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653-2017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Energyconsumptiontestandcalculationmethodforoilfieldproduction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3653-2017。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01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1.13M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 GB/T33653一2017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Energyensumptionteslamdealeulatnmethofrlneldprductionystemm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65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和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油气田节能节水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1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规划总院、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评价中心、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石化节能监测中心,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 庆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秀芬、余绩庆、王学文、郭占春、廉守军、梁士军、葛苏鞍、王东,王贵生 陈由旺、马建国,吴丽娜、魏立军、陈行飞,徐源、张玉蜂、谭宁,徐艳、李森、王林平,龚松科,成庆林、,曹莹 候永强、白晓形
GB/33653一2017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生产系统中的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系统、注聚合物系统、注汽系统 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的要求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生产系统中的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系统、注聚合物系统、注汽系统 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溜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216回转动力系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 GB T 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 离心泵名词术语 GB 7021 7785往复泵分类和名词术语 GB 8929原油水含量的测定燕馏法 GB GB/T9109.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算动态计量 GB/T10180 工 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7357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 sY/T6381石油工业用加热炉热工测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采油系统mechamiealoilprduetiosystem 由井下泵油管柱电动机、传动及辅助装置组成用以将油井产出液从井下举升至地面的采油设备 总体和油井所组成的系统 注,机械采油系统主要包括抽油机采油系统、电动潜油离心系采油系统和地面驱动螺杆系采油系统等类型 3.2 原油集输系统crudeoilgatherimgandtransferrimgsystemm 在油田内,将油井采出液汇集、处理和输送的整个工艺处理系统 注原油集输系统范围是从油井井口到成品原油外输首站 系统中的集中处理站不包括建于系统集中处理站中的 注水站或注水单元 3.3 注水系统 waterinjectionsystem 由注水泵站,、增压泵站、注水管网(包括配水间)和注水井组成的系统
GB/T33653一2017 3.4 注聚合物系统polymerinjeetionsystem 由聚合物配制站、注人站、配注管网和注人井组成的系统 3.5 注汽系统vaporinjeetionsystem 由注汽站、注汽管网、注汽井(或油井)组成的系统 测试准备 4.1测试对象的确定及资料的收集 4.1.1应确定测试对象,划定被测系统的范围 4.1.2应收集与测试有关的基础资料,所需收集的基础资料如下 机械采油系统,包括被测机械采油井的井号采油设备型号、泵挂深度等,斜井(定向井、水平 a 井、,斜直井,各种侧钻井)宜有井身轨迹数据; b 原油集输系统,包括被测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运行参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运行情况、主要 设备的档案等与测试有关的资料; 注水系统,包括被测系统注水井,注水管网和注水站的布置图注水站工艺流程图、注水站设计 注水能力、实际运行情况、主要耗能设备档案等与测试有关的资料; d 注聚合物系统,包括被测系统中配制站、注人站、注人井的工艺流程图设计配注能力、实际运 行情况、主要耗能设备档案等与测试有关的资料; 注汽系统,包括被测系统注汽井、注汽管线和注汽站的布置图、注汽站工艺流程图、注汽站设计 注汽能力、实际运行情况、蒸汽发生器设备档案等与测试有关的资料 4.2测试方案的制订 4.2.1测试人员应经过培训 测试负责人应由熟悉本标准并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 测试过程 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 