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262-2013

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forexergyefficiencyofair-cooledheatexchang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010
  • 实施日期2014-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314.07KB

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30262一2013 空冷式热交换器用效率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forexergyerieeneyfaireledheatexchangers 2013-12-18发布 2014-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262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指标 *-*- 试验方法与要求 标注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棚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GB/T30262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7 sC8)和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阳江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 司,、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英特换热设备(浙江)有限公司,苏州舒瑞普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哈雷换热 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奥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燕、成建宏、李俊明、李红旗、陈基铺,刘伟、胡明霞、黄林锋、李智华、卓宏强、 李波、陈利 m
GB/T30262一2013 空冷式热交换器熠效率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冷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换热器)的效率的评价指标,试验方法与要求、标注等 本标准适用于一侧为空气强制对流换热的空冷式换热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两侧均为气体,且一侧为湿工况的换热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870一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14296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空冷式热发换器 NB/T47007 GB/T17758一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23130-2008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GB/T25129一2010制冷用空气冷却器 JB/T7659.4氟代胫类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4部分;翅片式换热器 JB/T10379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14296、NB/T47007、GB/T231302008和JB/T765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换热量heattransfercapacity 换热器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换热器中得到或放出的热量 3.2流动压降pressuredrop 换热器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时,某一侧流体流过换热器的压力损失 3.3烟效率exergyefrieieney 换热器中两侧流体的有效输出棚与输人棚之比 干工况drycondition 换热过程中,空气含湿量不变化的工作状况 3.5湿工况wetcondition 换热过程中,空气含湿量变化的工作状况
GB/T30262一2013 评价指标 干工况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采用棚效率进行评价 换热器的棚效率按照式(1)及第5章和附录A规定的方 法测量和计算 h. Ta(Gsm.a a h.o SotD m.ou ou2 刀=-AE×100% ×100% (1 (hn. Tn(sin. gm,im hn.2 Sin.2 式中 分别为输人烟侧流体和输出棚侧流体的变化量,单位为焦耳(J); 么E,AEm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和输出棚侧流体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gm.ngm.om1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熔,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Akg); him,1,hm., 分别为输出棚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烙,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am.1,ho,"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饷,单位为焦耳每干克开[I/(kg”K)] S.Sn " 分别为输出棚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饷,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kg”K)] S. Swm -标准环境温度,取为293.15,单位为开K) 4.2湿工况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采用树效率进行课价 空气侧为输出棚流休俐,另一制为输人棚流体侧 知效 率按照式(2)及第5章和附录A规定的方达测量和计算 十e E 二h二Tm二 m.ee he2 A×100%2 ×100%一 7= E (him.1一hm.2)一To(sin. 式中: 湿空气扩散比的变化量.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按照式(3)计算,其中.e.,和e Aea 分别按照式(4)和式(5)计算 Ae=el. edo,1 二ee1 d=R,rIn" ln oul, wi// .2 1二.2ol. =R,TIn'wau" 5 ln edou,? pi/p 夕mu.2/w.;m" 式中 分别为空气人口、出口的扩散比,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edoul,1,edol,2 -标准大气压力,取为101325,单位为帕(Pa); -标准环境温度、标准大气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为帕(Pa); w 分别为空气人口、出口的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帕(Pa); pt,lit.2n 分别为空气人口,出口的压力,单位为帕(Pa); t.1pl., -空气的气体常数,取为287.1,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J/(kg K] R 试验方法与要求 基本要求 试验时换热器两侧流体均应为实际流体 5.1.2试验时两侧流体的流量应为换热器的标称流量
GB/I30262一2013 5.2试验方法与要求 5.2.1空气侧 换热器空气侧试验方法按照GB/T23130一2008附录B或按照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 嫦差法及要求进行 5.2.2管内侧 5.2.2.1当管内流体为制冷剂时,制冷剂侧试验方法按照GB/T25129一2010附录A规定的制冷剂 液体流量计法、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或系供液制冷剂侧供冷量测试方法的规定及要求进行 5 .2.2.2当管内流体为水、乙二醇等载冷剂流体时,换热器管内侧流体试验方法按照GB/T10870- 2001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的规定及要求进行 5.2.3大型换热器 对于不宜使用试验装置进行测试的大型换热器,允许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进行测试 但应保证换 热器两侧流体的人口、出口状态稳定,且在标注时明确说明试验工况 5.2.4其他 其他试验要求按照JB/T10379有关规定执行 5.3测量仪表与要求 5.3.1测量仪表的精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a)空气侧测试,按照GB/T23130一2008有关规定执行 b)管内为制冷剂时,按照GB/T25129-2010有关规定执行 管内其他流体测试,应满足表1的规定 c 表1仪表精度要求 项目 流量/% 温度/K 压力/% 5 士0.25 精度 士0 士0. 5.3.2测量仪表均应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并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5. 4 试验工况 5.4.1房间空调器 房间空调器用换热器的试验工况按照GB/T231302008有关规定执行 5.4.2其他制冷用换热器 其他制冷用换热器的试验工况按照GB/T25129一2010或JB/T7659.4有关规定执行 5.4.3非制冷剂换热器 管内为非制冷剂用途流体时,换热器的试验工况按照GB/T14296有关规定执行
GB/T30262一2013 5.4.4 其他 未规定试验工况的换热器可自定试验工况,但应在标注中明确说明试验工况 标注 生产企业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确定换热器的棚效率并在其产品出厂说明书上或铭牌上予以 标注 6.2换热器棚效率的标注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妍效率依据的标准号; 换热器的型号 b 换热器的换热量; c 换热器的娜效 d 试验工况; e 两侧流体及其质量流量、压力降 f
GB/T30262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A.1管外侧流体(空气 A.1.1测量参数及要求 换热器管外侧空气的测量参数如图A.1所示,测量要求及参数说明见表A.1 空气侧 测试参数 Ah2,所 管内侧 测试参数: Aw.e'4..oe 渊试参数" 测试参数: out1,fouLwIu. 图A.1管外侧空气测量参数 表A.1空气侧参数说明 符号 物理意义 单位 备注 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 进口空气的湿球温度 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 e 出口空气的湿球温度 tot,w2 进出口空气的压力差 Apa Pal 空气的质量流量 gmmn kg/s w 换热器的凝结水量 湿工况时需要测量 kg/s 当地大气压力 计算绝对压力 Pa 进口空气的压力 Pa pou, A.1.2空气参数的计算 空气侧参数如比烙、比嫡、密度,水蒸气分压力等根据测量数据按相关公式计算或查相关图表确定
GB/T30262一2013 A.2管内侧流体 A.2.1无相变时 A.2.1.1管内侧流体无相变时,换热器管内侧流体的测量参数如图A.2所示,测量要求及参数说明见 表A.2 空气侧 管内侧 测试参数 测试参数 fm1/"% 测试参数 测试参数 Ap,'m 图A.2管内侧流体测量参数 表A.2管内侧参数说明及测试要求 符号 参数 单位 备注 人口流体的温度 tin. 出口流体的温度 人口流体的表压力 p细. Pal 人口,出口流体的压力差 Pa Ap 人口流体的质量流量 g. kg/s 大气压力 Pa 计算绝对压力 p A.2.1.2管内侧流体的有关参数按照表A.3的规定进行计算 表A.3管内侧流体参数的计算 符号 单位 计算 物理意义 进口流体的绝对压力 Pa 户m,1=十, n. P 出口流体的压力 pm pm. =pm.1一A 进口流体的梢 根据t、p ,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J/kgK 根据A、p.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出口流体的嫡 J/kgK 进口流体的熔 J/kg 根据ln、m,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hin. 出口流体的焰 根据lma、力.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JAkg haa
GB/T30262一2013 A.2.2有相变时 A.2.2.1冷凝器 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其管内侧流体的测量参数和相关计算按照A.2.1执行 A.2.2.2蒸发器 A.2.2.2.1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其管内侧人口为湿蒸气、出口为过热气体,此时换热器管内侧流 体的测量参数如图A.2所示 A.2.2.2.2管内侧流体为输人侧,其人口比熔需要根据两侧热平衡关系通过其出口状态按照式(A.1 计算,其他参数按照表A.3计算 (A.1 Aa一hn一Mw.(hm;一h/" g“ A.2.2.3 其他人口或出口状态为湿燕气的流体参数计算可参照式(A.1),按两侧流体热平衡的原理 计算

