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166.2-2015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Eyeandfaceprotection—Occupationaleyeandfaceprotectors—Part2:Testmetho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的编号:GB/T32166.2-2015。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共有24页,发布于2016-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40.20
  • 实施日期2016-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641.52KB

以图片形式预览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 GB/T32166.2一2015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 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Persomalproteetiveequipment一Eyeandfaceproteetion一Oeeupational eyeandfaeeproteetors一Part2:Iestmethods 2015-12-10发布 2016-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166.2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通则 4.1试验环境 4.2试验用头模 4.3参考点(测试用 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5.1球镜度、柱镜度和棱镜度 5.1.1焦度计法 5.1.2望远镜法 5.2装成镜或覆盖双眼镜片的棱镜度互差 5.2.1仪器 5.2.2试验步骤 5.3透射比 5.3.1仪器 5.3.2试验步骤 5.4广角散射(雾度 5.5狭角散射(光漫射 5.5.1原理 5.5.2通则 5.5.3基本方法 5.5.4简化方法 5.6材料和表面质量试验 5.6.1仪器 5.6.2试验步骤 lC 非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10 6.1抗冲击性能试验 10 6.1.1镜片 10 6.1.2装成职业眼面防护具 6.2耐热性能试验 12 6.2.1仪器 12 6.2.2试验步骤 12 13 6.3紫外辐射稳定性能试验 13 6.3.1仪器 13 6.3.2照射时间与距离
GB/T32166.2一2015 13 6.3.3试验步骤 13 6.4耐腐蚀性能试验 13 6.4.1试剂 13 6.4.2试验步骤 6.5阻燃性能试验 1" 6.5.1仪器 6.5.2试验步骤 6.6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试验 6.6.1仪器 6.6.2试验步骤 6.7 防重物冲击性能试验 6.7.1仪器 15 6.7.2试验步骤 15 6.8防液滴性能试验(适用于眼罩型防护具 15 6.8.1仪器 15 6.8.2试验步骤 16 6.9镜片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16 仪器 16 6.9.1 6.9.2试样清洗 16 6.9.3试验步骤 S 6.9.4试验条件 16 6.10镜片防雾性能试验 18 6.10.1仪器 18 6.10.2试样 18 6.10.3试验步骤 18 参考文献 20
GB/T32166.2一2015 前 言 GB/T32166《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要求; 第2部分:测量方法 本部分为GB/T3216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3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市女全生产科学研究所.标准化研究院.3M有限公司,霍尼书尔女 全防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德裕劳保用品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商景林、童遂放、郭德华、黄帅、郭娅、唐一鸣、蒋瑞靓、马罡亮、张文渊,顾新、 朱翔、陈强、袁人照 m
