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087-2020

热回收新风机组

Energyrecoveryventilatorsforoutdoorairhandl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回收新风机组的编号:GB/T21087-2020。热回收新风机组共有51页,发布于2021-08-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30
  • 实施日期2021-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1页
  • 文件大小3.97M

热回收新风机组


国家标准 GB/T21087一2020 代替GB/T21087一2007 热回收新风机组 Eneryreeoveryventilatorsforoutdoorairhandling 2020-09-29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087一2020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分类与标记 结构和材料 " 要求 试验方法 8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量、静压损失.机外余压及输人功率试验方法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热回收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内部漏风率试验方法 23 附录D(规范性附录)外部漏风率试验方法 25 附录E规范性附录)送风净新风量、,送风净新风率试验方法 附录F规范性附录)交换效率,能效系数和能量回收比试验方法 32 附录G(规范性附录)往复式热回收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36 附录H规范性附录)凝露、凝结水试验方法 附录I(规范性附录)噪声试验方法 附录」(规范性附录)交变性能试验方法
GB/T21087一2020 前 言 本标谁按照GB/TI.1一2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y/T21087一2007飞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与GBy/T21087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送风净新风量相关性能的要求(见6.9、7.10); -增加了热回收新风机组新风侧、排风侧最低过滤器级别的要求(见5.13); -修改了部分试验工况条件(见7.1.3,2007年版的6.1.2); -增加了能效系数和能量回收比的试验方法及相关要求见6.12、6.13、7.13、7.14) 增加了往复式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性能和试验方法见7.12.3、附录G) -增加了交变性能和试验方法见6.24、7.25、附录J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新晃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大 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沃森环保产业 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奥利凯中央空 调有限公司、淄博气宇空调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台州市普瑞泰环 境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霍尼韦尔环境自控产品(天津)有限公司、森德()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青 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环 境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浩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爱迪士(上海)室内空气技术有 限公司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 限公司、广东艾尔斯派科技有限公司、涡风通风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六星空气净化技术湖南)有限公 司,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山王 ]昆山王子过滤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创思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中轻特种纤维材料有限公司、东丽纤维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市天银地热开发有限责任 公司、中财集团湖南湘光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品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浩佳新节能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德天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东绿岛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造梦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空调工程安装有限公司、江苏益康电器有限公司、帕瑞尔常州)环境科 技有限公司、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净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艾弗纳环境智能科 技有限公司、天津市二十四小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第五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天兴净化 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威能()供热制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沃逸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奥普家 居股份有限公司、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德天地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华来天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顺蓝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 司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爱美信电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高科金信净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 德区温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地球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 限公司、宁波宁之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全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樱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御风 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利发爱尔空气净化系统有限公司、河 北爱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靖江华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靖江市九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靖江市产品质 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士诺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黑森林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GB/T21087?2020 ??:塢?