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943-201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Heatpumpdrivenliquiddesiccantoutdoorairprocessorwithheatrecove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编号:GB/T27943-2011。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共有17页,发布于2012-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200
  • 实施日期2012-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460.37KB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国家标准 GB/T27943一201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Heatpumpdrivenliquiddesieeantoutdoorairproessorwithheatreevery 2011-12-30发布 2012-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27943一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基本参数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热系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型号编制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除(加)湿量,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的试验方法
GB/T27943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绍兴市制冷设备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亿.刘晓华,田旭东,张秀平、贾磊、陈晓阳,刘拴强.张海强.张祷,胡祥华 陈镇凯杨坚斌
GB/T27943一201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 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吸湿性溶液为工质的,带有排风全热回收的、以热系驱动的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本标准不适用于送风含湿量低于6g/kg的深度除湿场合的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9068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21087一2007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JY/T020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术语和定义 JB/T7249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heatpumpdrienliquiddesieeantoutdoorairproeessorwih heatrecovery 以电能作为驱动能源,将热泵循环和溶液式空气处理装置结合起来,是集溶液式全热回收段、溶液 一体的新风处理设备,具备对新风全热回收.,降温除湿,加热加湿等处理功能 式调温调湿段为 3.2 调湿溶液liquiddesiccant 具有对空气除湿或加湿功能的无机盐的水溶液,包括澳化锂水溶液、氯化锂水溶液、氯化钙水溶 液等 3. 3 制冷热)消耗功率powerinput forcooling(heating 在规定条件下,机组制冷(热)消耗的功率,即除风机外机组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总功率,单位:kw
GB/27943一2011 除(加)湿性能系数 coerieientofdehumidifie ieation(humidifeatiom)performance 在规定条件下,机组除(加)湿量对应的潜热量与机组制冷(热)消耗功率之比,单位;kw/kw 3.5 ewlng(hetine)prtwr 制冷(热)性能系数eefieientof mance 在规定条件下,机组制冷(热)量与机组制冷(热)消耗功率之比,单位:kw/kw 型式与基本参数 型式 机组型式分类见表1 机组型式分类 编号 型式分类 代号 全工况运行(制冷除湿、制热加湿 使用功能 仅制冷除湿工况 变频 风机变频 不变频 室内 放置方式 室外 左式 安装方式 右式 4.2型号表示方法 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参见附录A 4.3基本参数 机组的试验工况见表2,大气压101kPa,室内侧排风量为室外侧新风量的95%一100% 4.3.1 名义工况下,送风参数为;制冷除湿运行时送风露点温度应不大于10C;制热加湿运行时送风 4.3.2 露点温度应不小于4.5C 表2机组的试验工况 单位为摄氏度 室内侧回风状态 室外侧新风状态 工况条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35 28 名义工况 制冷除湿运行 最大负荷工况 21 19 43 30 25 部分负荷工况 32 名义工况 制热加湿运行 最大负荷工况 20 13.5 部分负荷工况
GB/T27943一2011 要求 5. -般要求 1 5.1.1机组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 .1.2机组工作室外环境温度为一10C一45c 5 .1.3机房温度为0C45,相对湿度小于85%无冷凝 5.1.4机组中与溶液接触的管路应采用耐腐蚀型材料,如塑料管或不锈钢管等 5. 1.5机组中与溶液接触的换热设备、溶液循环泵应采用耐腐蚀型的材质 5.1.6涂漆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均匀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 皱纹和其他损失 5.1.7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 5.1.8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 55 .1.9机组的绝热材料应无毒,无异味、难燃 5. .1.10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并保证机 组正常工作 机组配置的溶液循环泵,其流量和扬程应保证机组的正常工作 5.1.11 机组的电气控制应包括对压缩机溶液循环泵、风机的控制 一般机组还应有电机过载保护 缺相保护(三相电源),溶液系统断流保护,制冷系统高低压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 各种控制功 能正常,各种保护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 机组应在正常安装状态下,在易见的部位固定永久性安全标识(如接地标识,警告标识等》. 5.1.13 5.2性能要求 密封性 5.2.1 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5.2.2运转 在接近名义工况的条件下,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 动作应正常,各项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制冷(热)量 机组实测制冷(热)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热)量的95% 5.2.4除(加)湿量 机组实测除(加)湿量不应小于名义除(加)湿量的95% 5.2.5制冷(热)消耗功率 机组实测制冷(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热)消耗功率的105% 5.2.6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湿性能系数 机组的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湿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值
