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279-2008采

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

Cardiovasularimplants-Cardiacvalveprosthes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的编号:GB12279-2008采。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共有34页,发布于2009-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40.4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4页
  • 文件大小1.21M

以图片形式预览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

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


国家标准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代替GB122791990 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 Cardiovasularimplants-Cardiaevalveprstheses (ISO5840:1996,IDT 2008-12-31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人工心脏瓣膜描述 材料、组件和瓣膜性能试验 流体力学试验 12 疲劳试验 临床前体内评价 13 临床评价 l0 16 包装、标签和说明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条文的原理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与心脏瓣膜有关的材料 19 附录c(资料性附决》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物理和材料性能 21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及其组件测试引用标准 25 附录E(资料性附录人工心脏瓣膜组件的定义 28 附录F(资料性附录瓣膜描述 30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840:1996《心血管植人物人工心脏瓣膜》 本标准代替GB122791990. 本标准与GB122791990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加强了对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组件性能的要求,根据现阶段构成人工心脏瓣膜的各类材 料具体指出了需要进行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检验和评价,以及人工心脏瓣膜设计过程中需 要的参数; -本标准中增加了人工心脏瓣膜流体力学试验中的静态前向流试验; -本标准中增加了人工心脏瓣膜流体力学试验中的稳态泄漏试验; -本标准中细化了产品包装、标签和说明等内容; -本标准中加强了临床前体内评价的要求,例如增加了动物数量和动物存活时间 本标准中加强了临床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外科植人物和娇形器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o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检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乐军、,奚廷斐、陆颂芳、汤京龙,王建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2791990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引 言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达到理想的程度 本标准是由从事人工心脏瓣膜研究及其开发的专家组制定的 为了不阻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本 标准的条文在一些领域未做规定 因此,本标准不试图规定最终产品的性能要求 但规定了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和/或对试验仪器的要求,并要求试验方法和结果公开 本标准所关心的是最大限度地确保产 品质量、帮助外科医生选择人工心脏瓣膜,及便于在手术台上操作 重点是规范体外试验的类型、临床 前体内评价和临床评价、所有体外试验和临床前体内评价及临床评价的报告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的包装 和标签 有关体外试验、临床前体内评价和临床评价的过程是明产品投放市场前所要求的过程并确 保后续一系列问题能得到迅速确证和处理 关于体外试验和报告,除了基本材料的力学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外,本标准还包 含了人工心脏瓣膜最重要的脉动流性能、加速疲劳性能 脉动流试验,加速疲劳试验的确切试验方法没 有规定,但提出了对试验仪器的要求 随着人们的知识在增加,人工心脏瓣膜技术在发展,本标准还需更 本标准在有些方面还不完善 新、修订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所需试验和用于检测所有类型人工心脏瓣膜及其材料和组件的物理.、生物、力学性 能所用仪器的要求 本标准提出了人工心脏瓣膜体内临床前评价要求、临床评价要求、标准中所有试验和评价的结果 报告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构成一个完整的试验程序 1.3本标准也规定了对人工心脏瓣膜包装和标签的要求 1.4本标准不适用于全部人体组织和部分人体组织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注;本标准条文的基本原理见附录A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7408一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eqISO8601:1988) GB/T16886.1一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idtISO10993-1:1997) GB/T16886.2一200o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部分;动物保护要求(idtISO10993-2:1992) GB/T16886.3一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idt1SO10993-3:1992 GB/T16886.4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1so10993 4;2002,IT G;B/T16886.5一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细胞毒性试验:体外法(idtIsO10993-5: 1992) GB/T16886.6一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idtIsO10993-6 199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婉灭菌残留量(idtISO10993-7 GB/T16886.7一2001 1995) (GB/T16886.9一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框架 idtIS(O10993-9:1999 GB/T16886.10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idtIsO10993-10 1995 