Ρ?С??,?? ?,?????塢?????? ·С??????,?в??Ρ?? ,????塢μ?????? ???Ρ?,?,,?????áΡ? ,???,?桢??Ρ塢??桢?桢С? ???,??,?,,β???? ???汾?: GB/T210872007
GB/T21087一2020 热回收新风机组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分类与标记、结构和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供暖,通风、空调净化系统中回收排风能量,对新风进行冷、热、湿及过滤预处理的 新排风通风机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52019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12362017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性能试验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3785.1一2010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906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T14296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GB/T16803供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21551.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GB/T34012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168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回收新风机组energreoveryventilatorsforoutdoorairhandling;ERV 以显热或全热回收装置为核心,通过风机驱动空气流动实现新风对排风能量的回收和新风过滤的 设备 3.2 热回收装置eneryrecoverycomponents;ERC 实现空气和空气间显热或全热能量交换的换热部件 3.3 全热交换totalheatexeha ange 同时发生显热和潜热变换的能量交换
GB/T21087一2020 3.4 显热交换sensibleheatexchange 只发生显热变换的能量交换 3.5 标准空气状态standardair 大气压力为101.3kPa,干球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15.8C,密度为1.2kg/m的空气 3.6 新风outdoorair 从新风口进人的室外空气 3. 送风supplyair 从送风口送出的空气 3.8 回风 returnair 从回风口进人的室内空气 3.9 排风exhaustair 从排风口排出的空气 3.10 额定值ratelvalue 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工况下,ERV或ERC应能达到的性能值 3.11 送风量supplyatrlww rate 从送风口送出的空气体积流量 注:单位为m'/h 3.12 排风量exhastairlowrate 从排风口排出的空气体积流量 注:单位为m'/h 3.13 输入功率powerinput 送、排风机和辅助用电设备输人功率之和(ERV)或辅助用电设备的输人功率(ERC) 注:单位为W或kw 3.14 ERV机外余压availablepressureofERV ERV送风通道及排风通道在对应风量下,出口空气全压与进口空气全压之差 注:单位为Pa 3.15 ERC压力损失 airpressuredropofERC ERC送风通道及排风通道在对应风量下,ERC产生的压降 注:单位为Pa, 3.16 effectiveness 显热交换效率sensible exchangeG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差之比
GB/T21087一2020 注:以百分数表示 3.17 effectiveness 全热交换效率total exchange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烙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熔差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18 湿量交换效率ahsolutehumidityratioexehangefleetieness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含湿量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含湿量差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19 ERC能量回收比ratioofenergyrecoveryofERc ERC回收的能量与能量回收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20 eefietenofenerey ERV能效系数 ofERV 新排风气流间交换的总能量和气流流动具备的能量之和与ERV的输人功率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21 外部漏风率 extermalairleakageratio 由ERV或ERC外壳缝隙漏人、漏出的风量与额定送、排风量均值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22 内部漏风率internalexhaustairlenkageratio 在ERV或ERC内部,由排风侧漏人新风侧的风量与额定送风量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23 送风净新风量netoutdoorairfowrateinsuppl》air ERV或ERC的送风中含有的室外空气体积流量 注:单位为m'/h 3.24 送风净新风率netoutdoorairflowratioinspplyair ERV或ERC的送风中含有的室外空气体积流量与送风量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 3.25 controller 节能运行控制器energy-saying ERV自带的,具有监测控制功能的节能运行控制装置 分类与标记 4.1分类 4.1.1热回收新风机组代号为“ERV”,热回收装置代号为“ERC” 4.1.2ERV和ERC的分类及相应代号见表1
GB/T21087一2020 表1ERV和ERC的分类及相应代号 类别 代号 名称 分类方式 落地式 LD DZ 吊装式 热回收新风机组 BG 按安装方式分 壁挂式 ERV Cs 窗式 嵌人式 QS 全热型 QR 按热回收类型分 显热型 XR 旋转式(含转轮式,通道 XZ 轮式等 按工作状态分 静止式(含板翅式,热管 JZ 式、液体循环式等 热回收装置 往复式 WF ERC) 圆形 直径×厚度×通道高度 按进、出风断面形状分 长方形 长×宽×厚度×通道高度 难燃型 NR 按防火性能分 非阻燃型 抗菌型 K 按抗菌性能分 普通型 4.2标记 4.2.1ERV标记 ERC -内置ERC抗菌性能 -内置ERC防火性能 -内置ERC工作状态 -安装方式 热回收类型 送风量额定值,m/h 热回收新风机组(ERV) 示例 额定送风量为300m'/h、全热、吊装式、旋转式、非阻燃和普通抗菌的热回收新风机组,标记为 ERV-300-QR-DZ-XZ