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B/T30262-2013详解

空冷式热交换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传热设备,其性能评价指标之一就是火用效率。那么什么是火用效率呢?简单来说,火用效率就是指热交换器在特定工况下的有效传热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用效率高的热交换器所提供的传热量更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空冷式热交换器的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其中涉及到国家标准GB/T30262-2013。

步骤一:确定测试工况

空冷式热交换器的测试工况应该是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具体来说,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 气体进出口温度
  • 气体进出口压力
  • 环境温度和湿度
  • 气体流量

通过在实际工况下进行测试,可以得到空冷式热交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用效率。

步骤二:计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在特定工况下热交换器每个传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传热系数的大小与热交换器的材料、结构、表面处理等因素有关。

计算传热系数需要进行如下几个步骤:

  • 测量气体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并计算平均温度
  • 根据气体入口处的温度和压力求出气体的比焓值
  • 根据比焓值和平均温度计算气体的密度和比热容
  • 根据气体的流量和管束数量计算每个传热单元的质量流量
  •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每个传热单元的传热系数

步骤三:计算火用效率

在确定了测试工况和传热系数之后,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空冷式热交换器的火用效率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火用效率 = Σ(传热面积×传热系数) / 总面积

其中,传热面积和总面积的单位需要保持一致。

结论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对空冷式热交换器进行火用效率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选择性能更优的热交换器,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和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类似的标准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号:GB/T30259-2013。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共有40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