GB/T32166.2一2015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 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范围 GB/T32160的本部分规定了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的光学和非光学性能渊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工业中用于保护眼澈或面带女全的平光防炉具或部件 本部分不适用于处方镜片和处方装成镜的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23461一2009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 GB/T30042一2013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名词术语(ISO4007:2012,MOD) 术语和定义 GB/T30042一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通则 4.1试验环境 除非特别说明,本部分所有试验均应在温度为(23士5)C和湿度为30%~80%的室内环境中进行 4.2试验用头模 测试用头模应符合GB/T23461一2009中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的要求,除非特别说明,本部分测 试用头模表面材质为聚氨酯,头模基体材质为金属 参考点(测试用 4.3 试验时,在产品明示的设计参考点处进行测试,如产品未明示设计参考点,则应按如下方法确定测 试参考点: 覆盖单眼的未装成镜片 覆盖单眼的且未装配到镜框上的单个镜片,测试参考点位于图1 a 中标注的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的交叉点R(R为矩形中心,a为镜片矩形水平尺寸,b为 镜片矩形垂直尺寸 覆盖双眼的未装成镜片 覆盖双眼的且未装配到镜框上的单个镜片,测试参考点R位于镜片 的水平中心线上,并与其垂直中心线各相距PD/2(PD为脑孔间距h为镜片高度,见图2) 装成镜片 -装配到镜框或者是作为眼护具不可分割的装成镜片,测试参考点R位于佩戴位
GB/T32166.2一2015 置处水平视线与镜片的交叉点(见图3). a/2 图1覆盖单眼的未装成镜片 图2覆盖双眼的未装成镜片 镜片 视线 图3装成镜
GB/T32166.2一2015 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5.1球镜度,柱镜度和棱镜度 5.1.1焦度计法 5.1.1.1仪器 检定合格的焦度计 5.1.1.2试验步骤 按4.3确定参考点后,将试样的后表面放在焦度计支座上并且使参考点位于焦度计的光轴上,然后 进行测试 5.1.2望远镜法 5.1.2.1仪器 仪器组成 望远镜;使用标称孔径为20mm,放大倍率在10倍和30倍之间,带有分划板且目镜可调的望 a 远镜; 目标板;如图4所示,目标板为一个带有切割图案的黑片,将一亮度可调且带有聚光器的光源 b 置于目标板后面,如果必要,可将光源的放大像聚焦在望远镜的物镜上 目标板的大圆环的 外环直径为(23.0士0.1)mm,环孔为(o.6士0.1)mm,小圆环的内环直径为(11.0士0.1)mm,环 孔为(0.6士0.1)mm 目标板中心孔的直径为(0.6士0.1)mm 长条粑的标称长度为20mm 宽为2mm,间隔为2mm 滤光片;为了减小色差,可以使用在绿光光谱部分具有峰值透射比的滤光片; C d校准片;使用球镜度为0.06m',0,.12m'和0.25m'允差为士0.01m')的正,负校验镜片 图4目标板 5.1.2.2试验步骤 试验按如下步骤进行 将望远镜和被照明的目标板放置于同轴且相距(4.60士0.02)m处; a
GB/T32166.2一2015 b调节望远镜,对目标板进行聚焦,直到获得清晰的目标板的像,将望远镜的聚焦刻度归零 继 续调节望远镜,使十字分划板的中心对准目标板中心,此位置为棱镜零位; 按4.3确定参考点后,将试样放在望远镜前面,并且使参考点位于望远镜的光轴上; 转动目标板或试样,使试样的主子午面对齐目标板的长条粑 望远镜先对其中一组长条靶聚 焦(测试值为D),然后对与其垂直的另一组长条靶聚焦(测试值为D.) 两次测试结果的平 均值[D十D./2]即为球镜度,两次测试结果之差的绝对值|D一D.l即为柱镜度 未装成且覆盖单眼镜片的棱镜度;将被测镜片放在望远镜之前,如果十字分划板的交叉点落在 目标大圆环的成像区域之外,则棱镜度超过0.25cm/m 如果分划板的交叉点落在目标小圆 环的成像区域内,则棱镜度小于0.12e cm/m 5.2装成镜或覆盖双眼镜片的棱镜度互差 5.2.1仪器 棱镜度互差测试仪原理见图5 单位为毫米 2000土20 LB IB 电 说明 -光源,例如,小型白炽灯或波长为(600士70)nm的激光; L -在绿光区具有峰值透射比的干涉滤光片(仅在使用小型白炽灯作为光源时需要); L 消色差透镜,焦距范围在20mm50mm:; -光闹,标称直径为lmm; LB P -试样 LB 光闹,具体要求如1所示; 消色差透镜,标称焦距为1000mm,标称直径为75mm; 1l B 像屏; y2(PD为头模的嘛孔间距) PD 注:一般成年男性的瞳孔间距为64 mm 图5棱镜度互差测试仪