GB/T21087一2020 4.2.2ERC标记 ERC -抗菌性能 -防火性能 工作状态 热回收类型 -断面形状 热回收装置(ERC) 示例: 转轮直径为300mm厚度为100mm、通道高度2mm的显热、旋转式、难燃和普通抗菌的热回收装置,标记为 ERc300×100×2-XR-Xz-NR 进、出风断面尺寸为长300mm,宽250mm厚度200mm,通道高度2mm的全热、静止式,非阻燃和普通抗菌的热 回收装置,标记为 ERC300×250×200×2-QR-JZ 5 结构和材料 5.1ERV和ERC应按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 5.2ERV和ERC内部应整洁干净,无杂物 5.3ERV和ERC的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等,塑料件应耐老化 5.4ERV和ERC的钣金件,零配件等应有防锈措施 5.5ERV和ERC室外部分的金属外壳应作防锈处理,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防老化性能 5.6ERC隔热保温材料应无毒,无异味,粘贴应平整、牢固 5.7难燃型ERC的防火特性应满足GB50016的相关要求,并应按GB8624的相关要求给出分级 5.8ERV和ERC的线路连接应整齐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接地,电线穿孔和接插头应采用绝缘套管或 其他保护措施,壳体外外露电线宜采用金属软管保护 5.9电气控制元器件应动作灵敏、可靠 5.10对于有检修门的ERV或ERC,其检修门应严密、灵活,人员能进人的检修通道门应内外均能 开启 5.11ERV应确保热交换时凝结水排除畅通 5.12ERV配置的表面空气冷却器和加热器应满足GB/T14296的相关要求 5.13ERV配置的空气过滤器应满足GB/T14295的相关要求,在热交换部件(换热芯体)排风侧迎风 面应布置过滤效率不低于c1的空气过滤器,在新风侧迎风面应布置过滤效率不低于1的空气过滤 器,过滤器应可以便捷地更换或清洗 5.14抗菌型ERC应满足GB21551.2的相关要求 5.15ERV宜设置节能运行控制器,在满足新风排风输配风量要求的条件下,可根据室内外空气状态、 电机功耗等情况,通过调整风机转速、旁通新风排风等手段,实现ERV能耗降低 5.16独立安装的ERV新风口和排风口宜配置保温密闭风阀
GB/T21087一2020 6 要求 6.1外观 机组外表面应光洁,色调应一致,无明显刮伤、锈斑、压痕,流痕、气泡和剥落 外表面所粘贴的各种 标识、铭牌应牢固,位置应明显 6.2启动与运转 ERV和ERC的零部件应无松动、杂音和过热等异常现象 6.3风量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4机外余压 ERV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机外余压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5静压损失 ERC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静压损失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105% 6.6输入功率 对于额定输人功率不大于30w的机组,其输人功率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120%;对于额定输 人功率大于30w的机组,其输人功率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l10% 6.7内部漏风率 送风量大于3000m/h的ERV和ERC,其内部漏风率实测值不应大于10%,且不应大于“额定值 十1%” 6.8外部漏风率 送风量大于3000m'/h的ERV和ERC,其外部漏风率实测值不应大于3% 6.9送风净新风量 送风净新风量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10送风净新风率 送风量不大于3000m=/h的ERV和ERc,其送风净新风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0%,且不应小于“额 定值一1%” 6.11交换效率 交换效率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0%,且应满足表2要求
GB/T21087一2020 表2ERV和ERC的交换效率限值 类型 冷量回收 热量回收 >55 >6o 全热型ERV和ERc 全热交换效率 显热型ERV和ERC 显热交换效率 >65 >70 注1:按表3规定工况,且在送、排风量相等的条件下测试的交换效率 注2:全热交换效率适用于全热型ERV和RC,显热交换效率适用于显热型ERV和ERC 6.12能效系数 能效系数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13能量回收比 能量回收比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14凝露、凝结水 ERV应无凝露外滴,凝结水应排除通畅 6.15噪声 ERV和旋转式ERC的噪声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1dB(A)” 6.16电气强度 ERV和旋转式ERC的电气强度应无击穿或闪络 6.17绝缘电阻 ERV和旋转式ERC冷态、热态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Q. 6.18淋水绝缘电阻 ERV和旋转式ERC淋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Q 6.19电机绕组温升 ERV和旋转式ERC的电机绕组温升应符合GB/T755一2019中表8的规定 6.20泄漏电流 6.20.1送风量不大于3000m/h的ERV和旋转式ERC的泄漏电流应符合GB4706.1一2005中13.2 的规定 6.20.2送风量大于3000m/h的ERV和旋转式ERC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 5mA 6.21 接地电阻 ERV和旋转式ERC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大于0.1Q.
GB/T21087一2020 6.22湿热特性 ERV和旋转式ERC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n,且应无击穿或 闪络 6.23新风PM12.5过滤效率 ERV的新风PM2.5过滤效率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 6.24交变性能 交变性能试验后ERV或ERC的风量风压,送风净新风率和高挡风量下热交换效率的测试结果与 交变性能试验前相比偏差不应大于3%,且应满足表2的要求 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7.1.1被试ERV和ERC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 7.1.2被试ERV和ERC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试验 7.1.3被试ERV和ERC的额定性能试验工况应符合表3的规定 7.1.4试验时读数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7.1.5试验时的各类测试仪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其准确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3额定性能试验工况 回风进口 新风进口 测试项目 电压 风量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风量、输人功率 20.0 15.8 20.0 15.8 静压损失、机外余压 20.0 15.8 20.,0 15.8 噪声 14.0一27.0 14.0~27.0 送风净新风量 14.0~27.0 14.0~27.0 送风净新风率 14.027.0 14.0~27.0 交换效率 27.0 19.5 35.0 28.0 冷量回 收工况 能效系数、能量回收比 27.0 19.5 35.0 28.0 额定值 额定值 交换效率 21,0 13.0 2.0 1,0 热量回 收工况能效系数,能量回收比 21.0 13,0 2.0 1,0 22.o0 17.0 35.0 冷量回收工况 29.0 凝露 20.0 14.0 一10,0 热量回收工况(I 凝结水 热量回收工况 20,0 14.0 -15.0 14.0~27.0 14.0~27.0 内部漏风率 外部漏风率 14.027.0 14.0~27.0 注 ”表示无规定值
