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42-2012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ofoperationfortheproductiontechnologyofcottonstocksee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号:GB/T3242-201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有10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3-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350.06KB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国家标准 GB/T3242一2012 代替GB行242-92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ofoperationfortheproduetionteechnologyofcottonstockseed 2012-12-31发布 2013-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42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242一198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GB/T3242一1982相比,主要变 化如下 -进一步完善了三圃法; -增加了自交混繁法的原种生产方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江苏 省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种子站、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邹奎,项时康,曲辉英,何金龙、承泓良,金昌林,赵淑琴、耿军义、华金平、 蒋小平,夏静、俞琦英、姚宏亮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2421982
GB/T3242一2012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原种(包括杂交棉亲本种子,下同)的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棉花原种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1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l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纯度达100%的最初一批种子 原种stoekseedl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原种生产 原种生产基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隔离距离300m以上 原种生产方法 原种生产采取三圃法或自交混繁法 4.3 三圃法 采取单株选择、株行鉴定、株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行圃株系,原种圃的三圃制 田间记 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标准见附录A 4.3.1 单株选择 4.3.1.1单株选择的材料 单株选择在原种圃、决选的株系圃中进行,也可专门设置选择圃
GB/T3242一2012 4.3.1.2单株选择的重点 株型、叶型、铃型、生育期、抗逆性等主要特征、特性,以及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纤维感官品质等 4.3.1.3单株选择的时间 第一次在结铃盛期,着重观察叶型、株型、铃型等形态特征,做好标记;第二次在吐絮后、收花前,着 重观察结铃和吐絮情况 4.3.1.4单株选择的数量 单株选择的数量应根据下一年株行计划面积确定 一般每666.7m株行圃约需80个100个 单株;田间选择时,每666.7m'株行一般要选200个以上单株,以备考种淘汰 4.3.1.5收花 单株收花,每株一袋,霜后花不作种用 当选单株,每株统一收中部正常吐絮铃5个(海岛棉8个) 以上,一株一袋,晒干贮存供室内考种 4.3.1.6单株室内考种决选 单株材料的考种包括六个项目: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及其异籽差(异籽差单面不应超过 4nm)衣分籽指、异型异色籽 考察纤维分梳长度,每单株随机取了瓣籽棉,每瓣各取中部籽棉1粒 用分梳法测定;单株所收籽棉轧花后,计算衣分率;在轧出的棉籽中任意取100粒(除去虫籽和破籽)测 定籽指、异型异色籽,异型异色籽率要求不超过2% 单株最后决选率一般为50% 4.3.2株行圆 4.3.2.1田间设计 将上一年当选的单株种子,分行种于株行圃,根据种子量多少,行长一般5m10m,顺序排列,留 苗密度比大田稍稀,每隔9个株行设一对照行(本品种的原种) 每区段的行长.行数要一致,区段间要 留出观察道1.0m~1.2m,四周种本品种的原种4行6行作保护行 播种前绘好田间种植图,按图 播种,避免差错 4. .3.2.2田间观察鉴定 4.3.2.2.1记载本 应置备田间观察记载本,分成正本,副本,副本带往田间,正本留存室内,每次观察记载后及时抄人 正本 历年记载本要妥善保存,建立系统档案,以便查考 有条件的单位可录人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 据库 4.3.2.2.2观察记载的时间和内容 目测记载出苗、开花、吐絮的日期 苗蕾期 4.3.2.2.2.1 观察整齐度、生长势、抗病性,抗虫性等 经移苗补苗后,缺苗20%以上者初步淘汰 4.3.2.2.2.2花铃期 着重观察各株行的典型性、一致性和抗病性、抗虫性