GB/T32166.2一2015 5.2.2试验步骤 按4.3确定参考测试点后,试验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未放人试样之前,调整被光源照明的光闹LB,使其在像屏B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将试样置于透镜L 之前并放在佩戴位置处(P) b e)调节试样使试样的光轴与测试仪的光轴平行,并且使参考点位于测试仪的光轴上 在像屏B上测量两个移位后的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距离 d 测得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距离以厘米为单位,除以2m以后即可得到试样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 棱镜度互差(单位为em/m) 如果通过左右眼镜片的光束交叉.称棱镜度基底朝内,如果光束未交叉,则称棱镜度基底朝外 5.3透射比 5.3.1仪器 测试仪器的波段应满足测试要求;透射比()测试最大允许相对误差见表1 表1透射比最大允许相对误差 透射比/% 相对误差/% 100>>T>17.8 士5 17.8>r0,44 士10 0.44>>0.023 士15 0.023>>0.0012 士20 0.0012>r>0,000023 士30 5.3.2试验步骤 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和波长间隔下,测试镜片的透射比,并依据相应的权重函数计算出平均值 相应 权重函数见GB/T30042一2013附录A 5.4广角散射(雾度》 试验按GB/T2410的规定进行 5.5狭角散射(光漫射 5.5.1原理 如果用L.表示被测镜片狭角散射光漫射)的(光)亮度,E表示人射到被测镜片上的(光)照度,其比 例系数L,/E则表征被测镜片的光散射特性,称之为光亮度系数() 光亮度系数的单位为 [cd/mlx)].为了得到不受被测镜片透射比影响的简约光亮度系数!,需要将光亮度系数再除以被 测镜片的透射比丁,按式(1)计算 '-宝-- 式中: -简约光亮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勒克斯[cd/m lx)] 光亮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勒克斯[cd/m'lx)]; 被测镜片狭角散射的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
GB/T32166.2一2015 E 人射到被测镜片上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Ix); -被测镜片的透射比 多数镜片的光散射特性都是与其光轴对称的,因此,通过测量图6中指定立体角内两个圆锥体所限 定区域内的散射光即可得到被测镜片的简约光亮度系数的平均值,显然,简约光亮度系数的平均值是与 a 和Aa的大小相关的 说明 被测镜片法线方向的人射光 与被测镜片人射轴夹角在a一a十公a之间的散射光 被测镜片; 确定散射光测量区域时的基准圆锥角 确定散射光测量区域时的圆锥角增量 Aa 图6狭角散射及其散射角示意图 5.5.2通则 基于5.5.1中的原理,5.5.3和5.5.4皆可用来测试镜片的简约光亮度系数,且这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 是等效的 如果镜片的光谱透射比太低而不能按5.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则应按5.5的规定进行 5.5.3基本方法 5.5.3.1仪器 狭角散射测试仪原理见图7 凹球面镜H将与光源L等大的像成在圆形光闹LB上,凹球面镜H将光阐LB的像成在B,或 BR的平面上,消色差透镜A紧贴B,或B光阑后面放置,使P处被测试样的缩小像成在漫射屏Ms 上,同时,可变光闲IB的像和IB 的像也成在MS上 该测试仪收集了所有通过镜片且与人射光轴夹角在a=1.5"和a十Aa=2"之间的散射光 为了保 证立体角o的精确测定,环形光闹圆环直径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1mm,且任何偏离标称直径的偏 差应在计算中予以修正 5.5.3.2试验步骤 测试时,按4.3确定参考测试点后,先将试样置于图7中尸位置的平行光束中,并且使参考点位于 测试仪的光轴上;同时选用B,圆形光闲,光电探测器上得到的光通量中L对应于透过试样的非散射光 光通量 然后将B,圆形光闹换成B 环形光闹,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由试样和装置共同引起的散射光光 通量中照 最后将试样置于P'位置,光电探测器检测到仅由装置引起的散射光光通量中很 差值 中k一中R)则表示通过被测试样所产生的散射光,立体角a内的平均简约光亮度系数按式(2)计算