GB/T21087一2020 表4试验读数的允许偏差 单次读数与规定试验工况 读数平均值与规定试验 项目 最大偏差 工况的偏差 干球温度/" 士0.3 十0.2 进口空气状态 士0.2 士0.1 湿球温度/ S100 士5.0 士5.0 静压/Pa >100 士5%读数,且不大于10Pa 士5%读数,且不大于10Pa 士2.5 土2.5 风量"/% 士2.0 士2.0 电源电压/" 马 士2.0 士2.0 与名义值相差的百分数 表5各类测试仪表的准确度 试验项目 试验参数 测试仪表 单位 仪表准确度 空气进、出口的干,湿球温度 0.1 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 温度 温度计、热电偶 其他温度 0.3 微压计及电传感器 空气动压、静压 Pa 1.0 压力 大气压力计 大气压力 kPa 0.2 % 风量 风量 1.0 时间 0.2 秒表 时间 功率表 电压表 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 0.5级 电流表 频率表 满足GB/T3785.l一2010 噪声 噪声 声级计 dB(A 中1级要求 士40(浓度不高于300o) 气体浓度 CO浓度测试仪 送风净新风率 cm'/m 士2%读数(浓度高于 3000) 7.2外观 被试ERV和ERC的外观应采用目测法对其进行检查 7.3启动与运转 7.3.1型式检验时,调整ERV/ERC(适用时)输人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在额定风量或额定转速下 启动,稳定运转10min后,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反复进行3次,检查零部件有无松动、杂音和过热等异
GB/T21087一2020 常现象 7.3.2出厂检验时,在额定电压下启动ERV或ERC,在最大风速或最大转速下稳定运行,检查零部件 有无松动、杂音和过热等异常现象 7.4风量 7.4.1按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和ERC的送风量、排风量 7.4.2按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安装在现场ERV和ERC的送风量、排风量 7.5机外余压 7.5.1按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机外余压 7.5.2按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安装在现场ERV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机外余压 7.6静压损失 7.6.1按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C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静压损失 7.6.2按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安装在现场ERC的新风侧和排风侧的静压损失 7.7输入功率 按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和ERc(适用时)对应的输人 7.7.1 功率 7.7.2按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安装在现场的ERV和ERc(适用时)对应的输人功率 7.8内部漏风率 按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内部漏风率 7.9外部漏风率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外部漏风率 7.10送风净新风量 按附录E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和ERC的送风净新风量 7.11送风净新风率 按附录E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和ERC的送风净新风率 7.12交换效率 7.12.1按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ERV或ERC内部漏风率,或按附录E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 ERV或ERC送风净新风率,满足6.7或6.10的要求后,才可进行交换效率试验 7.12.2按附录F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或ERC的显热交换效率、湿量交 换效率及全热交换效率 7.12.3按附录G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往复式EERV的显热交换效率,湿量交 换效率及全热交换效率 7.13能效系数 按附录F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V的能效系数 10
GB/T21087一2020 7.14能量回收比 按附录F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测量ERC的能量回收比 7.15凝露、凝结水 7.15.1按附录H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在额定风量下连续运行4h,检查凝露、凝结 水结果 7.15.2对有风量调节的装置,按附录H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在最大风量下连续运 行4h,检查凝露、凝结水结果 7.16噪声 按附录I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ERV的A计权声压级噪声 7.17电气强度 7.17.1按表3规定的凝露、,凝结水冷量回收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在ERV或ERC带电部分与非带 电金属部分之间,施加1250V,50Hz的正弦波电压,开始时所施加的电压不应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 后快速升为全值,持续时间60s, 7.17.2大批量生产时,可在常温下用1800V电压及持续时间1s来代替 7.18绝缘电阻 在常温、常醒条件下,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ERV或ERC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 7.18.1 的绝缘电阻(冷态) 7.18.2按表3规定的凝露、凝结水冷量回收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ERV或 ERC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热态) 7.19淋水绝缘电阻 对室外安装使用的机组,在常温常湿条件下,以45"倾斜角度向装置室外侧喷射流速为3n mm/min 的清水,持续1h后停止喷射,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 7.20电机绕组温升 7.20.1在表3规定的凝露,凝结水冷量回收试验工况下,用GB/T7552019规定的电阻法进行测量 分别于试验前和连续运行4h后,测量电机绕组电阻和温度 7.20.2电机绕组温升应按公式(1)进行计算: R,一R 一 235十t十t1一ta R 式中: A 电机绕组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Q). R 试验开始时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Q): R 试验开始时的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试验结束时的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7.21泄漏电流 按表3规定的凝露、凝结水冷量回收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后,按照GB4706.1一2005中13.1,13.2 11