4.2.2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订测试方案,并在测试前将测试方案提交被测单位 测试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测试任务和要求; a bb 测试项目; e 测点布置与所需仪器; 人员组织与分工 d e 测试进度安排等 全面检查被测系统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排除 4.2.3 4.2.4按测试方案中测点布置的要求配置和安装测试仪器 4.2.5宜进行预备性测试,检查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熟悉测试操作程序 4.3HISE要求 测试人员在测试期间应遵守以下HSE要求 进人测试现场前应接受被测单位的人厂(站)安全教育 a b 应穿戴劳保工服、安全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测试前应熟悉测试现场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作业风险和危害识别,制订防范控制措施和应急 预案,并确保测试人员熟知;
GB/33653一2017 d 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单位及被测单位HSE相关规定、测试方案中有关测试安全要求、仪 器操作安全规程、被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 测试仪器要求 5.1总体要求 测试所用仪器应能满足项目测试的要求,仅器应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检定同期以内 5.2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 介质温度测试仪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士0.35C a b)其他温度(包括烟气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等,但不包含散热损失所测的各种温度)测试仪 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土2.0C 5.3流量测试 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要求如下 液体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 气体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0级 b 5.4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要求如下 燃气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4级, aa b) 其他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6级 5.5电参数测试 5.5.1电参数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要求如下 电流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 a b 电压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 c 功率因数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 d)功率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 5.5.2对于抽油机采油系统的测试,应采用能计负功的仪器 5.6其他测试 5.6.1烟气测试时,测试o含量仪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士0.2%,测试co含量仪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 士5.0% 5.6.2测试时间的秒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士0.1s,宜选用电子秒表 5.6.3抽油机井测试用的动力示功仪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回声仪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 于0.5级 5.6.4散热损失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应按GB/T17357的要求确定 计算参数基准 计算参数基准如下
GB/T33653一2017 基准温度为环境温度; a b) 基准压力为当地大气压力; 燃料发热量为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c 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和计算 7.1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7.1.1测试项目 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项目如下 电参数;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等; a 井口参数.油管压力、套管压力产液量及含水率 b 井下参数;动液面深度" c d)光杆参数:示功图面积、示功图力比、示功图减程比及光杆冲次 7.1.2测试方法 7.1.2.1检查测试仪器连接无误后,应按机械采油系统的操作规定及程序进行启动,启动10min后方 可进行测试 7.1.2.2应同步测试输人功率、产液量等主要参数;若无法同步测试产液量,可采用当日油井产量 7.1.2.3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mim,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 7.1.2.4对于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应在变频器前端测试电参数 7.1.2.5使用满足5.5要求的仪器按其相序对应接人配电箱电源输人端,测试机械采油系统的输人功 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 7.1.2.6应按GB/T4756规定的方法进行井口取样,应按GB/T260或GB/T8929的规定进行含水率 测定 7.1.2.7在油井井口油管和套管上分别安装满足5.4要求的压力表测试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7.1.2.8在井口安装满足5.6.3要求的回声仪,测试油套环空的动液面深度 7.1.2.9在抽油机悬绳器处安装满足5.,6.3要求的动力示功仪,测试抽油机井的示功图面积、示功图力 比、示功图减程比及光杆冲次 7.2计算方法 7.2.1表1中列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1机械采油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 序号 符号 单 名 称 示功图面积 mmm" B 平衡度 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 f?, F 示功图力比 N/mm 重力加速度g=9.81m/s H 有效扬程 m
