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6165-2021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Testmethodoftheperformanceof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Efficiencyandresistan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的编号:GB/T6165-2021。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共有52页,发布于2021-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7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30
  • 实施日期2021-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2页
  • 文件大小4.13M

以图片形式预览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国家标准 GB/T6165一2021 代替GB/T6165一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效率和阻力 Testethodoftheperformaneeofhighefieieneypartieulateairfilter Erieieneyandresistanee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6165一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试验方法的选择 高效及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装置及试验方法 高效及超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 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钠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3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钠焰法过滤器和滤料试验装置部件构造示意图 3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雾法过滤器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39 附录D(规范性附录油雾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校对、标定与维护 41 附录E规范性附录)油雾法过滤器试验装置中的汽化一冷凝式油雾发生炉 附录F(规范性附录)油雾仪 44 附录G(规范性附录)钠焰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45 附录H规范性附录滤料试验装置中的油雾发生器
GB/6165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165一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与GBT6165-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MPPS<0.1m过滤器的效率试验方法(见4.4); 增加了统一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试验装置基本性能要求及维护、标定周期要求(见5.1) -调整了计数法效率计算公式(见5.2.5.1、5.2.5.2,2008年版的5.3.6); -明确了钠焰法测试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描述(见5.3.1,2008年版的6.2.1) 修订了对钠焰法过滤器试验装置采样系统的要求,删除了稀释系统的要求(见5.3.2.1,2008年 版的6.2.,2) 删除了附录G(见2008年版的附录G).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人民解 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康斐尔过滤设备(昆山)有限公司,北京昌平长城 空气净化设备工程公司,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美埃()环境净化有限公司,吴江市华 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上海洁斐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利人净化科技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听、,江锋,张惠、曹冠朋张振中、门泉福、孟令坤、杨云涛、沈涛、朱建国、陈巍、 张保红、冯伟豪、高正、任志伟、徐军军,谢燕辉、周权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165-1985,GB/T6165-2008; GB/T61661985
GB/6165一2021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效率和阻力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超高效滤料及过滤器效率和阻力检测的术语,定义、符号与缩略语,试验方法的 选择,高效及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高效及超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气溶胶所使用的高效、超高效滤料及过滤器效率和阻力的检测 亚高效滤料及 过滤器的效率和阻力检测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性能试验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 里喷嘴 GB11120涡轮机油 GB/T12564光电倍增管总规范 GB/T1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F1190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 JG172倾斜式微压计 JJG87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35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透过率penetration 对过滤元件进行试验时,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气溶胶浓度与过滤前的气溶胶浓度之比 3.1.2 效率errieieney 对过滤元件进行试验时,过滤元件过滤掉的气溶胶量与过滤前的气溶胶量之比 3.1.3 额定风量ratedairflowrate 标识过滤器工作能力的技术参数,表示保证过滤器效率的单位时间最大空气体积流量 注;由过滤器生产厂家提供
GB/T6165一2021 3.1.4 阻力resistanee 在一定试验风速或风量条件下,过滤元件前后的静压差 对过滤器而言,为额定风量下过滤器前后 的静压差 3.1.5 滤料fitermedium" 未经折叠、用于过滤气溶胶的平面过滤材料 3.1.6 airilter;HEPA 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et ieneyparticulate 用于空气过滤且使用本标准规定的计数法进行试验,额定风量下未经消静电处理时的过滤效率及 经消静电处理后的过滤效率均不低于99.95%的空气过滤器 3.1.7 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tralowpenetrationairfilter;ULPA 用于空气过滤且使用本标准规定的计数法进行试验,额定风量下未经消静电处理时的过滤效率及 经消静电处理后的过滤效率均不低于99.999%的空气过滤器 3.1.8 高效滤料HEPAfiltermedium 用于制作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料 3.1.9 超高效滤料ULPAfitermedium 用于制作超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料 3.1.10 气溶胶发生器aerosogenerator 用于产生试验用标准气溶胶的装置 3.1.11 articlenumberconentration 粒子计数浓度par 单位体积气体(空气)中,所测量粒径范围内的粒子数量 3.1.12 粒径particlesize 用某种测定方法(光学或空气动力学等效测试)测出的粒子名义直径 3.1.13 计径效率partelesieeffeieney 过滤元件对某一粒径粒子的过滤效率 3.1.14 最易透过粒径mostpenetratimgparticlesize;MPPs 按本标准所规定的计数法进行试验时,受试过滤元件计径效率曲线最低点对应的粒径 3.1.15 最易透过效率mintmmumfiltereffieeney 在给定运行条件下,受试过滤元件对最易透过粒径粒子的过滤效率,一般称MPPS效率 3.1.16 partitlediameter 中值直径median 气溶胶粒径累积分布占总量50%时对应的粒径值,常用计数中值直径和质量中值直径表示
