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879-2018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Codesofpractice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sugarcanestembor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5879-2018。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共有7页,发布于2018-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8-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544.11KB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GB/T35879一2018 甘蔗蜈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Codesofpraetee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sugareanestemborers 2018-02-06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879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标准化研究 院、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权、王凯学、卢云妙、王全永、冯怀宇、张清泉、李文妍、吕荣华、李琳、 陈丽丽、张述宽、覃振强,吴宁忠、李压涵、席兴军、吴敏、彭茂锋、陈艳、初侨、徐晓航、何磊
GB/35879一2018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蔗螟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测报措施、防治原则主要防治技术措施、注意 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甘蔗二点蜓(ChiloinacatelluwsSnellen),条蜓(Chilo.sachariphagu、Bojer),黄蜓 ArgyroploeeschistaceanaSnellen)的综合防治 甘蔗红尾白纵(Typrysa intactSnellen)、大蜒(SesamiainferesWalker)、台湾稻蜒(Chiloau riciliusDudgeno)的防治可参考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甘蔗蟆虫 sugareanestemborers 甘蔗钻心虫 属鳞翅目害虫,在甘蔗上钻蛙为害 常见的种类主要有螟蛾科的二点蜓(Chilo infuscatellus Snelen),条蜒(Chilosacchariphag4sBojer)、红尾白蜓(TTryporyaintacaSnellen)、台湾稻蜒(Chilo auriciliusDudgeno),小卷叶蛾科的黄TetraoeraschistaceanaSnellen),夜蛾科的大Sesamia inferensWalker) 2.2 化捅始盛期 heginnimgperiodoffulpupation 蚁虫幼虫累计化蛹率达20%的时期 2.3 )ation 盛蛹末期fimalperiodoffllppt 螟虫幼虫化蛹率达80%的时期 2.4 螟蛾始盛期begimningperiodoffullmoth 螟虫羽化率达20%的时期 2.5 螟蛾高峰期 pulationpeak mothp0pt 螟虫羽化率达50%的时期 2.6 Ipertdotul, ulation final" 螟蛾盛末期 mothpopu 蜒虫羽化率达80%的时期 2.7 螟蛾始见期initialmothperiod 根据越冬代螟虫化蛹始见期,结合气温和发育历期预测的螟成虫羽化日期,或田间设置的性诱剂监 测到雄性螟成虫的日期
GB/T35879一2018 2.8 卵卡 eggcard 将经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Ishi)寄生的米蛾卵,用无毒不干胶按一定规格粘在特制 纸板上的卡片 2.9 期距法 insectstagedevelopingdatemethod 根据害虫某虫态或虫龄发生峰日相距防治适期的天数进行预测的方法 2.10 ionethod 历期法 datepredietio calendar 通过对田间某种害虫前一个虫态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明确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 期的时间,结合当地、当时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推算出后一个或几个虫态,虫龄发生的相应日期的 方法 测报措施 3 3.1调查 3.1.1越冬后虫口密度调查 在2月下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蔗田4块一5块,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15m'一25m',调查死虫 数、活虫数及死亡率 3.1.2成虫诱测 3.1.2.1灯光诱测 采用黑光灯或频振式虫情测报灯,设在虫口密度大、连片面积在1hm以上的连作蔗田内,每年 2月下旬开始点灯,至末代蛾终见后7d结束 每天日落开灯,日出关灯 逐日检查螟蛾数量和雌雕雄比 3.1.2.2性诱剂诱测 