GB/33653一2017 表1(续》 序号 符号 称 单 位 H7.d 油井动液面深度(斜井应为垂直深度 m 抽油机采油系统运行时下冲程最大电流 1.nma 抽油机采袖系统运行时上冲程最大电流 I.,tmas 0 被测机械采油方式的总数 11 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测试井总数 12 光杆实测平均冲次 n.s min 13 P. 机械采油系统输人功率 kW 14 P. 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总输人功率 kW 机械采油系统输出功率 15 P; kW kw 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总输出功率 P, 17 kw 抽油机采油系统光杆功率 P 18 P kw 抽油机采油系统运行时下冲程最大功率 7,Dmmax 19 P.ti 抽油机采油系统运行时上冲程最大功率 kW 井口油管压力 20 MPa 21 井口套管压力 MPa p7. 22 Q 油井产液量 m'/d 示功图减程比 S 23 m/mm 214 入 电量测试累积时间 25 w kwh 累积输人有功电量 26 机械采油系统效率 27 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平均系统效率 28 被测区块机械采油系统平均系统效率 ?, 29 抽油机采油系统地面效率 . 抽油机采油系统井下效率 30 .a 31 液体的密度 p7, kg/m 32 原油的密度 kg/m p 33 水的密度 p kg/m 7.2.2机械采油系统输人功率为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输人功率,按式(1)计算 3600W P7.= 7.2.3当油井液体密度未能实际测得时,可按式(2)计算 pP;1=(1一f了.)P. 十f.”p. 有效扬程按式(3)计算 7.2.4 . ,.×10" H,=H.d十 3 p7,l昌
GB/T33653一2017 7.2.5机械采油系统输出功率为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按式(4)计算 H,”p.g P;. 86400000 7.2.6抽油机采油系统光杆功率为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按式(5)计算: ASFn 60000 7.2.7抽油机采油系统地面效率为光杆功率与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6)计算: 长x1m%6 7, 7.2.8抽油机采油系统井下效率为系统的输出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7)计算 2×100% 77,sub 7.2.9平衡度为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电动机上、下冲程做功的均匀程度,用百分数表示,按式(8)或式(9 计算 P 7.Dms ×100% .( B P '7,Ums h×100% B T 7.2.10机械采油系统效率为系统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10)计算: ×100% -" (10 7= 7.2.11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总输人功率和总输出功率分别按式(1l)和式(12)计算 (11 P, 习 12 P7,2 S 7.2.12被测区块某类机械采油系统平均系统效率按式(13)计算: P ×100% 13 77, 7.2.13被测区块机械采油系统平均系统效率按式(14)计算 ' 7,2t ×100% (14 ,m 一? 7.lti 原油集输系统的测试和计算 8 8.1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8.1.1测试项目 8.1.1.1应根据被测对象的工艺流程、能源消耗种类、供热方式以及测试任务和目的,确定原油集输系 统能耗测试的测试项目 8.1.1.2原油集输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项目如下 输油泵、输水泵的测试项目应按GB/T3216的规定确定; a 加热炉的测试项目应按SY/T6381的规定确定; b
GB/33653一2017 锅炉的测试项目应按GB/T10180的规定确定 c 8.1.1.3原油集输系统各站的测试项目如下: 燃料油(气/煤)消耗量、燃料油(气/煤)发热量; aa b 电能消耗量 进站和出站的液油)量、含水率 e d) 原油密度; 当地大气压力; e fD 环境温度 8.1.1.4油井井口测试项目为井口加热装置的电能消耗量或燃料消耗量 8.1.2测试方法 8.1.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后进行 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试 期间平均值的士10%以内 8.1.2.2测试的时间选择和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平均值的代表性 除需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对同 一测试单元的各个参数的测试宜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取数据的时间间隔为5 min15min,测试过程 时间一般不少于1h. 8.1.2.3对于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应在变频器前端测试电参数 8.1.2.4使用满足5.3要求的仪器测试各种流体的流量 