7.53级设备的压力试验 385 7.6超压保护 385 小型设备 385 8.1概述 386 8.2材料 387 8.3设计 391 8.4制造及其检验
GB/T16702一2019 396 8.5系的鉴定及验收试验 398 堆内构件 9 9.1概述 398 9.2材料 401 403 9.3设计 9.4制造及其检验 430 9.5无损检验 433 10设备支承件 434 34 0.1概述 55 10.2材料 Esa 0.3设计 77 制造及其检验 10.4 85 0.5标准支承件和标准支承构件 489 11 低压或常压储 489 1.1概述 492 材料 1l.2 493 1.3设计 1.4制造及其检验 520 1.5低压或常压储罐的试验 531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用的材料性能 535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应力分析 57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基本许用应力限值的确定 580 附录D(规范性附录)承受外压的设备的设计规则 583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圆形法兰螺栓连接设计 596 附录F(规范性附录)线性支承件设计规则 616 附录G(规范性附录确定1级容器开孔补强的规则 650 附录H(资料性附录几儿何不连续区域疲劳分析 654 附录I(资料性附录)要求遵守A级准则的工况下,适用于一级管道分析的其他规则 657 附录J(资料性附录D级准则的有关规则 669 附录K(资料性附录)快速断裂的防止 676 附录L(资料性附录确定使用系数应遵循的规则 689 附录M(规范性附录)材料的补充要求 693 712 附录N(规范性附录支承件焊接填充材料的验收与焊接工艺评定
GB/16702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702一1996《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与G;B/T16702一199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的结构: 删除了“A1000本规范的结构”,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添加到了“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 件”中; 删除了“A2000总则”,按照GB/T1.1的要求,增加了“3术语和定义”,并在第4章“总则” 中适当保留了“4.1本标准的使用”“4.2不符合项处理”等内容 1996年版的“A3000文件"“A4000遵守本规范的设备和等级"“A5000质量保证”调整 将 为第4章“总则”的“4.3文件”“4 "t小遵守本标准的设备和等级""45质量保证" 1996年版的B,C、D,E,G、H、J篇分别调整为第5l1章; 1996年版的附录ZI、ZI、Z.Z、ZV.ZV分别调整为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 范性附录)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附录E(资料性附录),附录F(规范 性附录); ,ZE,ZF,ZG,Z,ZS分别调整为附录G(资料性附录),附录H 1996年版的附录ZA、ZD、 (资料性附录)、附录1(资料性附录)、附录J(资料性附录)、附录K(资料性附录)、附录I 资料性附录)、附录M资料性附录); 根据RCC-M2007版内容,对1996年版中“B5000主回路系统1级设备的压力试验”进行了整 体修改; 根据RCC-M2007版内容,增加了“5.6超压保护"“6.6超压保护"“7.6超压保护”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N“支承件煤接填充材料的验收与焊接工艺评定”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建军、钟元章,罗英、隋海明、付文峻、王保平、杨敏、马妹丽、邱天,谢国福、 付强、刘文进、李磊、吴万军、邹鸣中傅孝龙、郑连纲、汤臣杭、蒋鸿、罗毅军、李燕、谭波、黄敏、王园 周高斌,刘宏斌、张意翼,胡朝威、孙英学、吕勇波卢岳川、杨立才、刘纯一,郑越、崔岚、路晓晖,赵德鹏、 赵树峰、牛艳颖、张卫、朱京梅、郎瑞峰、曲昌明、张吉来、刘虎、王晓江、段远刚、阴志英、陈骏、刘攀、 邓小云、何国伟、冉小兵、陈航、任红兵,金挺 本标准于1996年12月首次发布
GB/16702一2019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规则,包括1级设备、2级设备、3级设备、小型设 备、堆内构件、设备支承件、低压或常压储罐 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32011压力容器 GB/T3098紧固件机械性能 GB/T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25778一2010焊接材料采购指南 200012013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制造规范 20002一2013(所有部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 NB/T20003.1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超声检测 20003.2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射线检测 NB/T20003.3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渗透检测 20003.4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磁粉检测 NB/T20003.5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管材制品涡流检测 20003.6 NB/T2003.7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20003.8 NB/T20004一2014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材料理化检验方法 NB/T20005.1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部分;l、2.3级锻件 NB/T20005.2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2部分:2、3级热交换器管板锻件 NB/T20005.3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3部分;2,3级辅助泵轴锻件 NB/T20005.4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4部分:主蒸汽系统、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 辅助给水系统和汽轮机旁路系统用锻、轧件 NB/T20005.5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5部分:1、2、3级承压铸件 NB/T20005.6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6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电动机基座铸件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7部分;l.2.3级钢板 NB/T20005.7 NB/T20005.8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8部分S1、S2级支承件用钢板、型钢和钢棒 NB/T20005.9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9部分;2,3级无缝钢管 NB/T20005.10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0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2、3级钢管 NB/T20005.1l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1部分:S1,S2级支承件用无缝钢管