GB/T16886.11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idtIsO10993-l1: 1993 GB/T16886.12一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idtIsO10993 12:1996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GB18278一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idtIsO11134: 1994 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烧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idtIsO11135;1994) GB18280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射灭菌(idtIsOl11371995) YY/T02971997医疗器械临床调查(idtIS14155;1996)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与抗凝剂有关的出血anticogulant-relatedhaemorrhage 造成死亡或休克,或需要输液、手术或住院的体内或体外大出血 注:本定义只限于使用抗凝剂或/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 动脉舒张压arterialdiastolicpressure 心脏舒张期时最低主动脉压 3.3 arterial 动脉收缩压 peaksystolicpreSSure 心脏收缩期时最高主动脉压 3 关闭量elsingvwume -次循环返流量中与瓣膜关闭动作有关的流量部分(见图1). 3.5 循环eycle 在脉动流条件下,测试的心脏瓣膜完成一次启闭动作的过程 3.6 循环率eyclerate 单位时间完成循环的次数,通常用每分钟循环次数表示:次/min 3.7 缝环外径extermalsewingringdiameter 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缝环的最大外径(见图2) 3.8 前向流阶段forward-flowphase 循环周期内流体通过测试的人工心脏瓣膜向前流动的时期 3.9 人工心脏瓣膜heartvalvesubstitute 代替或补充心脏瓣膜的人工替代物 根据使用位置进行瓣膜分类 3.9.1 人工机械心脏瓣膜mechanicalheartvalvesubstitute 全部由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X -时间; -流迷 关闭体积 -泄漏体积 图1一个循环周期流量波形和返流体积示意图 烟刚 组织环直径 外缝环直径 图2人工心脏瓣膜尺寸 3.9.2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biologiealheartvalvesubstitute 全部或部分由动物组织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3.10 内孔区面积internalorifiearea 除去活动瓣叶,垂直于人工心脏瓣膜平面的最小投影面积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3.11 泄漏量lenkageolumme -次循环中返流量中通过关闭的瓣膜与泄漏有关的部分流量(见图1. 注:关闭与泄漏体积的分界点是根据标准规定确定的(图1是线性外推的例子. 3.12 平均动脉压meaarterialpressre 个循环周期中主动脉压对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3. 13 平均跨瓣压差meanpressurediference 在循环的前向流阶段,瓣膜两侧正向压差对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注:不使用“平均梯度压”这种术语 3.14 meanvolumeflow 平均流量 在循环的前向流阶段,人工心脏瓣膜的流量对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3. ..15 非结构性功能障碍nonstrueturaldysfunction 不是由于人工心脏瓣膜本身原因导致的人工心脏瓣膜狭窄或返流 注:这种功能障碍不包括瓣膜血栓形成、全身性血栓、或者由再手术、尸检或体内检测确诊的感染 但包括由瓣膜 周围组织增生、缝线、瓣周漏、使用瓣膜型号不当、溶血性贫血诱导而产生的瓣膜功能障碍 3.16 瓣阀oeeluder 人工心脏瓣膜用于阻止反向流动的活动部分 17 33 手术死亡率operativemortality 在手术期间或手术后30d内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 3.18 外廓高度profileheight 人工心脏瓣膜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下的最大轴向高度(见图2). 3.19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valveendocarditis 人工心脏瓣膜感染 注,诊断是根据通常的临床标准,包括阳性血液培养,结合临床症象(发热、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改变、脾肿大、全身 性栓塞,免疫病理损害)和/或于再手术或尸检时对心内膜炎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认 在这种分类下,发病率包括 和活动性感染有关的病症,如心脏瓣膜血栓、栓塞或瓣周漏,而不包括其他分类下的发病率 3.20 参照瓣膜referencevalve 用于评价测试瓣膜试验条件的人工心脏瓣膜 注:对照瓣膜应在瓣膜类型,瓣膜结构,组织环直径和试验瓣膜相近;如果能满足必要的条件,它可以是早期相同类 型的瓣膜 对照瓣膜的特性及在文献中体外和临床数据应记录归档 3.21 返流百分比regurgitantfraction 返流量与搏出量之比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3.22 返流量regurgittantvolume 循环周期内反向通过测试的人工心脏瓣膜的流体量,它是关闭量与泄漏量之和 3.23 均方根流量rootmeansquare(r.m..s)olumeow 在循环的前向流阶段,通过测试的人工心脏瓣膜流量的平方对时间平均值的平方根 3.24 模拟搏出量simulatedcardiae output 每分钟正向通过测试人工心脏瓣膜的流体量 25 5 搏出量strokevolume -个循环周期内前向流阶段通过人工心脏瓣膜的流体量 3.26 结构性退化structuraldeterioration 由于人工心脏瓣膜本身不正常使心脏瓣膜功能改变而导致狭窄或返流 注:本条不包括由再手术、尸检、体内检测确诊的感染、血栓 但包括瓣膜本身改变,如磨损,破裂、瓣叶脱落、钙化、 瓣叶撕裂穿孔和瓣架变形 3.27 embolism 全身性栓塞systemie 凝块或其他颗粒附着在人工心脏瓣膜或周围的组织上,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但不包括感染 注:诊断表明形成新的、永久的或暂时的、局部的或全脑的神经病变(出血除外)或外围性血管栓塞,除非能证明是 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心房粘液瘤) 不包括术后昏迷或中风心肌梗塞清醒的患者 小于40岁的病人 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可由仲裁者判定为栓塞事件 3.28 组织环直径tisseannulusdiameter 人工心脏瓣膜外环直径,包括任何覆盖物和宿主组织匹配的最小直径 注:本条不能用"安装直径”来表示 3.29 瓣型尺寸valvesize 制造商指定的人工心脏瓣膜大小 3.30 瓣膜血栓valvethromb0sis 与感染无关的血栓形成,导致人工心脏瓣膜功能障碍 注:应由手术、尸检或临床检测确认例如;超声心动检查、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 人工心脏瓣膜描述 应对人工心脏瓣膜进行完整的描述,包括组件、材料、处理程序 注1:附录E对有关条目的定义用于确认人工心脏瓣膜的组件 