GB/T32166.2一2015 中R一中R p 式中: -简约光亮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勒克斯[cd/m lx)] 中iR 试样在P位置时环形光阑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 试样在P'位置时环形光闸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 pR 试样在P位置时圆形光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Im); -根据环形光测定的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 e H g M B 说明 高压缸灯; -凹球面镜,标称焦距150mm,标称直径40mm; H -凹球面镜,标称焦距300mm,标称直径40mm M H -凹球面镜,标称焦距300mm,标称直径70mm; 消色差透镜,标称焦距200mm,标称直径30mm U ,U 平面镜; B 环形光闹,外圈直径(21.0士0.l)mm,内圈直径(15.75士0.10)mm B 圆形光阐,通光直径(7.5士0.1)mm; M 根据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a)修正过的光电探测器 B8 调节测试区域直径的束光光闹 消除来自IB边缘效应的束光光闹 IB LB -圆形光闹,通光直径(1.0士0.1)mm: MS 漫射屏幕; P、P 待测试样位置 图7狭角散射测试仪(基本方法
GB/T32166.2一2015 5.5.4简化方法 5.5.4.1仪器 狭角散射测试仪原理见图8 使用透镜L,和L 将激光L的光束进行扩展并准直于试样(P)的参考测试点,且试样(P)能够绕 测试仪的光轴旋转 试样测试点处光束的偏折程度是试样棱镜度的函数 圆形或环形光闹应距离试样中心点(400士2)mm 透镜A将试样中心的像成在光电探测器(S)上 由测试仪的光阑(B及BL,透镜A和光电探测器S组成的检测部分应能围绕与试样中心垂直的 枢轴旋转 对于有矫正功能的镜片,为了消除镜片的棱镜效应,镜片和检测部分应能各自绕相应枢轴转动;对 于无矫正功能的镜片,在大部分情况下,无须让镜片和检测部分围绕相应枢轴旋转. 为了保证立体角o的精确测定,环形光阑圆环直径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1mm,且任何偏离标 称直径的偏差应在计算中予以修正 !6 说明: ! -波长为(600士70)nm的激光光源; 注,推荐使用2类激光产品,功率小于1mw,光束直径在0.6mm一1.0mm之间 标称焦距为10mm的透镜; IL 标称焦距为30mm的透镜; L 圆形光(孔径为0.1mm,可产生均匀的光束) B P 试样; B 环形光闸阐,外圈直径(28.0士0.1)mm,内圈直径(21.0士0.1)mm; B -圆形光闲,通光直径10mm; A 标称直径为 30mmm" 和标称焦距为200mm的透镜; 光电探测器 图8狭角散射测试仪简化方法
GB/T32166.2一2015 5.5.4.2试验步骤 5.5.4.2.1仪器的简约光亮度系数 仪器的简约光亮度系数按如下步骤进行试验 测试时,P处不放待测试试样,将环形光阑BR放置于图示位置处; a b)以P为中心水平旋转探测器s,透镜A和环形光闸BR,直到通过L1、L 和B的扩展光束与 环形光闹B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探测器S上测得的光通量中为仪器本身的散射光光 通量; 将B环形光换成B圆形光阐;探测器s上测得的光通量中,为总的非散射光光能量 由仪器产生的简约光亮度系数 按式(3)计算 中IR ;- 3 o 式中: -仪器的简约光亮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勒克斯[cd/(m'lx)] ! 