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084-2018

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Nanotechnology—Determinationofcopper,manganeseandchromiumionsinaqueoussolution—Ultraviolet-visiblespectrophotome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编号:GB/T36084-2018。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18-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Z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40.99
  • 实施日期2018-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963.14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国家标准 GB/T36084一2018 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孟、铬离子 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Nanotechnology一Determinationofcopper,manganeseand chromiumionsinagueoussolution一Utraviolet-visiblespeetrophotometry 2018-03-15发布 2018-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6084一2018 次 目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原理 仪器与设备 试剂 测定条件 试样预处理 分析步骤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C 不确定度分析 1 12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纳米颗粒的制备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 10 参考文献
GB/36084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爱国、张玉杰,黄文浩,朱五林,朱珊珊、高月霞
GB/T36084一2018 引 言 基于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比色检测方法简单,设计灵活、无需大型仪器设备, 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无机阴离子、细胞、蛋白质、DNA,小分子等定性定量 分析 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用于重金属离子比色检测的方法,为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 检测及监测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但由于缺乏应用指导与数据评估规范,导致此类方法尚未真正 为水中重金属离子检测行业服务 因此,特制定本标准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9分析步骤”与《一种快速检测溶液中 铜离子的方法>Z1.201210097477.7)、《一种检测二价锰离子的方法》L20121031o138.2)和《一种六 价铬离子的检测方法》ZL201110378260.9)相关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 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浙江省宁被市镇海区中官两路1219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 的责任
GB/36084一2018 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 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溶液中二价铜离子(Cu+)、二价离子(Mn+)及 六价铬离子[Cr(VI]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溶液试样中二价铜离子、二价孟离子及六价铬离子的测定,土壤、食品或生物样品 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参考本标准进行测定 本标准适用的待测水样中各离子的检测下限是;Cu'的含量不小于1.00X10'mol L',Mn 的含量不小于1.00×10-molL-1,Cr()的含量不小于4.00×10-了molL 本标准适用的待测水样的pH范围是;含有Cu+的水溶液pH范围是2一6,含有Mn的水溶液 pH范围是3~7,含有Cr(VI的水溶液pH范围是1~6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666分析化学术语 GB/T19619纳米材料术语 GB/T26813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GB/T27411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4666,GB/T19619和GB/T274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Ps;纳米颗粒(nanopartieles) AgNPs-T;吐温-20修饰的银纳米颗粒(Tween-20modifiedsilver ranopartiele) articles) gNPs-P:三聚磷酸根离子修饰的银纳米颗粒(tripolyphosphatemodifiedsilver Ag nanopar CTAB:十六婉基三甲基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 Ag(@AuNPs:银核金壳纳米颗粒(Ag(@Aucore/shelnanoparticles) SPR: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tmonresonance' 原理 测定原理如下:
GB/T36084一2018 Cu的测定原理 a 在酸性条件下,Cu+与AgNPs-T(纳米颗粒的制备参见附录A)表面的Ag原子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生成一价铜离子(Cu+)和银离子(Ag);同时,Cu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Cur+,从而实现对Ag NPs-T的循环刻蚀,导致AgNPs-T的尺寸减小,AgNP-T溶液的颜色由亮黄色逐渐变为无色 D)Mn的测定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AgNPs-P纳米颗粒的制备参见附录A)表面的三聚磷酸根离子与Mn+之间发生 络合作用,导致AgNPsP发生团聚,AgNP-P溶液的颜色由亮黄色逐渐变为灰褐色 Cr(VI)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嗅离子可以促进Cr(VI)对Ag@AuNPs的氧化刻蚀作用,导致Ag(@AuNPs(纳米 颗粒的制备参见附录A)的尺寸减小,Ag@AuNPs溶液的颜色由紫红色逐渐变为黄色 上述三个反应均会引起相应NPs的sPR吸收发生变化体现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上为NPs特 征峰的吸光度降低 根据上述原理可利用比色法定性、半定量水溶液中的Cu+,Mn+及Cr(VI);利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水溶液中的Cu+,Mn十及Cr(VI). 仪器与设备 5 )mm石英比色皿,扫描速率低于300nm/min,步长优于1nmm 紫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10 5.1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遵照GB/T26813的有关规定 5.2磁力搅拌器;最大转数不低于1500r/min. 5.3高速离心机,最大转数不低于11000r/min -般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5.4 试剂 6 除非另有说明,均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及更高级试剂 6.1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超纯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6.2硝酸银(AgNO. 6.3吐温-20 6.4碉氢化钠(NaBH, 6.5浓盐酸(HCI);p(HCI)=1.19g/ml 6.6Cu十标液:c(Cu+)=1000mg/L,介质为5%的HC 6.7 三 聚磷酸钠(NaP.Om). 6.8氢氧化钠(NaOH). 6.9Mn标液:c(Mn+)=1000mg/L,介质为5%的HCl. 6.10柠檬酸三钠(C,H,Na.O, 2H.O). 6.11四氯金酸(AuCl,HCl4H,O);含量以Au计>47.8%. 6.12盐酸羚胺(NH.OH HCI). 6.13十六炕基三甲基澳化铵(NBrCHe). 6.14重铬酸钾(K.Cr.O,. 测定条件 测定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操作
GB/36084一2018 温度为15C一35C;推荐温度为20C25C 试样预处理 将试样经水相混合纤维滤膜(孔径小于或等于0.22Mm)过滤器过滤,以除去固体杂质 分析步骤 9.1Cu'的测定 g.1.1方法提要 向AgNPs-T溶液中加人一定体积HCl溶液,混匀;再加人一定体积待测试样,混匀,静置一段时 间,在40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g.1.2空白试验 按(9.1.3)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超纯水代替试样 g.1.3测定 g.1.3.1试样溶液的制备 向离心管中加人660AL的AgNPs-T溶液(A.2.1)和140L盐酸溶液(A.1.4),混匀,再加人 200AL待测试样,混匀,静置51 min~10min,再加人1ml超纯水 g.1.3.2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比色皿中加人试样溶液,以水做参比,在40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g.1.4工作曲线的绘制 9.1.4.1 校准溶液的制备 向5个离心管中分别加人660L的AgNP-T(A.2.1)和l40AL盐酸溶液(A.l.4),混匀,再分别 加人200L不同浓度的Cu"标准溶液(A.l.5),混匀,静置5min 10min(此系列校准溶液中Cu十的 浓度分别为0mol/L、7.50×10”mol/L2.00×10-"mol/L、5.00×10-”nmol/L、1.00×10-了mol/L、 1.50×10-了mol/L),再分别加人1mL超纯水 9.1.4.2校准溶液的测定 在比色皿中依次加人含有不同Cu浓度的校准溶液,以水做参比,在40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g.1.4.3线性关系 按照步骤9.1.4.2得到的吸光度数据,以A/A[按式(1)计算]为纵坐标,校准溶液中Cu的浓度为 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A_4c =十b 元 式中: A0 空白溶液在406nm处的吸光度