GB/27943一2011 表3机组的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湿性能系数 制冷性能系数 制热性能系数 除湿性能系数 加湿性能系数 名义新风量 m'/h kw/kw 6000 2.7 6000~15000 2.8 1.3 4.l 4.l >15000 4.2 1.3 4.2 2.9 5.2.7风量和送风静压 机组的实测风量不应小于名义风量的95%,送风静压不低于机组标称值的90% 5.2.8漏风率和有效换气率 对于名义新风量大于5000m'/h的机组,外部漏风率不应大于3%,内部漏风率不应大于5%;对 于名义新风量不大于5000m/h的机组;有效换气率不应小于95% 5.2.9最大负荷制冷(热)运行 机组在最大负荷制冷(热)工况运行时,应满足 a)机组应能正常运行,没有任何故障 b)机组应连续运行,过载保护装置或其他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c 当机组停机5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 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 位的,应连续运行1h 5.2.10噪声限值 机组实测的噪声值应不大于明示值(按声功率计 5.2.11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 机组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应不大于0.070mg/m 5.3安全要求 5.3.1制冷系统安全 机组的机械制冷系统安全性能应符合GB9237的有关规定 5.3.2机械安全 5.3.2.1机组的设计应保证在正常运输、安装和使用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机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 度,其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操作 55 3. .2.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人员有可能触及的运行部分和高温零部件等,应设置适当的防护罩或者 防护网 防护罩、防护网或类似部件应符合GB4706.1一2005中20.2的规定 5.3.3电气安全 5.3.3.1机组防触电保护应符合GB4706.1一2005中I类电器的要求
GB/T27943一2011 5.3.3.2额定电压下,机组在表2规定的名义工况运行时,压缩机的电动机绕组温度不应超过其产品 标准要求,人可能接触的零部件,外壳等发热部位的温度应不大于60C 其他部位温度也不应有异常 上升 5.3.3.3机组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时,应无击穿或闪络 5.3.3.4机组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2mA/kw额定输人功率,泄漏电流最大值 为10 mA 5.3.3.5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标识明显,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1Q 55 3. .3. .6 经按GB4706.1一2005中第15章潮湿处理后,机组应满足5.3.3.3及5.3.3.4的要求 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特性,应不大于GB4343.1规定的限值 5.3.3.7 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机组制冷量、,除湿量、制热量、加湿量的试验装置见附录B 6d .1.2试验工况见表2. 6.1.3消耗功率试验与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除湿(或制热加湿)试验同时进行 消耗功率包括压缩机和 溶液循环泵消耗的功率,风机消耗的功率不计人 试验用仪器仪表 6.2.1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2. 2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类 别 型 说 式 准确度 明 测试空气干球、湿球温度 温度测量仪表 水银玻璃温度计,热电偶 空气压力 士2.0%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士1.0% 风量测量仪表 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 指示式 士0.5% 电量测量 积算式 士1.0% 噪声仪表 声级计 机组噪声GB/T9068 Y/T020 携带溶液离子量 离子色谱仪 6.2.3机组进行制冷量、除湿量、制热量,加湿量试验时,试验工况的读数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试验工况的读数偏差 读 数 读数的平均值对名义工况的偏差 各读数对名义工况的最大偏差 士0.3 士0.5 干球 空气温度 湿球 士0.2 士0,5 风量 士5.0 士l0.0 % 空气全压 士5.0 士12.5 Pa 电功率 士1.0 士2.0 %
GB/27943一2011 试验的一般要求 6.3.1机组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运行 6.3.2制冷量、除湿量、制热量、加湿量应为实测值,在试验工况运行波动的范围之内不作修正 6.3.3 应按制造厂的要求安装 除试验必需的装置和仪器连接外,不应对机组进行更改和调整 试验方法 .4.1密封性试验 o 机组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下,用准确度为1×10-Pam'/、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 检验 6.4.2运转试验 机组在接近名义制冷除湿工况、名义制热加湿工况的条件下运行,检查机组的运行状况、安全保护" 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 6.4.3制冷(热)量试验 机组在表2的规定的制冷除湿制热加湿)工况下,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4.4除(加)湿量试验 在表2的制冷除湿(制热加湿)工况下,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4.5制冷(热)消耗功率试验 在制冷(热)量试验的同时,测定机组除风机以外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总功率 6.4.6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湿性能系数试验 在表2规定的制冷除湿(制热加湿)工况下,按附录B进行试验并计算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 湿性能系数 6.4.7风量和送风静压试验 机组在表2的名义工况下,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4.8漏风率和有效换气率试验 机组外部漏风率测定按GB/T21087一2007附录C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机组内部漏风率测定 按GB/T21087一2007附录B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机组有效换气率测定按GB/T21087一2007附 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4.9最大负荷制冷(热)运行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按表2的最大制冷除湿(制热加湿)工况进行试验,机组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 然后停机5min(此间电压上升不大于3%),再启动运行1h.