无试样时环形光闹B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1 R 无试样时圆形光闹B,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 pm 由环形光闹B 测定的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 w 5.5.4.2.2总简约光亮度系数 由被测镜片和仪器共同产生的总简约光亮度系数按如下步骤进行试验 a)按4.3确定参考测试点后,将待测镜片放置于平行光束上的P处(见图8),并且使参考点位于 测试仪的光轴上 重复5.5.4.2.1b)和c)并绕光轴旋转镜片,直到由镜片引起的棱镜偏移位于水平方向为止; b 旋转仪器的检测部分,使光束落在B 环形光闹的中心处 c 由镜片和仪器产生的总简约光亮度系数:按式()计算 p ;= pL 式中 -镜片和仪器产生的总简约光亮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勒克斯[cd/mlx)]; 中8 -有试样时环形光闹B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 中 有试样时圆形光阐B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 由环形光闹B测定的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e w Sr 5.5.4.2.3镜片的简约光亮度系数 由镜片产生的简约光亮度系数"按式(5)计算 !”=l;一 5.6材料和表面质量试验 5.6.1仪器 对材料和表面质量的检测一般借助“灯箱”或被照明的网格进行目视检查 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镜片放置于人眼和被照明的网格背景之间,通过改变人眼和镜片之间的 距离,目测镜片的材料和表面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用暗箱内的日光灯照亮镜片,通过调节镜片和日光灯
GB/T32166.2一2015 之间的不透明遮光板来照亮镜片,同时避免光源的光直射人眼,然后目测镜片的材料和表面质量,仪器 原理见图9 单位为毫米 30 说明 光源 可调节不透明遮光版, 视近距离(~300mm) 黑色无反光背景(200mm×360mm) 图9材料和表面质量试验原理图 5.6.2试验步骤 人眼距离暗箱背景约700mm处,打开暗箱内的日光灯并将待检测镜片置于距离暗箱背景400 mm 处,调节镜片和日光灯之间的不透明遮光板,以获取镜片达到最佳亮度,同时避免光源的光直射到人眼, 然后目测镜片边缘5mm以内区域的材料和表面质量 如对材料和表面质量的检测结果有异议,可用标称直径为5 的光束照射有异议的区域,测试其 mm 屈光力值(见5.1,透射比值(见5.3)和光散射值(见5.4和5.5). 非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6.1 抗冲击性能试验 6.1.1镜片 6.1.1.1仪器 试验仪器见图10 基本结构可分上下2个部分,上半部是标高柱.与标高柱连接的部分是定位尺. 并可任意调节,上下自由滑动 所需高度可用固定螺栓定位,定位尺的外端有一钢球投放孔,孔中心的 正上方固定一准直激光(推荐使用1类或1M类激光产品),用于对准钢球投放孔的中心与测试试样的 中心 下半部分为试样基座,有钢制圆简和压圈组成,圆筒的内径比待测镜片的直径小约5mm,压圈 的质量约为250g,其内径与圆筒的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圆筒 待测镜片的上、下两个表面各放有一厚 度约为3mnm,国际橡胶硬度为(40士5)IRHD的橡胶垫圈,其内径与圆筒相同 对于有曲率的镜片,则 圆简和压圈的曲率应分别与镜片的凹凸面相符 10o
GB/T32166.2一2015 单位为毫米 说明: 标高柱; 压圈" 定位支架; 钢球投放孔 5 试样; 橡胶垫圈 试样基座 图10抗冲击性能试验仪器(镜片 6.1.1.2试验步骤 把垫有橡胶垫圈的镜片安放在圆筒上,把一张白纸和复写纸衬于镜片下,复写纸位于镜片一侧,再 用压圈和螺栓固定镜片的位置 调节装置到所需高度,激光发射的光斑投影到镜片中心位置,然后,不 施加任何动能,使一直径为22mm,重约45g的钢球从1.3m高处自由下落到待测镜片上 钢球撞击 镜片的有效范围是以4.3所确定的测试参考点为中心,半径为l0mm的圆形区域 冲击试验在分别进行下述条件预处理后实施 a)试样加热到(55士2)C并至少保温1h; b 试样冷却到(一5士2)C并至少保温1h 每次冲击试验和每种预处理条件下均应使用新的试样,试验应在完成保温后30s内实施 6.1.2装成职业眼面防护具 6.1.2.1仪器 试验仪器见图11 基本结构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同6.1.1.1中仪器的上半部分;下半 部分为装配有头模的基座 头模可绕基座一水平轴旋转90' 11