GB/6165一2021 3.1.17 采样流量samplingnowrate 检测仪器在测定过滤元件上游或下游粒子浓度时,其测量元件取样的空气体积流量 3.1.18 采样时间samplingdratiom 在取样体积流量下,受试高效空气过滤元件上游或下游空气采样的有效时间 3.1.19 重合误差coinecideerror 在给定时间内,由于粒子计数器的散射腔中含有多个颗粒而产生的误差 注重合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中计数浓度偏低,平均粒径偏高 3.1.20 单分散气溶胶 monodisperseaerosol 用分布方程描述时.粒径尺寸几何标准差小于1.15即(a,<1.15)的气溶胶 3.1.21 准单分散气溶胶quasimonodisperseaeroso 用分布方程描述时,粒径尺寸几何标准差大于或等于1.15且小于或等于1.50即(1.151.50)的气溶胶 3.1.23 钠焰法sodiumnamemethod 发生多分散NaCI气溶胶,用钠焰光度计检测过滤元件上、下游的质量浓度,计算过滤元件的质量 效率 对于滤料及过滤器试验,发生试验气溶胶颗粒的计数峰值直径为(0.09士0.02)4m,计数几何标 准偏差不大于1.90. 3.1.24 油雾法oilmismethod 发生多分散液体气溶胶,颗粒的质量平均直径为0.28m~0.344m,用油雾仪检测过滤元件上、下 游的质量浓度,计算过滤元件的质量效率 3.1.25 准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partielecountingmethodwithquasFmonodisperseaersol 发生准单分散气溶胶(如固体颗粒NaCI或液体颗粒DEHS等),颗粒的计数中值直径在0.10m 0.30m之间,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50,使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PC)或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检测 滤料上、下游的计数浓度,计算滤料的计数效率 3.1.26 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particlecountingmethodwithmonodisperseaerosol 发生单分散气溶胶,使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PC)检测过滤元件上、下游的计数浓度,计算过滤元 件的计数效率 单分散气溶胶的发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微分电迁移分析仪(DMA)、扩散电池组、燕发 冷凝法、聚苯乙烯乳胶球(PSL)等 3.1.27 artieecuntingmethodwithpotydispereaersonl 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par 发生多分散气溶胶(如固体颗粒NaCl或液体颗粒DEHs等,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检测过
GB/T6165一2021 滤元件上、下游的计数浓度,计算过滤元件的计数效率 3.1.28 相关系数correlatioratio 在试验系统未安装受试过滤器及保持稳定气溶胶浓度的情况下,上、下游采样系统粒子浓度之比 注当试验系统采用1台光学粒子计数器(oP)依次对受试过滤器的上、下游气溶胶浓度进行检测时,相关系数表 示由于上、下游采样管路粒子损失、稀释器稀释比如果上游采样采用稀释器)以及上、下游采样时间的差异所 导致的上,下游采样系统差异;当试验系统分别采样2台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对受试过滤器的上、下游气浴 胶浓度进行检测时,相关系数表示由于上、下游采样计数器采样流量以及计数效率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C;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ondensationparticlecounter) DEHs;凳二酸二辛酯[sebacicacid-bis(2-ethyl-)ester(通用名dir-ethylhexylsebacate)] DMA;微分电迁移分析仪(differencialmobilityanalyser) ticlesize MPPS;最易透过粒径(G mostpenetratingpart partielecounter OPC;光学粒子计数器(optical PAO;聚a烯姬(polyalphaolefin) PsL聚苯乙烯乳胶球(polystyrenelatexspheres) 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ieieneyparieulateairflter) UIPA;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tralowpenetrationairfilter) 试验方法的选择 4.1本标准给出计数法、钠焰法、油雾法3种试验方法,基准方法为计数法 4.2对于高效空气过滤器及滤料,可根据需求使用3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效率检测,但应同时注 明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 在高效滤料的生产检测中,宜在与基准方法明确比对关系的条件下,使用钠焰 法和准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等快速试验方法 4.3对于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及滤料,应使用计数法进行效率检测 在超高效滤料的生产检测中,宜在 与基准方法明确比对关系的条件下,使用准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等快速试验方法 4.4对于MPPs不大于0.1Am的过滤器及滤料,基准方法为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 在该类过滤器出 厂检测中,可在与基准方法明确比对关系的条件下,使用计数法对0.1m0.2am区间粒子进行试验, 并根据与基准方法的比对关系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5 高效及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装置及试验方法 5.1对于试验装置的要求 5.1.1风机 5.1.1.1风量 风量应按受试过滤器最大风量的1.3倍计算
GB/6165一2021 5.1.1.2风压 风压应至少包括下列各项之和 风道阻力(按计算阻力的1.2倍取值); a b 进风过滤器阻力(按其初始阻力的2倍取值); 受试过滤器最大阻力; c d 风量测量装置阻力; 对于钠焰法试验装置,应考虑过滤器后取样所需的正压值(不宜小于600Pa) 5.1.1.3风量稳定性 测试过程中试验装置风量应稳定在设定值的士2%范围内 5.1.2风道 5.1.2.1 材料 钠焰法试验装置自喷雾箱至缓冲箱宜采用聚氧乙烯塑料或其他耐腐蚀材料;钠焰法试验装置的其 余部分及其他试验装置宜采用不锈钢风道 风道壁厚宜不小于1mmnm 必要时,风道应进行接地及防 腐处理 5.1.2.2风量测量装置前、后管段尺寸 当采用标准孔板时,其前、后管段尺寸应按GB/T28242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当采用标准喷嘴 时,其前,后管段尺寸应按GB/T2624.3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5.1.2.3受试过滤器连接管的角度 受试过滤器连接管扩散段的夹角应不大于14?,收敛段的夹角应不大于30",且应满足GB/T1236 的相关要求 5.1.2.4风道密封性 试验装置中风管的制作,安装及检验应满足GB50243对中压系统的相关要求,风管接缝处应采用 焊接 风道密封性应在2kPa的压力下进行打压检漏,漏风量应不大于1.64m'/hm') 5.1.3进风过滤 5.1.3.1预过滤器 预过滤器应采用满足GB/T14295中效过滤器相关要求 5.1.3.2高效空气过滤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应满足GB/T13554的相关要求,当过滤器上游设有加热器时,过滤器耐温应不低 于60C 5.1.4上游采样截面风速均匀性 调整试验装置运行风量至最大测试风量,在试验风道上游采样点所处截面根据风道截面积按图1 所示平均分布设置9个测点,分别测试风速,各测点实测风速与各测点平均值之间的偏差应不大 于10%