注2:相关处理程序应包括防钙化处理或缝环碳涂层处理 材料、组件和瓣膜性能试验(原则见第A.1章》 原理 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和组件的物理性能测试是为了保证瓣膜或组件在寿命期内严格符合受者的要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求 试验的选择是根据用于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和组件的标准及其使用位置确定的 5.2通则 用于评价的试验样品应尽可能的和用于临床的最终产品相同 5.3试验液体和温度 应使用模仿体内条件的液体,试验所用的试验液体应是等渗盐液,血液或等效血液,其物理性质(试 验温度下密度、粘度)应稳定 试验应在37C下进行,除非有认可的科学和工程原理允许在其他条件下 进行试验 注: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生物相容性 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和组件的生物相容性应按GB/T16886标准评价 5.5物理和材料试验 5.5.1材料和组件试验 应评价人工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性能,表1和表2所列材料可以用于心脏瓣膜设计 应提供选择 材料性能评价的原理 注: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列出了制造人工心脏瓣膜的参考材料、材料描述、组件的试验方法 这些附录 指导读者应用表1和表2 表1人工心脏瓣膜物理和化学特性性能评价 条文参考 纺织品 物理和化学性能 合成聚合物材料 生物学的 金属 陶瓷 附录C) 原材料的物理性能 FGI 化学成分 BcDEFGHI EH] ABCD A C.2.1 ABDJ C.2.2 ABcEFGH1 ABCDEHJ ABDJ 密度 液体的扩散性 ABCDEFGHI ABD ABcDEHJ C.2.4 材料硬度 ABCDEFGHIJ ABDJ AABcDErGHABcDEABD 微观结构/形态学 (C.2.5 C.2.6 DI ABCDEFGH1 撕裂强度 杨氏模量 ABCDEH ABCDEH ABD ABcDEFGH1 EH C.2.8 泊松比 ABCD ABD BDE ABCDEFGH1 复数模量 10 热膨胀系数 ABCDE ABDH ABD C.2. 玻璃化转变温度 ABCDEF1 FG1 ABcDEHI 12 熔融指数 13 ABCDEF1 FGI 熔点 吸水性 ABcDEFHI了 ABcDEFGHI C.2.15 生物稳定性 c.2.16 膜厚度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表1(续 条文参考 合成聚合物材料 物理和化学性能 生物学的 金属 陶瓷 纺织品 附录C 薄膜元素成分的 C.2.17 百分含量 表面物理性质 2 ABDJ ABcDEJ ABCD 临界表面张力 C.3 表面粗糙度 ABCDEJ ABCDJ ABDJ C.3.4 表面化学组成 ABCDEJ ABCDJ ABDJ 表面电荷和表面 ABcDE ABcDJ ABDj C.3.5 电荷密度 表面电阻 C.3.6 机械和化学性能 4.2 耐磨性 ABCDJ ABDHJ ABDJ 摩擦系数 C.4.3 ABD E ABDH ABD DE 剥离强度 弯曲强度 BDE ABD 压缩强度 ABCE ABD ABD 拉伸强度 D E1 ABcDE A BcDEH 拉伸断裂应变(伸长 DEI ABcDE ABCDEHJ ABDJ C.4.9 破坏应变能 EI ABD 4.10 残余应力 ABCDEFGH ABCDEH ABD ABcDEFGH ABcDE 411 应力松弛 12 蠕变 ABcDEH 4. 13 断裂韧度 ABCDEH ABD 裂纹扩展速度 ABcDEH BD A C.4.15 ABcDEH1 ABcDEH ABD 疲劳寿命 16 应力腐蚀 ABDH 4.17 电位腐蚀 ABCDH ABDH 摩擦腐蚀 C 4.18 .4.19 孔隙度 注;图E1和附录E描述了组件A到J 瓣阀瓣叶);E 支架;F 覆盖物;G 缝环 孔环(架);B瓣叶保持装置;C 加强件;D 填充物;H 缝环保持材料;l -组件连接材料J -涂层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表2用于设计人工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物理化学性能 适合当前设计 条文 物理和化学性能试验 参考(附录C) 否 瓣膜设计参数 C.5.1 计算机模拟 C.5.2 组织环直径和内孔面积测量 C.5.3 瓣膜耐受力和疲劳寿命 C.5.4 静态压力;破坏试验 瓣环变形 C.5.5 缝环推离 C.5.6 C.5,7 缝环扭矩 C.5.8 缝线保持强度 C.5.9 钙化(体内模型 5.5.2膜总体性能试验 表2列出了有关心脏瓣膜设计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应对涉及人工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这些性能进 行评价 5.6试验报告 每个试验报告应包括: a)试验原理 D 材料验证试验(例,通用化学名称或生物来源)或对试验项目进行描述 c 验证试验用样品例如,批号); d 实验用样品的数量; 所用试验方法及使用非国际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详述试验步骤 e f 试验结果 流体力学试验原则见第A.2章 原理 流体力学试验提供体外稳态和脉动条件下人工心脏瓣膜的流体力学性能信息 6.2通则 所有试验用人工心脏瓣膜应质量稳定 试验前,每个人工心脏瓣膜应是灭菌的 如果人工心脏瓣 膜植人前可以再灭菌,应根据制造商说明的方法,在推荐的最大重复灭菌次数内进行灭菌 6.3静态前向流试验 6.3.1测试仪器的精度和试验流体 6.3.1.1压力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应在士0.13kPa(1mmHg). 6 .3.1.2所有试验用设备的精度应在其满量程的士5%之内 6.3.1.3试验用流体应是等渗盐溶液,血液或相当于血液的液体,其物理性质(例如:在试验温度下的 密度,粘度)应稳定 6 .3.2试验仪器要求 6.3.2.1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人工心脏瓣膜稳态流试验应在直径是35mm的直管中进行 6 3.2. 2 试验系统应能产生至少30L/min的流量 3 6.3.2. 进人试验段的流体应相对稳定,通过整流器并垂直地通过人工心脏瓣膜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6.3.2.4压力传感器应位于从人工心脏瓣膜缝环平面中位单管径上升流体中和三管径下降流体中,如 果能获得有效的可比试验结果,压力传感器放置其他位置也可以 6.3.2.5压力传感器平贴管壁内侧 6.3.2.6标准喷嘴[根据图3a)]用于表征前向流压力和描述流量计量特性 6.3.3试验步骤 6.3.3.1每个组织环直径应至少取3个人工心脏瓣膜试验 6.3.3.2在流量范围是5L/min~30L/min时,流量以5I/min步幅增加,测定心脏瓣膜的跨瓣压差 和标准喷嘴的压力 6.3.4试验报告 静态流试验报告应包括 a) 试验用流体的描述包括生物来源或化学成分、温度、在试验条件下的粘度、密度 b)静态流测试仪的描述,如6.3.2中规定 每个瓣膜和标准喷嘴在每种模拟杀件下的流态性能的详细数据如平均值,范围,标准差应制成表格 或图表记录下来 静态流速用升每分来表示 c d 压差用干帕或宅米柔往表示 e 有效内孔面积用cm表示,计算时要考虑试验瓣膜下游时压力的恢复 稳态泄漏试验 测试仪器的精度和试验流体 返流量的测量精度至少在士1mL范围内 所有计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应至少在满刻度的土5%范围内 试验用流体应是等渗盐溶液,血液或相当于血液的液体,其物理性质(例如,在试验温度下的 6 密度、粘度)应稳定 4.2试验仪器要求 6 4.2.1静态返流试验应在5.2kPa一26kPa(40mmHg一200mmHg)范围内可产生恒定的反向压力 6 的装置中进行 6.4.2.2人工心脏瓣膜应以适当的方式组装,以确保不在缝合环周围和通过缝合环泄漏流体 6. 4 .2.3标准喷嘴[根据图3b]应能用于表征反向压力,泄漏速度和压力计量装置 .4.3试验步骤 6. 6. .4.3.1每个组织环直径应至少取3个人工心脏瓣膜试验 .4.3.2测量通过心脏瓣膜和标准喷嘴在反向压力范围5.2kPa一26kPa(40mmHg200nmmHg)内 6. 