用专用的蛾类诱捕器或水盆自制诱捕器,每667m田间放置3个,内置性诱剂 2月下旬开始 7月下旬结束,每天清晨统计诱捕蛾数,按1:0.91:1的雌雄比例计算雌蛾数量,记录、汇总数据 3.1.3化蛹进度 在越冬代、第一代的化蛹始盛期开始至盛蛹末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虫源田 每5d一7d调查 2次 每代每次调查当地主要蔗蜒30头以上,查到化蛹率为80%时停止 3.1.4卵孵化进度和卵密度 S 从螟蛾始盛期开始,选宿根蔗田和新植蔗田各2块3块,每块固定5点,每点67m',3d调查 l次,至蛾盛末期止 记录并标记每次调查的卵块数,每天定时观察孵化情况 密度普查在蛾高峰期后 3d5d查不同类型田,按5点取样,每点133m 3.1.5枯心率 在第一,第二代螟害枯心停止发展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蔗田1块2块,每块田取5点,每点 20株,每块100株,计算枯心率
GB/35879一2018 3.1.6螟害株(节)率调查 在甘蔗生长中期、后期和收获前期各调查1次 选择各类型田1块2块,每块取5点,每点调查 20株,每块100株 病害株率按式(1)计算,螟害节率按式(2)计算 x10% P, 式中: P 蜒害株率; N -被害株数,单位为株; N -调查株数,单位为株 N ×100% P N 式中: P 螟害节率; N 被害节数,单位为节; N -调查节数,单位为节 3.2发生期预测 3.2.1根据逐日蛾量累加数占全代蛾量的百分率来测定螟蛾的始盛期、高峰期、蛾盛末期 根据蜒蛾高峰期、蜒蛾产卵前期卵历期预测幼虫孵化高峰期 幼虫孵化高峰期按式(3)计算 (3 D=Dm十Dm十D. 式中 Dae -幼虫孵化高峰期,单位为天(d); D. -躯蛾高峰期,单位为天d); mpp D -螟蛾产卵前期,单位为天(d); D. -卵历期,单位为天(d). d 注:D具有1d~2d的误差 3.2.2根据蛾始盛期、蛾高峰期、蛾盛末期,再用期距法或历期法预测幼虫孵化始盛期、高峰期,末期 3.3发生量预测 利用越冬残留量、螟卵密度,并结合当地气候、天敌,栽培等因素对蜒害的枯心率做出预测 防治原则 4.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出发,选用抗虫优良品种,优先采用生 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将甘蔗螟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 许水平以下 4.2协调应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 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5.1产前 5.1.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GB/T35879一2018 5.1.2 选用无虫口,健康的种茎 浸种时,水面清洁,无毛叶等漂浮物;甘蔗不露出水面 播种前用 2%3%的石灰水浸种1d2d. 5.1.3合理安排种植计划 合理轮作 有条件的蔗地可实行水旱轮作,旱坡蔗地可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合理套种 甘蔗宜与豆类、油菜、炯草、马铃薯、甘薯大豆、绿豆等短季节作物套种 5.1.4推广深耕深松技术,蔗地种植前深松平整,深度大于0.4m,第二年,第三年宿根蔗行间深松,深 度约0.3m,并施足基肥 5.2产中 5.2.1播种期 5.2.1.1适期种植新植蔗,及早管理宿根蔗 5.2.1.2新植蔗种蔗摆放好后,农药均匀撒施于种植沟内,覆土 5.2.2 苗期 5.2.2.1释放蜈黄赤眼蜂 释放适期及蜂量 5.2.2.1.1 5.2.2.1.1.1 当田间诱测到越冬代甘蔗蜓虫成虫时,释放第一批艇黄赤眼蜂 5.2.2.1.1.2每张卵卡附着的寄主卵,赤眼蜂出蜂量不少于1000头,出厂时卵卡的蜂应该以中后期蛆 为主;已羽化率不大于10%,卵卡应具备有效的防蚁功能 卵卡质量要求;青生率>0%,羽化半 >95%,畸形蜂率<5% 5.2.2.1.1.31hm'蔗地释放7.5万头~15.0万头有效蜒黄赤眼蜂,设置75个~120个放蜂点 在越冬 代成虫高峰期,释放第二批螟黄赤眼蜂,1hm蔗地释放7.5万头一15.0万头 5.2.2.1.2方法 将卵卡插在叶鞘和蔗茎之间,或固定在蔗叶背面,卵卡的正面(螟黄赤眼蜂附着面)朝下 5.2.2.1.3时间 宜选择无雨无大风、放蜂后48h内无大雨大风的天气,9:00~ll;00或15;00~18;00. 5.2.2.2投放性诱剂 在螟蛾始见期,可采取诱杀法,迷向法投放性诱剂: 诱杀法 a -蛾类诱捕器法;1hm蔗地投放配套有性诱剂的诱捕器15套一45套; 水盆诱捕器法:把水盆型诱捕器放置于畦面上或木架上,注人清水,水满至出水孔止,将带 有性诱剂的诱芯置于距离水面约1cem 1hm”蔗地投放15个45个诱捕盆 迷向法:1hm'蔗地投放内含性诱剂的塑料管诱芯3000支,均匀插于蔗叶中脉处(按1.8m× b) 1.8m面积插1支) 5.2.2.3处理枯心苗 及时拔除枯心苗,带出蔗地进行处理