GB/T36084一2018 -校准溶液在406nm处的吸光度; 工作曲线的斜率; 工作曲线的截距; b -加人到检测体系之前Cu的浓度,单位为微摩尔每升(mol/L). 9.1.5结果表示 将9.1.3.2测得的406nm处的吸光度值A,代人式(2),求得的 即为待测试样中Cu+的浓度 A 一bA (2 c=5× aA 式中 试样溶液在406nm处的吸光度 A g.1.6准确度 7.50×10-”mol/L2.00×10-”mol/L之间,相对误差<50%;2.00×10-mol/儿5.00× 10-mol/L之间,相对误差<30%;5.00×10-*mol/L1.50×10-了mol/L之间,相对误差<20% 9.2Mn'的测定 9.2.1方法提要 向AgNP-P亲液中加人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混匀;再加一定体积待测试样,混匀,静置- 一段 时间,在3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9.2.2空白试验 按9.2.3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超纯水代替试样 g.2.3测定 9.2.3.1试样溶液的制备 向离心管中加人900AL的AgNPs-P溶液A.2.2)和50!L的NaOH溶液(A.1.7),混匀,再加人 120 50L待测试样,混匀,静置15min min,再加人1ml超纯水 g.2.3.2试样溶液的测量 在比色皿中加人试样溶液,以水做参比,在3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9.2.4工作曲线的绘制 9.2.4.1校准溶液的制备 向5个离心管中分别加人900L的AgNP-P(A.2.2)和50L的NaOH溶液(A.1.7),混匀,再分 别加人50AL不同浓度的Mn+标准溶液(A.1.8),混匀,静置15min一20min(此系列校准溶液中 Mn'的浓度分别为0molL、1.00×10”malL5.00×10”nmol/Ll.00×10”mol、l.50x 10-mol/I、2.00×10-mol/L),再分别加人1ml超纯水 9.2.4.2校准溶液的测定 在比色皿中依次加人含有不同Mn+浓度的校准溶液,以水做参比,在3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GB/36084一2018 9.2.4.3线性关系 按照步骤9.2.4.2得到的吸光度数据,以Aw/A[按式(3)计算]为纵坐标,校准溶液中Mn'十的浓度 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A ac -十 元 式中 空白溶液在390nm处的吸光度; Ao A -校准溶液在390nm处的吸光度; 工作曲线的斜率; 工作曲线的截距; 加人到检测体系之前Mn'的浓度,单位为微摩尔每升(mol/L) 9.2.5结果表示 将9.2.3.2测得的390nm处的吸光度值A 代人式(4),求得的c即为待测试样中Mn的浓度 A一bA c=20× 4 aA 式中 试样溶液在390nm处的吸光度 9.2.6准确度 5.00x10-'molL一1.00×10-molL之间相对误差<50%;1.00xX10”mol/儿一5.00x 10-”mol/L之间,相对误差<30%;5.00×10-”nmol/L~2.00×10-》mol/L之间,相对误差<20% 9.3Cr(VI)的测定 9.3.1方法提要 向pH为忽的含有cTAB的Ae@.AuNP溶液中加人一定体积的待测试样,混匀静置一段时间 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9.3.2空白试验 按9.3.3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超纯水代替试样 9.3.3测定 9.3.3.1试样溶液的制备 向离心管中加人1.90mLpH为2的含有cTAB的Ag(@AuNPs溶液(A.2.3),加人100AL待测 试样,混匀,静置25min30min. 9.3.3.2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比色皿中加人试样溶液,以水做参比,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GB/T36084一2018 9.3.4工作曲线的绘制 9.3.4.1 校准溶液的制备 向5个离心管中分别加人1.90mlpH为2的含有CTAB的Ag(@AuNPs溶液(A.2.3),再分别加 人100AL不同浓度的Cr(VI)标准溶液(A.1.14),混匀,静置25 min30min[此系列校准溶液中Cr VI的浓度分别为0mol/L、1.00×10-了rmol/L、1.00×10-mol/I、3.00×10-”mol/L5.00× 0-"mol/L8.00×10-‘mol/L 9.3.4.2校准溶液的测定 在比色皿中依次加人含有不同Cr(V)浓度的校准溶液,以水做参比,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 光度 9.3.4.3线性关系 按照步骤9.3.4.2得到的吸光度数据,以A /A[按式(5)计算]为纵坐标,校准溶液中Cr(VI)的浓度 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十" (5 式中 空白溶液在520nm处的吸光度; A 校准溶液在520nm处的吸光度; 工作曲线的斜率, a 工作曲线的截距 加人到检测体系之前Cr(V)的浓度,单位为微摩尔每升(4mol/L) 9.3.5结果表示 将9.3.3.2测得的520nm处的吸光度值A,代人式(6),求得的即为待测试样中Cr(VI)的浓度 A 一bA c=20× 6 aA 式中 试样溶液在520nm处的吸光度 9.3.6准确度 1.00×10-》mmol/L5.00×10- ma/儿之间,相对谈差乏80%i5,00X10 mol/L2.00× 0-"mol/儿之间,相对误差<50%;2.00×10-mol/L8.00×10mol/L之间,相对误差<30%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1实验所用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应用王水浸泡至少2h,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后方可使用 0.2检测试剂需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使用完毕及时密封 0.3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应大于或等于0.99;如果小于0.99,需要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10.4绘制工作曲线时,各样品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的一致性,误差保证在20s之内 0.5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平均值以及相对标准偏差报出 10.6绘制工作曲线并完成试样测试后,选取工作曲线中靠近试样浓度的校准溶液,进行测定,其测定