5个等距点时的静态泄漏量 每个试验条件应最少测量5次 例;根据(1)式计算: EQA 12P 1十、 pu 式中 EQA -内孔有效横截面积 -管的横截面积 A AP -平均跨瓣压差 -管中横截面平均流速" 试验流体密度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尺寸单位为毫米 表面光洁度单位为微米 8士0.05 5土0.05 6士0.05 0.05 8士0.05 S 流向 囚1 5 流向 可OU O 百 0.5士0.05 回勾 OO 0,5士0.05 喷嘴管壁 喷嘴管壁 图3标准喷嘴 6.4.4试验报告 静态返流试验报告应包括 a)试验用流体的描述,包括生物来源或化学成分、温度,在试验条件下的粘度、密度 b 静态流测试仪的描述,如6.4.2中规定 e每个瓣膜和标准喷嘴在每种模拟条件下性能的详细数据如平均值、范围、标准差应制成表格或 图表记录下来 静态泄漏流速用升每分来表示,反向压力用kPa(mmHg)表示 6.5脉动流试验 6.5.1测试仪器的精度和试验流体 6.5.1.1压力测量系统应至少有20Hz固有频率,并且测量精度应至少在士0.26kPa(土2mmHg)范 围内 6.5.1.2返流量的测量精度应至少在士2mL范围内 6.5.1.3除了6.5.1.1和6.5.1.2规定的仪器外,所有测量仪器的精度应在满刻度值的士5%范围内 6.5.1.4试验用流体应是等渗盐溶液,血液或相当于血液的液体,其物理性质例如;在试验温度下的 密度、粘度)应稳定 6.5.2试验仪器要求 6 5. .2.1脉动流试验应在脉动发生器产生近似生理条件下的脉动压力和流量波形情况下进行 见图4 2 6.5.2. 脉动发生器的性能和效能由对照瓣膜确定 10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6.5.2.3脉动发生器应能产生30mL100ml或者更大的搏出量 6.5.2.4脉动发生器应有40循环/min~120循环/min或更大范围的循环率 6.5.2.5脉动发生器应和全身循环脉动模型等同,以模拟全身血管系统的阻力和全身血管系统的顺 应性 6.5.2.6应能定期测量脉动发生器产生的压力和流量(随时间变化). 5 6. .2.7根据心脏瓣膜的尺寸和心输出量,系统在主动脉峰值收缩压为14.3kPa19.5kPa 110mmHg~150mmHg)和主动脉舒张压为7.8kPa~11.7kPa(60 )mmlHg一90mmlHg)的条件下应 至少能模拟出13kPa士0.65kPa(100mmHg士5mmHg)的平均主动脉压 在隔环率为7船环/mim士10隔那/mm时,搏出前向流阶段应占整个循环时间的35% 6.5.2.8 士5% 6.5.2. 应模拟相应的心室和血管的尺寸 当测试无支架生物瓣膜时,也应模拟相应的顺应性 9 6.5.2.10在测试人工心脏瓣膜的所有循环阶段时,试验者应能看到心脏瓣膜并能拍照 好张期 收缩期 力 动脉的 舒张的 心房的 时间 输出 回流 " 时间 图4模拟健康人的动态血流波形图 6.5.3试验步骤 每个组织环直径应至少取3个人工心脏瓣膜试验 并在安装测试瓣位置用一个对照瓣做 6.5.3.1 对照 6.5.3.2包括定性评价在模拟心输出2L/min一7L/min的情况 6.5.3. 3 至少测量模拟4种心输出量 6.5.3.4不论是选择连续循环或随机选取循环,每种循环至少要测量10次数据 6.5.3.5定性评价每个人工心脏瓣膜的开关动作 1l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6.5.3.6如可能,定性评价紧邻心脏瓣膜区域流体的情况 6.5.3.7记录或测量 平均跨瓣压差; a D 平均流量; 搏出量; d) 循环率; 一个完整循环的平均主动脉压; f 前向流阶段的持续期,表示为一个循环时间的百分数 g在3个循环率下的返流量,包括关闭量,泄漏量见图1)及相应的瓣膜关闭跨瓣压差 6.5.4脉动流试验报告 脉动流试验报告应包括 a)试验用流体的描述,包括生物来源和化学成分、温度,在试验条件下的粘度、密度; b)如6.5.2中规定,描述脉动发生器及组件和相关的设备,包括给出系统和相应流体池尺寸的示 意图,详细地给出压力测量点相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缝环平面中心的位置,压力测量仪器的频率 mmH8)心输出量是5L/am时 响应,给出在大约70循环/min,平均主动脉压是13kPa(100 有代表性的压力和波形; 以适当的文件记录形式给出人工心脏瓣膜开闭情况评估,如果可能给出静态条件下流场状况 的评估; 永久记录至少10次连绽陌环心胜瓣膜远端和近端压力(随时间变化)和通过心脏瓣膜的流量 以图表的形式详细记录每个模拟心输出量条件下的每个心脏瓣膜和对照瓣膜性能数据的平 均值,范围和标准差 模拟心输出量,表示为L/min; f 循环率,表示为循环/min; 前向流阶段持续时间,表示为一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百分数, g h)搏出体积,表示为cm' 平均流量,表示为L/min: 平均跨瓣压差,表示为kPa或mmHg; k)有效内孔面积(公式中用),表示为cm'; 返流量,表示为cm 返流率,用百分数表示 关闭量,泄漏量和相应的平均瓣关闭跨瓣压差 表示为kPa或nmmHg; 一个完整循环的平均主动脉压,表示为kPa或mmHg m 疲劳试验原则见第A.2章》 7.1原则 人工心脏瓣膜体外的耐久性和破坏性试验数据可以和对照瓣膜比较 7.2通则 所有试验用人工心脏瓣膜应质量稳定 试验前,每个人工心脏瓣膜应是灭菌的 如果人工心脏瓣 膜植人前需要再灭菌,应根据制造商说明的方法,在允许的最大重复灭菌次数内进行灭菌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试验液体 压力测量系统应至少有1000HHz固有频率,并且测量精度应至少在士0,65kPa士5mmHg 范围内 所有其他测量仪器的精度应在满刻度值的士5%范围内 试验用液体应满足试验要求 12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7.3.4大多数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但使用柔性聚合物瓣叶的机械瓣或有涂层的 心脏瓣膜应在37C士1C下进行试验 试验设备要求 设备应能产生最小是11.7kPa(90mmHg)的主动脉瓣的峰值关闭跨瓣压差和最小是15.6kPa 120mm nHg)的二尖瓣的峰值关闭跨瓣压差 这个压力应在试验循环时间里保持95% 7.4.2试验设备应能在每次循环时都能使瓣叶完全打开和关闭 7.5试验步骤 每种瓣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应至少用3种尺寸,大号、中号小号瓣膜进行试验 尽管试验可 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但相同尺寸的对照瓣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 如果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除了 缝环不同以外,其他结构完全相同,则只在二尖瓣位置试验 7.5.2试验期间,每个瓣膜应每间隔50×10循环次数后检查一次 7.5.3连续进行试验直到瓣膜破坏为止或至少循环380×10"次机械瓣),或至少循环200×10次 生物瓣) 7.5.4瓣膜如果破坏,描述并记录破坏的类型和造成破坏可能的原因 注,瓣膜破坏包括结构破坏和功能损害 例如瓣膜结构退化包括穿孔、撕裂、瓣叶膨大分层、磨损、不完全吻合、破 裂、过度变形、瓣膜个别组件破坏、其他机械破坏或磨损 瓣膜功能损害包括瓣膜泄漏量增加和/或前向流阶段 跨瓣压差增加 7.6试验报告 疲劳试验报告应包括 a) 试验用流体的描述,包括生物来源或化学成分、温度、在试验条件下的粘度和密度; b)试验规范和相关测试仪器的描述,包括系统示意图; c循环率(循环/min); D 根据文件记录的跨瓣压差确定试验方法,压差用kPa或mmlHg表示,试验用瓣膜跨瓣压差和 相应型号对照瓣膜的跨瓣压差用压强/时间波形表示,并用适当的形象记录方式记录至少各 次每个型号试验用人工心脏瓣膜和对照瓣膜的开闭情况 试验结束后根据瓣膜结构变化和破坏程度详细描述人工心脏瓣膜的外观 应采用适当的方式 表征瓣膜的破坏程度,例如,组织学或表面表征 如果瓣叶完整,尺寸不变,应记录下来 临床前体内评价原则见第A.3章 原则 获得动物体内反映人工心脏瓣膜预知性能及不可预知副作用的资料 8.2方法 8.2.1 一般要求 人工心脏瓣膜至少放在应使用的一个解剖位置进行评价 a b 人工心脏瓣膜应具有临床使用品质,试验瓣膜和对照瓣膜应具有和临床使用瓣膜相同的设计 和尺寸 所有人工心脏瓣膜植人应使用相同的外科技术(例如缝合技术,解剖位置和定位定向); c d)根据GB/T16886.2的要求,应重视试验动物保护 8.2.2试验步骤 试验动物应是同一品系的,最好是同性同龄的,植人人工心脏瓣膜后至少有6只动物存活20周 以上 至少应有2只动物植人对照瓣膜 每个植人人工心脏瓣膜的动物都应进行死后检查,应有所有动 物的试验数据;包括20周中存活和没有存活的动物 13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应提供至少包括下列方面的评价 a)主要器官的病理学结果 b)植人的血液学结果 e)20周后或20周中血液动态性能评价,包括测量心脏瓣膜的心输出量,在心脏指数约是 3L/nminm')的跨瓣压差和返流评价; D 瓣膜结构发生的任何变化(例如:明显的损坏、材料降解、变形和钙化.