应按GB/T9109.5规定的方法进行原油计 量,应按GB/T10180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料(油)气计量 8.1.2.5原油密度的测定应按GB/T1884的规定执行 8.1.2.6原油含水率的测定应按GB/T260或GB/T8929的规定执行 取样应按GB/T4756的规定 执行 8.1.2.7应按GB/T10180规定的方法对燃料取样和热值测定 8.1.2.8原油集输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可与站的测试同时进行,测试数量可根据测试任务和要求 具体确定 测试方法如下 输油泵,输水泵的测试均应按GB/T3216的规定执行; a b 加热炉的测试应按SY/T6381的规定执行; 锅炉的测试应按GB/T10180的规定执行 c 8.2计算方法 8.2.1符号和单位 表2中列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2原油集输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 序 号 符号 单 名 称 位 B 集中处理站燃料(油/气/煤)消耗量 kg/h或m'/h s.e 接转站燃料(油/气/煤)消耗量 Be kh或m E8.ca 集中处理站供给介质的热能 kJ/h 接转站供给介质的热能 Es,1 kJ/h Ge.c 测试期内集中处理站生产原油量(或油当量 t/Ah Gs.cg 测试期内集中处理站处理采出液量 t/h
GB/T33653一2017 表2(续 序号 符号 名 单 位 称 M 集中处理站单位原油生产综合能耗 kgce/t l,c Ms.a 集中处理站单位液量处理综合能耗 kgce/t M.E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电耗 kWh/t 10 M.B1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电耗 kwh/ l M,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油(气/煤)耗 m'(kg)(标准燃料/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油(气/煤)耗 12 Ms,月 m'kg)(标准燃料/ M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袖集输综合能耗 13 kgce/t 14 M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综合能耗 ,s7 kgce/" 15 N kwh/h 集中处理站耗电量 'w.c 16 Na.T 接转站耗电量 kwh/h Na,w 油井井口电加热装置的耗电量 kWh/h 18 Q.mt..m 燃料油/气/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kg或kJ/m 标准燃料(油/气/煤)低位发热量 19 Q, kJ/mkg) 20 标准煤低位发热量,1kg=29271灯 k/kg Qs.e 21 被测原油集输系统的接转站总数 u 22 被测原油集输系统集中处理站总数 U8 23 被测油井井口电加热装置的总数 w8 8.2.2主要耗能设备效率 8.2.2.1输油泵、输水泵的机组效率计算应按GB/T7021.,GB/T7785的规定执行 8.2.2.2加热炉的效率计算应按SY/T6381的规定执行 8.2.2.3锅炉的效率计算应按GB/T10180的规定执行 8.2.3 原油集输系统能耗 8.2.3.1接转站供给介质的热能按式(15)计算 =B, Q. (15 B8.,Th 8,net,v,ar 集中处理站供给介质的热能按式(16)计算 8.2.3.2 E8.ch=Bs.cQ. 中中 16 8.net..ar 8.2.3.3集中处理站单位液量处理综合能耗为集中处理站每处理1!采出液的综合能耗,按式(17)) 计算 E.十3600Nae (17 Ms.a1 Qs,e G8,cn 8.2.3.4集中处理站单位原油生产综合能耗为集中处理站每生产1t原油的综合能耗,按式(18)计算 E十360oNe 18 Ma.c一 G.c 8.2.3.5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电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处理1t采出液的耗电量,按式(19) 计算
GB/33653一2017 习Na.工 》 N8,wd M, 19 ,剧= G s,cl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油(气/煤)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处理1采出液的耗油(气 8.2.3.6 煤)量,按式(20)计算: E E,Tn十 Bs.ch 20 M.anm Qs, 习G.n 8.2.3.7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综合能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处理1t采出液的综合能耗,按式 21)计算 十3600N (E.n十3600N .T.,十 )3600N .w 2s.ch十 V8.c十 M.s 21 Qw. G8,cp 8.2.3.8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电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生产1t原油或油当量)的耗电量,按式 22)计算 N Vs,.ce/ N.wd M8,E=- 22 习G. 8.2.3.9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油(气/煤)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生产1t原油(或油当量)的耗油 (气/煤)量,按式(23)计算 E,T E,cn Ms. 23 8,Cp 8.2.3.10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综合能耗为原油集输系统每生产1t原油(或油当量)的综合能 耗,按式(24)计算 (E E 600N s.a十36o0N a.n十3600Ns.T)+ s.ce 8,wek M8,s= 24 8 8.Cp 注水系统的测试和计算 9.1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9.1.1测试项目 9.1.1.1注水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项目如下 电动机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 a b 注水泵(增压泵)吸人压力 注水泵(增压泵)排出压力; c