GB/T32166.2一2015 单位为毫米 90" 说明 标高柱; 定位支架 钢球投放孔 试样; 头模; 装配有头模的基座 图11抗冲击性能试验仪器(装成职业眼面防护具 6.1.2.2试验步骤 将待测试样按正常使用的位置戴在头模上 头模和试样间插人一张白纸和复写纸,白纸在头模一 方,复写纸在镜片一侧,钢球投放点在试样的正上方,钢球撞击试样的有效范围是以4.3c)所确定的测 试参考点为中心,半径为10mm的圆形区域 如试样带有侧面保护,则还应对其侧护板进行冲击试验, 钢球撞击侧护板的有效范围是以头模眼外角点为中心,半径为10mm的圆形侧面保护区域 冲击试验在分别进行下述条件预处理后实施: a)试样加热到(55士2)C并至少保温1h b)试样冷却到(一5士2)并至少保温1h 每次冲击试验和每种预处理条件下均应使用新的试样,试验应在完成保温后30s内实施 6.2 耐热性能试验 6.2.1仪器 烘箱,箱内温度应均匀且维持在(55士2)C, 6.2.2试验步骤 先将烘箱内温度调至(55士2)C,然后将试样放人烘箱,镜片表面不能与烘箱壁接触 保温 60士5)min 后将试样取出并放置于常温环境下至少60 目视检查 min 12
GB/T32166.2一2015 6.3紫外辐射稳定性能试验 6.3.1仪器 紫外线照射箱内应设计合理,保证镜片表面与紫外线照射方向垂直,且镜片不触及箱体的内壁, 紫外线照射源应为高压饭灯,在工作状态下,灯内饥气的压强应稳定在100kPa左右 高压缸灯的 功率宜选择在400w一500w之间 高压缸灯的外罩应为石英玻璃,其在200nm处的光谱透射比不 小于30% 6.3.2照射时间与距离 试样在紫外照射箱里的曝光时间应为(48.0士0.5)h,试样表面与高压饭灯的距离按式6)计算 D=15.7、下 6 式中 试样表面与高压纸灯的距离,单位为毫米Cmm) 高压饭灯的功率,单位为瓦(w) 示例 当高压缸灯的功率为500w时,试样表面与高压缸灯的距离为351mtm 6.3.3试验步骤 将试样的表面与高压氲灯的辐射方向垂直放置,试样表面到高压缸灯的距离按式(6)计算 如果照 射试样的厚度不均匀,则将试样较薄处朝向高压饭灯放置 6.4耐腐蚀性能试验 6.4.1试剂 试剂包括 a)水;三级水 b 氨化钠:分析纯 6.4.2试验步骤 本项试验用来测定职业眼面防护具金属部件的耐腐蚀性能 首先清除金属部件的粘附物,将其浸 人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I)沸水溶液,浸泡15min后从沸水溶液中取出;然后浸人质量分数为 10%的氧化钠(NaCI)溶液常温水溶液,浸泡15min,取出后勿擦除粘附液,放在室温下干燥24h后用 温水清洗金属部件,并待其干燥,目测其表面有无氧化现象 6.5阻燃性能试验 6.5.1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长(300士3)mm、直径为6mm的钢棒,底部为平面且垂直于钢棒的轴向 a b 热源; 热电偶温度计及显示装置; c d)计时器,最大允许误差士0.1” s 13
GB/T32166.2一2015 6.5.2试验步骤 将钢棒的一端加热,至少有50mm长度的钢棒应达到(650士20)C,测温点距离钢棒加热端(20士 1)mm 将钢棒与试样表面垂直接触且不施加外力,持续(5.0士0.5)s后移去钢棒 移除钢棒后观察试样是否有续燃或阴燃现象 除弹性头带和边缘的织物外,职业眼面防护具的所有外露部分都应做此项试验 6.6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试验 6.6.1仪器 试验仪器由发射器,计时器利头模组成,见图12 发射器主要由一适当尺寸的躬管组成,应按规定的速度发射直径为日mm,质量为0.88"“E的钢 球,钢球位于发射管的尾部,用弹簧或压缩空气挺供动力,以保证钢球有一恒定的出射速度和撞击方向 计时器可由传感元件和计时器组成,并能记录钢球通过二个传感元件的时间,单位为微秒级,传感元件 的距离应不超过150mm,试样、钢球的弹着点周围都应密封,以防伤人 单位为毫米 s150 100 说明: 动力源; 钢球 3 传感元件; 试样; 头模; 防护罩 图12防高速粒子冲击试验仪器 6.6.2试验步骤 将待渊试样拨正常使用的位置戴于头模上,试样头箍的松紧程度按制造厂说明书调节,用适当尺中 的复写纸和白纸插人镜片和头模之间(复写纸在职业眼面防护具的一侧,白纸在头模的一侧),试样和头 模的组合装置位于发射器的正前方 从发射管的喷嘴到钢球撞击点的直线距离尽可能小,然后以选定 的速度,对准撞击点 钢球撞击试样的有效范围是: 以4.3c)所确定的参考点为中心,半径为10mm的圆形区域 b)以头模眼外角点为中心,半径为10mm的圆形侧面保护区域 每次冲击试验均应使用新的试样 14