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 a)每个试验动物大体的和显微病理报告,包括最短植人期内死亡的动物;报告还应包括人工心脏 瓣膜在植人位置的形态记录以及主要器官的任何血栓情况;如果动物不是处死的,应记录动物 的死亡原因, 描述并记录所有血液试验研究结果,包括植人后到进行血液试验研究时的间隔时间,血液试 验研究应至少包括溶血评价,血液学评价和血液化学评价 人工心脏瓣膜植人后的血液动力学性能,包括跨瓣压差,表示为kPa或mmHg,心输出量,表 示为升每分,定量评价瓣膜返流和瓣叶运动情况 取出的人工心脏瓣膜外观,包括直观形象记录和瓣膜结构改变评价(例如,明显损伤,材料降 解,变形和钙化);如可能,给出第6章中描述的用动态流试验评价的人工心脏瓣膜的功能 状态; 详细记录使用的动物模型,原理和试验前每个动物的健康情况;包括记录植人时动物的年龄; 动物存活阶段使用药物的名称和剂量例如,抗生素或止血药物); g)评价手术中瓣膜和其他辅助设备操作难度,包括任何非常规的独特的特征; h)记录手术过程,包括缝合方法,瓣膜放置方位和手术并发症 i 研究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 临床评价(原则见第A.4章 原理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为获得有关人工心脏瓣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副作用和相关的植人风险,应 进行临床评价 9.2原则 对于新型瓣膜,应进行临床评价 对改进型瓣膜,应考虑是否进行临床评价;不论是否进行评价都 应说明原理并备案 对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任何情况都应说明原理 临床研究应根据YY/T0297进行 9 机构数量 临床评价机构应不少于5个 每个机构用于植人的一种类型人工心脏瓣膜数量应不少于20个 注,每种类型(例如;主动脉瓣,二尖瓣)应尽可能选取不同组织环面直径大小的心脏瓣膜 9 病人数量 进行单独的主动脉人工心脏瓣膜或二尖瓣人工心脏瓣膜评价的病人至少分别达到150例,如果某 种人工心脏瓣膜只用在一个部位,则在此位置进行评价的人工心脏瓣膜应不少于150例 注;“单独的"指每个接受者只植人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研究时间 从植人最后一个人工心脏瓣膜开始至少持续1年时间 14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9.6临床数据要求 9.6.1原则 参考9.3的规定,按照9.6.2和9.6.5的规定,应报告所有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病人的临床数据 对 于只进行手术和术后评价,血液研究和血液动力学评价的,参与评价的机构应使用相同的试验方法和 方案 9.6.2确认资料 下列确认资料应收集 病人性别,出生日期和种族(随意); a) D 研究者姓名 c)研究机构名称 9.6.3 手术前资料 下列手术前资料应收集 诊断和并发疾病; a t》 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以前做过心血管手术; o) d) 血液动力学评价(有创性的和/或无创性的); 血液研究,包括凝血试验和溶血试验 f 表面积 9.6.4 手术资料 下列手术数据应收集 诊断; a) D) 手术操作 c 手术时间 ab 瓣膜型号,类型、尺寸和序列号 e) 瓣膜组织环直径; f 缝合方法; 人工心脏瓣膜在组织环上的位置(例如:环上的、环下的); g h)心脏瓣膜瓣叶取向; iD 并发症,包括手术死亡 9.6.5随访资料 人工心脏瓣膜植人3个月应收集相应的数据,除了9.6.5o)中规定的项目外,每年进行评价研究 见9.5) 注;在植后的早些年,可能不产生结构退化和功能障碍;所以推荐每年或两年一次收集长期资料 下列随访资料应收集 资料和收集方法(例如电话、信件或随访); b)组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用多谱勒超声心动扫描仪评价血液动力学(见第A.5章原理)或其他有效方法评价; D 血液研究,包括凝血试验和溶血试验; 开始时使用抗凝剂和终止使用抗凝剂和/或抗血小板治疗情况(应说明治疗类型); 全身性血栓和心脏瓣膜血栓性功能障碍发生率; 并发症,包括植人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结构退化、非结构性功能障碍,瓣周漏和溶血、心内 g 血栓、与抗凝剂有关的大出血、全身性血栓和血栓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 h)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胸透和使用心导管检查应书面报告; 15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再手术报告; i j 如果可能取出植人物分析; 死亡日期和原因; k 如可能提供尸检报告 9.7临床评价报告(见第A.6章原理 9.7.1原则 按9.6规定收集的数据应列表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研究者的姓名和单位; a b)病人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和种族随选); 术前和术后比较 术前心脏瓣膜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术中诊断,手术过程包括缝合技术,手术并发症 人工心脏瓣膜组织环直径、尺寸,型号,类型 植人后的月数和随访形式; 血液动力学评价结果[见9..5] g h血液研究和治疗结果[见9.6.5d)和9.6.5e)] i 并发症分析[见9.6.4)] 再手术报告的分析,取出植人物的结果,死亡日期和原因,尸检报告 jD 9.7.2方法 报告的方法应符合“心脏瓣膜手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指南”的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用统计方法分析存活率和无并发症率; a b) 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死亡数和并发症数.