GB/T33653一2017 注水泵(增压泵)流量 d g.1.1.2注水系统的测试项目如下: 注水系统耗电量; a b 注水站出站压力; 注水站出站流量 c 注水站内回流量; d 配水间分水器压力(即单井阀前压力) fD 配水间单井管压即单井阀后压力); 注水井井口压力; 8 h 注水井井口流量; 各测点处的海拔高度 g.1.2测试方法 9.1.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后进行 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试 期间平均值的土10%以内 g.1.2.2测试的时间选择和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平均值的代表性 除需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对同 min15min 一测试单元的各个参数的测试宜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取数据的时间间隔为5" ,测试过程 时间一般不少于1h. g.1.2.3对于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应在变频器前端测试电参数 g.1.2.4使用满足5.3要求的仪器测试注水泵流量、注水站出站流量、注水站内回流量以及配水间和注 水井井口流量 9.1.2.5使用满足5.4要求的仪器测试各个测点的压力 使用满足5.5要求的仪器测试注水系电动机的各个电参数 9.1.2.6 9.1.2.7在不能收集到各测点的海拔高度的情况下,应使用海拔表测量各测点的海拔高度 选取所测 注水系统中海拔高度最低的注水站的海拔高度作为计算各测点折算压力的参考点海拔高度 9.2计算方法 9.2.1符号和单位 表3中列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3注水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 名 称 单 位 序号 符号 b 注水系统被测注水站数 m'/h G. 测试期内注水系统注人水量 注水裂流量 nm'/h G" 增压系流量 m/h o,.o G 注水站出口流量 m'/Ah nm'/A G9,s 注水站内回流量 G, 注水井井口流量 m'/h 注水系统被测注水井总数 I9 10
GB/33653一2017 表3(续》 序号 符号 称 单 位 注水系统单位注水量电耗 kW h/m" Mn,l" 10 注水系统被测注水泵总数 g 11 N kwh/h 注水系统耗电量 12 P,. 注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 kw 13 P,.M 增压泵电动机输人功率 kW 14 P,.sm 注水系统输人功率 kW 15 P,,$wmn 注水系统输出功率 kW MP 各测点的压力(表压 16 17 MPa 各测点的折算压力 18 MPa 增压泵人口压力 p,Plia 19 增压泵出口压力 MPa 声9,p 20 注水站内各注水系吸人压力平均值 MPa p9,nn 21 注水泵吸人折算压力 MPa p9,ne 22 注水泵出口压力 MPa p9.oet MP 23 注水站出口压力(汇管压力) p.san MPa 注水站出口折算压力 24 pg.swe 25 MPa 配水间来水压力(单井阀前压力 p,vm 26 配水间管压(单井阀后压力 MPa p9.y 27 注水井井口折算压力 MPa 28 注水站内被测注水泵总数 29 注水系统内增压系泵的总数 ue 30 各测点的海拔高度 m 31 参考点海拔高度 mm 32 注水系统效率 33 注水站效率 n.s 34 注水管线损失率 E9, 35 注水管网损失率 E9,P 36 站内回流损失率 E,s 37 注水泵节流损失率 E9,l 38 注水阀组损失率 e0,V 9.2.2注水泵 9.2.2.1注水泵(增压泵)机组效率计算应按GB/T7021,GB/T7785的规定执行 g.2.2.2离心式注水泵节流损失率按式25)计算 11
GB/T33653一2017 力g,Roue 力, S ×100% (25 e9,h pg,Pomt 9.2.3注水站 9.2.3.1站内回流损失率为注水站内打回流功率损失与驱动注水泵的电动机输人功率之和的比值,按 式(26)计算: G. 9,smm 9.Pnm ×100% 26 e,sr P9,Miml 9.2.3.2注水站效率为注水站输出注水的输出功率与注水站内驱动注水系的电动机输人功率之和的比 值,按式(27)计算: p.s Gm p.P D.S ×100% 27 7,s= 3.6 P.Mm 9.2.4注水系统 9.2.4.1各测点的折算压力按式(28)计算: 28 户 =pwg(:一您×10"十" 9.2.4.2注水系统输人功率为注水站内驱动注水泵的电动机输人功率与系统内驱动增压泵的电动机输 人功率之和.按式(29)计算 P,.Mm 29 P9,Mimi P,,出-习" 9.2.4.3注水阀组损失率为阀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按式(30)计算 [(p, m)G,w] 声g,Nvot ×100% 30 3.6P g,synin 注水管线损失率为注水管网中注水管线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按式(31 9.2.4.4 计算: G.s十 p点 [声,Mwnl一户,Mit).(G,M门 >声,w,(Gn,w" [p,Nm一p,.vww>.G,w ×100% 3.6Pg,.syn 31 9.2.4.5注水管网损失率为注水管网中阀组和注水管线的功率损失之和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 按式(32)或式(33)计算 32 E.h=e.v十Eg, ? .G G.s) [(力,.Mamt s十 )G.m '9,Swte p,Mia 声,weo ,w ×100%33 E9,m 3.6P P'g,sSe 9.2.4.6注水系统输出功率按式(34)计算 p.RG]/3.6 P9,syon g,wdGg,w (34 9.2.4.7注水系统效率为注水系统输出功率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按式(35)计算 "e" ×100% (35 g.2.4.8单位注水量电耗为测试期内注水系统每注人1m水的耗电量,按式(36)计算 12