GB/35879一2018 5.2.2.4使用农药 根据虫情测报,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每667m有第一代、第二代卵块50块)在幼虫孵化盛期进 行叶面喷雾,l0d15d喷1次,共喷2次 5.2.3分期 5.2.3.1结合田间测报,田间螟卵寄生率小于90%时,释放第三批螟黄赤眼蜂,1hm释放7.5万头,释 放方法参照5.2.2.1执行 5.2.3.2间除无效分辈苗和弱小蔗株,剥除枯叶 5.2.3.3结合中耕大培土,将农药与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蔗沟、蔗桩或蔗株基部 5.2.3.4适时更换性诱剂诱芯 5.2.4 伸长期 5.2.4.1在螟蛾始盛期、高峰期分别释放第四、五批螟黄赤眼蜂,1hm释放7.5万头,释放方法按 5.2.2.1执行 5.2.4.2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诱虫灯 在螟蛾始见期开始启用,至末代蛾终见后7d结束 每 盏灯(单灯辐射半径100m120m,波长为320nm400 nm,功率为30w)控制面积2hm4hm' 灯高距地面1m1.5m为宜,每天20;00~22:00时开灯 5.2.4.3适时更换性诱剂诱芯 5.2.5成熟期 5.2.5.1剥除枯叶,改善蔗田通风透光条件 5.2.5.2收获时,采用小锄低砍或机械收获,对留宿根的甘蔗斩人土5cm10cm 5.3产后 5.3.1及时将留在蔗地的残茎、枯苗、枯叶粉碎或搬出蔗地返肥 5.3.2对不留宿根蔗的蔗田,及时深耕细耙,将蔗莞犁起集中粉碎或烧毁 注意事项 6.1卵卡应从出库起20h以内放到蔗田里 放前后7d内避免使用对蜒黄赤眼蜂有毒性的农药 优先采用本地优势蜒黄赤眼蜂品系,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 6.2释放蟆黄赤眼蜂期间.不应开杀虫灯 6.3投放迷向性诱剂时,插诱芯后不宜进行剥叶、处理枯心苗等农事活动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GB/T35879-2018解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甘蔗种植过程中常受到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和品质。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害虫,中国标准化组织于2018年颁布了GB/T35879-2018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术语和定义:明确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为规程后续内容的理解提供基础;
  • 病害简介:对甘蔗螟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介绍;
  • 监测技术:包括田间监测和室内鉴定两种方法,为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 综合防治原则: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原则,强调从源头上控制害虫的危害;
  •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手段,详细列举具体的防治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 安全管理:强调在使用防治措施时必须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防止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该规程的意义

GB/T35879-2018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甘蔗螟虫制定的技术规程,其发布对于甘蔗种植管理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该规程的实施:

  • 明确了甘蔗螟虫的防治标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 规范了甘蔗螟虫的监测和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管理水平;
  • 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保障了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 促进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结语

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过程中甘蔗螟虫的危害一直困扰着农民。GB/T35879-2018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颁布可以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危害,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广大甘蔗种植者应该认真学习并遵循该规程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相关资料

和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类似的标准

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规范的编号:GB/T35878-2018。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规范共有9页,发布于2018-09-01
银耳菌种质量检验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耳菌种质量检验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耳菌种质量检验规程的编号:GB/T35880-2018。银耳菌种质量检验规程共有13页,发布于2018-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