并说明所用分析方法的原理, 结果依照下列要求列出 e) 1)所有存活数 没有并发症的存活数; 2) 3 存活并没有特殊的并发症,包括但不局限于瓣叶血栓,全身性栓塞,与抗凝有关的出血,人 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结构性退化,非结构性功能障碍和再手术 1 包装、标签和说明 10.1原则 应设计包装、标签和说明以确保向用户提供下列信息: 人工心脏瓣膜在贮存和运输时其特性和性能是不变的; a b 植人和应用人工心脏瓣膜信息; e)病人身份登记表格 10.2包装 10.2.1原则 在所有贮藏、运输条件下,包装应能保证内容物的特性和性能不变,并能保证内容物在使用时无菌 10.2.2内包装 人工心脏瓣膜应包装在单元容器内,并保证内包装密封条的任何损坏都清晰可见 10.2.3外包装 应对内包装进行外包装以保护内包装 10.2.4灭菌 供应商提供的人工心脏瓣膜至少在内包装的内部是无菌的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灭菌,并根据国际 承认的标准方法确认,如GB18278,GB18279,GB18280中所述 如果制造商声明人工心脏瓣膜在植 16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人前需要再灭菌,则应提供说明 10.3标签 10.3.1内包装标签 每个内包装应标有说明下列内容的文字、短语、符号: a)内容物 D 人工心脏瓣膜的商标名; 人工心脏瓣膜的型号、尺寸、瓣型; C d)名称/商标和制造商和/或分销商; 批代码(批号或序列号); e f 灭菌; -次性使用; g h 灭菌方法; 何日前使用 iD 如有破损禁止使用的警告" D 外包装标签 10.3.2 每个外包装应按8.3.1的规定作出标示并附贮存说明 10.4人工心脏瓣膜说明书 每个人工心脏瓣膜应有包括下列内容的说明书 说明书应有n.3.1中规定的除了批代码和使用日朋以外的信息 a) b) 内孔面积用cm表示,组织环直径,外缝环直径,外廓高度用cn表示; e)使用说明和已知禁忌; 人工心脏瓣膜植人和操作注意事项; d 详细的警示,包括相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例如;把导管跨越瓣膜); 警示植人人工心脏瓣膜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测试的危险性; 关于植人人工心脏瓣膜和操作的技术和说明; h)列出与植人人工心脏瓣膜有关的可能并发症 所需辅助设备及其使用说明 推荐的贮存方法 k 重复灭菌的说明(如果允许),包括允许最多重复灭菌次数 病人和医生联系信息和说明 m)制造商名称,地址、电话和传真号 10.5病人登记表格 每个人工心脏瓣膜制造商都应提供一个表格或卡片,以便把病人的资料反馈到适当的部门 这种 表格至少要包含下列记录内容: a)病人姓名和身份证号或病历号; D) 医院名称和地址 手术医生的姓名; c d)负责术后护理和随访医生的姓名、地址、电话; 手术时间 人工心脏瓣膜的植人位置; 人工心脏瓣膜的型号、尺寸、序列号 g h)制造商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号 17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条文的原理 A.1材料、组件和瓣膜性能试验原则(见第5章) 对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是确定心脏瓣膜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本标准 是用来确定反映心脏瓣膜材料和组件稳定性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试验的 一些试验通过机械疲劳 和破坏的方法反映组件的寿命 另外一些试验是定量评测心脏瓣膜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以及寻找心脏瓣 膜潜在的破坏模式 人工心脏瓣膜制造商有责任对材料和组件进行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 A.2体外试验原则(见第6章、第7章 可控试验条件下,人工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体外试验提供了瓣膜及其组件的流体力学性能、设计和 耐久性能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保证临床研究前瓣膜的基本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必要 然而,将体 外试验结果直接用于体内是不可行的 如同所有体外试验一样,在分析从试验中得到的各种结果时明 晰试验的局限性是非常重要的 A.3体内评价原则 临床前试验的目的是用来辅助评价在体外评价试验不能反映的心脏瓣膜特性和效能指标 所以、 用动物模型去评价心脏瓣膜的耐久性显然是不可行的,但人工心脏瓣膜植人动物体内获得的有关血液 动力学和生物学性能数据却很有价值 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可接受的动物模型 因此,选择试 验动物模型应根据测试瓣的特点和研究人员的经验 A.4临床评价的原则 体外试验和临床前评价的试验数据不能评价心脏瓣膜在病人身上表现出的性能,在人身体上,生理 和代谢因素可以使人长期存活并避免并发症 临床评价的目的是获取人工心脏瓣膜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数据 本标准提供了一个首先对少量病人进行短期体内耐久性初级阶段试验方案,目的是发 现与瓣膜有关的早期问题,并非有意推迟新型瓣膜的上市时间 接下来进行的大数量病人长期临床试 验对详细统计并发症的发病率非常必要 因为存在晚期并发症的可能,所以应保证对早期病人进行长 期随访 第一阶段短期临床试验完成以后,是否接受进行下一步长期试验要根据病人是否承担预期的、 广泛的和长期的监控责任而定 A.5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原理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是现在评价心功能和人工心脏瓣膜功能的有效方法 诊断的 精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 现在主要任务是开发出仪器的标准校正技术和达成评价心脏瓣膜功能的临 床协议 这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但迄今仍无统一结论 在这里建议所有涉及心脏瓣膜临床评价的研 究单位都使用相同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方案 A.6临床评价报告的原则 “心脏瓣膜植人手术后的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报告指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得到国际认同,作 为指南文件发表在胸外科年报,欧洲心胸外科杂志以及心血管和胸外科杂志上 指南的目的是使心脏 瓣膜植人手术后的手术结果报告和分析更容易 设计的定义和推荐方法能够使不同的外科医生、研究 组、人群、技术和材料更加容易 18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附 B 录 资料性附录 与心脏瓣膜有关的材料(见第4章) 下列材料并不是包括全部的使用材料,仅供参考 B.1合成聚合物 环氧化物 碳氟化物 聚酰胺 聚酣 聚缩醛 聚碱 聚氨酯 硅树脂 B.2生物材料 牛心包 牛心脏瓣膜 猪心脏瓣膜 胶原 B.3金属 钻/铬合金 镍/铬合金 不锈钢 钼 钛和钛合金 B.4陶瓷 硫酸锄 氧化锁 氧化钛 氧化错 石墨 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 单层的 复合的 超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 玻璃化碳 19
GB12279?2008/Iso5840:1996 B.5?? ? ? ? ?? ? ? ? ?? ?? B.6? ? ?,,? ?? ?? ? ? ??? B.7 ?/? ?/? 20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g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心脏瓣膜及其组件的物理和材料性能 C.1原则 本附录描述了可能和心脏瓣膜和/或组件有关的物理和材料性能 因为材料及其组件组成最终产 品,所以应对材料和组件进行所有检测 包括组装后的所有处理 如果可能,应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C.2原材料的物理性能 C.2.1化学成分 leumsitton chemical 化学成分和纯度,包括添加剂 C.2.2密度density 单位体积的质量,即材料密度 C.2.3液体的扩散性(多孔性和渗透性)liquiddirusivityporosityandpermeability 材料从周围组织液和液体环境中吸收生物成分的能力 注,这种生物性能可能是导致瓣膜钙化和在特定应力作用下瓣膜早期损坏的原因 materialhardness C.2.4材料硬度 材料抵抗划伤和塑变的能力通常和磨损有关 C.2.5微观结构/形态学 microstructure/morphology 组成材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缺陷、孔隙等 对于生物瓣,应包括细胞和胶原的形态 C.2.6撕裂强度 tearstrength 引起纤维片撕裂和持续撕裂所需的力 