GB/33653一2017 M 36 M. Gg, 10注聚合物系统的测试和计算 10.1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10.1.1测试项目 10.1.1.1注聚合物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项目如下 泵吸人压力; a b泵排出压力; 泵流量 ce ) 电动机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 10.1.1.2注聚合物系统的测试项目如下 聚合物配制站测试项目如下 a 1) 配制站配制液输人压力; 22) 配制站配制液输出压力 33) 配制站配制液输出流量; 配制站耗电量和输人功率 4) b)聚合物注人站测试项目如下 1 进站输人物流压力 进站输人物流流量; 2 出站输出物流压力; 3 出站输出物流流量; 4 5 注人站耗电量和输人功率; 6 注人站消耗其他能量 聚合物注人井测试项目如下 l注人井注人压力; 注人井注人流量 22 10.1.2测试方法 10.1.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后进行 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 试期间平均值的士10%以内 10.1.2.2测试的时间选择和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平均值的代表性 除需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对同 一测试单元的各个参数的测试宜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取数据的时间间隔为5nmin~15nmin,测试过程 时间一般不少于1h. 10.1.2.3对于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应在变频器前端测试电参数 10.1.2.4使用满足5.3要求的仪器测试各个测点的流量 10.1.2.5使用满足5.4要求的仪器测试各个测点的压力 10.1.2.6使用满足5.5要求的仪器测试系统各个站以及螺杆泵、往复泵等电动机耗电量的各个电量 参数 10.2计算方法 0.2.1符号和单位 表4中列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13
GB/T33653一2017 表4注聚合物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 单 序号 符号 称 位 bo 聚合物注人站泵数 聚合物注人站注人液输出量 m/h G.,s nm'/1 聚合物注人站母液输人量 Gin.,l G. 聚合物注人站清水输人量 nm/1 Gn.M 聚合物配制站母液输出量 m/A G0.s 测试期内注聚合物系统注人量 m'/h 注人井注人聚合物溶液量 G0.w1 m'/h 聚合物注人站总数 聚合物配制站总数 m 10 M kwh/m 聚合物注人站单位注聚量电耗 liw, M.M kwh/m 聚合物配制站单位母液配制量电耗 12 Mo,s 注聚合物系统单位注聚量电耗 kWh/m 13 注聚合物井总数 聚合物注人站耗电量 l4 N10. kW h/h kw 聚合物配制站耗电量 15 No.M h/h P kw 注聚合物系统输出功率 16 10,Swnt 17 kW 聚合物注人站输人功率 Po.len 18 Po. 聚合物注人站辅助设备输人功率 kw 19 Po.,Lm 聚合物注人站输出功率 kW 20 P0,Mimn 聚合物注人站电动机输人功率 kW 21 Po.Mmmn 聚合物配制站电动机输人功率 kW kw 22 聚合物配制站输人功率 聚合物配制站辅助设备输人功率 kw 2 P0,Mne 24 kw 聚合物配制站输出功率 Pw.M" 25 聚合物注人站排出压力 MPa p1o. 26 聚合物配制站母液排出压力 MPa 10.M 27 聚合物注人站母液系吸人压力平均值 MPa p0.,Pmm 28 聚合物配制站泵吸人压力平均值 MPat 聚合物注人站清水泵吸人压力平均值 MPa 29 p.P MPa 30 注聚合物井井口注人压力 pu,w 31 聚合物配制站泵数 r10 32 注聚合物系统效率 )o 33 聚合物注人站效率 0, 34 聚合物配制站效率 14
GB/33653一2017 0.2.2泵机组效率 泵机组效率计算应按GB/T7021,GB/T7785的规定执行 0.2.3聚合物配制站 聚合物配制站输人功率,输出功率和聚合物配制站效率分别按式(37),式(38)和式(39)计算 10.2.3.1 37 PwM P 38 Gw.t/3.6 0,.M pm.hmhe 'n,Mwan P0,M ×100% 39 1o,M Pw业 10.2.3.2聚合物配制站单位母液配制量电耗按式(40)计算 N0. 40 M Go.M 0.2.4聚合物注入站 10.2.4.1聚合物注人站输人功率、输出功率及效率分别按式(41)、式(42)和式(43)计算 P P 41 十Po,Ilin 10,lsnm '10,Misint 42 'ol=[(p.l一户,pmm.G0.tm十po.,h一pm.Pm).G w.l]/3.6 P.lea 43 ×100% o. 下 10.2.4.2聚合物注人站单位注聚合物量电耗按式(44)计算 N10.I 44 M0. G0, 0.2.5注聚合物系统 10.2.5.1注聚合物系统输出功率按式(45)计算 P G 声0hmamG 0,swuet p1o,ww 1o,w" r10,M .G (45 n.l)]/3.6 力10,Pwm 0.2.5.2注聚合物系统效率按式(46)计算 10,Sout ×100% 46 70= 十P 月w+ 1o,lim 10.2.5.3注聚合物系统单位注聚合物量电耗按式(47)计算 N10,M十N10, 47 Mws G10, 注汽系统的测试和计算 1.1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11.1.1测试项目 11.1.1.1注汽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项目如下 15
GB/T33653一2017 燕汽发生器给水泵的测试项目应按GB/T3216的规定确定; a b) 蒸汽发生器的测试项目应按GB/T10180的规定确定 11.1.1.2注汽管线的测试项目如下: 保温结构外表面热流密度; a 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b e 测点周围的环境温度 11.1.2测试方法 11.1.