GB/T6165一2021 D/ D. D:BZ 方形风道 圆形风道 a b 说明 方形风道边长 圆形风道直径 D 图1上游采样截面风速和气溶胶浓度均匀性测点布置示意图 5.1.5上游采样截面气溶胶浓度均匀性 调整试验装置运行风量至最大测试风量,启动气溶胶发生器并保持稳定工作,在试验风道上游采样 点所处截面根据风道截面积按图1所示平均分布设置9个测点,分别测试气溶胶浓度,各测点实测气溶 胶浓度与各测点平均值之间的偏差应不大于10% 5.1.6上游气溶胶浓度稳定性 调整试验装置运行风量至最大测试风量,启动气溶胶发生器并保持稳定工作,在试验风道上游采样 点处进行采样,30min内所测气溶胶质量浓度或给定粒径范围计数浓度波动应不大于10% 5.1.7通用测试仪器要求 风量测试装置可采用标准孔板或喷嘴,按GB/T2624.2及GB/T2624.3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安 装、使用和标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用于过滤器阻力和流量测量装置压差测量的压力测试装置,精度应不低于2Pa,并应根据所选 a 择压力测试装置的不同,按JG172或JG875的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检定及校准 b)计数器应按JJF1190的相关要求进行定期进行检定及校准 钠焰光度计中的光电测量仪应 按GB/T12564的相关要求定期进行稳定性测试及校准 油雾仪应按5.4.3.1.1.4要求进行 标定 5.1.8上、下游采样相关系数 在气溶胶发生器稳定工作、测试段未安装过滤器且上游采样段未安装稀释器时,各粒径挡相关系数 应为1.00士0.03 在上游采样段安装稀释器后,应定期对各粒径挡相关系数进行测试确认
GB/6165一2021 5.1.9阻力标件 5.1.9.1采用已知阻力的孔板(或其他阻力标件)按5.2.4.2.4进行定期测试 5.1.9.2阻力标件在不使用时应妥善储存与保管,防止破损 5.1.9.3阻力标件的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在试验装置风量范围内选择至少4个风量状态点进行测试 aa b 每次测试时,每一风量状态点下的阻力测试结果与标定值的偏差应不大于3% 若阻力标件 测试阻力值与标定值的偏差大于3%,则应对管道密封性、流量测试装置压力计等进行必要的 检查、维护和标定 可使用阻力标件与参比试验装置进行对比验证测试 5.1.10参考过滤器 5.1.10.1试验装置应准备效率已知的参考过滤器,按5.2,5.3或5.4规定的方法定期进行效率测试 5.1.10.2应至少准备2台参考过滤器,其中1台为主参考过滤器,另1台为备用 参考过滤器所选用 滤料不应使用难以长期保持稳定过滤效率的材料 参考过滤器在不使用时应妥善储存与保管,防止 破损 5.1.10.3参考过滤器的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 参考过滤器每次效率测试值与标定值尾数(效率值第一个非9数值)的偏差应不超过士5 a 每次测试时应首先选择主参考过滤器,若主参考过滤器效率测试值与标定值的偏差超出a)的 b 要求,则应对备用参考过滤器进行测试 若备用参考过滤器效率测试值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 更换主参考过滤器 若主参考过滤器及备用参考过滤器效率测试值与标定值的偏差均超过a)的要求,应对试验装 置采样系统、气溶胶测试装置等进行必要的检查、标定和维修 5.1.11 试验装置标定 试验装置标定周期及要求见表1 表1试验装置标定周期及要求 标定周期 项目 依据标准及要求 风量稳定性 每次试验 5.l.1.3 风道密封性 试验装置建成及有重大结构调整时 5.1.2.4 5 上游采样截面风速均匀性 每2年 l.4 5.1.5 上游采样截面气溶胶浓度均匀性 每2年 5.1.6 上游气溶胶浓度稳定性 每年 流量测试装置 每年 5.1.7 压力测试装置 每年 5.1.7 计数器、,钠焰光度计及油雾仪 每年 5.1.7 上、,下游采样相关系数 每试验日 5.l.8 阻力标件 每3个月 5.l.9 5.1.1o 参考过滤器 每3个月
GB/T6165一2021 5.2计数法 5.2.1试验原理 用气溶胶发生器发生满足试验要求的气溶胶,使用oPC对受试过滤器上、下游0.1pm一0.34m粒 径范围内的粒子进行检测,并计算计径效率 测量上游气溶胶浓度时,若上游气溶胶浓度超过OPC上 限浓度,采样空气应经过稀释,以降低OPC计数的重合误差 采样空气的稀释可通过稀释器实现,也可 通过上、下游OPC取样流量的差异实现 5.2.2试验方法 可选择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或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进行效率测试 两种方法的风道系统一致,仅 气溶胶发生器及所对应的检测装置有所区别 当采用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进行试验时,如过滤器所采 用滤料已经过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试验,并已获得其MPPS,则过滤器试验中所选择的单分散气溶胶计 数中值直径应在其MPPs的士10%以内 否则,过滤器制造商应与用户协商确定试验气溶胶的计数中 值直径范围 5.2.3试验装置 5.2.3.1计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气溶胶发生器、风道系统、气溶胶取样与检测装置组 成,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2 试验装置允许有所不同,但应满足5.1的要求,且对同一过滤器的试验结果 应与标准试验装置一致 16 18 1:x 我一" 0 说明: -风机 孔板流量计; -高效空气过滤器; 13- 过滤后采样管; -直管段 阀门 14 15 气溶胶人口; -稀释器 -稳定段 粒子采样系统 16 17 过滤前静压环; -微压计; 过滤前采样管; 18 温度计; 受试过滤器; 19 湿度计 过滤后静压环; 被测过滤器上游管道直径 10 变径管; 被测过滤器下游管道直径; 11 直管段; 稀释倍数 图2计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GB/6165一2021 5.2.3.2测量装置应使用OPC,OPC粒径测试范围内应至少包括0.1m,0.2Mm,0.3Mm三挡 5.2.4过滤器检测 5.2.4.1运行参数 5.2.4.1.1试验空气 风道系统中应设置电加热器,以保证系统内的温度在(23士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5% 5.2.4.1.2测试气溶胶 测试气溶胶宜采用喷雾方式发生的DEHs、PAO等油性液态气溶胶,当采用固态气溶胶进行测试 时,应进行必要的静电中和处理,并利用参考过滤器验证其与油性液态气溶胶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5.2.4.1.3喷雾空气压力 进人喷雾器的洁净压缩空气的压力应满足气溶胶发生器的要求 5.2.4.1.4喷雾空气量 在规定的压力下,进人每个喷雾器的压缩空气量应恒定 5.2.4.1.5上游气溶胶稀释 OPC在测量气溶胶浓度时,大多数情况下应对原始气溶胶进行稀释,稀释倍数应在10倍1000倍 范围内,具体数值取决于最初的气溶胶浓度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应保证测试气溶胶浓度不超过OPC的 最大饱和浓度 5.2.4.1.6气溶胶取样量 气溶胶取样量由OPC的取样量及采样时间决定,应保证下游气溶胶计数浓度具有统计意义 5.2.4.2检测步骤 5.2.4.2.1运行准备 5.2.4.2.1.1应在开启气溶胶发生器、试验装置中无受试过滤器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上、下游的气溶胶 计数浓度,并计算上、下游采样的相关系数 5.2.4.2.1.2目测检查受试过滤器中的滤料有无缺损、裂缝和孔洞;检查过滤器边框角的结合部位 以及边框与滤料之间是否密封、有无间隙、构造上有无异常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过滤器方可作为 检测用 5.2.4.2.1.3将受试过滤器按箭头指示的气流方向紧固安装于测试段上 5.2.4.2.2系统启动 5.2.4.2.2.1启动风机,调节风机变频器和风道末端阀门,使风道系统的风量达到试验风量 5.2.42.2.2调节系统内的温度在(23士5)C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5%