C.2.7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 反应材料的机械刚度 注,当拉伸和压缩力施加到材料片上时材料片趋向于伸长和缩短 可将随加的力和材料伸长率的比值定义为杨 氏模量 在理论上模仿成品器械装置受动态和静态应力的作用时需要有杨氏模量这个参数 c.2.8泊松比poisson'sratio 材料横向收缩应变和纵向拉伸应变的比率 注;当对一片材料拉伸或施加一个非轴向的纵向压缩力,材料的横截面形状会发生变化 和杨氏模量一样,可用泊 松比反应成品器械的力学性能 C.2.9复数模量dynamiemodli 描述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数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 C.2.10热膨胀系数eefieientofthermalexpansion 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物理尺寸的变化 注;这个参数通常只对由各向同性热解碳复合材料制成的瓣叶非常重要 因为瓣叶从1300C碳的沉积温度冷却 到室温,所以沉积层内有残留应力,形变的大小和尺寸取决于基体材料和沉积层不同的热膨胀性 残留应力影 响材料的强度,临界流量和裂纹扩展速度 C.2.11玻璃化转变温度 glasStransitiontemDerature 聚合物的特性温度,即在某温度以下,聚合物大分子链不再运动 C.2.12熔融指数meltindex 在规定的温度、时间和压力下,热塑性聚合物树脂通过一定尺寸孔径的质量克数 21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c.2.13熔点(meltingpomt 材料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 C.2.14吸水性hydraulicexpansion 材料放人水中前和放人水中后的尺寸 C.2.15生物稳定性bhiostability 材料在生理液环境下其化学成分的变化 C.2.16膜厚度filmthickness 沉积于基体材料表面膜的平均厚度 注:测量薄膜厚度的技术有轮廓测量法和椭圆光度法 一些情况下,需要用钻孔测深方法测量 C.2.17薄膜元素成分的百分含量pereentelementaleopositionofailm 膜的元素组成,表示为百分含量 C.3表面物理性质 C.3.1原则 当由材料和组件组成最终产品,应对材料和组件进行检测 包括器械组装后的所有处理过程,例 如;灭菌 C.3.2临界表面张力eriticalsurfaeetensiom 表示生物植人体的表面形态 注:植人物的表面粗糙度和化学组成对植人物和生物宿主反应起关键作用 临界表面张力是描述固体的表面特征 的重要参数 材料的表面拓扑分布,化学组成和洁净度影响临界表面张力 临界表面张力和材料的表面自由 能有关 C.3.3表面粗糙度surftaceroughness 组件表面的显微形态 C.3.4表面化学组成surftaeeehemiealcoposition 几个原子厚的表面材料化学组成 注;材料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影响材料怎样和宿主反应 打磨抛光、清洗和灭菌等工艺均可能改变材料表面 的化学组成 c.3.5表面电荷和表面电荷密度 surfacechargeandsurfacechargedensity 附着在材料表面的电荷的电性和数量 注:材料的表面电荷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重要影响 C.3.6表面电阻Rsurfaceresistanee,R 材料的阻抗系数和膜厚度的比值 R= C.1) ( 式中: -材料阻抗系数,Q Cm; -样品的厚度,cm 注,测量样品电阻的经典方法是四点探针测量法 这种方法应在样品的表面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求出平均电阻值 C.4机械和化学性能 C.4.1通则 对材料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价以评估材料或组件用于特定部位时能否发挥功能 C.4.2耐磨性 wearresistance 两种材料表面相互摩擦时的磨损率 22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C.4.3摩擦系数ceffieientoffrictio 两个紧密接触的面相互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C.4.4剥离强度peelstrength 表示不同的材料层间的粘合力,通常是指薄层复合材料 注,薄层材料包括薄膜表面层,目的是改变材料的界面化学条件 c.4.5弯曲强度leural 1strength 使样品弯曲破坏需要的力 注:用本方法测定样品的弯曲强度时,试验结果经常出现很大的偏差 为了保证测得的数据反应材料的真实弯曲 强度,试验数据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 c.4.6压缩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 使样品压缩破坏需要的力 注,用本方法测定样品的压缩强度时,试验结果经常出现很大的偏差 为了保证测得的数据反应材料的真实压缩 强度,试验数据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 C.4.7拉伸强度 tensilestrength 使样品拉伸破坏需要的力 注:用此类方法测定样品的拉伸强度时,试验结果经常出现很大的偏差 为了保证测得的数据反应材料的真实拉 伸强度,试验数据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 c.4.8拉伸断裂应变(伸长)tensilestraintofailure(eongation) 样品在拉伸断裂时的应变或伸长 C.4.9破坏应变能strainenerytoftalure 使样品变形直到达到破坏点时所需的能量 注:应变能是反应材料韧性的一个指标,通常不了解疲劳机理 c.4.10残余应力residualstress 产品加工完以后残余在材料中的应力 C.4.11应力松弛 streSSrelaXati0n 样品在保持一定的伸长或形变的条件下,其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C.4.12蠕变 creep 在一定载荷的作用下,材料的尺寸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化 c.4.13断裂韧度fraecturetoughness 材料抵抗裂纹增长的量度 注,它是使材料产生不稳定裂纹增长所需的应力强度 C.4.14裂纹扩展速度eraekgowthvelety 在一定的负荷条件下,材料产生裂纹后,保持扩展的速度 注:材料的残余应力影响裂纹扩展速度 C.4.15疲劳寿命fatiguelite 材料承受一定载荷而不破坏的持续时间 注;通常,材料的疲劳破坏由两个独立的时间段组成,第一是裂纹产生阶段,当材料受循环负载的作用下,材料会在 某个位置发生应力集中,使材料在此位置产生缺陷,当此缺陷达到一临界尺寸时,可以认为材料开始被破坏 且此种破坏导致裂纹产生,就进人 人材料疲劳破坏的第二阶段,即裂纹增长阶段,材料的疲劳阶段开始 裂纹 在重复负载的作用下继续增长直到负载超过抗裂韧度,材料完全破坏 C.4.16应力腐蚀 stresscorrosiopotentinl 材料因所加应力或残余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腐蚀或加速腐蚀 C.4.17电位腐蚀galvamiccorrosiompotential 两种不同材料间可能产生的腐蚀 注,例如,热解碳壳体与钛支撑环的反应是电位腐蚀 23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C.4.18摩擦腐蚀frettingcorrosionpotential 两个表面由于在压力下紧密接触并发生轻微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C.4.19孔隙度voideoneentration 膜单位面积的孔隙数量 注;孔隙密度特指孔隙的尺寸和孔隙尺寸的范围例如;孔隙密度表示为一微米以下的孔隙数量为每平方厘米 100个) C.5瓣膜设计参数 computermodelIing C.5.1计算机模拟 用计算机计算承受最大应力部位的应力 注;这种方法要考虑峰值负载和动态情况 