GB/T3242一2012 4.3.2.2.2.3吐絮期 根据生长势、结铃性,吐絮的集中程度,着重鉴定其丰产性、早熟性等 4.3.2.2.3田间纯度 田间纯度的鉴定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盛蕾初花期,着重考察株型和叶型;第二次在花铃期,着重 考察株型,铃型,叶型,茎色、茸毛、腺体、花药颜色等,特别是铃型 为使品种典型性得以充分表达,株行 圃化调以轻控为宜 4.3.2.2.4田间选择 根据田间观察和纯度鉴定,进行选择淘汰 当一个株行内有一棵杂株时即全行淘汰,形态符合原品 种典型性,但出苗、结铃性、早熟性、抗逆性等方面显著不同于邻近对照的株行也应淘汰 田间当选的株 行分行收花计产,进行室内考种后决选 4.3.2.3株行圃室内考种决选 田间当选株行及对照行,收花前,每株行采摘中部果枝第12节位吐絮完好的内围铃20个作为考 考种项目.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20粒),纤维整齐度、衣分、籽指,异型异色籽率 察样品 株行 考种决选标准应达到下列要求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衣分和籽指与原品种标准相同,纤维整齐度 90%以上,异型异色籽不超过3%,株行最后决选,当选率一般为60% 4.3.2.4株行圃收花加工 先收淘汰行,后收当选行;霜后花不作种用,但需先分收计产;落地籽棉作杂花处理,不计产量 般先轧留种花,后轧淘汰花和霜后花 4.3.3株系圃 4. .3.3.1播种 将上一年当选的株行种子,分别种植成株系圃和株系鉴定圃 株系圃每株系播种的面积根据种子 量而定,密度稍低于大田;株系鉴定圃,2行区至4行区,行长10m,间比法排列(每隔4株系设一对照 区),以本品种原种为对照 田间观察,取样、测产及考种均在株系鉴定圃内进行,并结合观察株系圃 4.3.3.2田间观察鉴定 同4.3.2.2 4.3.3.3田间选择 决选时要根据记载、,测产和考种资料进行综合评定,一系中当杂株率达0.5%,则全系淘汰;如杂株 率在0.5%以内,其他性状符合要求,拔除杂株后可以人选 4.3.3.4株系圃室内考种和决选 每个株系和对照各采收中部果枝上第1一2节位吐絮完好的内围铃50个作为考种样品 考种项 目: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50粒,纤维整齐度、衣分、籽指、异型异色籽率 株系厕考种决选标准 应达到下列要求;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衣分和籽指与原品种标准相同,纤维整齐度90%以上,异 型异色籽不超过3%,株系圃最后决选率一般为80%
GB/T3242一2012 4.3.3.5株系圃收花加工 先收淘汰系,后收当选系;霜后花不作种用,但需先分收计产;落地籽棉作杂花处理,不计产量 般先轧当选系留种花,后轧淘汰花和霜后花 4.3.4原种圃 4.3.4.1 播种、观察和去杂 当选株系的种子,混系种植成原种圃 种植密度可比一般大田略稀,可采取育苗移栽或定穴点播, 以扩大繁殖系数,在盛蕾初花期,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三次观察鉴定 要调查田间纯度,严格拔除杂株, 以霜前籽棉留种此即为原种 4.3.4.2原种圃室内考种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划片随机取样,每一样品采收中部100个正常吐絮铃,共取4个~5个样品,逐 样进行考察,逐项考察单铃籽棉重、纤维分梳长度(50粒),纤维整齐度、衣分、籽指,异型异色籽率 每 -考察项目求平均值 4.3.4.3原种圃收花加工 霜前花作种用 霜后花、落地籽棉作杂花处理,不计产量 自交混繁法 自交混繁法是通过建立自交系保持品种纯度、混系繁殖扩大种子量的原种生产方法 该方法设置 保种,基础种子田原种生产田,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条件下,三者比例为1;20;500 保种闻为自 交系种植圃,基础种子田即混系繁殖田 保种圃 4.4.1 自交系的建立 4.4.1.1 4.4.1.1.1材料来源 从育种家种子田中选择单株自交 选择株型、铃型,叶型等主要性状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 并综合考察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抗虫性等 选择单株时间第一次在盛蕾初花期,着重观察形态特征,中选株做好标记;第二次在结铃期,着重观 察结铃情况,决选单株挂牌编号 4.4.1.1.2自交时间与数量 田间选择400个单株,于第五果枝开花时进行自交,一般选第一至第三果节花自交,全株自交 5朵一20朵,并做好标记 按编号分株采收自交铃,每株收5个以上正常吐絮的自交铃,随袋记录株号 及铃数,经室内考种,决选200个单株备用
GB/T3242一2012 4.4.1.2自交系鉴定 4.4.1.2.1 田间设计 将上年决选的单株自交种子按编号顺序分行种植成自交系,每系不少于25株,周围种植同品种原 种作保护区 4.4.1.2.2田间观察鉴定 同4.3.2.2.1、4.3.2.2.2、4.3.2.2.3 4.4.1.2.3选择与自交 在初花期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特性、形态整齐、生长正常的自交系做好标记,于第5果枝开花时自交, 每系的自交花量不低于300朵,分布于全系三分之二左右的植株 4.4.1.2.4收花与室内考种 田间决选的自交系按系采收吐絮正常的自交铃,经室内考种后,决选自交系不少于100个(另选5 个 8个作预备系) 室内考种项目同4.3.2.3 4.4.1.3保种圃的建立 4.4.1.3.1田间设计 将上年中选的自交系按编号分别种植,每系株数根据原种生产计划面积按比例安排 行距安排便 于田间操作,区段前面设观察道,四周用本品种原种作保护区 4.4.1.3.2保种圃的保持与更新 保种圃各系通过自交独立繁衍,每系自交花数要保证下年种植株数,自交以中部内围花为主,如发 现某系与原品种特征特性不符则淘汰或用预备系更换 4.4.1.3.3收花与提供核心种 按系收摘正常吐絮自交铃,并随袋标明系号,作为下 一年保种圃用种 各系自然授粉的正常吐絮铃 分别收摘,经考种后混合留种,此种称核心种,供下年基础种子田用种 4.2基础种子田 4 4.4.2.1种植 基础种子田要集中种植、隔离繁殖,四周为原种生产田,由此产生的种子称作基础种子 4.4.2.2去杂去劣 在蕾期、花期要进行普查,并观察其生长状况,如发现杂株、劣株,要及时拔除 4.4.2.3收获与加工 基础种子田单收、单轧,下年作原种生产田用种