GB/T21087一2020 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机组外露的金属部分与电源线之间的泄漏电流 7.22接地电阻 按照GB4706.1一2005中27.5规定的方法,测量ERV或ERC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 7.23湿热特性 按GB/T2423.3规定的试验条件连续运行48h后,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ERV或ERC带电部 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施加1250V电压1min的情况下,应无击穿或闪络 7.24新风P\M12.5过滤效率 按GB/T34012规定的方法测试ERV的新风PM2.5过滤效率 7.25交变性能 按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被试ERV和ERC的交变性能 8 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 8.2出厂检验 8.2.1每台ERV或ERC需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8.2.2出厂检验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绝缘电阻仅做冷态试验 表6检验项目表 检验类别 要求 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备注 章条编号章条编号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抽样检验 外观 6.1 7.2 启动与运转 6.2 7.3 7.4 风量 6.3 7.5 机外余压 仅适用于ERV 6.4 静压损失 6.5 7.6 仅适用于ERC 输人功率 6.6 7.7" 仅适用于送风量大于 内部漏风率 6.7 7.8 3000m'/h的ERV 和Rc 仅适用于送风量大于 外部漏风率 6.8 7.9 3000m'/h的ERV 和Rc 送风净新风量 6.9 7.10 12
GB/T21087一2020 表6(续 检验类别 要求 试验方法 序号 备注 检验项目 章条编号 章条编号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抽样检验 仅适用于送风量不大于 送风净新风率 10 6.10 7.lm 3000m=/h的ERV 和ERC 1 交换效率 6.11 7.12 6.12 7.13 12 能效系数 仅适用于ERV 能量回收比 6.13 7.14 13 仅适用于ERc 凝露、凝结水 6.14 7.15 14 15 噪声 6.15 7.16 仅适用于ERV 16 电气强度 6.l6 7.17 冷态 7.18.1 绝缘电阻 17 6.17 热态 7.18.2 6.18 7.19 18 淋水绝缘电阻 19 6,19 7.20 电机绕组温升 20 泄漏电流 6.20 7.21 接地电阻 21 6.21 7.22 湿热特性 22 6.22 7.23 23 新风PM2.5过滤效率 6.23 7.24 仅适用于ERV 24 7.25 交变性能 6.24 注“o”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8.3抽样检验 8.3.1对于成批生产的ERV或ERC,应进行例行抽样检验,抽样时间应均衡分布在1年中 8.3.2抽样检验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 8.4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8.4.1 新产品定型鉴定时; a 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 b c 转厂生产时 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8.4.2型式检验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 8.5判定规则 8.5.1对于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只要有一台机组在表6规定的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 该批产品不合格 13
GB/T21087一2020 8.5.2对于型式检验,在表6规定的电气安全项目16,17、18,19,20,21,22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 生产周期产品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1.1每台ERV和ERC应有铭牌,并应固定在明显位置 9.1.2铭牌上应清晰标出以下内容 名称和型号; a b)主要技术参数: 送风量、排风量、电压、频率、输人功率,交换效率, 噪声、机外余压和能效系数(适用于ERV). 热交换芯体尺寸、静压损失和能量回收比(适用于ERC). 安装角度(适用于热管装置 转速(适用于旋转式ERC)等 新风侧、排风侧的过滤器等级和过滤效率(适用于具有过滤功能的ERV); c d 依据的标准编号; 生产编号; e f 生产日期; 制造厂名 g g.1.3依据标准生产的产品,铭牌上标注的性能值均应为标准空气状态和标准试验条件下生产制造单 位声明的数值;非标工况的性能值可标注在生产制造单位的样本或合同中,当在铭牌上标注时,应注明 “名义值”和对应的环境条件, 9.1.4机组上应有接地标志和安全运行要求标志,并应附有电气线路图,旋转式ERC应有转轮的旋转 方向标志 9.2包装 9.2.1产品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干燥处理 9.2.2包装应有防潮、防尘及防震措施 9.2.3包装箱中应有产品合格证,装箱单、产品说明等文件 9.2.4产品合格证应包括检验结论、检验员章和检验日期 9.2.5装箱单应列出所有附件 9.3运输和贮存 ERV和ERC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碰撞,倾倒,压坏和受雨雪淋袭的措施 9.3.1 9.3.2ERV和ERC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防火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9.4随机技术文件 随机技术文件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采用的标准名称 a b)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空气动力性能曲线、工作温度范围、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等;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c 送风量、排风量、送风净新风量, 14
GB/T21087一2020 -热交换芯体尺寸(适用于ERC). -机外余压(适用于ERV)或静压损失(适用于ERC), 电压、频率、输人功率 噪声 显热交换效率(适用于显热交换ERV和ERC) 全热交换效率(适用于全热交换ERV和ERC) -安装角度(适用于热管式ERC). -转速(适用于旋转式ERC). 外形尺寸及重量; d 安装结构尺寸图和电气线路图 安装说明、使用要求; e f 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15