GB/T32166.2一2015 6.7防重物冲击性能试验 6.7.1仪器 将头模面朝上水平固定在一个大于30kg的基座上 头模的硬度需要能够承受额头处竖直向下的 20kg的压力,头模的背面不能倾斜超过2" 撞击物需要由不锈钢制成,头部为30°的锥形,尖端为 mm 3.175mm 的球径,质量为500+;g,直径25.4 mm,见图13 撞击物应置于头模的上方1270mm高度 处,尖端朝下 需要注意保持尖端构造以及冲击物的质量 撞击物应从一个内径均匀的松套导管内自由下落,用以阻止撞击物的倾斜或失控 6.7.2试验步骤 将待测试样按正常佩戴位置置于头模上,试样头箍的松紧程度按产品说明书调节 当撞击物落下 后,撞击点需要与头狭任一眼睛的中心点保持在一直线上 为了保护测试人员,套管应被阔定且套管下 端距离撞击点高度为1801 mm 撞击试样的有效范围是以4.3e)所确定的参考点为中心,半径为10mm的圆形区域 每次冲击试验均应使用新的试样 单位为毫米 参考长度为165.1 38.3 -S3.17互 图13冲击物尺寸 6.8防液滴性能试验(适用于眼罩型防护具 6.8.1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a)头模 喷酒器;应能产生细小液滴(不是雾) b 测试用纸,一张能够覆盖待渊试样且超出试样边缘至少20mm的吸墨水纸;在吸墨水纸上用 铅笔标上直径为(52士1)mm的2只圆,其中心的水平间距为试验用头模的瞳距; d -块用于将试样密封于头模上的脱脂棉布,棉布的克重为185g/m'; 试剂包括 e 水;三级水; 乙醇;分析纯; 2 3)酚酣;分析纯; 碳酸钠:分析纯; 4 5)指示剂:将(5.0士0.5)g酚酞溶解到500士50)ml的乙醇中,再加(500士50)ml的水,不 断搅拌,滤去沉淀物,以获得(1.0士0.l)L的指示剂 6 喷洒溶液:浓度为0.1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 15
GB/T32166.2一2015 6.8.2试验步骤 将待测试样按正常使用的位置戴在用脱脂棉布包裹的头模上 在脱脂棉布和试样间放人经指示剂 浸润过的吸墨水纸 喷洒浓度为0.lnmol/儿的碳酸钠溶液5ml10ml.,直到试样边缘处的吸墨水纸 变为均匀的深红色 喷洒器和头模相隔600mm,从各个方向对头模进行喷射 然后,查看吸墨水纸上 两只圆圈内的部分是否变色 6.9镜片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6.9.1仪器 落砂试验仪器见图14 6.9.2试样清洗 镜片应选用产品推荐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如产品未推荐清洗方法,可参考使用浓度为(1.0士 0.2)%的清洁剂水溶液清洗镜片,清洁液温度宜为(27士3)C 然后用蒸懈水将镜片上的残留溶液冲洗 干净 最后用洁净布或镜头纸将镜片上的水分擦干 清洗后的试样不应被污染或损坏 6.9.3试验步骤 选择合适形状的试样,应将试样固定于图14所示的镜片夹持台上,转盘转动时,落下磨料,待磨料 全部落下后,取下镜片按6.9.2中的方法清洗镜片,然后按5.4规定的方法测定其广角散射或按5.5规 定的方法测定其狭角散射 6.9.4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包括 a)磨料质量为400g; b)磨料下落量约为60g/min一80g/min; e)磨料应垂直下落在镜片中心,并与镜片表面成45"; d)镜片夹的转速为5r/min 磨料为人造金刚砂(SiC),粒度为125um~297m e 磨料每应用10次后,检验一次粒度,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以使用50次为限度 16
GB/T32166.2一2015 单位为毫米 30o 300 h PCD6 3.2 80 6一o1.6 16 22士2 50 说明 固定漏斗; 导管; 廓料承接箱; 镜片夹持台; 电动机.; 挡板, 皮带; 夹具; 压紧螺钉 图14落砂试验仪器 17
GB/T32166.2一2015 6.10镜片防雾性能试验 6.10.1仪器 该试验仪器用于测定镜片非散射光透射比的变化,如图15所示 平行光束的标称直径为10mm,分束器、接收器和透镜L 的选择应能保证捕捉到0.75°的散射光 如果L 的标称焦距为400mm,则接收器光闹的直径应为10mm,接收器光闹所在的平面应位于透镜 L 的焦平面处 透镜L,和透镜L 的参考焦距分别为10mm和100mm 光源应选择600士70)nm的激光器 水浴池中无水的空间至少为4L 环形底座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35mm和24 如果试样是 mm 柱面镜片,则环形底座顶部应调整到与试样的曲率一致 环形底座的高度24mm是从环形底座的最高 点测算的 标称3mm厚和3mm n宽的橡胶软环应置于环形底座和试样之间 水浴池中还应有促进空气流通的风扇和保持水浴池恒温的装置 6.10.2试样 至少应准备4副相同型号的待测试样 测试前,先将试样置于(23士5)C的蒸水中1h一2h(试 样表面每平方米应至少有5em的水),然后将试样取出用布轻拍拭干,并置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 (23士5)C和50%的空气中至少12h 6.10.3试验步骤 遮住测试窗口,将水浴池内的水温应设定在(50士0.5)C,并开启水浴池内的风扇,直到水浴池中充 满饱和的水燕气 然后关掉风扇,打开测试窗口,在打开测试窗口2s内应将试样置于测试位置处 测试环形底座上试样透射比,的变化,并记录当降低到试样起雾前80%的时间 透射比的平 方按式(7)计算 p 式中: 试样起雾时的光通量; 更 试样起雾前的光通量 中 最初起雾的0.5、可不作为起雾的时间 注;在测试过程中,因光束通过试样两次,所以式(7)中透射比以平方的形式出现 18