GB/T27943一2011 6.4.10噪声限值试验 按GB/T9068的规定的方法测定机组的噪声值 6.4.11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试验 按附录cC对机组空气进行取样并检测送风空气样品中吸湿溶液离子含量(例如采用溴化锂溶液为 吸湿剂,则检测送风中潦元素含量、锂元素含量 6.5安全试验 6.5.1机械安全 6.5.1.1按GB4706.1一2005中21.1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冲击试验 6.5.1.2防护罩、防护网或类似部件的机械强度按GB4706.1一2005中20.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5.2电气安全 6.5.2.1机组防触电保护性按GB4706.1一2005中8.1进行试验 6.5.2.2额定电压下,机组在表2规定的名义工况运行时,用电阻法测定压缩机电动机绕组的温度,其 余温度用热电偶丝测定 6.5.2.3机组的电气强度按GB4706.12005中16.3方法进行试验 6.5.2.4机组的泄漏电流按GB4706.1一2005中的16.2的方法进行试验 6.5.2. 5 机组的接地电阻按GB4706.1一2005中的27.5的方法进行试验 -2G中第1百难进行潮醒处理后,立即进行电气强度和泄漏电流试验 6.5.2.6按GB4706.1一 6.5.2.7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特性按GB4343.1进行测试 6.6外观 机组的外观采用目测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 出厂检验 7.2 每台机组均应做出厂检验 7.3抽样检验 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抽样方法按GB/T2828.1进行 型式检验 7.4.1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作型式检验 7.4.2机组在试验运行时如有故障,应在排除故障后重新检验
GB/27943一2011 表6检验项目 项 出厂检验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序号 要求 外观 5.1.6,5.1.7 6.6 标志 8.1 视检 包装 8.2 6.5.2.3 电气强度 5.3.3.3 泄漏电流 6.5.2.4 5.3.3.4 接地电阻 5 3.3 5 6.5.2.5 6 制冷系统密封性 5. 2 .4. 运转 5.2.2 6.4.2 制冷(热)量 5. 6.4.3 除(加)湿量 6.4,4 10 5.2.4 1 6.4.5 制冷(热)消耗功率 制冷热)性能系数和除(加)湿性 12 5.2.6 6,4.6 能系数 13 风量和送风静压 6.4.7 14 5.2.8 6.4.8 漏风率和有效换气率 15 最大负荷制冷热)运行 6.4.9 l6 噪声限值 5.2.10 6,4.10 17 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 5.2.11 6.4.11 18 6.5.2.1 防触电保护 5.3.3.1 19 温度限制 5.3.3.2 6.5.2.2 20 机械安全 5.3.2 6.5. D 耐潮湿性 5.3.3.6 6.5.2.6 注: ”为必检项目,“一”"为不检项目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 8.1.1每台机组应在明显而平整的部位上固定永久性铭牌 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铭牌 上应标出以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 -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性能参数(适用范围,名义制冷量、名义除湿量、名义制热量、名义加湿量、额定电压、频率 和相数.装机功率,风量、嗓音,运行重量等) 产品出厂编号; 制造年月
GB/I27943一2011 8.1.2机组上应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如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的标志等 8.1.3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制造单位名称; -产品型号、名称和商标; 净重量,毛重量; 外型尺寸 -有关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 8.1.4 应在相应的位置(如产品说明书、铭牌等)标注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 8.2 包装 机组包装前应进行清清处理 各部件应清洁,干燥 包装箱内应附有随机文件,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装箱单 8.2.2.1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 产品型号和名称; 产品出厂编号; 产品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检验结论; 检验员签字或印章; 检验日期 8.2.2.2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名义制冷量、名义除湿量、名义制热量、名义加湿量、额定电压、频率 和相数、装机功率,风量、噪音,运行重量等); 产品结构示意图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等; 安装说明和要求、使用要求、维修、保养及注意事项; 机组主要部件名称及数量 8.3运输和贮存 8.3.1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 8.3.2产品应储存在干燥的透风的仓库中
GB/27943一2011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型号编制方法 A.1型号编制方法 机组的型号由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表示方法为: VT 风量规格代号,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值为 名义新风量一10》m'/h 安装方式代号,按4.1的规定进行 -放置方式代号按4.1的规定进行 -风机变频代号,按4.1的规定进行 -使用功能代号,按4.1的规定进行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代号 A.2机组的型号示例 HVF-TsIIL-02;表示可在制冷除湿、加热加湿全工况运行风机不变频、室内放置、左式安装方式的 机组,名义新风量为2000m/h HVF-CF(OR-10;表示仅在制冷除湿工况运行、风机变频,室外放置,右式安装方式的机组,名义新 风量为10000m'/h 10o