GB/T16702一2019 NB/T20005.12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2部分;主燕汽系统、主给水流量控制系 统、辅助给水系统和汽轮机旁路系统用无缝钢管 NB/T20005.13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3部分:2,3级热交换器传热管用无缝冷 拔钢管 NB/T20005.14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4部分;2,3级对焊无缝管件 NB/T20005.15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5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2,3级管件 NB/T20005.16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6部分:主蒸汽系统用弯头 NB/T20005.17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17部分;主蒸汽系统用推制弯头 NB/T20005.37 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37部分;蒸汽发生器用17Mn锻件 NB/T20005.40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40部分;安全级设备用低合金钢板 NB/T20006.1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部分;承受强辐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简体用锰-镍 钼钢锻件 NB/T20006.2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锻第2部分;不承受强辅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简体用缸 镍-钼钢锻件 NB/T300n.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了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过渡段相法兰用锯镍钼钢 锻件 NB/T20006.4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4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嘴用钰-镍-钼钢锻件 NB/T2006.5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5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用钰镶-钼钢锻件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6部分:蒸汽发生器管板用-镍-钼钢锻件 NB/T20006.6 NB/T20006.7 7部分;燕汽发生器筒体用锰-镍-钼钢锻件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解第7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8部分;蒸汽发生器上封头用锰-镍-钼钢锻件 NB/T20006.8 NB/T20006.9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9部分;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用锰-镍-钼钢锻件 NB/T20006.10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0部分;稳压器和燕汽发生器接管嘴及孔盖用缸 镍-钼钢锻件 NB/T20006.11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1部分;稳压器筒体,封头用锰-镍-钼钢锻件 NB/20006.12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2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主法兰用钮-镍-钼钢锻件 NB/T20006.13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电动机轴系用合金钢锻件 NB/T20006.14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4部分:1级设备螺栓紧固件用含饥或不含钥的镍 铬-钼钢锻棒 NB/T20006.15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5部分;承压边界用-镍-钼钢厚钢板 NB/T20006,.16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6部分;稳压器支承构件用-镍-钼钢厚钢板 NB/T20006.36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36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芯区用19MnNiMo锻件 NB/T20006.37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37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非堆芯区用19MnNiMo 锻件 NB/T20006.41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41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螺栓、螺母和垫圈用钢棒 NB/T20006.42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42部分;安全级设备用合金钢锻件 NB/T20007.1一2010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锻件 NB/T20007.2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部分;2,3级热交换器管板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 NB/T20007.3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3部分;堆芯支承件和上支承板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 锻件 NB/T20007.4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轴用含傀稳定化奥氏体不锈 钢锻件 NB/T20007.5一2010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
GB/16702一2019 NB/T20007.6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6部分;堆内构件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板 NB/T20007.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7部分:S1,S2级支承用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和钢带 NB/20007.8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8部分:l、2、3级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 NB/T20007.9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9部分:l,2,3级奥氏体不锈钢对焊无缝管件 NB/T20007.10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0部分:2、3级热交换器传热管用冷轧、冷拔奥氏体 不锈钢无缝钢管 NB/T20007.11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1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不锈钢 钢管 NB/T20007.12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2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对焊不 锈钢管件 NB/T20007.13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控氮奥氏体不锈 钢锻造管和弯管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4部分l,2.3级奥民体不锈钢锻轧棒 NB/T20007.14 NB/T2w07.15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5部分;堆内构件螺栓用变形硬化的热轧或热锻奥 氏体不锈钢棒 NB/T20007.16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6部分2.3级马民体不锈钢锻件 NB/T20007.1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7部分;堆内构件压紧弹性环用马氏体不锈钢锻什 NB/T20007.18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8部分;2,3级辅助泵驱动轴用马氏体不锈钢锻、 轧件 NB/T20007.19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9部分;1,2,3级马氏体不锈钢承压铸件 NB/T20007.20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0部分;泵用马氏体不锈钢A、B.C类非承压铸造 内件 NB/T20007.21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1部分;燕汽发生器传热管支承用马氏体不锈钢板 