GB/T21087一202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风量、静压损失、机外余压及输入功率试验方法 A.1试验装置和仪表 A.1.1ERV和ERC空气动力性能试验装置由风量测量仪表,温、湿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和连接 管道等组成 A.1.2试验装置分为A类,B类和C类 A类和B类试验装置适用于风道式ERV和ERC,C类试验 装置适用于无风道式ERV A.1.3A类试验装置应由满足GB/1236一2017中图42d)要求的出口风室组成,示意图见图A.1 各风口所接直管段的最小长度」=2D.,其中D 为风口的当量直径;对于方形风口D =V4AB7元 A和B分别为方形风口的长和宽;风室中安装的喷嘴应满足GB/T12362017中第22章的要求;试 35 验时,喷嘴的喉口速度范围应为15m/s m/s 说明 1(OA -新风气流; 2(SA》 送风气流; 3(RA -回风气流; 4EA -排风气流; 被试ERV或ERc: -风机 流量喷嘴; 穿孔板; 静压测点; 各风口所接直管段的最小长度 图A.1A类试验装置示意图 A.1.4B类试验装置应由满足GBy/T1236一2017中图42e)要求的风道组成,示意图见图A.2 各风 口所接直管段的最小长度1=2D.,其中D 为风口的当量直径;对于方形风口D.=VAAB/,A和B 分别为方形风口的长和宽;试验设备使用的皮托管应满足GB/T1236一2017中第25章的要求 16
GB/T21087一2020 OS OA 2 E 说明 1(OA -新风气流; 2(SsA -送风气流; -回风气流 3RA 4(EA) -排风气流; 被试ERV或ERC 静压测点; 皮托管 各风口所接直管段的最小长度 图A.2B类试验装置示意图 A.1.5C类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A.3,无风道式ERV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实际应用时不需连接风道,试 验时应附加一段风道用于测试空气静压,该附加风道的最小长度K=2D.,其中D 为风口的当量直径; 对于方形风口D,=V4AB元,A和B分别为方形风口的长和宽;静压测点的位置见图A.3,静压测点所 在断面的平均风速不应大于1.25m m/S 说明 被试ERV -静压测点; -附加风道; -风量测量与静压控制装置; 附加风道的最小长度 图A.3c类试验装置示意图 A.1.6对于多出风口的ERV和ERC,各出风口风管应按实际应用接管方式连接,再与试验装置连接 A.1.7当被试ERV和ERC的送风、排风风量试验设备不能同时连接时,应确保未接风量测量设备的 -侧有静压控制风道和静压控制装置 17
GB/T21087一2020 A.1.8静压测孔应满足如下要求 a)在静压测量截面的管壁上,分别将相互成90"分布的4个静压孔的取压接口连接成静压环 b) 静压孔直径应为1mm一3mm,孔边应为直角且无毛刺,取压接口管的内径不应小于静压孔 直径的两倍,结构应符合GB/T1236一2017中第7章的规定 A.1.9试验用仪表应满足表5的要求 A.2试验要求 A.2.1风道式ERV和ERC A.2.1.1ERV和ERC的风量测量位置位于送风出口和排风出口 每个转速或风量挡位下应测试5个 测点的风量和风压包含最大和最小风量以及中间等间隔的3个风量;如果有风量挡位调节,应在各挡 位下完成5个测点的风量和风压测试;如果为无级调速,应在最高转速、最低转速和中间3个转速下完 成5个测点的风量和风压测试 A.2.1.2风量测试时,对于不接风管的ERV,其气流进、出口的静压绝对值均应控制在(0士2.5)Pa;对 于接风管的ERV,其气流进、出口的静压绝对值应相等,偏差不应大于5Pa(静压不大于100Pa时)或 不大于进、出口静压绝对值中较大者的5%且不大于10Pa静压大于100Pa时) A.2.2无风道式ERy A.2.2.1无风道式ERV的风量测量位置位于送风出口和排风出口,气流进、出口的静压绝对值均应控 制在(0士2.5)Pa A.2.2.2调整测量设备,控制被试ERV达到要求的风量,测量风量、机外余压、输人功率和转速 A.2.3B类试验装置测点布置 使用B类试验装置测量动压时,测点应在同一截面上,皮托管应垂直管壁,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 与风管轴线平行,其与风道主轴线平行的偏差应在士2°之内,测点布置见图A.4,每个直径上应布置 8个点,与风道内壁一侧的距离应在表A.1给出的极限值之内,最小位置公差应为士1 mm o"土 e 说明 风道内壁; 测点; -风道直径,mm 图A.4标准化风道横向测点的位置示意图 18
GB/T21087一2020 表A.1测点距风道内壁的距离 单位为毫米 测点序号 测点序号 距离 距离 0,021D士0,0006D 0.655D士0.005D 0.117D士0.0035D 0.816D士0.,005D 0.184D士0.005D 0.883D士0.0035D 0.345D士0.005D 0.979D士0.0006D 注:D为风道直径 A.2.4静压损失或机外余压 A.2.4.1送风出口与新风进口静压环读值之差为对应送风量的静压损失A力.,排风出口与回风进口静 压环读值之差为对应排风量的静压损失4力咿 A.2.4.2送风出口与新风进口空气全压(静压环读值与空气动压之和)之差为对应送风量下的机外余 压/,排风出口与回风进口空气全压(静压环读值与空气动压之和)之差为对应排风量下的机外余 压力p A.3数据整理 A.3.1A类试验装置 A.3.1.1单个喷嘴的风量应按公式(A.1)、公式(A.2)进行计算 2Ap L=36oCA A.1 B 十 (A.2 o 287T 式中 试验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喷嘴流量系数,参照GB/T1236-2017中表4取值; A 喷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喷嘴前后的静压差,单位为帕斯卡(Pa) Ap -喷嘴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n -喷嘴前空气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喷嘴前空气出口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A.3.1.2若采用多个喷嘴测量时,风量应等于各单个喷嘴测量的风量之和 A.3.2B类试验装置 A.3.2.1平均动压应按公式(A.3)进行计算 十十、p 十e A.3 力l 式中: 平均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pa 19
GB/T21087一2020 -第n个测点的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m n -测点个数 A.3.2.2风量应按公式(A.4)、公式(A.5)进行计算: 儿=3600.A (A.4 ,十B A.5 287T 式中 试验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测试断面风道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 -测试断面处空气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T -测试断面处空气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A.4 试验结果 A.4.1ERC应给出标准空气状态下的输人功率与对应送风量、排风量的关系曲线或列表,以及静压损 失与对应送风量,排风量的关系曲线或列表 A.4.2ERV应给出标准空气状态下输人功率与对应送风量、排风量的关系曲线或列表,以及机外余压 与对应送风量、排风量的关系曲线或列表 .4.3试验结果应换算为标准空气状态 A A.4.4标准空气状态风量,应按公式(A.6)进行计算 L =I A.6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0 试验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A.4.5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静压损失或机外余压,应按公式(A.7)和公式(A.8)进行计算 ×1.2 (A.7 AD ,×1.2 p (A.8 b0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静压损失,单位为帕斯卡(Pa); A力n 试验工况静压损失,单位为帕斯卡(Pa) Apm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标准空气状态机外余压,单位为帕斯卡(Pa); p, 试验工况机外余压,单位为帕斯卡(Pa). p A.4.6标准空气状态下的输人功率,应按公式(A.9)进行计算 P A.9)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输人功率,单位为瓦特(wD). P 20