GB/T6165一2021 5.2.4.2.3预备性检验 应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和受试过滤器就位的情况下,测试下游气溶胶计数浓度,检查背景浓度 5.2.4.2.4阻力检测 使用微压计测试试验风量下的过滤段阻力,减去测试段的空阻力即为过滤器阻力 5.2.4.2.5启动气溶胶发生器 启动气溶胶发生器,依据产品说明书调节气溶胶发生器各项参数并保持稳定 5.2.4.2.6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 过滤器效率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 为了测定粒径效率,应分别对0.14m0.24m及 a 0.2Mm ~0.3Mm两挡粒径范围进行至少3次测试分别计算平均值及置信度为95%的过滤效 率下限,选择其较低值作为受试过滤器的计数法测试效率 进行效率测试时,可用2台oPC同时测量,也可用1台oPC先后在受试过滤器的上、下游分 b 别测量 采用第2种测量方式时,应在每次下游气溶胶浓度检测前对OPC进行净吹,以便在 开始测量下游浓度之前,OPC的计数浓度已经下降到能可靠测定下游气溶胶浓度的水平 为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统计意义,每个效率测试周期内,检测到的下游粒子总数 应不少于100粒 5.2.4.2.7其他参数检测 在检测期间,应同时测出受试过滤器所处风道内的温度,湿度,静压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气压 5.2.5过滤器过滤效率计算 5.2.5.1根据OPC对过滤器前后的粒子数测量结果,受试过滤器的过滤效率E应按式(1)进行计算 E取最后一个9之后的第一位数字为有效数字,第二位数字按四舍五入进行修约 例如,实测值E= 99.976%,修约后E=99.98% A 一Aa E=1一 )×100% RA 式中 受试过滤器过滤效率; 下游气溶胶粒子浓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 A 下游气溶胶粒子背景浓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 Ad A 上游气溶胶粒子浓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 R 相关系数 5.2.5.2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下限效率E以.应按式(2)进行计算 A.5Ke ×100% E5%.mim RA 1,95Mmit 式中 -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下限效率; 层,以 10
GB/6165一2021 置信度为95%的上游气溶胶浓度下限,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依据泊松分布, A1,95%min 实测粒子浓度计算置信度为95%的粒子计数置信下限见表2; A, -置信度为95%的下游气溶胶浓度上限,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依据泊松分布, 2,3%m% 实测粒子浓度计算置信度为95%的粒子计数置信上限见表2 表2依据泊松分布,置信度为95%的粒子计数置信区间 粒子数 置信下限 置信上限 粒子数 置信下限 置信上限 3," 35 24.4 48.7 0.0 0. 40 5.6 28.6 54.5 0.2 7.2 45 32.8 60.2 0.6 8.8 50 37.1 65,9 1,0 10.2 55 41,4 71,6 1.6 l1.7 60 45.8 77.2 65 50.2 82.9 2.2 13.1 3.4 15.8 70 54.6 88,4 1c 4." 18. 75 59.0 94.0 12 6.2 21.0 80 63.4 99.6 14 7." 23.5 85 67.9 1051 16 9,4 26.0 90 72,4 ll10.6 95 18 10,7 28,4 76,9 ll6.1 12.2 121.6 20 30.8 100 81.4 25 16.2 36.8 n(n>100) 川一1.96 n十1.96 30 20.2 42.8 5.3钠焰法 5.3.1试验原理 用雾化干燥的方法人工发生接近过滤材料MPPs范围的NaC1气溶胶进行测试,可采用中效过滤 器预过滤筛选的方式对干燥后的NaCI晶体进行筛选,测试气溶胶颗粒的计数峰值粒径应为(0.09士 0.02)m,几何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90 将过滤器上、下游的NaC1气溶胶采集到燃烧器并在氢火焰下 燃烧,将燃烧产生的钠焰光转变为电流信号并由光电测量仪检测,用测定的电流值求出过滤器的过滤 效率 5.3.2试验装置 5.3.2.1 钠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NaC1气溶胶发生装置、风道系统、气溶胶取样与检测 装置组成,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3 11
GB/T6165一2021 2n7 28 29 30 36 5 27 26a 25 2 23 22 18 18 2019a 三业品 " 6\4789o 洁净压缩空气 说明 20 过滤器检测箱体 预过滤器; 风机变频柜; 孔板流量计 22 风机 光圈阀 软接头; 微压计 23 22 风管; 温控仪 5 本底过滤盒 电加热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 三通切换阀(本底/滤后) 26a 三通切换阀(原始/本底滤后); 26b 变径管 喷雾箱 放气阀" 2 10 喷雾器 28 H发生器 通断阀 H恒流阀 ll 30 12 分气缸L; 燃烧器 13 压力表; 光电转换器 喷雾电磁阀 光电测量仪 32 14 减压阀 温湿度仪 15 33 I 3 干燥管段 喷雾流量计; 17 缓冲箱; 35 本底滤后流量计; 18 36 静压环; 原始流量计; 前取样管, 3 19a H流量计; D 19b 后取样管; 管道直径 图3钠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5.3.2.2用洁净压缩空气将喷雾箱中质量浓度为2%的NaCl水溶液经喷雾器雾化,形成含盐雾滴气溶 胶,并与来自风机经过加热与过滤的洁净热空气相混合 在混合干燥段,雾滴中的水分蒸发,气流到达 缓冲箱时,试验气溶胶已形成均匀的多分散相固体气溶胶 必要时,可在缓冲箱出口处设一道中效过滤 器,筛选出更接近过滤器MPPS范围的测试气溶胶 设置中效过滤器时,可将NaCl水溶液浓度提高到 10%,以获取满足效率测试需求的测试气溶胶质量浓度 缓冲箱下游管段长度应能满足气溶胶在前取 样管口截面处的混匀需求(必要时,可在缓冲箱出口处设分流器) 风道系统的风量和静压分别由风机 变频器及光圈阀控制试验后的气流由风道末端排出 12
GB/6165一2021 5.3.2.3 气溶胶取样靠风道内的静压通过受试过滤器前、后取样管压人检测系统,通过改变阀门的位 置,交替对过滤器前、后气溶胶进行取样,并将原始,滤后和本底气溶胶分别送人燃烧器 原始气溶胶在 混合器中与经过本底过滤器过滤的洁净空气相混合(即稀释)后,方可进人燃烧器 在燃烧器内,气溶胶 中的Na原子被H 火焰高温所激发,发出波长为589nm的特征光,其强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成正比 钠光强值通过光电转换器变为光电流值,由光电测量仪进行检测 过滤段阻力由受试过滤器两侧的静 压环连接至微压计检测,其结果减去过滤器检测箱体的阻力即为过滤器阻力 5.3.2.4钠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要求见附录A,喷雾器及光度计构造参见附录B 试验装置允许有所不同,但应满足5,1的要求,且对同一过滤器的试验结果应与标准试验装置一致 5.3.3过滤器检测 5.3.3.1运行参数 5.3.3.1.1试验空气 风道系统中应设置电加热器,以保证系统的进风温度不低于5C、缓冲箱人口处的相对湿度不高于 30%、受试过滤器下游侧相对湿度不高于60% 5.3.3.1.2NaC溶液浓度 用干燥的化学纯NaCl和蒸水(不应使用天然水或自来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士0.1)%的 NaCl溶液 5.3.3.1.3液面高度 喷雾箱内NaCl溶液液面距喷雾器喷孔高度应为90mm110mm 5.3.3.1.4喷雾空气压力 进人喷雾器的洁净压缩空气的压力应为0.6MPa,允许偏差为士0.02MPa 5.3.3.1.5喷雾空气量 在规定的压力下,进人每个喷雾器的压缩空气量应满足表A.1的要求 5.3.3.1.6气溶胶原始浓度 NacI原始质量浓度范围应为2mg/m'一8mg/m 5.3.3.1.7气溶胶取样量 进人燃烧器的采样空气量应为2L/min 5.3.3.1.8H量 进人燃烧器的H 量应为200mL/min,并应保持恒定 5.3.3.2检测步骤 5.3.3.2.1运行准备 将光电转换器上的转盘转到“全闭”位置 打开H 发生器,点燃H,调节流量为 5.3.3.2.1.1 200mL/min,燃烧器预热30min后可启动系统开始检测 13