GB/I27943一20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除(加)湿量、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 B.1试验方法 采用空气熔差法进行测试,制冷(热)量通过测定机组新风进口以及送风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和空气 流量确定,机组除(加)湿量通过测试计算新风进口以及送风的空气含湿量和空气流量确定 B.2试验装置 B.2.1试验装置采用图B.1布置 房间空渊装置 房间空调装置 压加 温湿度取样装置 温湿度取样装置 室内侧试验房间 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排风 新风 送风 空气流量渊量牧置 室外侧试验房间 压力计 温湿度取样装置 温湿度取样装置 图B.1 B.2.2试验房间 试验需要两间房间,一间室内侧测试房间,一间室外侧测试房间 房间的测试条件应保持在允许的 范围内,试验时机组附近的空气流速不应超过2.5m/s 房间应有足够的容积,使空气循环和正常运行 时有相同的条件 房间除安装要求的尺寸美系外,应使房间和机组有空气排出一倒之间的距离不小p 房间空调装置处理空气按要求的工况条件处理 m,机组其他表面和房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9 1.8 m 后低速均匀送回试验房间 B.2.3空气流量测量 采用GB/T17758一2010附录A中A.6空气流量测量的方法 B.2.4机组送风静压测量 采用GB/T17758一2010附录A中A.7静压测定的方法 11
GB/27943一2011 B.2.5温度测量 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中A.2.7温度测量的规定 B.3机组性能计算 B.3.1制冷除湿工况 B.3.1.1用新风和送风侧试验数据按式(B.1)和式(B.2)计算制冷量和除湿量 Q=G(h.一h.a/[V.(1十w.] .B.1 M =3600×G,.(w-we)/[V.(1十w.] B.2 B.3.1.2用制冷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B3)计算制冷性能系数: cOP =Q./N B.3 B.3.1.3用除湿量对应的潜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B.4)计算除湿性能系数: coP=R M./N./3600 B.4 B.3.1.4试验数据的能量平衡率按式(B.5)和式(B.6)进行验证 买=(Q -Q一N.)/Q.×100% B.5 Q.=G(h2一h/[V,(1W,] B.6 所校核的》值不应大于10%. B.3.2制热加湿工况 用新风和送风侧试脸数鹅按式(B.7)计算制热猾和加湿量, B.3.2.1 B.7 Q,=G(h 一h.n/[V.(1十w.] B.8 M=3600×G(w 一w./[V.(1十w. B.3.2.2用制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B.9)计算制热性能系数: B.9 coP=Q./N B.3.2.3用加湿量对应的潜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B.10)计算加湿性能系数 coP=RM/M/3600 B.10) B.3.2.4试验数据的能量平衡率按式(B.11)和式(B,12)进行验证 ) =(Q一Q;一N,/Q.×100% B.11) Q. =G(h;一h.a)/[V,(1十w, B.12 所校核的》值不应大于10% B.3.3式(B.1)一式(B.12)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制冷性能系数,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COP -除湿性能系数,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COP COP -制热性能系数,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COP 加湿性能系数,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送风侧空气流量测量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3 Gm G 排风侧空气流量测量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秒(nm'/s); ha 新风侧空气的熔,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kg) h 送风侧空气的熔,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J/kg) 回风侧空气的烙,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kg) ha -排风侧空气的熔,单位为千焦每干克干空气/ke) ha 12
GB/T27943一2011 M -除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加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N 制冷除湿工况下机组消耗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制热加湿工况下机组消耗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 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 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 Q 制冷除湿工况下回风侧的能量变化,单位为千瓦(kw); 制热加湿工况下回风侧的能量变化,单位为千瓦(kW); Q, 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送风侧喷嘴处的空气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 排风侧喷嘴处的空气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 W 送风侧喷嘴处的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 W 新风侧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 w 送风侧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 排风侧喷嘴处的空气含湿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5 W 制冷除湿工况下能量平衡率,单位为百分比(%) 一制热加醒工况下能量平箭率.单位为百分比(% " 13
GB/27943一201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的试验方法 C.1试验方法 根据空气采样方法对送风侧空气进行采样,按JY/T020规定测定送风侧的离子含量 C.2空气采样方法 空气采样采取溶液吸收法,试验原理见图C.1,所用吸收液为去离子水 空气采样仪的空气采样点 布置在机组接口的送风直管段上,距离机组出风口1倍以上管径或管宽 根据GB/T17061选用一台 空气采样仪,气泡吸收管连接采样仪的抽气口 采样时间3h,采样空气流速为0.6L/min 房间空调装置 房间空调转发 家内侧试验房间 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菲风 新风 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室外侧试验房间 吸收瓶 空气采样仪 图C.1 试验原理见图 C.3仪器定量分析 采样完毕后,对吸收液中窑液离子含量按1Y/T020规定的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 14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GB/T27943-201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新风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耗较高、无法有效地回收能量等。为此,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应运而生。