GB/T32166.2?2015 ? ?澵; ?; ; ; " : ; ; 10 ??; L1L,L ? ?15? 19
GB/T32166.2一2015 参 考 文 献 voeabulary [1 1sO4007;:2012Personal lprotetiveequipment一Eyeandaeeproteeti on for [2] ISO16321-1/CDEyeandface proteetion一Eyeandface protectors occupational use Requirements Testmethods []1Iso16321-2/CDEyeandfaceprotetion一Eyeandfaceproe ectOrS [打 ANSI/ISEAZ87.1-2010(RevisionofANS1Z87.1-2003AmerieanNationalStandardOc- cupationalandEducationalEyeandFaceProteetionDevices [5]As/NZS1337.l;2010(IncorporatingAmendmenNo.l)PersonaleyeproteetionPartl;Eye andface foroeeupationalapplieations protectors [6]CSAZ94.3-07UPD3-2009Eyeandface protectors EN167:2001Personaleye-protectionOpticaltestmethods [7 [8]EN168;2001Personaleyeprotection-Nonroptiealtestmethods 20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GB/T32166.2-2015

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各种防护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是保护从事特定行业工作人员视力和眼部健康的关键装备。而为了确保这些防护装备的质量和性能,需要使用一些测量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GB/T32166.2-2015》的规定,对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的测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对防护物品的视野、透射率、反光性、耐冲击性、架桥式结构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和工具。例如,在测试防护物品的耐冲击性时,需要使用万能试验机来模拟眼部受到冲击的情况,并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各项数据;而在测试防护物品的视野时,则需要使用视力计等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前,要先根据标准选取合适的防护物品,然后再进行各项测量。此外,在进行测量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GB/T32166.2-2015》为防护装备的制造商和使用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有助于保障从事特定行业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号:GB/T5069-2015。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共有38页,发布于2017-01-01
氮化镓单晶衬底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氮化镓单晶衬底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氮化镓单晶衬底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2188-2015。氮化镓单晶衬底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6-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