GB/T6165一2021 5.3.3.2.1.2打开光电测量仪电源开关,预热光电测量系统 5.3.3.2.13将湿敏探头从干燥器皿中取出,与湿度计上引出的信号线连接并放人缓冲箱人口处的测 孔中 打开湿度计的电源,按下“测量”键,湿度计上即可显示缓冲箱人口处的湿度 5.3.3.2.1.4目测检查受试过滤器中的滤料有无缺损、裂缝和孔洞;检查过滤器边框角的接合部位以及 边框与滤料之间是否密封、有无间隙、构造上有否异常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过滤器方可作为检测用 5.3.3.2.1.5将受试过滤器置于风道系统的箱体中并夹紧 5.3.3.2.2系统启动 5.3.3.2.2.1启动风机,调节风机变频器和光圈阀阀门使风道系统的风量和静压达到检测要求 启动 空气压缩机,待压力达到0.5MPa时,开启喷雾电磁阀,喷雾压力逐渐达到0.6MPa,维持压力稳定,且 每个喷雾器的空气流量计读数稳定至设计值,同时再次校核试验风量 5.3.3.2.2.2测量缓冲箱人口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如大于30%,应逐步投人电加热器,直至相对湿度达 到规定值 5.3.3.2.3阻力检测 使用微压计测试试验风量下的过滤段阻力,减去过滤器检测箱体的空阻力,即为过滤器阻力 5.3.3.2.4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 5.3.3.2.4.1将三通切换阀图3中26a、26b)转至“本底”,用放气阀调节本底滤后流量计图3中35)的 流量为120L/h,将光电转换器上的滤光转盘转至“全通”位置(此时减光倍数N=1),打开光窗,用钠焰 光度计测量本底洁净空气光电流值,测量结束后关闭光窗 5.3.3.2.4.2将三通切换阀图3中26b)转至“原始”,用放气阀调节原始流量计图3中36)流量为 120L/h,将滤光转盘转至l,打开光窗,用钠焰光度计测量过滤前气溶胶光电流值,测量结束后关闭 光窗 5.3.3.2.4.3将三通切换阀(图3中26a,26b)转至“滤后”,用放气阀调节本底滤后流量计(图3中35)的 流量为120Lh将滤光转盘转至I(由于过滤器效率的不同转盘有可能需要转至I或全通)打开光 窗,用钠焰光度计测量过滤后气溶胶光电流值,测量结束后关闭光窗 5.3.3.2.5其他参数检测 在检测期间,应同时测出受试过滤器所处风道内的温度、湿度、静压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气压 5e 5.3.3.3过滤器过滤效率计算 受试过滤器过滤效率E(%)可按式(3)进行计算 E取最后一个9之后的第一位数字为有效数字 第二位数字按四舍五人原则进行修约 例如,实测值E=99.976%修约后E=99.98% A一A" ×100% E 3 =1-尸-(1一 eA一A 式中 受试过滤器过滤效率; P 受试过滤器透过率; 过滤前气溶胶光电流值,单位为微安(丝A); A A 过滤后气溶胶光电流值,单位为微安(!A); A 本底洁净空气光电流值,单位为微安(A); 自吸收修正系数 由试验求得,在本标准的设备和运行参数条件下曾=2. 14
GB/6165一2021 当A'/>A,时,A,可以忽略不计,式3)可简化为式(4) A A E=1一P=(1 X100% 9A" 5.4油雾法 5.4.1试验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涡轮机油通过汽化一冷凝式油汽发生炉人工发生油雾气溶胶,气溶胶粒子 的质量平均直径范围为0.28m~0.34m 使与空气充分混合的油雾气溶胶通过受试过滤器,分别采 集过滤器上、下游的气溶胶,通过油雾仪(或浊度计)测量其散射光强度 散射光强度的大小与气溶胶浓 度成正比,由此即可求出受试过滤器的过滤效率 5.4.2试验装置 5.4.2.1油雾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油雾气溶胶发生装置、风道系统、气溶胶取样与检测装 置组成,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4,宜采用负压系统 16 说明 -光电雾室; 真空泵; 气压计 -透过率测定仪; 空气除尘器; -油雾发生炉 -缓冲分离器; 13 -高效空气过滤器; -贮油器 滤尘罐 -分油罐; 15 微压计; 16 -玻璃毛细管 U型压力计; 液体转子流量计 -液压计; 玻璃孔板流量计; 玻璃旋塞 18 图4油雾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油雾法过滤器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要求见附录C,其标定,校对与维护要求见附录D 5.4.2.2 试验 装置允许有所不同,但应满足5.1的要求,且对同一过滤器的试验结果应与标谁试验装置一致 15
GB/T6165一2021 5.4.3过滤器检测 5.4.3.1 运行准备 5.4.3.1.1过滤器外观检查 目测检查受试过滤器中的滤料有无缺损、裂缝和孔洞;检查过滤器边框角的接合部位以及边框与滤 料之间是否密封、有无间隙、构造上是否异常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过滤器方可作为检测用 5.4.3.1.2风道部件调节和阻力测试 按箭头指示方向确定受试过滤器的气流方向及上、下位置,加上密封圈后,将其均匀地夹紧在主风 道上 关闭旁风道电动阀,打开主风道电动阀,启动风机,用风量调节阀将风量调到受试过滤器的额定 风量,测试受试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的阻力 打开旁风道电动阀,关闭主风道电动阀,调节旁风道上的 阻力模拟器的阻力,使之与受试过滤器的阻力相同 5.4.3.1.3试验油雾发生 向贮油器内添加经预先过滤的涡轮机油 接通油雾发生炉电源,加热炉膛 当温度升高到适当温 度后(视工作风量及试验油雾浓度而定),向油雾发生炉供给压缩空气 按附录E要求的发雾参数调节 油管数、稀释空气量、加油量等,并保持稳定 油雾仪调校 5.4.3.2 油雾仪的构造见附录F 按油雾仪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接通电源并进行仪器自校 将浓度为 1000mg/m、油雾质量平均粒径为0.,28m~0.344m的油雾气溶胶和洁净空气送人雾室 按油雾仪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满度并测自身散光值Kw,K 应小于0.00020% 5.43.3油雾浓度和分散度测量 5.4.3.3.1油雾浓度测量 仪器调零,启动真空泵,关闭主风道,开启旁风道,将洁净空气和油雾气溶胶取样通人光电雾室 开 启光源,由光电雾室测得油雾浓度 5.4.3.3.2分散度测量 转动专门用于分散度测量的偏振旋钮分别于_和/位置上,得到相应的光电雾室测量值,并按 式(5)计算偏光故障值 一 -×100% A 式中 偏光故障值; A T 偏振旋钮置于工位置上时,得到的相应光电雾室测量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T -偏振能钮置于/位置上时,得到的相应光电雾室测量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i) 5.4.3.3.3偏光故障值 偏光故障值与油雾仪所使用的特定光源有关 在光电测油雾仪使用12V、50w卤钨灯作为光源 的条件下,相应于合格分散度的偏光故障值应为45%64% 16