GB/36084一2018 结果与该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10%;否则,需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10.7对于未知的废水样品,可对其进行梯度稀释,并采用本标准测定,以避免其浓度超出本标准的线 性范围 10.8测量实际水样中的Cu时,为防止强氧化性物质的干扰,可将实际水样与等体积的1mol/L抗 坏血酸水溶液先混合5min,再使用本标准的方法进行测定 不确定度分析 对样品中Cu+,Mn+及Cr(VI)含量的分析带来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为 测试条件 a 1) 环境温度; 22 扫描速率和步长; 33 纳米颗粒制备的可重复性 b 校准溶液 Cu+、Mn+及Cr(VI)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度 22 校准溶液测定结果的离散性 试样 1试样的纯度及状态; 22 试样测定结果的离散性 d仪器 1分辨率; 22 重复性; 3 基线漂移 12试验报告 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参见附录B)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送检单位; a b) 测试时间,地点和人员; 测试参数 c 1测试方法; 2)仪器型号; 3)测试条件(温度、湿度、波长范围、扫描速率、步长) 测试结果.Cu+,Mn'+,Cr(VI)浓度算术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d
GB/T36084一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纳米颗粒的制备 溶液的配制 A.1.1硝酸银水溶液:c(AgNO)=0.02mol/L 称取170mg硝酸银(6.2)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50.0mL A.1.2吐温一20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0% 称取5.00g吐温-20(6.3)溶于45.0mL去离子水中 A.1.3碉氢化钠水溶液:c(NaBH)=0.1mol/I 称取37.8mg碉氢化钠(6.4)溶于4C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mL,使用之前2h内配制 A.1.4盐酸溶液:c(HCI=0.1mo/L 将835L浓盐酸(6.5)加人到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ml A.1.5C'标准溶液 将Cu+标液(6.6)用去离子水逐级稀释至浓度为3.75×10-”mol/儿L、1.00×10-了mol/I2.50x 10-了mol/L、5.00×10-mol/L、7.50×10-了mol/I A.1.6三聚磷酸钠水溶液;c(Na,P,o)=4mmo/I 称取147mg三聚磷酸钠(6.7)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m A.1.7氢氧化钠水溶液;c(NaoH)=0.1mol/L 称取200mg氢氧化钠6.8)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50.0mL A.1.8Mn'标准溶液 将Mn标液(6.9)用去离子水逐级稀释至浓度为2.00×10-》mol/L、1.00×10-'mol/L2.00× 0-'mol/儿L3.00×10'mol/L、4.00X10-'mol/I. A.1.9柠檬酸三钠水溶液:;c(C,HH,Na,O2H.O)=0.02mol/L 称取29生mg柠檬酸三钠(G.1o)游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500mL. A.1.10四氯金酸水溶液;c(HAuCI,)=5mmol/L 将1.00g四叙金酸(6,.1l)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485nml A.1.11盐酸胫胺水溶液;e(NHoH lHC)=62.5mmol/L 称取434mg盐酸胫胺(6.12)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mL
GB/36084一2018 A.1.12十六烧基三甲基澳化铵水溶液:c(CIAB)=0.1mol/1 称取1.82g十六炖基三甲基澳化铵(6.13)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50.0mL A.1.13Cr(V)标准储备液:c[Cr(VI]=1.00×10-》mol/L 称取58.8mg重铬酸钾(6.14),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1 m A.1.14Cr(V1)标准溶液 将Cr(VI)标准储备液A.1.13)用去离子水逐级稀释至浓度为2.00×10mol/L、2.00× 10nmol/L、6.00x10”mol/L、1.00X10'mol/Ll.60x10'nmol/L A.2针对铜、孟、铬三种离子纳米颗粒的制备 A.2.1AgNPs-T水溶液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推荐温度为20C25C),将1ml的AgNO水溶液(A.l.1)和1ml吐温-20水溶 液(A.1.2)依次加人到97m超纯水中,磁力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不低于600r/min),边磁力搅拌边逐 滴加人1ml的NaBH(A.l.3)水溶液,滴加完毕继续磁力搅拌半小时,室温避光保存24h AgNPs-T nm20nm 的粒径为15" A.2.2AgNPs-P水溶液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推荐温度为20C一25C),将1mlAgNO水溶液(A.l.1)加人到100ml三聚磷酸 钠水溶液(A.1.6)中,磁力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不低于600r/min),边磁力搅拌边逐滴加人1ml的 