NB/T20007.22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2部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马氏体不 锈钢无缝钢管 NB/T20007.23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3部分:1、2,3级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 NB/T20007.24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蜗壳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 钢承压铸件 NB/T20007.25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5部分;泵用不含钼的铬镍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A,BC级非承压铸造内件 NB/T20007.26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6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离心浇铸管 NB/T20007.2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27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铸造弯头和斜接管嘴 NB/T20007.33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3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用015Crl7Ni12Mo2N 不锈钢锻管 NB/T20007.36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36部分:控制棒驱动机构承压部件用奥氏体不锈钢 锻棒 NB/T20007.39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39部分: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马氏体不锈钢棒 NB/T20007.40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0部分;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 NB/T20007.41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1部分;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 NB/T20007.43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管道接管座用022Crl7Ni12Mo2N 奥氏体不锈钢锻件
GB/T16702一2019 NB/T20007.44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波动管用015Cr17Ni12Mo2N奥氏 体不锈钢管 NB/T20007.45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5部分:压紧弹性环用04Crl3Ni5Mo马氏体不锈 钢锻件 NB/T20007.46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6部分:蒸汽发生器用06Crl3Al不锈钢板 NB/T20007.4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7部分;蒸汽发生器用06Crl3Al不锈钢扁钢 NB/T20008.1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支承件用合金钢锻件 NB/T20008.2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2部分: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主蒸汽管 路支承件用锰-钼-钥合金钢铸件 NB/T20008.3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部分3级辅助系统泵、阀用铜-铝合金铸件 NB/T20008.4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4部分;l,2,3级镍-铬-铁合金锻、,轧件 NB/T20008.5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5部分1l.2级镶-铬-铁合金热轧板 NB/T2008.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6部分;镍-铬-铁合金热轧板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7部分;燕汽发生器传热管用镍-铬-铁合金无缝管 NB/T20008.7 NB/T2008.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8部分;镍-铬铁合金热挤管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9部分镍-铬-铁合金热轧或热挤棒 NB/T20008.9 第10部分堆内构件销钉、螺栓紧固件用镍-铬-铁合 NB/T20008.10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 金轧制棒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1部分:s1、s2级销轴、拉杆和支承螺栓用锻、 NB/T20008.11 轧棒 NB/T20008.12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2部分;1、2,3级设备螺栓、螺母用锻、轧棒 NB/T20008.,.13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3部分:1、2,3级螺柱、螺栓、螺钉、螺杆和螺母 NB/T20008.15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5部分;3级板式热交换器用钛板 NB/T20008.,17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 第 2,3级非合金及合金球墨铸铁件 17 NB/T20008.24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24部分;堆内构件用GH4145合金棒 控制棒驱动机构用CoCr29w4.5铸件 NB/T20o08.27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 第27 NB/T2008.28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28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合金锻什 NB/T20008.29 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29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合金板材及带材 NB/T20008.30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0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合金管 NB/T20008.31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1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合金棒 NB/T20008.32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2部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NS3306合金板材及 带材 NB/T20008.34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4部分;蒸汽发生器用NS3105合金U形管 NB/T20010.9压水堆核电厂阀门第9部分;产品出厂检查与试验 NB/T20036.62011核电厂能动机械设备鉴定第6部分:阀门组件鉴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承包商generalcontraeor 负责总体设计和核岛结构建造的自然人和法人,代表业主履行职责