GB/6165一2021 5.4.3.4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 过滤器油雾法效率检测与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用电动阀切换,开启主风道,关闭旁风道 将洁净空气和过滤后油雾气溶胶取样通人透过率测 定仪,调节量程转换旋钮,得到透过率测定仪测得值P',并按式(6)和式(7)计算受试过滤器透 过率和过滤效率 P=P'一P 6 E=100%一P 式中: 受试过滤器透过率,%; 透过率测定仪测得值,%; P P 透过率测定仪本底测得值,%; -受试过滤器过滤效率,% b 需要连续进行过滤器检测时,一般只需重复试验步骤5.4.3.3和本条 油雾气溶胶通过受试过 滤器的时间总计不应超过1n min 测定透过率的同时,将洁净空气和过滤前油雾气溶胶取样通人光电雾室,可监控油雾气溶胶的 浓度和分散度 5.4.3.5其他参数检测 在检测期间,应同时测出受试过滤器所处风道内的温度、湿度、静压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气压 高效及超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 6.1 -般要求 6.1.1试验样品 对同一试验样品的每次试验应测试不少于5件滤料样品 试验样品上不应出现折痕、褶皱、孔洞或 其他异常 试验样品的最小尺寸应为200mm×200mm 所有试验样品均应有以下清晰而持久性的 标记 滤料的设计参数; a b滤料的上游面 6.1.2试验滤速 滤料的试验滤速应在检测前由用户与供货商共同商定 6.1.3滤料夹具 滤料夹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试验滤料夹具由可移动的上半段与固定的下半段构成 适用于钠焰法和计数法的滤料夹具应 保证滤料有100cm的圆形被测面积,适用于油雾法的滤料夹具应保证滤料有50cm的圆形 被测面积,滤料夹具周边密封面宽度应不小于7mm 上、下滤料夹具之间应保持同轴度,滤 料夹紧后其测试值不应受到旁通泄漏的干扰,所采用的密封圈不应改变滤料的被测面积 与 试验气溶胶相接触的滤料夹具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并应易于保洁、耐腐蚀、导电且接地 滤料 夹具宜采用不锈钢或电镀铝材料 b 试验气溶胶从滤料夹具上半段的人口输人,应保证通过滤料的试验气溶胶在整个过滤面积上 17
GB/T6165一2021 具有均匀的浓度值(变形系数<10%) 在滤料夹的底部应设有试验气溶胶的出口 6.2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 6.2.1试验原理 发生单分散的固态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 下游的气溶胶,通过C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求出滤料的最低过滤效率 6.2.2试验装置 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检测装置组成,试 验装置示意图见图5 气溶胶发生方法不限(本标准以微分迁移率分级法为例,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 围应包括MPPS,在要试验的粒径范围内应至少测定6个近似对数等距插值点,且至少分别有1点大于 和小于MPPS 测量装置使用CPC,如果上游的计数浓度超过了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 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 CPC 1; CPC 说明: 过滤器" 压差计 -稀释系统; -调压阀; 10 -电磁阀 1 CPC; -喷雾器" 大气压测量仪及温、湿度计; 12 中和器; 13 -体积流量计 -微分迁移率分析仪; 14 -真空裂; -针形阀 用于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 15 滤料夹具 图5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18
GB/6165一2021 6.2.3检测步骤 6.2.3.1预备性检验 在进行逃料试验以前,应先打开试验装登.检查或调整以下参数 遵守试验装置制造商所规定的预热时间;CPC中灌人工作液;调节试验装置体积流量 若制 造商规定了测量前的进一步常规检查,则还应进行相应检查工作 b 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和滤料就位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下游的粒子计数浓度检查零计数率 c 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上游的粒子计数浓度检查试验空气的洁净度 在滤料夹具下游气流达到试验体积流量后,对试验空气的大气压、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 d 测定 宜准备不同级别的参考滤料标样进行试验装置可靠性及重复性验证 e 在上述各项预备性检查结束后,马上对与待测滤料级别相同的参考滤料标样进行测试,并与之 f 前试验结果进行比对,以对试验装置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验证 6.2.3.2阻力检测 阻力检测应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 在气溶胶通过滤料之前,采用洁净试验空气,在试验 滤速下测定滤料两侧的压降 调节试验体积流量,使得通过每张滤料样品的流量值的变化不超过要求 值的士2% 6.2.3.3效率检测 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 为了测定粒径效率,应在要试验的粒径范围内至少测定6个 近似对数等距插值点,且至少分别有1点大于和小于MPPs 使用单分散发生装置连续发生4组具有 合适平均粒径的单分散气溶胶,在滤料的上、下游分别测量其计数浓度 可用2台同样的CPC同时测 量,也可用1台CPC先后在滤料的上、下游分别测量 采用第2种测量方式时,应在每次下游气溶胶浓 度检测前对CPC进行净吹,以便在开始测量下游浓度之前,CPC的计数浓度已经下降到能可靠测定滤 料下游气溶胶浓度的水平 6.2.3.4滤料过滤效率计算 各粒径挡效率计算应满足5.2.5的要求,绘制效率(透过率)-粒径曲线,给出MPPS及对应效率 6.3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 6.3.1试验原理 发生多分散的固态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 下游的气溶胶,通过o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并计算滤料的最低过滤效率 6.3.2试验装置 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检测装置组成,试 验装置示意图见图6 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围应包括MPPS 测量装置使 用OPC,如果上游的计数浓度超过了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 19
GB/T6165一2021 OPC o 说明: 过滤器" -OPC -调压阀" -针形阀 -喷雾器; 10 -真空泵; 1m 中和器; 大气压测量仪及温湿度计; 滤料夹具; 12 体积流量计; -压差计 用于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 -稀释系统; 图6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6.3.3检测步骤 6.3.3.1预备性检验 应满足6.2.3.1的要求 6.3.3.2阻力检测 应满足6.2.3.2的要求 20