GB/T21087一2020 -试验工况输人功率,单位为瓦特(w);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r) A.4.7对于变风量运行的ERV,试验结果应给出风量-风压-输人功率-效率关系表或关系曲线(如 图A.5所示);对于非标工况下的机组性能指标(即名义值),其允许的偏差要求应与额定值允许的偏差 要求一致 不同的速度控制设置下的风量 说明: --Q曲线 -最小额定风量; -最大额定风量 图A.5变风量ERV性能示意图 21
GB/T21087一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热回收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B.1试验装置和仪表 B.1.1现场测试风量,风压的试验装置应满足附录A中B类试验装置的要求 B.1.2现场试验用测试仪表应满足表5的要求 B.1.3温湿度测试应使用自动采集系统仪表精度应满足表5的要求 B.2试验条件 B.2.1被试ERV和ERC至流量和压力测量截面间的连接管道不应漏风 B.2.2测试时应控制风量在额定风量的士5%内 B.2.3测试时应通过系统变频器或风阀调节风量,调节风量的装置不应干扰测量段的气流 B.3 试验步骤 B.3.1按照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ERV和ERC的风量、风压和功率,各参数应至少重复测量 3次,取平均值 B.3.2应在完成风量、风压和功率测试后,进行热回收性能测试,各个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测试速率不 应低于1次/min,测试时间不少于30min,且应完成至少30次测量 B.4试验结果 应按照附录F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试验结果 22
GB/T21087一2020 录 附 C 规范性附录 内部漏风率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和仪表 C.1 C.1.1内部漏风率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C.1所示 说明 新风进口; 送风出口; 回风进口; -排风出口 被试ERV或ERC; -流量测量装置 抽风机 送风机; 新风进口侧压力测量仪表; 10 排风出口侧压力测量仪表 图C.1内部漏风率试验装置示意图 C.1.2试验装置中风管和部件应密封,静压测试设备、,流量测试设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C.1.3试验用仪表应满足表5的要求 C.2试验步骤 C.2.1将被试ERV或ERC的所有风口密闭,在回风进口侧连接送风机,在送风出口侧连接抽风机 C.2.2按表3规定的试验工况和表C.1的要求,控制被试ERV或ERC的新风进口侧静压为力、排风 出口侧静压为pm C.2.3测量送风出口侧管段内的空气流量 23
GB/T21087一2020 表c.1内部漏风率试验静压要求 新风进口侧静压 排风出口侧静压! 试验 P Pa 低压试验 l00 -250 高压试验 注:低压试验适用于系统静压不大于250Pa的机组;高压试验适用于系统静压大于250Pa的机组 C3 数据整理 c.3.1标准空气状态下的内部漏风量应按公式(c.1)进行计算 X" l ( C.1) Lnln= 1.2 式中 L 标准空气状态下内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 试验工况内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C.3.2标准空气状态下的内部漏风率应按公式(C.2)进行计算 Lno ×100% C.2 )o Ls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下内部漏风率,以百分数(%)表示; 7no -标准空气状态下内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ne 名义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sA0 C.4内部漏风率等级评价 依据内部漏风率的计算结果,按照表C.2评价被试ERV和ERC的内部漏风率等级 表C.2内部漏风率分级评价表 等级 内部漏风率 A1 A2 5% A3 <10% 无等级 >10% 24
GB/T21087一2020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外部漏风率试验方法 D.1试验装置和仪表 D.1.1外部漏风率试验装置组成示意图见图D.1 说明 -新风进口; -送风出口; -回风进口; -排风出口; -被试ERV或ERC 流量测量装置:; -可换向风机; -压力测量仪表 图D.1外部漏风率试验装置示意图 D.1.2试验装置中的风管和部件应密封,静压测试设备、流量测试设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D.1.3试验用仪表应满足表5的要求 D.2试验步骤 D.2.1将ERV或ERC所有风口密闭,任选一风口连接送风机,控制ERV或ERC内静压为400Pa,测 量连接管段内的空气流量,即为正压外部漏风量Lt D.2.2将ERV或ERC所有风口密闭,任选一风口连接抽风机,控制ERV或ERC内静压为一400Pa,测 量连接管段内的空气流量,即为负压外部漏风量Lna D.3数据整理 D.3.1标准空气状态下,正压外部漏风量应按公式(D.1)进行计算 lXn Lwln D.1 25
GB/T21087一2020 式中 Ll -标准空气状态下正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试验工况正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wb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n D.3.2标准空气状态下,正压外部漏风率应按公式(D.2)进行计算 Lwa0 ×100% D.2 7wle LSN十LE2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下正压外部漏风率,以百分数(%)表示; 7wte 标准空气状态下正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 wl 名义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sAo 名义排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Ao D.3.3标准空气状态下,负压外部漏风量应按公式(D.3)进行计算 Lwi×p .(D.3 Iw=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下负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wl L 试验工况负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测试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D.3.4标准空气状态下,负压外部漏风率应按公式(D4)进行计算; L ×100% D.3) )wlo= /2 -sN0十lEN0 式中 -标准空气状态下负压外部漏风率,以百分数(%)表示; 7el -标准空气状态下负压外部漏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0 名义送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ss 名义排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LEAN 26