GB/16702一2019 3.2 承包商cntracor 负责整个核岛或部分(例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计与建造的自然人和法人 3.3 制造商 maufacturer 分包商 Subc0ntractor 代表承包商负责核岛某项设备或设备的一部分的工厂制造或现场建造,或者提供某些服务的自然 人和法人 3.4 ecificationm 设备规格书equipmemtspec 承担核电厂设计与建造的总承包商或承包商对设备制造商规定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的文件 3.5 设备设计规范书eqipmentdesignspeeifieation 根据工艺系统的设计输出,对系统内设备规定设计要求的文件 3.6 一回路系统mainprimarysystem 由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顶盖部件、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冷却剂侧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第一级轴密 封、主管道和波动管、稳压器及其安全阀、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耐压壳,与主环路相连接并属于该环路的辅 助系统,直至并包括第二道隔离阀在内的所有设备和部件构成的系统 总则 4.1本标准的使用 4.1.1本标准应与其他相关标准一起构成一套设计、制造的技术规则 4.1.2应在设备规格书及订货合同中指明采用本标准的版本以及补充的规定,由设备制造商编制的采 购合同应采用本标准的相同版本 4.1.3从事设计活动的单位可以采用不同于“资料性附录”中规定的方法,但应预先证明可以达到规定 的目的并应遵守合同及附属文件规定 4.2不符合项处理 4.2.1内部不符合项 此类不符合项既不是偏离设备订货单/采购合同规定,也不是偏离本标准要求 这种不符合项是制 造商偏离或不符合自身规定的要求,其处理原则上应由制造商独立负责 对内部不符合项应编写不符合项报告,但可不纳人设备完工文件中 4.2.2外部不符合项 外部不符合项分为两类,包括 制造商偏离或不符合设备订货单/采购合同附属的技术文件规定要求,但满足本标准的规定 制造商应报告承包商,协商采取纠正行动 当制造商认为可不采取纠正行动时则应得到承包商 认可 b 制造商偏离或不符合设备订货单/采购合同附属的技术文件规定要求,且不满足本标准的 规定
GB/T16702一2019 制造商应报告承包商及主管部门 同时,制造商应采取纠正行动,直到满足本标准要求 对上述这两种处理均应编写不符合项报告,并纳人设备完工文件中 4.3文件 4.3.1设备规格书 4.3.1.1设备规格书应是承担核电厂设计与建造的总承包商或承包商对设备供应商规定技术要求和质 量保证要求的文件 根据工艺系统的设计输出,对系统内设备规定设计要求的文件,可称为设备规范书 或设备设计要求 4.3.1.2设备规格书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目的 供货范围" 适用的文件及文件的应用条件; o d 功能要求; 设计要求(若有); 制造要求 试验、检验要求; ) hs 提交文件要求 质量保证要求 质量证明文件 -般技术文件 4.3.2 4.3.2.1设备总图和参考文件 4.3.2.1.1设备总图应给出设备及其主要部件的总体描述,并能 给定设备及其主要部件的几何特征; a 从功能和制造与装配的角度了解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b) 4.3.2.1.2设备总图可由平面图样、结构简图、,示意图,原理图、图表和数据表等组成用以对设备及其 主要部件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做出说明,必要时,设备总图还应援引其他更详细的文件,由这些文件具体 指明 所有零部件的识别码(应与零部件明细表中的编号相同); a b) 设备的主要尺寸及公差; c 其他相关的参数(如功能性参数的允差等) 4.3.2.2零部件明细表 应列出受本标准和订货合同技术要求制约的零部件明细表,零部件明细表应按每个零部件列出 名称及说明; a b 在设备总图和引用文件中的编号; 零部件特征或指明了这些特征的引用文件的文件号 c 4.3.2.3强度计算书和应力分析报告 4.3.2.3.1强度计算书和应力分析报告应能证明设备设计满足本标准和设备设计规范书的要求 4.3.2.3.2强度计算书应能验证所选择的厚度和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尤其能证明符合了5.3,6.3、7.3、 8.3,9.3,10.3,1l.3中有关最小壁厚和补强规则方面的要求
GB/16702一2019 4.3.2.3.3应力分析报告或强度计算书应证明符合了5.3、6.3、7.3,8.39.3、10.3、11.3中为承受与各类 工况相关联的载荷和设备规范书指明的载荷组合而规定的应力限制的要求,以及设备规格书中提出的 任何附加要求 4.3.3有关采购及制造的文件(不包括焊接文件 4.3.3.1制造车间描述文件 制造车间描述文件应明确规定设备制造所需的车间和该车间应完成的制造工作 4.3.3.2部件或制品的分包订货合同 部件或制品分包订货合同应满足本标准及承包商有关的技术文件(如设备规格书)的相关规定 4.3.3.3部件或制成品制造技术大纲 部件或制品制造技术大纲应指明该大纲适用的零部件范围、制造和检验的主要阶段、制定大纲所依 据的标准、规范、采购技术规格书或合同、制造过程和关键过程的控制措施等,并能证明满足本标准、设 备规格书和订货合同的所有要求 4.3.3.4制造工艺规程或细则 制造工艺规程或细则应根据制造工序的工艺编制,并满足本标准及承包商有关技术文件(如设备规 格书等)规定的要求,与制造商的实际制造技能和水平相适应 可由一套正式确定的文件来规定每一工艺规程或细则 对制造规程或细则的内容的规定详见NB/T20001的相关规定 4.3.4与焊接有关的文件 4.3.4.1焊接数据包 焊接数据包应汇总某一在制设备或设备零,部件焊接操作的所有重要要素 焊接数据包的具体内 容应满足NB/T20002.1的相关要求 4.3.4.2填充材料验收文件和焊接规程文件 填充材料验收文件和焊接规程文件应规定填充材料的验收条件和焊接操作的实施条件 这些文件 应满足NB/T20002.1的相关要求 4.3.4.3焊接报告 焊接报告应能汇集包含焊接操作及焊接结果的书面记录,以便证明满足了本标准及设备规格书的 要求 焊接报告应满足NB/T20002.1的相关要求 4.3.5有关检验的文件 4.3.5.1检验规程或检验细则 4.3.5.1.1检验规程或检验细则应根据待检设备规定检验方法和检验准则检验规程或细则应覆盖下 列检验方法 超声波检验; a b)射线照相检验;
GB/T16702一2019 液体渗透检验; c d 磁粉检验; e 涡流检验; fD 目视检验; 泄漏检验 8 4.3.5.1.2检验规程或检验细则的内容应满足NB/T20003.1NB/T20003.8的相关要求 43.5.2检验报告和试验报告 4.3.5.2.1检验报告和试验报告应能作为检验和试验结果的书面记录,并为判断是否满足质量计划中 技术文件所规定的准则提供依据,继而证明是否符合设备规格书或订货合同列出的技术文件规定的 准则 4.3.5.2.2检验报告和试验报告的内容应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 各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报告的内容 还应符合NB/T20003.1NB/T20003.8的规定 4.3.5.2.3当发现不符合项时,检验和试验报告还应作为相应不符合项报告的支撑文件 4.3.5.3压力试验报告 有关1级、2级.3级设备的压力试验报告或水压试验报告应分别满足5.5,.6.5和7.5的相关要求 4.3.6不符合项报告和偏离报告 4.3.6.1不符合项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应对不符合项的性质和范围作描述,并说明为使该物项能使用而采取的解决办法 不符合项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出现了不符合项的物项的识别标记和相关技术文件 a b) 不符合项的描述及与规定的验收准则的比较 制造商已采用的解决方案 c d) 考虑的纠正措施 4.3.6.2偏离报告 4.3.6.2.1偏离报告可用于处理4.2.2描述的外部不符合项 4.3.6.2.2偏离报告除应包括相应不符合项报告给出的信息外,至少应包括由买方接受的解决方法 4.3.7质量文件和最终完工报告 4.3.7.1质量计划 4.3.7.1.1质量计划应按HAD003/08《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的相关规定在下列三个阶段分 别制定和实施 a)初始阶段;按先后顺序列出与设备采购、制造、检验和试验操作的预计清单; 工艺过程阶段;根据制造工艺过程中各项预计操作的实施补充完善质量计划 b c 最终阶段;完成所有预定操作的质量计划应作为制造完工报告的一部分 4.3.7.1.2不同的阶段,质量计划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只要能方便地找出每个阶段实施的质量计划所述 的各项操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可 4.3.7.1.3质量计划可以针对一台设备、一个零件,部件或一个制造阶段制定,也可以针对制造的几项 操作或几个制造阶段制定分质量计划 在制造分质量计划的场合,作为整个设备的总质量计划应附上