GB/6165一2021 6.3.3.3效率检测 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 应选择包括MPPs范围内有近似几何分布的4个粒径区间 且至少分别有一个区间大于和小于MPPs(如0.l0.15,0.15~0.2,0.20.25和0.25~0.3)测定计数浓 度和粒径分布 应使用OPC测量计数浓度 在上游侧测量计数浓度和粒径分布时,应保证不超过容许 的一致性误差 此外.OPC还应具有足够高的分辨率以满足测量要求 6.3.3.4滤料过滤效率计算 应满足5.2.5的要求 6.4准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 6.4.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效滤料和已知MPPS的超高效滤料的检测 6.4.2试验原理 发生固态或液态的准单分散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 上、下游的气溶胶,使用C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并计算滤料过滤效率,或使用OPC测量其0.1Mm~ 0.2m及0.2Am~0.3m间的计数浓度值,然后求出滤料过滤效率,并取最小值 6.4.3试验装置 6.4.3.1准单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检测装置 一般基于蒸发冷凝技术(或其他准 组成,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6 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发生原理一 单分散发生技术) 对于已知MPPS的滤料,发生气溶胶计数峰值粒径应在MPPS士10%范围内,粒径 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50;对于未知MPPs的高效滤料,发生气溶胶计数峰值粒径范围应为 0.20士0.02)pm,粒径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50. 6.4.3.2采样部分应保证采样气流对粒子计数浓度具有代表性 从采样点到测量仪器之间的接管应保 持清洁、耐腐蚀、导电且接地 为了避免粒子损失,接管应尽量短,并应避免管道中阀门、收缩管的干扰 6.4.3.3测量装置应使用CPC或OPC,如上游的计数浓度超过了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 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 6.4.4检测步骤 6.4.4.1 预备性检验 应满足6.2.3.1的要求 6.4.4.2阻力检测 应满足6.2.3.2的要求 6.4.4.3效率检测 试验气溶胶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在滤料的上、下游分别测量其计数浓度 可用2台(CPC或 OPC)同时测量,也可用1台先后在滤料的上、下游分别测量 采用第2种测量方式时,应在每次下游气 21
GB/T6165一2021 溶胶浓度检测前对CPC或OPC进行净吹,以便在开始测量下游浓度之前,粒子计数器的计数浓度已经 下降到能可靠测定滤料下游颗粒浓度的水平 6.444滤料过滤效率计算 应满足5.2.5的要求 6.5钠焰法 6.5.1试验原理 用雾化干燥的方法人工发生NaC1气溶胶,气溶胶颗粒的计数中值直径范围应为0.09m士0.02m 几何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90 将采集到的滤料上、下游NaCl气溶胶在氢火焰下燃烧,通过光电转换 器,用钠焰光度计将燃烧产生的钠焰光强值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用光电测量仪进行检测,电流值反映了 NaCI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用测定的电流值即可求出滤料的过滤效率 6.5.2试验装置 6.5.2.1钠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主要由NaCl1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检测装置组成,试验 装置示意图见图7,构造与维护见附录G 6.5.2.2用一股洁净的压缩空气通人专用喷雾器,将喷雾箱里的特定浓度NaCl水溶液雾化成小液滴 含液滴的气流在蒸发管内与另一股洁净的干燥空气混合,使液滴中的水分充分蒸发,形成多分散固体 NaCIl气溶胶 6.5.2.3气溶胶经缓冲箱后分为两路;第一路直接引到钠焰光度计的燃烧器;第二路经受试滤料后也引 到燃烧器 6.5.2.4在燃烧器中有一稳定的氢火焰,当含有NaCl粒子的空气助燃氢火焰时,NaCl中的Na原子在 高温中被激发,发出波长为589nm的黄色特征光,其光强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成正比 特征光通过光电 转换器变为光电流,在光电测量仪上读出与该特征光强成正比的光电流值 受试滤料的透过率为过滤 后与过滤前气溶胶浓度之比,即过滤后与过滤前光电流值之比 6.5.2.5由于氢火焰在“绝对”洁净空气中燃烧也会发出很弱的蓝光,也有一定的光电流值(称为本底光 电流值),所以应在所测得的过滤后光电流值中扣除本底光电流值 为了测量本底光电流值,在第二路 气溶胶中分出一股气溶胶,当其流过本底过滤器后,可以近似看作“绝对”洁净空气,引人燃烧器助燃氢 火焰 6.5.2.6对试验装置中各部件的详细描述见附录A、喷雾器及光度计构造参见附录B 22
GB/6165一2021 16 22 23 28 29 30 31 g 20 过滤前 过滤后 底 14 13 15 12 压缩空" 说明 -气水分离器; 三通切换阀; 除油器; -滤料夹; 18 放气阀 19 过滤流量计 20- 三通切换阀 高效空气过滤器 21 -喷雾空气流量计; 本底过滤器; 压力表; 22 -放气阀; 喷雾器; 过滤后空气流量计; 23 喷雾箱; 24 H瓶; 溶液放空阀 25 -减压阀 干燥器; -阻火器 10 26 11 干燥空气流量计 27 稳压器 12 蒸发管; 28 氢气流量计 13 缓冲箱; 29 -燃烧器; 14 限压阀 光电转换器; 30 15- 湿度计; 31 -光电测量仪 16 过滤前空气流量计; 图7钠焰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23
GB/T6165一2021 6.5.3检测步骤 6.5.3.1预备性检验 在进行逃料试验以前,应先打开试验装置,检鑫或调整以下参数 用干燥的化学纯NaCI和蒸憎水(或去离子水)配制质量浓度为2%的NaCl溶液,将其倒人喷 a 雾箱中,使液面达到距离喷孔(5.5士0.5)mm的水位指示线 在运行中溶液浓度允许变化范围 为1.9%一2.1% b 调整H 供给系统的运行参数;将H流量调节到200mL/min,且维持恒定 若低于此值,则 应检查H高效过滤器是否堵塞、管道有无漏气 点燃H 预热燃烧器30min以上,预热期 间,燃烧器上的罩盖应取下以通人助燃空气,此时应关闭光窗,滤光转盘也应处于全闭位置 调整钠焰光度计(图7中29,30,31组成)运行参数:当燃烧器开始预热时,打开光电测量仪电 源开关,预热30min以上 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压缩空气喷雾系统的运行参数;将喷雾压力调到0.26士0.01)MPa工作 压力,检查高,低压管道的气密性;调整喷雾流量为0.28m'/hr 0.36m'/h,若低于此值,说明 喷孔有堵塞现象,需要停运清洗喷孔;调整干燥空气流量为(1.7士0.05)m'/h 检查缓冲箱上的湿度计;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40%,如大于此值,应检查吸湿剂是否已饱 和,需要更换或再生 6.5.3.2阻力检测 应在气溶胶通过滤料之前,采用纯净试验空气在试验滤速下测定滤料两侧的压降 调节试验体积 流量,使得每张滤料样品流量值的变化不超过要求值的士2% 应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 测量 6.5.3.3效率检测 6.5.3.3.1将三通切换阀(图7中17)处于“过滤前”位置,调节过滤前空气流量计图7中16)流量到 2L /min,然后把滤光转盘转至I挡,用钠焰光度计测量过滤前气溶胶光电流值 6.5.3.3.2将三通切换阀(图7中17)处于“过滤后”位置,再把三通切换阀(图7中20)转到“本底”位置 将滤光转盘转到全闭位置,灭氢焰,待冷却后,清洗烧嘴及燃烧器内壁,再点燃氢焰,稳定燃烧10min. 调节过滤后空气流量计图7中23)流量到2L/min 将滤光转盘转到全通位置,用钠焰光度计测量本 底洁净空气光电流值 6.5.3.3.3将受试滤料装人滤料夹,把三通切换阀(图7中17)转到“滤后”位置,将过滤流量计在(图7 中19)的流量调到所需要的流量 调节放气阀,使过滤后空气流量计图7中23)流量到2L/min 选择 合适光密度值的中性滤光片,读出过滤后气溶胶光电流值 6.5.3.4 滤料过滤效率计算 应满足5.3.3.3的要求 6.6油雾法 6.6.1试验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涡轮机油通过汽化一冷凝式油雾发生炉人工发生油雾气溶胶,气溶胶粒子 24
GB/6165一2021 的质量平均直径范围应为0.28m0.34m 使与空气充分混合的油雾气溶胶通过受试滤料,采用油 雾仪测量滤料过滤前、后的气溶胶散射光强度 散射光强度大小与气溶胶浓度成正比,由此求出受试滤 料的过滤效率 6.6.2试验装置 油雾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由发雾装置和试验装置两部分组成 发雾装置可采用喷雾式油雾发 生器或汽化一凝聚式油雾发生器,采用喷雾式油雾发生器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8 10 2a0 说明: 气水分离器 混合器 -稳压阀 -滤料夹具; -空气过滤器; 10 光电雾室; -空气加热器 -透过率测定仪; -油雾发生器 -流量计 12 13 -加热电炉; 气压表 -螺旋分离器; 图8油雾法滤料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示意图 发雾装置 6.6.2.1 喷雾式油雾发生器和汽化一凝聚式油雾发生器应满足附录H的要求 6.6.2.2测量装置 测量装置由光电雾室和透过率测定仪组成 6.6.2.3发雾参数 油雾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油雾发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发雾装置应生成具有一定大小分布、质量平均直径为0.28m0.34m油雾,可通过控制压 缩空气的压力、空气加热器的温度、加热电炉加热油雾发生炉的温度和发雾剂的量,同时调节 螺旋分离器的位置等参数控制所需要的油雾浓度和油雾粒子的质量平均直径 当发雾参数固 25