tisseannulusdiameterandinternalorificeareameasurements C.5.2组织环直径和内孔面积测量 测量组织环直径和瓣口面积 C.5.3瓣膜耐受力和疲劳寿命 aleimpactandfatiguelife 人工心脏瓣膜由于瓣阀的启闭而导致破坏的承受能力 c.5.4静态压力;破坏试验statie cpressure;“burst”test 心脏瓣膜在静态水载荷的作用下破坏时的负载大小 例如;瓣叶,瓣口破坏或瓣叶脱落 C.5.5瓣环变形orifieedeflectionm 瓣膜环承受径向力或轴向力导致瓣叶脱落或运动阻碍所需的力 C.5.6缝环推离sewing" hnpmsht 将心脏瓣膜剥离缝环所需的力 c.5.7缝环扭矩sewingrine! torque 在缝环中转动心脏瓣膜所需的扭矩 sutureretentionstrength C.5.8缝线保持强度 缝环上的缝线保持强度 C.5.9钙化(体内模型ealeifieation(invivomode 瓣膜在体内的钙化速率和程度 214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D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及其组件测试引用标准 D.1金属材料 金属外科植人物原材料引用标准: IsO5832-1:1987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1部分;锻造不锈钢 1sO5832-2:1993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2部分;纯钛 1S5832-3:1990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3部分:Ti6Al4V IsO5832-4:1978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4部分:铸造钻铬钼合金 1SO5832-5:l993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5部分;钻铬钨镍锻造合金 1sO5832-6:1980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6部分;钻镍铬锻造合金 ISO5832-7:1994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7部分钻铬镍锰可锻造冷却合金 ISO5832-8;1987外科植人物金属材料第8部分;钻镍铬锰钨铁锻造合金 利用牵伸试验机测定纺织物各种强度所引用标准 ASTME8-95金属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AsTME1ll-88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弦向模量的测试方法 泊松比 AsSTME132-92室温下泊松比的测试方法 疲劳破裂初始强度、疲劳极限及S-N曲线 ASTME46082金属材料于固定放大载荷下轴向疲劳试验指导方法 金属材料于固定放大载荷下轴向疲劳试验结果 ASTME468-90 ASTME739-91疲劳试验中应力应变数据的线性化处理或统计分析 疲劳破裂发展速率及裂痕增长速度 ASTME647-95疲劳破裂发展速率测试方法 硬度 AsTME18-94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及洛氏表面硬度测试方法 ASTME92-8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测试方法 微观结构 ASTME3-95金相试验样品制备方法 ASTME112-88颗粒平均尺寸的测试方法 热膨胀(热收缩加固环 ASTME228-85利用玻璃石英膨胀计测试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断裂韧性 ASTME399-90金属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ASTME813-89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疲劳寿命 ASTME466-82金属材料于固定放大载荷下轴向疲劳试验指导方法 ASTME468-90金属材料于固定放大载荷下轴向疲劳试验结果 ASTME739-91疲劳试验中应力应变数据的线性化处理或统计分析 ASTME648-94a利用辐射热能测试涂层体系临界辐射流的方法 25
GB12279一2008/Iso5840:1996 D.2高聚物材料 粘度 ASTMD20-91筑路焦油蒸溜物的测试方法 IsO61:1976塑料无法通过一个特定的漏斗滥注而成的注模材料表观密度的测试方法 熔融指数 AsTMD1238-94a用熔融挤出机测定热塑性塑料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 高分子量聚乙烯 IsO3834-l;1994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氧块焊第1部分;选择和应用导则 IsO3834-2;1994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氧炔媒第2部分;全面质量要求 IS03834-31994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氧炔焊第3部分:标准质量要求 ISO38344;1994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氧炔媒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 静载荷下断裂强度的测试 纺织物 ISO5081:1977 机织织物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测试 用拉伸机进行拉伸断裂试验 AsTMD638-94b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拉伸性能 IsO/R527:196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泊松比 AsTME132-92室温下泊松比的测试方法 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 1so6721-1;1994塑料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通则 IsO6721-2:1994塑料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钟摆扭矩测试方法 表面磨损 IsO4586-2;1995高压装饰薄片热固性树脂造薄片第2部分;性能测定 BS3962-6;198o木质家具成品测试方法抗机械损坏力的评价 柔韧性;动态弯曲载荷下的破裂强度的测定 ISo178;1993柔韧性的测试 疲劳破裂初始值及忍耐极限;S-N曲线 ASTME466-82金属材料轴向放大疲劳试验方法 ASTME468-90金属材料轴向放大疲劳试验结果 疲劳裂痕增长率 AsTME647-95疲劳裂痕增长率的测试方法 压缩性能 1sO604:1993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外科植人物用高密度硅橡胶 BS7253-3:1990非金属材料外科植人物热塑性硅橡胶制外科植人物 密度 ASTME792-95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选择导则 液体扩散性多孔性、渗透性和吸水性 ASTMD570-81 塑料吸水性的试验方法 硬度 ASTMD785-93塑料和电绝缘材料的洛氏硬度测试方法 26

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的编号:GB17509-2008采。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共有8页,发布于2010-01-01
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的编号:GB8599-2008采。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共有37页,发布于2009-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