GB/16702一2019 -份分质量计划的清单,并在不同阶段的总质量计划中引用分质量计划,初始阶段的质量计划应附上 份质量分计划和待制定的质量分计划的清单 4.3.7.1.4最终阶段的质量计划应包括制造过程中补充的全部资料,包括实际的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的 姓名及合格标记 4.3.7.2制造合格证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书应由制造商拟定,应证明设备的供货满足订货合同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包含 设备标识和满足订货合同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的说明内容或合同双方某种约定声明(若有)并经设备制 造商代表签名和注明日期 4.3.7.3制造完工报告 制造完工报告应包括能证明设备满足要求的所有文件-至少应包括 4.3.7.3.1 制造合格证书 a b 最终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中引用的下列文件 检验和试验记录; 产品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见证件试验报告; 2 33 热处理图表或热处理记录; 4 不符合项报告; 5 与采购有关的文件 d 焊接数据包、焊接工艺规程和耐磨堆焊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填充材料的评定卡片和评定证书 ee fD 检验和试验记录不足以全面说明检验和试验条件时,应提供检验和试验规程或细则对试验条 件的要求,并说明和有关数据是符合这些要求的 可以不提供规程或细则的细节 设备规格书要求包含在制造完工报告中的加工制造规程和细则 g h竣工图 4.3.7.3.2制造完工报告应在设备制造过程中逐步编制 制造完工报告可以覆盖几台设备,其中的采 购文件,焊接数据包、焊接填充材料的评定记录均可成为同时制造的几台设备共用的文档 4.3.7.3.1 中 涉及的检验规程或细则制造工艺规程或细则也应成为使用这些规程或细则的所有设备共有的文档 4.4遵守本标准的设备及其级别 4.4.1遵守本标准的设备 遵守本标准的设备有: 承压设备 a 容器(不包含钢制安全壳); 2) 热交换器; 3) 泵; 阀门; 5管道 b其他设备 l)堆内构件; 22 承压设备和储罐的支承件
GB/T16702一2019 低压或常压储罐 4.4.2设备分级 4.4.2.1承压设备分级 应根据设备的安全功能规定其规范等级,需要时,还应考虑放射性活度水平和运行工况 规范等级有三级;规范1级、规范2级,规范3级 规范等级可以不同于安全等级,应在设备规格书 中规定规范等级 4.4.2.2其他设备分级 4.4.2.2.1堆内构件 第9章将堆内构件根据功能分为两类;堆芯支承件(CS)和内部构件(IS) 分类准则见9.1.1 因这些准则与运行有关,承包商应负责对堆内构件进行分类 堆芯支承件及参照第9章设计的内部构件,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4.4.2.2.2承压设备和储罐的支承件 第10章给出了受本标准制约的设备支承件的要求 10.1.2规定了第10章的适用范围 尤其是详细地说明第10章适用范围和适用于各承压设备章划 分的界限 在应用第10章时,按被支承设备的级别将支承件分为S1级和2级 1o.1.3给出了支承件的分级规则 4.4.2.2.3低压或常压储罐 4.4.2.2.3.1概述 第11章规定了低压或常压储罐的要求 1.1规定了第11章的适用范围,l1.1.2规定了一般特性,以及第11章适用范围和储罐支承件的适 用规则区分界限(见第10章中间支承零件 在应用第11章规定时,储罐按其安全功能分为安全2级和安全3级 4.4.2.2.3.2低压储罐的级别 储罐的安全等级规定为安全2级和安全3级,分别对应第11章的2级和3级 4.4.2.3小型设备分级 满足下列条件的小型设备,其安全等级应该为安全1级或安全2级 在最高许用温度下,其介质为压力不大于0.05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加压溶液气、蒸汽 和蒸汽压液体的容器;在压力不大于20MPa条件下,体积不大于1L或者产品的压力和体积 的乘积不大于2.5MPaL的容器; 在最高许用温度下,其介质为压力不大于0.05MPa(表压)或者公称直径不大于25nmm的气 体,液化气,加压溶液气、燕汽和燕汽压液体的管道; -满足上述两条规定的安全附件和承压附件 -轴功率不大于160kw的泵 符合上述标准的安全3级设备也被认为是小型设备 10
GB/16702一2019 4.4.2.4部件分级 承压设备的部件与承压设备为相同的规范等级 除非在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有规定,否则部件可以不用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4.4.2.5焊缝分级 承压焊缝应该与其连接的部件规范等级相同 如果部件的规范等级不同,焊缝等级应该与最高等 级的部件相同 不承压但影响承压设备的焊缝,应与其影响的设备等级相同 不承受机械载荷的永久 性附件焊缝应满足NB/T20002的相关要求 4.4.2.6按级别应用本标准 设备根据4.4.2的原则及设备规格书分级,不同级别的设备按表1的规定使用本标准 表1按设备类型和级别使用本标准的章节对照表 设备类型和级别 适用章节 1级: 承压设备 第5章 小型设备 第8 章 S1支承件 第10章 2级: 第6章 承压设备 小型设" 第8章 S2支承件 第10章 3级: 承压设备 第7章 小型设" 第8章 S2支承件 第10章 堆内构件 CS 第9章 IS 储罐 第11章 2级 3级 第11章 4.5质量保证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运输、安装等活动应按照HAF601《民用核安全设 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及其导则的要求建立 并有效运转质量保证体系 11
GB/T16702一2019 5 1级设备 5.1概述 5.1.1引言 本章适用于4.4规定的1级承压设备及其零部件 5.1.2文件 5.1.2.1 设备文件 5.1.2.1.1订货合同附属的文件 按4.3.1要求的设备规格书应作为订货合同技术附件 5.1.2.1.2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 设备总图和参考文件; 强度计算书; 应力分析报告; 零部件明细表; 压力试验技术条件; 制造车间描述文件; 质量计划(初始阶段). 5.1.2.1.3制造文件 设备加工中应编制和补充或更新的文件至少包括 材料制造大纲 零部件明细表; 焊接数据包(焊接数据包应针对某一台承压设备编制,并在焊接方法改变时进行修改); 热处理规程; 热处理报告; 无损检验规程; 无损检验报告 水压试验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 质量计划跟踪文件): 压力试验证书; 其他试验报告 5.1.2.1.4制造完工文件 制造完工文件包括 制造合格证书 12
GB/16702一2019 制造完工报告 5.1.2.1.5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包括: 零件和制品的制造技术大纲 零件和制品的分包订货单; 采购技术规格书,在特殊情况下应编制专用采购技术规格书; 铸件零件类型记录; 热交换器管预制批特性报告; 焊接材料的验收技术条件; 焊接材料验收报告; -设备零件质量计划 制造商应对下列设备零件编制质量计划: -反应堆容器;法兰、筒体,封头接管及过渡环;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一次侧封头、管板; 反应堆冷却剂回路管道,铸造弯头和分支管嘴; 反应堆冷却剂泵;泵壳 设备质量计划应包括属于该设备的其他所有零件 5.1.2.1.6检查文件 检查记录或报告及检验人员名单 5.1.2.1.7不符合项报告 按4.3.6的要求执行 5.1.3标识 5.1.3.1零部件标识制度 零部件标识制度是在设备零部件或焊接接头和与其相关的一套文件之间建立明确联系的识别设 备可追溯)制度 零部件标识制度应与零部件或缝采用的管理方法类型相匹配:单件物项控制时,每一物项用一个 标识编号;按批控制时,每批采用一个标识编号 当零件是直接由库存提取并仅有一种钢号时,本标准规定的标识程序是不适用的 5.1.3.2标识的方法 用于标识部件的方法包括 蚀刻法; -临时标记法(用油墨、油漆等); 标签法; 工序记录卡 为保证达到5.1.3.1的要求,应规定标识方法和车间组织规程 13
GB/T16702一2019 5.1.3.3标识资料的类型 本标准不要求将任何零件或焊缝的原始资料例如炉号、批号、热处理号及焊工号等)标记或写在物 项自身、标签或工序记录卡上 但是,采用的标记或代号应能够清楚地查找到生产管理所需文件 当部件被分成一批或几批制造时例如热处理),则不需要在每个部件上标出原始的批号,只要按新 的标识制度能够准确地查找到该部件原来的标识即可 5.1.3.4重新标识 如果标识代号在加工中被除掉或抹去,制造商应在该零件的适当部位,重新转移标记或标签 属于同一批的机加工件,每次加工后,不必重新标记,只要 -制造程序能将各批次完全分开; 对废品应立即标上清晰的去不掉的标记 对于钢板,其轧制方向对以后的制造或试验(如试验块的切取)有重要意义时,则应在该工件上给出 轧制方向 余料应按其用途作标识 5.1.3.5标记方法 采用的具体标记方法应符合NB/T20001及技术文件的规定 5.1.3.6焊缝位置标记 5.1.3.6.1用于各种设备的规则 应采用下列方法确定焊缝及其文件记录之间的明确关系 与母材平齐的焊缝对环缝,焊前应在母材上标识出四个互成90°的标记以指出焊缝接合面的 a 位置 这些标记放在焊缝两边并与焊缝等距,对纵缝可放在焊缝的两端 这些标记的位置至 少距焊接坡口80mm 但是,如果参考标记的位置及其距坡口的准确值已表示在图纸上或规 程中,并且在标识起始处用箭头指出了焊缝相对于参考标记的位置时,则焊接接头可以由仅在 焊缝一边的参考标记来标记 经射线照相检验过的承压设备焊缝;应在每条焊缝上给出作为参考基准的参考点,包括标记射 线底片的位置 在没有对射线底片采用位置标记时,则应在参考点附近标记其他符号,指出射 线照相的透照方向 5.1.3.6.2用于辅助管道的规则 包括与母材磨平并要求射线照相的所有管道焊缝,均应采用在管道安装后可见的标识编号予以 标记 标识编号应按等轴图来规定,标识编号应被蚀刻在距焊接坡口至少40mm的母材金属上 这个距 离可能在某些情况不能实现,如观察不到标识编号,或导致其他问题,或使标识编号模糊不清等,这时标 识编号应距焊接坡口尽可能远些 在焊接操作前应进行标记,参考标记也应放在标识编号附近 与母材磨平的焊缝的编号应位于距焊接坡口不小于80mm处 承包商应规定标记规程 这个规程对所有的制造商都是强制性的,以保证对所有被安装的各种零 件标识代号的一致性 14