GB/T6165一2021 定时,油雾气溶胶的粒径大小分布和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发雾剂应采用黏度等级为32或46的涡轮机油,质量应满足GB11120的相关要求 b 浓度为1000mg/m的油雾发雾参数;喷雾空气压力应为120kPa、空气加热温度应为(92士 c 2)、水浴温度应为95C100,油量应为100mL 当以上发雾参数不稳定时,可使用螺 旋分离器对油雾浓度和分散度进行适当微调 6.6.2.4 流量控制 油雾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流量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进人光电雾室的洁净空气流量范围应为5L/min一7L/min或按仪器说明书要求确定 a b)进人光电雾室的油雾取样流量范围应为3L/min5L/min或按仪器说明书要求确定 油雾流从雾嘴喷出,应在雾室中始终成圆柱体,且雾室中应无混浊或残留油雾现象 c 6.6.3检测步骤 6.6.3.1 预备性检验 在进行滤料检测前,应先打开试验装置,检查或调整以下参数: 发生标准油雾 a 检查水(油)浴中的水(油)量 1! 22 检查油容器中的涡轮机油量 接通油雾发生炉电源,加热水(油)浴 3 按检验要求,将螺旋分离器处于适当位置 5 待水(油)浴温度达到控制温度平衡后,启动压缩空气机供气,再接通空气加热器电源; 调节各发雾参数并保持稳定 6 适当调节螺旋分离器的位置,得到所需质量浓度和质量平均直径的油雾气溶胶 77 调校油雾仪: b 自校;按油雾仪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接通仪器电源并进行仪器自校 调校:将质量平均直径为0.284m~0.34m,已确定浓度的油雾气溶胶和洁净空气送人 雾室 拨油雾仪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满度,并测量仪器自身散光值K,,当油雾浓度为 1000mg/m时,K 应小于0.00020% 测量油雾气溶胶浓度和分散度 油雾气溶胶浓度应为1000(1士10%)mg/m' 当有特殊需要(如受试过滤元件过滤效率 过高或过低)时,也可使用2000mg/nm'一25001 ',250mg/m或100mg/nm mg/m" 油雾气溶胶浓度测量:仪器调零,将洁净空气和油雾气溶胶取样通人光电雾室,开启光源, 由光电雾室测得油雾气溶胶浓度 3 分散度测量:按5.4.3.3.2的要求进行分散度测量 6.6.3.2阻力检测 在气溶胶通过滤料之前,应采用洁净试验空气,在试验滤速下测定滤料两侧的压降 需调节试验空 气体积流量,每张滤料样品的流量值变化不应超过要求值的士2% 应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 测量 26
GB/6165一2021 6.6.3.3效率检测 6.6.3.3.1将受试滤料平整置于滤料夹具上并夹紧,按滤料试验的比速要求调节流量计流量,通人油雾 气流 6.6.3.3.2将滤料过滤后的气流和洁净空气通人透过率测定仪,调节量程转换旋钮,得到透过率测定仪 测得值尸,按5.4.3.4a)的要求计算油雾过滤效率E 6.6.3.3.3检测完毕后应以洁净空气通人雾室,将雾室内残留的油雾吹净 6.6.3.3.4关闭空气加热器和水浴加热电炉的电源,关闭油雾仪电源 6.6.3.3.5停止给油雾发生炉供气,切断空气压缩机电源 27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GB/T6165-2021

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效空气过滤器作为保护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室内空气清洁度和健康程度。因此,对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十分必要。

GB/T6165-2021标准规定了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试验方法,其中包括了效率和阻力两个方面的测试内容。

效率测试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效率是指它所捕集的颗粒物占进入过滤器的颗粒物总数的比例。根据GB/T6165-2021标准,可采用颗粒计数法、颗粒捕集质量法和颗粒半捕集法三种方法进行效率测试。其中,颗粒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检测进出口处的颗粒数来计算过滤器的效率。

在进行效率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选择合适的颗粒物:应根据过滤器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进行测试。
  • 控制气体流速:应根据过滤器设计流量设置合适的气体流速,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测试条件稳定:在进行测试时,应保持测试条件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阻力测试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阻力是指气体通过过滤器时所遇到的阻力。阻力大小直接影响过滤器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根据GB/T6165-2021标准,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进行阻力测试。其中,直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测量进出口之间的压差来计算过滤器的阻力。

在进行阻力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控制气体流量:应根据过滤器设计流量设置合适的气体流量,并保持稳定,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 测试条件稳定:在进行测试时,应保持测试条件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测试设备校准:测试设备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测试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通过GB/T6165-2021标准中规定的效率和阻力两方面测试方法,可以评估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保障人们的健康。

和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类似的标准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

离心泵效率

无损检测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无损检测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无损检测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的编号:GB/T40324-2021。无损检测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共有34页,发布于2021-12-01
二花脸猪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二花脸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二花脸猪的编号:GB/T8130-2021。二花脸猪共有7页,发布于2021-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