热回收新风机组GB/T21087-2020

什么是热回收新风机组?

热回收新风机组是一种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过滤、加热、制冷、加湿等处理后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的空气处理设备。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热回收新风机组具有高效节能、良好的舒适性和室内环境品质等优点。

GB/T21087-2020标准概述

GB/T21087-2020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热回收新风机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是评估该设备性能的重要依据。

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分类

根据GB/T21087-2020标准的规定,热回收新风机组可以分为四类:旋转式热交换器型、板式热交换器型、膜式热交换器型和固体吸附式热交换器型。

技术要求

GB/T21087-2020标准中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多项技术要求。其中包括静压、风量、噪声、供/排风温度差、额定制冷/制热效率等指标。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控制系统、安全性能、材料、加工、制造质量和外观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检验方法

GB/T21087-2020标准中还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检验方法。其中包括静压、风量、噪声、供/排风温度差、额定制冷/制热效率等指标的测量方法。该标准还详细说明了检验时所需的设备、环境和测试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结论

热回收新风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舒适性好的空气处理设备,其应用越来越广泛。GB/T21087-2020标准为这一设备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提供了严格的规范,有助于保证该设备在使用中的性能和安全。

热回收新风机组的相关资料

和热回收新风机组类似的标准

多肽抗氧化性测定DPPH和ABTS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多肽抗氧化性测定DPPH和ABTS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多肽抗氧化性测定DPPH和ABTS法的编号:GB/T39100-2020。多肽抗氧化性测定DPPH和ABTS法共有7页,发布于2021-04-01
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的编号:GB/T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共有10页,发布于2021-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