GB/16702一2019 5.1.3.6.3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管道和其他设备的规则 包括与母材金属平齐及要求射线照相的所有承压焊缝,均应采用标识编号进行标记 在制造商的文件中应给出全部标识编号 若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需要移走或去除这些标记,则这些 标记的原始位置与在设备上规定位置的关系应能够由图纸上得到 -种替代力法 在某些焊接接头上可以用模板来重新确定标记的位置,特别是作为上述图纸的一 5.2材料 5.2.1概述 5.2规定了第5章包括的设备零部件所适用的材料标淮、选材要求和使用条件 5.2.2材料选用原则 1级设备零部件的选材应按表2的规定并满足附录M的要求,材料牌号应在设备规格书中给出 设计使用的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见附录A 当材料标准中涉及几个级别时,所有承压边界部件材料应采用相应标准中对1级材料的要求 当没有明确的适用标准时,应按照附录M的要求编制专用材料技术规格书 表2采用的材料标准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二) 反应堆压力容器 承压零件 顶盖法兰 NB/T20006.3 NB/T20006.37 容器法兰 NB/T20006.3 NB/T20006.36 接管段筒体 NB/T20006.2 NB/T20006.36 NB/'T20006.17 法兰-接管段简体 NB/T20006.4 NB/T20006.37 接管 安全端 NB/T20007. 堆芯段筒体 NB/T20006.1 NB/T20006.36 过渡段 NB/T20006.3 NB/T20006.36 封头 NB/T20006.5 NB/T20006.37 整体顶盖 NB/T20006.37 管座贯穿件 NB/T20008.8 NB/T20007.1 管座法 兰 NB/T20006.14 NB/T20006.41 螺栓(棒材 螺母(棒材 NB/T20006.14 NB/T20006.41 螺栓、螺母(产品 NB/T20008.13 排气管贯穿件 NB/T20008.9 放气管 NB/T20008.30 15
GB/T16702一2019 表2续)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 NB/T20007.1 检漏管安全端或端头 NB/T20008.31 NB/T20007.14 NB/T20007.8 排气管安全端和检漏管贯穿件 不承压零件 径向支承件 NB/T20008.4 垫圈(棒材 NB/T20006.14 NB/T20006.41 控制棒驱动机构 承压零件 NB/T20007.1,NB/T20007.8 NB/T20007.36 行程套管或棒行程壳体 NB/T20007.1 NB/T20007.36 承压壳体或钩爪壳体 NB/T20007.1,NB/T20007.14 上部端塞 不承压零件: 钩爪及连杆 NB/T20007.14 NB/T20008.27 可拆接头或隔磁片 NB/T20008.32 NB/T20008.12 NB/T20007.39 驱动杆 NB/T20007.22 蒸汽发生器 承压零件 水室封头 锻造 NB/T20006.9e NB/20006.42 管板 NB/T20006.6 NB/T20006,42 接管安全端 进口管嘴 PRHRHX -次侧 NB/T20007.1 NB/T20008.28 NB/T20005.1、NB/T20006.1o" 二次侧 NB/T20008.7 NB/T20008.34 传热管 二次侧壳体 板材 NB/T20006.15" 锻件(上筒体、下筒体、,锥体) NB/T20006.7" NB/T20006,42 椭球形封头或上封头 NB/T NB/T20006.15,NB/T20006.8" 20006,42 二次侧接管或主给水接管及启动 NB/T20006.10" NB/T20006,42 给水接管 人孔,手孔,检查孔盖或一次侧人 孔盖,二次侧人孔盖,手孔盖,检查孔 NB/T20006.15" NB/T20006.42 盖,再循环孔盖和耳轴端盖 16
GB/16702一2019 表2续)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二 公称管径小于25.4mm的支管或 NB/T20005.1 NB/T20005.37 液位计接管、蒸汽取压接管(DN25 NB/T20008.12 螺栓、螺钉(棒材 螺母,垫圈(棒材 NB/T20008.12 螺栓,螺钉,螺母(产品 NB/T20008.13 管塞或堵头 NB/T20008.4 NB/T20008.31 不承压零件: NB/T20007.1 顶盖密封环3级) NB/T20007.l4,NB/T20007.5 隔板及端板或水室隔板,水室隔板 NB/T20008.6 NB/T20008.29 短筋 支承板或U形管支承板 NB/T20007.21 NB/T20007.46 稳压器 承压零件 NB/T20006.42 上下封头 NB/T20006,15" NB/T20006.15" NB/T20006,42 壳体或上中下筒体 NB/T20007.1,NB/T20008,4 管嘴连接端 NB/T20008.9 接管波动管、安全阀和释放阀接 NB/T20006.1o" NB/T20006.42 管、喷淋管、人孔座)或管嘴 波动管安全端、 喷雾管安全端 安全卸压管安全端 安全端 NB/T20007.l1 NB/T20008.28 NB/T20006.15" NB/T20006.42 人孔盖 人孔盖螺栓(棒材 NB/T20008.12 螺母和垫圈(棒材 NB/T20008.12 栓、母(产品 NB/T20008.13 电热元件套管塞、电热元件套管及 NB/T20007.1、,NB/T20007.14 连接件或电加热器套管和端塞 NB/T20007.8 电热元件包壳管或电加热器包壳 不承压零件 波动管热套管喷雾管热套管 NB/T20007.1,NB/T20007.8 热套管(3级 NB/T20007.5 NB/T20008.30 17
GB/T16702一2019 表2续)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二 NB/T20007.1,NB/T20007.8, 电热管 NB/T20007.5 反应堆冷却剂泵 承压零件 泵壳 NB/T20007.24 泵壳螺栓和螺母 NB/T20006,l4,NB/T20008.13 电动机支座" NB/T20005.6 NB/T 主法兰 20006.12 NB/T20007.1 导叶法兰 NB/T20007.10,NB/T20007.8 热屏盘管 支管和接管 NB/T20007.8 NB/T20007.l,NB/T20007.14, 热屏法兰、接管和密封壳 NB/T20008.12 NB/T20008.12,NB/T20008.13 各种螺栓紧固件 不承压零件 NB/T20007.4 系轴 NB/T20006.13 中间短轴 联轴节 NB/T20006.13 导叶 NB/T20007.25 前密封环 NB/T20007.25 叶轮 NB/T20007.25 热屏 NB/T20007.25 反应堆冷却剂系电动机 不承压零件; 电动机轴 NB/T20006.13 电动机联轴节 NB/T20006.13 飞轮 反应堆冷却剂管道 承压零件 NB/T20007.26,NB/T20007.13 NB/T20007.33 管道 NB/T20007.43 接管座 弯头 铸造 NB/T20007.27 锻造 NB/T20007.13 18
GB/16702一2019 表2续)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二 NB/T20007.1,NB/T20007.8, 堵塞 NB/T20007.27 辅助管道 承压零件 管道 NB/T20007.8,NB/T20007.1l1 NB/T20007.1,NB/T20007.8, 管件 NB/T20007.14,NB/T20007.5, NB/T20007.12,NB/T20007.92011 NB/T20007.5 孔板 稳压器波动管路 承压零件 管道 NB/T20007.8,NB/T20007.13 NB/T20007.44 阀门及其配件 承压零件 NB/T20005.5,NB/T20005,18, NB/T20005.7,NB/T20007.23 阀体,阀罩 NB/T20007.1,NB/T20007.14 NB/T 20005. NB/T20005.5,NB/T20005.l. NB/T20007.19,NB/T20007.1 阀盖、阀座,接管弹簧箱 NB/T20007.14,NBT20007.23、 NB/T20008,4,NB/T20008.12 NB/T20008,4,NB/T20008,12 螺栓紧固件 NB/T20008.13 阀杆(棒材 NB/T20008.4,NB/T20008.12 NB/T20007.1,NB/T20007.l4 NB/T20005.1 不承压零件 NB/T20005.5,NB/T20005.1, NB/T20007.1,NB/T20007.23 阀销、手柄 NB/T20008.12 阀门弹簧 热电偶柱 承压零件 NB/T20007.1,NB/T20007.14 法兰" 顶丝板 NB/T20007.14 19
