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700-2005

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ofthermalpropertyformarineheatexchang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9700-2005。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05-08-012005-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U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7.020.50
  • 实施日期2005-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492.66KB

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19700一2005 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0dofthermalpropertyformmarineheatexchanger 2005-03-21发布 2005-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700一2005 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冷却器,冷凝器、加热器(以下简称热交换器)的热工性能试验系统,试验环境,试 验程序,试验数据处理,试验报告内容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船舶用热交换器的热工性能试验,换热元件的热工性能试验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1一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T7028船用柴油机空气冷却器试验方法 GBll122一1997柴油机油 GB/T18816船用热交换器通用技术条件 试验系统 试验系统由冷,热介质的温度调节设备,流量调节设备,温度,压力,流量测量仪器仪表,系,管路及 3.1 连接装置,计算机处理系统等组成 3.2试验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试验介质温度和流量的功能 系统工况稳定后进行试验,进人热交换器 的介质温度误差(仪表显示温度)应不大于士0.1c 3.3系统应有消除动压影响测量压力损失的装置 系统应能满足试验所需流量的要求,以确保试验工况的稳定 3.4 .5所有的测量仪表《压力表,压差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均应经有关计量部门检验合格且在有效 期内 温度.压力、流量测量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1要求. 温度、压力、流量测量仪表精度 表1 项目 压力 温度 流量 油、水 燕汽 空气 油、,水 燕汽 空气 油,水 蒸汽 空气 精度/% 土0.1 士0.05 士0.025 士0.25 士0.25 士0.1 士0.25 试验介质选择如下 3 冷却器采用GB11122中CC级黏度等级为40的柴油机油作为油冷却器的统一试验介质,水 a 冷却器的试验介质为自来水,气体冷却器的试验介质为空气 试验冷却介质均为自来水 油加热器采用GB1l122中CC级黏度等级为40的柴油机油作为油加热器的统一试验介质 水加热器的试验介质为自来水,试验加热介质均为燕汽 冷凝器采用水燕汽作为冷凝器的统一试验介质,试验冷却介质均为自来水 试验环境 试验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C一30C之间
GB/T19700一2005 4.2试验室内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 试验项目 5.1测试换热量,其内容可参照附录A中表A.1,表A.3、表A.5所列项目 5.2计算总传热系数,并应填人附录A中表A.1,表A.2,表A.3的相应栏目中 5.3测试压力损失,其内容应包括附录A中表A.2、表A.4所列项目 试验程序 6.1冷却器 冷却器在试验台上的安装应与产品设计时的安装形式相一致,同时保证测试方便和便于观察 6. 1.2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应保证测量点位于测管中心 6.1.3油温,水温采样应在冷却器油水进出口外100mm处,此处的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6. 1.4油压、水压采样应在温度采样处以外,且相距不小于100mm 6. 流量的采样应在温度、压力采样点前方(介质先流经流量计)且相距不小于300n mm 6. 1.6 当系统工况稳定后,每隔15min测量1次油和水的温度、压差和流量 测量次数为4次 6. 在每一个测定工况下,测试结果热平衡的相对误差均应在士5%范围内,否则测试结果无效 6.1.8空气冷却器的热工性能试验按GB/T7028要求进行 加热器 6.2.1加热器在试验台上的安装应与产品设计时的安装形式相一致,同时保证测试方便和便于观察 6.2.2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应保证测量点位于测管中心 6.2.3燕汽温度采样应在蒸汽进口外200mm处,凝水温度采样应在凝水出口外200mm处,此处的 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500mm 加热器油、水温的采样应在加热器油,水进出口外100mm处,此处的直 管段长度应不小于300mm. 6.2.4蒸汽压力和油、水压力采样应在温度采样处以外,且相距不小于100mm 6.2.5流量的采样应在温度、压力采样点前方(介质先流经流量计)且相距不小于300mm 6.2.6当系统工况稳定后,每隔15min测量1次凝水、排气和油、水的温度、压差和流量 测量次数为 4次 6.2.7在每一个测定工况下,测试结果热平衡的相对误差均应在士5%范围内,否则测试结果无效 6.3冷凝器 6.3.1冷凝器在试验台上的安装应与产品设计时的安装形式相一致,同时保证测试方便和便于观察 .3.2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应保证测量点位于测管中心 6. 6.3.3燕汽温度采样应在燕汽进口外200mm处,凝水温度采样应在凝水出口外200mm处,此处的 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500mm 冷却水温的采样应在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外100mm处,此处的直管段 长度应不小于300mm 6.3.4燕汽压力,水压力采样应在温度采样处以外,且相距不小于100mm. 6.3.5流量的采样应在温度、压力采样点前方(介质先流经流量计)且相距不小于300mm 6.3.6当系统工况稳定后,每隔15min测量1次凝水,排气和水的温度、压差和流量 测量次数为 4次 6.3.7在每一个测定工况下,测试结果热平衡的相对误差均应在士5%范围内,否则测试结果无效 数据处理 7.1换热量的计算 7.1.1冷却器、,加热器换热量按公式(1)计算