NaBH水溶液(A.1.3),滴加完毕继续磁力搅拌5min,室温避光保存24h AgNPs-P的粒径为 10nm30nm A.2.3Ag@AuNPs水溶液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推荐温度为20C25C),将1ml的AgNO溶液(A.l.1)和2.5ml柠檬酸三钠水 溶液A.1.9)依次加人到96.5m超纯水中,磁力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不低于600r/min),边磁力搅拌边 逐滴加人1mL的NaBH水溶液(A.1.3),滴加完毕继续磁力搅拌半小时,室温避光保存2h Ag@Au nm50 NP、的粒径为251 nm 向上述混合液中同时逐滴加人四氯金酸水溶液(A.1.10)和盐酸胫胺水 溶液(A.1.l1)各5mL,滴加完毕继续磁力搅拌45" ,室温避光保存24h min, 将40mL的Ag(@AuNPs水溶液在1×10'r/min下离心15min,去除上清液,将剩余固体溶于 40mL的CTAB溶液(A.1.12)中,搅拌均匀,用盐酸溶液(A.1.4)调节pH至2
GB/T36084一2018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测试报告 水溶液样品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测试报告见表B.1 表B.1水溶液样品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测试报告 样品名称 送检样品 送检单位 测试时间 测试单位 测试地点 测试人 员 测试方法 仪器型号 测试参数 温度 湿度 波长范围 扫描速率 步长 测试条件 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和相对 Cu2十 标准偏差 Mn*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和相对 测试结果 标准偏差 Cr(VI 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和相 对标准偏差 0
GB/36084一2018 参 考文献 BronesR.LapidlusGT.Theleachingofsilversulfdewiththethiosulhatceammoniacuprie Hydrometal 1998, 243-260. 50; ionsystem. lurgy colori MinoL,xinJw,shen2Y,2ZhanYJ.wwang1 HHY,wAG.Esplorin区anewrpide metriedeteeionmelhodofCu”withhighscnsitvityandselcectiity SensorActuatB-Chem.2013 176:906-912. [3 GaoYX,XinJW,ShenZY,PanW,LiX,andWuAGAnew colorimetricdetec rpid tionmethodofMn+basedontripolyphosphatemodifiedsilvernanoparticles.SensorActuatBChem. 2013,181:288-293 [4]XinJW,ZhangFQ,GaoYX,FengYY,ChenSG,wuAG..Arapidcolorimetriedetection nanoparticlesatroomtem methodoftraceCr(VIbasedontheredoxetchingofAg(core)-Au(shell peratureTalanta2012,101:122-127.

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GB/T36084-2018

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电子、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测定和控制。而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测定纳米技术水溶液中的离子含量,如铜、锰、铬离子含量。

GB/T36084-2018是一项用于测定水溶液中离子含量的标准,采用的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不仅灵敏度高,而且能够同时测定多个金属离子的含量,因此特别适用于纳米技术水溶液中离子含量的测定。

在测定前,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工作。首先将纳米技术水溶液经过适当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使其达到可以测量的适当浓度范围。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量,并根据GB/T36084-2018的方法计算出铜、锰、铬离子的含量。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精确测定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并为纳米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和纳米技术水溶液中铜、锰、铬离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的标准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的编号:GB/T36083-2018。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共有17页,发布于2018-10-01
纳米技术纳米粉体接触角测量Washburn动态压力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纳米技术纳米粉体接触角测量Washburn动态压力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纳米技术纳米粉体接触角测量Washburn动态压力法的编号:GB/T36086-2018。纳米技术纳米粉体接触角测量Washburn动态压力法共有17页,发布于2018-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