GB/T16702一2019 表2续) 设备,零件名称 采用的材料标准(一)" 采用的材料标准(二 开口衬环 NB/T20007.14 NB/T20007.14 导管密封 NB/T20007.8 热电偶导管 夹持件 NB/T20007.1 螺柱(棒材 NB/T20008.12 不承压零件: 支承管 NB/T20007.8 NB/T 管套 20007.8 此表所列出的两列材料标准,由设计方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基本钢号是18MnNiMo,但对拉伸试验,设备规格书可以规定为16MnNiMo的拉伸试验值 若没有主法兰,则电动机支座法兰应是承压件 5.2.3晶间腐蚀敏感性 5.2.3.1设备按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分组规则 对于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本章节涉及的奥氏体或奥氏体-铁素体材料部件及其零件,应按照制品(钢 板、钢管、铸件,锻件等)的类型、厚度和制造工艺按下述原则分组 1组;在使用中要考虑晶间腐蚀的危险,材料在固溶处理后,在制造过程中要进行焊接、热加工 或热处理(425C以上),但随后不再进行固溶处理(铸件的焊补应视为等同焊接操作); 1a组:在使用中要考虑晶间腐蚀的危险,材料在固溶处理后,在制造过程中只进行焊接,焊接 接头厚度等于或小于3mm 2组;在使用中要考虑晶间腐蚀的危险,材料在固溶处理后既不进行焊接,也不进行热加工或 热处理(425C以上). 本章中的1级设备,即使晶间腐蚀可能只是偶然发生,也应考虑其危险 5.2.3.2要求 5.2.3.2.1钢种的选择 根据上述要求,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应遵守下述规定 1组;应采用含钼或不含钼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以及用锯或钛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 此外 具有附加要求的下列钢号也可以采用: 超低碳并控制氮含量的含钼或不含钼的奥氏体不锈钢,例如:控制氮含量的钢种 a 026Crl9NoN和026Crl8N2Mo2N; 含碳量不大于0.04%、铁素体含量为12%一20%(用Schaefler图计算和评定)的含钼或不含 b 钼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铸件,例如;ZG04Cr20Ni9,ZG04Crl9NioMo2 a组:可以采用1组中的不锈钢和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例如05Crl9Ni0和05Cr17Ni12Mo2 2组可以采用1组和la组中的不锈钢及06Crl9Ni0和06Crl7Ni2Mo2 20
GB/16702一2019 5.2.3.2.2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检测 除材料标准和设备规格书另有规定,对于1组和la组所采用材料,熔炼分析碳含量在下列情况下 要求做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 -碳含量大于0.030%的奥氏体不锈钢; -碳含量大于0.035%的控氮奥氏体不锈钢 -碳含量大于0,.040%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铸件 这些要求在相应采购技术规格书中给出 5.2.4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镍-铬-铁合金的钻含量 除非材料标准或设备规格书另有规定外,对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零部件及与冷却剂接触的表面 积大于或等于1m”的非承压内部构件,按熔炼分析确定的钻含量应不大于0.20%,宜不大于0.10% 对与冷却剂接触的表面积小于1m的非承压零件,不需要检验钻含量 5.3设计 5.3.1设计通则 5.3.1.1 目的 设计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在载荷作用下,针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具有必要的安全 裕度 过度变形和塑性失稳; 弹性失稳或弹塑性失稳(屈曲); 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渐进性变形; 疲劳(渐进性开裂) 快速断裂 设计规则不包括为避免其他类型的失效(起因于辐照、侵蚀、腐蚀等)应采取的措施 如有必要,另 行规定 主要是关于用于承压边界的规定,不保证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功能尤其是有运动部件的设备,如: 系、阀、机械密封 5.3.1给出了适用于承压部件的尺寸确定以及在设备规格书中给定载荷作用下的行为分析的规则 5.3.1适用于所有的设备,但当本设计规则与特定类型设备(容器、泵、阀门、管道)设计规则有矛盾 时,应采用特定类型设备(容器、泵、阀门、管道)设计规则 5.3.1.2工况 5.3.1.2.1基准工况(第一类工况 第一类工况是指设备在第二类工况以不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施加时所承受的最严重的载荷工况 5.3.1.2.2第二类工况 第二类工况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可能遇到的状况,包括稳态运行工况以及与启动、停运有关的 瞬态 此外,还包括由正常运行事件引起的瞬态,例如;应急停堆、给水泵和循环水泵停转、厂外电源丧 失、冷凝器真空丧失、控制系统设备失效等 21
GB/T16702一2019 5.3.1.2.3第三类工况 第三类工况是指设备在稀有的事故情况下所处的紧急状况 此类工况很少发生,但也应考虑其可 能性 这类工况很可能是由反应堆及其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或数个独立功能失效产生的 对于组成一回路 主系统的承压容器,这样的工况在核电站使用寿期中总数不应多于20次 5.3.1.2.4第四类工况 第四类工况是指一种极不可能出现的状况,但对于设备安全性所产生的后果应予以研究 对于实 际中可以想象的具有发生可能性的工况都应予以考虑 5.3.1.2.5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是在水压试验期间设备所处的状况 其他的试验应该分属于上面所定义的某类工况中 5.3.1.3载荷规则 5.3.1.3.1载荷因素 每一 -类工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一组环境的作用(压力.机械我有,热负荫,辅照、.腐饿等>,其中有些 作用会随构件变形而产生机械功,这些作用均被称为载荷或载荷因素,而它们的组合称为载荷组合或组 合加载 载荷组合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载荷因素 内压和外压; a) b 设备及其内含物的重量以及在所分析的每种工况下由液体产生的静或动载荷; 在所研究的区域之外产生,但作用在该区域边界上的载荷,例如:由于重量、热膨胀所产生的 力,压力以及动载荷等; 由于振动和地震产生的载荷如果有的话); d 支承件的反作用力; 由稳态或瞬态温度引起的载荷 5.3.1.3.2基准工况的载荷因素 5.3.1.3.2.1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在第二类工况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差 在5.3.2.3.3、,5.3.2.3.8.1、5.3.2.3.8.2,5.3.2.4和5.3.2.5.1界定的应力强度满足要求分析中应采用该 设计压力 每一容器选取一个设计压力 对于两个腔室的分隔壁(例如热交换器的管束和管板),所考虑容器 的外表面承受背压作用,该背压作为机械设计载荷(5.3.1.3.2.3) 背压定义为与内压组合后在结构上 得到最不利0级准则(5.3.1.4.2)载荷的压力 5.3.1.3.2.2设计温度 对于给定区域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第二类工况中该区域上每一点可能存在的最高温度 它应该用 于确定基准工况中的许用应力强度 22
GB/16702一2019 5.3.1.3.2.3其他设计载荷因素 考虑的设计载荷因素与设计压力组合后,应包络第二类工况的每一个载荷因素 机械载荷和热膨胀载荷引起的应力,属于5.3.2所规定的一次应力部分应该考虑 在考虑的载荷因素中,应包括地震效应和内、外部环境产生的冲击力 5.3.1.3.3第二、第三、第四类工况的载荷因素 在与第二,第三、第四类工况相关的下列载荷因素中,如有必要,须确定它们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作用在设备上的压力; 热作用流体温度和热交换情况); 由于重力、流体运动及与附近部件连接而产生的载荷; 地震载荷及其相关的循环数 每一类工况中规定的地震载荷都应该按照适用于各设备的章节 中相应条款指定的规则与其他载荷叠加 这种叠加规则是为了加大总载荷或为了针对各种要 考虑的准则(5.3.1.4)加大载荷的变化幅度 在按5.,3.,2.3.4和5.3.2.5.2要求进行分析时,机械载荷应与同一点壁厚中瞬态温度场结合在一起 使用 5.3.1.4准则的级别 5.3.1.4.1准则分级的基本要求 对于与每一种或每一类工况相关的每一载荷都应规定一个与之相应的准则级别 所规定的准则级 别至少要与5.3.1.5规定的级别同样严格 这些限制是根据本章所要达到的压力边界完整性的目的而规定的 而且包含了预防设备某种失效 的措施 5.3.1.4.20级准则 0级准则是为了防止设备的下列失效: 过度变形; 塑性失稳; 弹性失稳和弹塑性失稳 5.3.1.4.3A级准则 A级准则是为了防止设备渐进性变形和疲劳(渐进性开裂). 5.3.1.4.4C级准则 C级准则是针对级准则中的失效模式,不过其安全裕量较小 5.3.1.4.5D级准则 D级准则是为了防止设备弹性或弹塑性失稳(相应于压力边界完整性丧失),但不排除过度变形的 危险 5.3.1.5各类工况适用的最低准则级别 5.3.1.5.1基准工况 在第一类基准工况中应遵守0级准则(5.3.2.3.3). 23