GB/T3242一2012 4.4. 3 原种生产田 4.4.3.1种植 原种生产田要集中种植,注意去杂去劣 4.4.3.2收获与加工 收获霜前花留种即为原种 加工与储存过程中注意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 4.4.4考种项目 同4.3.2.3 种子贮藏 人库种子水分应在12%以下 种子仓库应具备隔热、防潮、防鼠条件 种子质量检验 生产单位应做好种子质量自检,必要时委托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3543.1一3543.7进行复检 对符合GB4407.1规定的种子妥善保管;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GB/T3242一2012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标准 A.1田间记载项目 A.1.1出苗期 50%的棉株达到出苗的日期 A.1.2开花期 50%的棉株开始开花的日期 A.1.3吐絮期 50%棉株开始吐絮的日期 A.1.4整齐度 棉株整齐程度分优(十十),一般(十),差(一)三级记载 A.1.5典型性 根据株型,叶型,茎色、茸毛铃型等性状进行观察,并以文字记述 A.1.6生长势 苗期观察健壮程度,铃期观察生长是否正常,有无徒长和早衰现象,分优(十十),一般(十),差徒 长、早衰)(一)三级记载 A.1.7丰产性 分优(十十),一般(十),差(一)三级记载 A.1.8早熟性 观察结铃部位,吐絮早迟,集中程度等,分早熟(十十)、中熟(十),晚熟(一)三级记载 A.1.9病害 重点观察枯萎病,黄萎病,并记载发病株数和病级,其他严重病害也应记载 A.1.10虫害 重点观察棉铃虫、棉红铃虫,并记载为害程度,还应记载其他重要虫害 A.2田间管理 田间规划方法、土质,播种期、主要田间管理的日期、内容和方法灾害情况、收花日期等,在记载本 上专页扼要记明
GB/T3242一2012 A.3室内考种 A.3.1绒长 每个棉瓣中取中部1粒籽棉,用分梳法测量长度,求平均绒长,再除以2,以毫米(mm)表示 A, .3.2纤维整齐度 纤维整齐度按式(A.1)计算 平均纤维长度土2mm范围内的籽棉粒数 (A.1 ×100% 整齐度= 考察莉总粒数 A.3.3异籽差 同一单株各粒籽棉绒长间的最大差距 A.3.4单铃籽棉重 取样棉铃的平均籽棉重,以克(g)表示 A.3.5衣分 籽棉中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A.3.6籽指 l00粒毛籽重量,以克(g)表示 A.3.7异型异色籽率 明显不同于本品种的异型和异色的种子占考察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A.3.8籽棉总产量 棉花一个生长周期内所收籽棉的总重量 A.3.9皮棉总产量 籽棉总产量与衣分的乘积 A.3.10霜前花率 以霜前各次实收花总产量,作为霜前花产量 霜前花产量与收花总量之比,以%表示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3242-2012

一、实施背景

为了加强对棉花原种生产管理,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国家颁布了《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3242-2012》。该规程是推动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棉花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棉花原种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涉及到的棉花品种包括中长绒棉、短绒棉和粗毛棉。

三、操作规程

1.育种选材

选取优良品种作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进行育种。

2.育种繁殖

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繁殖,避免杂交过程中的杂草、病虫害等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3.田间管理

在整个生长期内定期施肥、浇水,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和其他灾害。

4.采摘处理

在棉花成熟后及时采摘,并加以处理、贮存,保证棉花品质。

四、总结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3242-2012》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资料

和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类似的标准

食用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食用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食用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的编号:GB/T29372-2012。食用农产品保鲜贮藏管理规范共有6页,发布于2013-07-142012年第42号公告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的编号:GB/T29425-2012。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共有5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