GB/T19700一2005 Q=(GATC 式中 -冷却器、,加热器换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试验介质流量的数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试验介质进出口温差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C): 4T 试验介质定性温度下的比热数值,单位为瓦时每千克摄氏度[W h/kgC)] 7.1.2冷凝器换热量按公式(2)计算 GAH Q 式中 -冷凝器换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蒸汽流量的数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4H -蒸汽进出口熔值差的数值,单位为瓦时每千克(w h/kg) 7.1.3测试报告结果取4次测量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7.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7.2.1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按公式(3)计算 k=Q/(A4T少 式中 总传热系数的数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摄氏度[w/m= c] 换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换热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i). 对数平均温差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C); T用 温度修正系数 换热面积按GB/T18816的要求计算 7.2.3温度修正系数按GB151一1999附录F的要求查表或计算 7.3压力损失的计算 7.3.1使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压力损失时,压力损失值按公式(4)计算;使用其他型式压差计测量压 力损失时,应按其使用说明进行换算 =10"gAH 式中 、p -试验介质压力损失的值,单位为兆帕(MPa); -U形压差计内介质的密度值,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 -重力加速度的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g AH--U形压差计液面高度差的值,单位为毫米(mm) 热平衡计算 7.4.1冷却器的热平衡百分数按公式(5)计算 q=(Q一Q./Q×100 5 式中 -热平衡的百分比数值(%); -冷却水吸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Q -试验介质油、空气或水)放热量的值,单位为瓦(w) Q 加热器的热平衡按公式(6)计算 q=Q-Q.)/Q.×100 6 式中
GB/T19700一2005 热平衡的百分比数值(%); 试验介质(油、空气或水)吸热量的值,单位为瓦(w); Q Q 加热介质(燕汽和冷凝水放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7.4.3冷凝器的热平衡计算按公式(7)计算 Q-Q.)/Q.×100 式中: 热平衡的百分比数值(%); 冷却水吸热量的数值,单位为瓦(w); Q -蒸汽放热量的值,单位为瓦(W. 试验报告 8.1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验项目; 试验产品总图; -试验产品设计技术参数(热性能参数应齐全); 试验流程图 测量仪表名称、型号、精度及数量 试验记录表; 试验结果与结论 试验误差分析(热平衡计算与分析);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数据整理人和试验负责人名单 试脸记录表可参照附录A填写 8.3空气冷却器的试验记录按GB/T7028要求填写
GB/T19700一200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格式 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1表A.5 表A.1冷却器热工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年 试验日期 记录人 月 日 冷却介质侧 试验介质侧 换热温差 总传热系数 序 进出 进出 最小最大平均 进口出口 换热 进口出口 换热 流量流速 流量/流速 口温 口温 换热换热对数修正 温度温度 量 温度温度 号 mm/hm/s (m/hm/s) 温差温差差系数(w/(nmmC 差 差, kW kw 结 负责人 试验人 数据整理人 记录起始时间
GB/T19700一2005 表A.2冷却器热工性能压力损失)试验记录表格式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记录人 试验介质侧 冷却介质侧 序 流量 流速 压差计读数 压力损失 流量 流速, 压差计读数 压力损失 m/h MPa MPa m/h MPa MPa (m/s mm/s 结 果 幼 论 负责人 试验人 数据整理人 记录起始时间 表A.3加热器热工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年 试验日期: 月 日 记录人: 加热介质侧(蒸汽 试验介质侧油、水) 冷凝水 总传热系数 火 进出 凝水 凝水 进出 进口出口 换热 进口出口 换热 凝水 流量流 流量/流速" 流量 放热修正 口温 口温 温度温度 温度温度 量 温度 量 号 m/hm/s) 差 (m/hm/s) 差, (m" 量/系数W/(m kW kW kw h 钻 论 负责人 试验人: 数据整理人: 记录起始时间:
GB/T19700一2005 表A.4加热器热工性能(压力损失)试验记录表格式 试验日期 年 月 记录人 试验介质侧 加热介质侧 序 流量 流速/ 压差计读数 压力损失/ 流量 流速, 压差计读数 压力损失 m/h MPa MPa m/h MPa MPa m/s m/s 结 果 结 论 负责人 试验人 数据整理人 记录起始时间 表A.5冷凝器热工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记录人: 蒸汽侧 水侧 蒸汽冷凝水 总传热系数 火 进出 进出 凝水 进口出口 换热 进口出口 换热凝水凝水 流量流迷 口温 流量/流迷" 口温 放热修正 温度温度 量 温度/温度 量/流量/温度 号 e m/hm/s) 差 m/hm/s) 差, 量/系数W/mm kw kw m/h kw 论 负责人 试验人 数据整理人 记录起始时间:

洗净绵羊毛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洗净绵羊毛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洗净绵羊毛的编号:GB/T19722-2005。洗净绵羊毛共有8页,发布于2005-09-012005-09-01实施
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的编号:GB/T5336-2005。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共有7页,发布于2005-08-012005-08-01实施,代替GB/T5336-1985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