GB/T16702一2019 5.3.1.5.2第二类工况 在第二类工况中应遵守A级准则(5.3.2.3.4) 5.3.1.5.3第三类工况 设备规格书中规定的第三类工况的准则级别至少应与C级准则(5.3.2.3.5)一样严格 5.3.1.5.4第四类工况 设备规格书中规定的第四类工况的准则级别至少应与D级准则(5.3.2.3.6)一样严格 5.3.1.6应力分析报告 5.3.1.6.1目的 凡按本章规则设计和制造的设备,应编制应力分析报告,以证明设备规格书中所规定的全部载荷均 应力分析报告还应证明,设备的设计满足设备规格书中所规定的全部附加的设计要求 满足本章规则 5.3.1.6.2应力分析计算中厚度的考虑 5.3.1.6.2.1一般情况 设备尺寸计算用于确定最小厚度(t.) 根据该最小厚度,考虑尺寸公差和附加裕量,作为产品制造 的名义厚度(G.) 式()给出了, 与后,e.A的计算关系 图la)给出了由最小计算厚度、制造公差和 腐蚀裕量确定名义厚度(t.)的示意图 >t前十c1十A4 式中 最小计算厚度 tm A 腐蚀裕量; -制造下偏(绝对值, 名义厚度 图1各种壁厚的定义 应力分析计算采用图1b)中的t.,其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C?C1 (2 t, =t十" 式中 -应力分析计算中所用的厚度; 24
GB/16702一2019 -制造上偏差(绝对值) c" 应先确定一个厚度初始值,进行应力分析评定 通常情况下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才能确定出能 够满足要求的厚度值 例如,承受外压设备厚度的确定 选择的厚度不能小于t 如果制造公差c和c?小于名义厚度的2%,在确定,时可以忽略 如果最小制造厚度(t,-c)或者最大制造厚度( -c:)减去腐蚀裕量(A)与/的差值大于 的 5%,应在应力分析报告中采用相关的载荷准则对该差值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种评估可以通过简单的计 算或通过对类似的部件及载荷条件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 5.3.1.6.2.2管道系统部件的特殊情况 5.3.1.6.2.1的规定不适用于管道系统部件 管道系统部件的壁厚确定规则见5.3.6.5,其中的壁厚 为直管的名义壁厚.,即使与管道系统相连的部件的壁厚明显大于该名义壁厚 按一般应力分析规则对特殊部件的局部详细分析时,应满足5.3.1.6.2.1的规定 5.3.1.7特殊考虑事项 5.3.1.7.1腐蚀 在使用中,如果容器壁在流体和周围介质的作用下,由于表面腐蚀、侵蚀或机械磨损而可能变薄,那 么应提供一个称为腐蚀裕量的附加厚度,以补偿设备使用期内的减薄,并应将其加到本章规则确定的最 小厚度中去 这一附加厚度可以根据所预测的减薄速度对于设备的不同部位做出不同选择 另一方面,应对承压设备的腐蚀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免压力容器焊接件间的不连续性加重腐蚀的危 险性 应该注意,在建立图A.1,图A.2,图A.3中的疲劳曲线的全部试验中,没有包括可能加速疲劳失效 的腐蚀环境中的试验 5.3.1.7.2堆焊层 5.3.1.7.2.1o,c,D级准则 在应用规则5.3.2.3.3,5.3.2.3.5和5.3.2.3.6时,应不考虑堆焊层的结构强度,但对于压力载荷,则 可以考虑 5.3.1.7.2.2A级准则 为了满足5.3.2.3.4的要求,在确定母材金属中的应力和温度时,应该考虑堆焊层的存在 当堆焊层是整体堆焊型且名义厚度不大于设备总壁厚的10%时,堆焊层可不满足A级准则 在对 堆焊层性能进行的研究尚没有编人本规则时,应执行这一规定 5.3.1.7.3环境作用 由于环境的作用,材料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 特别是由于高能(大于1MeV)中子的辐 照,能造成脆性断裂转变温度显著升高,并使得超过转变区温度(上平台能量)时韧性降低 因此,用铁素体钢制造的容器接管以及容器上其他结构不连续区应尽可能避开高中子通量区域 5.3.1.7.4附件 吊耳、托架、肋板和其他附件,可以采用焊接和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在设备的内外壁上 这些附件对热应力和应力集中的影响,以及对承压部件变形限制的影响,在校核本章要求能否满足 25
GB/T16702一2019 时,均应考虑 5.3.1.7.5清洁度的规定 设备的设计应该使每一部件或组件在制造中或装配后都能进行全面的清洗,并可检查这些部件或 组件的清洁状况 设备应根据NB/T20001的规定进行设计和装配,并满足下列要求 制造商应该避免采用使腐蚀残渣积聚或可能引起腐蚀的产物积聚的不合适的几何形状; 应预留流体进出、排气、疏水所需的孔道以及外观检查所需的窥视孔 5.3.1.7.6层状撕裂 考虑到焊接件中存在的载荷和材料特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在承压件的焊接接头中出现层状 撕裂的危险 5.3.1.7.7温度快速波动效应的预防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由于不同温度的流体共存而引起的急剧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5.3.2设备性能分析通则 5.3.2.1分析 5.3.2.1.1分析的目的 力学分析是为了证明设备在承受每类工况中的全部载荷作用时,不发生某种形式的失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对于每一种载荷状态,应遵守规定的准则级别 载荷状况与准则的级别已由5.3.1中定义 分析的目的在于校核是否遵守按分析方法和准则级别确定的准则 在校核过程中,用分析方法求 出一些重要的量,并将它和最大的许用值相比较 5.3.2.1.2分析方法 分析的第一步是选择一种方法 5.3.2.1规定的分析方法以线弹性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由弹性计算所得的应力组合来表达,但应 指出,在绝大多数的失效形式中有塑性变形准则直接与设备的弹塑性性能有关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获得在载荷作用下局部和整体的变形,可以采用塑性范围内的计算方法 使用这个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确定载荷的变化过程 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把设备或其某些构件的比例模型置于载荷下,用以确定变形 和应力,或求出与被研究的失效类型相关的安全裕量 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弹性分析法(见5.3.2.3); 弹塑性分析法(见5.3.2.4):; 实验应力分析法(见5.3.2.4). 适用于螺栓的专门规则见5.3.2.5 设备抗快速断裂的性能应按5.3.2.6的规定进行校核 5.3.2.1.3计算区域 对于单一类型的失效分析,可能需要将设备分成几个计算区域 此时,为了确定每一所考虑载荷情 26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GB/T16702-2019

压水堆核电厂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为了规范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保证其安全可靠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其中包括《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GB/T16702-2019》。 该规范从核岛机械设备的选型、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中,对于机械设备的选型,规范要求必须考虑设备所在环境条件、工况、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结构设计方面,规范要求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材料选择方面,规范要求必须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抗辐射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材料。制造和验收方面,规范要求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和质量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此外,该规范还对核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检修、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这些规定和要求可以有效地保障核电站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GB/T16702-2019》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技术规范,它为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类似的标准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的编号:GB/T13747.12-2019。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共有6页,发布于2020-11-01
    转马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转马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转马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8158-2019。转马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1页,发布于2019-12-3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