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后进行 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 试期间平均值的士10%以内 1.1.2.2测试的时间选择和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平均值的代表性 除需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对同 一测试单元的各个参数的测试宜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取数据的时间间隔为5min~15min,测试过程 时间一般不少于1h 11.1.2.3对于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应在变频器前端测试电参数 11.1.2.4使用满足5.3要求的仪器测试各种流体的流量 应按GB/T10180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料油) 气计量 1.1.2.5使用满足5.2和5.6.4要求的仪器测试各测点温度 11.1.2.6应按GB/T17357规定的测试方法(包括表面温度法和热流计法)测试注汽管线保温结构散 热损失 11.1.2.7燕汽发生器给水泵的测试应按GB/T3216的规定执行;锅炉的测试应按GB/T10180的规 定执行 1.2计算方法 1.2.1符号和单位 表5中列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5注汽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 序号 称 单 位 符号 名 测试时的散热损失 w/m g.R 换算为运行期平均温度下的散热损失 w/m g11,Rd K T1,x 测试时的平均环境温度 K T,Em 当地年或当地运行期平均环境温度 测试时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结构平均外表面温度 心 Tl,s K T.点 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结构年(或当地运行期)平均外表面温度 w/m'K 表面换热系数 按GBy/T17357的规定计算表面换热系数 11.2.2主要耗能设备效率计算 11.2.2.1蒸汽发生器给水泵的机组效率计算应按GB/T7021,GB/T7785的规定执行 11.2.2.2锅炉的效率计算应按照GB/T10180的规定执行 16
GB/33653一2017 11.2.3注汽管线保温结构散热损失计算 11.2.3.1 注汽管线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热流密度)用表面温度法按式(48)计算: 48 gu.R=a(Tn.s一Tu.E 11.2.3.2若为常年运行工况,应将注汽管线保温结构的散热损失测试数值换算成当地年平均温度条件 下的相应值;若为季节运行工况,则换算成当地运行期平均温度条件下的相应值,按式(49)计算 T T登 .Sn (49 g11,Req1.,R T) TuR 12测试报告 12.1报告封面或扉页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测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或被测单位); b 测试日期; 测试单位; d 测试负责人; e f 测试参加人员; 报告编写人; g h) 报告审核人; 报告批准人 12.2正文中应包括: a 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 测试系统的选取及测试依据, b 测点布置及测试仪器说明 c 测试系统和测试工况说明 d 测试结果分析及建议; e 测试计算数据综合表 f 测试结果汇总表 g 12.3测试原始数据、测试报告应由测试单位存档备查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GB/T33653-2017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石油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降低石油行业的能耗以及提高油田生产系统的效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了《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GB/T33653-2017》。该标准旨在规范油田生产系统的能耗测试及计算方法,提高油田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标准概述

该标准规定了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处理及分析、测试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给出了油气井、注水井、地面集输设备、压缩机站等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的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其中静态测试是指对生产设备的负载、电流、电压等进行测试计算,动态测试则是指对生产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进行采集数据、分析处理。

测试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的重要环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清洗、校验、统计分析以及结果的判定等方面。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对测试结果的客观记录。该标准规定了测试报告的内容要求,包含了测试单位、测试目的、测试地点、测试时间、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及结论、测试人员签字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GB/T33653-2017》的出台,对于提高油田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和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类似的标准

水泥制造能耗测试技术规程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泥制造能耗测试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泥制造能耗测试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3652-2017。水泥制造能耗测试技术规程共有19页,发布于2017-12-01
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的编号:GB/T33656-2017。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