热泵技术在新风系统中的应用

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技术,在新风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能效。热泵利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升温,释放出热量,再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空气或水。在新风系统中,热泵可以将室外空气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用于加热新风。

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工作原理

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将热泵技术与湿度控制技术相结合,既可以回收能量又可以调节室内湿度。该机组由新风换气部分、回风换气部分、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膜式鼓风机等组成。

当室外空气经过新风换气部分进入机组时,首先通过蒸发器进行冷却降温,然后进一步降温至露点以下,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并沉淀到底部水箱中。接着,空气经过压缩机升温,再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却,此时回风换气部分的空气通过蒸发器进行加湿,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

整个过程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溶液循环进行热交换,实现了热回收。此外,膜式鼓风机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噪音。

GB/T27943-2011标准下的应用

GB/T27943-2011《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新风系统的新风量和送风温度应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并且应采用高效、低噪音、易维护的新风机组。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正是符合该标准的一种新风机组。

该机组不仅可以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还可达到良好的湿度控制效果,使得室内空气更加舒适。同时,该机组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具有良好湿度控制效果的新风机组。在GB/T27943-2011标准下,该机组符合高效、低噪音、易维护的要求,并且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相关资料

    和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类似的标准

    汽车空调用小排量涡旋压缩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空调用小排量涡旋压缩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空调用小排量涡旋压缩机的编号:GB/T27942-2011。汽车空调用小排量涡旋压缩机共有17页,发布于2012-10-01
    干挂空心陶瓷板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干挂空心陶瓷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干挂空心陶瓷板的编号:GB/T27972-2011。干挂空心陶瓷板共有7页,发布于2012-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